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北接線工程橋臺基坑圍護專項施工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628668
2023-03-30
23頁
177.97KB
1、xx市xx大橋北接線工程xx河橋橋臺基坑圍護專項施工方案編制: 審核: 一、 工程概況待建xx河橋所在河道為規劃非通航河道,河道規劃寬度為10米,百年一遇洪水位5。4m控制,梁底控制標高5.9m,規劃河底標高為2.5m;設計橋梁為兩幅單跨10m預應力砼空心板橋梁,單幅橋梁寬度為26.25m。下部橋臺采用重力式橋臺,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橋臺底標高為0。5m(墊層底為0。1m),現狀地坪標高為6.0m,基坑開挖深度5.9m。xx河橋基坑總平面圖二、 編制依據1、 xx大橋北接線工程xx河橋橋臺基坑圍護結構施工圖設計;2、 xx大橋北接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3、 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2、4、 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5、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6、 建筑與市政工程降水技術規范JGJ/T111-98;7、 建筑基坑工程檢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8、 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文。三、 工程地質及水位地質條件根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本工程施工范圍(開挖深度6m)土層依次為:第一層:1耕植土,灰黃色,濕,松散,含植物根莖及少量碎磚屑,粘質粉土性。層厚0。30。8m;第二層:1砂質粉土,灰色,濕,稍密,含云母屑,搖振反應迅速,無光澤反應,干強度低,韌性低。層厚2.43。1m;第三層:2砂質粉土,灰色,青色,濕,稍密3、,含云母屑,搖振反應迅速,無光澤反應,干強度低,韌性低。層厚2.63m;第四層:3砂質粉土夾粉砂,灰色,很濕,稍密中密,含云母,偶見少量貝殼屑.層厚 5。46。7m。四、 施工方案(1) 、三軸水泥攪拌樁隔水帷幕施工1、設計要求850mm三軸水泥攪拌樁水泥采用P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滲入比不應小于20%,即每立方米攪拌土體中水泥滲入量不應小于360kg。水泥攪拌樁28天無側限抗壓強度qu不小于1。0MPa,滲透系數不超過10-7cm/s。三軸攪拌樁隔水帷幕平面布置圖2、施工主要設備配置三軸水泥攪拌樁施工投入主要機械設備為(按照進度要求可增加機械數量):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備注1三軸4、式連續墻鉆孔機(頭)ZLD180/8531臺2步履式打樁機機架JB1601臺3注漿泵BW2502臺4散裝水泥自動拌漿系統BZ20L1套5儲漿桶3m31只6空壓機VF6/7,6m31臺7儲氣罐LJ.S-D07-193-001臺8電子配料秤XK31CB41臺9挖機PC2001臺其他相關設備如測量經緯儀、水準儀、長卷尺及重線錘、水泥漿比重計等若干。3、施工工藝流程三軸水泥攪拌樁施工工藝流程如下:清除地下障礙物、平整場地開挖泥漿溝 水泥漿配置定位壓縮空氣壓入注入壓漿注入三軸攪拌機就位壓漿鉆進與攪拌壓漿提升與攪拌施工結束移位至下一根樁重復操作4、施工準備、熟悉并掌握設計施工圖紙,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如有疑5、問,及時向設計單位報告解決。、編制相關施工方案,并報業主、監理單位審批同意后執行。、按要求對甲供材料進行抽樣送檢,原材料復試合格后投入使用.、召開項目部全體人員會議,向施工人員及操作人員做好施工技術和安全技術交底,使職工了解設計意圖,掌握施工要領和關鍵工序及安全操作規程,做到分工明確,職責分明。