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改造項目河東還遷住宅小區測量放線施工方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643651
2023-04-17
16頁
195.82KB
1、目 錄第一章:編制依據3第二章:工程概況32.1工程總體概況32。2各樓號基本情況32.3工程定位及高程情況4第三章:工程測量準備43。1施工人員準備43.2測量儀器準備53。3技術準備53.4主要測量工作項目清單5第四章:場區平面控制64。1場區平面控制網原則64.2場區平面控制網6第五章:場區高程控制網75。1場區高程控制網75.2高程控制網觀測要求7第六章:基礎部分(0。00以下)施工測量86.1軸線控制樁的校測86.2平面放樣測量86。30.00以下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9第七章:0。00以上施工測量107.1平面控制測量107.2高程控制測量117。3軸線投測的允許誤差: 表十12第八2、章:質量控制138。1放線工作138。2驗線工作138。3接線138.4樁位保護148。5測量放線的測放、驗收、認可流程14第九章:施工階段的變形觀測159。1變形觀測目標159.2變形觀測的分類與方法:159.3水準點、觀測點的布設159.4觀測時間和次數的要求169。5觀測結果記錄169。6雨施要求16第十章: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17第一章:編制依據1.1 施工圖紙建筑:JZT1JZT3-J1J12-JX Q1JXQ3-JT T1JT T3 結構:GZ1GZ2G1G161.2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1.3 測繪院提供的測量成果1.4 城市測量規范(CJJ899)第二章:工程3、概況2.1 工程總體概況2.2 工程名稱:xx市xx區xx街道舊城改造項目河東還遷住宅小區規劃雍陽東道北側地塊二建設項目一期工程2.3 工程地址:xx市xx區河東規劃雍陽東道以北育才路東側2.4 建設單位:xx2.5 設計單位:2.6 勘察單位:x2.7 監理單位:2.8 樁基施工單位:xx市2.9 總包施工單位:2.10 開竣工日期:2012年8月28日至2013年10月20日2.11 總建筑面積:81298。702.12 基礎形式:樁基礎,采用鉆孔混凝土灌注樁(有效樁長30米,樁徑600mm)2.13 結構形式:剪力墻結構2.14 建筑類別及防火等級:本工程地上二級,地下一級2.15 抗震4、設防烈度:七度2.16 0。00相當于大沽高程5。45.5m2.17 各樓號基本情況樓號總建筑面積()地上建筑面積()地下建筑面積()標準層建筑面()地上層數地下層數建筑高度(m)0。00 室外-0.601#6393。365968.2/426。314/46。9 5.204。6026393。365968.2/426.314/46.9 5.204.6036393.365968.2/426。314/46。9 5.204。6021#6156。585798。68357.9362.416150.05。404。80226156。585798.68357。9362。416150.05。404。8023#5785、8.675437.61351.06339.9816153.66.305.70246156。585798。68357.9362。416150。05。404。8025#7245.986820.82425。16426.316150。05。404。80267245.986820.82425。16426。316150。05.404.80275407。074759.81351.06339。9814150。05。504.9028#6156。585798.68357。9362。416150.05。504。90295407.075059.15347.9361。3714150。05。504.902.18 工程定位6、及高程情況測繪院的測量放線工作采用了建筑物外控樁定位。通過外控樁定出建筑位置.(詳見附圖)第三章:工程測量準備3.1 施工人員準備由項目技術部專業測量人員成立測量小組,根據測量成果報告給定的坐標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工程定位。