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軌電車1號線下穿通道基坑圍護結構設計及開挖降水施工方案(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642376
2023-04-14
21頁
147.23KB
1、基坑圍護結構設計及開挖降水施工方案目 錄第一節 編制依據5第二節 工程概況52。1 工程主要情況52。1.1 專項工程名稱52。1。2 地理位置及工程范圍62。1。3 地形、氣候及地質條件62。2 設計概況92.2.1 圍護結構設計9地基加固處理142。2。3基坑降水142.2。4基坑開挖與支護152。3工程施工條件162.3。1XX大道區域施工工況162。3.2交通16用水162。3。4用電162.3。5通訊17第三節 施工進度計劃173.1 總體施工安排173。2 施工段落計劃17第四節 施工組織機構184.1 組織結構184.2 各部門工作職責194。3 主要人員崗位職責20第五節 施工2、準備與資源配置計劃215.1 施工準備215。1。1技術準備215。1.2現場準備225.2 資源配置計劃235。2。1 勞動力配置計劃235。2。2 物資設備配置計劃24第六節 施工方法及工藝流程256.1 圍護結構-SMW工法樁施工256.1。1概況256.1.2 SMW工法樁施工順序及工藝流程266。2 地基加固-水泥土攪拌樁施工326。2。1機械選擇336.2。2水泥土攪拌樁施工方法336.3 基坑降水施工356.3。1概況356.3。2降水施工36降水運行37第七節 基坑土方開挖387。1 開挖控制原則387.2 開挖準備工作387。3 開挖參數397。4 開挖步驟397。5基坑開挖3、安全措施427.5。1排水措施42施工作業安全措施43第八節 鋼支撐架設與拆除448。1 概況448。2 鋼支撐架設458。3 鋼支撐拆除47第九節 墊層施工47第十節 基坑監測4710。1 施工監測目的4710.2 量測項目、測點布置、監測手段與監測頻率4810。3 量測項目警戒值48第十一節 安全保證措施4911.1 安全目標4911。2 安全管理組織4911。3 安全管理制度4911.4 保證安全生產的措施50第十二節 質量保證措施5112.1 質量目標5112。2 質量管理組織5112。3 質量管理制度5412。4 保證工程質量的措施5412。4。1攪拌樁施工5412.4。2降水工程54、412。4。3基坑土方開挖5412。4。4混凝土工程55第十三節 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5513.1 文明施工5513.2 環境保護5613.3 管線、鄰近建筑物等保護57第十四節 施工安全應急預案5814。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工作流程5814。2 預防基坑坍塌技術處理措施6014.3 機械、物體打擊事故應急救援措施6114.4 其他應急預案61基坑圍護專項施工方案第一節 編制依據1、施工圖:XX高新區有軌電車1號線工程施工圖第四篇土建I標第四冊結構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2006年版)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規范(GB500204-2002)2011年版4、建筑5、基坑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5、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6、型鋼水泥攪拌樁墻技術規程(JGJ/T199-2010)7、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范(YB 925897)8、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9、熱軋H型鋼和部分T型鋼(GB/T11263-1998)10、焊接H型鋼(YB3301-25)11、建筑與市政降水工程技術規范(JGJ/111-98)第二節 工程概況2。