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玻璃項目原材料車間、公用變電所高支模支頂施工方案(4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644836
2023-04-18
44頁
81.04KB
1、目 錄第一章、高支模支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 XXXX 特種玻璃項目位于XX 市XXXX 鎮西江東岸,總項目包括子項目原材料車間、公用變電所、氮站等,該項目多個部位的層高已達到或超過4。5m, 施工模板支撐體系屬高支模系統,根據xx省建筑工程高支撐模板系統施工安全管理規定及建設部關于建筑工程預防坍塌事故若干規定的通知等相關規范要求及規定,必須執行高支模系統設計計算及施工管理安全規定,故編制此高支模支撐體系專項施工組織設計以指導施工。 該項目符合高支模規定的部位及其結構概況如下表: 子項目名稱 部位 層高(m) 最大跨度(m) 最大梁截面(bh) 最大板厚(mm) 支撐系統基礎情況 標高4.672、 樓面(-軸交FN 軸)4。67 8.0 4501200 (KL105)120 支承于室內地面 標高9。97 樓面( 軸交FN 軸) 5.3 8。0 300800 (KL205) 100 支承于標高4。67 樓面上 標高14.97 樓面( 軸交FN 軸) 5。0 8。0 300800 (KL304) 120 支承于標高9.97 樓面上 12 軸原熔皮帶廊 1.8998.618 12.0 3001100 (KL4) 100 支承于1。00 地面上 原材料車間 軸原熔皮帶廊 3.979。74 6。25 250650 (KL102) 100 支承于1。50 地面上 標高17。47 樓面(22 軸交F3、N 軸) 9.5 6.0 3004470 ( 料倉壁)120 支承于7。97 樓面上 標高17.47 樓面(22 軸交FN 軸懸挑部分) 17。5 3。5 250650 (KL401) 100 支承于0.15 地面上 標高22.50 樓面(22 軸交FN 軸) 5。0 6.0 300650 (KL502) 100 支承于標高17。47 樓面上 原料系統圓倉標高7。5 處 7.5 12.35 6001500 (KL2) 無樓板 支承于基礎承臺上 原料系統圓倉標高17.97 處17.97 12.35 3501000 (LL203、LL204) 120 支承于基礎承臺上 公用變電所 標高5.1 屋面4、5.1 9。0 300850 (KL202) 100 支承于室內地面 標高9。05 屋面8。13 6。0 250550 (KL2) 100 支承于標高0.92 樓面上 氮站 標高5。05 樓面5.05 9.0 300900 (KL1) 100 支承于室內地面 標高9。70 樓面9。70 12.0 4001200 (KL2) 100 支承于室內地面 二、施工組織l、 方案選擇 ( 1)根裾公司現有的棚架實際情況結合該工程項目的結構特點,該工程的樓面梁板模板的支承擬采用兩種形式:第一種、凡層高超過8m (含8m )的樓層采用扣件式滿堂紅鋼管支頂,鋼管采用48、壁厚3.0mm 的鋼管;第二種、凡層低5、于8m 的樓層采用門式鋼管腳手架支撐體系,門型采用標準型,即為高1930mm, 寬1219mm.采用第二種形式的另行單獨編制施工方案。此方案只對第一種形式進行論述。各主要部位支模立桿的間距如下表: 子項目名稱 部位 立桿的間距(m) 梁 樓板 標高4。67 樓面( 軸交FN 軸) 采用門式鋼管腳手架 1。01.0 標高9.97 樓面( 軸交FN 軸) 采用門式鋼管腳手架 1.01.0 標高14.97 樓面(- 軸交FN 軸) 采用門式鋼管腳手架 1.01.0 -12 軸原熔皮帶廊 截面大于300800 的采用間距為0.51。0 其余為1.01。0。 1。01。0 軸原熔皮帶廊 截面大于30086、00 的采用間距為0。51。0 其余為1.01。0。 1.01。0 原材料車間 標高17。47 樓面(-22 軸交FN 軸) 料倉壁采用間距為0.550.5, 截面大于300800 的采用間距為0。51.0 其余為1.01.0。 1。01.0 標高17.47 樓面(22 軸交FN 軸懸挑部分) 截面大于300800 的采用間距為0.51。