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繞城高速公路北線二期主線橋、匝道上跨104國道工程掛籃懸澆施工方案(10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12901
2022-10-24
10頁
1.13MB
1、1.1.1.1 施工方案簡介根據施工組織設計總體工期安排,結合現有施工進度,本項目跨104國道施工計劃初步定于2015年3月1日開始,2017年5月1日完成。1、跨104國道施工進度計劃見下表:表5-2-1 進度計劃表工程名稱項目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備注主線橋第一聯下部結構2016/7/12016/9/30上部結構2016/11/12017/5/1掛籃施工B匝道第六聯下部結構2015/8/102015/11/30上部結構2016/3/12016/7/21掛籃施工C匝道橋第三聯下部結構2015/3/12015/7/31上部結構2016/3/12016/3/31支架現澆F匝道橋第一聯下部結構2015/2、12/12015/12/15上部結構2016/6/12016/7/1支架現澆2、跨線橋主要施工步驟如下(4處上跨施工主要步驟基本一致):(1)整理跨線橋處104國道公路附近場地。(2)施工基礎以及下部結構。(3)設置施工區域隔離墩、各種標示牌等交通設施。(4)施工104國道范圍內的防護棚支架及其基礎,并配套設置限高架。(5)進行上部結構施工。(6)跨線橋橋面鋪裝澆筑及其他附屬設施施工。(7)上述工序完成后拆除防護棚,并及時清理現場。1.1.1.2 總體評價(1) 本項目溫州繞城高速公路北線二期主線橋(左右幅)、B匝道、C匝道和F匝道上跨104國道各1次,施工時間跨度較長。正式實施前,應針對各個3、施工工序詳細分析并優化,合理安排工期。(2) 本項目溫州繞城高速公路北線二期主線橋(左右幅)和B匝道上跨104國道采用掛籃懸澆施工,C匝道和F匝道采用搭設少支架施工,并設安全防護棚防護。這兩種施工工藝均已成熟,并廣泛用于混凝土跨線橋建設,可不占用橋下路面,上部結構施工期間不會對104國道正常通行造成影響。(3) 為確保后續橋面系施工安全,在上跨處均搭設安全防護棚,搭設及拆除防護棚期間會對104國道正常通行造成一定影響,應做好相應的交通組織工作。同時防護棚應保證整體性,確保受力均勻、穩定和牢固,地基應有足夠的承載力,并設置相應的防撞保護。(4) 本項目主線1#墩、B匝道25#、26#墩樁基施工;4、主線、B匝道、C匝道、F匝道防護棚架及支架搭設封閉104國道公路半幅車道共計110天,需占用兩側輔道共計122天,施工期間交通組織對104國道的正常運營存在較大影響,應征得公路管理部門、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同意,并在交警的現場交通指揮下進行施工。施工期間應根據實際施工需求,在保證施工安全及104國道運營安全的條件下,盡量不占用公路行車道及減少占用公路行車道時間。(5) 本項目主線、B匝道、F匝道承臺高度為2.5m,C匝道系梁高度為1.6m,進行承臺和系梁開挖施工時,應做好支護措施,確保104國道路基穩定。B匝道承臺施工時需開挖104國道路面,施工時應做好施工區域圍護,施工完成后及時恢復104國5、道路面結構。(6) 本項目上跨104國道橋面系施工期間需保證下方104國道的正常通行,要求對其施工區域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并設置必要的交通導流標志,保證施工安全和交通安全。(7) 建議在施工方案中補充掛籃施工和支架現澆施工詳細施工步驟和施工內容。施工安全措施評價1.1.1.3 施工安全措施簡介1、防護措施(安全防護棚)、材料防護棚基礎采用C25混凝土,縱梁和橫梁均采用320工字鋼,立柱采用400mm鋼管壁厚8mm。棚頂采用3mm厚鋼板滿鋪。