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專線無碴軌道工程施工測量監理實施細則(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30671
2023-03-31
21頁
98.06KB
1、客運專線無碴軌道工程施工測量監理實施細則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1測量監理工作111測量監理工作流程圖施工前準備熟悉設計圖紙、核實勘測資料控制網(點)、點樁、交接利用定測平面、高程、控制樁基礎/線路 控制網復測設置施工控制網(橋、隧重點工程)設置 工程 變形監測網工程放樣計算設置/復測 施工標段水準基點(二等)及水準點高程施 工 放 樣施工過程控制線下工程竣工測量設置基樁(CP)控制網及高程測量無碴軌道鋪設安裝測量基樁控制網復測及加密測量無碴軌道竣工測量參與交樁、點位核查核查定測平面/高程控制樁狀況檢查基2、礎/線路控制網加密/復測精度檢查施工控制網測量方案、技術標準敦促施工單位設置變形監測網觀測工程放樣計算資料核查核查水準(基點)點設置及復測結果檢查施工放樣資料、控制點復測精度施工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按竣工測量相關規定指標進行審核竣工測量審核檢查設置、控制點間距、縱橫向誤差檢查軌道鋪設安裝的測設精度要求基樁控制點(加密)復測及檢測精度檢查軌道竣工測量成果表/規定要求竣工測量審核審核項目監理機構應根據監理合同約定和工程項目的規模和復雜程度,配置測量專業監理工程師和儀器設備、儀器的精度應能滿足工程測量精度的要求。監理工程師應檢查施工單位測量人員的資質、測量儀器的類型、標稱精度、檢定證書,并審核3、施工單位實施的工程測量技術方案。施工前,監理工程師應熟悉設計圖紙、設計方案,參加設計交底,對定線的技術資料和原始數據進行核對,發現重大問題及時上報建設單位、協同設計單位研究解決。項目監理機構應根據工程特點和工程實施情況編寫施工監理實施細則。監理工程師應對施工單位施工標段范圍的內外業資料進行核查,對內外業成果資料的正確性和完整性進行復查,采取抽查或旁站方式對測量過程進行核查,并根據工程需要進行復測。監理工程師應注意項目相鄰合同標段搭接處測量成果的聯結與轉換及測量成果的統一完整性;必要時應組織相鄰合同標段進行貫通測量和跨段聯測。督促施工單位在測量工作中實施行之有效的多級復核制,完成交樁復測、控制網4、(點)測量與復測、施工放樣測量、工程竣工測量以及控制網點、導線網點和水準點的保護等工作。敦促施工單位按照客運專線無碴軌道測量技術要求,建立線下構筑物變形監測網、并進行變形觀測。進行基樁控制網和基樁加密測量、軌道板安裝測量、道岔安裝測量、線路整理測量、無碴軌道鋪設竣工測量和維護基樁測量等工作。1.2交樁復核開工前,監理工程師應參加由建設單位主持的勘測設計單位向施工單位進行現場交樁工作,并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一起簽署的交接樁文件記錄。勘測設計單位向施工單位交樁的范圍應包括:1.平面控制網點,導線網點、高程控制網(水準點)、點樁、交點樁、付交點樁、直線轉點樁、曲線控制樁及曲線要素資料。2.永久性水準5、點及增設水準點樁及資料。3.大型建筑物(如橋梁、隧道等)及復雜地段平面控制點(樁)及勘測設計單位提供的計算和精度評定資料。4.控制點(樁)的護樁。監理工程師應依照招標文件和規范要求檢查交樁的數量、精度、簽署手續,各種數據應齊全。若重要樁位丟失或不齊全,不能滿足施工單位測量需要時,應及時向建設單位報告。1.3工程復測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復測.1交樁工作完成后,監理工程師應參與施工單位的交樁復測工作。檢查復測人員的資格、測量儀器的類型精度、作業方法是否與原測成果的等級精度相匹配、作業方法是否得當、合理,根據測量記錄和測量資料與成果進行抽查,并定期檢查控制網的復測工作。.2交樁復測工作完成后,監理6、工程師應督促施工單位建立施工測量控制網,按工程需要加密控制點或導線網及高程水準點。施工單位必須對各自標段引用的控制測量成果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復測,對不滿足測量要求的應重新進行測量,查明原因,監理工程師應對施工單位的復測成果(平面控制點,加密控制點及高程水準點)進行審核,提出建議。.3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復測的質量控制要點1.