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墻結構住宅工程施工電梯卸料平臺安全專項施工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56548
2023-05-12
23頁
560.54KB
1、目錄1、編制依據12、工程概況23、卸料平臺搭設24、電梯層門55、安全保證措施66、計算書6附件: 樓層門大樣圖61、編制依據1、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2、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 130-2011)3、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 80-91)4、施工升降機安全規程(GB 10055-2007)5、SCD200/200施工升降機使用說明書6、xx建設有限公司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管理圖集2、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xx市竹溪大道東南面,總建筑面積19673.35,地下1層地上181層,結構類型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地下室層高4.65 m,為車庫及設備用2、房,建筑面積4296;1層層高4m,為架空層及管理用房,建筑面積768.2;218+1層為標準層住宅,層高3m,建筑面積14609.15,建筑總高度65.72m,本工程室內。本工程現已施工至第10層,配備1臺SCD200/200雙籠外用施工升降機作垂直運輸設施。施工電梯性能參數表單個梯籠尺寸高單籠額定載荷2000Kg額定提升速度34 m/min電容量66KVA標準節尺寸1.508 m3、卸料平臺搭設施工電梯電梯籠及結構邊距離1.45m,為方便現場施工人員通行并保證施工安全,在施工電梯及主體結構之間搭設腳手架防護及接料平臺,架子整體搭設高度為56m。17層采用落地式雙排腳手架,813層、14183、層分兩次采用懸挑雙排腳手架,立桿縱距分別為 1.80m、橫向為m,每層步距分2步,平樓地面第一步為2m第二步為1m。懸挑雙排腳手架懸挑梁采用20a號工字鋼及鋼絲繩分段卸荷;卸荷次數:3次;卸荷上段下傳荷載百分比:30%;鋼絲繩不均勻系數:0.85;鋼絲繩安全系數:6;各段卸荷參數表: 3.1 卸料平臺搭設立桿 立桿縱距分別為 1.8m,橫向立桿間距為m,步距為2m;內排立桿距結構邊,外排立桿距施工電梯梯籠0.20m。起步立桿長為4m和6m(將接頭錯開),以后均用6m桿。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接頭,兩個相鄰立桿接頭不能設在同步同跨內;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500mm。最高處立桿頂端高出頂層操作層不小于4、。大橫桿 大橫桿長度為5m,布置在立桿內側,及立桿交接處用直角扣件連接,不得遺漏。 小橫桿 貼近立桿布置,用直角扣件扣緊掛于大橫桿之上,在任何情況下不得拆除作為基本構架結構桿件小橫桿。每一立桿及大橫桿相交處都必須設置一根小橫桿,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緊在大橫桿上。 剪刀撐 由于架體使用功能特殊性,為不阻礙施工電梯平臺通行,本方案在東西兩側不設置剪刀撐,南北方向在平臺通道口兩側立桿上沿架體通高設置剪刀撐。 腳手板作業層滿鋪18厚木膠板(用方木沿大橫桿方向綁扎在小橫桿上150,),木膠板兩端及方木釘牢固。 連墻件 南北向連墻件設置采取在架體兩側立桿上用小橫桿設置連墻,加固在樓層預埋鋼筋上,連墻件必須每層5、設置。 防護 平臺兩側 和 處設兩道防護欄桿。底部側面設18cm 高擋腳板,擋腳板可用模板。3.2 卸料平臺搭設注意事項1、搭設之前對進場腳手架鋼管、配件進行嚴格檢查,禁止使用規格和質量不合格鋼管配件。2、卸料平臺搭設必須統一交底后作業,必須統一指揮,嚴格按搭設程序進行。3、連墻件等整體連接桿件隨搭設架子及時設置。4、木膠模板須鋪平、鋪穩,并用14#鐵絲綁扎固定木方。 5、設置連墻桿或撐拉桿時,掌握其松緊程度,避免引起桿件顯著變形。6、工人在架上進行搭設作業時,作業面上需鋪設臨時木跳板并固定,工人必須戴好安全帽和佩掛安全帶,不得單人進行較重桿件和易失衡、脫手、碰接、滑跌等不安全作業。7、在搭設6、過程不得隨意改變構桿設計、減少配件設置和對立桿、縱距作100mm尺寸放大,確實需要調整和改變尺寸,應提交審核單位技術主管人員協商解決。