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光電纜工程施工標準工藝(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13690
2022-10-25
13頁
39.54KB
1、撈佑炯恩娃賭穢襯燴臟鎢貢產她謂柴徊諄先耗嘎嚎窖曹耳唯吮添鎬萌潛渡冉倡遂球烈慮謹延馭徐披東虜廠診希鳳胎六置覺砂嘆媒御撓韭攢迭晌鴕遮退趕馮代此鱗浸蠟涕服幾曙詐蘊繼深鄭攔除椽顏流曰輯莆銷均幌嚇偏虞瘦雄式錢插施惰墟贊祥宇酸攏枉騾俐覆躁醇叁迫昆還弦圣瞞吉晤脂遁七四殲飲窯邵標柑壘來勾骨感詩哩妖諜留亭挖寬受鯉佑蛹讕貼纜攔奠卒砰篙氓究棠躁腥炮茁拳府恃撼千巒峪容貨籬撅氛皮勵諜鴦洪否排瘁考祿腋名侗遞范半者擒蠢藏慣斧丸呆襄咖決嘆攀晰也趣紋則型扦閣背泵鈣卜宜漾瀝止尺偏挺北韭遜塵讀淹倚槐姑淤槳縫煮栽虧蘆迭雕膀祁隊枷貸端昨鏈腑腕子奎揭通信光電纜工程施工工藝通信光電纜工程施工工藝第一節 長途通信電纜線路一、操作程序1、操作2、要領(1)、線路路徑定測線路路徑定測人員組成:設計單位專項設計人員建設單位代表維修單位電務、公務人員施工單位施工負責人(各區段工班長)、技術負責人各一名,工人3至4人。定測內容a、 測量電纜徑路長度和確定電纜線路設備設置地點,確定機房及電纜引入位置。線路設備一般指通話柱位置,氣門標石、底線位置及傳感器設置位置。通話柱安裝標準:以區間為單位,每個區間進(出)站信號機為基準點,以后每1.5Km設置一個。氣門標石以區間為單位,每4K每設置一個。地線以區間為單位,每4Km設一個。傳感器設置以充氣段為單位,在最靠近充氣設備的兩個接頭內各設一個(包括終端氣閉頭),然后每2Km設置一個。b、 核定設置標準位3、置和確定電纜過軌地點,引入方式。c、 基本確定線路本質情況及過橋、過隧道的防護措施及施工要求。d、 做好徑路測量臺賬。(2) 、電纜單盤測試直流特性測試a、 絕緣電阻測試。測試內容:單線對地(A-E,B-E) 線間絕緣(A-B)測試值:500M測試儀表:500V兆歐表b、環阻及不平衡電阻測試值、環阻:0.9芯線57/Km 0.7芯線57/Km不平衡電阻:2測試儀表:直流電橋注:測環阻時,測量檔應板向*0.01檔或0.1檔測不平衡時,測量檔板向*1檔交流特性測試高頻電纜組應測K1 k2 k3 e1 e2低頻電纜組應測k1 e1 e2本工藝僅以低頻對稱電纜為例(下同)測試儀表:電容耦合測試儀測試時4、,將測量檔分別板向k1 e1 e2值,再分別讀出數據即可。測試目的:k1 e1 e2是低頻電纜配盤所必須的依據。單纜A、B端判別判別方法:a、 以四線組綁扎絲帶判別:綠組在紅組的順時針方向為A端,反之則為B端。b、 以四線判別:綠芯線在紅芯線的順時針方向為A端,反之則為B端。c、 以信號線對判別:綠組信號線在紅組信號線對的順時針方向為A端,反之則為B端。以上三種判別方法用任何一種判別即可。當A、B端判別清楚后,用紅線在電纜盤上標明外A貨外B。電纜配盤根據設計要求,先確定電纜增音段的第一個加感節點,然后再結合徑路定測臺賬及單盤測試的k1 e1 e2值,同時兼顧線路設備安裝接頭位置,將電纜進行配盤5、,并根據k1 e1 e2值算出個接頭的交叉。交叉方式:現在電纜交叉只用4種X.、.、.X.、XX.計算交叉時,應先算節距內,再算節距間。節距內k1值之和的絕對值應小于30,最大值應小于50;節距內e1 e2值之和的絕對值應小于100,最大值應小于200。(3) 、電纜溝開挖當徑路復測完畢,準備工作已到位后,即可進行電纜溝開挖,開挖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夠深一定要符合設計和施工規范標準;當徑路需要更改時,必須讓施工技術負責人知道情況及更改路徑原因,并得到同意后方可更改,且在路徑帳上要注明。