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車站盾構土建工程施工測量方案(2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32155
2023-04-03
25頁
208.32KB
1、XX地鐵x號線工程土建施工合同段施工測量方案(盾構)批準人: 審核人: 編制人: 目 錄第1章 工程概況 1第2章 作業依據及執行規范6第3章 測量作業任務和測量管理組織機構6第4章 加密控制測量11第5章 聯系測量13第6章 地下控制測量15第7章 施工測量16第8章 施工測量管理制度及技術保障措施23第1章 工程概況1。1本標段工程概況本標段該正線盾構區間起訖里程為K43+340。474k44+255.461,區間全長約914.987m,區間隧道覆土深度為12。521。5m,平面最小曲線半徑為700m,最大縱坡為28,采用一臺盾構機施工,由XX路站端頭井始發,先施工右線,施工至明挖段解體吊2、出,然后轉場至XX路站二次始發施工左線,至明挖段解體吊出至XX路站,為XX路站至車輛段盾構段始發做準備。正線區間設置聯絡通道兼泵站一座,布置里程為K43+672。5,位于雙龍大道下,長度為24m,內部結構斷面形式選擇馬蹄形.XX路站(含兩端配線)起訖里程為K44+255.461K44+898。864,其中K44+432。400K44+630.500為車站范圍,包括車站主體結構和附屬結構設計,附屬包括4個出入口,2個風道(風道位于兩端配線區間上方),K44+255.461 K44+432.400為站前單渡線區間,K44+630。500K44+898.864為站后折返線區間。其中在K44+255.3、461處有三個盾構鋼環需要安裝。XX路站(含兩端配線)采用明挖法施工,圍護結構為1000800套筒咬合樁,插入比為1:0.7。站前盾構始發井至站端及站后折返線至終點為明挖地下一層箱型結構,頂板覆土6.67.6m,埋深16m17。2m.出段線起訖里程為k0+000k0+590,長度約590m;入段線起訖里程為k0+104。527k0+785,長度約681.273m.線路位于雙龍大道下吉印大道與XX東路之間,與XX車輛段之間設置出入段線。正線區間及入段線下穿洋山河區段k0+103.727k0+450采用盾構法施工,其余出入段線為明挖法施工,其中在k0+450處設一盾構吊出井需要特別注意安裝鋼環的安4、裝精度。出段線基坑長約587m,寬5。58m,深014.5m;入段線基坑長度約為335m,寬6。310m,深012。5m,采用明挖法施工。出段線k0+2.473k0+425、入段線k0+450k0+600段采用鉆孔灌注樁(8001000)+止水帷幕(700500攪拌樁)作為基坑圍護結構,插入比為0。79。主體結構形式為地下一層一跨矩形框架,全包防水.出段線k0+425k0+590、入段線k0+600k0+785采用放坡開挖,坡率1:0.75,內部結構為U型槽結構,涂料防水。聯絡通道及泵站采用礦山法進行開挖構筑,對聯絡通道上方加固土體的強度及滲透性要求較高,必須保證開挖圍巖的安全穩定.主要采取如5、下對策:(1)本標段盾構區間聯絡通道及泵站處在流塑性粉質粘土層或粉細砂層中,采用凍結法加固地層,并制定專項施工方案。(2)嚴格按施工圖布置凍結孔,嚴格控制凍結孔施工質量及凍結施工質量,確保加固土體的強度及滲透性滿足施工要求。(3)指派專人維護冷凍設備,保證設備運轉良好,定時檢測鹽水溫度、鹽水流量和凍土帷幕擴展情況,及時調整凍結系統運行參數。(4)開挖前必須進行鉆孔檢查凍結情況是否合格;開挖時維護凍結溫度,保證凍結環的厚度。(5)裝設隧道預應力支架及聯絡通道口防險門,一旦出現嚴重涌水、涌砂時及時封閉防險門,通過管片注漿孔對凍結土體進行二次注漿補強.(6)加強凍結土體沉降的監測,分析監測數據用以指6、導施工。(7)加強凍結土體融沉期的二次注漿補強措施.