線路控制網(CP)采用GPS方法復測時控制點間應有良好的通視條件,點間距應符合規定,并與CPI聯測構成附合網。2.導線網復測應從施工標段外至少一個導線樁起測,逐一進行測量,直至下一施工段內至少一個導線樁。CP測量應在CPI基礎上采用不低于等導線測量,附合導線長度、導線7、邊長(邊數)、測角精度應相互匹配,并起閉于CPI控制點,滿足方位角閉合差與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規定要求后并滿足導線最弱點點位中誤差。3. 高程控制網復測應從施工段外二個水準點起測,逐一進行測量,直至下一個施工標段至少二個水準點,如測量結果符合限差要求,則水準點高程采用原測值;如不符合限差規定,應分析原因,重新進行測量或起閉于高一等級水準點。4.相鄰監理合同段,不同單位測量銜接地段應聯系2個以上的CP控制點作為共同點,并在測量成果中反映相互的關系。銜接地段的水準點應進行搭接水準測量并起閉于水準基點,有關協商事宜應與建設單位聯系解決。.5監理工程師應及時審核復測記錄和結果,當復測結果不滿足規范要求和8、施工精度要求時,應要求施工單位再次進行復測。當確認復測資料或精度不符合規定時,應及時報告建設單位協調解決。.4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施工單位對復測后的控制點,導線點、水準點平面控制加密網(點),加密水準點和相應的護樁,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并定期進行復測和檢查。線路控制測量.1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對勘測設計單位交接的控制樁進行復測,復測的控制樁包括全線的CPI控制點,CP控制點,水準基點,水準點;施工復測時采用的方法和儀器精度應符合相應等級的規定。1. CP控制點復測的精度和要求應符合下表:線路控制網(CP)復測限差水平角導線方位角閉合差距離限差()導線全長相對精度552Md1/40000注:Md儀器標9、稱精度2. 水準點復測限差應滿足下表水 準 點 復 測 限 差二等精密水準三等四等6122030注:L測段長度,。當復測結果與設計單位提供的勘測成果不符時,應重新測量。當確認設計單位勘測資料有誤或精度不符合規定要求時,應與設計單位協商,對勘測成果進行改正。當復測結果與設計單位勘測成果滿足復測限差要求時,應采用設計單位勘測成果。.2中線貫通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1.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施工單位進行中線貫通復測。當中線貫通復測結果與定測成果不符時,須再作復測。如確認復測資料或精度不符合規定時,則應及時通過建設單位轉告勘測設計單位,協商解決。如偏差過大,不易調整,則應改動定測資料,組織研究修改中線方案。2.10、中線貫通復測時,監理工程師應協調相鄰區段進行中線貫通搭接測量。長直線搭接一個轉點,曲線搭接一個交點,水準基平搭接一個水準點。相鄰監理合同段的中線貫通與搭接測量應與建設單位聯系解決。.3水準測量和線路中樁高程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1.施工中需要增設或移設的水準點時,應采用同等精度和方法與前后水準點聯測。與相鄰測段銜接時,應采用穩定可靠的同一水準點高程。2.中樁水準測量每12應與水準點進行閉合檢查。3.中樁高程采用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時,兩次測量結果差值不應大于10。4.中樁高程采用RTK方法測量時,兩次測量結果差值不應大于10。.4斷面測量和站場復測的質量控制要點1.橫斷面復測應視地形、結合施工放線11、和土石方計算的需要,合理選定橫斷面位置和數量(填、挖零點斷面處需測繪)進行測量。2.不同線下基礎之間過渡段范圍路基橫斷面應加密至510m。3.測量計算方法和精度應符合規范要求。監理工程師應審核結果,并進行抽檢。4.站場復測應設基線、基線邊相對精度不應低于規范規定。橋涵控制測量.1特大橋、一般大、中、小橋和涵洞復測的質點控制要點1.