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32層住宅樓采暖工程施工質量監督實施細則.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30488
2023-03-31
11頁
24.51KB
1、3萬32層住宅樓采暖工程施工質量監督實施細則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專業編制依據1.建筑水暖工程施工質量及驗收規范GB5030-20022.98系列建筑水施標準設計圖集3.xx住宅小區工程水暖安裝施工圖4.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11-20075.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第四冊)6.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程(JGJ142-2004)二、水暖工程概況本工程系高層住宅樓,地下二層,地上三十二層每層X個單元,共XX戶,建筑物外觀呈長方形,建筑面積31207.87m2,建筑總高度96.47m.三、水暖工程2、其中分為如下七個檢查部分1.采暖系統1.1室外空氣計算參數(xx地區):冬季采暖計算溫度Tw=-111.2室內空氣設計溫度:臥室和客廳18,廚房15,衛生間25,車庫51.3供暖熱源為4535低溫熱水,由主樓內的換熱站提供熱源,建筑物總熱負荷為709.8Kw,低區熱負荷為354.9Kw,資用壓力50kpa,高區熱負荷354.9kw,資用壓力57kpa1.4供暖系統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戶獨立系統,共用立管采用異程下分式,地下車庫及住宅一層至十六層為低區,十七層至三十二層為高區,住宅內采用低溫地板輻射采暖系統,供回水干管設在地下一層,采用異程式系統。供回水主管設在管井內,管井內部用分集水器,口徑為DN3、65,做法參見晉OZN902-25頁。在每戶出支處的供水管上設鎖閉閥、過濾器、熱表和手動調節閥,在回水管上設鎖閉閥,均設于管井內。1.5戶內分集水器口徑為DN40,做法詳見05N1-81頁,戶內供暖分支管埋置于樓板面下11cm厚墊層內,無坡度敷設,各房間采暖管路的具體敷設情況將根據房間布置及甲方確定的廠家而定,配合廠家二次設計。1.6戶內加熱管的做法詳見05N77-88頁,室內溫度控制通過手動調節設于每分戶支加熱管與分水器及集水器接合處的手動調節閥實現。1.7室內埋地采暖管管材為耐熱聚丁烯PE-RT管及配件熱熔連接,熱層內敷設的管道埋地部分不得有接頭,管井內共用主干管采用焊接連接鋼管。2.采暖4、工程的節能要求及保證措施2.1采暖工程的材料進場驗收2.1.1采暖系統節能工程采用的管材、閥門、儀表、保溫材料等產品進場時,應按設計要求對其類型、材質、規格及外觀等進行驗收,并應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代表)檢查認可,且應形成相應的驗收記錄,各種產品和設備的質量證明文件和相關技術資料應齊全,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核查質量證明文件和相關技術資料檢查數量:全數檢查2.1.2采暖系統節能工程采用的保溫材料等進場時,應該對其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密度、吸水率進行復檢,復檢應當為見證取樣送檢。檢驗方法:進場時隨機抽樣送檢,驗收時核查檢驗報告檢驗數量:同一廠家同材質保溫材料見證送5、檢次數不得少于2次3.采暖系統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3.1采暖系統的制式應符合設計要求3.2閥門、過濾器、溫度計、儀表及地面輻射敷設管應該按設計要求安裝齊全,不得隨意增減和更換。3.3室內溫度調控裝置、熱計量裝置、水力平衡裝置以及熱力入口裝置的安裝位置和方向應符合設計要求,并便于觀察、操作和調試。3.4溫度調控裝置和熱計量裝置安裝后,采暖系統應能夠實現設計要求的分室(區)溫度調控、分棟熱計量和分戶或分室(區)熱計量分攤的功能。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4.低溫區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的安裝除了應符合本規范第二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4.1防潮層和絕熱層的做法以及絕熱層的厚度,應符合設6、計要求4.2室內溫控裝置的傳感器應安裝在避開陽光直射和有發熱設備且距地1.4m處的內墻面上4.3地面輻射供暖管的敷設間距必須按照設計要求敷設檢查方法:防潮層和絕熱層隱蔽前的觀察檢查,用鋼針刺入絕熱層尺量,觀察檢查尺量室內溫控裝置傳感器的安裝高度,觀察檢查尺量室內地面輻射供暖管的間距和密度。