按規定程序檢查驗收,對施測組全體人員進行詳細的圖紙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確分工,所有施測的工作進度及逐日安排,由組長根據項目的總體進度計劃進行安排。 根據工作量和工作難度,本工程擬安排測放組長1名,負責工作安排,設備管理,現場安全管理;負責工作質量,工作進度,技術方案實施;測量放線工2名,負責具體操作。共安排3人,并報審測量員的上崗證書.施測人員通過對總平面圖和設計說明的學習,了7、解工程總體布局,工程特點,周圍環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標,其次了解現場測量座標與建筑物的關系,水準點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層0.000的絕對標高。在了解總圖后認真學習建筑施工圖,及時校對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狀、構造,它是整個工程放線的依據,在熟悉圖紙時,著重掌握軸線的尺寸、層高,對比基礎,樓層平面,建筑、結構幾者之間軸線的尺寸,查看其相關之間的軸線及標高是否閉合,有無問題存在.3.2 測量儀器準備 序號儀器名稱精度指標數量用途1經緯儀22臺施工放樣2全站儀3mm+3pp1臺施工放樣3S3水準儀2mm2臺標高控制450m鋼尺1mm1把施工放樣5對講機 -4部通訊聯絡6激光垂準儀1mm1臺8、樓層軸線控制線傳遞并對所有進場的儀器設備重新進行檢定。3.3 技術準備1、由主任工程師進行技術交底。2、進行測量成果交接和施工現場的交樁工作。3、根據圖紙條件及工程內部結構特征確定平面控制網形式及組成。3.4 主要測量工作項目清單序號測量項目用途備注1每段頂板放線綁鋼筋、支模板每段2每段混凝土墻面抄平控制支模標高每段3每段豎向鋼筋面抄平控制頂板及砼標高每段4每段門窗口豎向控制線控制門窗口位置每段6大角豎向控制線控制大角垂直每段8頂板二次放線控制門窗口位置處理鋼筋位移每段9頂板鋼筋位置線控制鋼筋間距每段11標高精度調整減少系統誤差每5層12平面軸線精度調整調整累計誤差每4層13樓梯踏步放樣支樓梯9、模板每層第四章:場區平面控制4.1 場區平面控制網原則1、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 精度的原則;2、布設平面控制網形首先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3、選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4、樁點必須用混凝土保護,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4.2 場區平面控制網根據現場的條件,因此本工程考慮平面控制網的設置,利用測繪院的測量成果給出的本單位工程的外控樁在現場設置經過閉合無誤封閉的外控網。具體控制網詳見附圖控制網設完成后,依據結構平面圖上有關柱、墻體、洞口詳細位置關系確定建筑物須定位的主軸線,然后以首級控制網為基準,采用軸線平移定位10、放樣的方法定出建筑物主軸線的外引控制樁,經角度、距離校測符合點位限差要求后,作為該建筑的軸線方格控制網(具體軸線見附圖)。由于1#、2中間以及3#與4#、12#與4#樓為施工臨時道路,故臨時道路側減少外控樁點。軸線控制網的精度技術指標必須符合下表的規定:軸線控制網精度技術指標表測角中誤差( )邊長相對中誤差 51/20000主軸線構成建筑物的控制網,進行平面控制.控制網點設置后經自檢精度符合要求后,報監理公司驗收后方可使用,控制樁點選擇在易觀測、易保護處,埋深1 。5米。四周砌好磚臺以保護。施工中應對軸線控制樁及高程控制點確定后應采取保護措施,以確保建筑物位置正確性.定位放線完畢后,填寫工程定11、位測量記錄,驗線合格后,報監理驗線,并及時將資料送交資料員歸檔.