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六環西側路道路工程安全生產應急預案(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59767
2024-10-30
23頁
108.62KB
1、安全生產應急預案一、總則 1、編制目的 為確保我標段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明確應急職責,識別緊急需求,降低和減少企業損失,有效預防暴雨災害、滑坡、塌方等地質災害以及火災、爆炸、中毒、觸電等人為因素災害,提高災害發生后的應急反應能力,減輕災害對交通運輸秩序的影響和對工程施工造成的損失,保障職工的生命安全和國家財產,確保正常安全生產,特制定本預案。 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重大危險源辨識、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重大事故隱患管理規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3、工作原則 事故應急反應以保證行車和人身安全為最2、高原則。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全力搶修,先通后固,預防為主,安全第一.團結協作,服從大局.堅持統一指揮、堅守崗位、分工負責、忙而有序、急而不亂的實施原則,發揚救死扶傷、公而忘私、勇于奉獻精神,全力投入搶險救助活動,視需要封閉現場、疏散人員,使用警笛等警示設備,進入緊急狀態.4、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東六環西側路道路工程二標段施工范圍內施工安全應急處置工作。 二、工程概況 1、工程簡介東六環西側路位于xx市xx新城東部,東六環西側,南起京沈高速,北至京平高速,全場約19.3公里,規劃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干路,是xx新城東部各用地組團之間的重要聯系通道。該道路還將起到六環路輔路功能,緩解過境車輛對中心區交3、通壓力。路線設計起點位于通胡大街,終點位于潞苑北大街,道路總長3。861公里。東六環西側路是xx新城東部地區規劃的南北向貫通道路之一,位于東六環西側100米左右,起到六環路輔路功能,聯系了新城東部地區各組團,緩解了新城中心區交通壓力,疏導了部分過境交通量。現狀項目周邊用地基本未開發,為盡快實現新城規劃,以交通設施為引導,以點帶面,帶動新城建設.現狀xx新城南北向貫通道路較少,但居民出行量和過境交通量較大,隨著交通需求日益增長,將會影響新城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解決南北向交通負擔重和過境交通對中心區干擾大的問題,迫切實施修建東六環西側路。2。工程場地自然條件擬建道路工程場地地貌屬于潮4、白河近代沖積平原.道路工程場地區域地質條件較穩定,無活動斷裂帶穿過。擬建道路工程場地起伏較大,最大高差達4。5米,大部分場地地表高程在20.34-24.93米之間,其中14鉆孔與15鉆孔間有一長50米、寬15米、深4米的取土坑,坑底標高在20。45米上下;27#鉆孔位于陡坎之下,地面標高在17。75米上下.擬建道路沿線地表普遍分布有人工堆積層,素填土層、雜填土層(部分場地地表為現狀硬化地面),以下為粉土、粉砂土、黏土等土層。勘探時測得沿線靜止水位埋深在3。811。0米之間,即絕對標高在11.43-15。87米之間,近3-5年的最高水位在地表下3米上下.根據國家及行業標準,xx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5、8度,地下水位埋深按4米進行評價和計算.3。道路設計概況3.1道路規劃3.1.1道路規劃道路等級:城市次干路;設計速度:50公里/小時;地震基本烈度:8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系數:0。2。