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廠熟料生產線回轉窯設備安裝施工方案(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58903
2023-05-18
21頁
117.45KB
1、xxxx二期5000T/D熟料生產線4.8*72m回轉窯施工方案編制:1、4.8*72m回轉窯施工組織構成 工段長一人 工程師 燒 班組長一人 技師 成 鉗工十人 技工窯 焊工四人 技師中 起重工二人 技師工 司機一人 技師段 制安員一人 專職輔助工臨時調配 2.1概述 回轉窯是水泥廠生產工藝線中最關鍵的設備,其安裝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全廠工藝線能否正常運行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好壞;因此,施工中采用先進的施工方法和檢測手段,嚴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質量,是確保回轉窯安裝質量的關鍵。 2.1.1回轉窯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支撐裝置、筒體、傳動裝置、液壓擋輪裝置、窯尾密封裝置、窯頭罩及潤滑液壓系統2、。 2.1.2本廠回轉窯的規格和性能: 規格:4.8*72m生產能力:5000t/d支撐點:3個斜度:3.5%轉速:用主傳動:0.3963.96r/min用輔傳動:11.5r/h生產方式:干法窯外分解 2.2回轉窯施工前的準備 2.2.1在既定的施工條件下,如何多快好省地完成施工任務,制定一個先進的施工技術方案尤為重要。 2.2.2施工之前,應做好如下準備工作:熟悉圖紙、熟悉施工現場、編制施工方案、領用施工材料、準備施工工機具。 2.3基礎驗收與劃線2.3.1設備安裝前,混凝土基礎應由施工單位驗收,驗收合格后,方能進行安裝。2.3.2其工作內容主要包括:測定基準點、埋設中心標板、基礎放線、確定3、墊鐵安放位置,測量中心標高。2.3.3提交安裝設備的基礎,必須達到下列要求:a、所有遺留的模板和露出混凝土外的鋼筋,必須清除,并將設備安裝現場及地腳孔內碎料、贓物及積水全部清除干凈。b、基礎周圍必須填平、夯實。2.3.4基礎驗收的檢查項目及允許偏差如下:a、 基礎外形尺寸:30mmb、 礎上平面標高:0mm 20mmc、 心線間距離:1mmd、地腳螺栓孔相互中心位置:10mme、地腳螺栓孔深度:20mm 0mmf、地腳螺栓孔垂直度:5mm/1000mm2.3.5標板埋設 在基礎兩端每條中心線上,便于安裝找正的部位(土建給出的縱、橫中心線上即可)各埋設一塊標板。標板采用200*100*610mm4、的鋼板制作。(見下圖一) 在基礎兩面的任意一角便于安裝找正觀測的位置埋設一個作為安裝所用的標高基準點。采用15mm圓鋼與80*80*10mm鋼板焊接而且其圓頂端呈半圓形。(見下圖二)150*100*610 15mm圓鋼圖一 標板埋設示意圖 圖二標高基礎點示意圖埋件必須埋設牢固,標高基準點誤差不得超過0.5 mm 基礎鑿毛:為使二次灌漿與基礎表面牢固結合,必須用器具將基礎表面鑿毛。2.3.7劃出回轉窯縱橫中心線(見圖三) NO3 NO2 NO1圖三 基礎放線及中心標板.標高點布置圖注: (1) 內為中心標板位置.規格為250*150*10 (2) 內為標高點位置 (3)|B1-B2| 2mm |5、B3-B4| 2mm 相鄰兩基礎橫向中心線間距允許偏差不大于1.5mm。