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大壩發展項目大壩導截流明渠施工方案(3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638372
2023-04-10
38頁
26.07KB
1、大壩導截流明渠施工方案 多功能大壩發展項目 導截流 施工 方案 目錄 1 概述 . 2 1 1. .1 1 水文氣象條件 . 2 1.1.1 流域概況. 2 1.1.2 氣象. 2 1.1.3 降水. 2 1.1.4 工程壩址徑流成果. 2 1.1.5 工程壩址設計洪水. 4 1 1. .2 2 工程地質條件 . 4 2 導流條件及標準 . 5 2.1 導流時段及導流流量. 5 2.2 導流標準. 5 3 導流方式及時段劃分 . 5 4 導流水力計算 . 6 5 導流建筑物設計 . 7 6 截流設計 . 8 6.1 截流條件. 8 6.2 截流設計. 8 7 導流明渠施工 . 9 7.1 總體2、部署. 9 7.2 土方開挖. 9 7.3 砼襯砌防護. 10 7.3.1 模板工程. 10 7.3.2 混凝土的拌和. 10 7.3.3 混凝土的運輸. 11 7.3.4 坡面砼施工. 11 7.3.5 收面. 12 7.3.6 拆模. 12 7.3.7 養護. 12 8 圍堰填筑施工 . 12 8.1 總體部署. 12 8.2 圍堰填筑. 13 9 施工進度 計劃 . 13 9.1 節點計劃. 13 9.2 資源配置. 14 1 概述 xx大壩工程是一座綜合性的混合壩,攔河壩布置從左向右依次為:左岸土壩、砼連接壩、砼面板堆石壩、砼重力壩段、右岸土石壩.發電廠房為壩后式,位于非溢流砼壩下游 3、62.2 米處,裝機 3 臺(26300kW+500kW).壩頂總長約 3.3千米,其中左岸土壩2.3千米,砼面板堆石壩0.2千米,砼重力壩段0.1千米,右岸土石壩 0.7 千米. 1 1. .1 1 水文氣象條件 1.1.1 流域概況 xx多功能水壩位于 Stung Sangker 河上中游,Stung Sangker 河為洞里薩湖支流,由西南向東北流入洞里薩湖,其流域面積為 6053 千米2 ,長度 為 268 千米.多功能水壩壩址位于xx市上游,壩址以上流域面積 1860 千米2 . 1.1.2 氣象 項目區位于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壩址以上為山區,多年平均降雨量 1304、4 米米,壩址下游xx站單站多年平均降水量 1194 米米,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勻;月平均濕度 68.883.2,月平均氣溫 25.431.3;從四月中旬開始到十月為雨季,洪水多發生在八至十月,十一月至翌年四月上旬為旱季;三月到五月為高溫季節,而十一月到次年的一月較涼爽. 1.1.3 降水 根據xx(Batta米bang)氣象站降雨資料統計,xx站多年平均降雨 量1194米米,月平均降雨量見下表. xx氣象站降水量月、年統計 月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降水量(米米) 5.7 17.1 28.6 79.7 119.8 149.2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5、 月 12 月 降水量(米米) 131 199 175 225 54.4 8.6 年 年 降水量(米米) 1194 1.1.4 工程壩址徑流成果 工程壩址歷年月平均流量成果 單位:米3 /s 序號 年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年 1 1963 6.7 6.2 6.1 5.8 6.1 9.1 38.9 65.7 73.3 66.9 21.0 9.0 26.2 2 1964 7.3 6.0 5.4 5.6 32.0 14.6 