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道路工程地道、防撞墻及檢修通道施工方案(2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640115
2023-04-12
25頁
1.36MB
1、目錄1.編制依據21.1。圖紙21.2。施工規范和驗收標準22。工程概況33.附屬結構工程施工順序43。1.主線暗埋段斷面施工順序43。2。主線敞開段斷面施工順序43。3.匝道(NX11除外)斷面施工順序43.4。匝道(NX11)斷面施工順序53.5。輔道斷面施工順序54。防撞墻、檢修通道、側石施工方案64.1.防撞墻、檢修通道、側石概況64。2。準備工作134.3.鋼筋綁扎144.4。模板安裝144。5。混凝土施工165.鋪裝層施工175。1。鋪裝混凝土概況175。2。施工放樣185.3。鋼筋制作與安裝185.4。混凝土澆注195.5.變形縫設置196。施工注意事項207。質量控制措施2172、。1.施工保證體系217。2。施工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227。3。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227。4.混凝土質量保證措施238。安全措施241. 編制依據1.1. 圖紙xx市高架道路二期工程龍城大道地道等工程施工圖紙。1.2. 施工規范和驗收標準(1)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JTG E602008)(2)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 12008)(3)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20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5)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6)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土建工程)(JTJ 059-95)(7)公路橋涵施3、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8)城市橋梁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 2-2008)(9)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2012)(10)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02)(11)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2011)(12)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50107-2010)2. 工程概況江蘇省xx市龍城大道二期地道工程,地道主線段起訖里程K4+761K6+427,全長1666米;地道主線暗埋段段起訖里程K4+881K6+277,全長1346米。附屬結構工程主要包括防撞墻、檢修通道、側石、平石、鋪裝混凝土。12防撞墻主要為三種:一種為懸臂式4、防撞墻,懸臂式防撞墻主要集中在地道敞開段及擋墻頂,總長度1957.2m;第二種為地道中隔墻處及所有匝道內側及NX11匝道外側防撞墻,總長度4022m;第三種為雙面防撞墻,主要主要集中在主線敞開段和擋墻段道路中心位置,總長度270m。防撞墻混凝土標號為C30。檢修通道位于地道主線和匝道(除NX11以外)外側,總長度3718m。側石位于輔道內外兩側,總長度1224m。檢修通道及側石混凝土標號為C30。鋪裝混凝土位于主線、匝道、輔道U形槽及暗埋段全線,總方量13022。3m3.鋪裝混凝土標號為C40P6。3. 附屬結構工程施工順序本工程附屬結構工程的水平施工順序根據根據結構完成的順序安排.不同結構斷5、面有不同的斷面順序.3.1. 主線暗埋段斷面施工順序主線暗埋段附屬結構斷面施工順序如下:防撞墻鋪裝混凝土平石檢修通道。主線暗埋段附屬結構斷面見圖31.圖3-1 主線暗埋段附屬結構斷面圖3.2. 主線敞開段斷面施工順序主線敞開段附屬結構斷面施工順序如下:鋪裝混凝土中央防撞墻平石檢修通道。主線敞開段附屬結構斷面見圖3-2。圖3-2 主線敞開段附屬結構斷面圖3.3. 