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監控量測實施細則(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13685
2022-10-25
12頁
117.04KB
1、隧道施工監控量測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 則1、為加強隧道施工安全質量管理,充分發揮監控量測在隧道安全質量管理中的作用,規范鐵路隧道施工監控量測工作,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O1-2003、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 D70-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JF60-2009、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TJ 076-95、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的要求,制定本辦法。2、監控量測是隧道施工過程中,對圍巖支護體系的穩定狀態進行監測,為初期支護參數的調整和二次襯砌施作的時機提出依據,是確保施工安全和結構安全可靠、指導施工過程和施工安全2、監控的重要手段,是鐵路隧道設計文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鐵路隧道施工作業中關鍵的重要作業環節,監控量測須納入工序管理。第二章 監控量測職責及組織機構1、監控量測組織機構:組長:*副組長:* *組員:* * * *2、監控量測職責隧道監控量測實行施工單位、業主第三方、公司三級管理制度。 隧道施工現場監控量測工作,對監控量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并組織第三方開展評估工作。成立現場監控量測工作小組,配備專業監控量測人員和設備,建立健全監控量測質量安全保證體系。 根據設計要求,編制監控量測實施細則,經項目部總工程師審核后報監理、建設單位審批后實施。 按批準的實施細則組織實施,作好量測記錄,及時對監測3、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根據揭示的地質情況,及時調整監控量測方案。 配合監控量測評估單位對現場監控量測的檢查和復核工作。 根據監控量測復核成果,及時向建設、施工、監理和設計單位反饋安全評估意見。按規定向建設、監理單位提報監控量測抽檢、復核報告。第三章 監控量測方法1、地質及支護狀態觀察在施工過程對開挖工作面周圍的巖石特性、圍巖狀態、地下涌水情況等進行觀察,并繪制地質素描和現場拍照,并對開挖后支護狀態進行觀察記錄。(1) 觀察目的開挖巖面的細致目測觀察,對于監視圍巖穩定性是既省事而作用又很大的監測方法,它可以獲得與圍巖穩定狀態有關的直觀信息。隧道目測觀察的目的是: 預測開挖面前方的地質條件; 為判斷4、圍巖、隧道的穩定性提供地質依據; 根據噴層表面狀態及錨桿的工作狀態,分析支護結構的可靠程度。(2) 觀察內容 開挖后沒有支護的圍巖進行目測,主要是了解開挖工作面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l 巖質種類和產狀;l 巖性特征:巖石的顏色、成分、結構、構造;l 地層時代歸屬及產物;l 節理性質、組數、間距、規模,節理裂隙的發育程度和方向性,斷面狀態特征,充填物的類型和產狀等;l 斷層的性質、產狀、破碎帶寬度、特征;l 地下水類型,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涌水壓力、水的化學成分等;l 開挖工作面的穩定狀態,頂板有無剝落現象。 開挖后已支護段的目測內容l 初期支護完成后對噴層表面的觀察以及裂縫狀況的描述和記5、錄;l 有無錨桿被拉脫或墊板陷入圍巖內部的現象;l 噴射混凝土是否產生裂隙或剝離,要特別注意噴混凝土是否發生剪切破壞;l 有無錨桿和噴射混凝土施工質量問題;l 鋼拱架有無被壓屈現象;l 是否有底鼓現象。觀察中若發現異常情況,應詳細記錄發現時間、距開挖工作面的距離以及附近測點的各項量測數據,并及時將信息反饋施工單位。(3)觀察時間每次隧道開挖工作面爆破后立即進行目測觀察,按要求及時記錄整理并拍照。(4)使用儀器、工具地質羅盤、地質錘、鋼卷尺、放大鏡、手電筒、數碼相機等。2、周邊位移(1)量測目的周邊位移是隧道圍巖應力狀態變化最直觀的反映,通過周邊位移量測可以達到以下目的: 為判斷隧道空間的穩定性6、提供可靠的數據; 根據位移變化速度判斷隧道圍巖的穩定程度,為二次襯砌提供合理的支護時間。(2)測點布設:周邊位移量測是主要量測項目之一,各測點在避免爆破作業破壞測點的前提下,盡可能靠近開挖工作面埋設,一般為0.52m,并在下一次爆破循環前獲得初始讀數。