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酒店、辦公綜合體建筑高強混凝土施工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47327
2023-04-21
19頁
85.57KB
1、目錄第一章 編制說明及依據2第二章 工程概況2第三章 施工準備4第一節 技術準備4一、 配合比的確定4二、 施工工藝及流程5三、 相關工序準備5第二節 現場準備7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8第一節 混凝土澆筑8第二節 施工縫的留置與處理10第三節 鋼筋保護層控制及墻柱鋼筋縱筋定位11第四節 混凝土養護和裂縫控制12第五節 質量保證措施13第五章 施工質量驗收15第一節 一般規定15第二節 主控項目16第三節 一般項目18第一章 編制說明及依據一、 編制說明xx世紀中心二標段工程的建筑總高度為260m,高強混凝土強度有C70、C60,部位位于塔樓三十四層以下框架柱和核心筒墻,框架柱的截面為12、400*1400,核心筒的最大墻厚為1100。由于其強度高、體量大,為了確保混凝土施工質量,編制本專項施工方案。二、 編制依據 1xx(xx)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設計的卓越皇崗世紀中心項目施工圖、施工合同及相關資料; 2國家現行施工驗收規范、標準及廣東省和xx市有關施工規定: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10-9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00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87預拌混凝土GB/T149022003 3根據工程特點、施工現場實際情況、施工環境、施工條件和自然條件3、等綜合因素的分析; 4本公司現有的勞動力、技術、機械設備能力和施工管理經驗;5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1996環境管理體系、OHSAS18001:1999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第二章 工程概況xx世紀中心二標段是一座集高檔商業、酒店、辦公、公寓于一體的建筑綜合體,總占地面積9840.58 m2,總建筑面積為13萬m2;地下室為3層,二標段塔樓地上部分54層;辦公面積40000m2,酒店面積25000m2,公寓面積25000m2。本工程為高層建筑防火分類為一類,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人防工程等級為五級、二等人員掩蔽所,抗震烈度按VII度設防;本工程相對標高0.0004、 相當于絕對標高6.7m。本工程結構體系為現澆框架筒體結構,塔樓采用鋼管混凝土柱,2#塔樓13層為轉換層,主要是核心筒處墻截面尺寸變小,14、25、39為避難層。安全等級:二級,抗震烈度、類別及等級:本工程抗震烈度為7度;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塔樓框架及筒體抗震等級為一級,裙樓三級。-1層塔樓范圍為一級,其余地下室為三級?;炷翉姸鹊燃壱娤卤恚翰?位混凝土強度基礎墊層C15地下室底板、承臺C30S8人防墻C35樓梯C30生活水池C30S6地下室外墻、消防水池C35S8塔樓外柱-3層C40-2層至-1層C351層至5層C30塔樓墻柱-3層至10層C7011層至34層C6035層至40層C5041層5、至48層C4048層及以上C30梁板-2層、1層C35-1層、2層及以上C30第三章 施工準備第一節 技術準備一、 配合比的確定 本工程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結構施工前,應考察多家商品混凝土供應商,考察了解內容應包括:公司業績(主要考察高強混凝土生產供應業績)、設計生產能力、質量保證體系、混凝土運輸能力等,按照綜合比較、選擇最優的原則確定混凝土供應廠家?;炷辽a廠家確定后應立即進行高強混凝土的試配,高強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除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要求設計外還應符合特別要求。