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新鐵路路基工程水泥改良土填筑試驗段工程施工總結報告(1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13602
2022-10-25
13頁
54.75KB
1、蘭州至烏魯木齊第二雙線新疆LXTJ2標三工區路基工程(DK1235+000DK1235+100) 水泥改良土填筑試驗段施工總結編制: 復核: 審批: 水泥改良土填筑試驗段施工總結一、試驗段概況1、線路地理位置本工區位于新疆哈密市,處于既有蘭新鐵路的煙墩站和紅旗車站之間,新建線路位于既有的蘭新鐵路北側。 2、地形地貌本工區位于哈密、吐魯番盆地北緣天山南麓山前沖、洪積平原,地形平坦開闊地勢略有起伏,地面高程7001050m,多為典型的戈壁荒漠地貌,區內人煙稀少。煙墩一帶為煙墩風區;風蝕地貌發育,溝梁相間,相對高差530m。全區地表多為第四系地層覆蓋,個別段落基巖裸露。3、地質條件本線新疆段在構造上2、處于天山褶皺系構造單元及其邊緣部位,天山褶皺系東西向展布,沿線涉及次級構造單元由東向西有如下:北山天山褶皺帶、哈密、吐魯番坳陷、博格多山復背斜和烏魯木齊山前坳陷。沿線地質構造形跡復雜,地質構造主要集中隧道之中,造成本線隧道地質條件不良。4、氣象條件本工區線路屬中溫帶干旱大陸性氣候區。其特點是氣候干燥,旱季長、雨季短,降雨量較少且集中,晝夜溫差變化較大,春、秋季多風,夏季短促,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9.9C,極端最高氣溫43.9C(哈密),極端最低氣溫32C(哈密),年平均降雨量35.7 mm。5、改良土填筑試驗段選擇在DK1235+000DK1235+100段,該段地基設計為地面下換填1m水泥改3、良土,換填底面用重錘夯實進行地基處理。二、試驗前準備工作1、技術準備施工前,我工區技術人員根據圖紙和規范編制了詳細的試驗段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技術交底。對所有現場技術人員、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和崗前培訓,讓他們對基床以下路堤填筑的重要性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提高責任心。 2、材料準備改良土填筑所需改良土選用在拌合站附近取土場及紅線內挖方原土在改良土拌合站進行改良。 水泥采用P.O.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摻量為3%。 3、人員配備隊長包洪成技術負責人虞金杰質量員費新華技術員周文濤試驗員周平安全員金軍材料員顧明遠工班長卞真平領工員張以祥施工人員12人4、改良土標準擊實及顆粒密度:路基填料進行4、標準擊實及顆粒密度試驗,試驗結果報監理審批。5、測量準備工作:復核沿線水準點、導線點經測量,各種測量成果報批復。6、施工機械配備:主要施工機械設備一覽表序號機械名稱機械型號數量(臺)狀況1挖掘機日立240型3良好2裝載機柳工856型2良好3壓路機上柴622型2良好4平地機柳工418型1良好5推土機山推160型1良好7打夯機4良好8灑水車3良好9自卸車10良好三、試驗安排水泥改良土分三層進行攤鋪,第一層摻加水泥3,松鋪厚度34cm,第二層摻加水泥3,松鋪厚度36cm,第三層摻加水泥3,松鋪厚度38cm,根據試驗結果對比,選取最佳松鋪厚度。碾壓完畢進行各項壓實指標的測試,通過三段的施工分別總結出各5、區段的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控制參數。 七、試驗流程、方案及方法1、施工流程圖 水泥改良土填筑工藝流程圖如下:測量放樣拌合運輸區段攤鋪碾壓區段檢測修整區段拌合運輸攤鋪碾壓夯實修整養護檢驗合格,填筑下層不合格改良土填筑施工工藝流程圖2、試驗方法施工準備在路基填筑前放出該段路基中邊樁,沿路基縱向每10m設一對標高指示樁,以控制填料的虛鋪厚度,上土前根據中線位置把該實驗段劃分為10m*6m的長方形格子,并把各個格子邊線用白灰進行標識,便于自卸車傾倒填料和控制攤鋪厚度。(2)改良土場拌改良土拌合料在改良土拌合站集中進行拌制,用輸送機把粉碎土運至攪拌設備的料艙內,用泵把水泥泵入粉料倉內,進行配料拌制。拌制后6、含灰量均勻,并定時在出料口檢測摻灰比,含灰量偏差控制在-0.5%1%內,否則應做適當調整。改良土拌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控制方案:正在廠拌設備拌制時,將水呈霧狀均勻地噴入改良土中拌制均勻。(3)改良土運輸采用自卸車運輸。并保證足夠的運輸車輛,確保攤鋪機能夠不間斷的連續攤鋪。拌制好的拌合料應盡快運送到鋪砌現場。