匝道(NX11除外)斷面施工順序匝道(NX11除外)附屬結構斷面施工順序如下:防撞墻鋪裝混凝土平石檢修通道。匝道(NX11除外)附屬結構斷面見圖33。圖33匝道(NX11除外)附屬結構斷面圖3.4. 匝道(NX11)斷面施工順序匝道(N6、X11)附屬結構斷面施工順序如下:內側防撞墻鋪裝混凝土平石外側防撞墻。匝道(NX11)附屬結構斷面見圖3-4。圖3-4匝道(NX11)附屬結構斷面圖3.5. 輔道斷面施工順序輔道附屬結構斷面施工順序如下:內側側石鋪裝混凝土平石外側側石。輔道附屬結構斷面見圖35。圖3-5輔道附屬結構斷面圖4. 防撞墻、檢修通道、側石施工方案4.1. 防撞墻、檢修通道、側石概況4.1.1. 懸臂式防撞墻,典型斷面見圖4-1、圖42:(1) 在地道主線、匝道U形槽及擋墻頂部采用懸臂式防撞墻,其高度0.9m,總長度1894m。(2) 主線結構A1及A36及各匝道暗埋段端部橫向防撞墻,采用懸臂式擋墻,其高度分別為1。17、3m、1.05m、0.98m、0。7m,總長度分別為60。2m、11m、11m、11m。圖41 U形槽頂部懸臂式防撞墻典型斷面圖圖42 橫向懸臂式防撞墻典型斷面圖4.1.2. 地道中隔墻處及匝道內外兩側防撞墻,典型斷面見圖43、圖4-4、圖45:(1)主線暗埋段中隔墻位置設置防撞墻,共計2792m,其高度0。9m。(2)在匝道暗埋段內側設置防撞墻,共計857m,其高度0.9m.(3)在匝道暗埋段外側(僅NX11)設置防撞墻,共計373m,其高度0。9m。圖43 主線暗埋段中隔墻防撞墻斷面圖圖44 匝道內側防撞墻斷面圖圖45 匝道(NX11)外側側防撞墻斷面圖4.1.3. 雙面防撞墻,典型斷面見8、圖46:敞開段及擋墻段道路中央分隔帶位置,共計270m,其高度0.9m。圖46 中央分隔帶防撞墻斷面圖4.1.4. 檢修通道,典型斷面見圖47:檢修通道分兩種,一種設置在主線暗埋段外側,共計2792m,其高度0.3m;一種設置在主線敞開段、匝道(NX11除外)外側,共計926m,其高度0.3m。圖47 檢修通道斷面圖4.1.5. 側石,典型斷面見圖48:側石分兩種,一種設置在輔道外側,一種設置在輔道內側,全長均為612m,其高度0.25m。圖48 側石斷面圖4.1.6. 伸縮縫,典型結構見圖49:以上的防撞墻、側石、檢修通道等各構件原則上每10米設置一道段縫,在主結構伸縮縫處必須斷開.遇到非標9、準長度節段,分段長度可適當調整,原則上不得超過15m.圖4-9 伸縮縫構造圖4.2. 準備工作(1) 為確保混凝土表面的光潔度和線型和順,本工程防撞墻、檢修通道、側石擬統一采用定型組合鋼模板,考慮本工程基本以直線段為主,而且曲線半徑較大,組合鋼模每塊長度可制為1.5m. (2)模板到場后應按規范要求嚴格檢查模板外觀尺寸、表面平整度,并刷脫模劑。(3)對于地道內防撞墻,在澆筑墻身及底板時應預埋鋼筋,便于墻身及底板與防撞墻連接成整體。施工前先用全站儀放出防撞護欄的內外輪廓線位置并用墨線彈在已澆筑地道底板,用水準儀測出高程,將施工部位鑿毛并清洗干凈,沿邊線用水泥砂漿找平到理想高程,便于模板安裝。(410、)對于懸臂式防撞墻,在澆筑墻身等其他結構部件時應預埋鋼筋,便于墻身和防撞墻連接成整體。施工前用水準儀測出高程并做好標記,將施工部位鑿毛并清洗干凈,沿邊線用水泥砂漿找平到理想高程,便于模板安裝.4.3. 鋼筋綁扎(1)鋼筋綁扎前,每隔10米在預埋筋上焊接一根鋼筋,測放出頂面高程位置并做好標記,作為鋼筋綁扎時的高程控制線.(2)鋼筋下料的尺寸,必須按設計規范要求精確下料。成型時必須嚴格符合設計要求。鋼筋的焊接、綁扎,應嚴格按設計及規范要求施工,并保證混凝土保護層。(3) 對預埋筋進行整理,然后按設計圖紙和測量放線位置進行鋼筋綁扎,綁扎時應先綁扎立筋,立筋位置調好后再綁扎橫向鋼筋。若防撞護欄設有預埋11、鋼管,鋼管應在鋼筋綁扎完畢后安裝,鋼板位置、高程應認真檢查,確認后無誤后宜點焊在鋼筋上。(4)在有標志牌和燈桿處,應在防撞護欄及人行道地梁鋼筋綁扎完畢后,按設計要求預埋鋼筋。4.4. 模板安裝(1)模板在進行設計時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剛度,不至于在澆筑混凝土時,由于人力或混凝土自重等原因而使模板沉陷變形。(2)其次,要保證模板的加工尺寸與標高準確,不致影響混凝土的幾何尺寸.在上述基礎上,還要考慮模板裝拆方便。(3)對于地道內部防撞墻、側石、檢修通道施工時固定模板支架擬采用下圖示。頂、底部用對拉螺栓連接.圖410 地道側墻防撞墻、側石、檢修通道模板安裝示意圖對于懸臂式防撞墻施工時固定模板支架擬采用下12、圖示。頂、底部用對拉螺栓連接。圖411 懸臂式防撞墻模板安裝示意圖(4)在模板安裝時,要求在接縫處用雙面膠帶塞縫,以便澆筑混凝土時不漏漿,保證混凝土質量。