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萬m2住宅小區腳手架落地式懸挑施工方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47860
2023-04-23
22頁
1.08MB
1、xx開發區B-40住宅小區一期A區腳手架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目 錄一、 編制依據二、 工程概況三、腳后架布設安排四、腳手架構造設置五、腳手架示意圖六、腳手架結構安全驗算1、小橫桿強度和變形2、大橫桿驗算3、扣件抗滑承載力驗算4、立桿穩定性驗算5、連墻件計算6、工字鋼懸挑梁的受力計算、7、懸挑梁的整體穩定性計算8、拉繩的腕力計算9、拉繩的強度計算10、錨固段與樓板連接的計算七、腳手架注意事項一、編制依據1、xx設計院提供的施工圖紙;2、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 130-20013、施工手冊第四版4、質量計劃/施工組織設計編制規定QWJ/JS.01-20025、質量手冊QWJ2、/Z01-20026、程序文件QWJ/-20027、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8、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9、我公司已積累的類似工程的施工經驗及技術資料二、工程概況 xx項目位于xx市xx大街南側,xx開發區B-40小區東北角(A區)。地上24-28層,地下一層,剪力墻結構,總建筑面積53991 m2。由A1#、A2#與A3#三棟樓及整體地下車庫組成。A1#高度為68.65米,地上建筑面積15873.18 m 2、A2#高度為80.3米, 地上建筑面積18502.9 m 2、A3#高度為68.65米,地上建筑面積9866.11 m 2。地下車庫總建筑面積3、為9307.14 m 2。本工程為一類建筑,耐火等級一級,七度抗震設防。塔樓外防護架均采用扣件式483.0鋼管雙排腳手架。“一架多用”,既可作為安全防護架,又是結構施工期間的操作架。由于塔樓高度大,為保障安全,腳手架需分段搭設。三、腳手架布設安排(一)、A1#與A3#:地下室和地上一層施工期間,第1段為落地式雙排腳手架,從基坑內地面向上搭設,搭設高度約10m。地上一層頂板上懸挑工字鋼作為第2段外架的支撐,第2段外架:27層,搭設高度16.8m。第3段外架:813層,搭設高度16.8m。第4段外架:1419層,搭設高度16.8m。第5段外架:2024層,搭設高度14.00m。(二)、A2#:地下4、室和地上一層施工期間,第1段為落地式雙排腳手架,從基坑內地面向上搭設,搭設高度約10m。地上一層頂板上懸挑工字鋼作為第2段外架的支撐,第2段外架:28層,搭設高度19.6m。第3段外架:915層,搭設高度19.6m。第4段外架:1622層,搭設高度19.6m。第5段外架:2328層,搭設高度16.8m。四、腳手架構造設置1、外腳手架統一采用扣件式483.0鋼管雙排架,立桿橫距0.9m,立桿縱距1.4m,大橫桿步距1.8m,里立桿距外墻面0.4m,外立桿距墻面1.3m,小橫桿采用1.5m長鋼管,用直角扣件在主節點處與大橫桿相連。小橫桿里端懸挑0.3m,距離外墻面0.1m。外架每層隔跨與主體結構形5、成剛性拉接。工字鋼懸挑梁外挑1500mm,與樓板錨固2300mm。2、連墻件設置方式:遇窗洞口處內外各一道水平鋼管夾住墻體,與架體立桿采用2根鋼管連接;沒有窗洞口的地方按要求間距在墻內預埋60PVC套管,墻內外各設1根水平鋼管,采用1根鋼管穿過套管與架體立桿或縱向水平桿相連。