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二、八號線延長線工程防水監理實施細則.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632792
2023-04-03
9頁
45.50KB
1、軌道交通二、八號線延長線工程防水監理實施細則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防水工程監理細則一、總則1、工程概況xx市軌道二、八號線延長線施工13標段,主要包括xxxx區間、xxxx區間明挖段、xx車站和xx車輛段出入段線。二號線【xxxx區間】xxxx區間起于xx站北端,下穿xx路和xx路高架,向北走行與xx站相接,設計起點里程YDK29+701.3,設計終點里程為YDK30+227.03,區間總長1526.21m。基坑標準寬度10.8m,最寬處為58.3m,基坑深度8.616.5m。三號線【xxxx區間明挖段】2、xxxx區間明挖段以3號線盾構4標盾構始發井為界,向北與二號線并行,最后與xx站相接,線間距13.3m31.3m。區間右線起點里程為YCK-10-518.8,終點為YCK-11-497.1,長977.1m,區間左線起點里程為YCK-10-507.25,終點為YCK-497.1,長971.744m。區間地層主要為人工填土層、沖洪積中砂層、沖洪積粘性土層、坡積土層、可朔或稍密狀殘積土層、硬朔或中密狀殘積土層、灰巖強風化帶、中風化帶、微風化帶。【xx站】本站所處場地地貌特征屬于原始地貌形態屬廣花凹陷沖擊盆地,地形較平坦地勢較開闊,地層主要為沖擊積砂土。粘性土和殘積土堆積,軟土地層不發育:下伏基巖為二3、迭系下統棲霞祖質灰巖。穩定水位埋深一般1.10-9.30m基巖水位變化很不穩定。xx站為半地下站,車站設計里程為二號線YDK31+228.810YDK31+560.907,三號線YCK-11-498.400YCK-11-830.232,車站長302.079m,寬37.9m,基坑開挖深度9.410.0m。【xx車輛段出入段線】xx車輛段出入段線起于xx站北側,線路向北行進,至三號線ZDK-12-400位置向東偏轉90度,與xx車輛段連接。出入段線由三號線,三號線出、入段線和二號線出、入段線組成,設計為地上線和地下線,地下線采用明挖法施工。明挖區間YDK-11-831.8YDK-12-389.8。4、主體基坑深度8.316.7m,最大寬度為30m.區間穿越地層主要為中粗砂層、沖洪積粘性土層、可朔狀殘積土層、硬朔狀殘積土層。下伏基巖為棲霞組灰巖地層,巖2、編制依據: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1)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99-1999)(2003年版)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820023、防水工程施工監理必須貫徹“以防為主、剛柔結合、多道防線,以結構自防水為重點,附加外防水為輔,特別處理好施工縫、變形縫的防水”的原則,嚴格施工材料工藝監理。4、防水等級:車站主體結構及出入口通道防水等級為一級,結構不允許滲水,結構表面無濕績;風道、風井防水等級為二級。5、二級防水工程不允許結構有滲水,結構表面可有少量濕績面積不應大于防水面積的0.6%,任意100防水面積上的濕績不超過4處,單個濕績的面積不超過0.2。二、監理工作重點1、全體監理人員應熟悉防水設計施工圖,了解設計意圖,有關施工驗收規范,了解材料性能和相關技術指標和施工工藝基本要求。2、進場防水材料必須按相關規定抽樣檢測和試驗合格,禁止使用有毒、不符合設計要求的產品。3、對施工隊伍和人員的資質進行審查,并進行必要的試驗和面試,不合格隊伍不得進行施工,施工中不能保證質量,經督促整改不合格的隊伍必須退場處理。4、防水工程施工前設計方應進行技術交底,承包商應編制防水施工組織設計設計(或施工方案)經審查合6、格,承包商應組織貫徹和逐級進行技術交底。5、督促檢查施工工序、工藝合理,每道工序實行逐級驗收,監理全面檢查確認才能進行下道工序施工。6、對重點工序(如防水砼澆筑; EVA板焊縫的充氣檢測; EVA板及自粘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的收口處理等)進行旁站監理。三、結構自防水監理要點本工程結構自防水主要有明挖車站頂板、邊墻用S8防水鋼筋混凝土,底板用S10防水混凝土,暗挖隧道初支C20、S6防水混凝土,二襯C30、S10防水混凝土。