要求模板表面潔凈、光滑、無銹斑,脫模劑涂刷均勻.模板安裝時要求板面平整,接縫嚴密,線型順暢,模板頂面標高、模板平面尺寸、軸線位置、表面平整度及相鄰板面高低差均應符合規范相關要求。(5)防撞護欄上的伸縮縫應在支模時根據設計位置設好(原則上每10米設置一道段縫,在主結構伸縮縫處必須斷開)。伸縮縫采用一層丁晴軟木橡膠板加表面3cm低模量聚氨酯密封膠。4.5. 混凝土施工(1)對于地道內防撞墻、側石、檢修通道,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運輸車在地道13、內運送混凝土的方式澆注;對于懸臂式防撞墻,現場使用泵車直接向模板內澆筑混凝土的方式澆注。(2) 澆注混凝土之前試驗人員應嚴格檢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離析、泌水情況,要求坍落度控制在1216cm,不符合要求的應退場處理。并對模板支撐,雜物情況進行檢查。(3)混凝土要分層澆注,不得在一個地方集中下料,防止形成起伏不定的界面。每層混凝土不得超過30cm,澆筑到倒角處應暫時停止下灰,待該范圍振搗完成后再繼續澆筑,分層澆筑時間間隔不大于混凝土初凝時間.應沿同一方向澆注,連續一次完成。(4)混凝土振搗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振搗時移動間距不得大于振搗器作用半徑1.5 倍及不得大于50cm,與模板保持510cm 的14、距離,并插入下層混凝土510cm。對每一部位必須振搗密實,至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氣泡,表面平坦泛漿為止,但不得過渡振搗,防止混凝土產生離析.(5)澆注時模板看護人員檢查模板及模板支撐構件情況.澆注完畢后,外露混凝土面應及時收漿抹光.混凝土接縫嚴格進行鑿毛處理,使新老混凝土緊密結合在一起。(6)混凝土拆模后應及時養護,應保證養護用水潔凈并采取薄膜覆蓋。養護應派專人負責,養護時間應不少于7 天。(7)拆模后,模板下抹的砂漿帶應及時剔除,清理干凈。(8)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實,蜂窩麻面0。5%,外露面色澤美觀,分縫豎直,線型順暢。5. 鋪裝層施工5.1. 鋪裝混凝土概況鋪裝混凝土位于主線、匝道15、輔道U形槽及暗埋段全線,總方量13022。3m3。鋪裝混凝土標號為C40P6。鋪裝結構詳見圖5-1圖54圖5-1 主線機動車道鋪裝構造圖圖5-2 輔道機動車道鋪裝構造圖圖53 WX18、NS10匝道機動車道鋪裝構造圖圖5-4 NX11匝道機動車道鋪裝構造圖5.2. 施工放樣首先用全站儀放出鋪裝的邊界線,根據路段平曲線的半徑大小,適當加密測點,縱向間隔5m 給出一個測點,標明里程樁號,用墨線彈出連接,然后用水準儀測出每個測點標高,用以確定鋪裝層混凝土厚度,為鋼筋安裝位置設定初定值。控制標高的鋼筋頭網格布置,間距2。5m。5.3. 鋼筋制作與安裝5.3.1. 鋼筋檢驗鋼筋必須按不同種類、等級、牌16、號、規格及生產廠家分批驗收、分別堆放,不得混雜,且應立標牌以示識別.鋼筋在運輸、儲存過程中,應避免銹蝕和污染,并堆置在規定區域內.在鋼筋進場后,要求提供附有生產廠家對該批鋼筋生產的合格證書,標示批號和出廠檢驗的有關力學性能試驗資料。進場的每一批鋼筋,均按JTJ055-83公路工程金屬試驗規程進行取樣試驗,試驗不合格的不得使用于本工程。5.3.2. 鋼筋制作、綁扎鋼筋網應嚴格按設計圖紙進行加工;鋼筋網僅在變形縫縫處斷開,其余部位通長設置,鋼筋網搭接必須符合設計要求,見圖5-5。為保證鋼筋網片在鋪裝層中的準確位置,在鋼筋與結構底板之間設架立鋼筋,鋼筋規格采用16,呈網格型布置,間距1.25 m.圖17、55 鋼筋網平搭式連接示意圖5.4. 混凝土澆注(1)混根據現場施工條件,選擇混凝土運輸車運送。混凝土在攪拌站攪拌,采用地泵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澆筑前,先用清水將底板混凝土充分濕潤,人工攤鋪混凝土時要均勻,采用振動梁進行振搗,振搗過程要均勻,防止漏振或過振。然后用6m 長鋁合金刮尺將混凝土表面刮平。(2)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手工收漿12次,并在混凝土初凝前對表面進行拉毛處理。5.5. 變形縫設置鋪裝混凝土變形縫設置位置與結構混凝土相同,伸縮縫中間放置丁晴軟木橡膠,頂上3cm范圍為瀝青填縫料。詳見圖56圖5-6 變形縫處鋪裝構造圖6. 施工注意事項(1)振搗避免出現過振或漏振,若過振會出現水線和砂線18、,而振搗不夠則氣孔較多,所以振搗時間一定要掌握在為2540 秒。