3.1.2標準橫斷面三幅路橫斷面型式,其中兩側機動車道各寬8米,非機動車道各寬5米,人形步道各寬3米,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設置4米寬機非隔離帶,路基全寬40米,規劃道路紅線寬40米.3.2道路工程設計3。2.1平面設計道路設計起點為通胡大街,沿東六環路向北跨運潮減河和京哈高速,經過孫各莊、小潞邑、疃里,終點為潞苑北大街,終點樁號K3+860。848,全場約3.861公里.第二標段起點為K1+950,終點為K6、3+860.848。起點與第一標段相接,路線穿過工廠區和少部分平房,與現狀京榆舊路相平交,形成十字路口。路線繼續向北與規劃次干三號路平交,形成丁字路口(K2+345).于樁號K2+575處回歸規劃線位,路線平行東六環路向北,在K2+854與朝陽北路東延段平交,近期形成丁字路口.K2+570至K3+330段左側為居住區用地范圍,路線沿規劃線位與叢林莊大街平交,形成十字路口(K3+331)。接近終點段利用現狀叢林莊東路線位,終點為潞苑北大街。本標段平面最小圓曲線半徑300米,設置2%超高。另三處平面圓曲線半徑分別為411。183米和600米。 3.2。2道路縱斷面設計路線縱斷面設計以道路起終點高程7、相交道路高程等為控制點,滿足上跨京哈高速運潮減河級巡河路的凈空要求,并滿足雨污水管線的最小覆土厚度要求。道路縱斷面高程設計線為道路中線。本標段最大縱坡為3,最小縱坡為0。3%,最小坡長147.963米,最大凹曲線半徑5000米,最小凹曲線半徑2500米,最小豎曲線長度85米。2。3.2。3道路橫斷面設計采用三幅路斷面,機非隔離行駛。道路由左向右布置如下:(單位:米)3(人行步道)+5(非機動車道)+4(機非隔離帶)+16(機動車道)+4(機非隔離帶)+5(非機動車道)+3(人行步道)=40米本標段有一處設置超高,標準路段路面均向外1。5%橫坡,人行道為向內1。0橫坡,JD6平曲線半徑為3008、米,機動車道均設置向右2超高,兩側分隔帶、非機動車道及人行步道均保持原坡度。3.2.4路面結構設計機動車道路面結構路面結構標準軸載為BZZ-100,路面設計年限12年,機動車道路面設計彎沉值26。6(1/100mm)。表面層:4厘米 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 SMA-13(成品改性瀝青) 改性乳化瀝青粘層(乳液用量0。5L/)底面層:8厘米 粗粒式瀝青混凝土 AC25C 改性乳化瀝青下封層(乳液用量1。0Kg/) 改性乳化瀝青透層(乳液用量1。0L/)上基層:18厘米 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7d無測限抗壓強度0。8MPa)中基層:16厘米 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7d無測限抗壓強度0.8MPa)下基層:9、16厘米 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7d無測限抗壓強度0。6MPa)結構總厚度:62cm抗車轍路面在路口渠化段及公交港灣車道范圍內采用抗車轍路面結構,路面結構形式如下:表面層:4厘米 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 SMA-13(成品改性瀝青) 改性乳化瀝青粘層(乳液用量0。5L/)底面層:8厘米 粗粒式瀝青混凝土 AC25C (0。4%抗車轍劑) 改性乳化瀝青下封層(乳液用量1.0Kg/) 改性乳化瀝青透層(乳液用量1。0L/)上基層:18厘米 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7d無測限抗壓強度0。8MPa)中基層:16厘米 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7d無測限抗壓強度0.8MPa)下基層:16厘米 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7d10、無測限抗壓強度0。