監控措施如下:1、審查工程結構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合理控制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盡量采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并要求采用“雙摻”技術。總要求是適當降低水泥用量,減少水化熱,適當降7、低水灰比,減少混凝土收縮性。2、審查混凝土外加劑的種類、質量以及是否有成熟的使用經驗,審查粗、細骨料的選擇是否有利于裂縫控制。3、從裂縫控制的角度,嚴格審查施工單位提交的有關施工組織設計,審查混凝土的澆筑、振搗、養護方法,要求嚴格控制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差及降溫速率,并要求施工單位作好技術交底工作。對于混凝土墻體,要求采用分層澆筑、分層振搗的施工方法。4、采取利用冰塊冷卻混凝土拌制用水、在粗細骨料堆上方搭建遮陽棚等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超過30。5、在混凝土澆筑振搗施工過程中,采取全過程的旁站措施,監督施工單位有關管理、技術措施的落實。6、對底板結構,建議采用蓄水養護或覆8、蓋麻袋(草袋)并澆水濕潤的養護方法。對于墻體結構建議采用在墻體兩側利用對拉桿滿掛麻袋(草袋)并澆水濕潤的養護方法,并確保養護時間滿足現行規范、規程的要求。7、加強對變形縫、施工縫、后澆縫、穿墻管施工的質量檢查與驗收,保證這些地方的防水效果。8、防水混凝土采用泵輸送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 塌落度應為11030;(2) 混凝土不得發生離析現象;(3) 混凝土必須保證供應,連續作業;(4) 輸送泵管路拐彎宜緩,接頭嚴密,輸送混泥土接長管路時,宜分段進行,接好一段,泵出混凝土后方可接長下一段;(5) 輸送泵間歇時間超過45min或混凝土出現離析現象時,應立即沖洗管內殘留混凝土;(6) 輸送混凝土中,9、受料斗內應保持足夠數量的混凝土。9、防水砼灌注現場應有防止暴曬和雨淋措施。10、混凝土灌注前要認真對模板、鋼筋、預埋件、端頭止水帶、接地網等進行檢查,隱檢合格簽認后,清除干凈模內雜物,方可灌注混凝土。11、結構變形縫:設置嵌入式止水帶,該處混凝土灌注應符合下列規定:(1)灌注前應校正止水帶(板)位置,表面清理干凈,止水帶損壞處應修補; (2)頂、底板結構止水帶的下側混凝土應搗實,將止水帶壓緊后方可繼續灌注混凝土;(3)邊墻處止水帶必須固定牢固,內外側混凝土應均勻、水平灌注,保持止水帶位置正確、平直、無卷曲現象。12、防水混凝土留置施工縫應符合下列規定:(1)柱子施工縫應留置在與頂、底板或梁的交10、界處。(2)墻體施工縫留置位置:水平施工縫在高出底板200300處,如必須留置垂直施工縫時,應牢固地加設端頭模板,并宜與變形縫相結合。(3)頂、底板均不得留置水平施工縫。(4)墻體施工縫宜留置平縫,并設置止水帶或止水鋼板進行防水處理。13、施工縫處灌注混凝土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已灌注混凝土強度:水平施工縫處不低于1.2Mpa,垂直施工縫處不應低于2.5Mpa。(2)已凝固混凝土表面必須鑿毛,清理干凈,不能碰傷止水帶、止水板。(3)灌注混凝土前,施工縫處應先潤濕,水平施工縫先鋪2025厚的與灌注混凝土灰砂比相同的砂漿。14、防水混凝土結構內的鋼筋或綁扎鐵絲,不得觸及模板,固定模板的螺栓穿過外11、墻混凝土結構時,必須采取防水措施設止水環和端頭楔形墊塊。15、結構預埋件(管)、預留孔洞、鋼筋密集以及其他特殊部位,必須事先制定砼澆灌措施,在施工中實施,并加強振搗,不得漏振。16、混凝土終凝后應及時養護,墊層混凝土養護期不得少于7d,結構混凝土養護期不得少于14d。17、混凝土抗壓、抗滲試件應在灌注地點制作,同一配合比的留置組數按相關規范、規定的要求執行。四、明挖車站附加防水層監理要點1、防水層設置的基本型式: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和EVA防水板防水相結合的。(1)結構底板、側墻采用EVA板防水, EVA板下用無紡土工布作緩沖層。(2)結構頂板采用非焦油雙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作外防水。(3)主體結12、構轉角處及特殊部位用12層自粘改性瀝青防水卷材作加強層。