1)配制高強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選用質量穩定、強度等級不低于42.5級的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6、本工程選用“海螺”牌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2對強度等級為C60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徑不應大于31.5mm,對強度等級為C70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徑不應大于25mm;針片狀顆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含泥量不應大于0.5%,泥塊含量不宜大于0.2%;其他質量指標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3)的規定;3細骨料的細度模數宜大于2.6,含泥量不應大于2.0%,泥塊含量不應大于0.5%。其他質量指標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2)的規定;4配制高強混凝土時應摻用高效減水劑或緩凝高效減水劑; 5配制高強混凝土時應摻用7、活性較好的礦物摻合料,且宜復合使用礦物摻合料。 2)高強混凝土配合比的計算方法和步驟應符合下列規定:1基準配合比中的水灰比可根據現有的試驗資料選??;2配制高強混凝土所用砂率及所采用的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的品種、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3計算高強混凝土配合比時,其用水量可根據普通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的規定確定;4高強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應大于550Kg/m3;水泥和礦物摻合料的總量不應大于600 Kg/m3。二、 施工工藝及流程由于本工程C70、C60高強混凝土均位于塔樓的框架柱與核心筒處,并且該部分框架柱內包含有鋼結構管柱,鋼管柱內也需要澆筑高強混凝土。由于鋼管柱的安裝高度可能造成其內部混凝土澆8、筑時,不能利用混凝土輸送泵泵送,需提前用塔吊吊運。因此高強混凝土的施工流程為: 混凝土攪拌 場外混凝土運輸 場內混凝土泵送(鋼管柱內為塔吊吊運或泵送) 混凝土澆灌 混凝土振搗 混凝土養護 驗收三、 相關工序準備 高強混凝土施工是在模板、鋼筋、鋼結構等分項工程驗收合格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需要模板、鋼筋、鋼結構等分項工程施工完畢后才能進行高強混凝土的施工。(一)鋼筋工程鋼筋工程在澆筑混凝土前應進行鋼筋隱蔽工程驗收,其內容包括:1縱向受力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等;2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量、接頭面積百分率等;3箍筋、橫向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等;4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等;59、有無按設計變更施工等。(二)模板工程1臨時支撐與模板工程應遵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02)相應章節。2選用脫模劑不得對混凝土、鋼筋、模板產生損害,且對環境無污染。3選用脫模劑對混凝土表面質量、顏色不得有影響,且不能影響后續面層的施工、質量。4臨時支撐的安裝與拆卸應有明確說明,包括搬運、校正、預先起拱方法等。5臨時支撐的設計應考慮變形和沉降,以避免造成早期混凝土開裂。6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筑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三)鋼結構工程1鋼結構使用鋼材、焊接材料等均具有質量證明書,并且原材已按要求送檢合格;2鋼結構的制作10、應按照經設計院審核同意的深化設計圖施工;3鋼構件應按要求進行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場安裝;4 鋼結構安裝前,應對構件的外形尺寸、螺栓孔直徑及位置、連接件位置及角度、焊縫、栓釘等進行全面檢查,在符合設計文件或有關標準的要求后,方能進行安裝工作;5鋼結構安裝的電焊工應經考試并取得合格證;6鋼結構工程必須辦好相關隱蔽驗收后,方可澆筑混凝土。第二節 現場準備1由于高強混凝土的攪拌必須獨立占用一條生產線,因此在混凝土澆筑前應向混凝土生產廠家提供詳細的高強混凝土需求計劃,應包括需求總量、每小時需用量、需要連續供應量等,以便其安排供應。2混凝土澆筑人員已經到位并分工明確,安排崗位應包括:放料、振搗、鎩鍬、抹平、壓11、光等。3為確?;炷恋倪B續澆筑,現場250KVA的發電機應安裝調試完成,并進行試運行,防止市電停電時可以供應混凝土澆筑使用。