連墻件每層兩跨設置(連墻件設置簡圖如后附)。3、剪刀撐在外墻方向連續設置,剪刀撐斜桿與水平面的交角宜在45 60之間,水平投影寬度應5跨或7m。剪刀撐的斜桿兩端用旋轉扣件與腳手架立桿或大橫桿扣緊外,在其中間應增加24個扣結點。剪力撐必須與立桿固定,不能連接橫桿,剪力撐桿必須落地。五、腳手架示意圖 雙排落地式腳手架剖面、立面6、圖懸挑剖面圖懸挑架轉角工字鋼安裝示意圖懸挑大樣圖懸挑式腳手架桿件示意圖六、腳手架結構安全驗算本工程腳手架立桿縱距la=1.4m,立桿橫距lb=0.9m,步距h=1.8m,查表,每米立桿承受結構自重gk=0.1219KN/m;木腳手板以2個操作層滿鋪計算,腳手板自重取 ,施工均布荷載取,上下同時操作層每段腳手架不超過2層。選取荷載最大的一段腳手架進行驗算:A2#樓的第2段懸挑式腳手架:28層,標高2.75m19.55m,搭設高度19.6m。(一)、小橫桿強度和變形1、抗彎強度驗算:作用小橫桿線荷載標準值:永久荷載: 可變荷載:計算簡圖1: 永久荷載在lb跨中產生最大彎矩:可變荷載最不利布置時在l7、b跨中產生最大彎矩:1.20.0392+1.4鋼管截面抵抗矩,查附錄表B 鋼管抗彎強度設計值抗彎強度滿足要求。2、變形驗算:鋼材彈性模量,鋼管慣性矩為 容許撓度,由規范知為:計算簡圖2:故撓度滿足要求。(二)、大橫桿驗算由本工程腳手架搭設形式可知,小橫桿將承受到的荷載傳給大橫桿,小橫桿間距1.4m,與大橫桿在主節點處連接,傳力點緊靠立桿,因此大橫桿中內力很小,無須驗算。(三)、扣件抗滑承載力驗算:由計算簡圖2可知,小橫桿在支座B處所受支座反力RB最大,因此腳手架里排大橫桿受到小橫桿傳來的荷載最大,故驗算里排大橫桿與立桿間連接扣件的抗滑移能力。 (為直角扣件抗滑承載力),滿足要求。(四)、立桿的8、穩定性驗算:驗算19.6m高工字鋼懸挑架最底層立桿。結構自重標準值產生軸向力腳手板自重標準值產生軸向力施工荷載對立桿產生的軸向力不組合風荷載時,底部立桿所受最大軸力立桿長細比, 查表得:穩定系數為:故滿足要求。驗算組合風荷載時的立桿穩定性。風荷載產生彎矩架體標高從2.75m至19.55m,地面粗糙程度為A級,查風壓高度系數表得:,基本風壓,腳手架擋風系考慮架外滿掛密目安全網,取,風荷載體形系數 則: 滿足要求。(五)、連墻件計算:1、驗算19.6m架高,每層2跨設置連墻件時。架體頂端頂點高度處所受風壓標準值:,則:可見連墻件每層2跨設置時是可以滿足抗風力的要求的。連墻件設置如下圖所示:2)驗算9、61.55m懸挑架連墻件架體中部高度為68.55m,風壓高度系數所受風荷載標準值連墻件按照每層兩跨間距設置滿足要求。(六)工字鋼懸挑梁的受力計算:懸挑腳手架的水平鋼梁按照帶懸臂的連續梁計算。懸臂部分受腳手架荷載N的作用,里端B為與樓板的錨固點,A為墻支點。 本方案中,腳手架排距為900mm,內排腳手架距離墻體400mm,支拉斜桿的支點距離墻體為 1300mm,水平支撐梁的截面慣性矩I = 1130 cm4,截面抵抗矩W = 141 cm3,截面積A = 26.1 cm2。受腳手架集中荷載 N=1.24.105 +1.43.78 = 10.218 kN;水平鋼梁自重荷載 q=1.226.10.010、00178.5 = 0.246 kN/m; 懸挑腳手架示意圖 懸挑腳手架計算簡圖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懸挑腳手架支撐梁剪力圖(kN) 懸挑腳手架支撐梁變形圖(mm) 懸挑腳手架支撐梁彎矩圖(kN.m)各支座對支撐梁的支撐反力由左至右分別為R1 = 12.816 kN; R2 = 8.7 kN; R3 = -0.146 kN。 