第五章:場區高程控制網5.1 場區高程控制網高程控制網的建立是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場區水準基點,工程高程控制點設置情況見附表“工程水準測量成果”,采用0.3mm級精度的水準儀對所提供的水準基點進行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或附合水準路線,聯測場區水準控制點,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經校核精度滿足要求后再向周圍固定的圍墻、建筑物上引測每個棟號的1。000水平標高控制線,便于使用。高程控制網點設置后經自檢精度符合要求后,報監理公司驗收后方可使用,控制樁點選擇在易觀測、易保護處,埋深1 。0米,四周砌好磚臺(50012、500*300mm)中心灌注砼以保護。施工中應對高程控制樁點確定后應采取保護措施,以確保建筑物高程的正確性。標高引測完畢后,填寫工程定位測量記錄,驗線合格后,報監理驗線,并及時將資料送交資料員歸檔.5.2 高程控制網觀測要求1、高程控制網的等級為一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 等級高差全中誤差(mm)路 線長 度(m)儀器型號水準尺與已知點聯測次數附合或閉合環線次數平地閉合差(mm)一等6 50DS1DS3銦瓦雙面往返各一 次往返各一次12 注:L為往返測段附合水準路線長度(km)2、水準觀測主要技術指標見下表: 等級儀器型號視線長度前后視較差(m)前后視累積差(m)最低地面高度(m)基輔或紅13、黑讀數差基輔或紅黑所測較差一等DS1100m360.31。0mm1。5mmDS375m2.0mm3.0mm3、水準測量的內業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水準線路應按附合路線和環形閉合差計算,每千米水準測量高差全中誤差,按下式計算:MW = 式中MW-高差全中誤差(mm):W-閉合差(mm):L -相應線路長度:N-附合或閉合路線環的個數.內業計算最后成果的取值:三等精確至1mm。第六章:基礎部分(0.00以下)施工測量6.1 軸線控制樁的校測在建筑物基礎施工過程中,對軸線控制樁每半月復測一次,以防樁位位移,而影響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測的精度要求。6.2 平面放樣測量1、開挖線放樣首先根據定位控制樁投測出14、的定位控制線,按照基礎結構圖然后根據控制線定出基礎軸線的平面位置。2、土方開挖的控制及積水坑的開挖位置控制基礎部分的平面測量控制采用外部控制,經檢驗合格的方格控制網,將控制網的方向線引測到距槽邊1000處設置控制樁,加以保護,固定.基礎開挖至接近槽底時,需要進行積水坑的開挖施工,在基坑邊根據控制軸線樁或方向線引樁,用兩臺T2(2”)經緯儀,在基坑的兩邊一邊一臺對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向下投測軸線,根據軸線位置放出積水坑槽下口邊線,再根據圖紙的坡度及高度要求放出在該高度處的槽上口邊線。定出積水坑的上口四角樁。在開挖時保護好樁位不移動。坑槽上口樁位允許誤差為+5mm,-5mm,坑槽下口樁位允許誤15、差為3mm.3、基礎部分的平面測量控制。在基礎墊層平面板混凝土澆筑前就必須用將T2經緯儀架設在槽頂邊的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作業面上先檢查基槽的外輪廓是否有異常情況發生。將墊層標高引測到基坑中每隔6m6m施放的方格標高樁上。來控制墊層混凝土的標高。基礎混凝土澆筑并凝固后,根據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將T2經緯儀架設在槽頂邊的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作業面上,控制線經過較核合格后,再根據平面控制線再施放出圖紙中各構件的平面細部位置尺寸。4、當基礎部分每段控制軸線及細部尺寸施放完后,必須進行自檢,自16、檢合格后及時填寫樓層放線記錄表,以便能及時驗證各軸線的正確程度狀況。5、驗線時,允許偏差如下表:各部位放線的允許誤差見下表項目允許誤差(mm)外輪廓主軸線長度(L)L30M530ML60M10細部軸線2承重墻、梁、柱邊線3非承重墻邊線3門窗洞口線36.3 0。