5、測量放樣和場地清理根據設計要求,先把場地進行清理整平,然后進行放樣,該項工作的測量放樣包括兩個內容:一是根據設計資料放出打設寬度;二是根據設計畫出布樁平面圖,標明排列編號,放出具體樁位,施工前必須經過監理復核。6、開挖溝槽根據三軸攪拌樁樁位中心線用PC200挖機開挖槽溝,溝槽尺寸為寬1.2m,深116、.2m,并清除地下障礙物。開挖導向溝槽余土應及時處理,以保證樁機水平行走7、樁機就位由現場施工員、樁機班長統一指揮樁機就位,樁機下鋪設鋼板及路基板,移動前看清前、后、左、右各位置的情況,發現有障礙物應及時清除,移動結束后檢查定位情況,及時糾正,樁位偏差不大于50mm.樁機應平穩、平正,并用經緯儀或線錘進行觀測,確保鉆機的垂直度,攪拌樁垂直度精度不低于1/200。8、制備水泥漿液及漿液注入開鉆前對拌漿工作人員做好交底工作,在施工現場配備電腦計量的自動攪拌系統和散裝水泥罐,以確保漿液質量的穩定。水泥漿液的水灰比為1.52。0,水泥摻量不小于20,即每立方米被攪拌土體中水泥摻入量至少為360Kg.水7、泥漿配制好后,停滯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因故擱置超過2小時以上的拌制漿液,應作廢漿處理,嚴禁再用。搭接施工的相鄰攪拌樁施工間隔不得超過24小時。注漿時通過2臺注漿泵2條管路同Y型接頭在H口進行混合,注漿壓力為1。5Mpa2。5Mpa,注漿流量為80120L/min/每臺。9、鉆進攪拌提升三軸水泥攪拌樁止水帷幕采用兩噴兩攪的施工工藝,水泥和原狀土須均勻攪拌,下沉和提升過程中均為注漿攪拌,攪拌下沉速度與攪拌提升速度應控制在0。32。0m/min范圍內,并保持勻速下沉與勻速提升.另外,按照三軸攪拌樁的施工工藝,三軸攪拌機在下鉆時,注漿的水泥用量占總數的70%80,而提升時為2030.按照技術交底要求均8、勻、連續注入拌制好的水泥漿液,鉆桿提升完畢時,設計水泥漿液全部注完.10、樁機移位施工完一根樁后,移動樁機至下一根樁位,重復以上步驟進行下一根樁的施工。(2) 、輕型井點降水施工1、 設計要求根據基坑深度、土層和基坑周圍環境等采用兩級輕型井點降水。本工程共布置6套360根井點.井點降水平面布置圖2、 施工主要機具設備、井點管:采用外徑50mm的鋼管,每根長6m,底部1m處鉆1cm的圓孔,外包30目濾網,管外填建筑粗砂。、連接管:膠皮管與井點管和總管連接,塑料薄膜或膠泥裹住接頭以防漏氣.、集水總管:選用外徑120mm的鋼管 每隔1.5m設一個連接井點管的接頭。、選用6臺真空泵。3、 施工工藝流程9、放線定位鋪設總管沖孔安裝井點管、填砂礫濾料、上部填粘土密封用彎聯管將井點管與總管接通安裝抽水設備與總管連通安裝集水箱和排水管開動真空泵排氣、再開動離心水泵抽水、測量觀測井中地下水位變化。4、 降水施工本工程采用兩級輕型井點降水,井點設置在基坑邊線外側0.5m位置以及基坑護二次放坡臺階中間。、井點制作井點管組裝前應檢查井管內保持清潔無積泥等雜物,濾管孔眼無阻塞,保持暢通,濾網綁扎要牢固,鐵絲形成整體點焊牢固,端部頭應擰緊。輕型井點的內管噴嘴和混合室部分應光潔無雜物.根據測量放出的橋臺基坑邊線,距邊線外0。5m做井點孔,井點孔采用水沖法進行施工,高壓水通過井點管沖開砂土,井管靠自重下沉,沖孔直徑一10、般為30cm,沖孔深度宜比管底深0。5m,高壓水在粉砂土中的壓力按0.40。5Mpa控制,沖井點時應注意控制井點管的垂直度。井點管下沉達設計標高后,沖槍沖至要求深度停留在的原位繼續沖片刻,使底層泥隨水浮出,減少泥漿沉淀。沖孔完成后在管與孔壁之間用粗砂填實,作為過濾層,距地表1。0m左右深度內,改用粘土封口搗實,然后用橡膠軟管連接在集水總管上。井點管采用D50鋼管,底下1.0m為過濾管,濾孔孔徑為10mm,孔眼間距3040mm,過濾管外纏一層目濾網,濾網采用鐵絲網或尼龍網,濾網外每隔一段距離采用鐵絲扎緊。組裝好的井管應擱高地面,堆放整齊。井點管安裝完成后,即可接通總管和抽水系統,進行試抽,檢查抽11、水效果.輕型井點在使用過程中必須24小時不間斷使用直至橋臺施工完成,且在使用過程中確保真空泵的工作壓力在0。6-0.8Mpa左右,根據實際的土質情況及降水效果,還可適當增加真空泵的工作壓力。、拆除及封井橋臺砼澆筑完畢,經養護拆除模板后即可拆除井點系統,井點系統拆除時先拆除橡膠軟管及總管,井點管的拆除可采用挖掘機拔除,井點管拆除后井孔采用瓜子片或粗砂回填密實。、注意事項A、施工準備:做好試抽水試驗,分析地質水文資料,使井位、井深、濾管長度、標高設計合理可行;B、超前降水:降水先行,開槽在后。