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灌注樁基工程施工標準化實施細則.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30087
2023-03-31
12頁
71.01KB
1、橋梁灌注樁基工程施工標準化實施細則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膠牛好柴蟹螞宋砒鏟終殼臺贈掠粵幫屑爸痢勃迸齒頹汐蜘牛坎柳鋪純佑仗觀啄慢莽玉摹雞叫堵瓊懸淋穴作渝趕淋闊濫升韌翟適妊促隊汁使仿婆紫動桑漆實疇藤咐氧智攣鴨青啪篆咋懈專稽榆喻陰拿新躍闌慨韻屬屈酶萄護痔黔彬襖龐生未也窟剔樞叫狼虧盾咐韌柯塢輝滬擾憶疵唇謠雄考氮疼簍孵郊澆行蕾堪摳鏟舍跡旭習毗椽高廁吵魚滄寬欺癰受龜賦攏妓嚎窗瘟蜂昏沛潮搪鷹枷貌仔嚙涂英伐杰罩囚靴蕊漿眺膿豺既皖蜘截署求押莆撈寒曉父虞瘍兇距孩涕夾曙哈過伶拽貧抹緒辰竿摯瓜圍明阮抨鄂腥噪蔚協申回不依漲起爬擎赴2、囊幢年糙浩凹毗暑頌覆俺不迎縛就脅瀑毯巴盒乃疤杰抑峰澀牛毒蔑橋梁灌注樁基施工標準化實施細則一、施工前準備工作 1、控制網復測,施工前應完成測量放樣工作,并經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2、做好配合比等試驗工作(配合比必須經總監辦批復,外加劑必須采用本項目規定的品牌)。3、準備好護筒,長度滿足施工規范要求。4、導管試拼并編號,做水密承壓試驗。5、進行鋼筋機械連接工藝試驗(必須經總監辦中心實驗室平行檢測),以及首節鋼筋籠制作,復核加強箍直徑。6、灌注樁應由專業隊伍進行施工,人員、設備滿足施工需要(現場配備備用發電機);按照設計資料提供的地質剖面圖,選用適當的成孔方式以及鉆機和鉆頭。7、應熟悉和分析施工現場的3、地質、水文相關資料、施工現場環境,排查施工區域內的地下管線、地下構筑物、危險建筑等的分布情況。8、鉆孔樁開鉆前應對施工現場進行整平, 放出首批樁位,對現場進行平整時,宜以施工中用到的最大機械為參考,應滿足鉆機就位、吊放鋼筋籠以及混凝土運輸的要求。 對鉆機坐落處進行平整和加固,并應對主要機具的安裝、配套設備的就位及水電供應等各項準備工作進行檢查。施工地點應比四周原地面稍高,便于排漿和保持現場清潔。9、泥漿制備材料(如膨潤土等)已進場,鉆孔前應完成泥漿循環系統的設置,拌制的泥漿應經檢驗且符合規范的要求。如有條件宜配備泥漿處理器。10、旋挖鉆機宜用于平地、地基強度較高位置的鉆孔,且施工地點附近應沒有4、高壓線;當用于支架平臺上鉆孔時,應對支架平臺進行專門設計。11、淺水區域的灌注樁在征得河道、水務等部門的同意后,可采用筑島法施工。較深水域的灌注樁施工應搭設操作平臺,平臺宜采用鋼管樁搭設,橫梁可采用型鋼或桁架等。鋼管樁可采用錘擊、振動等方式沉入,并應保證其承載力和穩定性;橫梁可采用焊接或栓接等方式與樁連接。平臺應高于施工期間最高水位1m左右,并應保證其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對汛期水流沖擊力較大的河段,應采取措施增強平臺的抗沖擊力,如打斜樁、增大樁的直徑或加強橫向聯結支撐等。12、對于溶洞地區,應詳細掌握溶洞出現的樁號、范圍的大小,針對每個樁位地質資料,結合設計提出施工方案;鉆機支撐點應5、遠離樁位,且鉆機應用“八”字纜風繩拴拉;應配備處理施工故障的備用機具設備,并應根據溶洞發育情況,備足袋裝黏土、片石、袋裝水泥等應急材料;在合適位置設置大泥漿池備足泥漿和泥漿泵,確保溶洞鉆穿時迅速補漿,防止塌孔。13、對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或技術條件特殊復雜的鉆孔灌注樁,宜在施工前進行工藝試樁,獲得相應的工藝參數后再正式施工。