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擴能工程曲線型分離式隧道開挖施工方案(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659722
2023-05-19
23頁
985.66KB
1、xxx高速公路擴能工程試驗段LJ4標(ZK11+970、YK11+923K20+100)xxx隧道開挖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03);2、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G F60-2009);3、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4、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TJ07695);5、黃延高速擴能工程試驗段標準化建設要求6、xxx高速公路擴能工程試驗段LJ-4標設計文件、施工設計圖;7、項目專用合同條款及技術規范。二、工程概述1、工程概況xxx隧道起點位于xxx縣xxx鎮王家溝附近,穿越黃土殘塬溝壑區,終點位于xxx縣xxx鎮上xxx附2、近,設計為曲線型分離式隧道,技術標準為雙向六車道。我合同段為xxx隧道出口,右洞起訖樁號為YK11+923YK12+645.全長1135m,為長隧道,左右兩隧道底板最大埋深約95m;兩洞中軸線最大間距約149m。2、工程地質條件1)隧址區屬于黃土殘塬溝壑地貌,塬頂寬約180300米,塬邊緣溝壑林立,受水流沖刷侵蝕,形成“V”型葉脈狀溝谷。蘋果樹等植被發育;隧道近南北走向;隧道進出口段地形變化較大,邊坡坡度較陡。2)隧址區揭露地層由老至新依次有第四系下更新統午城組黃土(Q1eol)、中更新統離石組黃土(Q2eol)和上更新統馬蘭組黃土(Q3eol)。3、水文地質條件隧址區調繪期間未發現地下水露頭3、,該區地下水以孔隙裂隙水為主,主要受大氣降水、第四系松散堆積層孔隙水補給,富水較弱,根據鉆孔觀測,地下水位埋深部分高于洞室,隧址區地下水總體不豐富,在第四系黃土中有含水層,處于該段的洞室開挖時會有突水或少量集中涌水現象;地下水對鋼筋、砼、鋼結構無腐蝕性.隧道預測涌水量左線為734.8m/d,右線為880.9 m/d.4、隧道工程地質評價隧道出口位于山體斜坡處,根據調繪資料,地形坡度較緩,坡角約3546;根據工程類比,自然邊坡整體穩定性好;邊坡土體主要為午城黃土,黃土富含鈣質結核,開挖隧道時,洞口斜坡薄層松散層易發生滑塌。5、隧址區氣象條件屬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候區,早晚溫差大。年平均氣溫為4、8。69.4,最冷月份58,極端最低氣溫22-25。4。極端最高氣溫3639。7。年均降雨量552.6631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暴雨、陣雨為主,歷史短、降雨量大,易形成黃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最大凍深65厘米.三、施工部署1、工期安排YK11+923YK12+637段隧道洞身開挖,計劃工期為2013年11月1日2014年11月20日,共計385天.隧道洞口施工進度計劃表項目2013年2014年2015年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 月3月4月右洞開挖支護右洞仰拱右洞襯砌左洞開挖支護左洞仰拱左洞襯砌洞內路5、面隧道附屬2、 人員、機械配備1)、作業層人員配置項目部將按照總體施工部署要求組織xxx隧道右線明洞及管棚的施工,作業人員配置見下表。