工期完成計劃配合土建施工,計劃完成日期如下表:序號計劃完成項目計劃完成時間提前時間1、明挖段XX路區間11XX路明挖段區間右線盾構始發2011。10。1012XX路明挖段區間左線盾構始發2012.3.171413XX路車輛段區間盾構始發2012。9。17514XX路明挖段區間洞通2012。7。31317XX路車輛段區間洞通2012。12。9531-6出入段線明挖施工開工時間2011.7。1017出入段線明挖施工完成時間(含盾構接收井)2012.1.11832、XX路站2-1開工時間2011.3.1022土建主體完成時間2013.2。2262-7、3提供XX路明挖段區間盾構始發條件2011。8.15024提供鋪軌條件2013。1.31031完成包含附屬結構的全部合同工作2013。7.2741.2工程環境工程地質概況本標段工程正線為崗間坳洼區地貌單元,地形較為平坦,穿越地層至上而下依次為:-1、-2b2-3填土層、-1b2-3粉質粘土、-1c3稍密粉土、3b3-4粉質粘土、-1b12粉質粘土、2b2-3粉質粘土、3b1-2粉質粘土、4e混合土、強風化泥質粉砂巖.出入段線場地地形起伏較大,人工改造頻繁,場地內水體很發育,塘溝眾多.場地地貌單元為坳溝.1。2.2地質構造及地震效應本標段工程場地地貌單元屬崗間坳洼區,淺部分有輕微液化土層及分布厚8、層的軟弱土層,該場地綜合判定為抗震不利地段。本工程區域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1g,設計地震為第一組,本工程抗震設防類別為乙類。1。2.3水文概況標段場地地下水主要為空隙潛水,局部分布有弱承壓水,其中空隙潛水主要賦存于1雜填土、2素填土、層新近沉積土中.1雜填土結構松散,2素填土松軟,由軟-可塑粉質粘土組成,夾碎塊,厚度不均,富水性一般,透水性一般。層新近沉積土,均為粘土層,厚度較大,富水性差、透水性差,主要受大氣降水及地表水補給影響,以大氣蒸發和側向徑流為主。弱承壓水主要分布在-2cd2-3粉土夾粉砂、4e混合土中。弱承壓水含水層厚度相對小,且分布不均、富水性一般、水9、量一般,水位變化主要受地下水側向徑流補給影響.其余土層屬于微透水不透水層,為相對隔水層。大氣降水入滲為地下水主要補給來源,就地蒸發、泄入地表水體以及人工開采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徑。基巖裂隙水主要接受側向徑流補給,亦以側向徑流排泄為主.1。2.4不良地質作用標段場地內勘察過程中未發現巖溶,場地地形平坦,無滑坡、泥石流、危巖、活動斷裂等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害.場地局部分布1c2-3粉土夾粉砂為液化土層。白堊系葛村組強化泥質粉砂巖厚度大,風化強烈層砂土狀,具有遇水易軟化、強度高、壓縮性低、滲透性弱的特征。綜合判別,場地不良地質作用不甚發育。出入段線及XX路站詳細地質情況見圖11-1圖1-1-3。盾構10、區間地質剖面圖見盾構區間設計圖。交通、地理位置本段區間正線起訖里程為K43+340。474K44+255.461,長度約914。987m;入段線起訖里程為K0+104。527K0+450,長度約345。473m。線路位于雙龍大道下清水亭東路與XX東路之間。雙龍大道為123省道,道路繁忙。周邊建(構)筑物、盾構區間在施工過程中兩次側穿繞越高速公路樁基礎,穿越洋山河橋及洋山河,并且與出入段明挖區間部分立交。盾構區間穿越多條管線,包括電力管線(600X300),電力管線(450X300),電力管線(300X150),電線管線(200X100),電信管線(100X200),電信管線(300X300),11、DN40給水管,其中部分側穿管線需要進行永久拆除或改移,下穿部分管線需根據需要進行懸吊保護,或臨時廢除。其余管線埋深較淺,盾構施工對其影響相對較小,主要采取加強盾構施工控制來達到保護地下管線的目的。第2章 作業依據及執行規范1。合同文件;2。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2008;3。