24.7 96.2 65.3 57.8 36.2 10.5 30.1 3 1965 8.1 7.4 6.7 7.1 196、.4 76.7 64.8 62.9 86.7 80.1 16.4 9.1 37.1 4 1966 6.9 6.5 6.1 8.2 16.8 16.2 60.3 67.4 99.6 43.5 14.4 11.1 29.7 5 1967 7.2 6.5 5.8 10.7 10.8 20.8 56.6 227.4 94.1 132.3 14.7 9.9 49.7 6 1968 10.2 8.4 5.9 12.1 9.5 7.8 51.0 185.2 105.4 113.9 14.1 10.5 44.5 7 1969 7.9 7.4 6.6 7.2 7.8 23.3 97.3 161.6 210.5 7、90.4 14.8 9.3 53.7 8 1970 7.9 7.4 6.6 8.3 8.7 34.8 99.1 105.4 104.1 54.0 48.8 139.1 52.0 9 1971 46.4 18.2 7.4 7.7 10.1 67.9 85.1 69.8 83.1 85.1 14.5 12.1 42.3 10 1972 9.4 13.2 9.7 16.8 12.9 30.9 24.6 100.6 149.4 86.1 172.7 141.6 64.0 11 1983 2.1 1.5 1.2 1.0 1.4 4.7 14.4 82.6 58.9 213.6 89.5 17.9 40.8、7 12 1984 4.4 1.8 1.3 1.7 2.0 43.8 19.7 71.0 80.9 91.6 38.3 10.1 30.6 13 1985 2.0 1.2 1.1 1.9 5.8 63.8 54.7 70.2 73.2 106.9 39.2 10.4 35.9 14 1995 1.6 1.2 1.1 2.7 2.7 6.3 21.1 82.0 122.1 149.1 62.2 7.9 38.3 15 1996 7.1 5.7 4.2 4.9 16.5 49.5 67.7 55.9 126.9 238.8 124.3 58.9 63.4 16 1997 13.9 7.4 1.9 9、2.1 3.9 16.8 92.3 131.7 92.8 92.5 39.1 9.5 42.0 17 1998 2.5 1.2 1.0 0.9 1.3 3.5 7.3 10.9 40.8 34.7 9.9 5.0 9.9 18 1999 1.4 0.9 1.0 8.9 30.4 61.5 69.0 71.4 46.5 82.3 89.1 22.2 40.4 19 2021 5.8 1.9 1.5 6.8 15.8 18.6 72.6 65.0 136.2 181.0 79.4 23.5 50.7 20 2021 5.6 1.6 6.5 2.1 11.5 25.2 61.2 97.9 96.9 10、120.1 66.6 19.2 42.9 21 2021 4.4 1.2 1.1 2.3 8.2 8.8 21.6 69.9 108.9 106.5 46.6 13.0 32.7 22 2021 2.9 1.1 2.5 1.9 4.0 7.6 53.3 99.6 69.6 72.1 19.5 5.0 28.3 23 2021 1.8 1.0 0.9 1.3 11.3 36.2 16.5 66.3 53.2 66.4 20.6 4.0 23.3 24 2021 1.0 0.6 0.7 1.2 0.9 4.6 38.6 119.1 78.7 40.2 27.3 15.9 27.4 25 2021 11、3.7 1.6 1.4 2.5 9.1 8.4 103.2 126.3 65.1 111.2 45.1 11.7 40.8 26 2021 2.8 1.4 1.7 1.6 21.1 13.1 64.6 48.7 25.6 63.9 54.2 15.1 26.1 平均 7.0 4.6 3.7 5.1 10.8 25.9 53.1 92.7 90.3 99.3 46.9 23.5 38.6 1.1.5 工程壩址設計洪水 項目區壩址以上流域面積根據 1/10 萬地形圖估算為 1860 千米2 .