4施工縫處清理干凈,無積水。5因高強混凝土的施工工期正值雨季,需要在澆筑前向氣象臺查詢天氣情況,避免在暴雨天氣澆筑,防止造成高強混凝土強度損失。對可能有的雨水天氣需備齊相當數量的防水彩條布,防止有小雨或陣雨時,能夠完全遮蓋混凝土,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6按照規范和方案要求,需要制作混凝土試塊的試模已經整理完畢。7混凝土澆筑前臺和后臺已經安排專門技術人員,并保持前后臺間通信暢通。8混凝土運輸施工機械安裝完畢,并經調試運轉正常,振搗器配備充足,做好各種機具的現場維修準備工作。912、混凝土澆筑前木模板應充分澆水潤濕,并用松軟材料堵孔嵌孔嵌縫,模板內的雜物應清除干凈。10與低強度等級混凝土相接的構件模板內已作了有效的分隔。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第一節 混凝土澆筑一、 一般要求 高強混凝土的澆筑除按應滿足一般混凝土澆筑要求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1高強混凝土澆筑入模溫度應維持5至35之間,當混凝土澆筑溫度超過28時,可以考慮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溫度。 2工程的每一部位混凝土的澆筑日期、時間及澆筑條件等全過程都應作詳細紀錄并形成原始檔案。 3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一般不宜超過28并不應大于30。對于構件最小斷面尺寸在300mm以上的低水膠比混凝土結構,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宜控制在2513、以下。高強混凝土施工前分析確定混凝土施工的澆筑、養護方法與合理的工序,預測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溫度與拉應力的變化,并據此提出混凝土溫度的控制值,并在施工養護過程中實際測定關鍵截面的中點溫度和離表面約5cm深處的表層溫度,實行嚴格的溫度控制。如無條件進行專門的計算分析,通??扇』炷恋臏囟瓤刂浦禐椋夯炷寥肽:蟮膬炔孔罡邷囟纫话悴桓哂?0,構件任一截面在任一時間內的內部最高溫度與表層溫度之差一般不大于20,新澆混凝土與鄰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巖土介質之間的溫差不大于20,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養護水溫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溫度的差值不大于15,混凝土的降溫速率最大不宜超過每天2。此外,當周圍大氣溫度低于養護中混凝14、土表面溫度超過20時,混凝土表面必須保溫覆蓋以降低降溫速率。 4混凝土的澆筑應連續進行,在澆筑及靜置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產生裂縫。對混凝土的沉降及塑性干縮產生的表面裂縫,應及時予以處理。 5混凝土泵送施工除遵守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10-95)有關規定外,還應遵守以下規定。 5.1在澆筑混凝土開始之前,必須先泵送一部分水泥砂漿,以潤滑管道。最先泵出的混凝土應廢棄,直到排出質量一致的、和易性好的混凝土為止。 5.2混凝土的泵送作業,應使混凝土連續不斷地輸出,且不產生氣泡。泵送作業完成后,管道里面殘留的混凝土應及時排出,并將全部設備徹底進行清洗。 5.3泵機開始工作后,中途不得停機,15、如非停機不可,停機時間一般不應超過30 mim,氣溫超過25時不能超過10 min。停機期間應每隔5 min泵動幾次,防止混凝土凝結堵塞管道。 5.4泵送混凝土時,如輸送管內吸入了空氣,應立即反泵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攪拌,排出空氣后再泵送;在混凝土泵送過程中,若需接長3m以上的輸送管時,仍應預先用水或水泥砂漿潤滑泵管內壁。 6混凝土輸送過程中,應和混凝土生產廠家安排專人在施工現場負責指揮和協調,應保持攪拌站、攪拌運輸車、混凝土泵及澆筑地點之間的通信聯絡。 7對于高強混凝土,施工時應盡量減少暴露的工作面,澆筑完成后應立即抹平進入養護程序。二、施工方法1現場布置混凝土輸送泵2/3臺,單機輸送量約16、30m3/h,混凝土布料桿兩臺,混凝土泵管管徑采用125mm,并用48鋼管搭設支架架空,澆筑時專門安排人接拆泵管。2核心筒墻體及外圍框架柱中鋼管柱外側的高強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輸送泵泵送;由于部分鋼結構管柱內的混凝土用混凝土輸送泵泵送存在困難,對該部分采取塔吊吊運的方法。3混凝土澆筑順序為:先澆筑高強度等級,后澆筑低強度等級;先澆筑墻柱,后澆筑梁板。 