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住宅工程筏板基礎混凝土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47478
2023-04-21
12頁
45.54KB
1、筏板基礎混凝土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 xx商品住宅工程設計圖紙2. GB50204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驗收規范3. JGJ699高層建筑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范4. 高層建筑施工手冊5. xx商品住宅工程施工組織設計2.工程概況xx一期商品住宅工程位于xx區安遠路,緊鄰靜安區交界。由上海萬錦置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建筑面積為65718.5m2,框架剪力墻結構;地下一層,地上三十四層。本工程地處xx區鬧市中心,交通便利,但施工區域狹小,不利于現場停車,該工程距真如攪拌站約15km,砼攪拌運輸車一輛車來回每次需一個多小時。基礎為筏板基礎,混凝土設計為C30、S6抗滲,筏板厚度1.2m。3、2、材料要求1) 水泥:在滿足強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宜選用低熱或中熱的礦渣水泥,嚴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由于大體積混凝土工程量大,水泥用量大,水泥供應難以做到按施工要求 的品種、強度等級一次進場,因此要加強水泥進場的檢驗和試配工作。2) 骨料:粗骨料:碎石和卵石均可,應采用連續級配或合理的殘配比例。采用泵送混凝土時,為了提高混凝土的可泵送性和控制增加水泥用量,參見表(1)。骨料中不得含有有機雜質,其含泥量應1%。泵送大體積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徑(mm) 表(1)管道直徑(mm)100125150礫石304050碎石2530403) 細骨料:宜選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應3%。采用泵送混凝土時,其3、粗細率以2.62.8為宜。4) 煤灰:為力減少水泥用量,可摻入水泥用量10%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粉煤灰的燒失量應15%,SO340%,并對水泥無不良反應。5) 外加劑:為力滿足和易性和減緩水泥早期水化熱發熱量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中摻入適量的緩凝型減水劑。4、施工準備4.1.商品混凝土供應措施:4.1.1混凝土攪拌根據歷次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經驗,本次澆注約1500m3混凝土,初步計劃1.5天(36小時)施工完畢,150036=41.67m3,平衡澆注過程最大按1.4倍考慮,每小時58.34 m3,根據真如攪拌站提供資料和現場考察,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攪拌設施為180m3/h,攪拌站能滿足混凝土供應。控制混4、凝土出機坍落度在1218cm左右,運到現場再泵送到操作面的坍落度在1215cm左右。4.1.2混凝土運輸每小時最大澆注量58.34 m3/h,工程地點距攪拌站15公里左右,混凝土運輸車單車容量6-8 m3,平均按7 m3考慮,單車每1.5小時可以一循環,混凝土運輸需要14臺車,考慮運輸途中阻車等不可預見因素,增加2臺運輸車,共投入16臺運輸車。4.1.3混凝土泵送采用IPF一100型泵車澆注,每小時最大輸送量45 m3/h,現場2臺泵送滿足本工程作業58.34/2=29.17m3。4.2機具及材料準備4.2.1耙子、掃把、建筑線、鋁合金刮尺、鐵鍬、插入式混凝土震搗器15臺、平板震搗器水泵2只、5、3.5KW鏑燈6盞(備用2盞)、機動開關電箱、200GF6(200KW)柴油發電機組一臺(突發停電時使用)、IPF一100型泵車2輛。1500M2塑料膜。