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客運專線施工階段地質核實工作實施細則.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29986
2023-03-31
13頁
127.52KB
1、鐵路客運專線施工階段地質核實工作實施細則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1 編制依據22 地質核實工作分工及流程22.1 職責分工32.2 工作流程3施工地質核實工作流程圖43 橋涵工程地質條件核實43.1 核實工作內容43.2 明挖基礎43.3 樁基礎54 路基工程地質條件核實64.1 核實工作內容64.2 路基地基條件64.3 地基處理工程64.4 路塹工程74.5 低矮路堤及路塹基床條件74.6 支擋結構明挖基坑74.7 取土場填料85 隧道工程地質核實85.1 核實工作內容85.2 隧道洞口邊、仰坡地質2、條件85.3 隧道門端墻和翼墻、擋土墻基坑85.4 隧道洞身地質條件86 房建工程地質核實97 環境水侵蝕性核實98 核實工作有關問題處理9附表:相關表格9擴大基礎地質核實對照表9XX鐵路客運專線施工階段地質核實工作細則1 編制依據1、初步設計批復意見、施工圖審核意見2、鐵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TB10012-2007)3、鐵路客運專線各工點設計圖和設計文件4、部頒各種(客運專線)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2 地質核實工作分工及流程地質核實工作是指對設計采用地質資料的復核、核實、對照(比)、驗證,其責任主體是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勘察設計單位主要承擔配合工作;當核實揭示的地質資料與原設計采用3、資料不符時,設計單位洽建設單位共同研究確定后,承擔完成補充地質工作,并修改設計全過程。2.1 職責分工施工單位:地質核實的主體單位。 正式施工前設計地質資料核對工作:分工點采用靜力觸探、標準貫入、釬探等勘探手段核實地質條件,分析并提出核實結果,對核實勘探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核實結果交監理單位簽認后交設計單位; 施工過程中地基地質條件評判與檢測工作:按照設計文件和規范要求核實對比施工地質資料和設計地質資料,按不同工程類型分部、分項(墩臺、工程類型、工序等)填寫地質核實對照表并交監理單位核對簽認。監理單位:對施工單位地質核實全過程檢查,并對施工單位地質核實結果進行核對簽認,對核實過程的真實性和核實結4、果的準確性負責。設計單位: 對施工前的地質條件核對工作,由現場驗基人員對由施工單位核實并由監理單位簽認的核實結果進行確認,當核實地質資料與設計采用資料差異較大時,研究安排具體措施(如補勘),對由設計單位具體實施探查資料的準確性、真實性負責; 對施工過程中地基地質條件進行評判與檢測,配合施工單位進行基槽檢驗工作,對需要設計單位進行現場地質核實的項目進行現場確認,對現場確認地質情況的真實性負責,當現場核實地質資料與設計采用資料差異較大時,研究相應處理措施。2.2 工作流程地質核實工作流程詳見下圖:相關設計專業工程師NY專業互提資料修改單地質條件是否相符視具體情況報工地設計組、指揮部、集團公司設計組5、地質負責人設計單位驗基人員監理單位人員施工單位自檢人員現場地質技術人員勘探單位補充鉆探設計、施工、監理三方現場共同確認分工點分段匯總,每月10日、25日報專冊施工地質核實工作流程圖3 橋涵工程地質條件核實3.1 核實工作內容根據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規定,勘察設計單位地質人員應對橋梁全部明挖基礎進行核實,樁基礎進行代表性核實。(1)非可溶巖地區的摩擦樁:原則上中橋可進行代表性核實,每個中橋核實一根樁;大橋、特大橋一般可間隔58個墩臺驗一根樁;(2)柱樁原則上每一個墩臺現場至少核實一根樁;可溶巖地區樁基原則上每一個墩臺現場至少核實兩根樁;(3)大跨度或特殊6、結構的每個墩臺現場核實一根樁;(4)挖孔樁時每個墩臺現場至少核實兩根樁。3.2 明挖基礎(1)基底為土層時采用標準貫入、觸探儀核實,每個明挖基坑檢實不少于5處。基底為巖層時現場觀察,對可能存在不均勻風化的巖層基坑,應采用風鉆在橋涵明挖基坑四角及中心各鉆一孔進行核實,鉆探深度5m。(2)核實要點:基坑坑底及坑壁的地質情況、分層描述是否與設計相符,是否存在軟硬不均及不均勻風化等設計地質資料未反應的不良地質現象,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3)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進行核實。