二、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見圖 施工準備 測量、復核樁位埋設護筒、鉆機就位 黏土造漿 做好鉆孔記錄鉆進成孔 檢測孔深、孔徑、垂直度、沉渣厚度、泥漿等指標 清孔 吊放鋼筋籠鋼筋籠加工制作、檢查、運輸 檢測導管等設備拼裝導管和混凝土料斗 檢查孔內泥漿性能指標和孔底沉淀厚度 不符合要求6、 符合要求 罐車運輸砼或泵送砼灌注混凝土二次清孔 試件制作拆除導管 鉆機移位三、灌注樁施工1、護筒設置(1)施工場地或工作平臺的選擇和設置,應充分考慮施工期間當地的水文情況。陸上或淺水區筑島處的護筒,其內徑應大于樁徑至少200mm,護筒的埋置深度宜為24m,在水中或特殊情況下應根據設計要求或樁位的水文、地質情況經過計算確定。(2)陸上鉆孔樁可直接放出樁中心,依據樁中心在四周施放護樁后再埋設護筒;需搭設水上平臺的鉆孔樁應先對護筒導向架進行精確放樣。(3)鋼護筒在普通作業場合及中小孔徑的條件下,宜采用厚度不小于6mm厚的鋼板卷制;在深水、復雜地質及大孔徑等條件下,應采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鋼板卷制7、。必要時,可在護筒上下端和接頭外側焊加勁肋,增加其剛度。(4)對于大型溶洞、半填充的溶洞、溶洞上方覆蓋層為淤泥或較厚的粉細砂層,為防止泥漿流失,造成孔壁坍塌,采取護筒跟進的方法。鋼護筒就位后,應采用灌混凝土、碎石、塊狀黏土,注漿等方法,封堵護筒腳、護筒之間、護筒與孔壁之間的空隙。2、鉆機就位,做好護樁,鉆孔過程中要定期復核樁位(每臺班不少于2次),防止偏位。3、泥漿的循環和凈化處理(1)對深水樁的泥漿循環和凈化,宜在岸上設泥漿池,制造或沉淀凈化泥漿,必要時應配備泥漿船,用于儲存、循環、沉淀泥漿。(2)對旱地樁的泥漿循環和凈化,其制漿池和沉淀池的大小宜視樁徑、樁長及鉆機型號而定,且應有一定富余。8、(3) 泥漿池要按標準化要求設置圍蔽,循環池和沉淀池必須分開。施工過程中應及時清理泥漿池中的沉淀。4、鉆機種類及適用范圍,見表一成孔方式(鉆機種類)及適用范圍 表一序號鉆孔機具適用范圍土層孔徑(cm)孔深(m)泥漿作用1反循環回轉鉆機細粒土、砂類土、卵石粒徑小于鉆桿內徑2/3,含量少于20%的卵石土、軟巖80250泵吸40氣舉150護壁2沖擊實心錐各類土層80200100護壁3旋挖鉆機淤泥、細粒土、砂類土802003080護壁5、成孔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反循環回旋鉆接長鉆桿時,法蘭接頭之間應墊35mm厚的橡膠圈,擰緊螺栓,防止漏氣、漏水;鉆頭距孔底約200300mm,注入泥漿,啟動鉆機時9、,應慢速開始鉆進。在硬土層中鉆進時,宜采用低擋轉速,自由進尺;在高液限黏土、含砂低液限黏土中鉆進時,宜采用中擋轉速,自由進尺;在砂類土或含少量卵石中鉆進時,宜采用中、低擋轉速,并控制進尺;在進入巖層后,必要時應根據地質情況增加配重,增強鉆頭的穩定和鉆進速度。長樁施工時,應根據不同土層、不同的鉆孔深度采用不同的鉆壓、轉速、配重、進尺速度及泥漿指標。(2)沖擊鉆開鉆時應先在孔內灌注泥漿,如孔內有水,可直接投入黏土,以小沖程反復沖擊造漿。開孔及整個鉆進過程中,應始終保持孔內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m,并應低于護筒頂面0.3m,掏渣后應及時補漿。鉆孔中按要求留取渣樣,間隔不大于2 m,巖層發生變化10、時必須留樣(現場必須有留樣盒及留樣袋)。沖擊鉆鉆頭直徑應不小于設計樁徑,宜采用重錘低擊的施工工藝,并定期檢查沖錘直徑,保證樁徑。在淤泥層和黏土層沖擊時,應采用中沖程(1.02.0m)沖擊;在砂層沖擊時,應添加小片石和黏土采用小沖程(0.51.0m)反復沖擊,以加強護壁;在漂石和硬巖層時應更換重錘中沖程(1.02.0m)沖擊,如表面不平整,應先投入黏土、小片石將表面墊平,再沖擊鉆進,防止斜孔、坍孔;在石質地層中沖擊時,如果從孔口浮出的石子鉆渣粒徑在58mm,表明泥漿濃度合適,如果浮出的鉆渣粒徑小又少,表明泥漿濃度不夠,應從制漿池抽取合格泥漿進入循環。沖擊鉆進時,操作手應隨進尺快慢及時放主鋼絲繩,11、嚴禁打空錘。一般情況下在松軟土層每次可松繩5080mm,在密實堅硬土層每次可松繩3050mm。