最大彎矩 Mmax= 2.19 kN.m;最大應力 =M/1.05W+N/A= 2.19106 /( 1.05 141000 )+ 0103 / 2610 = 14.789 N/mm2;水平支撐梁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4.789 N/mm2 小于 水平支撐梁的抗壓強度設計值11、 215 N/mm2,滿足要求!(七)、懸挑梁的整體穩定性計算: 懸挑梁的整體穩定性計算: 水平鋼梁采用16號工字鋼,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b - 均勻彎曲的受彎構件整體穩定系數,按照下式計算: b = 570 9.988 235 /( 1300160235) = 2.39由于b大于0.6,查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附表B,得到 b值為0.952。經過計算得到最大應力 = 2.19106 /( 0.952141000 )= 16.313 N/mm2;水平鋼梁的穩定性計算 = 16.313 小于 f = 215 N/mm2 ,滿足要求!(八)、拉繩的受力計算:水平鋼梁的軸力RAH和12、拉鋼繩的軸力RUi按照下面計算 其中RUicosi為鋼繩的 拉力對水平桿產生的軸壓力。各支點的支撐力 RCi=RUisini按照以上公式計算得到由左至右各鋼繩拉力分別為:RU1=13.968 kN;(九)、拉繩的強度計算: 鋼絲拉繩(支桿)的內力計算:鋼絲拉繩(斜拉桿)的軸力RU均取最大值進行計算,為RU=13.968 kN 如果上面采用鋼絲繩,鋼絲繩的容許拉力按照下式計算: 其中Fg- 鋼絲繩的容許拉力(kN); Fg - 鋼絲繩的鋼絲破斷拉力總和(kN), 計算中可以近似計算Fg=0.5d2,d為鋼絲繩直徑(mm); - 鋼絲繩之間的荷載不均勻系數,對619、637、661鋼絲繩分別取0.13、85、0.82和0.8; K - 鋼絲繩使用安全系數。計算中Fg取13.968kN,=0.82,K=8,得到:經計算,鋼絲繩最小直徑必須大于17mm才能滿足要求! 鋼絲拉繩(斜拉桿)的拉環強度計算鋼絲拉繩(斜拉桿)的軸力RU的最大值進行計算作為拉環的拉力N,為N=RU=13.968kN鋼絲拉繩(斜拉桿)的拉環的強度計算公式為 其中 f 為拉環受力的單肢抗剪強度,取f = 125N/mm2;所需要的鋼絲拉繩(斜拉桿)的拉環最小直徑 D=(1396.7884/3.142125) 1/2 =12mm;(十)、錨固段與樓板連接的計算: 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如果采用鋼筋拉環,拉環強度計算如下:水平鋼梁與樓14、板壓點的拉環受力 R=0.146 kN; 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的拉環強度計算公式為: 其中 f 為拉環鋼筋抗拉強度,按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條f = 50N/mm2;所需要的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的拉環最小直徑 D=146.1044/(3.142502)1/2 =1.364 mm;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的拉環一定要壓在樓板下層鋼筋下面,并要保證兩側30cm以上搭接長度。七、腳手架注意事項A:腳手架搭設1、 立桿:橫距0.9m,縱距La為1.4m。