4.2.2所有機具均應在混凝土澆搗前進行檢查,同時配備專職技工,隨時檢修。4.2.3在混凝土施工前同供電部門取得聯系,在混凝土澆搗期間,要保證水、電、照明不中斷。聯系一臺200GF6(200KW)柴油發電機組一臺,突發停電時保證在一小時內運到現場使用。4.3施工人員安排:4.3.1項目部管理人員組織及分工:成立大體積鋼筋混凝土施工領導小組,由項目副經理張成康任總指揮,項目技術負責人金海苗任副指揮,由施工員、質安員、混凝土工長、試驗員、組成施工6、領導小組,現場負責監督施工。操作工人分兩組兩班作業,每10小時更換一次。4.3.2混凝土班組人員安排:澆搗時每臺混凝土泵車配備不少于4臺插入式振搗機,震搗棒配備6人震搗,2人翻鍬, 4人抄平,工作人員每10小時更換班次。(備用4臺振搗機)4.3.3與城管部門協調好,確保混凝土連續順利澆注。5.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5.1混凝土澆搗:大體積澆筑時,將兩臺泵布置在施工現場南側與北側,兩泵之間距離保證進出車不受限制。筏板混凝土澆搗采用斜面分層的澆筑方法,且混凝土由南往北及由北往南向中間平行澆筑。由于混凝土坍落度為1215cm,采用的澆筑坡度為1:3。混凝土澆搗應分層震搗,逐層到頂。在施工時應特別注意交接7、部位,不得漏振,盡可能采用二次震搗工藝,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高頻震動棒要垂直插入,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40cm)最大不超過50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層間接縫。掌握合適震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平整,不冒氣泡,無明顯沉落為合適。在澆筑過程中泌水和浮漿是不可避免的,故采取以下措施處理:流向基坑周邊的泌水通過集水井作為臨時泌水的地方用水泵抽走。為了保證混凝土的可泵性,現場每隔23小時做一次坍落度試驗,如有問題及時與攪拌站聯系。在澆筑過程中還要做好防雨雪措施,被好覆蓋塑料布。6.、筏板混8、凝土質量主要控制要素1、 強度2、 抗滲性能3、 溫差裂縫4、 表面干縮裂縫7.主要技術措施7.1裂縫控制措施通過溫度控制,確保澆注后的砼溫差(中心溫度和表面溫度、混凝土外表和環境溫度差值)均不超過250C,防止早期溫度裂縫的產生。同時也要防止塑性的產生。底板砼采用斜面分層澆筑,同時考慮底板砼厚度較大,澆筑表層時,為防止出現浮漿,待砼堆積到距表面標高30mm時采用16-31.5mm粒徑的石子漫撒,做表面處理。養護覆蓋應隨澆注隨覆蓋,覆蓋采用塑料薄膜保水,上面再鋪蓋保溫材料。養護期間要防風防失水。7.2大體積混凝土質量措施7.2.1商品砼內外溫差降低措施:a. 采用低熱量水泥,結合混凝土等級水泥9、選定P.S 32.5,各水泥水化熱指標見表(2)每Kg水泥發熱量(KJ/Kg) ( 表2)水泥規格P.032.5P.032.5P.S32.5P.S42.5發熱量377461335420注:以上數據為原標準水泥發熱量,分別相當于原425、525。b. 降低單方混凝土水泥用量,采用級粉煤灰取代15%左右的水泥,降低混凝土單方水化熱15%以上。c. 采用緩凝劑,延緩水化熱峰值。注:根據工程實際,初凝時間設定為自然氣溫下10-12h。當混凝土摻用一定量緩凝劑后,可使溫度為300C的混凝土與不摻緩凝劑200C的混凝土,具有相同的凝結速度。7.2.2現場溫度控制措施a 短澆注時間,采用兩臺泵車同時泵送,且10、保證運輸車滿足泵送要求。b 澆注時隨澆注隨用一層塑料薄膜覆蓋,防止砼表面出現干縮裂縫,保證混凝土有足夠的虛擬厚度,上面及時覆蓋保溫材料,防止內外溫差加大。2. 結構控制措施混凝土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通過在混凝土建立起0.20.6Mpa的預壓應力,對后期降溫冷縮和干縮聯合補償,降低溫度收縮應力,防止結構裂縫。根據河北建筑研究院檢測,選用石家莊市功能檢測有限公司生產的FEA膨脹劑培植補償收縮混凝土,其限制膨脹率為3.310-4,為偏于安全,取=1.510-4。保持150C的膨脹當量溫差。8混凝土溫度計算:1、 初步設計混凝土配合比(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提供)混凝土強度等級:C35 抗滲等級S8配合比:11、 (表3)材料名稱水泥粉煤灰砂石膨脹擠水泵送擠材料規格 P.S32.5級中砂10-20(mm)FEAH6-A用量(KG/M3)37472685110038185152.