橋梁施工前,應對橋梁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水準點(跨河)和線路中線等進行復制。復測時,平面坐標系統應與CPI、CP控制點進行聯測,并取得坐標換算關系。復測時,監理工程師應按規定比例抽檢。2.橋梁平面控制網采用GPS測量應根據橋軸線長度的和精度選用GPS控制網的等級,12、和相應測量作業的技術要求;采用導線測量應根據估算的橋軸線長度相對中誤差選用測量等級。在方便橋梁墩臺施工定位原則下,宜采用長邊,最短邊不宜小于300m。3.特大橋、大橋施工水準點測設精度不應低于四等水準測量要求。對無碴軌道鋪設的特大橋施工水準點測設精度不應低于三等水準測量要求。橋頭兩岸應各設置不少于兩個水準點或精密水準點,中、小橋和涵洞水準測量可按五等水準測量要求施測設置水準點。4.并行線橋梁施工放樣應以左線為準,先放出左線,墩合位置后,再依據設計圖上左右線墩臺關系放出右線墩臺位置。左右線間距較大的雙線橋,設計圖上兩橋分開設計成曲線布置的,應按兩橋分開放樣。5.測設墩臺中心時,應自一端向另一端依13、次進行,距離、方向應起閉于橋頭控制點。也可根據地形條件自中間墩向兩端測設。6.橋跨短、跨數多的曲線橋采用偏角法測設曲線,確定墩位。首先測出各墩位的線路中心,然后從線路中心曲線外測量出偏心距定墩位中心。.2復雜特大橋及重要大橋復測的質量控制要點1.檢查橋梁平面控制網的等級和精度,相鄰控制點間的通視狀況、邊長精度、方位角精度和控制點的點位誤差應符合測量設計的精度要求。2.采用精密導線網測得的斜距應加常數改正、氣象改正、傾斜改正、投影于墩臺(或軌底)高程面改正。3.檢查水平角觀測回數、水平角觀測的三角形閉合差限差。4.檢查水準測量等級和作業要求。5.檢查水準測量相應等級和儀器類型規定的視線長度,前后14、視距差、前后視距累積差及每公里高差的偶然中誤差(M)。6、墩臺中心施工放樣應有檢核方向,確保墩位中心的點位精度。隧道控制測量.1隧道施工前,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施工單位做好隧道控制測量工作,洞外控制測量應在隧道開挖襯砌前完成。洞口控制點和高程水準點應方便隧道進出口或輔助導坑開挖口的引伸聯系測量需要,并能按規定精度保證隧道中線正確貫通,使隧道內的平、縱斷面符合設計和隧道建筑限界要求。.2監理工程師應根據隧道兩相鄰開挖洞口的最大長度和相應的橫向貫通誤差要求,督促施工單位進行隧道平面控制測量設計;洞外兩開挖洞口(包括橫洞口、斜井口)間長度大于5000m時,應根據豎向貫通精度(高程中誤差)要求進行隧道高程15、控制測量設計。.3洞外控制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1.檢查隧道洞外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測量的方法是否符合隧道平面和高程控制測量設計的精度要求。2.洞外控制測量應在每個洞口附近設置不少于三個平面控制點(包括洞口投點及其相聯系的控制點)和兩個高程水準點;作為洞內控制測量的起算依據。當控制點在施工中被破壞或需移設應按原測精度進行補設。對原有控制點和水準點使用時應進行檢測。3.洞外平面控制網布設應盡量沿兩洞口連線方向布設,以減少測量誤差的橫向影響,應將線路中線控制點納入隧道平面控制網內,直線隧道至少應選擇進出口附近的兩個定測控制樁為中線控制點;曲線隧道應選擇切線上的兩個切線控制樁為中線控制點。4.隧道洞口水準16、點高程應利用洞口一端的定測水準點高程為起始高程進行測量并傳算至洞口另一端與定測水準點高程閉合。5.洞外高程控制系統應采用與線路一致的高程系統,有困難時,可采用隧道進出口相對高程,再換算為全線統一的高程系統。6.洞外控制測量所用的儀器設備(包括GPS接收機、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水準尺等),在使用前必須檢定和檢校。.4洞內控制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1.洞內導線布設應以洞口投點或洞口插點為起始點組成的多邊閉合導線環。洞內導線點應布設在施工干擾小,穩固可靠的地方,點間視線應離開洞內設施0.2m 以上。2.洞口投點直線段應不少于兩個;曲線段不少于三個。聯測洞外控制點向洞內傳遞方位的起始邊長度不宜小于3017、0m;特殊情況下達不到上述要求時,應提高引點的對點精度。3.洞內水準路線應由洞口高程控制點向洞內布設,結合洞內施工特點,每隔200m至500m設立一對高程控制點,并應定期復核。