00以下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1、高程控制點的施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復測高程控制網點(K1K2K3K4K5K6)。經復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2、0.00以下標高的施測土方開挖的過程中,為了加強分步開挖標高和地下結構標高,在基坑樁間護壁成型穩定后,在基坑4m的標高處分別設置標高控制點,南、北兩側邊坡上各設置3點。在17、土方開挖至距樁頂標高30cm處時即接近槽底時,就不能進行機械開挖必須進行人工清槽,要及時測設坡腳與3m3m的方格點標高,允許誤差為1mm. 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筑施前,在每暗柱豎向鋼筋上抄測建筑+0。50m標高點線,并用紅油漆明顯標注,控制底板砼澆筑標高。在豎向構件施工中,當墻、柱模板拆除后,應在墻、柱側立面抄測出本樓層的建筑+1.00m標高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每層豎向構件建筑+1.000m水平標高控制線完成后,做紅色倒三角標志,并在基線上注明相對標高,以此為基準對上一層暗柱鋼筋上的建筑+0。50m標高控制點進行閉合并調整.3、待模板支好檢查無誤后,用水準儀在模板內壁定出設計標高線。拆模后,在18、柱、墻抄測結構1米線,在此基礎上,用鋼尺作為傳遞標高的工具。標高豎向傳遞的允許誤差項目允許偏差(mm)備注總高(H)H 30 m5圖一:高程豎向傳遞方法圖第七章:0。00以上施工測量7.1 平面控制測量對于局部一層的建筑物0.00以上的軸線傳遞,仍采用經緯儀方向交會法,而對于高度較高部分的軸線傳遞,采用激光垂準儀內控接力傳遞法進行軸線投測。1平面控制網的布設1.1內控點布設平面內控點的布設,要根據施工流水段的劃分進行,第一流水段內控點為4個角點,第二段另一端點設2個內控點.每層共4個內控點。1。2埋件的埋設內控點所在首層樓板相應位置上需預先埋設鐵件。以后在各層施工澆筑混凝土頂板時,在垂直對應控19、制點位置上預留出f150mm孔洞,以便軸線向上投測。1.3預埋件作法預埋鐵件由1001008mm厚鋼板制作而成,在鋼板下面焊接F12鋼筋,且與底板焊接澆筑(圖二所示)。圖二:預埋件示意圖1。4控制點的測設 待預埋件埋設完畢后,將內控點分別投測到預埋鐵件上,并進行校核,精度合格后作為平面控制依據.1.5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機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徑的同心圓及正交坐標線組成。7.2 高程控制測量每層樓板澆筑后,將激光垂準儀安置在首層已作好的控制點上,對中整平后,使儀器發射光束,穿過樓板預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垂準儀操作人員轉動儀器,使激光點在接收靶上形成圓圈20、,通過調節目鏡使使接受靶上的圓圈最小,以減少經偉儀的對中誤差,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員見光后移動接收靶,使靶交點與圓圈中點重合,此時固定靶位,用同樣方法將其余各點投測在同一施工層上。控制點投測后將經緯儀分別置于各點上,檢查相鄰點間夾角是否為90,然后用檢定過的50M鋼尺校測每相鄰兩點間水平距離是否與相對應的控制點間距離相等,分析邊、角是否相匹配,若相匹配證明投測無誤,若不匹配證明投測有誤,應重新投測,直至正確.控制點投測正確后,用J2經緯儀根據控制點施測出各軸線,并彈墨線于樓板面上,再根據平面控制線再施放出圖紙中各構件的平面細部位置尺寸。以后各層軸線投測方法均相同。軸線投測時,測量人員互相之間用對講21、機進行聯絡。軸線豎向投側時,儀器布置和軸線傳遞方式見(圖三)圖三:軸線豎向投測示意圖7.3 軸線投測的允許誤差: 表十項目允許誤差(mm)外輪廓主軸線長度(L)L30M530ML60M10細部軸線2承重墻、梁、柱邊線3非承重墻邊線3門窗洞口線3第八章:質量控制項目允許誤差(mm)墨線寬度1主控軸線(30m)5主控軸線上下傳遞(每層)3主控軸線上下傳遞(全高)10細部結構尺寸3墻身,門窗,洞尺寸38.1 放線工作1測量放線人員嚴格按照規定的周期對軸線控制網、控制點進行聯側和復核工作.2在每次軸線、標高投側的過程中,測量人員必須首先檢查樁位,檢查其是否位移和出現破壞,保證使用的準確性。