0 其余為1。01。0. 1.01.0 標高22.50 樓面(22 軸交FN 軸) 截面大于300800 的采用間距為0.51。0 其余為1。01.0。 1.01.0 原料系統圓倉標高7.5 處 截面大于300800 的采用間距為0.51。0 其余為1.01。7、0。 1.01.0 原料系統圓倉標高17。97 處截面大于300800 的采用間距為0。51.0 其余為1.01.0. 1。01.0 公用變電所 標高5.1 屋面 截面大于300800 的采用間距為0.51.0 其余為1.01。0。 1。01.0 標高9。05 屋面截面大于300800 的采用間距為0.51。0 其余為1.01.0。 1。01.0 氮站 標高5。05 樓面截面大于300800 的采用間距為0.51.0 其余為1.01。0。 1.01.0 標高9.70 樓面截面大于300800 的采用間距為0.51.0 其余為1.01.0。 1。01.0 (2)施工過程中實施變形監測和安全控制.8、 (3) 方案編制依據: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 ;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3 、建筑施工高空作業安全技術規范;4、建筑施工腳手架實用手冊;5 、建筑施工計算手冊;6 、xx省建筑工程高支撐模板系統施工安全管理規定;7、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GJG53-99);國家現行的有關施工規范、標準. 2、 材料選用 本扣件式鋼管支頂使用的桿件主要有: (1)、立桿、橫桿、剪刀撐、斜桿:選用48、3。0mm鋼管; (2)、對接扣件、直角扣件、旋轉扣件。 (3)、可調托撐、立桿可調座。 3、作業條件 : (1)、扣件式鋼管支頂在下9、層樓面上時須待其下的樓面混凝土澆筑后并達到100%強度后,才可進行安裝;而對于支頂在地面的則須將2其下的地基加強處理達到100KNm,考慮該項目的地面要待設備安裝時才能澆筑,故此先鋪設碎石、砂基層300mm 厚,分層壓實、平整后方可進行安裝,以保證支頂地基能滿足承載力要求,防止鋼支頂下沉和梁板受到破壞。 (2)、標高17.47 樓面(-F22 軸交N 軸) 大部分的立桿軸向力須傳遞到下一層樓板,因此下一層樓板也要安裝鋼管支頂,且上、下的立桿座(托)位置須對準,應在上下層樓面均彈出墨線以保證對位準確. (3)、使用前應檢查扣件式鋼管是否存在彎曲、裂縫和銹蝕嚴重等缺陷。若有則應剔除不用。對于多次重10、復使用的鋼管(包括配件), 要認真檢查。 三、施工工藝 1、模板安裝。 ( 1)主梁模板安裝:料倉壁(3004470) 底板根據標高按250 鋪2 條8080 木枋上下疊放,其他框架梁(7001500 高)按300鋪8080 木枋,按照的軸線將梁底板固定在木枋上,然后安裝梁側模板,側板與底板兩邊加釘并設置夾木固定,側板腳固定后,用吊錘或水平尺校正側板兩端的垂直度,拉通光線,釘托板,托板釘好再釘間距少于500 不大于45的斜撐( 捺水).框架梁高為1200 以上時,模板采用兩道水平方向126O0螺桿和8080 木枋固定;其它梁模板采用一道水平方向12600螺桿和8080 木枋固定:為了提高螺桿的11、利用率,螺桿加PVC 套管20,拆模后螺桿可以再用。 ( 2)次梁安裝:在主梁與次梁交接處(主梁側板預留次梁缺口的地方)釘上襯口擋,并根據標高鋪設梁底板,梁底板同樣采用鋼管支撐,按圖紙要求,將梁底板枋木固定在鋼管支撐上(梁底枋木間距30cm),以后按照主梁模板安裝程序(除不需釘托板外)作好側板的裝釘工作.梁高800的均設螺桿固定。 (3) 當梁的跨度在4mL10m 時,起拱高度一般控制在1: 當梁的跨度L1Om 時,起拱高度控制在3. (4)樓面模板安裝 1) 以托板頂面為依據,設在托板上的8080 木枋邊通線邊安裝鋼管支撐邊鋪設,鋼管支撐橫向架設根據需要設置一排或多排,每排縱向隔距不大于5012、cm,鋪設在鋼管支頂面,木枋的間距不大于50cm,平整度偏差小于5mm。板按結構總說明要求在跨中起拱. 2)樓板鋪設要密貼、平整,不得松動,樓面模板安裝后,必須將樓面清理干掙。 2、扣件式鋼管支模的安裝 (1)、使用滿堂紅扣件式鋼管支承梁板模板.