房建工程控制測量.1監理工程師應審查施工單位紅線測量的技術資料,檢查現場設點情況。.2監理工程師應審核施工單位房建工程的測量資料,對平面位置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資料進行檢查復核。14施工放樣及變形測量復核141監理工程師應按照設計圖紙及規范要求檢查施工單位的測量結果 ,并簽署意見,未經監理工程師簽認的施工放樣結果應停止施工。142根據工程施工情況,監理工程師應在施工過程中檢查線路、橋梁、隧道、軌道、房建、設備安裝等的施工放18、樣方法、審核施工放樣測量結果。143對大型和重點工程構筑物、監理工程師應敦促施工單位設置變形監測網(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根據設計文件要求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應對線下構筑物進行變形觀測、在工程開始時,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施工單位進行變形測量、其質量控制要點如下:1審核測量方案和測量計劃;2檢查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變形觀測點位置和精度。每個工程至少有3個穩固可靠的基準點;工作基點應先在比較穩定的位置;變形觀測點應設在變形體上能反映變形特征的位置。3水平位移監測網采用獨立坐標系統按三等精度要求施測并一次布網完成,至少應與CPI或CP控制點聯測,以便引入客運專線無碴軌道工程測量平面坐標系統。4垂直位移監測19、網可根據需要獨立建網、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網系統按二等水準測量精度施測,在施工階段應與施工高程控制點或水準基點聯測。5變形測量的觀測周期、頻次應根據建筑物、構筑物特征,變形速率,觀測精度和工程條件綜合考慮。在觀測過程中,可根據變形量的變化,作適當調整。6檢查變形測量的方法,精度和測量結果。根據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要求,路基設計須測總沉降量與通過實例資料預測的總沉降量之差不宜大于10mm。預測路基工后沉降值不應大于15mm。橋涵設計預測沉降與按實測資料預測的總沉降之差不宜大于10mm,確保工后沉降滿足無碴軌道鋪設條件。預測的涵洞基礎工后沉降不應大于15mm。預測的隧道基礎工后沉降值不應大20、于15mm。過渡段不同結構物間的預測差異沉降不應大于5mm。15工程竣工測量審核151線下工程竣工測量前,監理工程師應敦促施工單位做好工程竣工測量,按水準基點測量要求完成全線(段)二等水準高程控制網的敷設工作,并設置永久性控制樁及高程水準點。152竣工測量前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施工單位進行中線測量和高程測量并貫通全線的里程和高程。線路中線的加樁設置應滿足編制竣工文件的需要,中線加樁應利用CP控制點測設、中樁樁位應滿足縱向、橫向的限差要求;中線加樁高程應利用二等水準基點測量、并滿足中樁高程的限差要求。153監理工程師應按設計圖紙要求、實測實量結構物的位置、尺寸、高程等數據。154監理工程師應審核施工21、單位提交的竣工測量成果資料及檢查記錄。155線路竣工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1路基橫斷面竣工測量應在路基沉降穩定及恢復中線后進行,路基面范圍各測點高程測量誤差應滿足限差要求。路基面竣工測量成果應作為工序交接和無碴軌道混凝土支承層施工和變更的依據。2在橋隧地段的線路竣工測量、中線貫通應以橋、隧中線為依據向兩端進行引測貫通、同時應檢查該直線上建筑物是否超限、路基中線最大偏差是否在允許范圍內。3線路竣工測是量時,沿線路敷設或增設的水準點應移設接近線路的穩固建筑物或橋梁墩臺上,水準點間距不應大于2km。4線路中線貫通測量后,對直線段的轉點、曲線段的交點和曲線控制樁(點)均應進行固樁保護。5復核加設的線路中樁22、和水準點及地界樁等。156橋梁竣工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1在橋梁墩臺施工完畢、梁部架設以前,應對全線橋梁墩臺的縱橫向中心線、支承墊石頂高程、跨度進行貫通測量,并標出各墩臺縱、橫向中心線,支座中心線、梁端線及錨栓孔十字線,并滿足(下表)要求,且將測量結果移交梁部架設單位。