城市測量規范CJJ8-99;4.鐵路工程測量技術規范TB101012009;5.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6。衛星定位城市測量規范CJJT73-2010;7。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992003;8。盾構法隧道施工與驗收規范GB504462008;9。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12、8972006;10。建筑變形測量規范 JGJ8-2007;11.XX地鐵工程測量管理辦法(二一版);國家、其他行業及地方有關規范、強制性標準等.第3章 測量作業任務和測量管理組織機構3。1測量作業任務3.1。1測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工程施工提供準確的定位信息、實時監控量測施工進程、地面、隧道相關變化量及周邊建(構)筑物、管線等的影響變化,確保工程順利進行和工程施工安全。3。1.2本標段工程測量包含的范圍:XX路站(包括兩端配線)、出段線明挖段、入段線盾構和明挖段、XX路站吉印大道站的盾構施工測量工作。3。1。3施工測量任務包括:測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工程施工提供準13、確的定位信息,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測量數據,根據測量數據適當調整作業進度和措施方法,確保工程順利準確進行,確保施工安全。在本次工程項目中,測量作業的任務主要部分是:土建工程施工,包含以下內容:l。地面測量控制網的檢測;2.施工平面控制網的加密測量;3。施工高程控制網的加密測量;4。地面至隧道的聯系測量,包括豎井定向測量、高程傳遞測量;5。地下施工控制測量、放樣,6.隧道貫通測量;7.竣工測量,包含線路中線測量、隧道凈空斷面測量。3.2測量組織機構標段主管測量工程師明挖段主管測量工程師盾構主管測量工程師車站主體測量員明挖出段線測量員明挖入段線測量員盾構施工一隊測量員盾構施工二隊測量員3。3測量人14、員及設備配置3。3。1為做好施工測量工作,保證工程順利進行,確保施工萬無一失,選派有經驗的測量專業人員組成本次項目的測量技術班子,依據本次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成員和分組如下:組長1名,由標段測量主管工程師擔任,負責測量工作生產管理協調,技術方案制定調整。副組長2名,分別由明挖段主管測量工程師和盾構主管測量工程師擔任,負責測量工作質量現場跟蹤檢查工作,由經驗豐富的測量專業工程師擔任;由組長、副組長,外加辦公測量數據資料管理員1名,組成測量精度質量監察小組;施工放線1組:負責明挖段放線施工,施工放線2組:負責盾構施工。因為施工進程影響因素較多,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人員隊伍的調整。3。3。2控制及施15、工測量、監控量測主要儀器設備儀器名稱數量單位規格型號測量精度使用位置檢定日期徠卡全站儀1套TCR1201+1” 1+1ppm標段總體徠卡全站儀1套TC702R2 2+2ppm盾構隊徠卡全站儀1套TC10133” 2+2ppm盾構隊索佳全站儀1套SET2202 2+2ppm明挖隊精密水準儀1套ATG20。4mm/km盾構隊精密水準儀1套DI030.3mm/km明挖隊水準儀2臺DZS3-13mm/km明挖隊對講機6臺 5km明挖隊微型計算機1臺3.4施工測量程序土建施工測量工作流程圖第4章 加密控制測量4。1導線控制網4。