(2)若拆模后有較多較大的氣孔,則拆模后立即用水擦洗一遍,洗掉混凝土面上脫模劑,再用白水泥和灰水泥按4:6 的比例混合攪拌成水泥漿,將較大的氣泡進行修補,而小氣泡可不必修補,保證防撞墻的自然美觀,堅決不允許對其表面擦干粉和粉刷。(3)在澆筑混凝土之前,一定要檢查一下,內外模板的固定螺栓或者錨栓是否已經牢固.內模和外模有沒有固定好,防止在澆筑混凝土時,振搗棒一振搗,導致跑模。(4)鋪裝層施工完畢,在收漿時,采用墊木,盡量不要直接踩在鋪裝層上。收漿拉毛后及時覆蓋土工布,進行灑水養護。(5)控制好鋪裝層的平整度,有兩條途徑:先用震動梁緩19、慢的振搗一次,再用滾筒來回碾壓補平,防止拉出波浪來,完后用卡尺刮平;收漿時一定要控制好時間,在初凝前進行一次收漿,在終凝前再進行最后一次收漿,然后進行拉毛,(6)在混凝土初凝時進行收漿,處理干凈表面浮漿,防止起殼。(7)采取橫向拉線,以標高鋼筋為基準,控制上面的保護層為25mm;每平方米抽查一點,確保鋼筋網片(鋪裝鋼筋)保護層規范。7. 質量控制措施7.1. 施工保證體系單位工程質量檢驗質量檢查體系項目部質量部工區負責人工班質量自檢 施工保證體系工程質量檢驗工程質量評定達到質量目標材料構件設備核檢工序質量檢驗分部工程質量檢驗工 藝 質 量 檢 驗圖7-1 施工保證體系框圖各分項工程施 工隊(班20、組)在每一道工序過程及完成后,由質檢員按設計圖和技術規范要求嚴格進行自檢,對自檢合格工程填寫質檢申請表,經質檢組核實后報質量安全監察部質檢工程師審查,質檢工程師確認自檢組的檢查有效后簽字報送現場(駐地)監理工程師申請檢驗。請監理工程師檢查驗收,監理工程師的檢驗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工序的施工。質量檢查程序框圖如下: 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一道工序完成現場自檢組自檢報監理工程師下一工序施工返 工報質檢部復檢圖72 質量檢查程序框圖7.2. 施工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1)圖紙會審。對設計圖紙認真審核,弄清設計意圖,對圖紙不明確的地方及時請教設計單位,予以澄清。(2)施工專項施工方案的控制。施工專項方案是21、指導施工的全面性技術文件,施工專項方案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工程質量,開工前必須對施工專項方案中的施工順序、施工方法和保證工程質量的技術措施進行審查核實,是否切實可行,并做好開工前的各項技術交底工作。(3)根據工程特點,制定工程質量預防措施,消除施工過程中潛在的不合格因素,消除質量通病.7.3. 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1)嚴格做好技術交底。包括圖紙交底、施工方案交底、設計變更交底、分項工程技術交底,沒有技術交底不得開工.(2)堅持旁站制度。防撞墻施工時施工員、質檢員、試驗人員必須跟班作業,工程技術人員跟班作業,隨時解決施工中的技術難題。(3)對于連續施工工序,交班質檢人員就本班施工質量情況22、以及需要注意事項向接班人員作詳細說明,并認真填寫交接班記錄。(4)采用先進的檢測設備,選派責任心強的檢測人員,加強對工程的施工控制,確保施工質量;嚴格執行測量管理制度,堅持測量換手復測制度和測量資料復核制度。(5)嚴把材料質量關。對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必須嚴格按質量標準進行訂貨、采購、運輸、保管和供應。經檢查不合格的材料必須清出工地。嚴格按規定做好各項檢驗工作,要保證檢驗方法的正確和檢驗工具、檢驗儀器設備的準確性。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能施工.(6)服從業主、監理單位、設計單位的檢查、指導和監督,虛心接受他們提出的改進意見,積極與建設、設計、監理單位搞好配合工作,同時積極與相鄰工程施工單位密23、切協作,共創優質工程。根據招標文件條款的要求,在監理工程師的監督和指導下施工,并如實地向監理工程師匯報工程進度和質量情況.(7)每一批施工設備進場,先向監理工程師報送型號及性能,征得監理工程師同意后方可進場,以避免由于使用施工設備不當而影響工程質量。7.4. 混凝土質量保證措施7.4.1. 