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小區高層住宅樓懸挑式腳手架施工施工方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39659
2023-04-11
20頁
158.09KB
1、 懸挑式腳手架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XX家園住宅樓建筑、結構施工圖紙。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2011。3實用五金手冊及施工組織設計。.鋼結構工程及驗收規范GB502052003。.建筑結構施工手冊。二、工程概況 XX家園項目為高層住宅工程,共計為ABCD四棟總建筑面積(設計圖)954。89m2,A棟建筑面積為8588.4m2、B棟建筑面積為1588.24m2、棟建筑面積為17949。8m2、D棟建筑面積為1799。2、裙樓為1535。15m2、地下車庫為1003。30m2.建筑總高度A棟結構高各為87.00m、D棟結構高各為84。0m的塔式住宅樓,地上標準層為9層,商2、住樓2層,地下車庫1層全為框剪結構。三、適用范圍本方案適用于AB棟主樓結構施工階段的懸挑式腳手架搭設。裙樓兩層采用落地式雙排鋼管腳手架搭設,密目網封閉,每步架采用竹條板滿鋪。四、材料要求鋼管腳手架的立桿,大橫桿、小橫桿、斜桿采用鋼管外徑為48m,壁厚3。5mm,小橫桿的鋼管長度以081。2m為宜,以適應腳手架的寬度。用于鋼管連接的有直角扣件(十字扣)、旋轉扣和對接扣。底座:鋼管腳手架的底座用于承受腳手架,立桿傳遞上部荷載,本工程懸挑腳的底座采用18#工字鋼懸挑而成。(一)鋼管 采用外徑為48mm壁厚3。5mm的焊接鋼管.材質符合普通碳素結構鋼技術條件(G700-8)中的A3鋼的技術條件,管材符3、合直徑515mm電焊鋼管中的甲類軟鋼管。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0中普通鋼管的規定。(二)扣 件 要符合鋼管腳手架規定,材質應符合GB/T940010可鍛鑄鐵分類及技術條件中的技術條件。 (三)腳手板 采用竹串片腳手板,兩端使用014號鍍鋅鋼絲捆緊。(四)安全網采用綠色2000目密目安全網,其性能要符合國家規定和沖韌試驗規定,并應取得地方安全部門的許可。五、構造要求(一)落地式鋼管雙排架(裙樓)及懸挑腳手架的立桿縱距。m,橫桿間距為0。6m9m,步距為18m,相鄰立桿的接頭位置應錯開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內,與相近大橫桿的距離不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立桿與大橫桿必須用直角扣件扣緊,不得隔步設置或遺漏4、,立桿的垂直偏差,不大于架高1/30,上下橫桿的接長部位應錯開布置在不同的立桿縱距中,與相鄰立桿的距離不大于縱距的三分之一。同一排大橫桿的水平偏差不大于該片腳手架總長度的1/50且不大于5c。(二)小橫桿貼近立桿布置,搭于大橫桿之上并用直角扣件扣緊,在相鄰立桿之間根據需要加設1根或根,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得拆除作為基本構架結構的小橫桿。(三)剪刀撐:沿腳手架兩端和轉角處起,每隔57根立桿設一道剪刀撐,斜桿與地面夾角4560剪刀撐應沿架體高度和長度方向連續布置,形成網狀。在相鄰兩排剪刀撐之間,每隔1015m高加設一組長剪刀撐(橫向剪刀撐)。剪刀撐的斜桿除兩端用旋轉扣件與腳手架的立桿或大橫桿扣緊外,5、在其中間應增加24個扣結點。(四)連墻件:分為剛性連墻件和柔性連墻件。本方案采用剛性連,剛性連接墻件采用單桿穿墻夾固式,即單根小橫桿穿過墻體,在墻體兩側用短鋼管(長度0.m,立放或平放)塞以墊木(6mX9m或5cm10m木方)固定或者在梁上預埋短鋼管,澆過砼后用水平短鋼管與外架子連接固定。剛性連墻件隔層設置,即垂直距離4m設一道,水平距離m設一道;剛性連墻件與柔性連墻件相錯隔層布置,見后附圖。 (五)護欄和擋腳板:在鋪腳手板的操作層上必須設2道護欄和擋腳板。欄桿高度不低于1。2m,擋腳板亦可用加設一道低欄桿(距腳手板面0.3)代替或用18m的高木板固定在外管架上。五、搭設要點(一)下(一至二層6、)雙排鋼管腳手架搭設:()底部處理必須加設底座和進行安放墊木(板)并對地基做好夯實處理.(2)鋪設墊木(板)和安放底座墊木(板)必須鋪放平穩,不得懸空,安放底座時應拉線和拉尺,按規定間距尺寸擺放后加以固定。(3)桿件搭設下部雙排腳手架搭設順序:擺放掃地桿(距地面10公分)逐根樹立立桿,隨即與掃地桿扣緊裝掃地小橫桿并與立桿或掃地桿扣緊安第一步大橫桿(與各立桿扣緊)安第一步小橫桿安第二步大橫桿和第二步小橫桿加設臨時斜撐桿(上端與第二步大橫桿扣緊,再裝設兩道連墻桿手可拆除)第三、四步大橫桿和小橫桿連墻件加設剪刀撐鋪腳手板。