初讀數在開挖后12h內讀取,最遲不超過24h,而且在下一循環開挖前,完成初期變形值讀數。測點布置根據施工方法、工程地質條件、隧道埋深等條件確定。在采用全斷面開挖方式時,布置3個測點,3條測線;采用上下臺階開挖方式時,布置5個測點,6條測線。埋設測點時,先在測點處用小型沖擊鉆在待測部位鉆孔(測樁埋設深度約15cm,鉆孔直徑約20cm),清孔后將早強7、錨固劑塞入孔中,然后將帶膨脹管的收斂測樁敲入,待錨固劑初凝以后旋緊收斂鉤即可量測。測樁設置保護罩。 周邊位移量測測點間距(單位: m)圍 巖 條 件洞口附近埋深小于2B施工進度200m前施工進度200m后硬質巖層(斷層破碎帶除外)10102030軟巖(不產生很大塑性地壓)10102030軟巖(產生很大塑性地壓)10102030注:B為隧道開挖寬度(3)量測頻率量測頻率可根據位移速度和量測斷面距開挖面距離,分別按下表確定,當按表中選擇量測頻率出現較大差異時,宜取量測頻率較高者作為實施的量測頻率。周邊位移和拱頂下沉監測頻率(按位移速度)位移速度(mm/d)量測頻率1024次/1d51012次/1d8、1512次/1d11次/7d 周邊位移和拱頂下沉監測頻率(按距開挖面距離)位移速度(mm/d)量測頻率(01)D24次/1d(12)D12次/1d(25)D12次/1d5D1次/7d 注:D為隧道寬度量測工作應持續到變形基本穩定后23周后結束。對于膨脹性和擠壓性圍巖,位移長期沒有減緩趨勢時,應適當延長量測時間。(4)量測方法采用數顯式收斂計,按照監測頻率要求進行量測。根據量測結果繪制位移隨時間以及開挖面距離變化圖,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隨時間以及開挖面距離變化圖,及時進行數據處理,判斷圍巖周邊位移情況并指導施工。3、拱頂下沉(1)量測目的拱頂下沉量測主要用于確認圍巖的穩定性,及時掌握隧道整體的穩9、定情況。通過拱頂下沉量測可以達到以下目的:l 確認開挖后圍巖的穩定性;l 判斷初期支護效果;l 指導施工工序;l 預防拱頂崩塌;l 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2)測點布設: 拱頂下沉與周邊位移量測點布置為同一斷面,采用周邊位移監測在拱頂位置埋設的三個測點進行量測。(3)量測頻率拱頂下沉量測頻率與周邊位移量測相同。(4)量測方法監測方法采用水準抄平方法,按照監測頻率要求進行量測。將水準測量基準點分別設置于洞內和洞外沉降穩定位置(用于校核),視線長度一般不大于30m,監測誤差控制在1.0mm以內(高程誤差0.7mm)。根據量測結果繪制下沉量隨時間以及開挖面距離變化圖,及時進行數據處理,確認圍巖穩定性,10、指導施工。 適用于上下臺階開挖法 適用于全斷面開挖法隧道監控量測必測項目斷面布置示意圖4、隧道淺埋段地表下沉(1)量測目的 地表下沉的范圍、沉降量; 地表及地中下沉隨隧道開挖工作面掘進變化規律; 掌握地表及地中下沉穩定的時間。(2)基點布設埋設在隧道開挖縱橫向各34倍洞徑外的區域,埋設2個基點,以便互相校核,參照標準水準點埋設,所有基點應和附近水準點聯測閉合高差取得原始高程。(3)測點布設一般在每條隧道各設45個斷面,每個斷面設810個點,可視現場地質條件做適當調整。在測點位置挖長、寬、深均為200mm的坑,然后放入地表測點預埋件(自制),測點一般采用直徑2030mm、長度200300mm的平11、圓頭鋼筋制成,測點四周用砼或砂漿填實,待其固結后即可量測。(4)量測用高精度水準儀進行觀測,觀測應在儀器檢定合格后方可進行,且避免在測站和標尺有振動時進行;盡量選擇在每一天同一時間內進行觀測。監測過程應堅持量測人員固定,測站位置固定,量測延續時間固定,量測順序固定的原則,且應每隔30天用精密水準測量的方法進行基點與水準點的聯測,其誤差不得超過水準測量允許誤差范圍。地表下沉量測斷面的間距埋置深度H地表下沉量測斷面的間距(m)埋置深度H地表下沉量測斷面的間距(m)H2B2050HB510BH2B1020注:無地表建筑物時取表內上限值;B表示隧道開挖寬度。(5)數據簡要分析根據監測數據繪制時間-位移12、與距離位移圖,曲線正常則說明位移隨施工的進行漸趨穩定。如果出現反常,出現反彎點,說明地表下沉出現點驟增加現象,表明圍巖和支護已呈不穩狀況,施工中應立即采取措施。與拱頂下沉對比,間接反映隧道的穩定及隧道拱部以上圍巖的運動狀況。第四章 監控量測控制標準、警戒值及穩定性判別1、監測控制標準、警戒值 監測控制標準和預警標準序號監測項目控制標準預警標準1拱頂下沉、周邊收斂規范規定值規范規定值的2/32錨桿軸力及抗拔力鋼材標準強度控制標準的2/33地面沉降設計控制值控制標準的2/34圍巖體內位移設計控制值控制標準的2/35鋼支撐內力鋼材標準強度控制標準的2/36混凝土襯砌應力混凝土標準強度控制標準的2/313、7圍巖壓力及兩層支護間壓力設計控制值控制標準的2/32、隧道穩定性綜合評價標準(1)實測最大值或回歸預測值最大值應不大于允許值或設計最大值。