(4)勘察設計單位全部進行現場確認。(5)實際地質情況與設計資料出入較大時,設計單位研究安排適當驗證勘探。3.3 樁基礎(1)挖7、孔樁 通過施工觀察、記錄確定樁底以上地質情況。 基底為巖層時現場觀察,可能存在不均勻風化時,由施工單位在橋梁挖孔樁樁底風鉆鉆探5m進行地質核實。 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核實。 勘察設計單位對代表性的樁進行現場確認。 實際地質情況與設計地質情況出入較大時,設計單位研究安排適當驗證勘察。(2)鉆孔樁、通過施工觀察、記錄確定樁底以上地質情況。摩擦樁要求每隔1m采集一袋碴樣,并沖洗干凈,每袋重不少于0.5kg,巖性變化時必須加采。端承樁要求進入初估弱風化巖層每隔0.5m采集一帶碴樣,并沖洗干凈,每袋重不少于0.5kg,巖性變化時必須加采。、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核實。、勘察設計單位對代表性的樁進行現場8、確認。、實際地質情況與設計地質情況出入較大時,設計單位研究安排適當驗證勘察。(3)核實要點 柱樁基礎:通過施工單位取出的巖碴或巖碴樣本、施工記錄確定弱風化巖面標高、力學參數;并與設計資料進行比對,判別是否存在不均勻風化及軟弱夾層現象; 摩擦樁基礎:根據巖碴或巖碴樣本、施工記錄確定各個層位的標高及基本承載力,關鍵在于明確主要持力層的標高、厚度、巖性變化情況、力學性質,并與設計資料進行比對判別。 在發育有較大的溶洞、孤石、不均勻風化體或弱風化巖面斜坡明顯的地段,關鍵在于完整弱風化巖面標高的確認以及樁底巖溶發育情況和完整基巖厚度,并與設計資料進行比對判別。4 路基工程地質條件核實4.1 核實工作內容9、路基地質核實工作主要有:路基地基條件、低矮路堤及路塹基床條件及支擋結構基礎條件、地基處理、取土場填料性質等。主要工作手段:采用靜力觸探、釬探、挖探、標準貫入、動力觸探等手段,進行地層巖性、分層厚度、物性指標、比貫入阻力Ps及地基基本承載力等地質資料的核對,必要時還應進行代表性載荷試驗以核對地基土的承載力,評判地基土是否與設計相符,如地基土的地質條件與設計不符時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等有關各方,核實或修改設計。4.2 路基地基條件 對水文地質資料以及水塘的分布范圍、水深、淤泥厚度、防護標高等進行核實。核實有無泉眼和地下水露頭等并對流量進行實測。 施工單位在施工前,分工點、分段落或地貌單元沿線路縱向每10、隔50100在線路中心及邊坡兩側采用靜力觸探儀(必要時采用載荷試驗),核對設計地質資料。 核實重點是各種類型過渡段的地層縱橫向變化情況;軟土、人工填土等特殊巖土的分布與特征。 對沿線兩側進行觀察,判定路基范圍有無隱埋構筑物、墓穴和坑洞等,若有發現,需及時通知設計單位現場核實。 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核實。 勘察設計單位現場確認。 實際地質情況與設計圖相差較大時,由勘察設計單位研究安排適當驗證勘察。4.3 地基處理工程 施工前進行路基地基條件核實。 地基處理過程中由施工單位記錄各類樁基的施工地質情況,特別是樁端持力層和樁體主要受力層的地質條件。 施工單位全部核實,監理單位按規定核實。 勘察設計單11、位對樁基承載力試驗和鉆探取芯試驗進行現場確認;對洞穴處理范圍及效果進行現場確認。對原地面處理、樁長及地基處理深度進行現場核實。4.4 路塹工程 路塹每一級開挖需對照設計文件核對邊坡的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資料,如地下水位、地質分層等。 施工單位每30m進行一次地質素描,施工至塹底標高后,按左右側分別繪制路塹正視圖及代表性路塹橫斷面圖。 對巖層產狀、不利結構面、節理裂隙發育程度、巖土分界面、軟弱夾層等進行重點核實。當土石界面不清時,采用釬探、挖探等手段檢驗。 當設計路塹棄方作填料時,由施工單位取代表性樣進行相關試驗,主要試驗內容:一般物理指標、強度指標、重型擊實試驗、以及改良土重型擊實試驗和強度指標12、。 施工單位全部核實,監理單位按規定核實。 勘察設計單位現場確認。 實際地質情況與設計圖相差較大時,由勘察設計單位研究安排適當驗證勘察。4.5 低矮路堤及路塹基床條件 低矮路堤及路塹路塹開挖至設計標高后需核實基床強度及土質條件:一般土質及軟質巖石路塹采用靜力觸探、動力觸探或載荷板試驗對基床土的土質特征和強度進行檢測。 施工單位全部檢驗、監理單位全部核實。 當與設計不符時,勘察設計單位現場確認。必要時進行補充勘察。4.6 支擋結構明挖基坑 施工單位分段跳槽開挖,通過施工觀察、記錄確定坑底以及墻背地質情況。 