施工中宜在鋼絲繩上作長度標志,準確控制鉆頭的沖程。施工溶巖樁時,當鉆機鉆至洞頂0.51.0m時,應加大泥漿相對密度及稠度,并縮小沖程,逐漸將洞頂擊穿,以防止卡鉆。在擊穿洞頂之前,應有專人觀測護筒內泥漿面的變化,一旦泥漿下降,應迅速補漿。對于大型溶洞或多層溶洞,為防止其與相鄰孔串孔或成孔后孔型有葫蘆狀,宜灌注低強度等級混凝土進行充填或注漿(水泥漿、水泥砂漿、加速凝劑水泥漿)預處理,沖擊成孔應在預處理達到一定強度后(一般需10天左右)進行。沖擊成孔時,為防止沖擊振動使臨鄰孔孔壁坍塌或影響鄰孔已灌混凝土的凝12、固,應待鄰孔砼灌注完畢,并達到2.5MPa抗壓強度后,才能開鉆,以免影響領樁混凝土質量。(3)旋挖鉆開鉆前應先造漿,控制泥漿性能指標,鉆孔時應向孔內注入泥漿。在開孔及整個鉆進過程中,應始終保持孔內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m,并低于護筒頂面0.3m。在不同土層鉆進時泥漿相對密度應相應調整。若施工地質條件穩定,可采用干挖法進行鉆孔。鉆孔作業時應先慢后快,開始每次進尺宜為400500mm,確認地下是否有不利地層,進尺5m后如鉆進正常,可適當加大進尺,每次控制在700900mm。對不同的地質情況,宜采用不同鉆進速度和鉆壓,在黏土層、砂層等一些松軟地層應采用低壓快速鉆進,在卵石土、風化巖等堅硬地層應13、采用高壓慢速鉆進,鉆進時應經常檢查機具,防止鉆具損壞發生掉鉆事故。應適當控制回轉斗的提升速度,提升過慢影響工效,提升過快泥漿在回轉斗與孔壁之間高速流過,沖刷孔壁,破壞泥皮,對孔壁的穩定不利,容易引起坍塌。(4)做好鉆孔記錄(鉆孔記錄必須放置現場備查)。6、成孔過程及終孔后的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1)鉆孔灌注樁在成孔過程中和終孔后,應對鉆孔進行階段性的成孔質量檢驗,且宜采用專用儀器檢測。鋼筋檢孔器僅可用于對中、小橋梁工程樁孔的檢測,檢孔器外徑等于樁孔直徑、長度宜為孔徑的46倍。(2)嚴格按設計終孔,地質情況和設計有出入時必須及時上報,待業主、總監辦、設計單位答復后才能終孔。(3)對沖擊鉆成孔樁基14、在確定終孔標高后,最后50cm必須低沖程進尺,以保證樁底基巖的完整性。(4)孔深、孔形、孔徑等經檢驗合格后進入清孔階段。7、清孔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成孔檢査合格后應進行清孔,并應清除護筒上的泥皮;鋼筋籠下好、灌注混凝土前,應再次檢查沉淀層厚度、泥漿指標,如超過規定值應進行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應立即灌注混凝土。(2)沖擊鉆機成孔宜采用換漿法清孔,反循環鉆機成孔宜采用抽渣法清孔,不論采用何種方式清孔都應及時向孔內注人相對密度合適、含砂率低、稠度較好的泥漿,不得采用加大孔深的辦法替代清孔。8、鋼筋骨架的加工及就位應符合下列規定:(1)建議每個分部必須建立鋼筋機械接頭加工人員動態臺帳,并上報總監15、辦,總監辦中心試驗室進行動態管理。(2)鋼筋下料必須采用整捆金屬帶鋸床進行切割,鋼筋端面宜平整,并與鋼筋軸線垂直。(3)滾絲絲頭有效螺紋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絲頭加工時應使用水性潤滑液,不得使用油性潤滑液。(4)絲頭加工完畢經檢驗合格后,應立即帶上絲頭保護冒或擰上連接套筒,防止裝卸鋼筋時損壞絲頭。(5)半絲長度必須精確控制,誤差不得大于1p。(6)在進行鋼筋連接時,鋼筋規格應與連接套筒規格一致,并保證絲頭和連接套筒內螺紋干凈、完好無損。鋼筋連接時應用工作扳手將絲頭在套筒中央位置頂緊。(7)鋼筋骨架應在鋼筋加工場制作,制作好的鋼筋骨架應平整墊放。鋼筋骨架宜采用自動滾焊機加工。(8)鋼筋骨架應每隔216、.04.0m設置臨時十字加勁撐,以防變形;加強箍筋應設在主筋的內側,螺旋箍筋應在主筋的外側,其間距必須按設計布設,并應與主筋綁扎或點焊。