相鄰立桿的接頭位置應錯開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內,與相近大橫桿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立桿與大橫桿必須用直角扣件扣緊,不得隔步設置或遺漏。立桿的垂直偏差應不大于15、架高的1/300,并同時控制其垂直偏差值75mm。 2、 大橫桿步距1.8m,上下橫桿的接長位置應錯開布置在不同的立桿縱距中,與相近的立桿的距離不大于縱距的1/3。同一排大橫桿的水平偏差不大于該腳手架總長度的1/250且不大于50mm。 3、 小橫桿貼近立桿位置,搭于大橫桿之下并用直角扣件扣緊。在任何情況下不得拆除作為基本構架桿件的小橫桿。 4、剪刀撐在兩端設置外,中間每隔10m設一道,剪刀撐斜桿與水平面的交角宜在45 60之間,水平投影寬度應不小于2跨或4m,和不大于4跨或8m。剪刀撐的斜桿兩端用旋轉扣件與腳手架立桿或大橫桿扣緊外,在其中間應增加24個扣結點。 5、連墻件,按每層2跨布置,一16、般設置在框架梁或樓板附近等具有較好抗水平力作用的位置。當設計位置及其附近不能裝設連墻桿件時,應采取其他可行的剛性拉結措施予以彌補。 6、 水平斜拉桿:設置在有連墻桿的步架平面內,以加強腳手架的橫向剛度。 7、護欄和擋腳板:在鋪腳手板的操作層上必須設一道護欄和擋腳板。上欄桿高度1.1m,擋腳板亦可用加設一道低欄桿(距腳手板面0.20.3m)代替。 8、 搭設作業程序:放置縱向掃地桿自角部起依次向兩邊豎立底(第1根)立桿,底端與縱向掃地桿扣接固定后、裝設橫向掃地桿并也與立桿固定(固定立桿底端前,應吊線確保立桿垂直),每邊豎起34根立桿后,隨即裝設第一步縱向平桿(與立桿扣接固定)和橫向平桿(小橫桿,17、靠近立桿并與縱向平桿扣接固定)、校正立桿垂直和平桿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按4060Nm力矩擰緊扣件螺栓,形成構架的起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延伸搭設,直至第一步架交圈完成。交圈后,再全面檢查一遍構架質量和支撐情況,嚴格確保設計要求和構架質量設置連墻件(或加拋撐)按第一步架的作業程序和要求搭設第二步、第三步隨搭設進程及時裝設連墻件和剪刀撐裝設作業層間橫桿(在構架橫向平桿之間加設的、用于縮小鋪板支撐跨度的橫桿)、鋪設腳手板和裝設作業層欄桿、擋腳板或圍護,封閉措施。 9、腳手架搭設完畢檢查合格后,方允許投入使用。 B、腳手架的使用應遵循以下規定: 1、作業層每1架面上實用的施工荷載(人員、材料和機具重量18、)不得超過以下的規定值或施工設計值;施工荷載(作業層上人員、器具、材料的重量)的標準值,結構腳手架取3kN/。 2、 在架板上堆放的磚不得多于單排立碼3層;砂漿和容器總重不得大于1.5 kN;施工設備單重不得大于1 kN,使用人力在架上搬運和安裝的構件的自重不得大于2.5kN。 3、在架面上設置的材料應碼放整齊穩固,不影響施工操作和人員通行。嚴禁上架人員在架面上奔跑、退行或倒退拉車。 4、作業人員在架上的最大作業高度應以可進行正常操作為度,禁止在架板上加墊器物或單塊腳手板以增加操作高度。 5、在作業中,禁止隨意拆除腳手架的基本構架桿件、整體性桿件、連接緊固件和連墻件。確因操作要求需要臨時拆除時19、,必須經主管人員同意,采取相應彌補措施,并在作業完畢后,及時予以恢復。 6、 工人在架上作業中,應注意自我安全保護和他人的安全,避免發生碰撞、閃失和落物。嚴禁在架上戲鬧和坐在欄桿上等不安全處休息。 7、人員上下腳手架必須走設安全防護的出入通(梯)道,嚴禁攀援腳手架上下。 8、每班工人上架作業時,應先行檢查有無影響安全作業的問題存在,在排除和解決后方許開始作業。在作業中發現有不安全的情況和跡象時,應立即停止作業進行檢查,解決以后才能恢復正常作業;發現有異常和危險情況時,應立即通知所有架上人員撤離。 