首尾兩基礎橫向中心線間距允許偏差不大于6mm。橫向中心線的檢查,采用對角線測量法,其目的不會產生平行四邊形.減少誤差,保證安裝質量。2.3.8在放線時,鋼卷尺與彈簧秤配合使用,使鋼盤尺受到相同的張力,減少撓度的影響。 2.3.9根據廠區標準水準點,測出基礎上面基準點標高,作為安裝設備的基準點,其偏差0.5mm2.3.10定期檢查混凝土基礎下沉情況。方法:在混凝土基礎的兩側面,安裝沉降觀測點。其材質最好為不銹鋼。要求:標記安裝在基礎+1000mm處為宜,測量工作應定人定儀器、定時,并保證作好原始記錄。2.3.11在所有偏差均6、達到要求之后,在所有預埋標板上打上洋沖眼并作明顯標記,成為永久性標記。2.4墊鐵、鋼底座、托輪安裝2.4.1墊鐵布置示意圖2.4.2墊鐵在安放前,一定要清洗干凈、規整,并鏟除毛刺和凹凸不平現象。墊鐵與墊鐵之間,墊鐵與底座之間緊密貼合,接觸面積不少于接觸面的70%,不得有松動現象;墊鐵組伸入設備底座底面的長度應超過地腳螺栓孔。2.4.3在設備安裝中,為了提高設備的安裝精度,采用砂墩墊鐵。2.4.3.1砂漿配合比:水泥:砂子:水=1:1:適量水泥采用525#硅酸鹽水泥,沙子采用中沙。2.4.3.2墊鐵找正方法;采用斜度規、水平儀、水準儀。斜度規斜度3.5%,與窯的斜度相同。2.4.4砂墩墊鐵操作程7、序和方法:2.4.4.1根據砂墩墊鐵的大小和高度,用薄鋼板制作外模,外模形狀宜采用下圖形狀。砂墩外模形成示意圖: 2.4.4.2根據墊鐵分布位置,將基礎表面鑿毛,并用水沖洗干凈。2.4.4.3將拌好的水泥砂漿加一層,用錘搗一層,一般以三層為宜,直至搗出水為止。2.4.4.4將制作好的平墊鐵搗入砂墩內,平墊鐵上表面必須高于砂墩上表面,一般應高于5mm左右。(見下圖) 墊鐵 砂墩2.4.4.5在鋼板平墊鐵上,測量水泥砂墩墊鐵的標高和水平度,一般要求標高偏差0.5mm,水平度為0.2mm/m。2.4.4.6脫模和整修水泥砂墩 。2.4.4.7砂墩墊鐵找正后,在環境溫度20以上的條件下加水養護48小時8、,下步方可進行鋼底座安裝。如氣溫偏底應延長養護期,冬季施工應采取保暖措施,要求砂漿強度達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 2.4.5鋼底座安裝 設備出庫后,在鋼底座上劃線,就位工作開始。從3# 按順序依次就位和找正。2.4.5.1鋼底座吊裝就位后,應使鋼底座的縱橫中心線與混凝土基礎縱橫中心線對齊。2.4.5.2找正方法和允許誤差如下:(見圖四)a、用經緯儀檢查各組鋼底座縱橫中心線,允許誤差0.5mm。b、用水準儀檢查各組鋼底座中心標高,允許誤差0.5mm. L1 L3 112 11 13 L2L4 NO.3 N0.2 NO.1 圖四 鋼底座安裝圖c、用框式水平儀檢查各組鋼底座橫向水平度要求0.1mm/m。9、d、用框式水平儀斜度規檢查鋼底座縱向傾斜度,要求0.1mm/m。e、用50m一級精度鋼盤尺和彈簧秤檢查各組鋼底座跨距。跨距偏差不超過1.5mm。跨距對角線誤差不超過mm。2.4.5.3地腳螺栓灌漿養護,并達到設計強度后緊固地腳螺栓,用上述檢查方法復核各部尺寸,經過復核無問題,會檢后確認,方能進行下道工序。2.4.6設備在地腳螺栓灌漿前,全部墊鐵應點焊牢固。(鑄鐵墊鐵不用點焊)2.4.7托輪組安裝:安裝順序:托輪組安裝就位前,將瓦座清洗干凈,并劃好縱橫中心線,打洋沖眼并作標記。鋼底座上表面清洗干凈,將瓦座吊裝就位,使瓦座縱橫中心線與鋼底座縱橫中心線對齊,并緊固聯接螺栓。要求:托輪瓦在托輪吊裝前刮10、研完畢,滿足設計要求并作好檢查記錄,托輪球面瓦應做水壓試驗,試驗壓力0.6MPa。