8、扣件一定要擰緊,擰緊力矩符合規范要求,嚴禁松擰或漏擰, 腳手架搭設后應及時逐一對扣件進行檢查。3.3 拆除施工工藝1、拆除作業應按確定程序進行拆除:安全網擋腳板及木跳板防護欄桿斜撐桿小橫桿大橫桿立桿。2、不準分立面拆除或在上下兩步同時拆除,做到一步一清,一桿一清。3、拆立桿時,要先抱住立桿再拆開最后兩個扣件。拆除大橫桿、斜撐時,應先拆中間扣件,然后托住中間,再解端頭扣件。4、所有連墻桿必須隨腳手架拆除同步下降,嚴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腳手架,分段拆7、除高差不應大于兩步,如高差大于兩步,應增設連墻件加固。5、拆除后架體穩定性不被破壞,如附墻桿被拆除前,應加設臨時支撐防止變形,拆除各標準節時,應防止失穩。6、當腳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長鋼管高度時,應先在適當位置搭臨時拋撐加固,后拆除連墻件。7、拆除前應檢查架子上材料,雜物是否清理干凈,拆下材料轉到上面樓層,嚴禁從高空拋擲。下面樓層一定要搭設水平安全網,搭、拆架子均應劃出安全區,設置警戒標志并用尼龍繩圍攔,在地面安排專人負責警戒。3.4 卸料平臺使用注意事項1、卸料平臺必須經過安全員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卸料平臺上只允許人員及運輸工具通過,嚴禁堆放施工材料或其他重大荷載;等待施工電梯時,也應8、盡量避免在腳手架平臺上站太多人,不得超過施工電梯額定2t載荷。3、在卸料平臺使用過程中,要做好日常維護、保養工作,派專門人員定期檢查鋼管、扣件情況,遇有問題及時解決。4、電梯層門為確保工程安全,在各層操作平臺上設置層門,層門采用353角鋼進行加工制作。層門豎向高度為1.8m,寬度為1.6m,層門外框及橫向分隔采用353角鋼焊制,。層門固定措施采取將層門豎向邊框放置在外排兩側鋼管立桿邊,然后在立桿上焊接2個鋼筋圓環方式,注意層門只允許向結構層方向開啟。5、安全保證措施(1)操作人員必須持有登高作業操作證,方可上崗。(2)架子在搭設(拆卸)過程要做到文明作業,不得從架子上掉落工具、物品;同時必須保9、證自身安全,高空作業需穿防滑鞋,佩戴安全帽、安全帶,未佩戴安全防護用品不得上架子。(3)在架子上施工各工種作業人員,應注意自身安全(尤其是在卸料平臺上工作人員);不得隨意向下、向外拋、掉物品,不得隨意拆除安全防護裝置。(4)雨、雪、霧及六級以上大風等天氣,嚴禁進行腳手架搭設、拆除工作。(5)應設安全員負責對腳手架進行經常檢查和保修。 (6)在卸料平臺禁止進行電、氣焊作業,必須有防火措施和專人看護,安全員巡視檢查。(7) 只有當吊籃到達卸料層時,卸料人員才能打開防護門進行卸料工作,卸料完成后,卸料人員及時關閉防護門,扣好防護門銷后,方可啟動施工電梯。6、計算書附件: 樓層門大樣圖施工電梯落地卸料10、平臺計算書施工電梯落地卸料平臺計算依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建筑建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等編制。一、參數信息:立桿橫距lb(m):0.9,立桿步距h(m):2;立桿采用單立桿支撐。立桿縱距la(m):1.8,平臺支架計算總高度H(m):20;平臺底鋼管間距離(mm):300;鋼管類型:48 3.5,扣件連接方式:雙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 腳手板自重(kN/m2):0.25;欄桿、擋腳板自重(kN/m):0.15;施工人員及卸料荷載(kN/m2):2;安全網自重(kN/m211、):0.005;活荷載同時計算層數:2層。地基土類型:素填土;地基承載力標準值(kPa):170;立桿基礎底面面積(m2):0.25;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1。二、板底支撐鋼管計算:板底支撐鋼管按照均布荷載下簡支梁計算,截面幾何參數為3;4;1.荷載計算:(1)腳手板自重設計值(kN/m):q10.3 = 0.090 kN/m;(2)施工人員及卸料荷載設計值(kN/m):q220.3 = 0.840 kN/m;2.強度驗算:板底支撐鋼管按簡支梁計算。