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駐馬店段改擴建工程93區土方路基填筑試驗段總結報告(1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13640
2022-10-25
11頁
28.02KB
1、 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駐馬店段改擴建工程 93區土方路基填筑試驗段總結 (K12+636.485K12+782.459) 93區土方路基填筑試驗段總結 為全面展開土方路基填筑施工,我標段在K12+636.485K12+782.459(左側)段進行了土方路基填筑試驗段施工,試驗段長145.974米,具有代表性,滿足試驗段的施工要求。根據路基填方試驗段施工方案,我部成功完成了該段試驗施工工作,獲得了寶貴的試驗數據,為大面積的土方填筑施工提供了依據。現將試驗段施工情況總結如下:一、工程概況本標段起點里程K9+295,終點里程K19+795,全長10.500公里。設計路基工程挖土方168944m3,路2、基填筑566245m3。 1、本次試驗段:K12+636.485K12+782.459(左側)滯洪區;2、試驗段路基平均填方高度為7.6。二、路基試驗的目的目的是在給定機械組合的情況下取得相關數據,以此指導大面積的施工,檢驗施工機械組合,根據壓實機械情況及施工技術規范準許情況下的壓實厚度、松鋪系數、土的最佳含水量允許偏差、達到設計要求壓實度的碾壓遍數等數據。找出達到壓實標準的最經濟碾壓遍數。確切地說,就是尋求松鋪系數與碾壓遍數之比的極大值。經試驗獲取壓實機械組合、松鋪系數、碾壓遍數、碾壓速度、最佳含水量的允許偏差、壓實度等指標,并將上述資料整理上報,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后,作為以后填土路基施工的經3、驗資料,以指導本工程的路基填方施工。三、工期安排路基土方填筑首件計劃在2013年10月15日到2013年10月16日進行。四、施工人員及設備配置情況如下1、參加施工的主要人員如下: 附表一:人員配置表序號職務分工1項目經理總指揮2項目總工技術負責人3生產副經理生產負責人4試驗室主任試驗負責人5質檢工程師質量檢查6路基工程師路基現場7路基工程師路基現場8測量工程師施工測量9機械工程師車輛機械調配10專職安全員安全員2、投入的機械設備見下表:附表二:機械配置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推土機TY-120臺12靜碾壓路機SY18/21臺13振動壓路機XG6224M臺14平地機PY180臺15東風4、灑水車8T臺16挖掘機PC360臺17裝載機ZL50C臺18北汽重卡自卸汽車20t輛8 3、投入的測量儀器見下表: 附表三:測量儀器配置表序號名稱型號數量1水準儀蘇州一光DSZ-21臺2GTS全站儀拓普康1臺3鋼尺50米2把4花桿3米2套 4、所投入試驗、測量儀器見下表 附表四:試驗儀器配置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多功能電動擊實儀DZY-2型套12光電式液塑限測定儀GYS-3型套13CBR承載比試驗儀CBR-2型臺14路面材料強度試驗儀LD127-II型套15土壤篩套16灌砂筒套173米直尺個1五、路基土方填筑試驗路段施工順序(1)施工準備路基放樣運料攤鋪推土機粗平檢測、調整含水量5、平地機整平整形碾壓檢查驗收下層填筑。 (2)路基土方填筑工藝流程圖:路基放樣運料攤鋪推土機粗平檢測、調整含水量平地機整平整形碾壓檢查驗收施工準備六、施工過程1、取土場(1)本項目沿線地勢平坦,路線兩側均為良田,無土崗、荒山,路基取土非常困難,經綜合比較,采取遠運集中取土的方式。本標段設取土場2處,一處位于上蔡前聶村;另一處上蔡大路李鄉東側一公里左右,緊臨S331,當地修路土源大部分來源于此。土質主要為細粒土。 (2)取土時,首先采用推土機推除表層30耕植土至指定地點,適用填料采用挖掘機裝,自卸車運輸至試驗段。 (3)開挖時結合路基原有地形,取土后路基表面整理平整,作業面不能有積水,設置完整的排6、水系統。2、取土場材料實驗填料:路基用土土質為細粒土。項目部實驗室與駐地辦試驗監理聯合對填料進行現場取樣,按公路土工實驗規程規定的方法進行了土顆粒分析、含水量、干密度、液限、塑限和塑限指數、承載比(CBR)實驗、擊實等實驗后,填料結果實驗合格,可用于路基填筑。實驗結果如下表檢測項目檢測結果檢測項目檢測結果土顆粒分析細粒土塑性指數14.0液 限32.5最大干密度1.84塑 限18.5最佳含水量15.53、填筑前的準備 (1)路基填筑前,對下承層進行報驗,并經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 (2)臺階開挖:根據圖紙設計新舊路基銜接處理要求,路基拼寬采用在拼寬范圍內首先對原地表30cm厚進行清表換填,然后對邊7、坡30cm厚種植土予以清除,邊坡清除后按照1:1.5的坡率進行挖臺階施工,臺階高度為1.0m,臺階寬1.5m左右,設內傾4%。且臺階開挖線應順直,切面應與地面垂直。為保證老路通行,邊坡種植土的清除和挖臺階施工可以隨著路基填土高度增加而逐一進行,以保證行車安全。 (3)在路堤填筑前,測量人員首先應根據加寬路基設計寬度及其邊坡坡度放樣出加寬路基坡腳線,并用石灰撒出路堤填筑邊線。為使路堤邊緣壓實度也能滿足規范要求,路堤填筑邊線應比加寬路基坡腳線超寬0.50cm。用水準儀測出該層填鋪厚度控制樁的標高。(松鋪系數初步定為1.20)。4、填筑土方(1)自卸汽車每車裝土20m3,按松鋪厚度24cm計算,每車8、卸料面積為100m2。在填土范圍內按10米方格灑灰線,施工現場由專人指揮車輛按網格卸土。(2)先用推土機推平,當初平好的鋪筑土層在最佳含水量左右時(由試驗人員抽檢),再用壓路機靜壓一遍后用平地機(PY180型)整平,再壓路機振動碾壓二遍后,試驗人員開始用灌沙法跟蹤檢測壓實度,直到達到標準,最后再用壓路機靜壓一遍收光。5、標高及平整度的控制(1)攤鋪填料時采用推土機粗平,平地機精平并配合人工修補。(2)根據松鋪厚度采用紅白油漆標桿標記的中樁、邊樁高度,重新對填料頂標高進行復核。6、碾壓及壓實度控制(1)該段取土場土樣最大干密度為1.84g/cm3,最佳含水量為15.5%,經檢測含水量在16.0%9、時開始碾壓。 (2)碾壓時,采用22t振動壓路機先靜壓一遍,然后再振壓至壓實度達到規范要求為止。碾壓時先慢后快、先輕后重、由外側至內側、輪跡重疊1/3、最大速度不超過24km/h,碾壓時應確保均勻,無漏壓、無死角、無明顯輪跡。(3)碾壓開始后,試驗工程師在碾壓第二遍過后,每碾壓一遍檢測一次壓實度,并將檢測結果及時通知路基負責人并做好記錄。(4)根據現場檢測記錄,碾壓二遍、三遍、四遍后,壓實度不能滿足設計要求。(5)在土方填筑施工中,由于振動壓路機的機械特性,原路基邊坡開挖臺階與加寬新填路基結合處無法碾壓到位,使加寬后的路基形成一條縱向垂直薄弱帶,給工程質量帶來隱患。為保證路基整體的壓實質量,應10、用光輪壓路機多碾壓兩遍。檢測測取壓實度時,臺階結合部是重點測取得區域。光輪壓路機用于邊坡臺階與新填路基結合處以及橋、涵臺背等部位的碾壓。確保路基土方填筑過程中邊、角等部位碾壓、夯實滿足設計和規范的要求,避免留下質量隱患。(8)土方填筑過程中,每層土方頂面不得出現內高外低現象,確保新填土方與原路基土方能很好的結合,避免新填土方發生滑移。(9)路基填筑寬度:路基基底清表后回填至原地面的寬度為7m,原路基邊坡清表法向寬度為0.30m,水平寬度為0.541m,邊坡清表后開挖臺階寬度為1.5m,寬填0.50m,所以原地面以上第一層土方填筑底寬應為9.541m。7、標高、橫坡檢測(1)壓實合格后重新對填料11、頂的標高和平整度進行檢測,計算橫坡度。(2)根據填筑前后高程差計算壓實厚度,推算松鋪系數。七、試驗數據總結(一)路基土方試驗段成果匯總表(見F-6表) 據路基土方試驗段成果匯總表分析:弱振第一遍平均壓實度為85;強振第一遍平均壓實度為88.3;強振第二遍壓實度平均為91.5;強振第三遍壓實度平均為93.5;強振第四遍壓實度平均為95.4。