靠近立桿的小橫桿可緊固于立桿上,小橫桿靠墻的一端應與墻可靠固定(二)上部(二層7、至三十三層)懸挑腳手架的搭設上部懸挑腳手架搭設順序:預埋“U”字型扣環擺放懸挑工字鋼(穿在樓面梁板內預埋的“U”字型扣環內)安底層大橫桿逐根樹立立桿,隨即與底層大橫桿扣緊裝底層小橫桿并與立桿或底層大橫桿扣緊安第一步大橫桿(與各立桿扣緊)安第一步小橫桿安第二步大橫桿和第二步小橫桿安第二步或第三步立桿安第三、四步大橫桿和小橫桿連墻件加設剪刀撐鋪腳手板。底層懸挑腳手架挑出墻面1。2米,陽光窗臺處挑出1。8米,雙排立桿間距為80m,里面立桿距墻面30m。2懸挑架搭設方法及布置事項:)工字鋼錨固點設置:每隔六層高位置,沿建筑物周邊每隔1。5的距離于樓面水平位置預埋0的“U字型鋼筋扣環,形狀如下圖,懸挑支8、點處根,后邊設根,后背用木屑掐牢,防止位移。預埋時嚴格控制“字型鋼筋扣環埋入砼的尺寸(滿足鋼筋的錨固長度27d,(即5m),且保證上部尺寸為20,錨固點位置如下圖: )擺放懸挑梁(穿在樓面梁板內預埋的“U字型扣環內),懸挑梁(18#工字鋼)縱向間距.,外挑12m,靠內側加扣件扣牢固定.懸挑梁的固定端與自由段的長度之比為1:5。 )安底層大橫桿,大橫桿步距1。8,水平寬度.85 m 4) 逐根樹立立桿,隨即與底層大橫桿扣緊.立桿縱距1.5m,排距0。85m,小橫桿間距1.5m, 內排立桿距墻0。 m,水平橫桿(小橫桿)里端距墻02m。為了增強架體的穩定性且不影響后期的外墻裝飾,連墻件采用剛性連墻9、件與柔性連墻件,詳見后附圖。 ) 裝底層小橫桿并與立桿或底層大橫桿扣緊. 6) 安第一步大橫桿(與各立桿扣緊)安第一步小橫桿安第二步大橫桿和第二步小橫桿 安第二步或第三步立桿安第三、四步大橫桿和小橫桿連墻件加設剪刀撐鋪腳手板,依次向上搭設. 桿件的接長 )立桿的對接:立桿上對接扣件接頭位置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在同步內,錯開距離500mm,立桿接頭與中心節點相距不大于h/3. 2)立桿的搭接:立桿的搭接用旋轉扣件連接,扣件間距不得小于30mm和不大于500 mm,扣件數量按其總抗滑力設計值(每個.5KN)乘以2倍安全系數確定,且搭接長度不得小于00 m ,連接扣件不得少于3道.斜10、桿和剪刀撐的搭接作法同立桿。 3)平桿的接長:平桿(主要是縱向平桿)的接長一般應采用對接,對接接頭應錯開,上下相鄰接頭不得設在同跨內。相距0m,且應避開跨中。 腳手架搭設的允許偏差:總高度0m以下,立桿垂直度50mm 操作層跳板下面及鋼架外圍,滿鋪安全網。 為了安全,本工程外架擬采用層一懸挑,本工程為次翻轉,工字鋼擺放前為:在1工字鋼懸挑部位的端部焊2根25短鋼筋(間距850、長150m),懸挑梁安放完畢后,豎向鋼管套在懸挑梁端部的短鋼筋頭上,以固定豎向鋼管,其它施工方法同上面懸挑架的施工方法。(4)剪刀撐的搭設剪刀撐的搭設是將一根斜桿扣在立桿上,另一根斜桿扣在小橫桿的伸出部位上,這樣可以避免11、兩根斜桿相交時把鋼管別彎、斜桿兩端扣件與立桿節點(及立桿與橫桿的交點)的距離不大與20cm,最下面的斜桿與立桿的連接點離地面(或樓面)不大于50cm,以保證架子的穩定性。六、架體防護 架體外側用8m6m密目網全封閉.按照臨邊防護的規定,設置防護欄桿和擋腳桿.底層、操作層均設高度20擋腳板,并刷斜度為5度黃黑相間油漆.底層和作業層腳手板應鋪滿、鋪穩,并用鋼筋及直徑3.2m的鐵絲固定在支撐桿件上,防止人、物的墜落.嚴格按照建筑施工鋼管腳手架規范(JGJ13211)執行 在施工前期,對施工人員及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安全培訓.其主要內容為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操作規程、現場施工管理制度的學習,本工12、程架子施工方案技術交底及施工程序.所有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符合國家監管部門的規定要求七、驗收使用和管理1腳手架搭設初步成形前,由施工負責人組織人員進行安全檢查,整理好架體材料,報上一級安全管理部門進行驗收,確認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2。在施工主體階段,腳手架只作為防護架體使用,架體上嚴禁堆放各類設施料.并定期檢查各類桿件及扣件螺絲的松勁度.及時清理架板上的建筑垃圾和材料加強架體的維護和保養,確保腳手架的正常使用。在架體的施工層上配備干粉滅火器,施工層臨邊焊接作業應有絕燃隔離板.4.安全員每天要巡視檢查架體,嚴禁任何人拆卸架體上的桿件和設施.(附懸挑架計算書)一、參數信息1腳手架參數雙排腳手13、架搭設高度為 15 m,立桿采用單立桿;搭設尺寸為:立桿的縱距為 。5,立桿的橫距為0.,立桿的步距為1。8 m;內排架距離墻長度為。80 m;大橫桿在上,搭接在小橫桿上的大橫桿根數為 2 根;采用的鋼管類型為 83.5; 橫桿與立桿連接方式為單扣件;連墻件布置取兩步兩跨,豎向間距 3。6 m,水平間距m,采用扣件連接;連墻件連接方式為雙扣件;2.活荷載參數施工均布荷載(kN/2):3。50;腳手架用途:結構腳手架;同時施工層數:2 層;3。風荷載參數本工程地處貴州遵義市,基本風壓.3kN/m2;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計算連墻件強度時取0。