混凝土內部最高絕熱溫升TH=(W+K.F).Q/c=(374+0.372)3350.972400=1325260.972400=56.93計算式中:TH -混凝土最高絕熱溫升W-每立方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Kg/M3Q-每Kg水泥水化熱;(水泥水化熱見表1)C-混凝土的比熱;取0.97-混凝土的容重,取2400Kg/M3F-活性摻合料用量K-摻合料折成系數,粉煤灰取K=0.250.33.混凝土中心最高溫度Tmax= Tj+Th=1012、+56.930.57=42.45計算式中:Tj-澆注溫度,取 10-散熱系數,查表4取0.57 IPF一100型泵車不同澆注厚度的散熱系數 (表4)澆注厚度(M)1.01.52.03.04.00.360.490.570.680.743. 凝土表面溫度(1) 混凝土保溫層的傳熱系數=1/(i/i+1/q)=1(0.10/0.58+1/23)=4.63公式中i、i為各保溫材料的厚度和導熱系數,其中塑料薄膜、草袋、水、空氣的導熱系數分別為0.03-0.05、0.14、0.58、23。塑料薄膜單層厚度取0.5mm,空氣層厚度取5mm,草袋單層取15mm(2) 混凝土虛厚度h=K. /=0.672.3313、/4.63=0.34公式中:K-計算折減系數,取0.67-混凝土導熱系數,取2.33(3) 混凝土的計算厚度H=h+2h=2+20.34=2.68m(4) 混凝土表面溫度Tb(t)=Tq+(4/H2)h(H-h)T(t)=3+(4/7.18)0.34(2.68-0.34)(43.9-3)=21.2公式中:Tq-大氣的平均溫度H-混凝土的計算厚度(M)H-混凝土的實際厚度(M)h-混凝土的虛厚度(M)T(t)-混凝土中心溫度與外界氣溫之差()T為混凝土內外溫差T=Tmax-Tb(t)=42.45-21.2=21.2421.24小于25 故:混凝土溫度差滿足大體積的溫差要求。5.1澆注時隨澆隨覆蓋14、,混凝土養護期不得少于14天,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發揮膨脹的作用。5.2實際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必須由商品混凝土廠家根據砂石含水率等因素確定配合比為準。 8測溫為了掌握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升和降溫的變化規律以及各種材料在各種條件下的溫度影響,需要對混凝土進行溫度監測控制。8.1測溫點布置測溫點布置見圖,測溫點的設置要保證能代表混凝土整體溫度,能繪制測溫曲線。一般平面每組測溫點間距控制在2.5-5m,垂直方向宜為0.5-0.8m,每組測溫應由不少于5個溫點組成,中間測溫點應布置在混凝土厚度中心,其最上面測溫點距表面宜為200-300mm。測溫點宜用40mm的薄壁鐵管制作,并用木塞或海綿球塞口。同時使15、用少量熱電偶溫度計,使用熱電偶溫度計時,其插入深度可按實際需要和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應不小于熱電偶外徑的610倍。8.2測溫測溫點應在混凝土澆筑成型后立即設置,并記錄澆筑時間。測溫周期以混凝土內部溫度不超過250C為準。測溫周期宜控制不少于14天。溫度計下端宜用高密度海綿包扎,測溫時溫度應浸入測溫管內的水中測定,以保證讀數的準確。每一測溫點宜均放置溫度計。澆注后20小時開始測溫,并可控制在每2h一次。8天之后控制在4h一次,15天后8h測一次。測溫要求24小時連續測溫,并且由質量員負責,記錄全部測溫資料。測溫情況每天報技術負責人。9養護:本工程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時為冬期施工,由于環境氣溫較低,采用保溫材料以提高新澆混凝土表面和四周溫度,減少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待混凝土二次收光即覆蓋塑料膜進行封閉,來封閉混凝土中多余拌和水,以實現混凝土的自養護。同時覆蓋石棉被保溫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