6MPa)結構總厚度:62cm非機動車道路面結構表面層:4厘米 細粒式瀝青混凝土 AC13C 改性乳化瀝青粘層(乳液用量0.5L/)底面層:6厘米 中粒式瀝青混凝土 AC20C 改性乳化瀝青下封層(乳液用量1.0Kg/) 改性乳化瀝青透層(乳液用量1.0L/)上基層:18厘米 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7d無測限抗壓強度0.8MPa)下基層:18厘米 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7d無測限抗壓強度0。6MPa)結構總厚度:46cm支路路口路面結構面層:4厘米 細粒式瀝青混凝土 AC13C 改性乳化瀝青透層(乳液用量1。0L/)基層:16厘米 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7d無測限抗壓強度0.8MP11、a)結構總厚度:20cm人行道設計人行道采用防滑磚鋪裝,結構形式為:6厘米防滑磚+2厘米水泥砂漿+15厘米無砂混凝土+5里面粗砂墊層.在靠近步道內側每6米設置一座1。2X1。2米花崗巖樹池,在靠近步道外側設置50厘米寬盲道.路緣石設計隔離帶兩側采用A型花崗巖立緣石(機動車側)、B型花崗巖立緣石(非機動車側),人行道內側采用B型花崗巖立緣石,步道外側采用C型砼預制塊。三、建立應急救援機構1、應急領導小組的組織機構組長:李卯副組長:盧立強組員:谷和 孫豪 劉玉賓 劉玉華 張立國 張井木 李鳳坡外部聯系方式:火警:119急救:120匪警:110交通肇事:1223、應急領導小組職責 抓好日常施工安全監12、督檢查,制定施工安全防范措施和應急搶險預案,并落實到施工現場。接到現場事故報告20分鐘內項目經理立即組織有關人員率隊趕赴現場指揮搶險救援工作。并按應急搶險職能機構開展工作。到現場后立即調查事故發生原因、發生地點、設備損失等情況,報告建設項目部、監理部。及時組織人員、機具、材料進行搶險修復工作。事故發生后工區的人員、機具、材料等統一由十房高速七標項目部應急搶險指揮部的調遣。接到項目經理部通知后應在最短時間內組織人員料具運送到現場。4、事故搶險指揮要求 事故搶險設立現場搶險領導小組,實行組長負責制及分專業逐級負責制.項目經理部應急搶險領導小組成員到事故現場前,由各施工隊應急搶險領導小組負責現場搶險13、救援指揮,項目部應急搶險領導小組成員到達事故現場后統一組織指揮搶險救援工作.現場搶險領導小組一旦成立,各部門、各單位要按照應急搶險職能機構要求,迅速開展工作。首先建立通訊通道,并指定專人負責聯絡和通報情況。各參加搶險部門到達現場時,其負責人應立即向現場指揮部報到,并在現場登記,接受現場領導小組的指揮。5、應急搶險救援組織及職責應急搶險組:由各施工隊隊長負責,組織本管區施工現場緊急情況下的應急搶險救援工作,明確分工,迅速組織搶險救援行動,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警警戒組:由辦公室主任負責,組織搶險救援等各公共救援的報警聯絡,確定警戒范圍,設置警戒區域,維護現場秩序,疏通道路,引導外部救援進入現14、場,并做好事故現場的保護工作. 通訊聯絡組:由領導小組書記負責通知各有關人員迅速趕到現場。疏散引導組:由項目部安質部主任負責現場疏散逃生路線的確定和標志的的設置,在發生事故和緊急情況時,組織引導現場危險區域人員正確及時撤離、疏散、逃生。醫療救護組:由項目部工管部部長負責,組織準備現場使用的醫療器械,并對現場人員的傷亡實施救治和置,送往醫院救治。后勤保障組:由項目部機械物資部部長負責,組織落實有關應急搶險救援物資的配備、租賃、購置和維護保養,在發生應急情況時,及時提供有關物資、設備的供應。事故調查組:由安質部主任負責,會同有關部門進行現場勘察、取證,配合上級和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和處理工作。善后15、處理組:由計劃合同部、財務部的部長負責,組織傷亡人員的家屬接待,參與事故處理的善后工作。施工指揮組:由項目部安質部主任負責對施工人員進行教育,整改現場存在的安全隱患,盡快恢復施工生產。