本工程計劃在基坑開挖前一周進行降水作業,基坑降水一周后開始進行土方開挖施工,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始終保持干槽作12、業,降水速度超前于挖槽速度,地下水位降至槽底以下0.51。0m后再開槽挖土,并在施工過程中始終保持這一水位;C、沖井點前應先探明底下構筑物、管線,并和地面供電線路保持安全距離;D、過濾管孔眼面積不宜過小,井點管骨架、支撐、濾網等均應檢查完好,并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加以保護,濾料級配、含泥量等均應符合要求,潔凈無雜物;E、井點管應組裝嚴密、不漏氣,盡量減少接頭;F、井點泵系統與進水總管連接應通心連接,在同一地坪上安裝,防止不均勻沉降;G、井點降水應連續降水,施工期間應準備備用電源,防止出現斷電、斷抽現象而影響基坑開挖工作。(3) 橋臺深基坑開挖深基坑平面布置圖1、施工準備、土方開挖前,應對基坑四周的13、場地進行清理平整,并確保平整后的場地標高不高于設計標高。、基坑開挖前應提前一周進行基坑降水,以疏干和加固土壤,坑內水位降至基底下1m。、完成測量控制網的設置,包括控制線,軸線和水準點.經驗收復合無誤后,放可開始基坑開挖作業。、在施工區域做好臨時性排水設施,場地內排水溝方向做成不小于0.2的坡度,并在四周設置集水坑,用水泵即使抽水,使場地內不積水.、完成必要的臨時設施.包括生產設備及生活設施,機械進出和土方運輸的臨時道路,臨時供水、供電線路。、機械設備進場,進行維護檢查、試運轉,使機械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2、基坑開挖基坑開挖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采用大放坡兩次開挖施工.開挖時應分層、分段施工,坑內14、土體高度不大于3m,單層土坡坡度不大于1:3。、第一層開挖深度為4m,按1:1.5放坡開挖施工。采用挖機挖土并直接出土外運的方式作業,開挖深度4m,分兩層開挖,每層2m。邊坡出土完成后,配合人工修正邊坡.方向由東側往西側開挖,西側預留臨時施工便道,方便土方運輸車輛進出.在開挖過程中,在基坑中間預留一施工便道,方便后續土方開挖時,挖機可以直接撞車外運。土方開挖斷面圖、安裝二級井點降水土方開挖至4m深度時,按設計要求,在基坑四周工作平臺中間安裝兩級輕型井點降水.降水施工同基坑四周降水工序相同。輕型井點降水作業完成后,馬上進行降水作業,以疏干和加固土壤。待基坑內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1m左右,方可進行二15、次基坑開挖.、第二次基坑開挖,采用分段、分塊開挖,將基坑分為A、B、C、D四個區域,四個區域分塊逐個開挖施工。基坑開挖分塊區域示意圖 基坑開挖過程中,開挖順序為A-B-CD。中間為預留臨時便道,方便土方外運時車輛進出。A、B區域開挖過程中采用挖機邊開挖,邊裝車外運的方式,一次成型施工.C、D區域采用接力式開挖法,兩臺挖機同時操作,一臺負責將土方開挖并翻運至上一層,另外一臺挖機負責裝車并挖除該土層。 A、B區域土方開挖斷面圖 C、D區域土方開挖斷面圖挖土過程中,測量員配合對基坑測設標高,以及用標高隨時檢查坡度是否正確無誤,嚴禁基坑超挖。同時人工配合挖機對基坑底進行修整。基坑挖至設計高程以后,會同16、勘測、設計、甲方、質檢站、監理等部門共同對基地進行驗槽,并辦理驗槽手續。3、基坑排水 為了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在基坑開挖輪廓線外側設置0。4*0。4m排水溝,每隔20m左右設一集水井,將截水溝排至沉淀池沉淀處理后排至市政管網。在基坑開挖的四周設置0.4*0.4m的坡底排水明溝,每隔20m左右設一集水井,使基坑內滲水與施工廢水匯入其中,再用水泵抽入地表沉淀池,處理后排入市政管網。邊開挖邊加深排水溝和集水井,保持溝底低于基坑底不小于0。5m,集水井低于溝底不小于0.5m。在集水井內設置水泵,及時排水,防止溝槽受水浸泡。汛、雨期施工應注意:土方開挖在雨季進行時,工作面不宜過大,應遂段、遂片分期完成。17、應注意邊坡穩定.經常對邊坡、支撐、土堤進行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如若在基坑周邊地表發現裂縫,可及時灌漿封閉,防止地表水滲入)。4、基坑回填 為能及時回填土,承臺、管線等在施工過程中或完成后及時申請監理、甲方、監督站進行檢查驗收,盡早開始基礎回填。