色柯鎮至色爾壩公路改建工程綠化工程專項施工方案(11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12838
2022-10-24
11頁
25.72KB
1、綠化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目 錄一、工程概況3二、編制依據3三、施工部署4四、施工方法及工藝技術方案5五、施工進度計劃安排8六、質量保證體系及保證措施8七、安全保證措施9八、環境保護及水土保護措施10一、工程概況甘孜擬改建甘孜州色達縣XV18線色柯鎮至色爾壩公路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該項目鏈接色達縣與國道G317線,是色達縣出入縣境的主通道。本項目路線起于色達縣城西,與縣道X040線達至年龍公路平面交叉附近,經色達縣城、洛若鄉、霍西鄉、旭日鄉、楊各鄉、止于翁達鎮,與317線鏈接,它的建設對于進一步完善國家公路網,溝通東中西部聯系,加快西部資源開發,促進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支援國家西部戰2、略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二、編制依據本方案為甘孜州色達縣XV18線色柯鎮至色爾壩公路改建工程綠化工程專項施工方案,作為指導施工的重要文件,其編制依據有:1 甘孜州色達縣XV18線色柯鎮至色爾壩公路改建工程綠化工程施工圖2 甘孜州色達縣XV18線色柯鎮至色爾壩公路改建工程B標施工組織設計3 國家、行業現行相關規范、規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等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公路自然區劃標準JTJ 00386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 E42-2005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JTJ076-95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3、標準JTG F80/1-2004三、 施工部署1、主要工程量 甘孜州色達縣XV18線色柯鎮至色爾壩公路改建工程B合同段,道路總長33.4km,綠化工程內容為種植土,總計6263m3(含連接線)。以及撒播植草(主線、連接線82677+棄土場24023+取土場42311+臨時工程50690),總綠化面積為199701。撒播草籽 全段 40披堿草+30黑麥草+30老芒麥 20g/混播灌木籽 全段 60錦雞兒+40馬桑 10g/ 2、施工機械配置表序號機械名稱型號數量備注1自卸汽車/4輛2挖掘機PC-2002臺3灑水車/1臺3、勞動力安排表 我部組織了強有力的植被綠化班子,選擇有實力的專業綠化隊伍組織4、先進的機械配套設備進入工地開展工作,及時請監理工程師對人員,機械設備檢查,病案監理工程師要求進一步落實。序號工種人數備注1雜工102種植工203司機74、組織職能名單: 組長:熊海江 組員:蔣緒林、史恩福5、施工技術準備 組織技術人員,全面熟悉設計圖紙,了解設計圖紙,繪制施工詳圖對整個工程的施工部署、施工計劃個施工方法做出科學的安排,使綠化工作能夠有組織、有計劃、有程序規范的施工。、相關協調工作的準備項目部技術骨干、邊坡生物防護隊伍、專業監理工程師,三者之間彼此間互相聯系,并由現場施工員根據施工動態直接安排該項目每月、每日工作計劃,使監理能夠及時跟進施工進度,做出下一工序中所應注重的操作和事項5、。 如此,盡可能的避免了施工效率不高、無節奏、目標不明確等施工弊病。及時了解、掌握、解決施工前的一切工作事宜,并與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取得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和幫助,了解當地風土人情,避免與當地住戶發生沖突,影響工程的順利進行。總之,我們將根據自己管理經驗以及施工隊伍能力對整個工程進行全局性掌握,良好的開工前準備使整個工程量化、細化、條理化和系統化,力爭為邊坡生物防護的施工打開一個良好的局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施工方法及工藝技術方案 甘孜州色達縣XV18線色柯鎮至色爾壩公路改建工程B合同段,道路總長33.4km(含連接線)。