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濠涌調水補水工程泵站基坑堵漏施工方案(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13080
2022-10-24
7頁
25.04KB
1、東濠涌調水補水工程泵站基坑堵漏施工方案自來水工程公司東濠涌調水補水工程項目部二零一零年一月二四日東濠涌補水工程泵站基坑堵漏施工方案東濠涌調水補水工程中,由于2010年1月18日基坑西北角出現嚴重涌水現象,且嚴重影響了下一步工序的施工進度,根據有關專家現場分析與2010年1月19日召開的泵站基坑堵漏專題會議指示精神,采用如下施工方案進行堵漏施工:一、分析涌水原因:1)地質條件因素由于西北角處與高層建筑基礎相鄰,且根據沖孔樁時和止水旋噴樁引孔出現的地質資料反映,基坑存有拋石層、舊砼基礎、木樁等雜物,造成該處地質情況復雜,西北角基坑底處出現較大涌水現象(涌水清澈)。預計是由于該部位在止水樁施工過程中2、遇到較大障礙物或遇到地下暗溝所至。2)、止水帷幕措施因素 根據穗建科辦2009311號文關于東濠涌補水工程泵站基坑支護設計技術評審意見的函,附件1中指出:“本基坑緊鄰珠江,地下水為動態狀態,且場地存在較多建筑垃圾等地下障礙物,止水樁的施工質量難以保證。” 可見影響止水樁質量的地下不可抗力因素存在較大,設計中未能詳細考慮地下局部雜填土底層巖土變化對樁墻的搭接產生的不利影響及施工困難。故工程中所采用單排旋噴樁止水帷幕效果不理想。根據項目現場施工西、南兩側止水效果分析,兩排止水旋噴樁設防的效果明顯,而在基坑東面、北面亦出現個別管漏和滲漏現象,再次分析主要原因亦是地下情況存在較多障礙物,嚴重影響止水樁3、的施工質量所至。3)環境因素 由于泵站位于沿江路于江灣大橋交叉處,且緊鄰江灣大橋樁基,基坑周圍遭受車流活載振動傳遞應力較大,也是造成基坑側壁涌水、流土的直接原因。二、問題出現后的應急處理根據2010年1月18日基坑西北角出現涌水現象,在確保該周邊建筑物的安全前提下,我方采用壓填稻草、砂包,在砂包面填壓C30混凝土,做為應急處理;并于當天下午及次日上午召集設計及相關單位進行2次討論堵漏方案,最終確定先在該處采用雙液高壓注漿;我方立即組織機械及人員開始搶險 。 三、施工處理方案選擇及實施(一)、堵漏施工方案采用填壓、封堵、灌漿補強的方法進行施工。處理方案采用綜合治理為原則圍繞著三個目的進行。一是封4、堵涌水通道,防止流土的進一步發生。二是盡快注漿回填由于“流土”造成的空洞,確保周圍建筑物的安全。三是采用限量、限壓,小范圍內實現群灌的方法進行灌漿,采用小范圍帷幕灌漿止水帶措施,通過灌漿施工補強(即類似形成地下連續墻),降低基坑周邊含水層的滲透性,有效地防止基坑底部滲水及“涌砂”現象。施工工序如下:填壓、封堵: 在基坑涌水流土嚴重部位,空洞較大處,填注砂包、C30混凝土,封堵基坑滲水通道。采用C30混凝土結合砂包回填,在基坑內從上而下約50堵住漏水點。灌漿補強: 在滲漏較小時采用用砂包填壓夯實,基坑支護樁外進行雙排雙液壓力注漿。為滿足堵漏防滲的要求,根據快凝早強的設計參數,注漿量變化情況,在水5、灰比1:l的水泥漿水中加入50的水玻璃。成孔深不小于止水樁長,成孔間距4m,填注水泥沙漿找到漏點,用快堵堵漏靈、棉紗進行封閉,然后采用壓力注漿的方法,封堵涌水通道。為保證注漿效果,在基坑由側壁漏水區封閉填壓夯實后,再行注漿。注漿孔深不小于外層止水帷幕至粉土層。