92,計算立桿穩定性時取0.74,風荷載體型系數s 為.14、4;4.靜荷載參數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荷載標準值(kN):0。1248;腳手板自重標準值(/):0。3;欄桿擋腳板自重標準值(kN/m):.10;安全設施與安全網自重標準值(N/2):.05;腳手板鋪設層數: 層;腳手板類別:竹夾板;欄桿擋板類別:竹夾板擋板;。水平懸挑支撐梁懸挑水平鋼梁采用20a號工字鋼,其中建筑物外懸挑段長度1.,建筑物內錨固段長度。5 m。錨固壓點壓環鋼筋直徑(mm):20。0;樓板混凝土標號:C30;6。拉繩與支桿參數鋼絲繩安全系數為:6.00;鋼絲繩與墻距離為(m):4。200;懸挑水平鋼梁采用鋼絲繩與建筑物拉結,最里面面鋼絲繩距離建筑物 。6 m。 二、大橫桿的計15、算按照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130200)第5.2。4條規定大橫桿按照三跨連續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上面。將大橫桿上面的腳手板自重和施工活荷載作為均布荷載計算大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1。均布荷載值計算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1=0。3kN/m;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P2=。5。5/(2+1)=0.087kNm;活荷載標準值: Q=3.。75(2+1)=0.875kN/m;靜荷載的設計值:q1。20.038+.2.08=0151kNm;活荷載的設計值: q21。87=1。22kN/m; 圖1 大橫桿設計荷載組合簡圖(跨中最大彎矩和跨中最大撓度) 圖2 大橫桿設計荷載組合簡圖16、(支座最大彎矩)2強度驗算跨中和支座最大彎距分別按圖1、圖組合。跨中最大彎距計算公式如下: 1ma.08q1l+ 。10ql2跨中最大彎距為 a=008。151。5+。101。51。52 =0。33k;支座最大彎距計算公式如下: M2m=0。101 -。17q2支座最大彎距為 M2ma= 0.100。511。520.17.2251。52=-.356N;選擇支座彎矩和跨中彎矩的最大值進行強度驗算: =Ma(0。03?06,0.56?0)/58070.Nmm2;大橫桿的最大彎曲應力為707m 小于 大橫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205/m2,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最大撓度考慮為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17、下的撓度。計算公式如下:max=(0。67q1l4+ 0.902l)/100EI其中:靜荷載標準值: q1= P1+P2。038+000。126k/; 活荷載標準值: q2=Q =.87N; 最大撓度計算值為:=0。77?。126?504/(10?。06?05?21900)+0。0?。875?5004/(10?。06?5?2190)。918 m;大橫桿的最大撓度 1.918mm 小于 大橫桿的最大容許撓度 150/15 m與10 m,滿足要求! 三、小橫桿的計算根據JGJ130-001第5.4條規定,小橫桿按照簡支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上面。用大橫桿支座的最大反力計算值作為小橫18、桿集中荷載,在最不利荷載布置下計算小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荷載值計算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 0381。5=0。8k;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P=。3。51。5/(2+1)=0.3N;活荷載標準值:。50.1.5/(2+) =1。313kN;集中荷載的設計值: P=1。(0.0580。11)+.4 1。12=。064kN; 小橫桿計算簡圖強度驗算最大彎矩考慮為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大橫桿傳遞荷載的標準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均布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m=ql8Mqmax=。20.80。528=。003kNm;集中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MpmPl3Max=。0。5/3=0。