檢查數量:防潮層和絕熱層按照檢驗批抽查5處,每處檢查不少于5個點,溫控裝置按每個檢驗批抽查10個5.采暖系統熱力入口裝置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5.1熱力入口裝置中的各種部件的數量、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5.2熱計量裝置、過濾器、壓力表、溫度計的安裝位置方向應正確,并便于觀察、維護5.3水力平衡裝置及各類閥門的安裝位7、置方向應正確,并便于操作和調試,安裝完畢后應根據系統水力平衡的要求進行調試并作出標志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檢查進場驗收記錄和調試報告檢查數量:全數檢查6.采暖管道保溫層和防潮層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6.1保溫層材料應采用不燃或阻燃材料,其材質、規格及厚度等應符合設計要求6.2保溫管殼的粘貼應牢固,鋪設應平整,硬質或半硬質的保溫管殼每節至少應用防腐金屬或用難腐織帶或專用膠帶進行捆扎或粘貼,其間距300350mm,且捆扎粘貼應緊密,無滑動、松弛及斷裂現象6.3硬質或半硬質保溫管殼的拼接縫隙不應大于5mm,并用粘接材料勾縫填滿,縱縫應錯開,外側的水平縫應設在側下方6.4松散或軟質保溫材料應按照規定的密度8、壓縮其體積,疏密應均勻6.5防潮層的立管應由管道的低端向高端敷設,環向搭接縫應朝向低端,縱向搭接縫應位于管道的側面,并順水6.6防潮層應緊密粘貼在保溫層上,封閉良好,不得有虛粘、氣泡、皺紋、裂縫等缺陷6.7卷材防潮層采用螺旋形纏繞的方式施工時,卷材的搭接寬度宜為3050mm6.8閥門及法蘭片部位的保溫層結構應嚴密,且能單獨拆卸,不影響其單獨操作功能檢驗方法:觀察檢查,用鋼針刺入保溫層,尺量檢查數量:按照數量的10%,且保溫層不得少于10段,防潮層不得少于10m,閥門等配件不得少于58件7.采暖系統應隨施工進度對與節能有關的隱蔽部位或內容進行驗收,并應有詳細的文字記錄和必要的圖像資料。檢驗方法:9、觀察檢查,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檢查數量:全數檢查8.采暖系統安裝完畢后,應在采暖期內與熱源進行聯合試運轉和調試,聯合試運轉和調試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采暖房間溫度相對設計計算溫度不得低于2,且不高于1檢驗方法:檢查室內采暖系統試運轉和調試記錄檢查數量:全數檢查四、室外供熱管網安裝1.一般規定1.1本條款適用于飽和蒸汽壓力不大于0.7MPa,熱水溫度不超過130的室外供熱管網安裝工程的質量檢驗與驗收。1.2供熱管網的管材應按設計要求選購,當設計無要求時(未注明),應符合下列規定:管徑小于或等于40mm時,應使用焊接鋼管管徑為50200mm時,應使用焊接鋼管或無縫鋼管管徑大于200mm時,應使用螺旋10、焊接鋼管1.3室外供熱管道連接均應采用焊接連接2.管道及配件安裝主控項目:2.1平衡閥及調節閥型號、規格及公稱壓力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后應根據系統要求進行調試,并作出標志。檢驗方法:對照設計圖紙及產品合格證,現場觀察調試結果。2.2直埋無補償器供熱管道預熱伸長及三通加固應符合設計要求,回填前應注意檢查預制保溫層外殼及接口的完好性,回填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檢驗方法:回填前現場觀察和檢查各接口2.3補償器的位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按設計要求或產品說明書進行預拉伸,管道固定直接的位置和構造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對照圖紙,并查驗預拉伸記錄2.4檢查井室、用戶入口處管道布置應便于操作及維護,支、吊11、框架應穩固,并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方法:對照圖紙和規范圖集要求,觀察和尺量2.5直埋管道的保溫應符合設計要求,接口在現場發泡時,接頭處厚度應與管道保溫層厚度一致,接頭處保護層必須與管道保護層成一體,符合防潮、防水要求。檢驗方法:對照圖紙和規范要求,觀察檢查以下是一般項目:2.6管道水平輻射其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對照圖紙,用水準儀(水平尺)拉線和尺量2.7除污器構造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位置和方向應正確,管網沖洗后應清除內部污物。