拌合料在運輸的過程中應覆蓋,減少水分損失。(4)分層填筑從改良土拌合站將改良土用大型自卸車運至現場后,卸到指定方格網。每個方格網用土數量根據計算確定,第一層松鋪34cm厚,每格20.4m3;第二層松鋪36cm厚,每格21.6m3,第三層松鋪38cm厚,每格22.8m3攤鋪時確保試驗段兩側加寬507、cm。施工過程中注意檢查厚度、含水量。(5)土工格柵鋪設水泥卵礫石內距換填底面0.3m處鋪設一層單向土工格柵,土工格柵鋪設時,拉伸強度方向與與橫斷面方向一致。兩邊回折段長度2m,兩層土工格柵間鋪10cm水泥改良土。土工格柵鋪設示意圖(6)填料攤鋪填料的攤鋪采用推土機粗平,平地機精平,保證每一填層的平整度及層厚的均勻,攤平過程中不斷用鐵鍬挖洞檢查松鋪厚度。原則上每一層填筑時均須形成2%4%的人字形橫坡,有困難時可在基床底層逐步形成。在相鄰兩區段上下兩層填筑接頭處須錯開不小于3m的距離。(7)機械碾壓壓實順序應按先兩側后中間,先靜壓后弱振、強振再靜壓的操作程序進行碾壓。壓路機的最大碾壓行駛速度不超8、過4km/h。各區段交接處,應互相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應小于2m,沿線路縱向行與行之間壓實重疊不小于40c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錯開并不小于3.0m;碾壓完畢進行各項壓實指標的測試,通過試驗段的施工分別總結出各區段的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控制參數。(8)養護A. 當一層填筑合格后,若不能立即鋪筑上層的或暴露于表層的改良土必須保濕養護。如果隨即在其上面進行下一層的施工,可以不進行特別的養護。B. 養護采用土工布覆蓋養灑水的方法,養護期一般不少于7d。C. 養護期間要保持層面濕潤,除灑水車外不準任何車輛通行。D. 當改良土分層施工時,下層檢驗如壓實度、平整度等指標合格后,上層填土能連續施工時,可留置9、專門的凝結期。(9)檢驗簽證在每一填層達到碾壓要求遍數后即用7d飽和無側限抗壓強度、壓實系數k兩項指標進行檢測。沿線路縱向每100m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K 6點,其中:左、右距路肩邊線1m處各2點,路基中部2點;每檢驗批每壓實層抽樣檢驗3處無側限抗壓強度,其中:左中右各1點。試驗過程中安排技術人員、檢測人員記錄壓路機的碾壓速度、碾壓順序、碾壓遍數及壓實度檢測等情況,以便整理出指導大面積路基填筑施工的總結報告。八、質量檢測1、化學改良土外摻料的種類及技術條件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同一廠家、品種、批號的外摻料,每200t為一批,不足200t時也按一批計。施工單位每批抽樣檢驗1次。 監理單位10、見證取樣檢測。檢驗方法:檢查每批產品的生產檢驗報告和產品合格證,并在料場的5個不同部位等量取樣,總計取樣不少于12kg ,按有關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檢驗。2、改良土填筑壓實質量應符合下表的規定基床以下路堤壓實及檢測標準項目壓實標準無側限抗壓強度(Kpa)250壓實系數K0.92在每一填層達到碾壓要求遍數后即用7d飽和無側限抗壓強度、壓實系數k兩項指標進行檢測。沿線路縱向每100m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K 6點,其中:左、右距路肩邊線1m處各2點,路基中部2點;每檢驗批每壓實層抽樣檢驗3處無側限抗壓強度,其中:左中右各1點。3、改良土填筑基床以下路基中線至邊緣距離、寬度、橫坡、平整度的允許偏差應11、符合下表的規定。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施工單位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中線至邊緣距離5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處尺 量2寬 度不小于設計值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處尺 量3橫 坡0.5%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個斷面坡度尺量4平 整 度不大于15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10處2.5m長直尺量測4、碾壓時,各區段交接處應互相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得小于2.0m,縱向行與行之間的輪跡重疊不小于40c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應錯開不小于3.0m。