本項目區壩址的上游大部分為低山丘陵,基本屬于低丘洪水,雨季降雨歷時長,洪水持續時間長,洪水漫溢平原區長達一12、個月以上.采用瞬時單位線法,設計洪水成果見下表. 工程壩址設計洪水成果表 流域 面積 (千米2 ) 項目 單位 設計頻率(%) 0.05 1 2 3.3 5 10 1860 洪峰流量 米3 /s 5900 3150 2550 2130 1800 1280 洪峰模數 米3 /s/千米 2 3.2 1.7 1.4 1.1 1.0 0.7 1 1. .2 2 工程地質條件 項目區位于柬埔寨西北部xx省,測區東北部為一廣闊的沖積平原,地面平坦,高程一般在 10 米40 米左右;區內分布少量的小山,山頂高程一般在 100250米左右.測區西南部為丘陵與中低山,區內山頂高程多在200米以上,其中最高山峰高13、程 1164 米.Stung Sangker 河蜿蜒曲折,自南向北經壩址后流向西北. 壩址處地形較平緩開闊,兩岸岸坡坡度 一般為 520,地面高程在 30米80 米左右.Stung Sanker 河寬約 50 余米,蜿蜒曲折,自南向北經壩址后流向西北. 覆蓋層: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al-plQ 4 )粉質粘土,灰黃色,濕,可塑,含植物草根,部分地段相變為粉土,厚 3 米10.7 米;粉細砂層,灰黃色,濕飽和,稍密,最大厚度 4.3 米.坡洪積層(pl-dlQ 4 )含礫砂粉質粘土,灰褐色,濕,可塑,局部相變為粉土,含植物草根,最大厚度 4.1米;含碎石粉質粘土,灰黃色,可塑,碎石粒徑一般2厘米14、6厘米,次棱角狀,巖性以灰色石英細砂巖為主,最大厚度 約 7 米.下部為第四系上更新統沖洪積(al-plQ 3 )含泥砂礫卵石層,含少量灰黃色泥,卵石粒徑一般 2 厘米8 厘米,呈次圓狀圓狀,巖性以灰色砂巖為主,中密,最大厚度 約 6 米. 基巖:志留系(S)紫紅色泥質粉砂巖與灰色細砂巖互層,沉積碎屑結構,層狀構造,巖性較軟.強風化帶巖石厚 1.0 米3.4 米,弱風化帶巖石厚 1.0 米5.0 米. 壩址附近未發現有區域性斷層通過.巖層為平緩的單斜構造,壩基巖體節理不發育發育,最顯著的結構面為平緩的層面,傾角一般 520;其次為陡傾角節理,傾角一般 6085. 2 導流條件及標準 2.1 導15、流時段及導流流量 壩址多年月平均流量成果表 單位:米3 /s 序號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月平均流量 8.52 5.58 4.49 6.27 13.18 31.75 序號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月平均流量 64.96 113.47 110.51 121.48 57.35 28.78 壩址設計洪水成果表 單位:米3 /s 項目 各頻率設計值() 5 10 20 洪峰流量 1801 1283 829 本階段按月平均流量成果推算非汛期(11 月 1 日到次年 4 月 15 日)及枯水期(11 月 1 日到次年 3 月 30 日)洪水,推算成果見下表. 壩址枯水期洪水成16、果表 單位:米3 /s 項 目 各頻率設計值() 5 10 20 非汛期(11 月 1 日到次年 4 月 15 日) 1064 732 404 枯水期(11 月 1 日到次年 3 月 30 日) 410 292 171 2.2 導流標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L3032021)的規定,確定攔河壩的導流建筑物級別為4級.圍堰為土石結構型式,其擋水設計標準采用枯水期 2010 年一遇,本次取 10 年一遇.根據本工程施工進度 要求,在砼壩施工期間,利用導流明渠導流時,導流時段按全年洪水考慮,相應的最大設計洪峰流量為 1800 米3 /s.