基底為土層時采用靜力觸探、標準貫入、動力觸探核實,必要時采用載荷試驗檢測,基坑縱向每15-13、20基坑檢測1處,且每個工點不少于3處。基底為巖層時現場觀察,對可能存在不均勻風化的巖層基坑,采用風鉆沿基坑縱向每10米鉆探5m核實。 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進行核實。 勘察設計單位全部進行現場確認。 實際地質情況與設計采用情況出入較大時,設計單位研究安排適當補充勘探。4.7 取土場填料 施工單位采用鉆探、挖探等適宜手段取樣化驗核實填料類型。每個取土場不少于五處核實點。試驗內容包括一般物理指標、重型擊實試驗、強度指標以及改良土重型擊實試驗、改良土的強度指標)。 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核實。 勘察設計單位全部現場確認。 實際地質情況與設計地質情況出入較大時,設計單位研究安排適當補充勘察。5 隧道14、工程地質核實5.1 核實工作內容隧道地質核實工作主要有:隧道洞口邊、仰坡地質條件;隧道門端墻和翼墻、擋土墻基坑;洞身地質條件等。5.2 隧道洞口邊、仰坡地質條件 核實方法參照路基工程地質核實(路塹挖方工程)。 施工單位全部檢驗、監理單位全部核實。 當與設計不符時,勘察設計單位現場確認。必要時進行補充勘察。5.3 隧道門端墻和翼墻、擋土墻基坑 核實方法參照路基工程地質核實-支擋結構基坑工程。 施工單位全部檢驗、監理單位全部核實。 當與設計不符時,勘察設計單位現場確認。必要時進行補充勘察。5.4 隧道洞身地質條件 洞身開挖中,施工單位應每一次開挖后及時觀察、描述開挖面地層的層理、節理、裂隙結構狀況15、巖體的軟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對設計地質情況,并結合超前地質預報的成果進行分析研究確認,判別圍巖穩定性。 核實是否存在有害氣體、含氣構造極其性質特征。 結合設計圖,核實斷層等地質構造的詳細特征。 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核實。 當與設計不符時,勘察設計單位現場確認。6 房建工程地質核實根據基礎型式不同采用相應的橋梁或路基工程地質核實方法。7 環境水侵蝕性核實 一般情況下同一個地貌單元至少應取1組地下水(地表水),若工點長度大于2km,每2km加取1組,其中每一處橋梁工程至少應采取1組水樣(若遇河道、水渠、排污溝、水塘等水體,加取地表水1組),路基工程根據工點長度可結合橋梁工程參考使用或加取。16、 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核實。 當與設計不符時,勘察設計單位現場確認。8 核實工作有關問題處理(1)地質核實工作責任主體是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勘察設計單位主要承擔配合工作。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應配備專職地質工程師開展地質核實工作。(2)地質核實是在施工單位核實合格,監理單位全部核實的情況下,勘察設計單位進行現場代表性確認。(3)各方核實結果發生分歧時,由勘察設計單位最終決定。附表:相關表格樁基礎地質核實對照表擴大基礎地質核實對照表路基地質核實對照表隧道地質核實對照表橋梁樁基地質核查對照表擴大基礎地質核查對照表路基地質核實記錄表工程里程: dk266+200-dk267+825 工程名稱:新建XX17、客運專線 編號:核實范圍:DK266+380DK266+480核實項目:基底設計概況:DK266+380DK266+480段站場正線路基原設計要求基底進行AB組土換填,因地質情況,考慮季節性凍融影響,現更改設計要求,對基底進行水泥改良土填料(水泥參量5+C組細粒土)分層碾壓至相應部位要求。核實概況: 對換填地段采用機械開挖,挖到換填基底標高,基底換填深度在(1.6-2.1)m范圍。試驗人員對該區域地質做地基承載力檢測,均符合設計要求,監理現場見證。附 件: 1、施工記錄復印件 2、現場照片 制 圖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隧道地質核實記錄表工程里程: 工程名稱: 編號:核實范圍:核實項目:(洞身、基坑、邊坡等,按相應細目編寫)設計概況:(簡要描述相應細目設計地質內容)核實概況:(描述相應細目核實地質內容)附 件: 1、施工記錄復印件 2、現場照片 (現場相應部位地質素描圖或柱狀示意圖) 3、勘探等需要資料復印件制 圖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注明:1、樁和基坑核實采用橋梁相應表格型式,表頭修改;2、素描圖指剖、立或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