1 工程主要情況2.1.1 專項工程名稱 本方案為下穿通道基坑圍護施工專項方案,為通道結構施工前必須或部分必須完成的施工內容,主要包括:圍護結構:SMW工法樁;地基加固:三軸攪拌樁、雙軸攪拌樁6、;基坑降水:管井降水;基坑開挖與支護。2。1。2 地理位置及工程范圍XX高新區有軌電車1號線是有軌電車網絡中的骨干線路,全長約19.133km,線路東西向貫穿高新區,連接XX片區的生態城和XX城、XX片區的XX經濟開發區、中心城片區的XX街道和XX街道,在終點站XX樂園站與在建的軌道交通1號線和規劃中的軌道交通3號線相互換乘。本標段是XX高新區有軌電車1號線的第1標段:里程范圍SDK0+00SDK5+300,線路全長5。3m,其中:路基段3541.2m(分為一般路基及地基加固段路基兩種形式),U型槽段774。7m(含長鏈78m),橋梁5座共1062m,通道5座。主要工程內容包括:土石方、道路排7、水、下穿通道、橋梁、安裝工程等。2.1.3 地形、氣候及地質條件(1)本工程線路經過區域地貌類型單一,屬XX洲沖湖積平原。場區內地勢平坦、水系發育,系典型的XX水網化平原.(2)XX地區屬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多年平均氣溫16。7;最冷平均氣溫3。1;最熱平均氣溫29.9;極限最高氣溫40。1,極端最低氣溫-12.7;自11月中旬至至翌年3月下旬為無霜期,無霜期達230天左右。XX地區降水量比較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129.9mm,最大年降水量1611.7mm;一年中降水量不均勻,主要集中與69月份,約占全年的50%左右;1月份降水量最少,僅占全年的3.9左右;春末夏初多8、霉雨,夏季受臺風影響多暴雨,夏末秋初多雷陣雨,秋末冬初多陰雨。XX地區平均相對濕度在76%以上,多年平均蒸發量達1322。6mm,蒸發量變化受濕度、氣溫、氣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2.3工程施工條件2。3。1XX大道區域施工工況 施工場地位于XX大道與縱向路段交叉路口區段,施工場地最大跨度為123米,最小跨度72米。需拆除XX大道沿線設施及既有路面。2。3。2交通施工過程對既有道路進行全副封閉圍護施工,一期施工封閉北側道路及綠化帶,二期施工封閉南側道路及綠化帶。封閉施工過程中做好安全標示及交通引導工作,保持施工場外道路通暢,交通較為便利.2。3。3用水施工用水利用XX大道沿線自來水管道,自行由總管9、采用150mm主管,60mm支管鋪設若干條臨時供水線路,至引各作業面及生活區。2。3。4用電 本標范圍內施工用電利用發包人提供XX大道沿線電路電源施工使用:起點設置1臺400KVA箱變電源,嫁先路路口位置設置1臺500KVA箱變電源,秀水大橋西側橋頭位置設置1臺500KVA箱變電源,青山大橋東側橋尾位置設置1臺500KVA箱變電源,共設3臺500KVA箱變電源及1臺400KVA箱變電源。施工前將在施工范圍內布設三相五線動力線路,在臨時道路下每隔100米埋設2根104鋼管,便于電纜線過路至施工區域內,主電纜線徑為240mm.裝設統一的配電箱,保證工程用電暢通安全.同時在施工中將自備2臺200kw10、發電機,以備在停電時急用.施工前配合業主與電力、電信等部門進行協商,并采取必要措施,確保施工期間各種管線完好,工作狀況良好,保證周圍居民生活、生產不受施工影響。2。3。5通訊信息通訊方便,按施工要求,與當地電信部門聯系安設了現場使用的電話線路和網線,項目部設置了傳真電話,上網電腦若干.第三節 施工進度計劃3。1 總體施工安排為保證工期完成施工,其中5座通道采用平行作業施工(XX新城站2013年春節后實施),每座地下通道基本分為二期施工,先期施工北側一期,通車后翻交至施工南側二期.施工順序為:交通疏散-管線改移、場地平整圍護結構施工基坑內降水地基攪拌樁加固開挖至第一道支撐位置以下設第一道支撐,開11、挖至第二道支撐位置以下設第二道支撐開挖至基坑底面及時施筑墊層施筑地下通道底板防水層及底板結構、部分側墻,拆除第二道支撐施筑側墻及頂板結構及防水層,拆除第一道支撐、拆除倒換支撐恢復地面拔出型鋼,恢復路面。質量目標:創“省級優質工程”安全目標:無死亡、重傷事故,無等級火警事故,無機械設備事故,無行車安全事故,確保施工安全,確保既有設施安全。