2、主要材料(1)本場地使用的主要防水材料有非焦油雙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1.5mm厚的EVA防水板(卷材),無紡土工布,中置式橡膠止水帶,緩膨型遇水膨脹止水條(膩子型),雙組份聚硫橡膠密封膏和自粘改性瀝青防水卷材。(2)各種材料的生產廠家必須提供產品性能說明書,并經抽樣試驗檢測,符合設計要求方可使用。3、EVA板鋪設和保護應符合如下要求:(1)基面應堅實平整、無尖銳毛刺,底板層用100mm厚C15砼原漿抹平,側墻用2cm砂漿不涂找平層,平整度應小于1/10,不得有明水渣物。(2)基面的陰陽角應做成5050mm的45(135)的折角或10013、mm的圓弧。(4)采用土工布作緩沖層,緩沖層用水泥釘和與EVA配套的熱熔料圓墊片固定在側墻上,圓墊片間距11m,梅花形布置。(5)緩沖層之間采用搭接聯接,搭接寬度為10cm。搭接縫部位可采用焊接。緩沖層鋪設時應盡量與基面平整、自然、伏貼,不應拉得過緊、松馳、折趨。(6)EVA防水板的鋪設在正式鋪設EVA板前應焊縫氣密性氣檢測,合格方能正式鋪貼; EVA板間的搭接寬度為100mm,搭接部位采用熱熔雙焊縫焊接;單條焊縫的焊接寬度不小于10mm。若有短邊搭接,其專邊接縫應錯開不小于300mm。焊縫應嚴密,不得焊焦和焊穿,焊接完畢后應對每條焊縫進行充氣法檢測。充氣壓力為0.25Mpa,十分鐘后保持該壓14、力不小于10%,否則對漏氣部位全面進行手工焊接。側墻的EVA板還應先采用熱熔法將防水板牢固的固定于圓墊片上防止松動脫落。EVA板鋪貼完備后應進行全面檢查,發現破損必須進行修補,補釘應剪成(橢)圓形不得有尖角,進行全面手工焊補,補釘邊緣距破損處不得小于7cm。EVA板的收口應覆蓋防水涂料(或超過轉角)1m寬,并按設計要求用扁鋼壓緊。(7)對已鋪設EVA板的保護:底板EVA板(含轉角加強層)鋪好后,經檢查合格上鋪50mm厚C15細碎石砼作保護層。側墻EVA板鋪好后應采用有一定剛度活動保護板保護,避免鋪設和焊接鋼筋時損壞。4、涂料防水層施工應符合如下要求:(1)對涂料防水層基面的處理要求:結構頂板基15、面砼澆筑后應提漿壓光抹面;基面若有氣孔,凹凸不平、蜂窩、麻面、縫隙等應進行修補;基面必須平整、清潔、無浮漿、無滲水、無結露。(2)涂料防水層施工要求:防水涂料采用非焦油雙組份聚氨酯,產品技術指標符合設計要求;正式使用前應進行涂布試驗,檢測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涂料應按設計規定(或產品說明書)配置,每次配料應在其規定時間內用完;按產品性能要求,涂布前應先在基層面上涂一層與涂料相溶的基層處理劑;涂料應分層涂布,并在前一層干燥后才能布后一層。其涂膜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2mm);側墻和頂板轉角處,分離式側墻和頂板變形縫兩側應按設計要求涂布附加層;每層涂料應順序均勻涂布,且前后層涂布方面應垂直;分片涂布的16、幅間搭接不小于200mm。5、自粘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及施工應符合如下要求:(1)自粘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用于如表列部位以加強附加層的防水作用:序號粘貼部位粘貼寬度層數1分離式側墻EVA板收口處1m+0.7m12復合式側墻頂板EVA板收口處1m+0.7m13底板和復合式側墻轉角0.3m+0.3m124結構底板變形縫EVA板兩側0.85m各15復合式側墻變形縫EVA板兩側0.85m各16其它特殊部位按設計12(2)自粘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厚度:(無胎體)厚1.5mm、(有胎體)厚2mm;卷材和基面材料的粘貼必須使用與之相容的粘結劑。材料應經抽樣、試驗、檢測合格才能使用。(3)卷材粘貼應符合下列要求:卷材之間搭接寬度:專邊為100mm,短邊為150mm,應盡量減少短邊搭接;卷材和基面材料的粘結應采用與之相容的粘結劑;卷材搭接鋪貼應逐塊進行,鋪貼應平整、順直、搭接尺寸準確,不得扭曲、皺折、歪斜。粘貼應從每塊卷材中間開始兩側用輥滾壓,以驅除空氣,使卷材與基面粘貼牢固;卷材搭接的端頭搭接處應交錯排列,并用膠錘輕錘接口,使之粘接牢固;卷材與基面材料搭接的收口處應用雙組份聚硫密封膠作收口處理。頂板涂布層外用100mm厚C15細碎石砼作保護層。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5
1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