516Nm ;最大彎矩19、 M=MmaMpma=0.51km;最大應力計算值=M/ W=。519?06/08=02。1Nmm2;小橫桿的最大彎曲應力10.N/m2 小于 小橫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205N/mm2,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最大撓度考慮為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大橫桿傳遞荷載的設計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引起的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q=5ql4/384Imax=5?。08?504/(384?。06?05?21900)=。06 mm ;大橫桿傳遞荷載 Pp1+p2 + =080.13+1。1=1501kN;集中荷載標準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pmx=(3l2 4l2)72EIpa15120、。35?50?3?504?502/9 ) (72?.06?05?2900)=。9mm;最大撓度和 qmax + pmx=0。06+0。895=。902 m;小橫桿的最大撓度為 0。92 m 小于小橫桿的最大容許撓度750/10=5與1mm,滿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力的計算按規范表5。.7,直角、旋轉單扣件承載力取值為8。00N,該工程實際的旋轉單扣件承載力取值為8。0N。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5.2.5): R c 其中R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0kN;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大橫桿的自重21、標準值: P=003。5/2=0。058kN;小橫桿的自重標準值: P2=00.7/20.01N;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 P3=0。35。751.5/2=019k;活荷載標準值: Q=3.50。/21。96N;荷載的設計值: R1。2(0。058+014+.19)+1。41.93.079kN;R 8.0k,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五、腳手架立桿荷載的計算作用于腳手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標準值,為0.128N/ NG=0。1248+(1.52/2)0。038/1。8015。0.52kN;(2)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采用竹22、夾板,標準值為0。5/ G= 0。3581(0.750。8)/=3。255N;(3)欄桿與擋腳手板自重標準值;采用竹夾板擋板,標準值為。1kNm N3=0148.5/=04kN;()吊掛的安全設施荷載,包括安全網:0。005k/m2 NG0.0051。5150。2N;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NG+NG2+NG+NG4=.59kN;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立桿按一縱距內施工荷載總和的1取值.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Q=3。751。52/2=。938kN;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為 N1.2 N+0。851。4Q1。26.559+ 0。81。4。38= 12。5523、k;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為 N=1.2G+1。4NQ=1.6。5591。43。9=3k;六、鋼絲繩卸荷計算(因此內容在規范以外,故僅供參考)鋼絲繩卸荷按照完全卸荷計算方法。在腳手架全高范圍內卸荷3次;吊點選擇在立桿、小橫桿、大橫桿的交點位置;以卸荷吊點分段計算。第1次卸荷凈高度為3m;第2 次卸荷凈高度為4;第 次卸荷凈高度為m;經過計算得到a=a3。0/(0.750+。00)70。46度a2=arct3.50/0。5=1。870度第1次卸荷處立桿軸向力為:P=P1.51。557(3+7) =12.557k;kx為不均勻系數,取。5 各吊點位置處內力計算為(N):1P/sina24、1=12。57/0。2=13.334T2=P2si212.5/0。990=2.685kN1=P/ta1=12.57/2。00=4。48NG2=P2/taa2=12。