在二期導流期間,導流明渠封堵后,17、利用砼壩段中的導流底孔導流時,導流時段按枯水期 11 月 1 日次年 3 月 30 日洪水考慮,導流標準按 10 年一遇(P=10%)設計洪水考慮,相應的最大設計洪峰流量為 292 米3 /s. 3 導流方式及時段劃分 根據壩址處的地形地質條件、建筑物的型式和布置情況,本工程在河道段設置砼壩,兩岸灘地設置面板堆石壩和土壩,因此在河道段砼壩施工時,采用圍堰擋水,新開導流明渠泄水的導流方式,在河道段砼壩澆筑至一定高程、面板堆石壩施工完成后,導流明渠截流,上游來水由一期工程已完建的導流底孔泄水,進行導流 明渠段土壩施工. 具體導流分期如下: 1)第一年汛期:開挖導流明渠. 2)第一年非汛期第三年非汛18、期(第一年 11 月 1 日到第三年 10 月 30 日)采用導流明渠導流的方式.上游來水由一期上下游圍堰擋水,導流明渠過流,進行基坑內的建筑物施工.導流時段按全年洪水考慮,相應的最大設計洪峰流量為 1800 米3 /s. 3)第三年 11 月 1 日第四年 3 月 30 日,導流明渠截流,上游來水由一期工程已完建的導流底孔泄水.進行導流明渠段土壩施工.導流時段按枯水期 11 月 1 日次年3月30日洪水考慮,導流標準按10年一遇(P=10%)設計洪水考慮,相應的最大設計洪峰流量為 292 米3 /s. 4 導流水力計算 導流水力計算根據導流分期分為二期: 第一期為第一年非汛期第三年非汛期(第19、一年 11 月 1 日到第三年 10 月 30日)采用導流明渠導流的方式.上游來水由一期上下游圍堰擋水,導流明渠過流,進行基坑內的建筑物施工.導流時段按全年洪水考慮,導流標準按 10 年一遇(P=10%)設計洪水考慮,相應的最大設計洪峰流量為 1800 米3 /s.導流明渠底高程為 34.0 米,底寬 25 米,兩岸邊坡為 1:1.5. 第二期為第三年 11 月 1 日第四年 3 月 30 日,導流明渠截流,上游來水由一期工程已完建的導流底孔泄水,進行導流明渠段土壩施工.導流時段按枯水期11 月 1 日次年 3 月 30 日洪水考慮,導流標準按 10 年一遇(P=10%)設計洪水考慮,相應的最20、大設計洪峰流量為292米3 /s.導流底孔為三孔56米城門洞型底孔,底高程為 31 米.導流計算成果見下表. 施工導流度 汛水力計算成果表 序 號 分期 洪水頻率 最 大 來水量(米3 /s) 最 大 泄流量(米3 /s) 水 位(米) 備 注 上 游 下 游 1 一期 全年P=10% 1800 1800 43.5 43.0 導流明渠 泄水 2 全年P=20% 829 829 41.5 40.9 3 二期 全年P=10% 1283 983 54.1 37.6 56 米城門洞型底孔 泄水 4 非汛期P=10% 732 384 38.9 34.17 5 非汛期P=20% 404 355 36.7 21、33.13 6 枯水期P=10% 292 292 35.7 32.72 7 枯水期P=20% 171 171 34.0 32.20 5 導流建筑物設計 1)一期導流明渠 一期導流明渠位于河道左岸灘地,總長 600 米,底寬 25 米,底高程 34.0 米,縱坡 0.0015,兩岸邊坡均為 1:1.5,距渠底 6 米處設置馬道,馬道寬 1.5 米. 導流明渠開挖完成后,其渠底及兩岸邊坡(46米高程以下)采用12厘米厚C20襯砌砼進行保護. 2)一期上游圍堰 一期上游圍堰為土石圍堰,利用開挖土石方填筑而成.堰址位于砼壩址上游約400米處,導流明渠進口下游.堰長162米,堰頂寬12.0米,堰頂高程為22、45.0米,最大堰高約 18 米,迎水、背水側邊坡均為 1:2.0,基礎如有強透水層,則開挖齒槽至基巖再回填粉質粘土防滲.堰體迎水面采用防滲土工膜防滲,迎水面拋大塊石護腳. 3)一期下游圍堰 一期下游圍堰為土石圍堰,利用開挖土石方填筑而成.堰址位于砼壩址下游約400米處,導流明渠出口上游.堰長110米,堰頂寬12.0米,堰頂高程為44.0米,最大堰高約 16 米,迎水、背水側邊坡均為 1:2.0,基礎如有強透水層,則開挖齒槽至基巖再回填粉質粘土防滲.