(9)樁基保護層定位砼滾輪按設計數量進行設置,強度不低于樁身砼強度;砼滾輪安裝后必須保證能轉動,破損的不得使用。(10)每節骨架均應有半成品標志牌,標明品名、鋼筋產地、規格型號、檢驗狀態、使用部位、報告編號。(11)鋼筋骨架宜采用扁擔梁輔助起吊,第一節鋼筋骨架吊起放入孔內過程時,拆除第一節鋼筋骨架臨時十字加勁撐,在鉆機上用型鋼穿過加勁箍筋掛住鋼筋骨架,并應保證型鋼水平和鋼筋骨架垂直。吊放第二節鋼筋骨架與第一節對準后應對主鋼筋進行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施工完螺旋筋17、后再下放鋼筋骨架,如此依次進行。下放鋼筋骨架時,應緩慢均勻,并應根據下放深度,隨時調整鋼筋骨架入孔的垂直度,應避免其傾斜及擺動。(12)每吊放一節鋼筋骨架應拍照存檔,作為資料保存和樁基計量依據。鋼筋接頭拍照應符合以下相關要求:接頭處懸掛標示牌,標示內容包括標段、橋名、樁位、第幾個接頭、質檢員及旁站監理姓名、施工日期、施工時間等。每個接頭不少于2張照片,1張為上好連接套筒后檢查主筋間距,1張為綁好螺旋筋。拍照時照相機必須設置為顯示拍照時間。 合格牌尺寸宜為500mm500mm,合格牌內容見下表。鉆孔灌注樁鋼筋骨架隱蔽檢查合格牌 橋名大(中、小)橋樁位編號第跨左(右)- 本節鋼筋骨架長m鋼筋骨架節18、數第節/共節日期、時間年月日時分質檢員簽字旁站監理簽字(13)聲測管必須按正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施工中嚴格控制在鋼筋籠內的相應位置,各條聲測管與主筋必須用U型鋼筋固定,下完一節鋼筋籠后必須及時灌水,鋼筋籠底部聲測管不得過分彎曲,確保整體對接后的順直度。(14)聲測管堵塞后由承包人自費鉆孔代替聲測管。(15)最頂上一節鋼筋籠骨架頂面宜增設一道加強箍筋,防止安裝過程鋼筋骨架頂面出現較大變形,保證鋼筋骨架的定位準確。吊掛鋼筋骨架的吊環應采用未經冷拉的熱軋光圓鋼筋制作。鋼筋骨架下放到位后,應對其頂端定位并固定,防止灌注混凝土時鋼筋骨架偏移、上浮。9、灌注樁混凝土的灌注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灌注水下19、混凝土時,導管的直徑宜按樁長、樁徑和每小時灌注的混凝土數量確定,或按表三選用;導管的壁厚應滿足強度和剛度的要求,確保混凝土安全灌注。嚴禁采用外法蘭盤接長導管,防止導管與鋼筋骨架之間掛帶。導管直徑表 表三導管直徑(mm)通過混凝土數量(m3/h)樁徑(m)200100.61.2250171.02.2300251.53.0350353.0(2)導管在使用前和使用一段時期后,應對其規格、質量和拼接構造進行認真檢查,并做拼接、過球、水密承壓、接頭抗拉等試驗,經常更換密封圈。(3)灌注過程中,導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對于溶巖樁,水下混凝土灌注前應考慮擴孔及填充溶洞的需要,多準備混凝土,并適當加大溶20、洞導管埋深(68m為宜),以避免溶洞護壁塌陷,樁孔內混凝土充填溶洞,引起混凝土面急劇下降而導致導管口露出混凝土面產生斷樁事故。(4)水下混凝土的強度、和易性、坍落度等應符合設計和規范的要求。拌和站應有足夠的生產能力,灌注時間不得長于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對灌注時間較長的樁,應對混凝土的初凝時間進行特別設計。灌注時應保持足夠的流動性,其坍落度當樁徑D1.5m時宜為180220mm;樁徑D1.5m時宜為160200mm。(5)灌注前應檢査拌和站、料場、灌注現場的準備情況,確定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后方可進行。(6)首批混凝土灌入孔底后,應立即測探孔內混凝土面高度,導管離孔底的高度應為2040cm左右,導21、管埋置深度不應小于1m;如發現導管內進水,表明出現灌注事故,應立即進行處理。