人員及工種構成人數(人)備注隊長1技術員2安全員2出碴工6噴錨工35機修工4鋼筋工10調度員1模板工6砼拌合工6砼輸送工6砼工10防水工6普工5電工2管道工3合計1052)、現場管理人員配置隧道施工管理人員配備見下表。施工管理人員類別工作崗位負責人備注管理人員質量控制負責人陳曦安全控制負責人王樂寧砼進場負責人趙殿才、張振國機械設備負責人張琪調度侯全中現場負責人楊宜龍現場技術員姬東東3)、主要機械配置設備配套、選型以及設備配套數量滿足隧道施工的總體進度的需要,并考6、慮留有備用.試驗儀器和質量檢測設備的配備以滿足工程需要和業主要求為原則。xxx隧道施工主要資源配置表 序號資源名稱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挖掘機320C臺22裝載機ZL30臺23大型自卸汽車北方奔馳量34混凝土噴射機射機SSP濕式臺25高壓注漿泵FBY-50/70臺26混凝土輸送泵HTB60臺17空壓機(20m3)臺38手風鉆臺89發電機300千瓦臺2四、隧道暗洞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隧道暗洞深埋段施工采用雙側壁導坑法,超前支護采用雙排超前小導管;淺埋段施工采用單側壁導坑法施工,超前支護采用單排超前小導管.、施工測量施工測量是開挖成形、路面平順和隧道凈空控制至關重要的環節,施工中設專職的測量組,有經驗的7、測量工程師任組長.洞內引入支導線校核,在襯砌好的邊墻埋設控制點,洞內高程測量使用水準儀實測,精度達到規范要求。洞內水準線路由洞口高程控制點向洞內引設,正洞每100米左右設一個水準點,引測水準點采用往返觀測,并且定期復核,測設精度滿足規范要求.采用斷面儀測定開挖輪廓及超欠挖情況,并以圖表形式快速反饋到施工中去。、暗洞施工方案正洞采取淺埋暗挖法修建,堅持“管超前、嚴注漿、短開挖、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18字方針”。對淺埋段隧道洞頂的沖溝、陷穴、暗溝、暗管、人工洞穴等及時按設計要求進行回填,用改良土夯填密實,并高出地表10cm,減小地表水滲流。地表修建排水溝,與隧道洞頂排水系統相連。1、洞口段采8、用側壁導坑開挖1)開挖順序洞身開挖采用挖掘機配合人工開挖,隧道開挖跨度為17。04、高度為11.78m,級淺埋段黃土圍巖松散,不具備自穩能力,故采取分部開挖,設計為雙側壁導坑法,開挖方法如圖下圖所示。步驟一:左導洞上部開挖,周邊土體初期支護及臨時支護。步驟二:滯后510m,左導洞下部開挖,周邊土體初期支護及臨時支護。步驟三:滯后15米m,右洞導洞上部開挖,周邊土體初期支護及臨時支護.步驟四:滯后510m,右導洞下部土體開挖,周邊土體初期支護及臨時支護。步驟五:中部土體上臺階開挖,施作拱部初期支護。步驟六中部土體中間臺階開挖.步驟七:中部土體下臺階開挖,并且施作仰拱底部初期支護.雙側壁導坑開挖橫9、縱斷面2)施工控制要點1部土體挖掘機配合人工開挖,開挖后立即施作初期支護及臨時支護,其中開挖至設計輪廓后立即初噴34cm厚混凝土,及時鋪設鋼筋網、架設鋼架。支護鋼架連接板應進行包裹,并將螺栓、螺母安放好,螺母放在靠近未開挖土體一側。在鋼架拱腳以上50cm處,緊貼鋼架兩側按斜向下傾角2040度打設鎖腳錨桿(錨管),鎖腳錨桿(錨管)與鋼架采用U型鋼筋牢固焊接,復噴至拱架內側平面,鋪設二層鋼筋網,再次噴至設計厚度.每循環進尺0.6m,最長不得大于2榀鋼架間距. 