橋 梁 墩 臺 允 許 偏 差項 目偏 差(mm)墩臺縱橫向中心距設計中心距離20梁一端兩支承墊石頂面高程差4支承墊石頂面高程0-42梁部架設完成后,應對全橋中線貫通測量并在梁面標出橋梁工作線位置。檢查橋面平整度,相鄰梁端的高差、橋梁長度和梁縫寬度,并滿足(下表)要求,且將測量結果移交軌道安裝單位。梁 部 允 許 偏 差項目偏差(m23、m)CRTSS軌道結構其它軌道結構梁 全 長2020梁 面 平 整 度3mm/4m3mm/m相 鄰 梁 端 橋 面 高 差10103.涵洞主體工程施工完后、涵頂、涵側填土前、應對涵長、孔徑、板項高程進行測量、并據上推算板頂填土厚度,確保其是否滿足設計要求。4橋梁竣工測量未祥部分應按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執行。157隧道竣工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1檢查隧道凈空斷面、包括(內拱頂高程、起拱線寬度、軌頂面以上1.1m、3.0m、5.8m處的寬度),凈空斷面測量應以恢復后線路中線為準;直線地段每50m,曲線地段每20m以及其它需要均應測量隧道凈空斷面。2復核永久中線點、水準點的實測成果及示意圖。3檢查埋設的24、永久中線點及其標志、洞內高程點應在復測基礎上每公里埋設一個、高程控制點按二等水準測量施測。16無碴軌道安裝測量161加密基樁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1無碴軌道施工前、應根據軌道結構型式及施工要求對加密基樁(基準器)進行規劃設計,依據相鄰CP控制點加密、采用光學準直法和精密水準測量方法、逐一測定加密基樁的位置和高程并標定點位。2加密基樁間距應根據施工方法確定,一般510m設置一個,加密基樁一般設置在線路中線上,也可設置于線路中線兩側。3對CRISI型板式無碴軌道,當底座與凸形擋臺混凝土施工完畢后,應在每個凸形擋臺上沿線路中線方向重新設置加密基樁(基準器)。4道岔區控制基樁測量應在岔心、岔前、岔后位置及25、道岔前后100200m范圍內直股和曲股兩側增設控制基樁,并應埋置永久性樁位。控制基樁的測量方法和精度應符合規定要求。162CRTSI型板式無碴軌道(CRTSIS)安裝測量1加密基樁(基準器)測設精度應符合規定(見下表):加密基樁(基準器)測設內容誤差(mm)加密基樁垂直于線路中線方向誤差1兩相鄰加密基樁間距離誤差2兩相鄰加密基樁間離差誤差1加密基樁間偏差在兩相鄰CP內調查2利用CPI控制點和加密基樁進行立模放樣、底座模板安裝平面位置定位限差為3mm、高程定位限差為 。3利用CPI控制點進行凸形擋臺立模放樣和加密基樁測設凸形擋臺模板平面定位限差;相鄰檔臺中心間距為3mm、橫向為2mm、高程定位限26、差為2mm。4軌道板位置應以凸形擋臺上的加密基樁為基準進行測設、軌道板平面位置定位限差:縱向為3mm、橫向為2mm、高程定位誤差為1mm。163 CRTS 型板式無碴軌道(CRTSIS)安裝測量1在底座及支承層施工前應在線路左右側成對設置控制基樁,沿線路方向間距為5060m,橫向樁間距為1020m;平面控制精度為1.0mm(相鄰控制基樁),高程控制精度為0.5mm(相鄰控制基樁)。2相鄰施工段內應對控制基樁進行重疊測量、至少應重疊3對控制點。3底座測設應利用控制基樁放樣,平面采用坐標法、高程按精密水準測量要求,底疊定位限差:平面為3mm,高程為 mm。4混凝土支承層施工測量應以CP控制點為依據27、模板放樣或基準線樁放樣。使用混凝土攤鋪機進行混凝土支承層攤鋪作業時,應該設置基準線或導向鋼索,基準線樁縱向間距應10m。平豎曲線段應根據曲線半徑大小加密布置、最小值為2.5m;基準線樁或模板安裝定位限差:高程為5mm ,中線為2mm。5軌道板安裝定位限差:高程為0.5mm ,中線為0.5mm。164 CRTS型板式無碴軌道(CRTSIS)安裝測量1底座、混凝土支承層施工測量應CP控制點為依據進行模板放樣或基準線樁放樣;底座模板安裝定位限差:平面為0.3mm、高程 mm。混凝土支承層安裝定位限差:高程為5mm,中線為2mm。2在底座或支承層上測設輔助點應以CP控制點為依據,輔助點測量誤差應在兩C28、P控制點間進行調整、其測設精度;輔助點垂直于線路中線方向限差為1mm;兩相鄰輔助點間距離限差為2mm;兩相鄰輔助點間高差限差為1mm。