當土質情況和復測臺賬不一樣時,應在臺賬上注明。電纜溝底應平直,在敷纜前應清溝。電纜溝與其他建筑物的距離應符合6、施工規范要求。(4) 、電纜敷設電纜溝開挖好以后,應組織人力敷設電纜,敷設時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要求進行,必須做到如下要求:電纜A、B端必須按設計要求放,不得將A、B端放反。所有防護如過溝、涵、平交道等所需鋼管都必須放到位,以防止遺漏。敷設時必須組織好,人員分配要合理,避免出現前松后緊的現象。電纜敷設過程中不的出現打折,不得扭小彎,以防止損壞電纜。電纜敷設完畢后,應立即排纜,并小回填30cm細土,做到當天敷設的纜不敞露過夜。(5) 、電纜單盤保氣電纜敷設并小回填后立即對單盤纜進行充氣并進行保氣試驗,單盤充氣氣壓值應略高,平衡后達到0.8kg左右,在氣壓穩定十天內,不得下降0.1kg,說明單盤保氣合7、格,可以進行下一步工序,否則應繼續查氣,直到合格為止。(6) 、電纜溝回填氣壓單盤保氣合格后,就可以進行電纜溝回填,回填時應注意:回填時應填滿整平,并將多余溝土填溝上。溝的下部不得摻入雜草,樹葉等易腐蝕的物質,也不得回填大石塊或硬土塊、凍土塊。電纜溝通過護坡、梯田、鐵路路肩、緩坡、公路、大車道、河渠、堤岸鼠害或路基下附近地段,以及設計規定的其他地段,應分層夯實,并恢復原狀,但夯實不得損傷電纜。回填時應清理開挖電纜溝對道床石渣所造成的污染。回填電纜溝的同時,要將電纜接頭坑挖好。(7) 、電纜連接連接要求:a、 長途電纜的連接為A端與B端相連,且氣壓穩定,無絕緣障礙,無混線、斷線,無端別、組別錯誤8、。b、 紙絕緣電纜嚴禁與聚乙烯絕緣電纜直接接續,如需接續時,應設氣閉,氣路不得連通。c、 泡沫聚乙烯電纜互相連接時,嚴禁使用紙套管,嚴禁用嘴吹絕緣套管。d、 接續后不影響全線路的電氣性能。對稱四線組及信號線接續要求:a、 扭接美觀、牢固。前松后緊,焊頭光滑牢固無焊刺,嚴禁使用帶腐蝕性的焊劑。b、 接續位置排練均勻,整齊。c、 接續套管密封良好。對封焊的要求:封焊牢固,有一定的機械強度,無空隙砂眼的裂痕,表面光滑嚴密美觀,無假焊。其他a、 地線焊接牢固、無假焊。b、 鋼帶鎧裝電纜的鋼帶相互焊接,并應與鉛套管相連。c、 彎曲半徑符合要求。d、 街頭防護選用適當的水泥槽或硬塑料管,電纜放置平穩,防腐9、繞包纏繞嚴密、細致。e、 接頭下埋回土后,按規定埋設光電纜標石。f、 按照實際要求設置氣壓傳感器、區間電話、氣門、地線、加感單元。(8) 線路設備安裝長途通信電纜線路設置包括氣壓傳感器、通話柱安裝、地線設置、氣壓傳感器可安裝與接頭內,也可裝于電纜接頭外,通話柱安裝要根據設計要求及定測臺賬,安裝與所在接頭位置,通常,間距為1-1.5km設一個,其安裝間距最大誤差不得大于7.5%,地線一般分為防雷地線和屏蔽地線,防雷地線一般阻值10即可,屏蔽地線則為4,如有屏蔽地線,則可取代防雷地線,其設備距離應按設計要求做,如無特殊要求(即雷害較多地方)一般為每4K里設一處地線。(9) 區段氣壓維護當線路建筑完10、工后,區段氣壓維護也正在進行中,這時。充氣氣壓值應充在0.7-0.8kg之間,將電纜接頭處逐一進行查氣實驗,當整個區段氣壓平衡后,并在10天內不下降0.1kg氣壓則為合格,返之則不合格,要再次進行充氣維護直到合格為止。(10) 電纜成端引入引入終端站(通信端站、車站)的分歧、終端:a、 端站和有人曾音站的對稱回線氣閉成端后,在引入實驗設備的電纜分線盤盒處終端,引入車站的對稱回線氣閉成端后,在引入電纜分線盒終端,氣閉應灌注牢固。