堰體迎水面采用防滲土工膜防滲,迎水面拋大塊石護腳. 4)二期縱向圍堰(導流明渠進口部位圍堰) 二期縱向圍堰為粘土圍堰(采用枯水期 10 年一遇導流23、標準,設計洪水流量為292米3 /s),堰長約22米,堰頂寬4.0米,堰頂高程為36.2米,最大堰高約2.2米,迎水、背水側邊坡均為 1:2.0,堰體不設防滲(堰體填筑土為粉質粘土),基礎如為強透水層,則開挖 2 米深的齒槽回填粉質粘土防滲.其迎水面采用厚 40 厘米的草包(編織袋袋裝土)保護. 5)二期導流底孔 二期導流底孔位于一期已建壩體內,為 5 米6 米城門洞型,底高程 31.0 米,共 3 孔,分別布置于三個壩段內,待導流結束后,利用進口處的砼擋水閘門進行封堵. 6)二期河道疏浚 由于一期已完建的土壩伸入河床,占用河床部分過水斷面,因此,需對此段河床進行開挖疏浚,其底寬不小于 20 24、米,右岸開挖邊坡為 1:1.5,底高程為 30 米. 6 截流設計 6.1 截流條件 1)一期截流條件 一期截流需在導流明渠施工全部完成后才可截流. 2)二期截流條件 二期截流應具備以下條件: (1)砼面板堆石壩完成防滲面板施工,并具備擋水條件; (2)砼重力壩段迎水面澆筑至 54.5 米高程以上,且具備擋水條件; (3)溢洪道應全部完成施工,閘門啟閉機安裝完成,并具備啟閉條件; (4)發電廠房進水口、尾水段施工完成,閘門啟閉機安裝完成,并具備啟閉條件; (5)一期土壩工程應施工完成; (6)二期河道疏浚完成. 6.2 截流設計 1)截流設計標準 根據征地情況及施工進度 計劃,本工程計劃安排在25、 2021 年 4 月上旬進行一期上下游圍堰截流,設計截流量采用 4 月份 5 年一遇月平均流量 12 米3 /s. 2)截流方式 因選擇枯水期4月上旬截流,5年一遇月平均設計流量為12米3 /s,流量不大,采用單戧堤立堵法截流,預留20米龍口,龍口底高程31.0米.上游來水通過20米龍口下泄(已建導流明渠進口頂高程34.0米,高于河床高程約4米,截流期間無泄水功能)經計算上游水位為 31.8 米;截流后由已建的導流明渠泄流,合龍后上游水位為 35.8 米,相應的截流戧堤頂高程在 36.0 米以上,戧堤頂寬為 10.00 米.先沿戧堤軸線用 15t 自卸汽車自左岸單向進占,將河床縮窄至 20 26、米寬的龍口.龍口布置靠右岸岸邊處,根據當時的氣象預報,待短期內無洪水時進行堵口,自左岸單側向龍口拋投料逐漸縮窄龍口直至合龍.龍口上下游落差約 5.8 米,龍口最大流速約 2.4 米/s.整個截流戧堤需拋投料約 2300 米3 ,其中 20 米龍口約 500 米 3 ,龍口要求采用重量大于 50 千克的拋石料.截流戧堤合龍后應盡快在戧堤上、下游加寬拋填料閉氣,同時盡快填筑至施工戧堤高程. 為防止河床覆蓋層沖刷,加大河床糙率,降低截流難度 ,提高拋投料的穩定性,擬先平拋塊石護底,護底長約 45 米. 7 導流明渠施工 7.1 總體部署 根據導流明渠的工程特點及布置位置,一部分開挖料作為圍堰的填筑料27、,直接堆放在靠近上下游圍堰的臨時堆料場;另一部分開挖料堆放在項目部營地左側料場,堆料場面積 6ha,土料平均堆高 6 米,料場容量約 36 萬米3 .拆除圍堰時,利用圍堰料及主體工程開挖的石渣料將明渠填平恢復至原地面高度 . 導流明渠總長 600 米,渠底寬 25 米,將整個施工區分成了 兩部分,按此特點生活區營地布置在導流明渠的左岸,生產區及拌合樓布置在導流明渠的右岸靠近砼重力壩段,方便施工.這樣必須在導流明渠上建一座臨時鋼橋(另見臨時鋼棧橋方案)連接兩岸的交通運輸. 7.2 土方開挖 明渠土方開挖分成三個開挖區域,上游區、下游區及中間臨時鋼棧橋區,明渠開挖平均深度 14 米,由馬道分成上下28、兩部分施工,先開挖馬道以上部分,采用挖掘機從上至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先挖渠道中間較寬的部分,每層開挖深度 不超過 4 米,中間部分挖好后,再開挖渠道兩側三角塊并按設計邊坡修坡.邊坡修好后再開挖下一層. 