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Mmax = ql2/8最大支座力計算公式如下: N = ql/2q1q2=1.284kN/m;最大彎距 Mmax2/8 =12、 0.520 kNm ; = 1.156 kN;最大應力 = Mmax106103) =102.366 N/mm2;板底鋼管抗彎強度設計值 f=205 N/mm2;板底鋼管計算應力 102.366 N/mm2 小于 板底鋼管抗彎設計強度 205 N/mm2,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 = 5ql4/384EI q = q1+q2 = 0.930 kN/m均布恒載: = 5103)4/(384105104)=5.062 mm;板底支撐鋼管最大撓度為 5.062 mm 小于 鋼管最大容許撓度 1800/150及10 mm,滿足要求!三、橫向支撐鋼管計算: 橫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下三跨13、連續梁計算,截面幾何參數為截面抵抗矩 W = 3;4;集中荷載P取板底支撐鋼管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計算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計算剪力圖(kN) 支撐鋼管計算變形圖(mm) 最大彎矩 Mmax = 0.347 kNm ;最大變形 max = 1.190 mm ;最大支座力 Qmax = 1.156 kN ;最大應力 = Mmax1061032 ;橫向鋼管計算應力 68.244 N/mm2 小于 橫向鋼管抗彎強度設計值 205 N/mm2,滿足要求!橫向支撐鋼管最大撓度為 1.190 mm 小于 橫向支撐鋼管最大容許撓度 900/150及10 mm,滿足要求!四、扣件抗滑移計算:14、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培訓講座劉群主編,P96頁,雙扣件承載力設計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該工程實際旋轉雙扣件承載力取值為12.80kN 。R Rc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12.80 kN; kN;R 250時,=7320/2=7320/2942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 103489 )= 201.579 N/mm2;立桿鋼管穩定性驗算 = 201.579 N/mm2 小于 立桿鋼管抗壓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七、立桿地基承載力計算:立桿基礎底面平均壓力應滿足下式要求 p fg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fg = 15、fgkkc = 170.000 kPa; 其中,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gk= 170 kPa ; 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kc = 1 ; 立桿基礎底面平均壓力:p = N1/A =33.391 kPa ;其中,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軸向力設計值 :N1= 8.348 kN;基礎底面面積 :A = 0.25 m2 。p=33.391 kPa fg=170.000 kPa 。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普通型鋼懸挑扣件式雙排腳手架工字鋼及鋼絲繩計算書一、鋼絲繩卸荷計算在腳手架全高范圍內卸荷3次;吊點選擇在立桿、小橫桿、大橫桿交點位置;以卸荷吊點分段計算。第1次卸荷點高度為4.200米,鋼絲繩上下吊點豎向距16、離ls為9.000米,吊點水平距離2.0倍于立桿縱距;第2次卸荷點高度為8.200米,鋼絲繩上下吊點豎向距離ls為9.000米,吊點水平距離2.0倍于立桿縱距;第3次卸荷點高度為12.200米,鋼絲繩上下吊點豎向距離ls為9.000米,吊點水平距離2.0倍于立桿縱距;各卸荷點鋼絲繩卸荷計算方法是相同,下面我們僅給出第一次卸荷計算過程,其他卸荷點直接給出計算結果。卸荷點處立桿軸向力計算:P1 =kxN12=33.717 kNP2 =kxN22=30.309 kN經過計算得到a1a2各吊點位置處內力計算為(kN):T1 = P1/sina1T2 = P2/sina2G1 = P1/tana1G2 17、= P2/tana2其中T鋼絲繩軸向拉力,G鋼絲繩水平分力。卸荷鋼絲繩最大軸向拉力為Fg= T1 =34.540 kN。鋼絲繩容許拉力按照下式計算:Fg = Fg/K 其中Fg- 鋼絲繩容許拉力(kN); Fg - 鋼絲繩鋼絲破斷拉力總和(kN),2,d為鋼絲繩直徑(mm); - 鋼絲繩之間荷載不均勻系數; K - 鋼絲繩使用安全系數。