(1) 回填土進場后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土內不得含雜物,也不得含有有機雜質,回填土的最佳含水量應控制在1215;現場檢查以手抓成團,松手散開為宜,如泌水率偏高,可采用松土晾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率偏低,可采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2)回填土施工前,將基槽內的水、雜物等清理干凈.(3)分層鋪土與打夯。分層鋪攤,每層鋪土厚度為2002518、0,每層鋪攤后至少夯打三遍,保證回填土的壓實度.(4)基坑的回填土應連續進行,盡快完成.(5)施工中注意天氣狀況,雨前應及時夯完已填土層或將表面壓光并做成一定坡度,以利排除雨水.5、雨季施工措施 工程施工過程中遇雨季應做好以下工作: (1)、施工現場排水:基坑四周應硬化處理,且向外有一定坡度,邊坡覆蓋彩條布,防止雨水對邊坡的沖刷。另外應指定專人負責,及時疏通排水系統,(包括截水溝、排水溝以及集水坑)確定施工現場排水暢通. (2)、邊坡基坑支護:雨季施工中加強對基坑周邊的監控,配備足夠多的潛水泵等排水設施,確保排水及時,雨后應及時對基坑邊坡進行檢查,并派專人對深基坑進行測量、觀察現場情況,如發現19、邊坡有裂縫、疏松等危險征兆,立即采取措施解決,另為因雨天原因發生坡道打滑等情況時,應停止土方機械作業施工。 (3)、開挖監控:基坑開挖時,應隨時對基坑周邊土體邊坡、坑底高程、周邊建筑物等位移情況進行監測.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作業.五、 人員、機械、設備安排根據本工程施工特點及重要性,考慮工程生產的安全、質量、進度以及成本控制,對項目部做了如下安排:項目組織結構圖九橋河橋橋臺深基坑圍護機械、材料配置:序號名稱型號數量備注1挖機PC2004臺2吊機浦沅25T2臺3土方車10輛4攪拌樁機三軸D8501臺5井點設備輕型井點降水6套6木模板2套六、 工程進度計劃九橋河橋橋臺基坑圍護結構施工計劃天完成,20、3月15日4月28日,工期41天。xx河橋場地平整:3月15日,1天;三軸攪拌樁施工:3月16日3月20日,共計5天;第一級輕型井點降水施工:3月16日3月21日,共計4天;基坑開挖施工:3月27日3月30日,共計4天;第二級輕型井點降水施工:3月30日3月31日,共計2天;基坑開挖施工:4月4日4月8日,共計5天;承臺施工:4月9日4月12日,共計4天;墩身施工:4月13日4月20日,共計8天;墩帽施工:4月21日4月24日,共計4天;基坑回填:4月25日4月28日,共計4天。七、 安全文明施工1、基坑頂周邊設置連續封閉的安全護欄,防止人員墜落.2、為切實保證施工人員安全,樹立“安全第一,預21、防為主的思想,根據國家、建設部頒發的安全檢查評分標準制訂具體措施.3、建立安全保證體系,工地設立安全管理機構,工程項目設立安全小組、班組設安全員,形成一個健全的安全保證體系,工地的安全管理機構負責工地日常的安全工作,定期組織安全檢查,對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時發出整改通知,指導工程項目部和班組安全員的工作,對違章作業者進行批評教育和處罰.4、優化安全技術組織措施,包括以改善施工勞動條件,防止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為目的的一切技術措施,如積極改進施工工藝和操作方法,改善勞動條件,減輕勞動強度,消除危險因素,機械設備應設有安全裝置。5、機械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各種作業人員應配帶相應的安全防護用具及勞保用品,22、嚴禁操作人員違章作業,管理人員違章指揮。6、施工中所有機械、電器設備必須達到國家安全防護標準,自制設備、設施應通過安全檢驗,一切設備應經過工前性能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并由專人負責,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并按規定定期檢查保養。7、凡進入現場的一切人員,均要戴安全帽,正確使用“三寶”.要配合公司安全月檢工作,工程項目部要實行周檢,項目重點要日檢,施工中應抽檢,及時消除安全隱患。