4混凝土的搗實,應使用內部機械振搗;混凝土構件頂面部分或其他特殊地方可用外部機械振搗。 5振搗器的類型應滿足施工要求,振搗器應能以每分鐘不少于4500脈沖的頻率傳遞振動于混凝土,使在距振搗點至少0.5 m以內的混凝土產生25 mm坍落度的可見效應。工17、地上應配有足夠數量的處于良好狀態的振搗器,以便可隨時替補。 6混凝土澆筑時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振搗棒必須插入下層混凝土50100mm,振搗棒插點應均勻排列,移動間距宜不大于1.5倍的作用半徑,振搗時應上下來回抽動、快插慢提,混凝土應振搗均勻、不得漏振,梁與墻、柱節點鋼筋較密時,應加強二次振搗,以表面呈現浮漿、不再陷落時為止。 7為保證混凝土的均勻性,避免離析和泌水,插入式振搗棒需變換其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時,應豎向緩慢拔出,不得放在拌和物內平拖。泵送下料口應及時移動,嚴禁在模板內利用振搗器使混凝土長距離流動或運送混凝土,以免引起離析。混凝土搗實后1.5h到24h之內,不得受到振動。 818、混凝土振搗密實的一般標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氣泡、泛漿、表面平坦。 9混凝土澆筑至梁、板面時,宜用平板振搗器垂直澆筑方向來回振搗,振搗完畢后應及時刮平,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終凝前,應分兩次壓實、抹平。 10混凝土澆筑后的抹面壓平工序中,嚴禁向混凝土表面灑水,并應防止過度操作影響表面混凝土的質量。第二節 施工縫的留置與處理一、 施工縫的留置混凝土結構的施工順序應經仔細規劃以盡量減少新澆混凝土硬化收縮過程中的約束拉應力與開裂。施工縫應按設計要求設置,對于本工程高強混凝土而言,只存在水平施工縫,高強混凝土的施工縫按結構部位的不同留置。核心筒和框架柱的鋼筋混凝土部分留置在樓面板頂標高處;框架柱的鋼管內混19、凝土施工縫留置在上一層的梁底標高處。二、 施工縫的處理 本工程高強混凝土結構的施工縫表面進行鑿毛處理,在高強混凝土澆筑完畢混凝土初凝后,立即安排打鑿人員鑿毛,以將混凝土表面粉煤灰、浮漿鑿除,露出混凝土中的石子為標準。第三節 鋼筋保護層控制及墻柱鋼筋縱筋定位一、 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 高強混凝土構件中為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及鋼筋定位的準確性,要求必須使用定制保護層定位夾,不得使用工地現場制造的墊塊。宜采用工程塑料制作的保護層定位夾或定型生產的纖維砂漿塊,要求墊塊間距不大于1000mm。在梁或板底模標高下20mm處,用20的鋼筋彎成“U”型,倒掛在柱箍筋或墻水平筋上。澆筑混凝土前,應仔細檢查定位夾或保20、護層墊塊的位置、數量及其緊固程度,并應指定專人作重復性檢查以提高保護層厚度尺寸的施工質量保證率?;炷两Y構鋼筋保護層厚度,澆筑混凝土前鋼筋安裝時的施工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規定: 構 件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基礎10鋼尺檢查柱、梁5鋼尺檢查板、墻、殼3鋼尺檢查 應制定具體的鋼筋保護層厚度的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制度,澆筑混凝土前和澆筑過程中都應檢查,通過重復檢查保證施工質量。 混凝土結構鋼筋保護層厚度,應通過非破損探測確定現場混凝土保護層的實際厚度,使用專用儀器進行檢測。非破損方法所使用的儀器應經過計量檢驗,并用局部破損方法進行校準。檢驗操作應符合相應規程的規定。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儀的檢測21、誤差不應大于1 mm。其具體檢測要求見結構實體檢測方案。二、 墻柱縱筋定位 墻柱縱筋定位受模板的影響最大,因此控制好墻柱模板的垂直度并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就確保了墻柱縱筋的定位。但是為了進一步保證縱筋位置,在澆筑本層梁板混凝土前,將下層樓面的控制線用線錘引至本層梁面主筋上,以此檢查墻柱模板由于垂直度引起的軸線偏差,并校正到位。第四節 混凝土養護和裂縫控制 結構表層混凝土的耐久性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施工養護過程中的濕度和溫度控制。暴露于大氣中的新澆混凝土表面應及時澆水或覆蓋濕麻袋、濕棉氈等進行養護。如條件許可,應盡可能采用蓄水或灑水養護,但在混凝土發熱階段最好采用噴霧養護,避免混凝土表面溫度產生驟22、然變化。當采用塑料薄膜或噴涂養護膜時,應確保薄膜搭接處的密封。此外,還應保證模板連接縫處不至于失水干燥。