1.1樁點情況:本標段交樁包括DTIII-001位于同仁醫院,距離我施工范圍16、較遠;DTIII-047江南雅苑此點可作為我標段導線測量后視方向點;DTIII前莊路南屬于車場控制點,平常基本不用; DTIII前莊路北屬于車場控制點,平常基本不用; DTIII 東大路,此點作為我標段導線起算坐標點;DTIII洋山河橋位于我標段內,可作為出入段線的導線引測起算點,及XX路車站的施工導線方向點DTIIIXX東路位于車站南端頭井以南,屬于地鐵三號線沿雙龍大道方向以南最后一個GPS點,此點以南的XX路主體車站包括兩端引線大約640米左右無GPS點。4。1.2為了施工方便我單位根據現場情況準備埋設以及控制點主要埋設計劃為車站部分包括車站兩端配線部分,計劃埋設3個控制點,主要集中在雙龍17、大道東側,車站南北兩端及中間里程部分共三個點。南面為CK171中間CK172北面CK173。對于出入段線明挖部分計劃選擇在繞越立交橋匝道橋附近埋設一點DX178,繞越立交橋主橋地面附近埋設一點DX177.出入段線埋設2點主要是控制出入段線的施工,車站附近埋設3點主要是用于車站施工,DTIII洋山河橋、DX177與DX178共同控制盾構入段線盾構接收井的位置。4。1。3導線測量技術要求,導線測量方法及要求精密導線測量主要技術要求平均邊長(m)閉合環或符合導線總長度(km)每邊測距中誤差(mm)測距相對中誤差測角中誤差(“)水平角 測回數邊長測回數方位角閉合差(“)全長相對閉合差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18、誤差(mm)I全站儀II全站儀I、II全站儀3503-441/60002.546往返測距各2測回5n1/350008施工平面控制網采用I級全站儀進行測量,測角四測回(左、右角各兩測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與360的較差應小于4),測邊往返觀測各二測回,用平差軟件進行數據處理。4。1.4測量完成后,采用平差軟件計算,進行數據處理,取得平差成果,及其精度評定結果,后附示意圖.4.2高程控制網4。2。1樁點情況:本標段交樁包括24596位于秣陵街道管理中心,此點距離工地比較遠,作為備用點使用;24597位于XX恒寶利門口,此點距離工地比較遠,作為備用點使用;24598位于海爾曼斯門口,此點距離工地比較19、遠,作為備用點使用;DTIII前莊路南屬于車場高程控制點,平常基本不用,作為備用點使用; DTIII前莊路北屬于車場高程控制點,平常基本不用,作為備用點使用;DTIII 東大路點DTIII、洋山河橋作為出段線、入段線使用;DTIIIXX東路、24601點作為XX路站及兩邊配線使用.4.2。2水準點選布所有加密高程點均與平面控制點合用.4。2。3外業觀測:本標段采用二等水準進行布設施工。采用儀器為DS1級,視線60米每測站,前后視距2。0米前后視距累計差4.0米視線高度遵循視線長度20米以上0。4米視線長度20米以下0。3米。二等水準觀測方法:1。往測 奇數站上:后前前-后偶數站上:前-后后-前20、 2.返測 奇數站上:前后-后-前偶數站上:后-前-前-后、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根水準尺必須互換位置并應從新整置儀器。4.2。4成果處理二等水準內業計算取至1。0mm.4。3報檢要求 按XX地鐵測量工作統一作業技術標準執行。第5章 聯系測量5。1定向測量定向方法本次盾構采用雙井定向,吊鋼絲采用0.3mm鋼絲,鋼絲上貼全站儀反光膜。定向做法首先,以圍擋內兩個高臺上的施工控制點為近井點,與GPS點、一級精密導線形成一個附和導線,經過嚴密平差所計算出的坐標為起算依據,已施工控制點為起點,以精密導線點為方向點,分別向兩井上的鋼絲投測平面坐標。地下車站內預埋的兩個強制歸心標點,形成作為盾構起始邊。本區間正21、線盾構為900余米,起始邊邊長初步定為100米.地下車站采用無定向導線觀測方式,測得兩點的坐標,利用軟件進行嚴密平差,進行精度評定,起始邊方位角較差小于12”,方位角平均中誤差為8”。