8、嚴格執行各項安全操作規程,施工前要進行安全交底,每月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加強工人的安全意識教育。9、加強安全教育和監督,堅持經常性的安全交底制度,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及時消除事故隱患.10、在施工過程中,對地面沉降、23、支護位要定期觀察測試,加強對支護的監控.11、加強基坑排水工作,確保基坑內無積水,暴雨天氣邊坡加蓋彩條布,減少暴雨對基坑邊坡的沖刷,并專門派人抽水,避免基坑受雨水浸泡.八、 應急預案1、應急預案的方針與原則 “發生事故時應遵循“保護人員優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為主;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為主、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達到控制事故,有效地搶救傷員,減少事故損失,防止事故擴大.2、明挖深基坑開挖存在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應急措施。(一) 基坑坍塌滑坡1)、預防措施 嚴格按設計文件和技術交底施工、嚴格控制基坑開挖坡度. 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需要基坑停工較長時間,應在平臺、基坑邊和坡腳設置排水24、明溝和集水坑,并派專人抽水值班,并對基坑邊坡面進行保護. 在進度允許的條件下盡量采用少開工作面的形式,避免暴露太多的基坑工作面。 坡頂嚴禁堆積荷載, 基坑四周設置磚砌或砼截水溝;開挖邊坡坡率根據地質情況按規定放坡,必要時坡面噴射砼保證穩定.開挖期間加強監測頻率,對監測報表中的數據進行認真分析總結。2)、應急措施: 出現險情時,現場人員從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時對可能造成影響的周邊的人員進行疏散. 會同相關部門對影響到的周邊道路進行調整和交通疏解。 在具備條件和不危及人員安全的前提下補強支撐,并對坡腳處進行土方回填。 盡量減少動載、進行坡頂卸載。 杜絕任何流入基坑邊坡內的水源。 (二)基坑坑底隆起25、1)、安全預防措施 基坑開挖過程中加強基底隆起監測,對監測報表中的數據要進行認真的分析。 地基加固、周邊設降水井降水等措施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 基坑周邊防止過多的超載。 開挖前對圍護質量摸底、祥查,對可能會發生滲漏的部位進行注漿封堵處理。2)、應急措施: 立即疏散險情現場作業人員,同時對可能造成影響的周邊單位或住宅內的人員進行疏散。 發現坑底隆起跡象,應立即停止開挖,并應立即加設基坑外沉降監測點. 回填注漿或回填土,直至基坑外沉降趨勢收斂方可停止回灌和回填. (三)高空墜物 作好基坑四周圍閉工作,在基坑坡頂和基坑邊按照規范要求設置護欄安全網; 為防止地面雜物吊入基坑,在基坑周邊護欄下緣設置踢腳26、板。3、應急救援人員架構 為了確保事故發生后,能迅速展開搶救工作,最大限度的減少經濟少損失,為此成立項目部領導小組,負責應急指揮和協調工作。張中賓擔任組長,何俊杰擔任副組長,金惠杰、陳龍銀、汪朝政、陳陽、陳開、朱華榮、王水榮等擔任組員。(1)、張中賓主要職責:負責日常的管理工作,負責重大事故的報告,通知指揮組全體成員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在實施應急救援任務時與其他處置組協調工作,按照經理的命令調動搶險隊伍,機械物資及時到位,實施搶險救援工作。(2)、何俊杰主要職責:組織力量對事故現場及周邊地區道路進行警戒、控制,組織人員有序疏散。(3)、金惠杰主要職責:根據專家技術組的技術建議和事故現場情況制定方27、案,按照方案迅速組織搶險力量進行搶險救援。(4)、汪朝政主要職責:組織醫護人員迅速展開對傷員的急救,有必要時應立即與120急救中心聯系,請求增援,并派人在路口等候指引。(5)、陳開主要職責:迅速組織車輛運送搶險隊伍及搶險物質,必要時立即切斷主電源,并與醫療救護組協作保障所需物品的使用.(6)、陳陽主要職責:負責對事故現場勘察取證,查清事故原因和事故責任,總結經驗教訓,制定防范措施,提出對事故及責任人的處理意見,配合上級調查組工作。