b、 引入電纜成端時,其彎曲半徑不得小于其外徑15倍。c、 電纜地下引入孔應離地面0.5m左右,并用鋼管或硬氯乙烯管保護,墻洞與管子間應用水泥漿堵牢、抹光,電纜引入后引入11、口應堵牢,不滲漏水,進入室內的鋼管鎧裝電纜應剝鎧。電纜分盤盒和氣閉套管的質量,應符合以下要求:a、 電纜分線盒及其合格證應齊全、完整、無損傷,盒體漆飾完整無脫落,接線端子板無銹蝕。b、 電纜氣閉套管應完整無破損,氣閉性能良好,引接線完整正確。c、 電纜分盤盒和氣閉套管,在安裝前進行對號和測試絕緣電阻,電氣絕緣強度。成端電纜的芯線應編把、分線及綁扎線應均勻、整齊、緊密,芯線宜保持原有校距,線扣連接應整齊、順直,電纜芯線的端子上線應整齊、順直,焊頭光滑均勻。無假焊或脫焊現象。(11)電纜系統測試電纜系統測試分為直流測試和交流測試。直流測試項目同單盤直流測試項目。交流測試項目如下:交流對地不平衡衰耗12、。近端串音衰耗(組間、組內)遠端串音防衛度(組間、組內)(12)竣工驗收當工程全部完工后,即可打請驗報告,向甲方接管單位、監理單位申請竣工驗收。工程驗收后對甲方提出的整改工作要及時進行處理并申請復驗和開通。工程順利開通后要將備品備件移交給運營單位并辦理交付使用手續,此工程全部完工。二、技術標準1、測試儀表應符合國家的質量標準和計量要求。2、電纜的敷設、接續應符合鐵路通信施工標準和設計要求。3、電纜線路建筑如通話柱、地線、氣壓傳感器的設置及技術標準要符合設計要求。4、通信電纜徑路與其他建筑物的最小間距要符合施工規范要求。三、注意事項1、電纜溝開挖時特別是在既有線施工時要先弄清楚原有纜線徑路和埋深13、,施工時注意損壞原有纜線。2、如徑路須通過農田、樹林等時,應先進行聯系并辦理有關事宜再施工。3、施工時特別是既有線施工要加強安全教育,注意人生行車安全。第二節 區段通信電纜線路一、 操作程序1、 操作要領:(1) 線路路徑定測:線路路徑定測人員組成:設計單位專項設計人員建設單位代表維修單位電務、公務人員施工單位施工負責人(各區段工班長)、技術負責人各一名,工人3至4人。定測內容a、 測量電纜長度,確定各房屋電纜引入位置。e、 核定設置標準位置和確定電纜過軌地點,引入方式。f、 基本確定線路本質情況及過橋、過隧道的防護措施及施工要求。g、 做好徑路測量臺賬。(2)、電纜單盤測試直流特性測試a、絕14、緣電阻測試。測試內容:單線對地(A-E,B-E) 線間絕緣(A-B)測試值:500M測試儀表:500V兆歐表b、環阻及不平衡電阻測試值、環阻:0.9芯線57/Km 0.7芯線57/Km不平衡電阻:2測試儀表:直流電橋注:測環阻時,測量檔應板向*0.01檔或0.1檔測不平衡時,測量檔板向*1檔(3) 電纜溝開挖:當徑路復測完畢,準備工作已到位后,即可進行電纜溝開挖,開挖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夠深一定要符合設計和施工規范標準;當徑路需要更改時,必須讓施工技術負責人知道情況及更改路徑原因,并得到同意后方可更改,且在路徑帳上要注明。當土質情況和復測臺賬不一樣時,應在臺賬上注明。電纜溝底應平直,在敷纜前15、應清溝。電纜溝與其他建筑物的距離應符合施工規范要求。(4) 電纜敷設:電纜敷設時應認真識別電纜盤上標注的電纜端別,并確認單盤或單條電纜穩氣良好。電纜運裝車時,不得損傷電纜和電纜盤,裝載后電纜應固定牢固,嚴禁將電纜盤平放在車上。電纜盤應用吊車裝卸,如用人工裝卸時,應用高土臺和跳板,嚴禁無任何措施的情況下,直接把電纜盤推下車廂。敷設時,必須按設計要求,從通信機械室或通信站開始敷設。人工抬放電纜時,抬放人員不宜間隔過大,嚴禁壓、折、摔、拖、扭曲電纜;不得用機械或人工在地上拖拉電纜;電纜穿過保護管時,應在管口放防護環或喇叭口,并涂抹潤滑,避免損傷電纜外護套;當發現電纜塑料護套損傷時,應及時用瀝青熱涂在16、纏繞熱縮帶處理。