原材料質量保證為保證混凝土的質量,滿足防撞墻、側石、檢修通道混凝土級別的要求,由于本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必須要求把好原材料采購關,認真做好原材料試驗、配合比設計及試拌工作,認真選擇外加劑,嚴格試驗流程,堅持質檢工程師審核簽認,技術負責人簽發制度,確保混凝土工程的內在質量,保證混凝土色澤一致.7.4.2.24、 模板材料保證本工程防撞墻、側石、檢修通道擬統一采用定型組合鋼模板,模板表面應潔凈、光滑、無銹斑,脫模劑涂刷均勻。模板安裝時要求板面平整,接縫嚴密,線型順暢,模板頂面標高、模板平面尺寸、軸線位置、表面平整度及相鄰板面高低差均應符合規范相關要求。 模板接縫要求在接縫處用雙面膠帶塞縫,以便澆筑混凝土時不漏漿,保證混凝土質量。7.4.3. 支撐體系保證必須保證支撐體系的剛度和穩定性,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技術交底要求,來確保混凝土外觀尺寸的準確與美觀。7.4.4. 混凝土配制及運輸保證所有用于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黃砂、碎石、粉煤灰及外加劑都必須確保原材料來源于同一產地、同一供應商的產品,中途25、不得更換。嚴格控制混凝上的坍落度和水灰比,水灰比盡量小,以減少混凝土的收縮變形以及徐變,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現水斑和裂縫。保證混凝土澆筑時材料供應及時,確保混凝土澆筑連續性.7.4.5. 混凝土澆筑質量保證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嚴格控制混凝土傾落自由高度不超過2米;澆筑過程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則,振點呈梅花形布置,間距不得大于400mm,振搗時間以不再有氣泡冒出及混凝土不再沉陷為準。防撞墻、側石、檢修通道外側及邊角應仔細振搗,振動器金屬頭距離模板100mm左右,振點間距控制在300mm。振搗時間嚴禁過長,一般控制在2030秒,防止混凝土水泥漿流失.混凝土的振搗過程中,不得漏振或過振,確保混凝土的內在質26、量,保證混凝土成型后光潔、密實、美觀。7.4.6. 混凝土養護及成品保護保證澆注好混凝土后,須進行及時的覆蓋養護,由專人進行負責并做好養護記錄.7.4.7. 混凝土試塊控制措施嚴格按照“常質監(2011)13號”文件的相關要求,做好試塊管理工作。從“混凝土試塊臺賬及溫度臺賬、混凝土試塊的制作、混凝土試塊的養護要求及齡期、試塊強度報告不符合要求的處理幾方面進行規范管理。8. 安全措施8.1. 安全管理措施(1)施工現場進行安全控制,建立安全管理和責任體系,以施工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明確各崗位的安全責任,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各負其責,嚴格把關,確保施工安全。(2)定期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27、培訓,要達到先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3)嚴格技術安全交底,施工前負責人再組織學習教育,并進行全面細致的安全交底,做到無安全技術交底不得施工。(4)安全員要認真學習和掌握安全規則和注意事項,熟練使用防護器材。在崗時間精力集中,堅守崗位,能夠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5)經常進行安全檢查、驗收評比、獎罰兌現、措施得力。(6)做好安全記錄。8.2. 安全技術措施8.2.1. 物料的搬運(1)材料搬運時盡量避免不必要的人工搬運,如需要利用人工進行搬運,應使搬運的材料適合人工搬運,并使用搬運工具以減少人工用力。(2)車輛運料時,嚴禁超載,并事先安排好材料堆放場地。8.2.2. 電氣設備(1)應準確選擇、安裝、使用和維護電氣系統和設備,系統維護良好,應有專職人員負責定期檢查.(2)讓持證并能勝任的人員來管理現場的配電系統。電氣系統包括設備和纜線應適應施工現場的用途和條件(包括惡劣的天氣,處理不當和可能的易燃環境);可能的地方降低電壓;良好的接地絕緣和隔離;防漏電裝置;足夠的臨時照明保證亮度.(3)電弧焊:手與電力線路應隔離;焊接鉛條和回路的隔離處于良好狀況,(通常稱為“焊接接地”)。(4)避免與現有的地面和地下設施相接觸。(5)要有處理現場觸電事故的措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11
49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