6、應急物資設備清單應急物資、設備清單序號設 備 名 稱單位數量用 途存放地點備注1工地值班車輛2急救項目部2其它常用藥品及消毒劑若干應急治療項目部辦公室3車輛臺2運 輸項目部辦公室4挖掘機輛3搶修機械物資部5電焊機臺4搶修機械物資部6氣割設備套4搶修機械物資部7水泵套4搶險機械物資部8套絲機臺1搶修機械物資部9電 錘臺3搶修機械物資部10電 鉆臺2搶修機械物資部11管 鉗臺5搶修機械物資部12變壓行燈器臺10搶16、修機械物資部13應急燈、手電個 10搶修機械物資部14電測量儀表套2搶修機械物資部15絕緣護具若干搶修機械物資部16消防工具架5消防施工現場17消防鉤把15消防施工現場18消防鍬把20消防施工現場19消防桶只20消防施工現場20消防斧把10消防施工現場21消防箱個4消防施工現場225公斤干粉滅火器只20防施工現場238公斤干粉滅火器只3消防施工現場24水帶條10消防施工現場25水箱個3消防施工現場26對講機臺6通訊施工現場7、保障措施1)隊伍保障各施工隊組織的專項應急隊伍,根據道路施工中可能發生的危險事故,組織技術演練,熟練掌握相應的搶險方法、內容,形成技術純熟,作風過硬,召之即來,來之能戰,17、戰之能勝的災害骨干隊伍。 2)物資保障在項目部分別設置危險應急倉庫,保障一般消耗材料及施工作業機具、動力設備的供給。適當儲備砂袋、石碴、地材及鋼管支撐鐵件。各施工隊要對備用的推土機、裝載機等搶險設備進行狀態檢查,確保搶險使用。物資發生消耗后必須立即補充,直至施工基本結束.3)運輸保障本標段施工搶險物資運輸方案由項目部制定方案,各相關部門、單位負責實施落實.采取公路運輸方式。4)制度保障檢查巡視制度:各工隊及相關部門嚴格制定設備檢查、“病害處所”建立量測制度,并認真落實。值班制度:應急指揮機構在施工期,實行晝夜值班制,值班人員一旦接到危險發生報告,立即向領導匯報,啟動事故應急響應程序. 巡查制度18、:當在危險源區域施工作業時,各作業隊應及時安排有足夠的人員對施工現場進行檢查巡視,以便發現災害預兆及時預警,各工區應為巡查人員設置必要的防備品和臨時出動車輛。5)技術和通信信息保障應急機構配備先進的通信等設備,快速、準確傳遞危險區域事故信息,提高辦公效率。在實施應急救援時,各施工隊、救援專業組本著“一是以最快的速度開通線路恢復通車,二是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三是把影響降低到最小范圍”的原則,認真開展救援工作.6)其他保障后勤保障:項目部應急救援機構設置后勤保障組,負責危險事故搶險期間為搶險人員提供充足食品、飲水及住宿場所、用具.衛生防疫保障:根據事故發生地點,由項目部邀請地方就近醫院在搶險現場19、設置醫療救護點,負責現場的醫療救護工作。治安保障:重大事故發生現場,由登畬鎮公安派出所負責,成立現場保衛機構,維護搶險現場的生產、生活秩序,保衛搶險物資、機具安全,為現場各項搶險工作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治安環境。財務保障:由項目部負責事故現場發生時的費用,待調查組完成事故分析調查報告后,按程序向相關部門清算。 8、獎勵與處罰1)獎勵對參加危險事故搶險的人員和單位,有下列事跡之一者,可按照國家和公路局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堅持巡守檢查,遇有險情及時報告,減少災害損失成績顯著者; 在執行事故搶險任務時,組織嚴密,指揮得當,防護得力,奮力搶險,完成任務出色者; 信息提供及時,及時供應搶險物資等,因而20、減輕災害損失者; 有其他特殊貢獻,成績顯著者。 2)處罰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視情節和危害后果,由項目部或司法部門按合同條款給予經濟處分、治安處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拒不執行經批準的事故搶險方案,或者拒不執行應急領導小組調度方案; 玩忽職守,或者在事故搶險中臨陣退縮者; 挪用、盜竊、貪污事故應急物資或錢款者; 阻礙應急處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者; 盜竊、毀損或者破壞公路隧道、橋涵等設施及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照明設施者; 其它危害事故搶險者。 四、專項應急預案1、邊坡坍塌應急預案1.1搶險原則在不良地質地段中施工時,應采用防止和制止滑坡、涌水及坍塌的事故措施.若發生意外的滑坡、涌水或坍塌時,首先21、應搶救人員,其次搶救機具設備,并分析原因,確定搶險措施后再繼續施工。