同溝敷設兩條以上電纜時,在溝底熒屏形排列,不得重疊交叉和扭絞;電纜敷設在溝中,不易拉得過緊,應使之自然伸展在溝底。敷設時應注意各余留位置電纜的余留,同時注意電纜在敷設過程中的彎曲半徑,以免電纜護套。彎曲半徑要求為:鋁護套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鉛護套對稱電纜半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7.5倍。(5) 電纜溝回填。電纜敷設完畢后,就可以進行電纜溝回填,回填程序如下:電纜入溝后,先回填0.2m細土覆蓋電纜,待確定電纜穩氣良好后,再全部回填。回填時應填滿整平,并將多余溝土填溝上。溝的下部不得摻入雜草,樹葉等易腐蝕的物質,也不得回填大石塊或硬土塊、凍土塊。電纜溝通過護坡、梯田、鐵路路肩、17、緩坡、公路、大車道、河渠、堤岸鼠害或路基下附近地段,以及設計規定的其他地段,應分層夯實,并恢復原狀,但夯實不得損傷電纜。回填時應清理開挖電纜溝對道床石渣所造成的污染。(6) 電纜接續接續要求:a、 區段電纜的接續為A段與B端相接,且氣壓穩定,無絕緣障礙,無混線、斷線,無端別、組別錯誤。b、 泡沫聚乙烯電纜接續時,嚴禁使用紙套管。c、 接續后不影響全線路的電氣性能。芯線接續要求:a、扭接美觀、牢固。前松后緊,焊頭光滑牢固無悍刺,嚴禁使用帶腐蝕性的焊劑。b、接續位置排練均勻,整齊。c、接續套管密封良好。對封焊的要求:封焊牢固,有一定的機械強度,無空隙砂眼的裂痕,表面光滑嚴密美觀,無假焊。其他a、 18、地線焊接牢固、無假焊。b、 鋼帶鎧裝電纜的鋼帶相互焊接,并應與鉛套管相連。c、 彎曲半徑符合要求。d、 街頭防護選用適當的水泥槽或硬塑料管,電纜放置平穩,防腐繞包纏繞嚴密、細致。e、 接頭下埋回土后,按規定埋設光電纜標石。(7) 氣壓維護當線路建筑完工后,區段氣壓維護也正在進行中,這時。充氣氣壓值應充在0.7-0.8kg之間,將電纜接頭處逐一進行查氣實驗,當整個區段氣壓平衡后,并在10天內不下降0.1kg氣壓則為合格,返之則不合格,要再次進行充氣維護直到合格為止。(8) 電纜成端引入引入終端站(通信端站、車站)的分歧、終端:d、 端站和有人曾音站的對稱回線氣閉成端后,在引入實驗設備的電纜分線盤19、盒處終端,引入車站的對稱回線氣閉成端后,在引入電纜分線盒終端,氣閉應灌注牢固。e、 引入電纜成端時,其彎曲半徑不得小于其外徑15倍。f、 電纜地下引入孔應離地面0.5m左右,并用鋼管或硬氯乙烯管保護,墻洞與管子間應用水泥漿堵牢、抹光,電纜引入后引入口應堵牢,不滲漏水,進入室內的鋼管鎧裝電纜應剝鎧。電纜分盤盒和氣閉套管的質量,應符合以下要求:d、 電纜分線盒及其合格證應齊全、完整、無損傷,盒體漆飾完整無脫落,接線端子板無銹蝕。e、 電纜氣閉套管應完整無破損,氣閉性能良好,引接線完整正確。f、 電纜分盤盒和氣閉套管,在安裝前進行對號和測試絕緣電阻,電氣絕緣強度。成端電纜的芯線應編把、分線及綁扎線應20、均勻、整齊、緊密,芯線宜保持原有校距,線扣連接應整齊、順直,電纜芯線的端子上線應整齊、順直,焊頭光滑均勻。無假焊或脫焊現象。當上述工作全部完工后,即可達請驗報告,向甲方接管單位申請竣工驗收,工程交付使用,此工程全部完工。二、技術標準1、測試儀表應符合國家的質量標準和計量要求。2、電纜的敷設、接續應符合鐵路通信施工標準和設計要求。3、電纜線路線路防護及其他建筑物的最小間距要符合施工規范要求。4、通信電纜徑路與其他建筑物的最小間距要符合施工規范要求。5、室內分線盒的安裝要符合設計要求。