檢驗方法:打開清掃口檢查2.8室外供熱管道安裝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2.8的規定。表2.8室外供熱管道安裝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項次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坐標(mm)敷12、設在溝槽內及架空20用水準儀、水平儀、直尺拉線埋地502標高(mm)敷設在溝槽內及架空10尺量檢查埋地153水平管道縱、橫方向彎曲(mm)每1m管徑100mm1用水準儀、水平尺、直尺拉線和尺量檢查管徑100mm1.5全長(25m以上)管徑100mm13管徑100mm254彎管橢圓率(Dmax-Dmin)/Dmax管徑100mm89%用外卡鉗和尺量管徑100mm5%折皺不平度mm管徑100mm4管徑125200mm5管徑250400mm72.9管道焊口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設計要求和鋼管焊接規范要求。2.10管道及管件焊接的焊縫表面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焊縫外形尺寸應符合圖紙和工藝文件的規定,焊縫高度不13、得低于母材表面,焊縫與母材應圓滑過渡。焊縫及熱影響區表面應無裂紋,未熔合、未焊透、夾渣、弧坑和氣孔等缺陷。焊接結束后應及時清理焊縫兩邊飛濺和焊藥皮,并將焊工的代號鋼印打上。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必要時做探傷檢測2.11供熱管道的供水管或蒸汽管如設計無規定時,應敷設在載熱介質前進方向的右側或上方。2.12地溝內的管道安裝位置其凈距(保溫層外面)應符合以下規定與溝壁100150mm與溝底100200mm與溝頂(不通行地溝)50100mm,(半通行或通行地溝)200300mm檢查方法:尺量檢查2.13架空敷設的供熱管道安裝高度如設計無規定時應符合以下規定(以保溫層外表面計算):人行地區不小于2.5m通14、行車輛地區不小于4.5m跨越鐵路距軌頂不小于6m檢驗方法:尺量2.14防腐除銹要徹底,應按防腐規定進行施工防銹漆的厚度應均勻,不得有脫皮、氣泡、流淌和漏涂等缺陷。檢驗方法:保溫前觀察檢查2.15管道保溫層的厚度和平整度的允許偏差應符合絕熱保溫規范表44.8的規定。3.系統水壓試驗及調試主控項目:3.1供熱管道的水壓試驗壓力應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檢驗方法:在試驗壓力下,10min內壓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壓力下檢查,不滲不漏,管道受壓情況下嚴禁擊打。3.2管道試壓合格后,應進行沖洗檢驗方法:現場觀察,以水色不渾濁為合格3.3管道沖洗完畢應通水,加熱進行試運15、行和調試,當不具備加熱條件時,應延期進行。檢驗方法:測量各建筑物熱力入口處供回水溫度及壓力3.4供熱管道做水壓試驗時,試驗管道上的閥門應開啟,試驗管道和非試驗管道應隔斷。檢驗方法:開啟和關閉閥門檢查直埋管道在以上工作全部結束后再進行防腐、除銹、保溫、回填。4.直埋管道的溝槽回填質量控制4.1回填材料的控制,對車行道下的管道或位于軟土質的及低洼沼澤地下水位高的低區管道,應選用中粗沙將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實,再用中粗沙或石硝等材料分層回填至管頂平面,再往上可填良質土,不得回填淤泥、有機質及凍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塊、磚頭及其他硬質雜物和帶有棱角的大塊物體。4.2控制回填和分層厚度,中粗沙、石硝應分層對稱回填,夯實后每層厚度應在100200mm,原土回填的每層厚度不應大于300mm,并應對每層回填土的密度進行檢測,合格后方可繼續回填。4.3回填土密實度的控制:管道兩側回填中粗沙的干重度為16KN/m3,管頂以上的0.4m原土回填的密實度為管道兩側90%,管道上部80%,管頂0.4m以上密度按地面道路路基要求執行。檢驗方法:檢查核實回填土試驗結果工程驗收結論由監理(建設)單位填寫,綜合驗收結論由參加驗收的各方共同商定,建設單位填寫。填寫內容應對工程質量是否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及總體質量作出評價。以上各條款的執行,均在建設單位和專業人員的監督下由現場的監理和施工人員解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