5.2高程傳遞高程傳遞的方法,將采用懸吊高程的方法將高程點引入坑下,盡量選擇盾構井旁車站施工時所使用過的施工高程控制點,使用精密水準儀進行測量。 5.3報檢要求a、始發井或吊出井洞門環中心三維測設;b、始發前進行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基線測量及地下水準.盾構在車站始發的,始發基線邊必須及時與車站底板測量控制點進行聯測;c、在隧道掘進至150m處時進行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地下控制測量;d、在隧道掘進至300400m處時進22、行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地下控制測量;e、在隧道掘進至距離貫通面150m200m處時進行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地下控制測量;f、掘進至600m后每500m須增加一次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地下控制測量。 第6章 地下控制測量6。1地下導線控制測量6.1。1盾構區間測量使用儀器為22+2ppm的儀器,在洞內布設雙支導線,測量方法嚴格按照規范測設。在進行吊籃測設時,應至少聯測兩個導線點。計算采取三級復核,現場測量員計算,內業計算復核,盾構主管工程師復核無誤后,輸入計算機中。6.1。2技術要求從隧道開始掘進起始點開始,直線隧道每掘進200m或曲線隧道每掘進100m,應布設地下平面控制點,并進行地下平面控制測量。隧23、道內控制點間平均邊長宜為150m。曲線隧道控制點間距離不應小于60m。控制點應避開強光源、熱源、淋水等地方,控制點間視線距隧道壁應大于0。5m。平面控制測量應采用導線測量等方法,導線測量應 使用不低于II級全站儀施測,左右角各觀測兩測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與360度較差應小于4”;邊長往返測各兩測回,往返平均值較差應小于4mm。測角中誤差為2.5”,測距中誤差為3mm。6.2地下高程控制測量6.2。1布點設計點位采用平面控制高程控制二合一布設。精度要求、測量方法等。每一次控制點導點均使用精密水準儀,按二等施測往返取平均值,做好原始記錄.地下水準線路往返較差,附和或閉合差為8L mm。水準測量應在24、隧道貫通前進行三次,并應與傳遞高程測量同步進行。重復測量的高程點間的高程較差應小于5mm,滿足要求時,應去逐次平均值作為控制點的最終成果指導隧道掘進。6.3報檢要求每一次引測控制點,測量結果均報監理檢核。第7章 施工測量7.1內業資料復核與計算施工控制測量,控制測量觀測完后,觀測數據,需要兩名測量員相互復核,盾構段主管測量工程師檢核后方可使用。7.2盾構隧道施工測量盾構機始發初始狀態測量7.4。1。1盾構機始發初始狀態測量的主要內容和目的盾構機初始狀態測量,主要內容是第一步,測量始發鋼環是否滿足設計始發條件;第二步,確定始發架的三維位置(就是確定盾構機就位后始發的位置);第三步,將技術好的隧道25、推進數據輸入盾構機定位系統;第四步,將三維坐標導向吊籃;并進行導向系統各個元件調試;第五步,盾構機就位后,測量盾構機的姿態,倒算出盾構姿態,與盾構機導向系統自身計算偏差比對,是否一致,主要是復核盾構機導向系統。始發測量是保證盾構機在進洞之前,保證盾構機導向系統工作正常,負環拼裝過程中調整達到設計要求,以正確的姿態順利進洞。7。4.1。2盾構機姿態測量原理:盾構機前端有一些可以安裝棱角的位置,這些位置在盾構機的不同斷面上,安裝棱鏡后所測的三維坐標可以正確反應出盾構機的正確姿態,這些點位是盾構機生產時焊接上的,相對于盾構機的軸線位置是固定的。盾構機的導線系統,以海瑞克盾構機所使用導向系統的為例,盾26、構機全站儀通過測量光靶的位置,倒算出盾構機姿態,從而指導施工。7.4。