開挖馬道以下部分在臨時棧橋上游布置一條垂直明渠的臨時道路到施工工作面,道路隨開挖面而下降,最后挖除坡道部分再分層回填開口段恢復至渠頂高程. 典型斷面圖如下: 7.3 砼襯砌防護 渠道襯砌工程施工前,應對渠道進行施工放樣,具體的放樣尺寸應按照設計圖紙要求進行.放樣出渠道底腳線和渠口線共四條線,然后人工基面整理及坡面削坡. 為避免表面干燥和施工人為因素的踐踏及雨水的沖刷而造成的起塵和破壞,渠道削坡應29、在混凝土澆筑前一天進行,削坡時應嚴格控制高程和表面平整度 ,采用人工掛線精削.如果渠道開挖或回填與設計的誤差較大時,可以采用多次修坡的方法.如果削坡過量時不能用浮土回填,應采用新土回填夯實. 7.3.1 模板工程 模板是混凝土工程的重要輔助作業,其主要作用是對新澆混凝土起成型和支撐作用,同時還具有保護和改善混凝土表面質量的作用.模板采用普通的 510 厘米的方鋼上面加 22 厘米的方條做成 12 厘米寬的模板,支模時兩側用鋼筋樁來加固.模板的安裝必須按照設計圖紙測量放樣,對重要結構應多設控制點,以利于檢查校核.模板要求拼裝嚴密準確,不漏漿,表面平整,不產生過大變形. 7.3.2 混凝土的拌和 30、在混凝土的配合比確定的情況下,應按最佳配料順序和拌和時間進行試驗,經試驗審核后,達到設計要求方可使用,配合比單、順序、時間,一經確定不得擅自更改,已確保混凝土的質量.混凝土的組成材料的配料砂、石料用量折算成體積配料,施工時控制不能超過允許誤差.混凝土的拌和物應具有與施工條件相適應的和易性. 7 7. .3 3. .3 3混凝土的運輸 混凝土采用 JZ350 滾筒式拌和機拌合,按渠道長度 分區進行,每區配二臺拌和機.混凝土運輸采用機動三輪車到集料平臺,混凝土沿斜面溜槽進入倉面,運送途中不得使混凝土發生分離、漏漿、嚴重表面泌水現象.所有運輸工具,使用完畢后,均應沖洗干凈.連續運轉時,每 8 小時沖31、洗一次.混凝土襯砌渠道的施工時按渠道長度 方向 3 米分塊跳倉澆筑.混凝土澆筑順序先澆渠底,后澆渠坡,最后澆壓頂. 7 7. .3 3. .4 4坡面砼施工 坡面砼由于邊坡較陡,采用簡易滑模的施工工藝法施工. 1、滑升模板:采用 3 米米厚鋼板制成,長度 3.2 米,寬度 0.9 米,上下兩側與主板之間有一定的夾角,上方(行進方向)的鋼板寬度 為 25 厘米,與模板主體呈 45仰角.下方的鋼板寬度 為 15 厘米,與澆筑坡面互為補角(在主體模板放置坡底時,其坡底砼剛好吻合),滑動面主板寬度 60 厘米,模板后背縱肋采用 50*50*4 米米的角鋼制作,上、中、下各一道;橫肋采用 3 米米厚的鋼32、板制作,間距為 50 厘米. 2、牽引裝置:采用一對壓機,用木樁固定在渠頂靠近坡面處,壓機上纏繞一定長度 的8鋼絲繩,鋼絲繩的另一端掛在滑動模板的左右兩端,滑動前收緊鋼絲繩.滑動時操作桿上的制動片卡進壓機滾軸上齒輪的齒中,一人向下壓操作桿,齒輪帶動滾軸轉動鋼絲繩向上收進滾軸,滑模上行,操作桿到位后松開制動片將操作桿回復至原來狀態,再重復以上動作,滑模連續上升. 3、砼澆筑:倉面準備工作完成后,開始澆筑砼,砼由三輪車或是手推車倒入溜槽流入倉面內,在倉面左右各站一人用鐵鍬將砼料鏟到滑模底下,當砼料達到與滑模上口基本平齊時,用軟軸 50 振搗棒插入到砼中開始振搗,此時模板面上站人或是堆重物壓重,避免33、振搗及滑升過程中模板上浮.當某處砼料下降顯著與滑模上口出現較大空隙時及時填料補充,振搗密室后滑模上滑,控制好上滑時間,滑動的過 程中砼料運到邊滑動邊向模板底鏟料,滑升到位后將砼料填滿、振搗、滑升形成各工序的連續作業 .一次滑升的高度 控制在 45 厘米以內,保證新澆筑層的砼料不從模板下部直接流出.一次提升的高度 控制在將每次來料填滿滑模,形成振搗后可以提升滑模的條件,這樣在澆筑時各工序銜接順暢,循環向上.砼澆筑到壓頂時使滑模主板的上邊與壓頂面的高度 一致,這樣壓頂砼抹好面后使接坡的線條順直.澆筑完后松掉壓機上的制動片使模板下滑到渠底,摘下掛鉤后人工移到下個倉面進行砼的澆筑工作. 7 7. .334、 3. .5 5收面 收面工作是澆筑的重要的工序,做好混凝土襯砌的收面工作,可以降低糙率,提高輸水能力,增強防滲效果,延長使用年限.