5577000=1.794N其中T鋼絲繩軸向拉力,G鋼絲繩水平分力。卸荷鋼絲繩的最大軸向拉力為Fg= T1 13。34kN.鋼絲繩的容許拉力按照下式計算:g=Fg/K其中Fg鋼絲繩的容許拉力(kN); F 鋼絲繩的鋼絲破斷拉力總和(kN), 計算中可以近似計算=0。d,為鋼絲繩直徑(mm); 鋼絲繩之間的荷載不均勻系數,取0.8; K 鋼絲繩使用安全系數。計算中g取 1333k,=082,8,得到:選擇卸荷鋼絲繩的最小直徑為:d =25、(213。348.0/0.0)0。5=1。1m.吊環強度計算公式為:= / A f其中 f 吊環鋼筋抗拉強度,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規定f=50mm; N - 吊環上承受的荷載等于F; A - 吊環截面積,每個吊環按照兩個截面計算,A=d2;選擇吊環的最小直徑要為: =(2F/f/)0.5(2?3334?03/50/3。14)513. m。第次卸荷鋼絲繩最小直徑為 16。 ,必須拉緊至 3。33k,吊環直徑為14。0 mm。根據各次卸荷高度得:第2次卸荷鋼絲繩最小直徑為 1.9 m,必須拉緊至 14.667N,吊環直徑為 14。 mm。第3次卸荷鋼絲繩最小直徑為.8mm,必須拉緊至 。0kN,吊環26、直徑為8。0 m。七、立桿的穩定性計算風荷載標準值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Wk0。7z?0其中 0 基本風壓(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的規定采用:0=.3Nm;z 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9201)的規定采用:z= 0。74;s 風荷載體型系數:取值為0.214;經計算得到,風荷載標準值為: Wk.70。30。70。214=0033kNm2;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 為: 0. 1。4WkLah2/10=。85 1。4.031。51。82/=。09k;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N(A) MW/W f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 :N27、=2。57(5+7)5 =10。0N;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N/(A)f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1。384(5+)/15 =1。70N;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58 c;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13200)表5。33得 : k15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2001)表5.3。3得:=。5 ;計算長度,由公式 l0ku確定:l0=3.118m;長細比: L0/9;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 :0。16立桿凈截面面積 : A=4.8 cm;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 :28、W=5。08 m3;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 =05N/m;考慮風荷載時045.2(0。18?89)+192304/50801423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 =11.23/mm2 小于 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20Nmm2,滿足要求!不考慮風荷載時=107.12(0.186?9)=117。72N/m2;立桿穩定性計算=117.2N/m2小于 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2mm2,滿足要求!八、連墻件的計算連墻件的軸向力設計值應按照下式計算:N=Nl +N0連墻件風荷載標準值按腳手架頂部高度計算=0。92,s。24,00.3,Wk=.7z?s?0=0.7?。92?214?。3=0。041kNm29、2;每個連墻件的覆蓋面積內腳手架外側的迎風面積 Aw=8 m2;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J130011)5。4。1條連墻件約束腳手架平面外變形所產生的軸向力(N), N0 。00kN;風荷載產生的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kN),按照下式計算:lw=1。