文明施工目標:創“省級文明工地”3。2 施工段落計劃5個通道平行施工,每個通道施工分兩期進行:一期:圍護結構SMW工法樁施工:2012年12月18日2013年2月5日;地基加固:2012年12月18日2013年2月5日;冠梁:2013年2月1日2013年3月1012、日;基坑開挖與支護:2013年3月1日2013年4月15日。二期:圍護結構SMW工法樁施工:2013年5月20日2013年7月5日;地基加固:2013年5月20日2013年7月5日;冠梁:2013年6月1日2013年7月6日;基坑開挖與支護:2013年7月1日2013年8月10日。第四節 施工組織機構4.1 組織結構為加強項目管理、全面履行合同,確保工程建設工期、質量、安全、環保節能等目標的實現,針對本工程項目的意義和特點,組建XX五公司XX高新區有軌電車1號線土建標工程項目部,項目經理部下設工程技術部、物資設備部、財務部、安全質量部、合同部、工程試驗室及綜合辦公室7個職能部門。全面負責這個項13、目的生產管理。XX新區有軌電車1號線標項目部工程項目部組織機構圖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總工程師工程技術部安全質量部合同管理部物資設備部財務部綜合辦公室工地試驗室地基加固及圍護班土方施工班主體鋼筋砼班機電安裝班鉆孔樁施工班橋梁架設班附屬施工班路面班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安全與進度,項目經理部成立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實行全面質量安全管理,成立地基加固施工、圍護結構施工、下穿通道土方開挖、主體結構施工等QC小組,開展QC小組活動,隨時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各種難題,精心組織施工。4。2 各部門工作職責4。2.1 工程技術部:負責本工程的施工技術工作。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負責對設計圖紙14、進行校核、技術交底、過程監控,解決施工技術疑難問題。負責編制竣工資料和進行技術總結,組織實施工程竣工后保養和后期服務。組織推廣應用“四新”技術,開發新成果。 安全質量部:(1)依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制定質量管理規劃,負責質量綜合管理,行使質量監察職能.按照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對本項目全部工程質量進行檢查指導。負責全面質量管理,指導工程項目的QC小組活動,對試驗技術工作進行指導.(2)依據安全目標制定本項目的安全管理規劃,并認真貫徹落實。組織定期安全檢查和安全抽查,發現事故隱患,及時監督整改。負責安全檢查督促,對危險源提出預防措施,制定搶險預案。定期組織對所有參建員工進行安全教育。4。2。3 合15、同部:負責向業主辦理驗工計價和合同管理,按時向業主報送有關報表和資料。負責內部承包合同的制定、簽訂和管理,指導各作業隊開展成本核算工作。負責本工程進度目標的分析和論證、編制進度計劃、定期跟蹤進度計劃的執行情況、采取糾偏措施,并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和工期要求,適時提出計劃修正意見報項目經理批準執行.對本工程各工序進行定額測定及分析,適時算出各工序定額并分析個項目定額單價。4。3 主要人員崗位職責4.3。1 項目經理:本工程總負責人,是質量、進度和安全第一責任人,對工程質量、安全生產負完全責任。4。3。2 項目總工程師:對質量、進度和安全負全面技術責任,主抓質量管理和技術管理工作,主管工程部、試驗室、16、測量組。4。3.3 生產副經理:負責本項目現場日常生產安排和管理,負責現場的施工協調、施工進度,并兼主抓現場安全生產工作。4.3。4 質量負責人:在項目總工的領導和授權下,主管本工程質量管理。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評審,組織制定經理部的質量方針目標,對質量指標、質量計劃負責,并對質量保證系統的工作質量負責,組織質量獎懲工作.4。