2部土體開挖采用挖掘機配合人工開挖,滯后1部5m10m,每循環進尺0。61。2m,施工中注意開挖接近開挖輪廓線30cm部位土體采用人工開挖10、。下臺階應先開挖邊墻(或中隔壁)一側,再開挖中隔壁(邊墻)一側,并錯開2。03.0m的距離。避免上臺階的初期支護在同一位置同時懸空。每次開挖長度為1m,最長不得大于2榀鋼架間距.開挖、修整至設計輪廓后立即初噴46cm厚混凝土,及時鋪設8鋼筋網、架設鋼架,在鋼架拱腳以上50m處,緊貼鋼架兩側按斜向下傾角2040度打設鎖腳錨管(錨桿),鎖腳錨管(錨桿)與鋼架采用U型鋼筋牢固焊接,錨、噴至設計厚度封閉斷面。2部土體初期支護閉合后,采用回填土體確保施工機械正常通行. 右側壁導洞3、4部土體開挖方法同左側壁導洞1、2部土體開挖,但應嚴格控制步長,即滯后不小于15m施工。 右側壁導洞3、4部土體開挖方法同11、左側壁導洞1、2部土體開挖,但應嚴格控制步長,即滯后不小于15m施工。 5部土體開挖滯后1部上臺階50米,采用環形開挖預留核心土法施工,核心土長度3m5m,環形部分采用人工開挖,注意與1、3部開挖初期支護鋼架的連接。每循環進尺0。6m。滯后4m6m的距離,采用挖掘機開挖6部土體,輔以人工修整,防止挖掘機接觸臨時支護.根據圍巖量測情況適當調整開挖進尺。滯后4m6m的距離,挖掘機配合人工開挖7部土體,接近開挖輪廓線30cm左右,采用人工開挖,及時施作仰拱初期支護,每循環進尺1.21.8m。隧道仰拱初期支護封閉后,當監控量測拱頂下沉0。1mm/d、周邊收斂0.2mm/d,且位移量達到總位移量80,拆12、除臨時支護,并立即進行仰拱和填充施工,為二襯施工提供工作面。每次拆除長度初步為46m,并以監控量測為指導確定最終每次拆除長度。拆除臨時支護,并施作仰拱襯砌及仰拱填充。每部開挖的初期支護完成后,開始施作超前支護,超前小導管設計為5m,小導管外插腳及每循環進尺應符合設計要求,小導管尾部須置于鋼架之上,共同構成預支護系統.小導管超前支護的施工嚴格按照小導管施工工藝要求進行。3)注意事項 主洞I25a鋼拱架分段連接處及側導洞I20鋼拱架分段連接處經螺栓拼接后,騎縫處焊接. 側導洞I20鋼拱架與主洞I25a鋼拱架連接處型鋼鋼架直接與鋼墊板焊接。 主洞I25a鋼拱架兩榀之間用22鋼筋連接,側導洞I20b鋼13、拱架兩榀之間用22鋼筋連接。除一般情況下按圖布設外,可視拱架的穩定情況加設交叉連接筋。 拱腳處設置縱向U30a槽鋼托梁,安裝后提高整體受力,槽鋼安裝時進行人工夯實和加墊塊進行補強措施。 所有焊縫都應焊接飽滿,不得有虛焊、砂眼。 鋼拱架與開挖輪廓間所有間隙必須噴混凝土充填密實,先噴拱架與輪廓之間隙,再噴拱架周圍,然后噴拱架之間. 在拱腳增設兩個鎖腳50注漿小導管,每根長5m和水平成30度夾角,導管尾端和工字鋼腹板焊接牢固。2、單側壁導坑開挖(適用于深埋段)1)級深埋段黃土圍巖松散,自穩能力差,采取分部開挖,設計為單側壁導坑法。開挖方法如下圖所示。單側壁導坑開挖示意圖步驟一:左導洞上部開挖,周邊土14、體初期支護及臨時支護。步驟二:滯后510m,左導洞下部開挖,周邊土體初期支護、仰拱初期支護及臨時支護.步驟三:滯后15米m,采用預留核心土法開挖右洞導洞上部,施工周邊土體初期支護.步驟四:滯后23m,中部土體中間臺階開挖。步驟五:滯后510m,右導洞下部土體開挖,周邊土體初期支護及仰拱初期支護。 2)施工控制要點1部土體挖掘機配合人工開挖,開挖后立即施作初期支護及臨時支護,其中支護鋼架連接板應進行包裹,并將螺栓、螺母安放好,螺母放在靠近未開挖土體一側。人工掏一凹槽,將鋼架安放好后,復噴混凝土,每循環進尺0.75m。 2部土體開挖采用挖掘機配合人工開挖,滯后1部5m10m,每循環進尺0。75m,15、施工中注意開挖接近開挖輪廓線30cm部位土體采用人工開挖。