水養護或濕養護的時間應當在約定的施工條例中規定,在整個養護期內不得間斷。 當新澆的結構構件有可能接觸流動水時應采取防水措施,保證混凝土在澆筑后7天之內不受水的直接沖刷。 混凝土的拆模時間除需考慮拆模時的混凝土強度外,還應考慮到拆模時的混凝土溫度(由水泥水化熱引起)不能過高,以免接觸空氣時降溫過快而開裂,更不能在此時澆注涼水養護。 高強混凝土養護的期限應不小于14天,柱或墻板等垂直構件宜采用有蓄水內膜或有良好保水性能的模板,在澆筑完畢后也要將頂部嚴密覆蓋,必須保證養護水的溫度須與混凝土表面溫度23、相適應以防止開裂。 混凝土結構各部分構件,不論采用什么養護方法,在拆模以前均應連續保持濕潤。同類構件應在同一條件下養護。 灑水養護宜用自動噴水系統和噴霧器,濕養護不得間斷,不得成干濕循環。提供的覆蓋材料應事先取得監理工程師的同意。養護用水應符合混凝土拌和水的要求。 灑水養護應根據氣溫情況,掌握恰當的時間間隔,在養護期內保持表面濕潤。養護水溫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溫度的差值不得超過15;氣溫低于+5時,應覆蓋保溫,不得灑水養護。 養護用的塑料布和防水紙應盡可能采用大幅寬產品。相鄰布(紙)應至少重疊150 mm,并用膠帶、瑪蒂脂、膠水或其他批準的方法緊密粘合,使整個混凝土表面形成完全防水覆蓋。應采取措施24、防止布(紙)被風吹而移動。養護期內任何布(紙)破碎或損壞時,應立即修補。 第五節 質量保證措施一、原材料的選擇與應用 1指定專人定期檢查、測定各種原材料和生產狀態,特別是對原材料的進料、儲存、計量應全方位監控。 2配制C60級高強混凝土,不需要用特殊的材料,但必須對本地區所能得到的所有原材料進行優選。而配制C70 時對原材的要求比較嚴格,需要專門采購符合要求的石子、砂、外加劑等。所有原材料除有較好的性能指標外,還必須質量穩定,即在一定時期內(至少在施工期內)主要性能沒有太大的波動。 4高強混凝土要求低水灰比,高坍落度,這就需要摻入高性能的外加劑。目前,混凝土的外加劑品種較多,但高性能復合型外加25、劑國內尚不多見,故應作對比試驗后確定。二、混凝土配比方案優選 1高強混凝土正式生產時應進行試配,選定不同的配比和投料順序,施行優選方案。2試配必須嚴格模擬實際生產條件,在原材料有變動時應再次試配。3攪拌必須均勻,采用強制式攪拌機,較普通砼延長50%攪拌時間。三、質量控制 在試驗室配置符合要求的高強混凝土比較容易,而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穩定質量水平較為困難。一些在普通情況下不太敏感的因素,在低水灰比情況下會變得相當敏感,這就要求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必須注意各種條件、因素的變化,并且要根據變化,隨時調整配合比和各種工藝參數。主要做好幾項工作:1嚴格水灰比控制:骨料的含水量應在用水量中扣除,每天需測定骨料26、含水量,每次配料時應采用水量自動測定儀連續測定砂子含水量,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添加額外水量;2探測混凝土拌和物溫度,必要時測定混凝土水化熱,控制溫升,延長和保證工作時間;3合理安排工藝和工序,計算各階段所需時間,合理縮短混凝土從攪拌到澆搗完畢的時間;4選擇級配良好的石子,減少空隙和砂率;同時要搗固密實,對混凝土結構面進行抹壓,以減少收縮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強度。5 澆筑混凝土前,應將基層和模板澆水濕潤?;炷翝仓笈扇藢H诉M行養護,使其保持濕潤,當表面發生細微裂縫時,應及時抹壓一次,再進行養護。6因高強混凝土的塌落度大、流動性好,應盡量減小混凝土的塌落度,確保砼的施工質量。7 在氣溫高的天氣進行混27、凝土施工時,在混凝土中摻加緩凝劑,減緩澆筑速度,以利于散熱,或摻加木鈣等減水劑,以改善和易性,減少水泥用量,防止混凝土產生裂縫。 8委派專人負責記錄施工過程,記錄內容應包括:混凝土運送到工地的時間和出機坍落度、澆筑時間和澆筑時的坍落度、澆筑時氣溫與混凝土澆筑溫度、施工縫的劃分、混凝土澆筑高度的控制以及混凝土的養護方式和養護過程,養護過程記錄應包括:養護開始時間、混凝土養護中的表面溫度與降溫速率、拆模時間與拆模時氣溫,以及養護后對混凝土強度發展和防裂的防護措施等,如果出現裂縫,應記錄裂縫出現的時間、部位、尺寸和處理等情況。 9高強混凝土結構施工應嚴格執行施工現場管理制度,對照執行相應的施工技術標28、準、質量管理體系、施工質量控制和質量檢查制度等。10高強混凝土變異性增大,強度數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故高強混凝土抗壓試件的采樣頻數應高于普通混凝土。11高強混凝土水灰比很低,試件內部容易產生較大拉應力,對試件宜采取水中養護并對溫度進行控制,抗壓強度試驗前應在正常自然條件中存放幾天后進行。