3軌道板應使用測量儀器進行精確調整、平面應以輔助點為測量基準點、高程應以CP控制點為測量基點。4軌道板安裝定位限差:橫向為1mm、縱向為5mm、高程為1mm。165 CRTSI型雙塊式無碴軌道(CRTSIb)安裝測量1底座、混凝土支承層施工測量應以CP控制點為依據進行模板放樣或基準線樁放樣,其安裝定位限差高程為5mm,中線為2mm。2軌排安裝前應測設加密基樁、加密基樁宜設于線路中線上,其測設精度:加密基樁垂直于線路中線方向限差為1mm;兩相鄰加密基樁間距離限差為29、2mm;兩相鄰加密基樁間高差限差為1mm。3軌排粗調應以加密基樁為調整基準點。軌排中線放樣中誤差為5mm;鋼軌頂面高程放樣中誤差為2.5mm。4軌排精調應利用控制基樁或加密基樁為調整基點、使用軌檢小車或全站儀+水準儀進行調整。為保證鋼軌及其接頭的平順,軌排精調測點應設在軌排支撐架位置,下一循環施工時,測量應伸入上一循環不少于25m軌排距離。5混凝土道床模板安裝定位誤差:高程為5mm、中線為2mm。166 CRTS型雙塊式無碴軌道(CRTSb)安裝測量1施工前應進行控制基樁測設,控制基樁宜在線路左右兩側交錯設置;控制基樁控制網應布設成邊角網或導線網,沿線路方向間距為60200m。相鄰控制基樁平面30、(X、Y方向)限差為1.0mm;高差限差為0.5mm。2通過控制基樁直接放樣的底座及側向導塊模板定位限差:高程為10mm,中線為5mm。3道床板模板軸線應通過控制基樁測設。道床模板定位限差高程來:mm,中線為2mm。4在支承層線路中心線兩側測設軌固定架支腳、直線段縱向每隔3.25mm,安放支腳,曲線段兩支腳中心線與線路中心線應保持垂直,外側兩支腳距離為3.25m,內側兩支腳距離應小于3.25m。支腳間軸線平面(X、Y)方向定位限差應0.5mm,高程限差應0.5mm。167道岔安裝測量1站場內各組無碴道岔宜一次測設完成,并復核道岔間相互位置。2站線無碴軌道測量宜與道岔同時進行,誤差調整應在站線測31、量中消除。3軌排粗調應以加密基樁為調整準點,軌排精調應利用控制基樁或加密基樁為調整準點;軌排應在滿足道岔內部幾何尺寸的前提下、測量定位其線形狀態。4混凝土道床模板軸線應通過控制基樁測設。道床模板安裝定位限差;高度為3mm,中線為2mm。168各軌道施工作業面銜接測量1區間無碴軌道施工宜采用單一作業面。當采用多個作業面施工時,應做好各施工作業面銜接測量。區間多個作業面施工時,應設置貫通作業面并設置共用中線和高程控制點,貫通面施工測量應伸入兩端已成型道床內。2道岔兩端應預鑿不少于200m長度作為道岔和區間無碴軌道銜接測量的調整距離。道岔與區間無碴軌道銜接時,應以道岔控制基樁為依據進行調整。169線32、路整理測量1線路整理測量前應對CP控制點進行復測。需要設置臨時鋪軌基樁時,應以CP控制點為基準測設于線路中線上,其測設精度與無碴軌道(CRTSIs)規定相同。2鋼軌調整宜采用軌檢小車。當采用軌檢小車的測量時測量步長宜為一個軌枕間距;當采用全站儀+水準儀測量時,軌道平面和高程應依據CP控制點測設、測點間距不應大于2m。鋼軌的軌向和高低用10m弦確定,其步長不應大于2m。3.線路中線整理測量完成后、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施工單位編制線路、道岔調整后的坐標、高程成果表。1610無碴軌道竣工測量1由于維護基樁的布設位置與維修方式有關、故應根據維修檢測方式進行布設,可設于軌道中心線、道床兩側或接觸網桿上等位置33、。2對已設置的基樁作為維護基樁時,應進行復測。需要增設中線維護基樁時,應對CP控制進行檢測后,并根據CP控制點進行線路中線和維護基樁測量。維護基樁復測和增設,其測量精度不應低于相應軌道結構加密樁精度。3維護基樁應定期檢測,不符合要求時,應按原測精度進行恢復。4軌道竣工測量主要應檢測線路中線位置、軌面高程、測點里程、坐標、軌矩、水平、高低及扭曲,應符合無碴軌道鋪設精度(靜態)規定。5軌道竣工測量的限差應符合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規定。6軌道竣工測量完成后、應提交下列資料、成果:a)CPI、CP、CP控制夾點、水準基點和維護基樁的坐標、高程、成果及點之記。b)內業計算資料及成果表(控制點竣工測量成果表)。c)技術總結(包括執行標準、施測單位、施測日期、施測方法、使用儀器精度評定及特殊情況的處理)。d)竣工測量的原始觀測、記錄。e)無碴軌道鋪設竣工測量成果表(左、右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