1.2應急物資準備、維護和保養應急物資的準備:配備臨時救護車、配備急救擔架,急救藥箱,氧氣袋、氧氣瓶、常用包扎物品、藥品、止血品等設備。通訊聯絡設備的配備:對應急救援人員配備手機、對講機等通信設備。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應急救援物資由安全部門定期進行檢查,物資部門分別負責供應和維護保養。不良地質邊坡施工,要儲備一定數量的搶險防護物資和物品,專物專用,并定期檢查、補充。同時要加強施工期間的排水、和施工用水管理,防止積水浸泡地基。1。3搶險方案當邊坡有滑坡、塌方或其他危險跡象時,必須立即在危險地段設立明顯標志或派專人看22、守,并迅速報告施工領導人員.情況嚴重時,應當停止工作將人員撤出危險地段。若塌方造成人員傷亡時,應將情況層層上報,以便相關搶險機構組織搶險工作。 搶險人員接到命令后迅速到達滑坡、坍塌現場,先觀察作業面是否處于安全穩定狀態,有人員被埋時,采取先護后挖的方法救援。1.4塌方處理要點: 如塌方已造成槽邊開裂等現象,必要時要對地表進行處理,并做好防排水、防止塌方的擴大。 對于小塌方,縱向延伸不長、塌方不高。采取人工排險,并安排安全員現場觀測,發現險情立即發出警報通知施工人員撤離。對于大型的塌方,按照先上部后下部的順序清理。1。5搶險組織災害發生后,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迅速向工區下達搶險命令。在接到搶險命令23、后,相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成立現場搶險領導小組指揮搶險,進行災害先期處置. 各單位到達現場后,立即按照項目部工程應急預案要求開展搶險工作,調查災害情況,制定初步搶險措施,準備搶險勞動力和物資。并在30分鐘內將災害詳細情況上報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1。6搶險主要分工: 現場應急領導小組負責全盤工作協調、指揮。 項目部負責搶險用車輛的運輸組織.裝運大型搶險機具的運輸車輛,必須在半小時內調運至搶險現場. 設備部門負責搶險工地的用電。 2、交通事故應急預案2。1預防及搶險原則堅持“以人為本、關愛生命” 、“預防為主、統一指揮、分工明確、及時救援”的原則,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實施救援搶險,把事24、故危害降到最低點,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2。2應急物資準備、維護和保養應急物資的準備:滅火劑,如二氧化碳、1211、1301、干粉;臨時急救車、急救擔架,急救藥箱,常用包扎物品、藥品、止血品等設備。通訊聯絡設備:對應急救援人員配備手機、對講機等通信設備。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4應急救援物資由安全部門定期進行檢查,物資部門分別負責供應和維護保養。2.3搶險方案應急響應接警程序:當發生交通事故時,最先發現情況的人應立即報告交通事故,及時將交通事故的信息準確傳出。發現交通事故的任何人,均有責任將信息報告給與其最近的管25、理人員,使消息迅速報告到項目部。項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開展救援工作.同時及時將事故及受傷情況報告項目部.報告內容:事故發生的單位、時間、地點或里程、工程名稱、傷亡人數、事故簡要經過、事故搶救情況和采取的措施。領導小組根據事故情況及時確定是否向社會相關救援機構請求支援,以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擴大。如確定需要支援,應向交通管理部門速撥打122報警電話,報告發生交通事故傷亡和傷害的地點,同時必須告知工程附近最醒目的標志建筑,以利相關單位迅速判斷方位。同時安排接車人員迅速到路口等待,迎接搶救車輛,引領急救車迅速到達現場。