三組托輪全部吊裝就位后,以支座為基準,進行托輪組找正。2.4.8托輪組找正技術要求:(見圖五、圖六) h1 h2H NO3 NO2 NO1H(設計值)2mm h1、h2(相對標高)1mm圖五 托輪頂面中心標高測量圖L1 L312 11 14 13 L2 L4跨距誤差: L1-L21.5mm L3-L41.5mm對角線誤差:11-122mm 13-142mm圖六 托輪頂面跨距對角線測量圖 a、托輪斜度允許偏差:0.1mm/m。檢驗方法:斜度規和0.02mm/m框式水平儀。(見圖七)3.5%斜度規 水平儀 托輪圖七 11、托輪頂面斜度測量b、同一組兩托輪頂面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允許偏差:0.05mm/m。檢驗方法:大平尺、框式水平儀。c、兩相鄰托輪頂面中心標高應滿足圖紙技術要求,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水準儀。d、相鄰托輪組中心橫向跨距應符合圖紙要求,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鋼盤尺、彈簧秤。e、托輪橫向中心線應與底座橫向中心線相重合,允許偏差0.5mm。檢驗儀器:經緯儀或鋼絲線墜。f、托輪內表面至回轉窯中心線,應符合圖紙設計尺寸。(見圖八)允許偏差:0.5mm。檢驗方法:彎尺、棒規。托輪找正后,應會同甲方代表一起進行中間驗收。2.5擋輪安裝2.5.1擋輪安裝前,應將軸和軸承清洗干凈,填滿潤滑油,必要時應進行刮研,12、要求靈活轉動。 b1 b2 支架 托輪中心標記板 測量桿 百分表 底座圖八 同組托輪縱向中心線偏差測量示意圖2.5.2擋輪安裝的位置應符合設計規定。2.6回轉窯筒體吊裝前的檢查。2.6.1回轉窯出庫時,應將筒體和筒體安裝中的聯接件同時辦理出庫,清點數量并進行外觀檢查。2.6.2筒體檢查:檢查部位:筒體長度和筒體內徑。檢查方法:量規和鋼盤尺(標準尺)。允許誤差:兩輪帶中心距離尺寸允許偏差:mm。筒體橢圓度:0.001D(D筒體內徑)。筒體周長:允差0.002D,最大不大于mm。2.6.3輪帶檢查:檢查部位:輪帶內徑,外徑,輪帶寬度。檢查方法:鋼盤尺(標準尺)。允許誤差:輪帶內徑允許偏差mm 0m13、m。2.6.4筒體組對工具安裝筒體吊裝前,卡具四等分分布在筒體內圓周上,卡具與筒體要焊牢,其余卡具待筒體吊裝就位后再安裝。要求:聯接螺栓:16組 斜 鐵:8組 絲 碼:8組 搭 接 板:8組以上各組卡具,是用來聯接筒體和筒體找正用,待筒體焊接工序完成后,一并拆除。2.7.2檢查輪帶的安裝尺寸:套裝之前應把輪帶、套圈(擋塊)和墊板上漆、銹等除凈,并涂上一層潤滑脂。a、檢查輪帶與筒體墊板的間隙:其允許偏差應符合圖紙要求。 檢查方法:用塞尺檢查。b、把輪帶兩面的擋圈裝上(注意擋圈的字碼對好窯體上字碼 )輪帶的擋圈與窯體墊板應緊密貼和,不得有間隙。c、輪帶側面與固定擋圈間隙允許偏差:冷熱端各2mm檢查14、方法:塞尺。2.8筒體吊裝:(另有吊裝方案)2.9筒體找正:(見圖十一,圖十二)2.9.1各段筒體吊裝就位,聯接好聯接件后,開始筒體全長度找正,找正方法:激光經緯儀找正法。具體做法:在筒體接口處的梅花架上,安裝測光閘板,使激光光束通視各道閘板,進行找正。 1 筒體 2 8中心板 3 7 10mm 4 6 5 圖十一 筒體個測點中心板上幾何法中心示意圖激光經緯儀 圖十二 筒體整體找正檢測點示意圖激光找正法的優點:a、因激光光束強度比較大,不論白天和夜間都可進行筒體找正工作。b、激光是紅顏色的,大家都能看得見,一目了然。