經對傳遞到鋼管支頂立桿和橫桿上荷載的計算,根據扣件式鋼管支頂立桿的容許承載力確定鋼管支頂立桿間距(具體見P2 表), 平面布置詳見附圖一。為確保支頂縱橫兩個方向的穩定,采取如下措施: 1) 各立桿之間布置多道雙向水平橫桿(連桿), 要求連桿均須與周圍已施工完畢的柱(圓倉壁)或梁作剛性拉結或頂貼至柱、梁面( 詳見附圖六、七), 垂直間距1。2m, 最頂部13、必須設置連桿,距最底部30cm 設掃地桿(具體構造見附圖二). 2)滿堂紅支架的四邊和中間每隔四排支架立桿應設置一道縱向剪力撐,由底至頂連續設置。另外,主梁底下的增加立桿也應設置剪刀撐,剪刀撐的斜桿與地面傾角宜為4560。 3)滿堂紅支架的兩端與中間每隔4 排立桿從頂層開始向下每隔2 步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 4)在搭設一步高后,應進行立桿和橫桿的校正調直.立桿應用線錘校正其垂直度,橫桿應拉線調直校正水平。 5)立桿接長采用對接,接長時采用對接扣件,頂托及可調底座可調的高度控制在150350mm 之間,使立桿直接傳力至地基.立桿要求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得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14、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必須大于500mm, 各接頭中心至節點的距離不宜大子步距的1/3. 6)縱、橫向水平桿接長宜采用對拉扣件連接,也可以采用搭接。水平桿的對接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縱向或橫向水平桿的接頭不宜設在同步或同跨內;不同步或不同跨兩個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 各接頭中心至最近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縱距的1/3.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m,應等間距設置3 個旋轉扣件固定。 (2)、樓板模板采用18mm 厚夾板,模板墊楞用8080mm 木枋,底楞用483。0mm 腳手鋼管。底楞直接擱置在可調支托上,墊楞擱置在底楞上。 (3)、梁模板采用建筑夾板或松木模板,底板擱置15、在墊橫檁上.墊橫檁為8080mm 木枋或鋼管,間距按驗算確定,擱置在鋼管支頂最上面一道水平橫桿上。 (4)、在安裝鋼管支頂時,由施工員在首層樓(地)面上彈出墨線定向,要注意鋼管支頂立桿的垂直度, 并調節好立桿的標高和立桿的平面布置,使梁位置在兩條立桿之間,梁中線處增設一個立桿(截面在300800 以上的)或雙立桿(4001200 截面以上的), 梁兩邊立桿及樓板立桿間距控制在L1。0m 之內。整個平面支頂布置連成一體。 3、梁及板模板的構造要求詳見附圖(二).1、模板安全技術措施 米的木板不準在電鋸開鋸。散板應拿起另放,以防別人誤以為已釘牢而踩踏行走,好。 筑作業,盡快采取有效措施加固. 馬上16、補齊。 進行鋼筋安裝. 安全員在現場監護. 時撬落,不得殘留模板,操作時要注意下方人員的走動. 四、安全技術及安全控制措施 (1) 禁止酒后操作,開鋸木料不準吸煙,不準戴手套,短于40 厘( 2)裝釘樓面模板,在下班時己鋪好而來不及釘固的定型模板或導致板翻人墜.( 3)安裝梁模板,應先搭設排柵和掛安全網。垂直運輸按聯絡訊號規定,做好一停、二上、三落的工作,安全門在吊盤下落時要關閉( 4)在砼澆筑時,若發現模板及支撐有異常情況,須立即停止澆 (5) 水平撐頂等不得隨意拆除,施工要求拆卸時應待施工完畢后( 6)支模安裝完畢,經施工員和質安員驗收合格辦理簽證后方能( 7)支模、拆除及砼澆筑期間,無關17、人員不得進入支模下方,由( 8)拆除模板時,不允許讓模板枋料自由落下,更不得大面積同2、搭設高支撐腳手架注意安全事項 (1)凡支撐主梁的立桿,必須設置剪力撐,每道剪力撐必須跨(2)凡是立桿同橫桿、斜桿的相交處,均必須用直角扣件或旋m。 兩人共同配合組裝,每人負責一端. (4)所有扣件都應按設計及腳手架有關規定設置。 (5)在搭設過程中注意橫桿的水平度和立桿的垂直度,一般不(7)工人搭設時應使用工作梯,不得在腳手架上爬上爬下. (8)扣件式腳手架整體搭設完畢,經過自檢后,再由工程項目一道工序施工。 (9)在搭設、拆除腳手架時,非工作人員不得入內,并派專人看護。 3、模板拆除技術措施 (1)樓面梁18、板拆模前,必須有混凝土強度報告,且達到規范規向支撐,后拆豎向支頂,并保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壞。 越35 根立桿,其間距不得超過6 跨。 轉扣件固定,扣件螺栓的擰緊扭力矩采用4065N(3)腳手架組裝以34 人一組為宜,其中12 人遞料,另外允許超過15mm。 (6)可調頂托承插長度不能少于300mm. 經理組織驗收,然后經公司技安部門共同驗收簽證合格后方能進入下定強度的100, 并報工程技術負責人審批方可進行模板拆除。拆模順序和方法,應遵循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模板,支架先拆側(2) 模板工種作業組織應遵循支模與拆模由同一作業班組執行。(3)大跨度梁拆除梁下支頂時,應先從跨中開始,分別19、向兩端對稱拆除。 (4)拆除時,拆下的鋼管及配件均須加以檢驗,清除桿件及螺紋上的沾污物,進行必要的整形,按規定進行分級檢查、維修或報廢,經檢查、修整后應按品種、規格分類整理存放、妥善保管,防止銹蝕。4、混凝土輸送及澆注方法針對性安全措施 (1) 混凝土用泵送方法運輸澆筑,泵管不能直接放置在模板上,必須在模板放置鐵架作為管道支撐并支固,才能作業,另垂直管道轉彎處必須用螺栓固定。(2)樓面混凝土輸送管敷設應盡量減少彎管的用量及縮短管線的長度,并且每層用鐵架固定在柱側, 樓面用軟彈性的材料如輪胎等做管的支墊,同時為解決砼輸送泵水平力對模板支頂系統穩定的影響,在支頂各樓層周邊加水平桿頂在周邊梁側.5、20、現場檢查及監控針對性交底 (1)、扣件應采用GB96867 可鍛鐵分類及技術條件的規定,其機械性能不低于KT338 的可鍛鐵制作. (2)、扣件與鋼管的貼合面必須嚴格整形,應保證與鋼管扣緊時接觸良好。班組組織的自檢數量按100% 檢查,項目部組織的隨機抽查數量不少于50, 且每個樓層范圍均要抽檢;監理公司和質監站的抽檢數量按相關規范或由檢查單位自定。 (3)、扣件螺栓擰緊扭力矩采用扭力扳手檢查,抽查方法按隨機分布原則進行,抽樣檢查數量與質量標準如下表: 項次 檢查項目 安裝扣件數量 (個) 抽檢數量 (個)允許的不合格數 1 連接立桿與縱(橫)向水平桿或剪刀撐的扣件;接長立桿、縱向水平桿或剪刀21、撐的扣件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5 8 13 20 32 50 O 1 1 2 3 5 2 連接橫向水平桿與縱向水平桿的扣件(非主節點處)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5 8 13 20 32 50 1 2 3 5 7 10 (4)、檢查報驗程序: 1)安裝: 班組自檢合格項目部檢查驗收合格公司工程部檢查驗收合格監理公司會同質監站或其他主管部門驗收并簽證。 只有通過以上層層驗收后方可繼續后道工序,并按附表(A)檢查記錄表做好檢查記錄驗收。 2)拆除: 試件或現場檢測砼強度達規范22、要求,班組提出折模申請項目技術負責人審查合格、制定拆除方案并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監理審核合格進行拆模. (5)、監控責任人員 1)安裝、檢查驗收階段:安裝過程施工責任人:*(棚工班長)*(質安員)自檢組織:*(施工長)*(質安員)自檢責任人:*、*項目部檢查組織:*(項目經理)*(項目技術負責人)項目檢查責任人:*2)砼澆注階段:樓面澆注點監控責任人:*下面頂架監控責任人:*應急指揮責任人:*澆注砼前要由公司質安部重新檢查一次鋼管支撐和立桿墊,在澆筑砼的過程中實行全過程監控,現場配置對講機及手提電話,現場監控人員要密切監護鋼管的情況,若有異常立即停止上部施工,疏散人員,待有關部門處理好再復工。