分段分時多次注漿。其目的一是減少粉土層的滲透系數:二是增長滲流路徑以減少基徑底部滲流壓力防止“涌砂”現象的發生;三是有效地封堵基坑滲水通道。上述兩個堵漏方案步驟實施后。可有效地防止涌水、流土及基底滲水、“涌砂”現象,確保周圍建筑物的安全及后續工序的正常施工。(二)、灌漿技術方案(1)、鉆孔按要求于支護樁外布置雙排雙液注漿孔,排距2.00m6、,間距1.0m,灌漿孔與止水樁之間錯開2.0m,總體呈梅花形,內排布設注漿孔12個,外圍布設注漿孔10個,共布注漿孔22個,注漿總長度330米。(見附圖1)(2)、灌漿材料及配合比按設計要求,除滿足防滲要求外,尚應有一定強度,即灌漿后的帷幕體強度達1.0MPa,漿體灰水比按1:1進行。水泥拌漿和要根據試驗配比單中水泥用量進行,采用灰水比的水泥用量與水玻璃用量見下表:灰水比每m3水泥用量(kg)每m3漿水用量(kg)每m3漿水玻璃用量(kg)1:1765765383(3)灌漿施工工藝1、鉆孔和灌漿施工順序按先外后內,先深后淺;按分班分批流水施工;灌漿按先上后下分段施工。在施工中分2個班組(鉆探班7、和灌漿班),分批灌漿。2、成孔要求:鉆孔直徑51mm,終孔不小于51mm,鉆進方法采用套管護壁鉆進。孔底沉渣厚度小于0.50m,花管長度為1.5m3.0m,距孔底不大于0.30m。3、灌漿方法:a、每次灌漿以56個灌漿孔為一個批次,先外后內分期灌漿。每一期灌漿孔均采用分段灌漿,待一個灌漿段達到設計要求后提升花管不大于2.0m,然后進行灌注下一注漿段,在提升花管時要求與已完成灌漿段重疊0.5m。b、灌漿時,灌漿孔漿液必須調配均勻,灌漿壓力由低至高逐級加大,且不大于0.4Mpa。各級壓力在同一灰水比條件下穩定3min方可加至下一級壓力。外圍孔漿液灰水比采用1:1,擴散半徑按2.0m計算,內側孔漿液8、初始灰水比采用1:1.1,當灌漿量大于4000kg/m時,壓力表壓力小于0.1Mpa。c、灌漿結束標準:按限壓、限量的雙控標準,當灌漿壓力(孔口)達0.40MPa時即可停止灌漿。灌漿標準以灌漿孔以單位吸漿量4L/min.m控制,穩定5min,但最大壓力不大于0.4MPa。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鉆孔 第一批次灌漿拔管第二批次灌漿灌漿效果檢查四、機械設備主要投入機械設備設備名稱數量用途GY-50型鉆機1臺成孔及輔助灌漿XB-400型攪漿機1臺制漿BW250型泥漿泵1臺灌漿BW120型泥漿泵4臺灌漿25潛水泵2臺供水五、對今后出現漏點的應急方案 經以上施工方案補強可杜絕北側坑壁的漏水現象,但不排除局部9、因地下情況存在較多障礙物,影響止水樁的施工質量所至的滲漏水現象,故制定應急方案如下:1) 每日遣專人負責觀測基坑狀況,對發生滲漏水現象及時向上級領導反饋信息。2) 現場配置堵漏設備,一旦發現滲漏水現象按如上施工方案及時進行封堵。3) 加強施工現場控制,設定作業工作區,非施工機械禁止靠近基坑作業。避免對止水帷幕的擾動。六、安全文明施工1、施工前做好各項工作準備。2、施工機械和設備不得帶病運轉和超負荷作業,發現不正常情況應停機檢查,不得在運轉中修理。3、作業車輛,作業機具的擺放全部嚴格置于施工段內,不得侵限,非作業車輛、機具停放在工作區線外場地內。4、應及時對施工余泥廢料進行清理(應每班清除干凈),做到施工現場文明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