c、激光光束直線性好,不易擴散,使得安裝質量偏差小,準確度高。2.9.2檢查項15、目及允許偏差:a、筒體中心的徑向圓跳動不得大于如下數值:大齒圈及輪帶處筒體中心為4mm,其余部位筒體中心為12mm,窯頭及窯尾處為5mm。 調整合格后,方能焊接。b、窯體檢查合格后,對筒體焊縫立即進行點焊。2.10傳動大齒輪安裝:2.10.1傳動大齒輪安裝前,應清洗干凈,不得有油污和雜物。2.10.2大齒輪應在地面進行預組對,檢查兩半齒圈接口處間隙,應保證其貼合緊密。還應檢查齒圈圓度偏差。檢查方法:用0.04mm厚塞尺。2.10.3在地面上應將彈簧板安裝在大齒輪上。如果分體吊裝應注意將彈簧板和齒輪上的螺栓孔編號對好。2.10.4拆下兩半齒圈,先吊下半齒圈,臨時放在基礎墩上。2.10.5吊裝上半16、齒圈,安裝在筒體上半圓上。2.10.6聯接兩個半圓齒輪的接口螺栓,并檢查接口間隙。2.10.7用專用工具將大齒圈臨時固定在筒體上,開始找正: a、檢查大齒輪水平度。 檢查方法:轉窯找正。工具為斜度規和框式水平儀。 b、檢查大齒圈跳動量。 徑向跳動允許偏差不大于1.5mm,端面跳動允許偏差不大于1mm。 測量方法:百分表。 c、大齒圈與相鄰輪帶的中心線偏差不大于3mm。2.10.8當大齒圈找正完畢,應會同監理、業主方代表進行中間驗收,合格后,雙方簽證。然后用鉚釘或埋頭螺栓將大齒輪固定在筒體上,完成彈簧板的鉚接工作。最后復查齒圈的徑向、端面偏差。2.10.9安裝傳動裝置:根據基礎劃線,逐次安裝小齒17、輪、主減速機、主電機與輔助傳動裝置,應注意以下幾點: a、找正小齒輪中心位置,與中心標板偏差不大于2mm。小齒輪軸向中心線與窯縱向中心線應平行。 b、調整大齒圈與小齒輪的接觸情況和齒頂間隙。一般規定頂間隙為0.25m+(23mm)m為齒輪模數 。 c、大小齒輪齒面的接觸斑點,沿齒向不應少于40%。沿齒長不應少于50%。 d、小齒輪軸和減速器聯接,應根據小齒輪的位置安裝,各傳動軸應平行。主電機輸出軸與減速機輸入軸同軸度達到0.1mm,其余聯軸節同軸度均需達到0.2mm。2.11安裝其它附屬裝置:包括潤滑、密封、冷卻等。2.12筒體焊接:筒體焊接工作,是回轉窯安裝工作中一道重要工序。也是回轉窯能否18、正常運轉的關鍵所在。為確保焊接質量一定要重視窯筒體焊接工作。2.12.1焊接前的準備工作:2.12.1.1窯體焊接工作,必須在窯體找正合格后進行,最好在傳動設備安裝完畢,利用輔助電機轉窯施焊。2.12.1.2焊接前對焊工必須進行考試,考試內容應焊四塊試樣,通過透視檢查,彎曲試驗,抗拉強度試驗,全部合格者才能允許參加焊接工作。2.12.1.3焊條:TU55J 焊絲:H 08A 焊劑:上焊1022.12.1.4焊接設備:手工焊用直流弧焊機。 自動焊用EA1000型自動弧焊機。2.12.1.5焊條的使用前必須烘干,溫度為250300,干燥時間為1小時,然后在150恒溫保存。2.12.1.6焊接前對筒19、體坡口形式,尺寸進行檢查,坡口處不得有分層,裂紋,夾渣等缺陷。如圖十三所示: 13mm 13mm13mm 13mm圖十三 窯筒體坡口形式、尺寸示意圖2.12.2窯體焊接 a、點焊。窯體對接找正無誤后,即可進行點焊。采用焊條應與窯筒體材質相當。 b、接口焊接。采用自動焊焊接。為保證焊接質量,每焊完一層,須用小尖錘、鋼絲刷清除焊渣,特高點用手砂輪打磨光滑。2.12.3.窯體焊接質量檢查:a、焊縫表面應平滑,接點處無凹凸現象。b、焊縫表面及熱影響區域不得有裂紋。c、焊接咬邊深度不得大于0.5mm,咬邊連續長度不大于100mm,焊縫咬邊總長度不得大于該焊縫長度的10%。 d 、焊縫高度:筒體外部不得大20、于3mm ,筒體內部燒成帶不得大于0.5mm。