2部土體初期支護閉合后,采用回填土體確保施工機械正常通行。 右側壁導洞3部土體開挖預留核心土法施工,挖掘機配合人工開挖,滯后2部20m左右,開挖后立即施作初期支護及臨時支護,每循環進尺0。75m。滯后2m3m的距離,采用挖掘機開挖4部土體,輔以人工修整,防止挖掘機接觸臨時支護。根據圍巖量測情況適當調整開挖進尺。 滯后5m10m的距離,挖掘機配合人工開挖5部土體,接近開挖輪廓線30cm左右,采用人工開挖,及時施作仰拱初期支護,每循環進尺0.75m。初期支護閉合5m后,拆除臨時支護,并施作仰拱襯砌及仰拱填充.每部開挖的初期支護完成后,開始施16、作超前支護,超前小導管設計為5m,小導管外插腳及每循環進尺應符合設計要求,小導管尾部須置于鋼架之上,共同構成預支護系統。小導管超前支護的施工嚴格按照小導管施工工藝要求進行。3)注意事項主洞I25a鋼拱架分段連接處及側導洞I20鋼拱架分段連接處經螺栓拼接后,騎縫處焊接。側導洞I20鋼拱架與主洞I25a鋼拱架連接處型鋼鋼架直接與鋼墊板焊接。主洞I25a鋼拱架兩榀之間用22鋼筋連接,側導洞I20b鋼拱架兩榀之間用22鋼筋連接。除一般情況下按圖布設外,可視拱架的穩定情況加設交叉連接筋。拱腳處設置縱向U30a槽鋼托梁,安裝后提高整體受力,槽鋼安裝時進行人工夯實和加墊塊進行補強措施。所有焊縫都應焊接飽滿,17、不得有虛焊、砂眼。鋼拱架與開挖輪廓間所有間隙必須噴混凝土充填密實,先噴拱架與輪廓之間隙,再噴拱架周圍,然后噴拱架之間。在拱腳增設兩個鎖腳50注漿小導管,每根長5m和水平成30度夾角,導管尾端和工字鋼腹板焊接牢固。五、監控量測1、洞內、外觀察洞內觀察分為開挖工作面觀察和已施工地段觀察兩部分.開挖工作面觀察應在每次開挖后進行,觀察中發現圍巖條件惡化時,應立即采取相應處理措施;觀察后應及時繪制開挖工作面地質素描圖、填寫開挖工作面地質狀態記錄表。對已施工地段的觀察每天至少應進行一次,主要觀察噴射混凝土是否發生裂隙和剝離現象,鋼架是否受壓變形等。洞外觀察包括地表開裂、地表沉陷、邊坡及仰坡穩定狀態、地表水18、滲透情況等。2、水平凈空收斂量測水平凈空收斂量測采用JSS30A或其它類型收斂計監測。初期支護施做后,用煤礦螺旋鉆鑿40mm、深700mm的孔(其中伸入土體300mm,外露不小于50mm),用1:1砂漿填滿再插入22螺紋鋼端頭焊接掛鉤,盡量使同一基線兩測點的固定方向在同一直線上,待砂漿凝固后即可進行量測工作。水平凈空收斂量測初讀數宜在36h內完成,測點應牢固可靠,并注意保護。3、拱頂下沉量測拱頂下沉測點應盡量和水平凈空收斂點在同一斷面,每個斷面在拱頂布設一個測點。測點用煤礦螺旋鉆打眼,埋設固定桿,并在外露桿頭設掛鉤。支護結構施工時要注意保護觀測點,一旦發現測點被埋或損毀,要盡快重新布設以保證量19、測數據不中斷.拱頂下沉量測初讀數宜在36h內完成,量測基點應與洞內外水準基點建立聯系。4、量測斷面布置1)雙側壁導坑量測點布置圖2)單側壁導坑量測點布置圖5、量測頻率按位移速度確定的監測頻率位移速度(mm/d)監控量測頻率52次/d151次/d0511次/23d020。51次/3d0.21次/7d距開挖面距離監控量測頻率(01)B2次/d(12)B1次/d(25)B1次/23d5B1次/7d按距開挖面距離確定的監測頻率注:B為隧道最大開挖跨度測試中按各項量測操作規程安裝好儀器儀表,每測點一般測讀三次,取算術平均值作為觀測值;每次測試都要認真做好原始數據記錄,并記錄開挖里程、支護施工情況以及環境20、溫度等,保持原始記錄的準確性。各項量測作業均應持續到變形基本穩定后23周后結束。對于特殊性圍巖,位移長期沒有減緩趨勢時,應適當延長量測時間。