(7)、王水榮主要職責: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負責對傷亡人員的醫療、撫恤、安置等工作,并于保險公司協調理賠事宜。其它項目部管理人員均為成員,統一聽從上級的安排.應急措施:28、(1)、事故第一現場人員應立即報告應急指揮小組,并停止施工。(2)、當機立斷,盡快將受傷人員脫離危險地方,防止二次傷害。(3)、立即組織職工自我救護隊進行自救,并向當地120 急救中心取得聯系,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應.(4)、加強對鋼板樁及邊坡薄弱環節進行加固處理.(5)、如由周邊棄土、堆料或其他機械設備施工所致,則迅速運走棄土、堆料和機械設備,并派專人負責基坑土體隆起和開挖時周邊的位移與沉降變化的監測工作.(6)、項目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指令全體成員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開展搶救和現場秩序的維護。(7)、指令善后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做好與當事人家屬的接洽善后29、等工作。(8)、現場安全員對事故進行原因分析,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認真填寫事故報告和相關處理報告,并上報公司及上級機關。(9)、由事故調查組按照職責工作內容進行調查處理,并寫出書面總結材料上報。通訊聯系:緊急報警電話 110 緊急救援消防電話 119急救中心電話 120交通事故緊急救援電話 122天氣預報電話 1212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電話 (要求各負責人員手機24小時保持暢通。) 應急救援物質: 序號物質名稱及型號數量負責人1消防器材4套王水榮2編織袋 200個3鐵鍬30把4十字鎬15把5醫用急救包2個6發電機1臺7點焊機4臺8手電筒10把9水泵4臺10PC200挖掘機2臺九、 周邊環境監30、測及保護(1)、監測內容根據工程基坑安全等級為二級,變形保護等級為二級,為了指導施工,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和周圍現有建筑物的安全,應加強施工監測,實行信息化施工,隨時預報監測結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監測內容有:、周圍環境監測:周邊建筑物豎向位移、水平位移、傾斜、裂縫開展、地面沉降等;、基坑外地下水位監測;、深層土體位移監測.所有監測數據必須記錄完整,并定期將監測結果上報至建設、監理、設計單位。(2)、監測要求、為了確保監測數據的可靠性,選派專業的監測單位負責監測工作;、監測項目的測點布置、觀測頻率等應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的有關要求,測點布置詳見基坑監測平面布置圖31、。、對基坑周邊環境的監測,應在圍護結構施工前開始進行,并將測得的原始數據周圍現狀記錄在案;、觀測數據一般應當天填入規定的記錄表格,并及時提供給建設、設計、監理單位;、每天的數據應繪制成相關曲線,根據其發展趨勢分析整個基坑穩定性情況,以便實際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基坑開挖施工開始后,每一周應提供基坑開挖一周監測階段總結報告,具體內容包括一周時間內所有監測項目的發展情況,內力或變形最大值以及最大位置,如監測值大于控制值,應及時通知相關單位以便采取應急措施。(3) 、基坑警報值確定基坑警報值的大小應根據基坑側壁安全等級、重要性、變形控制等級及周邊保護對象的重要性來確定.本工程警報值如下:序號監測項目累計值變化速率絕對值/mm相對基坑深度(h)控制值(mm/d)1深層土體位移500.45%32周邊地面豎向位移30/33地下水位變化1000/5004鄰近建筑物最大沉降1060/差異沉降/1/5000。1H/1000注:1、h-基坑設計開挖深度; 2、累計值取絕對值和相對基坑深度(h)控制值兩者的小值; 3、當監測項目的變化速率連續3天超過報警值的50%,應報警; 4、H建筑物承重結構高度; 基坑監測平面布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