內部其它區段不得大于1.5mm,焊縫的最低點不得低于筒體表面。2.12.3.2焊縫的探傷檢查:a、探傷檢查人員,必須持考試合格證。b、采用超聲波探傷時 ,每條焊縫均應檢查,探傷長度為該焊縫的25%,質量評定達JB1152中的II級為合格,對超聲波探傷檢查時發現的疑點,必須用X射線探傷檢查確定。 c 、采用射線探傷時,每條焊逢均應檢查,探傷長度15% ,其中焊縫交叉處必須重點檢查,質量評定達GB 3323中III級為合格。 d 、焊縫不合格時,應對其加倍長度檢查,若再不合格時,則對其做100%檢查。 e、焊縫的任何部位返修次數不得超過兩次,超過兩次必21、須由技術總負責人批準,并且記錄存檔。2.13單機試運轉2.13.1試運轉前工作 a 、檢查托輪及輪帶表面無雜物,焊渣等,并清除。 b、 檢查大小齒輪咬合情況,窯頭窯尾密封情況。 c 、檢查各托輪軸承是否密封,有無贓物進入。 d 、設備加油,按設備使用說明書要求進行,由于回轉窯安裝后很少轉動,在試車剛開始時托輪軸與軸瓦間潤滑較差,所以應在窯體轉動前在每個托輪軸上加適量的潤滑油。2.13.2試運轉程序 a 、 啟動、調整供油系統,使油壓和流量達到正常。 b 、 打開給,排水閘閥,使水量達到正常。 c 、主電機空載運行2小時,并檢查轉向是否正確。 d 、主電機帶動減速機運行4小時。 e 、點動輔助電22、機查看轉向是否正確,如無問題,由輔助電機通過輔助傳動、主電動機、主減速機帶動回轉窯運行23轉。 f 、脫開輔助傳動,由主電動機帶回轉窯運行8小時。2.13.3試運轉中的檢查 a、檢查減速機的供油情況。 b、檢查電機、減速機及各傳動部件的軸承的溫升。 c、檢查各托輪軸的供油情況、油膜形成情況及溫升情況。 d、檢查冷卻機工作是否正常。 e、檢查各輪帶與托輪接觸情況。 f、檢查擋風圈,密封裝置有無局部磨擦現象。以上必須做出記錄 運轉合格后,方能進行筒體砌筑。3、施工技術保證措施 a、生產技術部負責對業主提供的施工圖進行會審,編制施工作業計劃,材料計劃,報主任工程師審批; b、生產技術部負責對施工班組23、進行技術交底; c、工段長(項目工程師)負責施工方案的實施、監督、指導、并完成各項檢測記錄; d、質檢部負責會同業主,監理單位,對工程的各道工序進行檢查、驗收; e、施工機具的配備儀器儀表的使用,須由專人操作保管; f、各道工序的施工,必須嚴格執行施工規范; g、現場出現的設計更改,修配改工作,必須辦理現場簽證手續,并報主任工程師審批,批準后執行:主任工程師 h、技術管理程序圖生產工程部 技對班組施工進行監督指導對班組進行施工交底編制材料計劃編制施工方案編制施工作業計劃進行圖紙會審 術 反 饋 檢查落實4、4.872m回轉窯施工質量控制點(1) 基礎沉降觀測點必須標注在明顯的部位,各窯墩上都要24、設置,并經常進行觀測、紀錄:(2) 必須是頂面的橫向跨距尺寸必須是實測筒體輪帶處的橫向距離加熱膨脹梁;(3) 測量筒體長度,基礎及托輪橫向跨距時,必須采用同一鋼盤尺,且張力相同;(4) 找正和復查工作,最好在同一氣溫下進行,否則對儀器的精度有影響;(5) 設備組對吊裝完全采用機械化;(6) 筒體同心度采用激光經緯儀找正;(7) 測量跨距采用對角線法,以消除誤差;(8) 水平及斜度找正,采用斜度和方水平進行;(9) 大小齒輪齒合情況,采用著色法,壓鉛法和專用工具測量來保證,齒合質量,采用百分表找正;(10) 筒體焊接采用埋弧自動焊,以保證焊接質量,用超聲波探傷儀探傷檢查一次成像;(11) 質量驗收執行JCJ0390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