撒播草籽是本項目填方邊坡恢復綠化的主要方式,適用于所有放緩的路堤邊6、坡;取、棄土場及臨時工程在施工結束后進行覆土植草恢復綠化;臨時工程在施工結束后采用撒播草籽。取、棄土場臨時工程應做好保水工作。 (一)人工撒播草種(1)、施工工藝框圖:1、清理綠化地帶2、整地3、施工、防蟲4、種子發芽試驗5、報監理工程師認可6、播種7、覆蓋無紡布8、澆足水9、養護管理(1)整地 土壤整理,草植物根系分布的深度一般在20-30cm的范圍內,種植草的厚度以不小于40cm為宜。土壤必須疏松,摟均勻且耙細,將土塊打碎成為均勻的種植土、表層土壤顆粒不大于25mm,為草植物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對含有磚石等雜質的土壤,雖然對草坪植物生長沒有多大影響,但妨礙管理操作,所以應將雜物挑揀出7、來,堿性土或含石灰,受過污染的土壤有害草坪生長,應將40cm的此種表土全部刨松運走,另換壤土,以利草坪植物的生長發育,一般草坪適合在微酸、中性和微堿土中生長。施底肥,為提高土壤肥力,最好施工一些優質的有機質或復合肥作基肥。化學肥料應含有不低于10的氮,15的磷酸鹽和10的碳酸鉀。防蟲:為防止地下害蟲,保護草根,可于施肥的同時施以適量的農藥,必須注意撒施均勻,避免藥粉成團塊狀。整平:當地面無天然表土或天然表土厚度小于圖紙規定的厚度時,應加鋪表土,以形成厚度符合設計要求。路線線形、邊坡坡度符合設計要求。(2) 草種的選擇:披堿草+黑麥草+老芒麥 20克/;混播灌木籽 全段 60錦雞兒+40馬桑 18、0g/ (3)草種的要求:每種草籽、灌木籽應飽滿、種子純度90以上,發芽率在90以上,應注明品種、產地、生產者、采集年份、品種質量、播種質量及發芽率,不得有病蟲害,播種前必須做發芽試驗和催芽處理。(4)播種方法:人工撒播根據本地區的氣象狀況,草坪播種宜在春秋兩季進行播種,播種前將采用的機具和播種方法通知監理工程師,經監理工程師同意后開始播種。在邊坡較小噴播機無法操作的地段采用人工撒播草種的方法播種,可將播種地分為若干地塊,稱出每塊所用的種子,播種時適當留下一點,以補足不均勻或過稀處。每塊播種時,為保證種子均勻分布,將種量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按南北方向,另一部分按東西方向撒播。播種時宜選擇無風天進9、行。每播完一個地塊,須及時覆土或輕耙,將種子混入土中。一般種植深度為表土下0.5-1cm才有利于迅速萌發。用釘齒耙時應朝一個方向耙地,保證種子淺淺地進入土中。避免因用釘耙前推后拉造成種子在播種地上分布不均,耙后輕輕鎮壓土壤即可。施工完后須在表面覆蓋無紡布,以保持坡面水分并減少降雨對種子的沖刷。(5) 施工完后應定期進行養護。養護內容包括澆水、施肥、補種、除雜草、除蟲等;在養護期內,應保持坡面表土濕潤,對干旱季節,應適當增加澆水次數,雨季可適當減少澆水次數,使苗全、苗齊。六周以后,根據苗生長情況澆水和施肥。后期澆水應遵循“多量多次”的原則;待草生長高度20mm左右時,應揭開無紡布,以免阻止植物生10、長;施工完成一個月,應全面普查生長情況,對于生長明顯不均勻的位置應預以補種,并除雜草和噴農藥除蟲,對重點位置應加強養護。五、施工計劃進度安排2016年4月15日我部應色色路指揮部要求進場勘察了現場,同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定了施工實力較強的協作隊伍。因當地屬于高原氣候,綠化工作對天氣的要求比較高,我項目經進場與協作隊伍勘察現場后及根據指揮部要求結合現階段當地氣候情況,制定了以下實施計劃:計劃進場準備階段:2016年4月15日到2016年4月25(機械設備組織進場、管理人員及施工人員駐地安排、草籽的購買)施工階段:2016年4月25日到5月30日(復耕時未整平地段的整理、施工人員種植草籽)養護階段11、:2016年5月30日到6月30日(草籽覆蓋無紡布、灑水養護)六、質量保證體系及保證措施1、體系保證措施 質量檢測措施建立項目部、施工區、專業施工隊三級自檢體系,分部分項工程嚴格自檢、互檢、交接檢制度,配備足夠的技術力量和先進的儀器設備,采用新版本技術規范和驗收標準與監理工程師一道嚴把質量監測關。(2)技術交底 堅持層層技術交底,且開工前必須進行技術交底工作,務必全體施工參與人員到場。對于人員變更情況,技術負責人必須嚴格監督人員交替時的技術交底,做到。測量根據設計圖紙給定的測量基線和坐標,利用全站儀進行定位和施工放樣,利用水準儀進行標高控制,堅持測量三級復核制度,不經換手復核的測量結果無效。