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沿線路縱向每100m每層抽樣檢驗6處(左、中、右各2處)。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5、化學改良土填層摻料劑量允許偏差12、為試驗配合比-0.5%+1.0%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沿線路縱向每100m每層抽樣檢驗3處(左、中、右各1處)。檢驗方法:滴定法或儀器法檢測。九、試驗總結1、對不同填層厚度,不同碾壓遍數的檢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繪出碾壓遍數與K30值和壓實系數k的變化曲線關系圖,確定出不同填層厚度的碾壓遍數。2、對不同填層厚度的合理碾壓遍數進行技術經濟分析比較,確定最優的填層厚度和碾壓遍數。3、將以上各種施工記錄和檢測數據加以歸納總結,寫出試驗報告,報監理站和業主代表審查批準。十、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項1、填筑前應按設計提供的配合比進行室內試驗,確定施工配合比,配合比應保證混合料的無側限抗壓強度能達到設計要求。2、水泥13、改良時,摻入水泥的初凝時間應大于3小時,終凝時間宜大于6小時。3、水泥改良土應保持良好的養生,養生時間不少于7天。當改良土分層施工時,下層碾壓合格后,可以立即填筑下一層改良土,不需專門的養生期。4、施工區段應按填筑階段的不同進行劃分,一般宜劃分為底層準備區段、拌和攤鋪區段、碾壓整型區段、檢測報驗區段。5、在設計規定范圍內取土,取土時應清除樹木、草皮以及表面腐殖土。當土源發生變化時必須按要求重做配比試驗。6、拌合好的混合料應盡快運送到鋪筑現場。混合料在運送過程中應覆蓋,減少水分損失。7、底層應平整、密實,具有規定的路拱,表面無松散材料和軟弱地段。8、根據松鋪厚度計算每車混合料的攤鋪面積,確定堆放14、密度。混合料應先初平,后精平,設專人及時鏟除離析混合料,補以新混合料。當下層為細粒土時,應先拉毛,再攤鋪混合料。9、混合料應全斷面均勻攤鋪,不得出現縱向接縫,不宜中斷。當因故中斷超過2h時,應設置橫向施工縫,橫向接縫應采用搭接施工。10、混合料攤鋪完后,先用平地機初平和整形,再用壓路機快速碾壓l2遍。對于出現的坑洼應進行平整。11、整型應按規定的坡度和路拱進行,并特別注意接縫處的整平。在整型過程中,嚴禁車輛通行。初步整型后,檢查混合料的松鋪厚度,必要時應進行補料或減料。12、當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率時,應用重型壓路機在路基全寬內碾壓至要求的壓實密度,且表面無明顯的輪跡。碾壓時縱向應重疊40cm。15、13、上料、攤鋪、整平過程中人工配合挑揀超粒徑石塊,基床以下路堤填料最大粒徑不大于7.5cm。14、技術員全過程旁站,做好施工記錄,為試驗總結提供第一手資料。十一、質量保證措施1、加強對施工過程的控制記錄。2、由技術熟練經驗豐富的職工從事技術復雜難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3、根據不同工藝特點和技術要求,選用滿足施工要求的機械設備,健全各類管理制度,確保機械設備處于最佳使用狀態。4、現場技術人員對施工全過程跟蹤檢查。十二、安全保證措施1、施工區域應設警示標志,嚴禁非工作人員出入。2、施工中應對機械設備進行定期檢查、養護、維修。3、為保證施工安全,現場應有專人統一指揮,并設一名專職安全員負責現場的安16、全工作,堅持班前進行安全教育制度。4、在水泥改良土填筑施工中,制訂合理的作業程序和機械車輛走行路線,現場設專人指揮、調度,并設立明顯標志,防止相互干擾碰撞,機械作業要留有安全距離,確保協調、安全施工。5、水泥作業人員和長期在水泥作業區域的人員,應按勞動保護規定,佩戴勞動保護用品,使用相應的勞保用具,避免因長期直接接觸水泥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十三、環保要求1、建立環境保護體系、落實環境保護的各種責任制;2、規范施工現場的場容,保持作業環境的整潔衛生;3、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及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消除或減少施工污染;4、在水泥改良土填筑施工過程中嚴格管理程序和操作方法,增強環保意識,把施工各環節的污染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