9、 在每步架的作業完成之后,必須將架上剩余材料物品移至上(下)步架或室內;每日收工前應清理架面,20、將架面上的材料物品堆放整齊,垃圾清運出去;在作業期間,應及時清理落入安全網內的材料和物品。在任何情況下,嚴禁自架上向下拋擲材料物品和傾倒垃圾。 C、腳手架工程主要質量及安全要求: 1、用于本工程的鋼管及扣件,型鋼等材質須符合現行規范要求; 2、本工程采用雙排外腳手架,五層以上采用型鋼(槽字鋼)梁挑雙排腳手架,分段卸載,內架采用滿堂架,裝飾采用工具式腳手架,腳手架的安全應作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3、 防護腳手架的搭設必須按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的要求進行,并經項目技術部經理、項目專職安全員及專業施工隊負責人組織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上部結構的外腳手架滿掛安全網,進行全封閉施工,進料平臺臨21、空的三方須設欄桿和安全網封閉,平臺支撐須穩固可靠。 5、人員上下的人行梯寬1.2m以上,并設防滑條和防護欄桿。 6、腳手架的每層須滿鋪竹笆板,離墻面不得大于30cm,不得有空隙和探頭板、跳板,腳手板下層兜設水平網,操作架外側設一道護身欄和一道擋腳板。 7、 防雷電,防火措施:用直徑2532mm,壁厚不小于3mm的鍍鋅鋼管或直徑不小于12mm的鍍鋅鋼筋制作成避雷針設在房屋四周的腳手架立桿上,高度不小于1m,并將所有最上層的橫桿全部連通,形成避雷網絡。 接地極的設置:按腳手架的連續長度不超過50m設置一個接地極,并且充分利用建筑物已有的接地裝置作為接地極。接地線優先采用直徑不小于8mm的圓鋼或厚度22、不小于4mm的扁鋼與腳手架鋼管或型鋼下部形成焊接,應用兩道螺栓卡箍,保持接觸面不小于10cm,接地線與接地極的連接采用焊接,焊接點長度應為接地線直徑的6 倍以上或扁鋼寬度的2倍以上。防火方面,嚴禁一切人員在外架上吸煙,并每隔一層在外架四周拐角處各設一臺滅火器。 8、 外腳手架外側邊緣與架設電線的距離應符合規范要求。D、腳手架的拆除外腳手與墻體設置臨時拉接拆拉接修補拉錨洞拆除圍護設施拆除水平桿拆除立桿1. 全面檢查腳手架,重點檢查扣件連接固定、支撐體系,拆除本段拉錨前必須通過橫桿及室內拉桿與建筑物作可靠連接。2. 根據拆除現場情況,設置警戒圍欄,并有專人看守。3. 清除腳手架上留存的雜物。4. 23、拆除架子的工作地區 ,嚴禁非操作人員進入。5. 拆架前應有現場施工負責人批準手續,拆架時,必須有專人指揮,做到上下呼應,動作協調。6. 腳手架拆除應符合下列要求:a、 拆除順序應是后搭設的部位先拆,嚴禁采用推倒或拉倒的拆除方法。b、 固定件隨腳手架逐層拆除,當拆除至最后一節立柱時,應搭設臨時支撐加固后,方可拆除固定件與支撐件。c、 拆除腳手架宜一層一清,分段拆除時高差不應大于2步。7. 拆除腳手架不宜中途換人,如必須換時,應將拆除情況交接清楚。8. 拆除腳手架部件應及時運至地面,嚴禁從空中拋擲。9. 拆除結點后,應對剩余腳手架進行整修。10. 腳手架的拆除作業應按確定的拆除程序進行。連墻件應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拆桿件都拆除之后才能拆除。在拆除過程中,凡已松開連接的桿配件應及時拆除運走,避免誤扶和誤靠已松脫連接的桿件。拆下的桿配件應以安全的方式運出和吊下,嚴禁向下拋擲在拆除過程中,應作好配合、協調工作,禁止單人進行拆除較重桿件等危險性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