第五章 施工質量驗收第一節 一般規定 1高強混凝土分項工程的施工質量驗收應在模板、鋼筋、預應力分項工程驗收合格的基礎上進行,驗收時除應執行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2高強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時,應進行質量控制資料檢查及觀感質量驗收,并應對涉及結構安全的材料、試件、施工工藝和結構的重要部位進行29、見證檢測或結構實體檢驗。 3分項工程的質量驗收應所含檢驗批驗收合格的基礎上,進行質量驗收記錄檢查。 4檢驗批合格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 主控項目的質量經抽樣檢驗合格;2) 一般項目的質量經抽樣檢驗合格;當采用計數檢驗時,除有專門要求外,一般項)目的合格點率應達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嚴重缺陷;3)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據和質量驗收記錄。 5當混凝土試件強度評定不合格時,可采用非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檢測方法,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對結構構件中的混凝土強度進行推定,并作為處理的依據。第二節 主控項目 1水泥進場時應對其品種、級別、包裝或散裝倉號、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并應對其強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30、性能指標進行復驗,其質量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GB 175等的規定。當在使用中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水呢出廠超過三個月(快硬桂酸鹽水泥超過一個月)時,應進行復驗,并按復驗結果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嚴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檢查數量:按同一生產廠家、同一等級、同一品種、同一批號且連續進場的水泥,袋裝不超過100t為一批,散裝不超過100t為一批,每批抽樣不少于一次。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 2混凝土中摻用外加劑的質量及應用技術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GB 8076、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 50119等和有關環境保護的31、規定。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嚴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劑。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當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劑時,混凝土中氯化物的總含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 50164的規定。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 3混凝土中氯化物和堿的總含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和設計的要求。檢驗方法;檢查原材料試驗報告和氯化物、堿的總含量計算書。 4結構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用于檢查結構構件混凝土強度的試件,應在混凝土的澆筑地點隨機抽取。取樣與試件留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1032、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盤時,取樣不得少于一次;3) 當一次混凝土澆筑超過1000m3時,同一批的混凝土每200m3取樣不得少于一次;4) 每一樓層、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5) 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標準養護試件,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組數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檢驗方法:檢查施工記錄及試件強度試驗報告。 