3。5 安全負責人:負責本項目現場安全文明施工工作.制定本項目的安全管理規劃,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和安全抽查,定期組織對所有參建員工進行安全教育。4。3。6 專業工程師:在項目生產副經理的領導和授權下,負責本項目隧道工程現場生產和管理,以及現場的施工協調、施工進度.第五節 施17、工準備與資源配置計劃5.1 施工準備5.1。1技術準備技術準備按需要做到項目齊全,標準正確,內容完整,計劃超前,交底及時,并按交底逐一抓好落實。5。2 資源配置計劃5。2。1 勞動力配置計劃(1)管理人員配置項目部定員36人,設項目經理1人,常務副經理1人,負責本工程全面管理;副經理3名,負責工程的場地施工生產管理、安全、文明施工及對外協調;總工程師1人,負責本工程的技術、質量控制、XX創新及應用等工作;設安質部長1人,主管安全生產,負責本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按規定配備相應數量的技術員、質檢員、安全員。(2)勞動力本工程勞動力組織特點是專業工種分布面廣,隨工序的展開多工作配合作業要求高。因此18、在施工過程中各施工作業面的勞動力安排做到相對固定,動態管理,統一調配,保持工程的合理流水節拍,達到提高工效的目的.根據施工的不同階段進行安排。5。2.2 物資設備配置計劃(1)工程材料需求計劃根據圖紙及施工進度詳盡的季度、月度用料計劃,對鋼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等需求量大及新材料、緊缺材料提前備料。材料部門負責對當地物資市場及物資資源進行全面調查,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適合招標采購的物資組織招標采購,選取有較強供應能力且所供物資質量符合施工設計要求的供應商進行物資供應。 (2)機械設備配置計劃優選精良設備,并合理配套,型槽綜合生產力.設備能力大于進度指標要求的能力。在機械設備的配備上,綜合考慮每天19、機械設備在整套系統中的協調性,確保整套設備中的機械可以互相配合,共同發揮最大作用,實現快速施工的目的。同時加強機械設備和道路的維修力量,保證機械完好率,努力提高機械裝備效率,確保工程進度。第六節 施工方法及工藝流程6.1 圍護結構SMW工法樁施工6.1.1概況本工程SMW工法圍護樁,采用850深層三軸攪拌樁內插H 7003001324mm型鋼,樁中心間距0。6m,咬合0.25m。水泥強度等級P.O42.5,黏性土單位被攪拌土體中水泥摻入量不少于360Kg/m3,砂性土單位被攪拌土體中水泥摻入量不少于325Kg/m3,水灰比1.52。0。28天齡期無側限抗壓強度不小于1.0Mpa。SMW工法樁施20、工主要為插一跳一型,在結構轉折部位采用密插型 .主要技術標準:(1)成樁采用復攪工藝.(2)水泥漿水灰比控制在1。52.5范圍內。(3)噴漿時鉆頭的下沉速度應控制在0.5m/min1m/min范圍內,下提升速度應控制在1m/min2m/min范圍內,攪拌樁對含砂量大的土層,應在攪拌樁底部2m3m范圍內上下重復噴漿攪拌一次。(4)施工停漿面必須高出樁頂設計標高0.5m,施工中因故停漿應將攪拌機下沉到停漿點下0.5m。6.1.2 SMW工法樁施工順序及工藝流程(1)施工順序:SMW工法樁施工按以下二圖順序進行,單樁間距為600mm,其中陰影部分為重復套鉆,水泥土攪拌樁的搭接以及施工設備的垂直度補正21、是依靠重復套打來保證,以達到止水作用。跳槽式雙孔全套復攪式連接:一般情況下均采用跳槽式雙孔全套復攪式連接方式進行施工.單側擠壓式連接方式:對于圍墻轉角處或有施工間斷情況下采用單側擠壓式連接。6.2 地基加固水泥土攪拌樁施工下穿通道出入口處采用700雙軸水泥攪拌樁及850三軸水泥攪拌樁地基加固,加固深度為45m。6.2。1機械選擇本標段路基工程選用1臺雙軸水泥土攪拌樁機GZB-850型(90Kw)水泥攪拌樁機施工及1臺,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機JB-160型,配備2臺20t汽車吊機配合。6.2.2水泥土攪拌樁施工方法6。3 基坑降水施工6。3。