通過對以上結果的分析,強振四遍后壓實度能夠達到95.4%。(二)松鋪系數(表二)1.路基土方試驗段成果匯總表(見F-6表)平均松鋪厚度24.0cm,壓實厚度20.0cm,松鋪系數1.20cm。八、試驗結論及有關填筑參數 根據試驗路段的試驗數據表明,影響壓實度的12、主要因素有:土質的含水量、松鋪厚度、碾壓遍數、壓實機械的類型和功能及碾壓速度等因素。當天然含水量處于最佳含水(2%)狀態下宜直接攤鋪碾壓,松鋪厚度為24cm(機械利用率最高),采用自重22t振動壓路機(碾壓速度24Km/h)進行振動碾壓,93區先靜壓1遍,弱振2遍,再強振碾壓4遍,最后靜壓1遍;當土質含水量過大時,要攤鋪晾曬,絕對不宜直接進行攤鋪碾壓,否則只會出現大面積翻漿;當土質含水量過小時,要灑水悶料,絕對不宜直接進行攤鋪碾壓,否則只會出現松散、碾壓不密實;當然填土的松鋪厚度也會直接影響到壓實度,一般松鋪厚度控制在24cm左右。最佳填筑參數如下:1、土方填筑松鋪厚度24cm,松鋪系數1.213、;2、土料含水量控制在15.5%左右即不大于最佳含水量2%范圍內開始碾壓效果最好;3、壓實機械采用自重22t;93區先靜壓1遍,弱振1遍,再強振碾壓4遍,最后靜壓1遍;4、機械組合:挖機1臺、裝載機1臺、推土機1臺、平地機1臺, 22t振動壓路機1臺、自卸汽車8臺、灑水車1臺。5、人員組合:施工總指揮1人、施工負責人1人、質檢工程師1人、測量工程師1人、試驗工程師1人、專職安全員1人、機械工程師1人、路基工程師2人、挖掘機司機1人、自卸式汽車司機7人、推土機司機1人、壓路機司機1人、裝載機司機1人、普工4人。本次試驗是成功的,施工工藝可作為對以后路基填筑施工控制的依據。 今后施工時應注意如下事14、項: 1、施工放樣:在路堤填筑前,測量人員首先應根據加寬路基設計寬度及其邊坡坡度放樣出加寬路基坡腳線,并用石灰撒出路堤填筑邊線。為使路堤邊緣壓實度也能滿足規范要求,路堤填筑邊線應比加寬路基坡腳線超寬0.50cm。2、臺階開挖:根據圖紙設計新舊路基銜接處理要求,路基拼寬采用在拼寬范圍內首先對原地表30cm厚進行清表換填,然后對邊坡30cm厚種植土予以清除,邊坡清除后按照1:1.5的坡率進行挖臺階施工,臺階高度為1.0m,臺階寬1.5m左右,設內傾4%。且臺階開挖線應順直,切面應與地面垂直。為保證老路通行,邊坡種植土的清除和挖臺階施工可以隨著路基填土高度增加而逐一進行,以保證行車安全。 通過本試驗15、段的施工和總結,我部認為可以用此方案指導全標段路基土方填筑施工。 3、含水量調整。施工中,填筑材料攤鋪后,及時安排實驗技術人員對填筑材料的含水量進行檢測,當填筑材料的含水量在試驗確定的最佳含水量2以內時,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如果路基填筑材料的含水量超過試驗確定的最佳含水量的2%以上時,可采用犁靶翻曬等方法降低路基填筑材料的含水量,直至路基填筑材料含水量降至最佳含水量的2%左右以內時,才可以開始下道工序施工。如果路基填筑材料的含水量小于試驗確定的最佳含水量的2%以上時,可采用灑水車灑水的方法增加路基填筑材料含水量,直至路基填筑材料升至試驗確定的最佳含水量的2%以內時,才方可開始下道工序施工。 4、在土方填筑施工中,由于振動壓路機的機械特性,原路基邊坡開挖臺階與加寬新填路基結合處無法碾壓到位,使加寬后的路基形成一條縱向垂直薄弱帶,給工程質量帶來隱患。為保證路基整體的壓實質量,應用光輪壓路機多碾壓兩遍。檢測測取壓實度時,臺階結合部是重點測取得區域。光輪壓路機用于邊坡臺階與新填路基結合處以及橋、涵臺背等部位的碾壓。確保路基土方填筑過程中邊、角等部位碾壓、夯實滿足設計和規范的要求,避免留下質量隱患。 土方填筑過程中,每層土方頂面不得出現內高外低現象,確保新填土方與原路基土方能很好的結合,避免新填土方發生滑移。 通過本試驗段的施工和總結,我部認為可以利用此方案指導全標段路基土方填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