(2)根據位移速率判別:當周邊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時或拱頂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時,則認為圍巖位移達到基本穩定;當周邊位移或拱頂下沉速率大于1.0mm/d時,表明位移不穩定,應加強觀測;當周邊位移或拱頂下沉速率大于5.0mm/d時,應報警,進行加固。(3)根據位移時態曲線的形態判別:當位移速率不斷下降時()表示趨于穩定狀態;當位移速率保持不變時()表示不穩定,應考慮加強措施;當位移速率不斷上升時()表示進入危險狀態,應立即停止施工14、,須加固。(4)根據監測結果制定管理等級 監測管理等級 管理等級管理量施工狀態可正常施工應加強監測預警、應采取特殊措施注:為實測值,為最大允許值。3、監控量測頻率在本標段隧道監控量測中,監測頻率要滿足工程監測工作實際需要,根據不同的管理等級而不同。當監測項目的累計變化值接近或超過報警值時,應加密監測;當出現工程事故或其它因素造成監測項目的變化速率加大,應按業主指示或進行連續監測,直至危險或隱患消除為止。當時態曲線趨于平衡時,及時進行回歸分析,推算其終值不超過監測控制值,報請業主代表同意后方可停測。各監測對象的監測頻率將參照下表確定。 隧道收斂位移和拱頂下沉監測頻率表位移速度(mm/d)距工作面15、距離監測頻率備注10(01)D12次/1d注:D為隧道寬度510(12)D1次/1d15(25)D12次/2d15D1次/7d注:從不同測線得到的位移速度不同,監測頻率應按速度高的取值; 若根據位移速度和距工作面距離兩項指標分別選取的頻率不同,則從中取高值; 期監測時,間隔時間可加大。 錨桿軸力監測頻率表開挖(d)監測頻率開挖(d)監測頻率11524次/d30901次/7d16301次/d901次/30d各監測項目監測頻率表序號量測項目監測頻率115天16天1個月13個月大于3個月1地質及支護狀況觀察描述每次爆破后、支護結構施作完成后進行2洞口淺埋段地表沉降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后2B時,12次/16、天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后5B時,1次/2天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后5B時,1次/周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后500m時,1次/月3圍巖體內位移(地表設點)、土體側向變形(有偏壓的洞口段)4開挖輪廓測量開挖后支護前5圍巖體內位移(洞內設點)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6圍巖壓力及兩層支護間壓力7鋼支撐內力8初襯、二襯砼應力、裂隙9滲透水壓力10地質超前預報中期:100150m預報一次短期:2030m預報一次第五章 監控量測管理1、施工單位、監控量測評估單位在實施監控量測工作前,應提前通知監理單位現場實施監理。監控量測實施過程詳細記錄在施工日志和監理日志上。2、量測小組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數據采集17、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對工程安全性提出評價意見,評價應根據位移管理等級分三級進行,并按規定采取相應的工程對策,并報項目部總工程師。監控量測所有原始資料和分析判釋結論須隨施工日志放置在隧道口備查。3、當監控量測位移管理達到級時,由現場監控量測組長將量測原始資料和分析結果通報現場技術主管和現場監理工程師正常施工。4、當監控量測位移管理達到級時,由現場監控量測組長將量測原始資料和分析結果通報現場技術主管和現場監理工程師,同時于2小時內上報項目部總工程師、專業監控量測評估單位。項目部總工程師組織研究提出具體意見,并在 8小時內組織項目部對設計施工措施進行綜合評價。5、當監控量測位移管理達到級管理值以及拱頂下沉、水平收斂達5mm/d或位移累計達100mm時,由現場監控量測組長及時通知現場技術主管、現場監理工程師暫停施工,并將量測原始資料和分析結果于2小時內上報項目部項目經理、總工程師、現場指揮部、公司工程部(可先傳電子版,后報紙質文檔)。施工單位項目經理組織研究提出具體意見,公司工程部部長8小時內到施工現場盯控,并組織參建各方研究相應工程措施,必要時由公司組織專家組研究工程措施。6、項目部總工程師應每天收集各隧道監控量測的成果分析資料,對分析意見進行確認,對超過II級管理值的由項目經理同時履行該檢查確認程序,相關資料簽認后建帳管理備查。7、本細則自公布之日起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