6、量測數據的整理、分析與反饋1)數據處理要求每次量測后應及時進行數據處理,并繪制量測時態曲線和距開挖面關系圖;對初期的時態曲線應進行回歸分析,預測可能出現的最大值和變化速度;(3)據異常時,應及時上報工程部及監理,以便進行動態設計、動態施工。2)數據處理方法量測數據的整理采用計算機管理,用Excel軟件各種量測數據進行分析。主要繪制出洞內各測點的位移u-時間t的關系曲線,如下圖:u(mm)u(mm)t(d)t(d)正常曲線反常曲線a3)數據處理結果的判定21、按變形管理等級指導施工:變形管理等級表等級管理管理位移(mm)施工動態UU0/3可正常施工U0/3U2 U0 /3應加強支護U(2 U0 /3)應采取特殊措施表中:U實測位移值;,U0最大允許位移值根據位移變化速度判別:凈空變化速度持續大于5.0mm/d時,圍巖處于急劇變形狀態,應加強初期支護系統.水平收斂(拱腳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d,圍巖基本達到穩定.根據位移時態曲線的形態來判別:當圍巖位移速率不斷下降時(du2/d2t0),圍巖趨于穩定狀態;當圍巖位移速率保持不變時(du2/d2t=0),圍巖不穩定,應加強支護;當圍巖位移速率不斷上升時(du2/d222、t0),圍巖進入危險狀態,必須立即停止掘進,加強支護;日變形量大于5mm連續10天以上,或累計變形量已大于預留變形量,即應采取加強措施和臨時支頂措施;變形速率無減緩趨勢,或呈逐漸加速趨勢3天時,并且累計變形已接近預留變形量,即應采取與第四條同樣處理措施.當變形速率超過10mm/d或第十天位移總量超過150mm時要采取加強支護的措施.地表沉降加固措施:地表沉降量過大且無穩定趨勢時,可采取地表注漿加固地方法固結圍巖,孔位布置間距2m,梅花型布置,布置范圍23倍洞徑,孔深一般1015米,可根據隧道埋深適當調整,隧道洞頂以上10范圍。洞內變形加固措施:拱頂下沉和水平收斂值過大,累積量已接近預留變形量,23、且無自穩趨勢,應停止開挖,及時采用C20噴射混凝土對周邊和掌子面圍巖進行封閉,采取增加臨時鋼支撐,增加超前小導管及沿隧道徑向布設小導管注漿加固。鋼支撐采用I25鋼拱架,布置位置根據現場情況而定;超前小導管角度可調整至45,長度為6米/根;徑向小導管環向間距1m,長度5m/根。六、超前地質預報為了更好的實現隧道的安全施工和快速掘進本項目部特組建地質超前預報專業小組,采用先進科技手段進行超前地質探測預報,超前水平鉆探進行短距離探測,斷面布設5個鉆孔,1030米鉆孔一次,探孔搭接長度不小于5米;紅外線探水每30米探測一次,準確掌握圍巖地地質情況,提前準備各種可能的不良地質條件的施工預案,超前處理不良24、地質.七、質量控制措施我項目部成立質量管理小組,項目經理擔任組長,質量管理組織機構見下圖:副組長:李勝戰、王曉輝物資:鄭燾張琪生產:侯全中楊宜龍安全:王樂寧陳 曦試驗:柳東輝技術:聶記良姬東東組長:王燦剛質量管理機構圖1、嚴格按照國家、交通部及陜西省頒布的有關規范、規程和設計要求施工。嚴格貫徹執行公司和國家、地方有關工程質量保證的各有關法規、規定,建立健全項目自檢、專檢、聯檢三級檢查的質量體系,提高質量意識;按我公司質量管理體系有關規定,在人員、設備、材料、工藝和環境等五方面進行嚴格控制,并在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進行再確認,具體工程質量保證措施框圖見下圖.1)建立項目質量管理體系,成立項目質量管25、理小組,落實質量管理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崗位技術要求及質量要求,做到質量責任落實到人,對施工的各個步驟、各個環節的施工質量進行全方位管理。