3)23、拆除過程施工責任人:*安全監控責任人:*第二章、扣件式鋼管高支模體系的安全驗算一、計算思路:1、選取承受荷載范圍最廣的原材料車間標高17.47 樓面(-22 軸F 交N 軸) 料倉壁(3004470, 將料倉壁視為主梁)作為計算點,分別驗算料主梁底模板、橫楞、底楞承載力。再驗算主梁鋼管支撐體系的安全性。2、澆搗樓面混凝土時,扣件式鋼管支承系統承受樓面鋼筋混凝土結構自重、模板支頂系統重量及施工人員設備荷載和振搗荷載等施工荷載。3、本支頂計算不考慮風荷載組合。二、計算內容:傳力途徑:新澆結構自重及施工荷載模板橫楞縱楞鋼管立桿樓面(地面)或及下一層樓面. 1、新澆砼自重鋼筋自重模板自重施工人員及設備24、荷載振搗荷載分別對梁板底模及梁側模進行抗彎剪及撓度驗算; 2、梁模板傳遞給橫楞(8080 枋)的反力轉化為均布線荷載按兩跨連續簡支梁形式對橫楞進行彎、剪驗算; 3 、橫楞傳遞給縱楞的反力為多道等距集中力,按簡支梁形式分別對梁兩側和梁底縱楞進行抗彎剪及撓度驗算; 4、立桿: 4。1 梁兩側立桿:以板傳遞荷載梁傳遞荷載支架自重驗算底部立桿承載力; 4。2 梁底立桿:以梁傳遞荷載立桿自重驗算立桿的穩定性. 5、以立桿傳力對比樓面設計活載驗算樓面承載力,并確定是否在下一層增加回頂.三、模板計算過程1、梁模板計算F 選取原材料車間標高17。47 樓面(軸交N 軸)料倉壁(300350 4470) 計算,25、截面尺寸3003504470, 模板底楞木間距選用200mm,側模立檔間距選用400mm。E=10000N/ mm2 ,fc=12N/ mm2 (順紋抗壓強度),fm=13N/ mm2 (抗彎強度) , fv=1.5N/ mm2 (順紋抗剪強度) ,5KN/mm3(重力密度)。1。1、梁模構造(參見附圖二)1.2、底模驗算(底模厚為20mm) (1)荷載計算:底模自重50.020。351.20。042 KN/m 新澆混凝土荷重242(0。34.47)1 (0。50.55)0.0521。240.13 KN/m(0. 鋼筋荷重1。52 (0。34。47) 1 (0。50.55)0.0521。22.26、51 KN/m 施工荷載0.3531.41.47 KN/m 振搗荷載20。351。40。98 KN/m 合計q45。13KNm (2)抗彎強度驗算按四跨簡支梁驗算,計算簡圖如下圖:2Mmax 。 121.0 ql . 121。0 13.45 20.0 2 0。22 KNm mm N M 22。0 106 22。0 1062 2= = 43.9 f = 13mW bh2 350 20266滿足要求。(3)抗剪強度驗算Vmax=0。62ql=0。6245.130.25。60KN max3Vmax 3 5600 1。2N/mm2 fv=1.5N/ mm2 2bh 2 350 20滿足要求.(4)撓度27、驗算荷載不包括振搗荷載,則q 0.04240.132.511。4744。15KN/m l q l 200= 29.0 mm = = = 50.0 mm 100EI 350 20 400 400100 10000 12滿足要求.1。3 側板驗算(l)荷載計算取T25,11。2,21.15,V2。0m/h 則側壓力 F10。220t012V0.5 2000。2224 1。21.15 2 25 + 15 51。52 F224H244。47107.28 兩者取較小者F151.52 乘以分項系數,F51.521。261.82 振搗時產生的荷載4 F31.445.6 F FF361.825。667。42 28、根據立檔間距為300mm 條件,取1 米側板計算單元,則線荷載為67。42 167。42 2mm KN 2mm KN 2mm KN 2mm KN 2mm KN 2mm KN 2mm KN m KN (2)抗彎強度驗算按四跨簡支梁驗算,計算簡圖如下圖:2Mmax . 121。0 ql . 121。0 42.67 3.0 2 0。73 KNm M 31。1 106 31。1 106 mm N 2 mm N 2= = = 95。10 f = 13mW bh2 1000 20266滿足要求。(3)抗剪承載力驗算Vmax=0.62ql=0.6267。420.312.54KN 3Vmaxmax 3 12529、40 0。94N/mm2 fv=1。5N/ mm2 2bh 2 1000 20 滿足要求。(4)撓度驗算荷載不包括振搗荷載,則q61。82161.82KN/m l q 30082.61967。0344=73。