、防護棚搭設a) 上跨104國道處路基外側2.5m處采用25m1.0m0.8m的C25砼基礎(地面有坡度的以最高點為準),并在基礎上預埋鋼板(750mm756、0mm16mm)以固定鋼管支撐,并在鋼板連接處四個角設置角支撐,兩端做成半圓形防撞墩。基礎施工時要嚴格按施工方案控制預埋件位置及高度。條形基礎頂面底面各布置3根20鋼筋,箍筋采用8間距150mm,以形成受力骨架。圖5.2.1 鋼管角處理構造圖b) 防護棚立柱采用400mm*8mm直徑鋼管,安裝在基礎預埋鋼板上,立柱垂直偏差不大于3。立柱采用吊機配合人工安裝,立柱與預埋鋼板用J502焊條滿焊。橫向采用交叉拉桿(12#槽鋼)連接(剪支撐)。支撐頂設1根32b工字鋼橫梁。c) 縱向采用18根(按照20m寬度考慮)32b工字鋼按照1.25m間距布置,分別用汽車吊吊裝,按施工方案設計位置對正后,與工字鋼7、橫梁采用電焊穩定。門洞鋼架完成后,用3mm鋼板滿鋪。人行通道工字鋼按照0.625m間距布置,滿鋪鋼板為5mm。d) 通道處鋼管支架采用密目安全網垂直封閉,出入口設置安全防護棚,門洞內設夜間警示燈,并按交通組織方案在施工區域前方設置限速等設施。、鋼管支架沉降觀測鋼管支架在承受荷載后會產生一定的沉降,以及由于荷載的不均衡分布也會使支撐節點產生一定的不均衡沉降,在施工完整個防護棚后,在每個鋼管立柱的基礎頂面作好標記,并設定初始相對標高,在整個防護棚運行期間對初設點進行定期的測量標高,觀則其沉降變化,如發現沉降量較大并足以影響整個結構的受力時必須及時通知封閉交通,采取應急措施。表5-2-2 防護棚凈空8、高度統計表工程名稱防護棚搭設凈空高度H(m)主線橋第一聯5.0B匝道第六聯5.0C匝道第三聯5.0F匝道第一聯5.0、防護棚結構拆除以下幾項工作全部完成后即可進行臨時支架結構的拆除:a) 跨G104國道部分現澆施工完成;b) 橋面系澆筑完成;c) 防撞護欄澆筑完成;2、跨線橋施工(1) 樁基生產場地及機械準備:用鋼板焊接一個鋼板套箱做臨時泥漿池,套箱周圍用粘土進行回填夯實。泥漿采用橡皮管道、泥漿泵與104國道外大型泥漿池連接,實現泥漿循環,并用汽車外運指定場地。施工電纜、施工用水水管、泥漿管道增均沿綠化帶布設,連接至附近的接入源,施工用水用電均從附近接入。鉆機選型序號鉆機類型規格型號適用樁基范9、圍1旋挖鉆機XR360樁長95m的摩擦樁用旋挖鉆機2回旋鉆機GPS250、GPS300樁長120m,樁徑2m的樁基用回旋鉆機3沖擊鉆機CZ-8端承樁中,與民房距離150m的樁基用沖擊鉆;樁長95m的摩擦樁,且與民房距離150m的用沖擊鉆樁基施工時周圍采用彩鋼板圍擋加固,并設置閃爍燈。鋼筋籠加工在鋼筋加工棚中按尺寸要求制作完成后,用專用運輸車輛運至施工現場,利用汽車吊進行吊裝下設鋼筋籠,采用機械快速連接?;炷凉嘧⒏鶕F場實際情況條件較好的采用自卸,場地條件較差采用混凝土輸送泵車輸送,配備充足的混凝土運輸罐車運輸混凝土。(2) 承臺及底系梁在樁基施工完成后14天左右就可進行承臺基坑開挖、破除樁頭10、施工,及時進行樁基檢測。開挖前調查管線是否影響施工,若有影響的采用與樁基施工管線遷改防護相同的處理方式。承臺基坑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開挖后及時抽水,承臺明挖法施工如下圖所示。圖5.2.2 承臺基坑明挖示意圖明挖法采用反鏟挖掘機開挖基坑,放坡系數控制在1:0.51:1,自上而下進行,開挖前先仔細考察地下水的情況,如地下水位超過基礎底面,采用輕型井點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減少影響。挖土時沿長邊方向后退開挖,必要時選用長臂挖機施工。土方分層逐級開挖,不足5米的整段分層開挖。嚴禁一次性開挖到位形成陡坡導致基坑內土體滑移,造成危害。為避免地表水沖刷,在工作坑頂緣1m外設置4040cm截水溝,防止地表水滲入11、,影響坑壁穩定。距離基坑直立壁5m范圍內不得堆載,嚴禁重車行駛?;娱_挖過程注意排走坑內集水。