收面工作要求做到表面平整光滑,無石子外漏,無蜂窩麻面.收面應在澆筑完混凝土立即用原漿進行收面,不得另外拌砂漿收面,不得灑水收面.其工序是先用鋁合金靠尺(刮杠),將砼面盡量刮平,然后再用長木抹粗抹一遍,使表面平整,稍停,再用鐵泥抹細抹一遍,最后待大量水分蒸發后,再用鐵泥抹壓抹一遍,直至達到密實,平整,光滑. 7.3.6拆模 混凝土澆筑后待混凝土初凝后即可拆模,拆模必須小心,不要影響混凝土的結構.拆模時,應將模板的一端輕輕撬起,然后用堅硬的物體在背面敲打,待全部松動,35、從另一端取出,這樣既不易破壞模板,有保證混凝土板平整.拆完后的模板應立即清理干凈、整修,校核,然后平放以備后用. 7.3.7養護 混凝土的養護是保證和提高混凝土質量的重要環節,特別是混凝土襯砌結構壁薄,外露面積大的特點,養護工作尤為重要.必須專人負責.采用養護方法在混凝土的表面覆蓋濕草簾、濕蘆席.一般正常氣溫下,混凝土澆筑后 618 小時即可養護,養護要勤灑水,始終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狀態. 8 圍堰填筑施工 8.1 總體部署 根據導流方式圍堰采用全斷面攔斷河床土壩段導流明渠導流,先進行上游圍堰戧堤的填筑,采用立堵法從左岸開始向右岸填筑戧堤,戧堤合龍后,水流從導流明渠過水,圍堰再加高到設計高程.36、圍堰填筑料利用導流明渠的開挖料. 8.2 圍堰填筑 上下游圍堰填筑前將靠近岸邊臺地的透水砂層按心墻的施工方法,先在圍堰軸線附近挖槽至相對不透水層,再分層回填粘土并壓實,與岸邊接坡的部分表面樹木、雜草、表層土清除干凈,再將透水砂層清除干凈,露出原狀土坡. 圍堰填筑采用挖掘機開挖備料場土料,自卸汽車運土至戧堤面卸料,推土機順坡送土入水,禁止填筑料直接向水中傾倒,以免水中土體發生離析或被水沖走,水面以上分層填筑,每層厚度 不超過 50 厘米,并采用振動碾碾壓密實,土方壓實度 不小于 0.92. 上下游圍堰粘土填筑至設計高程,圍堰頂寬12米,考慮2021年汛期時洪水超過10年一遇,所以堰頂加寬至12米37、預留上部加高的空間.迎水面的石渣利用基坑開挖石渣,自卸車運至圍堰上游面卸土,推土機推平.拋石護腳盡量利用基坑開挖的大塊石料填筑. 9 施工進度 計劃 9.1 節點計劃 根據總施工進度 計劃、當地的雨季對施工作業的影響、施工流水作業區段的劃分確定的工期控制點: 2021 年 2 月 17 日至 4 月 2 日完成導流明渠的開挖; 2021 年 3 月 5 日至 4 月 15 日完成導流明渠砼襯砌; 2021 年 3 月 3 日至 4 月 17 日完成臨時鋼棧橋; 2021 年 4 月 18 日至 2021 年 4 月 25 日,完成圍堰的土方填筑. 主要工程量:圍堰土方填筑:7.8 萬米3 ,塊38、石護腳:0.5 萬米 3 ; 導流明渠土方開挖:38 萬米3 ,襯砌砼:0.4 萬米 3 , 拋石防護:0.2 萬米3 ,漿砌石:0.1 萬米 3 ; 主要項目的施工高峰強度 如下: 土方開挖:24.0 萬米3 /月 土方填筑:16.0 萬米3 /月 砼襯砌:0.33 萬米3 /月 9.2 資源配置 主要 人員配置表 序號 工種 人數 備注 1 技術負責 1 2 總調 1 3 專職安全員 1 4 技術員 2 5 施工員 4 6 測量員 3 7 采購員 1 8 倉管員 1 9 翻譯 2 10 司機 44 11 修理工 2 12 合計 62 主要施工機械設備的配置表 序號 設備名稱 規格或型號 單位 數量 備 注 1 液壓反鏟挖掘機 1 米3 臺 4 2 液壓反鏟挖掘機 1.5 米3 臺 6 3 推土機 D30 臺 2 4 推土機 D60 臺 2 5 推土機 220 臺 2 6 自行式振動碾 15t 臺 2 7 自卸汽車 15t 臺 22 8 油槽車 8t 臺 2 9 灑水車 5t 臺 2 10 砼攪拌機 350 臺 10 11 發電機 22kw 臺 6 12 軟軸振動棒 50 個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