0 mm = l 300=0.967 =75.0 mm 100EI 100020 400 400100 10000 12 滿足要求.2、料倉壁(3003504470)支頂驗算2。1、標高17.47 樓板鋼管支頂計算(板厚120mm) 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92)附錄一中有關的規定,求得:樓板木模及連楞條自重設計值 1.20.5=0.6KN/m2 樓板混凝土自重設計30、值 1。20。1224=3。456KN/m2 樓板鋼筋自重設計值 1.20。121。1=0。158KN/m2 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設計值 1。43=4。2KN/m2 振搗砼的荷載設計值 1。42=2。8KN/m2 合計 q=0.6+3.456+0.158+4。2+2.8=11。 21 KN/m2 由于立桿間距為1.01。0m,則每根立桿承受的荷載為:N2=11。211。01.011.21 KN (傳給一般板底立桿)N 2=11.21(0。50。05)1。06.17 KN(傳給梁兩側立桿)2。2 料倉壁(截面3003504470)扣件式鋼管支頂計算(1) 樓板傳給立桿的荷載為:N 2=6。17 K31、N (2) 支架(約4。85 米高)自重設計值(傳遞到立桿底部)N3=1。2(3.334.853.330。 554)59.34kg=0.59 KN (3) 料倉壁及其模板系統的線荷載:模板自重設計值1。20。5(0。3524.35)=5.43KN/m 砼自重設計值1.22(0。34.47)1 (0。50。55)0.05224=40。13KN/m 鋼筋自重設計值1。22(0.34。47)1 (0.50.55)0.0521.5=2.5KN/m 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設計值 1。430。35=1.48KN/m 振搗砼的荷載設計值 1.420.35=0。98KN/m 梁側樓板傳來的荷載設計值 11.21032、。0521.12KN/m 合計 Q=51。64 KN/m 2.2.1 橫檁驗算橫檁采用2 條8080 木枋上下疊放,間距250mm 。梁及支承系統傳來的集中荷載為P51。640.25=12.91 KN 按均布荷載考慮,受力如下圖:3 b 89。36 175。0 3 175。0 P=RA qb 2 (4 . ) = 8 275。0 2 (4 . ) = 10。1 KN 8l0 l0 275。0b2 89。36 175。0 175.0 2 175.0 3RB1 qb (8。 4 + b3) = (8。 4 + ) = 36.5 KN 8 l02 l03 8 275。0 2 275。0 3 Vmax33、= RB1=5.36KN Mmax=MB. qb2 (2 . b)2 = 89.36 175。0 2 (2 . 175.0 )2 . = 26。0 KN . m 8 l0 8 275。0 3 3W. a = 803 = 85333m 66 4 I a = 804 = 3413333m3 12 12 SAY808040256000mm3 B80mm 按2 條枋上下疊合,截面模量及慣性矩分別為4 倍和8 倍,因此 M 26.0 106 mm N 2/ = 76.0 f = 13mm N 2 mW 85333 4VS 36。5 103 256000mm N 2/ = 63。0 f = 5.1 mm 34、N 2 vIb 3413333 8 80 滿足要求。2.2。2 縱檁驗算:主要承受橫檁傳來的荷載,按最不利情況考慮,每條縱楞按兩跨(每跨500) 考慮,每跨同時承受一道橫檁傳來的一個集中荷載。(1)梁兩側縱楞,受力分布圖如圖:每條橫楞傳來的荷載P1。10KN RAKVP0。3121.100。34KN RBKVP0.6881。100.76KN MBKVPl0。1881.10.50。10KNm Mmax 0。203Pl0.2031。10。50.11KNm 計算483。0 鋼管的截面模量和慣性矩:44 4 W d 。 d1 = 484 . 42 = 4490mm4 32 d 32 48 44 44I35、 (d 。 d1) = (484 . 