5混凝土原材料每盤稱量的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表 原材料每盤稱量的允許偏差材料名稱允許偏差水泥、摻合料2%粗、細骨料3%水、外加劑2%注:各種衡器應定期校驗,每次使用前應進行零點校核,保持計量準確;當遇雨天或含水率33、有顯著變化時,應增加含水率檢測次數,并及時調整水和骨料的用量。檢驗數量:每工作班抽查不應少于一次。檢驗方法:復稱。 6混凝土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應一次澆筑完畢。 7混凝土的攪拌、場外運輸及交貨應符合規范的相關要求。 8現澆結構的外觀質量不應有嚴重缺陷。對已經出現的嚴重缺陷,應由施工單位提出技術處理方案,并經監理(建設)單位認可后進行處理。對經處理的部位,應重新檢查驗收。 9現澆結構不應有影響結構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對超過尺寸允許偏差且影響結構性能和安裝、使用功能的部位,應由施工單位提出技術處理方案,并經監理(建設)單位認可后進行處理。對經34、處理的部位,應重新檢查驗收。第三節 一般項目 1混凝土所用礦物摻合料、粗、細骨料、外加劑及拌制用水經檢驗應符合現行相關的國家標準要求。 2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宜超過28,入模后的內部最高溫度不應高于70,構件任一截面在任一時間內的內部最高溫度與表層溫度差不宜大于20,新澆混凝土與鄰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巖土介質之間的溫差不大于20,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養護水溫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溫度的差值不宜大于15,混凝土的降溫速率最大不宜超過2/d。當周圍大氣溫度低于養護中混凝土表面溫度超過20時,混凝土表面必須保溫覆蓋以降低降溫速率。 3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及時采取有效的養護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 應在澆筑完35、畢后的12h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并保濕養護;2) 混凝土澆水養護的時間:對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3) 混凝土澆水養護方法:前三天宜采用小水多淋的噴霧養護,在整個養護期內的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混凝土養護用水應與拌制用水相同;4) 采用塑料布覆蓋養護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應覆蓋嚴密,并應保護塑料布內有凝結水;5) 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注:當日平均氣溫低于5時,不得澆水;當采用其他品種水泥時,混凝土的養護時間應根據所采用水泥的技36、術性能確定;混凝土表面不便澆水或使用塑料布時,宜涂刷養護劑;對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應根據氣候條件按施工技術方案采取控溫措施。 4混凝土的拆模時間除需保證混凝土的強度外,還應保證拆模時混凝土的溫度不應太高,對于截面邊長大于1.0m的構件,最早拆模時間不宜少于2天。 5對于大摻量礦物摻和料混凝土和水膠比低于0.4的其它混凝土,應盡量減少混凝土表面的暴露時間。澆筑完畢,并初步刮平后,應立即用濕麻袋、濕棉氈或塑料薄膜覆蓋,終凝后應馬上進行噴霧或澆水養護。 6結構實體檢驗的內容應包括混凝土強度、鋼筋保護層厚度等 7當未能取得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被判為不合格或鋼筋保護層厚度不滿足要求時,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檢測機構按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進行檢測。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6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