2)在施工準備階段,項目部應根據本工程特點、施工工藝、勞動組織和作業環境制定可行的質量技術措施實施方案和檢查方案,進行口頭和書面技術交底工作,以保證作業人員理解和認真貫徹執行施工組織設計,嚴格按照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施工。3)加強人員管理,所有施工人員必須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4)嚴格執行施工組織設計,加強施工過程控制,建立自控質量標準,強化質量管理。各班組長認真執行質量標準,嚴格按照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施工,按規程作業,對工序質量負責,嚴格把關,以工作(工序)26、質量保證工程質量。質檢員和技術人員要求對施工全過程進行質量監控和檢查.5)要遵守各自的安全操作規程,注意相互間的安全距離,施工機械不得撞擊后壓漿導管,不得碰扎樁點等施工標記。6)施工質量檢查實行班組、工程部、項目部和指揮部多級檢查。項目部對檢查中發現的施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和質量隱患要及時采取措施,堅決杜絕質量事故.7)按規范要求進行原材料的取樣、送檢工作.所有進場材料必須有材質單、合格證和試驗報告,進場后必須按規定對材料進行取樣、復檢,不合格材料堅決清退出場。8)施工資料的填寫、報驗嚴格執行相關資料管理規程,加強隱蔽工程管理,按有關要求及時做好各分部工程的隱、預檢工作,做好各種原始記錄,做到技27、術資料準確、及時、齊全。9)積極配合設計、監理對施工質量的檢查、驗收,積極聽取意見和建議,發現問題及時糾正。10)現場施工結束后,按照相關資料管理規程的規定內容認真整理、匯編竣工資料,及時、準確、完整地上報存檔資料.測量雙檢制經濟獎罰兌現考核評比兌現質量獎罰辦法工班質量抵押金個人質量保證金質量目標合同經濟保證不合格品控制施工過程控制建立質量標準明確質量責任提高質量意識思想保證組織保證操作控制工藝控制質量檢查資料控制技術交底施工規劃技術培訓定期(月、旬)檢查關鍵工序工程預檢施工過程抽樣檢查自檢互檢交接檢建筑材料進貨檢驗質量事故報告制日常定期質量教育制隱蔽工程檢查簽證制質量情報通報制工程試驗檢測制28、設計文件復核制開工報告審批制質量責任制工程質量報告制工藝流程規范操作制方法保證實現質量目標本標段工程驗收的質量評定:合格,竣工驗收的質量評定:優良。技術保證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制度保證貫標教育專(兼)職質檢員主管總工程師施工隊隊長質檢工程師隊技術室、QC小組工程、試驗、保障安全質量部質量管理領導小組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創優規劃質量法規創優措施工程質量保證措施框圖5-22、質量控制與檢驗1)、 開挖質量的控制與檢驗隧道開挖斷面的中線、高程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采用儀器測量,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洞身開挖施工中,每開挖一次開挖后及時觀察、描述開挖地層的層理、節理、裂隙,土體性質,核對設計地質情況,每一開挖循環29、檢查一次。嚴格控制核心土長度、分部開挖的步長等,確保隧道施工安全。施工中接近開挖輪廓線部分的土體,應采用人工開挖,以保證超欠挖得到控制。