42 ) = 08.1 105 mm 64 64 i = 1 d d424822212+=+1 = 9。15 mm 44 22 24A0= (d . d1) = (482 . 42 ) = 9.423 mm 44 抗彎驗算: M 10 11.0 6 2/ = 50.24 N mm f = 215mm N 2 W 4490 抗剪驗算:Vmax= RB0。76KNN=fvA0=125423.9=52987.5N=52。99KN 撓度驗算:P lK400101。1497.15533303.0 mmaM= 67。2 mm 100EI 100 06。2 10 08.36、1 10 150 滿足要求。(2)再驗算順主梁底增加的縱向橫桿,受力如圖:每條橫楞傳來的荷載為10.72KN,傳遞到每條縱楞的集中力P10。72/25。36KN(雙管2483.0) RA0。312P0.3125。361。67KN 20 RB0.688P0。6885。363。69KN MB0.188Pl0。1885.360.500。50KNm Mmax 0。203Pl0。2035.360。50=0.54KNm 抗彎驗算: M 54。0 106 2/ = 27。120 N mm f = 215mm N 2 W 4490 抗剪驗算:Vmax= RB3。69KNN=fvA0=125423.9=529837、7.5N=52.99KN 撓度驗算:P l30.0 mmaM= 67。2 mm 100EI 100 06.2 10 08。1 10 150 2.2.3 立桿驗算(1)一般板底立桿,只承受板模板傳來的荷載和支架自重,幫板模板傳來的荷載N211.21KN, 支架自重(支架高9.38m)N31.01KN 合計:PN2N312.22KN (2)梁兩邊鋼管立桿,既承受梁模板水平橫桿的荷載,以要承受板模板傳來的荷載以及支架自重,故水平橫桿傳來的荷載R0。341.11。44KN 板模板傳來的荷載N26.17KN 支架自重N31.01KN 合計:PRN2N31.446。171.018。62KN (3) 梁兩側38、鋼管立桿之間的增設的鋼管立桿(不上板底), 只承受梁模板水平橫桿的荷載和支架自重。水平橫桿傳來的荷載R20。761.12.62 支架自重N30。59KN 合計:PRN32。620.593.21KN (4)順梁底增加立桿(2483 鋼管中其中一條)只承受梁模板水平橫桿和鋼管自重。 水平橫桿荷載R23.695。3612.74KN 鋼管自重N30.59KN 合計:PRN312。740.5913.33KN 計算483 鋼管的容許承載力: 按JGJ1302001 規范要求,l0=h+20.3=1.8m。 經查江正榮編著的建筑施工計算手冊第476 頁可得,當步距1.8m,483 鋼管采用對接時,其容許承載39、力N=24KN。 由此可知:板底、梁底、梁側的扣件式鋼管承載穩定性均滿足要求。3、驗算圓倉標高7.5m 梁KL2(6001500)支頂該位置無樓板,支頂只承受梁的荷載,圓倉標高7.5m 及17。97m 的支頂平面布置圖見附圖四、五。(1) 支架(約6 米高)自重設計值(傳遞到立桿底部)N3=1。2(3。3363.330。554)63。94kg=0。64 KN (2) 梁及其模板系統的線荷載:模板自重設計值1.20.5(0.621.5)=2。16KN/m 砼自重設計值 1。2240.61.5=25.92KN/m 鋼筋自重設計值 1.21.50.61.5=1。62KN/m 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設計值40、 1.430.6=2.52KN/m 振搗砼的荷載設計值 1。420.6=1。68KN/m 合計 Q=2.17+15。55+0。97+1.89+1.26+3.08=33.9 KN/m 3。1 橫檁驗算橫檁采用8080 木枋,間距167mm .梁及支承系統傳來的集中荷載為P33.90.167=5.66KN 按均布荷載考慮,受力如下圖:l b 0 lb 3 0 3 3qb 43。9 3。0 3。0 P=RA 31。0 KNl(4 。 8 ) (4 。 )= = 2 2 6。0 8 6.0 0 2 3 23bl2 0 RB1 qb 8(8。 443。9 3.0 3.03.0 ) = (8. 4 ) 541、2。2 KN+ + = 2 38 6。06。0 Vmax= RB1=2.52KN Mmax=MB。 