圖5.2.3 承臺施工防護示意圖(3) 墩身承臺及底系梁施工完成后即可開始進行墩身施工,鋼筋加工主要在鋼筋加工場加工預制好后再運至現場進行綁扎。施工時須搭腳手架,外側安裝安全防護網。墩身采用大型鋼模板,模板加固及澆筑砼施工工藝同正常施工方法,施工過程中需要汽車吊車全過程配合。(4) 系梁、蓋梁系梁、蓋梁均可采用落地支架施工,48mm3.5mm碗扣支架或長鋼管支架,或盤銷鋼管支架。鋼筋骨架在鋼筋加工場制作完成后運抵施工現場,鋼筋骨架安裝,模板裝拆、混凝土澆筑等工序均采用汽車吊進行配合施工。(5) 掛籃懸12、澆施工北白象樞紐互通主線橋左右幅第一聯、B匝道橋第六聯采用掛籃懸澆施工工藝,上跨G104國道,施工過程中,掛籃底部安裝安全防護吊架(如圖),防止混凝土塊、鋼筋、鋼絞線等掉落,施工過程中對G104國道交通通行無影響。后續橋面系施工搭設安全防護棚,避免對交通造成影響。圖5.2.4 掛籃安全防護吊架(6) 支架現澆施工C匝道橋第三聯以及F匝道橋第一聯采用少支架施工工藝,進行現澆作業。施工過程中需先搭設安全防護棚架,占用一部分G104國道搭設行車通道,保證行車安全,同時在澆注混凝土時派專人觀測支架沉降。搭設少支架采用分幅搭設,搭設一幅少支架時,社會車輛借用另一幅車道,采用單幅放行,減少應支架搭設對行車13、行人帶來的安全隱患。混凝土現澆時間最好選擇在夜間車輛較少時段。因跨線部分跨度較大,跨G104國道部分少支架搭設時,需占用部分G104國道路面作為少支架搭設基礎,在少支架臨路部分搭設安全防撞墩,防止因撞擊帶來的安全隱患。(7) 現澆橋面系施工現澆箱梁施工完成后即可進行混凝土橋面系施工,施工過程中做好安全防護措施,防止因混凝土澆筑、預埋件焊接、張拉壓漿對既有線的安全影響。施工期間交通組織方案介紹1、交通管制分類本項目在主線1#墩、B匝道25#、26#墩距離104國道路基較近,樁基施工期間需半幅封道;承臺及墩柱施工期間需占用輔道施工;主線、B匝道、C匝道、F匝道防護棚架及支架搭設期間需半幅封道。施工14、期間交通管制措施主要分為類、類交通管制措施:(1) 類交通管制:半幅封道、半幅通車方式,封道的半幅通行車輛借由對象行駛,由原來的雙向四車道變成雙向雙車道行駛。中央分隔帶開辟兩段各20米長臨時路口作為左右幅交通臨時轉換通道,臨時路口不使用時使用移動式圍擋隔離封閉。臨時路口多余的綠化種植土采用挖掘機挖除,封閉式運輸車裝運至棄渣場棄渣,換填30cm厚砂礫石,壓路機碾壓平整、密實后澆筑25cm厚C30砼硬化成道路路口,其標高控制與兩側主車道順接。交通組織如圖所示。(2) 類交通管制:占用104國道的輔道,保持雙向四車道行駛。交通組織如圖所示。表5-3-1 交通管制分類分 類交通管制內容施工內容交通管制15、時間類半幅封道,借對向車道行駛,雙向雙車道行駛主線1#墩、B匝道25#、26#墩樁基施工;主線、B匝道、C匝道、F匝道防護棚架及支架搭設級拆除110天類封閉超車道,占用硬路肩雙向四車道行駛主線1#墩、B匝道25#、26#墩承臺、墩身施工;122天2、主線、B匝道、C匝道、F匝道施工交通管制計劃表5-3-2 主線橋第一聯(B匝道第六聯)交通管制計劃施工階段施工內容交通管制辦法交通管制時間(天)備注第1階段施工準備4包含場地清理、管線遷移、設備進場、管棚基礎第2階段樁基施工半幅封道(類)31第3階段承臺、墩身施工占用一個車道(類)61第4階段安全防護支架搭設(拆除)半幅封道(類)5第5階段掛籃施工限速182第6階段橋面系施工限速22合計305表5-3-3 C匝道一號橋第三聯(F匝道橋第一聯)交通管制計劃施工階段施工內容交通管制辦法交通管制時間(天)備注第1階段施工準備4包含場地清理、管線遷移、設備進場、管棚基礎第2階段樁基施工31第3階段承臺、墩身施工61第4階段安全防護支架搭設(拆除)半幅封道(類)5第5階段少支架搭設(拆除)半幅封道(類)14第6階段現澆橋面系施工限速29合計146圖5.3.1 類交通管制交通組織圖圖5.3.2 類交通管制交通組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