試12、驗檢驗把好檢查驗收關,保證正確合理使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構件,并檢查、確認、督促做收、發、儲、運等技術管理工作。2、技術保障措施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做到科學施工;信息反饋及時,適時調整和優化施工計劃,確保工序按時或提前完成。編制詳細的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和各分項工程施工方案,編制施工作業指導書,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后指導施工。做好圖紙會審、工前技術交底、工中檢查指導和工后總結評比工作,使每道工序有標準、有驗收、有結論。加強工程試驗與檢驗工作,建立臺帳和施工記錄,優選工程施工配合比,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后執行。做好施工測量放樣工作,堅持換手復測,確保路線及各構件定位準確。實行項目總工程師技術崗位負責制,13、對技術總負責,行使技術否決權。3、原材料、儀器設備保障措施(1)監理原材料的采購審查及請檢、報檢制度。原材料采購應根據總體計劃、季度計劃、月計劃制定采購計劃,由項目部核實后購入,及時填寫材料報驗單報監理核查,嚴格控制進場材料質量。(2)監理儀器設備檢定制度。本分項所涉及到測量儀器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規定,結合企業制定的檢測計劃進行檢定,擁有合格批復方可使用。施工所用噴播機、粉碎機、打孔機、空壓機、水泵等設備,必須持有相應的產品合格證書或第三方質量證明。七、安全保證措施1、工序開工前,詳細核對設計文件,根據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資料,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做好施工技術交底的安14、全注意事項。同時,加強與氣象、水文等部門的聯系,及時掌握氣溫、雨雪和汛情等預報,做好防范工作。2、認真貫徹執行ISO9001:2000質量認證體系中安全控制程序,使安全管理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3、對項目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教育,熟知和遵守本工種的各項安全技術規程、規范。對于坡下噴播機喂料作業、車輛行駛作業、噴播機控制作業、粉碎機喂料作業,灑水車灑水作業等工種的人員,必須在施工前檢測設備是否正常,一旦有微小故障,必須馬上停止作業,檢修合格后方可重新作業。4、操作人員作業前,必須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品,施工負責人和安全檢查員應隨時檢查勞動防護用品的穿戴情況,不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品的人員不得工地作業。15、5、高掛安全生產旗幟、立安全警戒牌、開張安全生產調度會,用以提高全員的安全生產意識。6、嚴厲禁止大雨天坡上作業,以防止坡上作業人員滑落。7、實行事故報告制度,無論何時,一旦發生危害工程安全事故時,應采取應急措施,開展施救,并及時將事故情況報告監理單位和業主。八、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措施1、路基的防護工程施工緊跟開挖、填筑工序,邊開挖、填筑邊防護,縮短施工作業面暴露的時間。綠化植草防護需緊跟,路塹開挖后盡快選用根系發達、適應性強的多年生草種及時植草。2、永久防護措施和臨時防護措施相補充,綜合防治路基施工階段的水土流失。 4、合理規劃施工場地內各種機械設備,盡量采用低噪聲設備。加強對機械設備的日常維修和保養,每日檢查,每周保養。確保良好的運行狀態,維持最低噪聲的運行狀態。5、按照“安全、環保、文明、適用”的原則進行施工營地和場地建設,隨時保持施工營地和場地整潔、衛生、有序。6、項目部實施環保責任制,即,每一工程段環境保護由該段施工對直接管理負責。凡所屬施工段無論是因施工或者因自然條件造成的環境影響未及時處理,項目部將嚴厲處置。7、雨水旺盛期間,邊坡裸露泥土較松散且流失較嚴重,因此,在此期間,項目安全環保部應設專人實地監管,及時開挖臨時水溝,引排雨水,用以防御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