qb2 (2 。 b)2 = 43。9 3。0 2 (2 。 3。0 )2 . = 24。0 KN 。 m 8 l0 8 6。0 3 3W. a = 803 = 85333m 66 4 I a = 804 = 3413333m3 12 12 SAY80402064000mm3 B80mm M 24。0 106 2/ = 81.2 N mm f = 13mm N 2 mW 85333VS 52。2 103 640002/ = 59.0 N mm f = 5.1 mm N 2 vIb 341333342、 80 滿足要求。3.2 梁兩側縱檁驗算,受力如圖示:(1)梁兩側縱楞,受力分布圖如圖:每條橫楞傳來的荷載P0。31KN RARB 55P = 31.0 = 78.0 KN 226Mmax 6 Pl = 0。1 31.0 = 23.0 KNm 88 抗彎驗算: M 23。0 106 2 /2 = 22。51 N mm f = 215mm N mW 4490 抗剪驗算:Vmax= 0.78KNN=fvA0=125423。9=52987。5N=52.99KN 撓度驗算:11Pl lmax 10001031。01155333=06.1 mm = = 7。6 mm 144EI 144 06。2 10 43、08。1 10 150 滿足要求。(2)再驗算順主梁底增加的縱向橫桿,受力如圖:每條橫楞傳來的荷載為2。52KN,傳遞到每條縱楞的集中力RA0。883P0.8332。522.10KN RB1。333P1.3332.523。36KN MB0。333Pl0.3332.520.500。42KNm 抗彎驗算: M 42.0 106 mm N 2/ = 54。93 f = 215mm N 2 W 4490 抗剪驗算:Vmax= RB3.36KNN=fvA0=125423.9=52987.5N=52。99KN 撓度驗算:P lK5001052。2466.15533321.0 mmaM=33。3 mm 1044、0EI 10006。2 10 08。1 10 150 滿足要求。3.3 立桿驗算(1)梁側立桿:(支座受力按兩跨考慮) P2RAPN320.780。310.642.51KN 滿足要求.(2)梁底立桿:P2VBPN323.362.250。649。61KN 滿足要求。4、立桿底樓面承載力驗算:原材料車間標高17。47 樓面(-F22 軸交N 軸) 區域內的立桿支承于標高7。97 樓面,并通過下一層回頂將部分荷載傳遞至標高4.00 22樓面。該兩層樓面的設計活載標準值q6。0KN/m,地面q10KN/m。1)板底立桿荷載P12.22KN 22。12 / 2轉換為均布荷載q1 0。1 0。1 =22。45、12 m KN (0.6+0.6 )3.1 =6。15 m KN /2 滿足要求。 2)料倉壁底立桿梁荷載P 13。33KN,該排立桿支承在7.97樓面框架梁上,按板梁傳力原則,梁可承受兩側各1/2 板跨傳來的荷載,故轉化為均布荷載q13。33/0。5=26.66KN/mm(6+6)1.3(3 5)=234KN/m, 梁底立桿腳下依靠7.97 及4。00樓面框架梁共同承擔能滿足要求. 梁側立桿(橫向500 ,縱向100)荷載P8。62 KN,轉換為均布荷載q18。62/(0。51)17.24KN/mm215。6 KN/mm2, 該位置要回頂到首層地面。 模板支撐體系直接支承在樓面上時,該部分支頂須待樓面砼澆筑后并達到100強度才能進行安裝。對于支頂在地面的則須將其下的地基加強處理達到100KNm2 , 考慮該項目的地面要待設備安裝時才能澆筑, 故此先鋪設碎石、砂基層300mm 厚,分層壓實、平整后方可進行安裝,以保證支頂地基能滿足承載力要求,防止鋼支頂下沉和梁板受到破壞。作為立桿底座支撐面要求在找平層上鋪35035020 板作墊板,安全驗算如下:取底立桿的最大荷載驗算:P9。61KN 29。61/(0.350.35)=78KNm2100KNm; 立桿間距為1m0。5m,即1 m2的地面上有:29.6119。22 KNm2 故此,方案滿足安全要求。 COM28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2
2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