應急救援發生交通事故后,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投26、入救援工作,各有關部(室)、工區按照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協同配合的原則,迅速開展搶救人員,盡可能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勢嚴重,要對癥搶救,在進行簡單包扎、止血處理的同時,向周邊120急救中心報告,請求支援,在120急救中心到來后,應速將受傷人員送往醫院長搶救。事故發生后,要妥善保護好事故現場,確需要移動某些物件時,應做好標記。2.4搶險組織事故發生后,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迅速向施工隊下達搶險命令。在接到搶險命令后,相關立即趕赴現場。成立現場搶險指揮部指揮搶險,進行災害先期處置。 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按照項目部工程應急救援預案要求開展搶險工作,調查事故情況,制定初步搶險措27、施,準備搶險勞動力和物資。并在30分鐘內將災害詳細情況上報工程指揮部。搶險主要分工: 現場指揮部負責全盤工作協調、指揮。 施工隊負責救援用車輛的運輸組織。3、觸電事故應急預案3。1預防及搶險原則堅持“以人為本、關愛生命” 、“預防為主、統一指揮、分工明確、及時救援”的原則,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實施救援搶險,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點,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3。2應急物資準備、維護和保養應急物資的準備:救護指揮車、急救擔架,急救藥箱,氧氣袋、常用包扎物品、藥品、止血品等設備。通訊聯絡設備配備:手機、對講機等通信設備.應28、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應急救援物資由安質部門定期進行檢查,物資設備部門分別負責供應和維護保養。3。3搶險方案應急響應當工地發生觸電事故傷害時,最先發現情況的人應立即發出警報,及時將發生觸電的信息準確傳出.聽到警報的任何人,均有責任將信息報告給與其最近的管理人員,使消息迅速報告到項目部。項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開展救援工作。同時及時將事故及傷亡情況報告指揮部、駐地辦、公司安質部。報告內容:事故發生的單位、時間、地點或里程、工程名稱、傷亡人數、事故簡要經過、事故搶救情況和采取的措施。領導小組根據事故情況及時確定是否向社會相關救援機構請求支援,以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擴大。29、如確定需要支援,應向社會相關救援機構報告發生傷亡和傷害的地點、傷害類型,同時必須告知工程附近最醒目的標志建筑,以利相關單位迅速判斷方位。同時安排接車人員迅速到路口等待,迎接搶救車輛,引領急救車迅速到達現場。應急救援發生觸電事故后,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投入救援工作,各有關部(室)、施工隊按照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協同配合的原則,迅速開展搶救人員,盡可能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發生觸電事故后,首先切斷發生事故的分路電源或現場總電源,核實事故情況,避免因搶救時造成不必要的二次傷亡事故;其次要采取急救措施。觸電急救的基本原則是,應在現場對癥地采取積極措施保護觸電者生命,并使其能輕傷情、減30、少痛苦.具體是:迅速(脫離電源)、就地(進行搶救)、準確(姿勢)、堅持(搶救)的“八字原則”。當發生人身觸電事故時,首先使觸電者脫離電源,迅速急救。使觸電人員脫離帶電體時,搶救人員必須首先保證自己不被傷害。