8.2 驗線22、工作1軸線、標高引測完畢后,由測放部出據測量成果通知單,報送技術部,對圖紙上的軸線位置、標高進行審查。2經過技術部審查后,工長進行放線的驗線,驗線合格后,報送質量部核驗后報送監理單位.8.3 接線主軸線、標高經過報驗合格后,由工長組織側放部與協力單位的測量人員進行接線工作,測放部對本道工序負責,工長負責見證、監督責任,協力單位的測量人員對上道工序負檢查核對責任。8.4 樁位保護1、工程定位樁或軸線引出控制樁布設完畢后,對工長進行現場樁位保護交底。2、用直徑16的螺紋鋼堅實的釘入地面上,在鋼筋釘入前,將留設在外部一端的鋼筋切平,鋼筋釘入地面后,將軸線或標高引側到鋼筋頭上,并采用鋼鋸刻出軸線的位置23、,投射完畢后,采用混凝土將鋼筋端頭穩固,周邊砌筑120厚、250高、平面尺寸為500500 mm,面層采用水泥砂漿抹平.3、樁位形成后,在樁位位置采用鋼管腳手架搭設1m高方形保護架。4、對于引測到墻面上的控制軸線,采用紅色油漆制作,在墻面進行抹灰或進行VI維護時,應當將該范圍留出200200 mm的面積。5、施工過程中,除了測量人員,未經過主管工長批準,任何人不得隨意挪動,若因為施工需要進行挪動時,施工完畢后必須由挪動人恢復,避免樁位受到破壞。8.5 測量放線的測放、驗收、認可流程第九章:施工階段的變形觀測9.1 變形觀測目標為了解地基變形規律,通過實測沉降量,以掌握建筑物地基變形情況,以便分24、析原因,即使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9.2 變形觀測的分類與方法:連續沉降觀測,使用水準儀測微法后、前、前、后進行觀測,觀測有多個前視觀測點時前視各點觀測完畢后,應回測后視點,最后應閉合與水準點上。水平位移觀測,采用直接觀測法,利用經緯儀正倒鏡投點的方法直接求出位移值.9.3 水準點、觀測點的布設水準點的數目不少于4個,以組成水準網.可利用工程施工時使用的水準點,作為沉降觀測的水準基點。觀測點應布置合理,可全面精確查明沉降以及位移情況,保證在點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視條件。9.4 觀測時間和次數的要求基礎結構施工階段,每周觀測一次.雨季施工階段,每三天觀測一次,遇大雨以上級別,雨后連續三天內25、進行觀測。土方回填完成后,改為每兩周觀測一次。現場停復工之前,要求對各布測點進行觀測。9.5 觀測結果記錄每次觀測后,將觀測結果填入施工現場安全資料,填寫4107-1,4107-2表格內,以供存檔歸納。9.6 雨施要求為避免設在場區內的施工控制點在雨期過程中產生沉降等變形,在雨期施工期間定期對施工控制網進行復測,確保控制網的精度. 第十章: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1 施測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 2 在基坑邊投放基礎軸線時,確保架設的經緯儀穩定性. 3 二層樓面架設激光經緯儀時,要有人監視不得有東西從軸線洞中掉落打壞儀器。 4 操作人員不得從軸線洞口上仰視,以免掉物傷人。 5 軸線投測完畢,須將洞上防護蓋板復位. 6 操作儀器時,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盡量避開。 7 施測人員在施測中應堅守崗位,雨天或強烈陽光下應打傘。儀器架設好,須有專人看護,不得只顧彈線或其他事情,忘記儀器不管。 8 施測過程中,要注意旁邊的模板或鋼管堆,以免儀器碰撞或傾倒 9 所用線墜不能置于不穩定處,以防受碰被晃掉落傷人。 10 儀器使用完畢后需立即入箱上鎖,由專人負責保管,存放在通風干燥的室內。 11 測量人員持證上崗,嚴格遵守儀器測量操作規程作業. 12 使用鋼尺測距須使尺帶平坦,不能扭轉折壓,測量后應即卷起。 鋼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時擦凈,長期貯存時尺帶涂防銹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