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萬㎡14層商住綜合樓深基坑開挖工程施工質量監理細則.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30934
2023-03-31
7頁
76KB
1、1.7萬14層商住綜合樓深基坑開挖工程施工質量監理細則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工程概況1、工程名稱:xxA區2、建設單位:3、質安監督:4、設計單位:5、監理單位6、施工單位: xxA區是一座地下一層,地上14層框架結構的商住綜合樓,建筑面積17478.20平方米,工程總投資約四千萬元人民幣。地下室四米高,工程地質情況:屬于珠江沖積平原,室外負2.5米就有地下水,沙泥層厚約4米,本工程為PH樁基礎。二、質量標準:(一)依據標準:應符合國家規范規程標準: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2、條例3、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4、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二)基本要求:1、開挖準備:(1)按設計文件和批準的施工方案,對施工現場的標高進行場地平整,清除和搬遷施工區域內地上、地下所有障礙物;(2)做好防洪、排洪工作保證場地不積水;(3)設置測量控制網,水準點要求設在不受基坑影響之處;(4)挖土機械,降水設備檢測試運轉正常。2、基坑排水:(1)設置有效的地面截水排水措施,保證地上雨水和積水不向基坑流灌;(2)基坑內四周設排水溝,四角或每隔30-40m設置直徑700-800MM集水井。排水溝、集水井應在基礎輪廓線外。排水溝邊緣離開坡腳不小于0.53、M,坡度為0.20.5%,并應比地面低300-500MM,集水井比排水溝低0.5-1.0M,并深于抽水閥深度,井壁應采用堅固材料砌筑,集水井內積水應有專人檢查及時排出。3、開挖:(1)深基坑開挖總原則:分層開挖,先撐后挖,邊撐邊挖,嚴格按方案設計要求控制每個層面深度,在各處挖土面支撐體系全部施工完畢,并達到設計要求強度70%后方可進行下一階段土方施工,先挖圍檁支撐范圍內土體,并及時進行圍檁支撐施工;(2)采用機械開挖,地下水位低于開挖底面0.5M;(3)為防止超挖,機械開挖至設計坑底或邊坡邊界應預留30-50CM厚土層用人工開挖;(4)挖土期間嚴禁挖土設備撞擊支撐體系,設計未允許,嚴禁施工機械4、上支撐,圍檁施工;(5)坑內預留土設計,坡度應根據土質情況確定,一般高度3.0M,坡度2。超過上述值應分臺階留置工坡臺階寬度3.0M;(6)嚴格按設計要求控制基坑周圍地面超載,尤其是大型施工機械行走路線及停靠地點;(7)棄土應及時運出,如需堆土或留作回填土用堆土坡腳至坑邊距離及堆土高度應嚴格按設計要求執行;(8)基坑挖至土面后,應對坑底找平,如有小部份超挖,應用素填土,灰土或礫石回填,并整實至與地基土基本相同密實度;(9)基坑開挖至設計挖土面后,應及時施工排水溝和集水井及墊層,控制圍護結構無支撐暴露時間控制在48小時以內。4、監測:在基坑降水挖土階段,對支撐圍護結構及周圍道路、房屋等環境要進行5、嚴密監測。發生事故險情及時停工處理。三、風險分析:隨著建筑高度的不斷發展和人類對在下空間要求的不斷提高,深基坑開挖施工項目越來越多。但由于對地基土認識不足,方案設計方法需要進一步改善,使得深基坑開挖風險相當大。深基坑開挖施工與前后施工環節搭接密切,前期圍護結構沒有保證質量或后期底板沒有及時施工,都可能引起工程事故。除此之外,深基坑開挖工程本身也要求施工隊伍要嚴格按規范要求操作,否則圍護結構變形,導致周圍管線、道路、建筑破壞,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難以估計。