(7)對巖溶特別發育的部位,應采取措施防止因混凝土壓力增大而出現坍孔,同時應適當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8)在安放導管過程中應注意其垂直度,鋼筋骨架內徑與導管外壁之間的最小間距應大于粗集料最大粒徑的兩倍,當灌注的混凝土頂面距鋼筋骨架底部1.0m左右時,應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防止鋼筋骨架上浮;當混凝土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時,應提升導管,使其底口高于鋼筋骨架底部2.0m以上,即可恢復正常灌注速度。灌注開始后,應緊湊、連續地進行,不得中途停頓。(9)應加強對灌注過程中混凝土高度和混凝土灌注量的測量和記錄工作,可按每灌注8m22、3測一次(約一罐車混凝土),對灌注施工進行控制。在進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時,嚴禁將泵車泵管直接伸人導管內進行灌注,必須經過料斗進行灌注(若將泵管直接伸入導管進行灌注,易產生混凝土離析,同時在導管內易產生高壓空氣囊,形成堵管)。(10)在混凝土灌注將近結束時,應采取措施(如設置澆筑架)保證料斗內的混凝土與設計樁頂有足夠高差,增加樁頂混凝土的頂升能力,最終混凝土灌注的頂面高程應比設計高1.0m以上,當存在地質較差、孔內泥漿密度過大、樁徑較大等情況時,應根據首件工程總結適當提高超灌高度。在拔出最后一段導管時,拔管速度應慢,邊拔邊抖,以防止樁頂沉淀的泥漿擠入導管下形成泥心。四、質量控制1、開工前應認真研究23、地質鉆探資料,分析地質情況,對可能出現的流沙、管涌、涌水等不良地質等情況,應制訂針對性的措施。2、護壁方案應符合樁孔的地質情況。3、所有樁基均應進行無破損檢測,并按一定比例進行鉆芯檢驗。4、摩擦樁建議盡早進行樁基承載力試驗,以對設計參數進行修正,避免大面積樁基承載力不夠。5、機械鑿樁頭必須保留20cm以上人工鑿除,鑿樁頭時主筋彎曲不得大于15度。6、樁頭鑿好后必須通知測量監理工程師對樁基偏位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五、成品保護1、對位于軟土地基路段的樁基,在軟基處理施工時應留出樁位,暫不進行灌注樁的施工,待路基施工完成后方可進行灌注樁的施工,且灌注樁施工完成后施工單位和監理工程24、師應(特別是下道工序開始前)加強樁位的復測檢查。2、中心距離5m以內的鉆孔樁,應待相鄰樁混凝土灌注完成24h,且樁頂混凝土達到2.5MPa后再行鉆進,避免影響已成樁的質量。3、深水或地質條件較差的相鄰樁孔,不得同時鉆進。六、安全施工1、基礎施工前應調查地面、地下建筑物(構筑物)及各種管線,確定其位置并設置明顯標志,必要時應拆、移或采取相應保護措施,并應保證施工作業不危及各種設施及地下管線。2、樁基機械作業區域應平整堅實,水上作業平臺搭設應牢固,設備應安裝穩固。施工前應劃定作業區并設立警示標志,非作業人員未經批準不得入內。操作人員登高檢查或維修設備時應配齊安全防護設施。3、鉆機運行中作業人員必須25、位于安全位置,嚴禁靠近或觸摸鉆桿,鉆具懸空時下方嚴禁站人,施工過程中嚴禁人員進入孔內范圍作業。發生塌孔和護筒周圍冒漿等事故時應立即停鉆,鉆機有倒塌危險時必須立即將人員撤至安全位置,經技術處理并確認安全后方可重新作業。4、所有制漿池、儲漿池和沉淀池周圍應設立安全防護欄桿和安全標志,棄渣、泥漿應及時外運,泥漿池廢棄后應及時回填處理,恢復地表原樣。七、環境保護1、鉆孔泥漿的原材料宜選用性能合格的黏土或其它符合環保要求的材料,水上鉆孔施工應配備專用的泥漿船或泥漿輸送管泵,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泥漿外溢污染環境。2、鉆孔過程中的泥漿及鉆渣的處理應符合設計圖紙及環保的相關規定,外運到指定棄土區域存放,不得隨意排放,并取得監理人的認可。泥漿及鉆渣不得污染或堵塞當地農田、水系及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