4WA=0.625kN;連墻件的軸向力設計值 Nl=lw + N0= 5。625kN;連墻件承載力設計值按下式計算:f=稟穂其中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li0/15。8的結果查表得到 =。84,l為內排架距離墻的長度; A=4.9 m2;f=2Nmm2;連墻件軸向承載力設計值為 Nf0。844.8910-420085。30、1N;Nl.5 Nf5.10,連墻件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連墻件采用雙扣件與墻體連接。由以上計算得到 Nl=525小于雙扣件的抗滑力 1N,滿足要求! 連墻件扣件連接示意圖九、懸挑梁的受力計算懸挑腳手架的水平鋼梁按照帶懸臂的連續梁計算。懸臂部分受腳手架荷載N的作用,里端B為與樓板的錨固點,為墻支點。 本方案中,腳手架排距為750mm,內排腳手架距離墻體80mm,支拉斜桿的支點距離墻體為 600m,水平支撐梁的截面慣性矩=20m,截面抵抗矩W=237cm3,截面積A=355m。受腳手架集中荷載 P=(1.2655 1.43.38)5/15=4461kN;水平鋼梁自重荷載 q1。35.0.0178.31、=0。334kNm; 懸挑腳手架示意圖 懸挑腳手架計算簡圖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懸挑腳手架支撐梁剪力圖(N) 懸挑腳手架支撐梁彎矩圖(k) 懸挑腳手架支撐梁變形圖(m)各支座對支撐梁的支撐反力由左至右分別為:R2=25kN;R3=。81kN;R4-315kN。最大彎矩Mmx=1。57kNm;最大應力=/1。05NA=。577106/( 。05 370)+ 2.409103/350=7。0N/mm;水平支撐梁的最大應力計算值7。016Nmm2小于水平支撐梁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15N/mm,滿足要求!十、懸挑梁的整體穩定性計算水平鋼梁采用0號工字鋼,計算公式如下=/bx f其中 - 均勻彎曲的受彎構32、件整體穩定系數:查表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12003)得,b=1.3由于b大于0.,根據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17-203)附表B,得到 b值為085。經過計算得到最大應力 =1.577106/( 0.83700 )= 7.N/mm2;水平鋼梁的穩定性計算 =7。8 小于f=25N/mm2 ,滿足要求!十一、拉繩的受力計算水平鋼梁的軸力A和拉鋼繩的軸力RU按照下面計算 RH=Rcos其中RUicosi為鋼繩的 拉力對水平桿產生的軸壓力。各支點的支撐力 RCiRiini按照以上公式計算得到由左至右各鋼繩拉力分別為:1=6。6k;十二、拉繩的強度計算鋼絲拉繩(支桿)的內力計算鋼絲拉繩(斜拉桿)33、的軸力R均取最大值進行計算,為U6.76選擇61鋼絲繩,鋼絲繩公稱抗拉強度1700MP,直徑1m。 Fg=Fg/K其中g 鋼絲繩的容許拉力(); Fg -鋼絲繩的鋼絲破斷拉力總和(N),查表得Fg=23k;- 鋼絲繩之間的荷載不均勻系數,對19、637、61鋼絲繩分別取0。8、0.8和0。8。=05; K - 鋼絲繩使用安全系數。K=。得到:Fg7425kRu6.768kN。經計算,選此型號鋼絲繩能夠滿足要求。鋼絲拉繩(斜拉桿)的拉環強度計算鋼絲拉繩(斜拉桿)的軸力RU的最大值進行計算作為拉環的拉力N,為NU6。76kN鋼絲拉繩(斜拉桿)的拉環的強度計算公式為= 其中f 為拉環鋼筋抗拉強度,按3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0。9。 每個拉環按2個截面計算的吊環應力不應大于0N/m;所需要的鋼絲拉繩(斜拉桿)的拉環最小直徑 D=(6764/(3。42502) 12 =。mm;實際拉環選用直徑D=10m的HPB23的鋼筋制作即可十三、錨固段與樓板連接的計算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如果采用壓環,拉環強度計算如下水鋼梁與樓板壓點的拉環受力 0。315kN;壓環鋼筋的設計直徑=20m;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的拉環強度計算公式為:=N/A 其中f為拉環鋼筋抗拉強度,按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9.8 每個拉環按2個截面計算的吊環應力不應大于0Nm2;D4=3.4220/4=14.mm=/2A1。8/3。1592=0。51Nm2;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的拉環一定要壓在樓板下層鋼筋下面,并要保證兩側30m以上搭接長度。拉環所受應力小于5N/m2,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