降水工程使用不當,將使周圍地基土發生不可恢復的差異沉降。深基坑開挖受天氣影響也是造成風險系數大的一個重要因素,降雨將直接引起基坑積水無法施工,或6、挖方、堆土邊坡失穩造成工程事故發生。(一)地下水降深或降低太慢原因分析:1、施工組織設計不周全,或施工時沒完全按照施組及有關規范執行;2、安裝管井設施前缺乏必要經驗和技術交底;3、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溝井淤塞;4、使用真空泵的井,粘土封口有欠缺。 (二) 圍護結構變形太大原因分析:1、挖土階段,施工管理混亂,沒有落實好施組中合理開挖流程;2、圍護結構無支撐不及時暴露時間太長;3、圍護結構四周設備、土方堆載超過設計要求。 (三)周圍管線道路建筑變形過大原因分析:1、圍護結構本身設計、施工出現問題,圍護結構本身變形引起周圍環境變形;2、因基坑內降水引起周圍環境水位下降;3、監測頻度不夠,沒有及時發7、現周圍環境變化趨勢。四、控制點:項 目要 點1.防止地下水降深不足或降低太慢a、詳細復查施工組織設計,充分考慮到地下情況復雜性,保證降水方案合理;b、施工嚴格按規范,施工組織設計及有關規定執行,避免出現死井;c、管線安裝臆必須要清洗d、灌填砂填料后,及時按規定試抽,洗井e、井點孔口到地面上定深度應用粘土填塞封孔,防止漏氣和地面水下滲2控制基坑降水對周圍環境影響a、抽出地下水含砂量應符合規定,如水質渾濁,應分析原因,并及時處理,防止泥砂流失b、適當放緩降水坡度,減少不均勻沉降c、井點應連續運轉,盡量避免間歇加載d、加強施工進度控制,減少降水時間e、對沉降要求較高區域采用隔水墻或回灌技術3防止圍護8、結構發生過大變形a、嚴格執行“分層開挖,先撐后挖,邊撐邊挖”的原則b、挖土至設計挖土面后及時進行排水措施,墊層, 支撐施工控制無撐暴露時間72小時以內c、發現圍護結構有質量問題及時并派充足施工力量進行修補,以免影響支撐施工,增加暴露時間d、嚴格控制基坑周圍土體超載不超設計要求4控制挖土對周圍環境影響a、加強各施工環節管理,盡量減少圍護結構變形4控制挖土對周圍環境影響a、加強各施工環節管理,盡量減少圍護結構變形b、挖土階段對周圍有保護要求的對象進行嚴密監測c、有充足的事故應急能力(措施,人力,材料,機械設備)五、預檢項目:項 目檢 查 要 點1施工方案a、人員、機械配備情況b、挖土方案、施工流程9、合理性c、降排水方案合理性d、監測及事故應急方案2復測a、紅線、軸線、標高b、控制坐標轉移保護3降水系統a、降水材料尤其是人造砂質量情況b、井管、濾管、濾網完整情況4降水深度開挖前滿足設計要求六、隱蔽工程:項 目驗 收 要 點1排水溝、集水井點a、水溝質量,集水井質量b、充填砂濾料量及高度2分層開挖標高及基底標高滿足設計及施工方案要求3基底土質會同設計單位、勘察單位(或建設單位)檢查協商七、實測抽查:項 目抽 查 要 點1開挖面標高及邊坡坡度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2降水系統運轉正常,沒有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3堆土高度滿足設計及安全規范4圍護結構荷載a、周圍堆載不超過設計要求b、施工機械不碰撞支撐,設計未允許,施工機械不上支撐八、旁站檢查:項 目檢 查 要 點1開挖a、開挖標高距設計標高20CM時,人工開挖b、接近紅紅,灰線時,嚴密注視避免誤差2降水系統洗井,試抽正常操作,抽出清水3意外事故處理處理措施的可靠性九、試驗項目:項 目說 明1降水深度開挖期間,定期測量,保證地下水標高在開挖面 以下1/2-1M十、提供資料:1、基坑開挖土方和支護施工方案,方案審批文件和專家審查意見;2、基坑開挖施工開工報告和開工令;3、地下水抽水工作記錄;4、隱蔽工程驗收單;5、技術核定單;6、工程量變更單;7、事故處理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