1概況管井用于降低下部砂性土體內承壓水水位及控制坑底隆起與22、管涌等災害發生,為便于施工,防止底鼓等不良現象發生,需對基坑內土體進行管井降水,降水深度基坑底下1.0m。基坑開挖前20天進行坑內降水,以提高土體的抗剪強度。基坑采用管井進行降水,基坑小于5米區域降水方式為集水明排,基坑深度大于5米區域按250m一個的原則進行布置疏干井.所以水泵需下放到設計深度,水泵管連接緊密不漏水.基坑開挖前1520天開始抽水,井水排入市政污水井,待頂板回填完成后才可停止抽水。6.3。2降水施工成孔采用循環鉆機,反循環回旋鉆進泥漿護壁,隨后進行下井壁管、濾水管,圍填礫料、粘性土、封孔等成井工藝。造井作業程序:測放井位埋設護口管安裝鉆機鉆進成孔清孔換漿下井管填礫料(綠豆砂或瓜23、子片)填粘性土井口封閉洗井安泵試抽排水。(1)測放井位根據設計降水井井位布置,當布設的井點受地面障礙物或施工條件影響時,現場可作適當調整。(2)埋設護口管護口管底部要插入原狀土中,管外用粘性土和草辮子封嚴,防止施工時管外返漿,護口管上部高出地面0.1m0.3m。(3)鉆機就位機臺安裝穩固水平,大鉤對準孔中心,大鉤、轉盤與孔的中心三點成一線。(4)鉆進成孔降水井開孔徑均大于設計管徑,且鉆進一徑到底.鉆進開孔時吊緊大鉤鋼絲繩,輕壓慢轉,以保證開孔鉆進的垂直度;成孔施工采用孔內自然造漿,鉆進過程中泥漿密度控制在1。101.15,當提升鉆具或停工時,孔內必須壓滿泥漿,以防止孔壁坍塌。(5)清孔換漿鉆孔24、鉆進至設計標高后,在提鉆前將鉆桿提至離孔底0。50m,進行沖孔清除孔內雜物,同時將孔內的泥漿密度逐步調至1.10,孔底沉淤小于30cm,返出的泥漿內不含泥塊為止。(6)下井管井管進場后,檢查過濾器的縫隙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下管前必須測量孔深,孔深符合設計要求后,開始下井管。下管時在濾水管上下兩端各設一套直徑小于孔徑5cm的扶正器(找正器),以保證濾水管能居中,井管焊接要牢固、垂直,下到設計深度后,井口固定居中.(7)填礫料(綠豆砂或瓜子片)填礫料前在井管內下入鉆桿至孔底0.30m0。50m,從鉆桿內泵送泥漿進行邊沖孔邊逐步調漿使孔內的泥漿從濾水管向外由井管與孔壁的環狀間隙內返漿,使孔內的泥漿密度25、逐步調到1。05,然后開小泵量按要求填入礫料,并隨填隨測填礫料的高度,直至礫料下入預定位置為止.(8)填粘性土在降水井周圍填粘性土時,要將塊狀的粘性土碾碎后填入,下入速度不宜太快。第七節 基坑土方開挖7。1 開挖控制原則(1)出土順序:基坑開挖自通道中央綠化帶處向北側(南側)開挖,縱向開挖分段進行;(2)基坑開挖必須在降水、土體加固、圍護結構(包括樁頂圈梁)達到設計強度要求后方可進行;(3)基坑開挖在降水效果明顯后開始.降水在基坑開挖前20天進行,降水降低至開挖層底至少1m.(4)施工前根據設計技術標準,結合周邊工程地質條件、建筑物與地下管線的實際情況,制定嚴格的施工組織設計。基坑監控測量各預26、埋管埋設到位,并測取初始值,開挖與監控同步。(5)基坑開挖嚴格按照“時空效應理論,采用分層、分段挖土,土方開挖的順序、方法必須與設計工況相一致,并遵循“開槽支撐、先撐后挖、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6)基坑開挖遵循先撐后挖的原則,分層對稱開挖、嚴禁單向開挖,不得超挖,基底預留2030cm人工鏟平。(7)挖土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土坡坡度不陡于安全坡度,并不得1陡于1:3,在雨天時特別注意對土坡的保護,防止縱向滑坡。.(8)土方開挖時嚴禁在基坑邊堆放棄土。7.2 開挖準備工作(1)人員:技術管理人員、操作工人、機械駕駛員、特殊工種滿足施工需求;(2)機械:挖機、自卸車、履帶吊(50T)、汽車吊(8T)、潛水泵、千斤頂等滿足施工需求;(3)材料:鋼管支撐、聯系梁及附屬構件,底板墊層砼、防水材料、鋼筋、底板砼等進場并經檢驗合格;(4)場地:臨時便道、臨時棄土場、運出土路線、最終棄土場及材料堆放場地等規劃確定好;(5)內業:開挖支撐方案評審通過,已完項目經檢測合格并出具報告;(6)應急:應急機構建立完成,應急程序交底完成,應急物資準備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