計算中Fg取34.540kN,=0.85,K=6,得到:選擇卸荷鋼絲繩最小直徑為:d =(26/0.85) = 22.082 mm。吊環強度計算公式為: = N / A f其中 f 為拉環鋼筋抗拉強度,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0.9.8 每個拉環按2個截面計算吊環18、應力不應大于50N/mm2; N - 吊環上承受荷載等于Fg;d2;選擇吊環最小直徑要為:d =(2Fg/f/) =(2103/50/3.142) = 20.971 mm。實際吊環選用直徑D=22mm HPB235鋼筋制作即可。第1次卸荷鋼絲繩最小直徑為 22.1mm(鋼絲繩型號:619),必須拉緊至34.540 kN,吊環直徑為 22mm。根據各次卸荷高度得:第2次卸荷鋼絲繩最小直徑為 22.4mm(鋼絲繩型號:619),必須拉緊至35.450 kN,吊環直徑為 22mm;第3次卸荷鋼絲繩最小直徑為 23.3mm(鋼絲繩型號:619),必須拉緊至38.484 kN,吊環直徑為 25mm。二、19、拉繩受力計算鋼繩做安全儲備,按照承受全部荷載計算,通過軟件電算程序計算得到鋼繩支點從左至右支座反力分別為:R1=12.422kN。水平懸挑梁軸力RAH和拉鋼繩軸力RUi按照下面計算 RAH = RUicosi其中RUicosi為鋼繩拉力對水平桿產生軸壓力。各支點支撐力 RCi=RUisini按照以上公式計算得到由左至右各鋼繩拉力分別為:RU1=12.764kN。三、拉繩強度計算鋼絲拉繩軸力RU取最大值進行計算,為RU=12.764 kN 選擇619鋼絲繩,鋼絲繩公稱抗拉強度1550MPa,直徑15.5mm。 Fg = Fg/K其中Fg- 鋼絲繩容許拉力(kN); Fg - 鋼絲繩鋼絲破斷拉力總20、和(kN),查表得Fg138.500kN; - 鋼絲繩之間荷載不均勻系數,對619、637、661鋼絲繩分別取0.85、0.82和0.8。0.85; K - 鋼絲繩使用安全系數。K6。得到:Fg= 19.621kN Ru12.764kN。經計算,選此型號鋼絲繩能夠滿足要求。鋼絲拉繩軸力RU最大值進行計算作為拉環拉力N,為N=RU鋼絲拉繩拉環強度計算公式為 = N/A f其中 f 為拉環鋼筋抗拉強度,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0.9.8 每個拉環按2個截面計算吊環應力不應大于50N/mm2;502) 1/2 =12.7mm;20mm)。四、懸挑梁受力計算懸挑腳手架按照帶懸臂單跨梁計算懸出端C受腳手架21、荷載N作用,里端B為及樓板錨固點,A為墻支點。 懸臂單跨梁計算簡圖支座反力計算公式 支座彎矩計算公式 C點最大撓度計算公式 其中 k = m/l,kl = ml/l,k2 = m2/l。本方案算例中,m =1.4 m,l = 2.1 m,m1 = 1.3m,m2 = 0.2 m;k1k2懸挑梁截面慣性矩I = 2370 cm4,截面抵抗矩W = 237 cm3,截面積A = 35.5 cm2,線密度G = 27.9 kg/m。外立桿軸向力設計值N1= 11.188 kN;內立桿軸向力設計值N2= 10.093 kN;10-3把以上數據代入公式,經過計算得到:支座反力 RA = 29.169 k22、N支座反力 RB = -7.887 kN最大彎矩 MA = 16.563 kNm 最大應力 = 16563406.605 /( 1.05 237000 )= 66.560 N/mm2懸挑梁最大應力計算值=66.560 N/mm2 小于抗壓強度設計值205N/mm2,滿足要求!最大撓度 max= 4.514 mm按照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附錄A結構變形規定,受彎構件跨度對懸臂梁為懸伸長度兩倍,即 2600 mm。懸挑梁最大撓度4.514mm 小于最大容許撓度2600/400mm,滿足要求!五、懸挑梁穩定性計算懸挑梁采用20a號工字鋼,計算公式如下: = M/bWx f其中b - 均勻彎曲受彎構件整體穩定系數,查表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附錄B得到:b由于b大于0.6,依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 附表B,按照下面公式調整: 得到 b=0.929。經過計算得到最大應力 106237000 )= 75.229 N/mm2;懸挑梁穩定性計算2 小于f=215N/mm2,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