挖質量檢測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值及檢測方法和頻率見下表。平均和最大允許超挖值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拱部破碎巖、土(V級圍巖)平均100mm,最大150mm水準儀或斷面儀:每20m一個斷面中硬(、級圍巖)平均150mm,最大250mm硬巖(I級圍巖)平均100mm,最大200mm邊墻每側+100mm,0mm尺量:每20m檢查1處全寬+200mm,0mm隧底、仰拱平均100mm,最大250mm水準儀:每20m檢查三處八、安全保證體系及保證措施1、安全30、保證體系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嚴格執行有關的施工規范和安全技術規則,對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牢記“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建立健全安全保證體系,實行安全生產責任書制,加強科學預測,實施有效措施,杜絕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為適應動態設計,動態施工,我單位配備有施工經驗隧道工程師共4人,配備地質羅盤進行地質素描,數碼像機3臺進行數碼成像。對特殊巖圍巖段的開挖及支護方法進行研究,做好預測預報,防止安全事故發生。2、安全保證措施1)安全檢查制度每天檢查:由現場技術人員及專職安全員每天進行安全檢查,對違規操作、未進行安全防護等現象立即進行制止,并責令整31、改.每周檢查:每周由安質部不定期檢查,督促每天檢查的執行情況,并針對當前的安全生產形式做具體的分析,明確、強調當前施工的安全注意事項,對現場發現違規操作等現象進行糾正、整改,并視情況對違規人員及現場技術人員、專職安全員等做出相應處罰。每月安全檢查:由項目經理組織項目領導班子,各個部室按項目經理要求參加對隧道施工安全進行檢查,除督促、檢查每天、每周檢查制度執行情況外,對現階段施工所涉及的危險源進行明示、強調,并且指派安質部做出相應的防范措施。2)交接班、班前安全講話制度工序與工序交接必須有安全員在場主持,明確上一工序及下一工序危險源并提示工人防范方法。同時每個工班施工前應由工班長進行班前安全講話32、。3)安全交底制度每個分項工程開工前必須進行安全交底,由安質部對安全員、工班長進行安全交底,再由安全員、工班長對操作工人進行交底。4)洞口設調度室在洞口設置調度室,設值班調度長,協調施工及洞內進料、出碴運輸,減少各工序之間相互干擾。同時對出入洞的施工人員、檢查人員等進行登記。禁止無關人員進入隧道、施工現場等。5)隧道各分項工程安全注意事項隧道開挖、出碴xxx隧道屬黃土軟弱圍巖,施工中嚴格按照設計文件及施工方案、施工交底開挖;開挖人員到達掌子面時,應先檢查掌子面是否處于安全狀態,如支護是否牢固,拱頂和兩側拱腳是否穩定。如發現有松動的土石或裂縫,應先于清除和進行加固支護,不得盲目進行開挖作業;開挖33、人員在碴堆、核心土上進行人工開挖時應事先檢查碴堆、核心土的穩定;開挖掌子面附近嚴禁拆卸、修理開挖機械;開挖機械進洞時要有專人指揮認真檢查道路狀況和安全界限,車速不得超過5km/h。行走或待避時,挖掘機臂收攏到指定位置;進洞車輛必須處于良好狀態,制動有效,嚴禁人料混裝。所有運載車輛均不準超載、超高運輸。裝運大體積或超長料時,應有專人指揮,并設置顯示界限的紅燈;進出隧道的工作人員應注意避讓車輛、機械,不得與機械、車輛搶道,嚴禁扒車和強行搭車;機械裝碴時,坑道斷面應能滿足裝載機的安全運轉,裝載機的回轉半徑內不得有人通過。