對于低壓觸電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如果觸電地點附近有電源開關或插銷,可立即拉開電源開關或拔下電源插頭,以切斷電源;可用有絕緣手柄的電工鉗、干燥木柄的斧頭、干燥木把的鐵鍬等切斷電源線,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絕緣物墊入觸電者身下,以隔離電源;當電線搭在觸電者身上或被壓在身下時,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繩索、木板、木棒等絕緣物為工具,拉開提高或挑開電線,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切不可直接去拉31、觸電者.對于高壓觸電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停電;帶上絕緣手套,穿上絕緣鞋,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按順序拉開開關;用高壓絕緣桿挑開觸電者身上的電線。觸電者如果在高空作業時觸電,斷開電源時,要防止觸電者摔下來造成二次傷害.對癥搶救觸電者擺脫電體后,應立即就地對其進行救護,除非周圍狹窄、潮濕,不具備搶救條件,可將其轉移到另外的地方。急救步驟如下:使觸電者仰面平躺,檢查有無呼吸和心臟跳動.如觸電者呼吸短保促或微弱,胸部無明顯呼吸起伏,立即對其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如觸電者脈博微弱,應立即對其進行人工心臟按摩,在心臟部位不斷按壓、松開,頻率為60次/分鐘,幫助觸電者復蘇32、心臟跳動。觸電的不良影響,不是一下子表現出來的。因此,即使觸電者自我感覺良好,也不得繼續工作,應使其平躺,保持安靜,同時保證周圍空氣流通,由醫生來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在急救醫生到來后,應將傷員受傷原因和已經采取的救護措施詳細告訴醫生。觸電事故后,要妥善保護好現場,以便查找事故原因。以便查找事故原因。3.4搶險組織事故發生后,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迅速向施工隊下達搶險命令。在接到搶險命令后,相關立即趕赴現場。成立現場搶險指揮部指揮搶險,進行事故先期處置。 各單位到達現場后,立即按照項目部工程應急救援預案要求開展搶險工作,調查災害情況,制定初步搶險措施,準備搶險勞動力和物資。并在30分鐘內將災害詳33、細情況上報指揮部、駐地辦、公司。搶險主要分工: 現場指揮部負責全盤工作協調、指揮. 工區負責搶險用車輛的運輸組織.4、設備應急預案4.1預防及搶險原則堅持“以人為本、關愛生命” 、“預防為主、統一指揮、分工明確、及時救援”的原則,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實施救援搶險,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點,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4.2應急物資應急物資的準備:配備裝碴機、挖掘機、起重吊車、自御車、焊接切割用具、氧氣瓶、乙炔瓶、千斤頂、自備發電機、電筒、救護指揮車、急救擔架,急救藥箱,氧氣袋、常用包扎物品、藥品、止血品等設備.通訊聯絡設34、備配備:手機、對講機等通信設備。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應急救援物資由項目部安監部門定期進行檢查,物資保障部門分別負責供應和維護保養.4.3搶險方案應急響應當發生設備倒塌事故傷害時,最先發現情況的人及時將設備倒塌事件的信息準確傳出.聽到警報的任何人,均有責任將信息報告給與其最近的管理人員,使消息迅速報告到項目部。項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開展救援工作.同時及時將事故及傷亡情況報告項目部安質部和公司安質部。報告內容:事故發生的單位、時間、地點或里程、工程名稱、傷亡人數、事故簡要經過、事故搶救情況和采取的措施。領導小組根據事故情況及時確定是否向社會相關救援機構請求支援35、,以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擴大。如確定需要支援,應向社會相關救援機構報告發生傷亡和傷害的地點、傷害類型,同時必須告知工程附近最醒目的標志建筑,以利相關單位迅速判斷方位。