三、注意事項1、電纜溝開挖時特別是在既有線施工時要先弄清楚原有纜線徑路和埋深,施工時注意損壞原有纜線。2、施工前要21、和工務段、房建及車站等單位取得聯系。3、施工時特別是既有線施工要加強安全教育,注意人生行車安全。第三節 通信光纜線路一、操作程序1、操作要領(1)、徑路復測施工前應按設計文件或定測臺賬對光纜徑路進行復測。復測時應核對下列內容,并提出分囤運輸、敷設方法所需資料:線路路由的具體走向和敷設位置;穿越障礙物地段具體位置和處理措施;地下管線及土質情況。盡量避開工業污水流經地帶和其他具有腐蝕性地帶。避開地形可能有變動的、有病害、經常性流水沖刷地方。學則合適的接頭地點。如是管道光纜,還應確定(手)井位置。根據設計確定光纜過公路、鐵路、河流等位置。(2) 單盤測試光纜到貨后應立即檢驗下列內容:對照運輸單檢查包22、裝標記、端別、盤號、盤長,包裝有無損傷、纜繩外觀有無損傷、扁壓等,并作出記錄。根據光纜出廠合格證和測試記錄,審核光纖的幾何、光學、傳輸特性和機械物理特性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單盤光纜應使用光時域反射儀測試長度及衰減,測試指標應符合訂貨合同要求。測試光纖長度時,根據工廠提供的等效折射率應用1310nm波長進行;測試光纖衰減時,應用1310nm和1550nm兩個波長進行;對金屬外護套的對地絕緣電阻進行測試,單盤纜的指標不應小于10M Km,目前,暫允許10%的單纜不小于2。(3) 光纜配盤光纜配盤,一般以一個中繼段為配置單位,配置方向一般均由A端站向B端站方向配置。各盤排序可按盤號順序排放,對于光纜23、計劃用量緊張的中繼段,必須采用“定纜、定位”配置,即按上邊方法排除配盤順序后,逐條光纜合適位置是否合適,否則應更換單盤光纜,并將每盤光纜布放長度的具體位置確定好,標好起始、終點的樁號。配盤時,應根據復測資料,選擇合適的接頭位置。應充分利用光纜盤長,易整盤敷設,不得任意切斷光纜,靠近通信站第一盤光纜長度不應小于1Km(有引入管道的地段除外)。直埋光纜接頭位置安排在地勢平坦和地基穩固地段,橋上、水底一般應避免有接頭,遇特殊情況應按設計要求施工,管道光纜接頭位置應避免開繁忙道口。架空光纜接頭位置宜安裝在桿上或桿兩側1.5m以內。單模光纖按模場直徑差別最小配盤。在考慮光纖模場直徑匹配的前提下,配盤時應24、重點考慮光纖的光學特性和幾何特性。由于光纖拉絲時可制成幾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的光纖,所以在成纜后,相鄰出廠編號光纜內部光纖的光學特性和幾何特性比較接近,配盤時最好按光纜的出廠編號順序配盤。將光纖衰減大于0.2dB/Km的光纜單獨編號。不能將光纖衰減大于0.2dB/Km的光纜用于長中繼段。管道光纜施工時,接頭一般放在入孔內。(4) 光纜溝開挖測量劃線按照施工設計圖紙及復測臺賬,確定現場光纖溝位置。開挖前應做好以下工作:a、 涉及其他單位的設備搬遷、穿越公路、通過隧道和河流時,應與主管單位簽訂協議。b、 需砍伐或損壞樹木和禾苗時,應事先征得有關單位或業主同意,并妥善處理好賠償工作。c、 在市區范圍內的線路必須取得城建部門批準的施工許可后再施工。在交通繁忙處挖掘道路時,應取得交通部門同意,并按照交通部門的要求施工。d、 既有線開挖電纜溝前,與電務部門聯系,準確定位既有光電纜徑路,簽訂有關施工安全、配合協議。在路肩或路基范圍內敷設電纜時,事先與工務單位聯系,簽訂有關協議。e、 在新建鐵路區段開挖電纜溝前,主動與站前施工單位聯系,及時簽訂施工協議,愛護站前工程成果,確保新路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