1.3盾構機姿態測量的誤差分析:盾構機的測量誤差主要體現在自動導航系統計算出的盾構軸線偏差與盾構機自身機械預留安裝棱角所測得的位置不同擬合成的盾構軸線偏差.7。4。2盾構機姿態、管片測量 7。4。2.1盾構機姿態測量方法、思路盾構機姿態通過將吊籃上控制測量全站儀,后視控制點,測盾構機前端棱角,通過擬合算出盾構機姿態。7。4。2。2托架的制作和安裝托架采用10個厚的角鋼做桿一端連接在盾構螺栓上,另一端焊接在10個厚的鋼板上,鋼板上鉆兩個眼,螺絲固定兩個眼上,一眼放置盾構機全站儀,一眼放置測量盾構姿態,盾構管片的全站儀,平時此儀27、器取下來。7.4。2。3托架點測量方法與要求(平面、高程)等托架測量采用棱角與全站儀同高,用導線測量的方法,測得吊籃上棱角三維坐標。然后換成全站儀向前導點。.4隧道管片測量:測量方法、測量思路、計算過程等。制作一靠尺,測量在其中心位置貼一反光膜,加一水平尺控制水平,用以測量管片內徑中心,使用吊籃上導線控制全站儀測量,測得三維坐標,記錄后回辦公室,將數據輸入計算機,利用軟件算出其相對設計線路中的偏差,里程等.待盾尾通過后,用水準儀測量管片底面標高,倒算到隧道中心標高,并與設計比對。7。4。3盾構始發環測量(平面、高程)盾構始發采用導向系統測量與人工測量相結合。平面測量使用地下導線測量用全站儀測量28、,高程采用水準儀測量。7。4。4始發基線測量始發基線測量就是確定始發是的盾構機機頭平面高程位置,在基座安裝前,放出盾構中線,基座中線就位后測量基座高程,調整完畢后。吊放盾構機。7。4。5貫通測量:平面貫通測量、高程貫通測量隧道貫通后,應利用貫通面兩側平面和高程控制點繼續貫通誤差測量。貫通誤差測量應包括隧道的縱向橫向和方位角貫通誤差測量以及高程貫通誤差測量.隧道的縱向、橫向貫通誤差,可根據兩側控制點測定貫通面上同一臨時點的坐標閉合差,并應分別投影到線路和線路的法線方向上確定。隧道高程貫通誤差應由兩側地下高程控制點測定貫通面附近同一水準點的高程較差確定。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貫通測量精度指標暗、明挖隧道29、和高架結構橫向貫通測量中誤差為50mm,高程貫通測量中誤差為25mm,縱向貫通中誤差L/10000。貫通測量允許誤差為2倍貫通測量中誤差。短貫通距離隧道盡可能提高貫通測量精度、減小貫通測量誤差。各測量環節貫通測量誤差分配表貫通誤差地面控制測量聯系測量地下控制測量總貫通中誤差橫向貫通中誤差 25 mm 15 mm( 20 mm) 30 mm 50 mm縱向貫通中誤差L/10000高程貫通中誤差16mm10mm16mm 25 mm注 記1( 20 mm)為豎井聯系測量有趨近導線時采用值。表列精度指標為各級測量方案設計的依據。2L為兩開挖洞口之間的距離.本表所列精度指標是各等級測量,包括地面控制網測30、量、聯系測量、地下控制測量的設計依據,最終必須滿足總貫通中誤差的要求。7.4。6平差計算始發地下控制點采用雙井定向引入,采用無定向導線觀測,經過嚴密平差技術始發控制點.中線點檢測盾構機在車站始發時,始發基線必須與車站底板測量控制點進行聯測,當兩者有明顯差異是及時發現,及時查找原因,及時處理。7。4。8成果報告按照地鐵管理規定技術規定格式出具成果報告.7。4.9盾構導向測量人工測量盾構機姿態與盾構機導向系統測量姿態相比較,地下平面控制點與高程控制點測定盾構機測量標志點測量誤差應在3mm以內.7。9竣工測量隧道貫通后測量貫通誤差,洞內控制點進行平差,放中線,測量斷面。7。10施工測量報檢要求1、在31、隧道掘進至150m處時進行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地下控制測量;2、在隧道掘進至300400m處時進行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地下控制測量;3、在隧道掘進至距離貫通面150m200m處時進行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地下控制測量;4、掘進至600m后每500m須增加一次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地下控制測量,并加測陀螺定向以校核坐標方位; 5 、必須上報檢測的測量項目”1、2、3、4四項報檢時須增加盾尾后20環環片姿態(或斷面)測量。