同時安排接車人員迅速到路口等待,迎接搶救車輛,引領急救車迅速到達現場.應急救援發生設備倒塌事故后,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投入救援工作,各有關部(室)、工區按照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協同配合的原則,迅速開展搶救人員,盡可能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發生設備倒塌事故后,應做到以人為本,先搶救人員,利用各種工具、設備將人員救出,因人員傷勢嚴重,在進行簡單包扎、止血處理的同時,向周邊120急救中心報告,請求支援,在急救醫生到來后,應36、將傷員受傷原因和已經采取的救護措施詳細告訴醫生到醫院搶救。事故發生后,要妥善保護好事故現場,確需要移動某些物件時,應做好標記,以便查找事故原因。5。4搶險組織災害發生后,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迅速向工區下達搶險命令。在接到搶險命令后,相關立即趕赴現場.成立現場搶險指揮部指揮搶險,進行災害先期處置。 各單位到達現場后,立即按照項目部工程應急預案要求開展搶險工作,調查災害情況,制定初步搶險措施,準備搶險勞動力和物資。并在30分鐘內將災害詳細情況上報指揮部、駐地辦、公司。搶險主要分工: 現場指揮部負責全盤工作協調、指揮. 工區負責搶險用車輛的運輸組織。. 供電部門負責搶險工地的用電. 5、食物中毒、中暑37、應急預案5.1食物中毒概述食物中毒是由于誤食被細菌、細菌毒素、毒物等污染或含有毒物質的食物后,引起人體損害而產生中毒癥狀的疾病.食物中毒的特點在食堂用餐,可因吃同一種有毒食物而暴發性中毒,來勢兇猛,發病率高,危害性大;潛伏期短,大多在攝入有毒食品半小時到24小時內發病;臨床癥狀大多相似,一般以急性胃腸炎癥為主。食物中毒的應急處理催吐:只要胃內尚有毒物存在,都應作催吐處理,催吐是排出胃內毒物的最好方法;可用硬羽毛、筷子、手指等攪觸咽喉壁使之嘔吐,同時口服清水,反復刺激嘔吐,以胃內物為清水為度。將食鹽8克溶入200毫升溫水中反復口服;病情嚴重者在應急處理的同時急送醫院進一步救治。食物中毒的預防(138、)制定切實可行的衛生制度,不食有毒食物是預防中毒的根本措施;(2)提高警惕,克服麻痹思想,做好食品衛生工作和安全保衛工作.(3)禁止銷、購有毒或變質食品。(4)加強食品的制、儲存過程中的衛生管理,防止變質或污染。(5)食堂應做到有計劃的采購和燒煮食物,盡量不積壓。(6)從事炊事人員經定期檢查身體,凡患有傳染病或治療未愈之前,不得從事飲食工作。(7)、消滅蠅、鼠、蟑螂等傳染媒介,建立必要的衛生設施和食品衛生防護設備。(8)、防止食品變質或污染。(9)、檢查食品質量、腐敗、變質、污染的食物做到不買,不做、不吃。(10)飯、菜要煮熟,燒透,剩飯菜一定要回鍋,燒煮后方可食用。(11)吃涼菜時,用開水短39、時燙炒,用冷開水沖洗,并加醋調味,以消滅病原體。(12)認識有毒動物、植物,以防誤食中毒.(13)養成衛生習慣,不可隨意攝食.(14)不用鋅、銅、銻等器具燒煮或儲存酸性等食物,避免發生化學性食物中毒.(15)嚴格遵守農藥的管理和使用,防止食物污染而導致中毒.5。2中暑概述中暑是指高溫或烈日暴曬引起體溫調節紊亂所致的一組臨床疾病群,以息熱、皮膚干燥無汗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為特征,一般分為中暑息熱、中暑衰竭、中暑痙攣和日射病等類型。中暑的表現高溫作業下出現口渴、大汗、疲乏、頭昏、胸悶、惡心;體溫多在38以上,面色潮紅,皮膚灼熱;中暑嚴重者出現面色蒼白,惡心嘔吐,血壓下降;重癥中暑出現昏厥、昏迷、痙攣或高熱、體溫達40以上。現場處理迅速脫離高溫環境;在陰涼通風處安靜休息;及時補充清涼含鹽飲料;嚴重者迅速物理降溫,可用冰水或酒精擦拭,電風扇吹風:撥打“120或送醫院救治。中暑的預防教育職工對中暑的防范意識;保持工作環境的通風、通氣和盡可能遮陽;配發必需的勞保用品,如草帽、遮陽傘等;配備預防藥品如人丹、十滴水、清涼飲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