電纜線、高壓膠管等應有專人收放保護;車輛裝卸碴時須制動停穩,在洞內倒車或轉向,須34、開燈或由專人指揮。洞外卸碴場應保留一段土坡,并在堆碴邊緣設置擋車木;凡停放在接近車輛運行界限處的施工設備與機械,應在其邊緣設置低壓紅色閃光燈,顯示限界,以防止運輸車輛撞碰;洞內車輛相遇或遇有行人時,應使用近光或小燈;車輛在洞內行駛,還應遵守以下規定:嚴禁超車,車輛限速5km/h。會車時,實行空(輕)車讓重車,重車減速行駛,下坡車讓上坡車,兩車之間的安全距離至少為10米。同向行駛車輛兩車間距不得小于20米,能見度較差時,應增加間距。車輛啟動前,應進行觀望和鳴號,進出隧道口鳴號,但不得使用高音喇叭。車輛在運行前應仔細檢查,不得帶病運行。6)隧道施工應急預案隧道塌方處治預案隧道出段為級圍巖淺埋段,圍35、巖地質條件差,采用雙側壁導坑法施工,輔助監測和預報工作,避免塌方事件發生。一旦發生險情,項目部施工區段的所有物資、設備、勞動力均必須無條件服從調配。并與鄰近的施工單位建立聯系,互助支援.物資負責人負責登記項目部施工轄下的物資,并與鄰近的物資供應方建立合作關系,作為應急時的物資支援。從各施工作業人員中抽選精干強壯的作業人員成立應急救援隊,人數約40人,名單登記在冊,適時組織應急救援演練。隧道坍塌應急措施:在掌子面與仰拱襯砌之間設置可手動拆卸的壁厚大于10mm的逃生鋼管,管徑不小于600mm,單節長度2米。值班室準備食品、緊急醫用藥物及相關設備。在發現隧道坍塌征兆后,首先立即停止正在施工項目,所有36、人員、機械要撤撤離隧道外.應急物資儲備列表料具名稱數量備注料具名稱數量備注撬棍30條氧氣3瓶錨桿300根23m乙炔3瓶氧割槍2把鐵扒20把鋼管15010根長6m圓木30根長6m防護用品對講機8臺擴音機2臺信號旗3套探照燈4盞簡易擔架2個緊急醫用藥物若干隧道塌方發生后,及時對塌方段尾部進行加固,防止塌方蔓延:將150風管焊接加長至與隧道跨度同長,兩頭焊接法蘭盤以增大兩端支撐受力面。在150風管加固完后及時橫向支撐在對應榀的鋼架上,風管上下支撐為三至四層,縱向間距控制在1m左右.風管兩頭采用木楔塞緊密實.首先在表層噴混凝土5cm厚左右,同時在垂直巖層噴射混凝土面打入42小導管,注入水泥漿液。小導管37、為梅花型間距布置,間距約1m。小導管最好由鋼架處打入,保持端頭露在外面約510cm,端頭間采用22鋼筋焊接連接成整體。塌方體加固完成后,遵循“短進尺,強支護,勤量測”的原則,逐榀開挖、逐榀支護,并加強拱頂下沉和周邊收斂的量測,并及時施作仰拱,使初支及時封閉成環,確保已完成段初支的安全和穩定。圍巖變形趨于穩定后,再拆除臨時支撐(150風管).涌水處治預案隧址區第四系黃土中有含水層,處于該段的洞室開挖時,可能有突水或少量集中涌水現象,因此施工中應考慮涌水處理措施。隧道施工中應超前探測隧道前方含水情況,以超前地質預報為主要手段,對異常段采用鉆孔超前探測驗證。根據鉆孔揭示的出水情況采取相應的處治方案。隧道涌水應按照“以排為主,堵排結合”的原則處治。根據查明的地下水的分布情況和涌水量大小,分別可采用全端面帷幕注漿、全斷面周邊注漿、局部注漿截水等方式,將水從固定位置引流至隧道臨時排水系統。隧道注漿范圍為隧道開挖線外58m,注漿處理段以長30m左右為一個段落,分三環實施。每完成一個注漿循環后開挖預留6m范圍作為下一循環注漿的止漿巖盤。注漿宜采用單液注漿,不僅可簡化工藝,降低造價,而且固結強度高,因此注漿前均應進行單液注漿實驗,單液注漿以水泥為主,如單液注漿效果好,能達到固結圍巖的目的,全隧道均可用單液注漿方案,如可灌性差,再進行水泥水玻璃雙液注漿實驗并確定漿液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