6、需每周一上報前一周的環片姿態人工測量成果給業主,橫向或豎向偏差超過50mm須立即上報測量監理工程師、業主、設計、測量中心,由設計總體確定是否需測量中心檢測。第8章 施工測量管理制度及技術32、保障措施8。1施工測量管理制度施工測量將嚴格執行三級復核制度,施工放樣前將施工測量方案與意見報告監理審批。內容包括施測方法、操作規程、觀測儀器設備的配置和測量專業人員的配備等。積極和測量監理工程師進行聯系、溝通和配合,滿足測量監理工程師提出的測量技術要求及意見,并把測量結果和資料及時上報監理,測量監理工程師經過內業資料復核和外業實測確定無誤后,方可進行下步工序的施工。需要上報測控中心的及時上報,經過檢測合格后,方繼續施工.8。2測量人員安全保證措施測量人員嚴格按照施工順序施工,聽從現場指揮人員的安全提示,不為搶工期,而在危險的環境中進行測量作業。8。3測量技術保證措施8。3.1用于測量的圖紙資33、料,測量技術人員必須認真核對,必要時應到現場核對,確認無誤無疑后,方可使用。如發現疑問作好記錄并及時上報,待得到答復后,才能按圖進行測量放樣。原始觀測值和記事項目,應在現場用鋼筆或鉛筆記錄在規定格式的外業手簿中。測量技術人員要認真整理內業資料,保證所有測量資料的完整。資料必須一人計算,另外一人復核。抄錄資料,亦須認真核對。8.3。2建立測量復核制度,按“三級復核制”的原則進行施測。外業前,測量技術人員對內業資料進行檢查,所采用的測量方法、測量所用樁點以及測量要達到的目的向測工進行交底,做到人人明白;外業中,中線和高程測量要形成檢核條件,滿足校核條件要求的測量才能成為合格成果,否則返工重測;外業34、后,應檢查外業記錄的結果是否齊全、清晰、正確,由另一人復核結果無誤后,向工區技術主管交底。8.3.3固定專用測量儀器和工具設備,建立專業測量組,專人觀測和成果整理。用于本工程的測量儀器和設備,應按照規定的日期、方法送到具有檢定資格的部門檢定和校準,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所用的測量儀器和工具使用前,要檢查是否完好。在運輸和使用測量儀器的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如發現儀器有異常,應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檢,并對上次測量成果重新作出評定.8。3.4測量過程中,必須消除干擾,需停工的要停工,以保證測量精度.各種建筑物放樣時應和施工人員密切配合,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偏差。工區所用的導線點、水準點、軸線點(或中線點)要設置在工程施工影響范圍之外、堅固穩定、不易受破壞且通視良好的地方。定期對上述各樁點進行檢測,測量標志旁要有明顯持久的標之記或說明。經常復核洞(坑)內有變形地方附近的導線點、水準點,隨時掌握控制點的變形情況,關注量測信息。在測量工作中,隨時發現點位變化,隨時進行測量改正。嚴格遵守各項測量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加強對測量用所有控制點的保護,防止移動和損壞;一旦發生移動和損壞,應立即報告監理,并與監理協商補救措施。8.3。5對于車站及區間預留的接口,施工前要對這些位置軸線、高程與有關部門進行確認,并進行與對方控制網的復核測量,以保證接口的正確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