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際軌道交通區間暗挖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安全專項施工技術方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61123
2023-05-24
22頁
675.06KB
1、目錄一、編制依據及原則11、編制說明12、編制依據13、編制原則1二、工程概述21、工程概況22、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33、暗挖隧道施工方法介紹4三、下穿既有建筑情況6四、下穿既有建筑處理辦法及措施71、區間隧道下穿既有建筑注意事項72、區間隧道下穿既有建筑處理措施73、地表沉降設計控制標準8五、下穿既有建筑物施工工藝81、超前地質預報82、超前小導管103、超前大管棚134、洞內全斷面和半斷面深孔注漿15六、應急預案161、應急領導機構162、應急處理措施163、應急預案注意事項18GZH7標下穿既有建筑物安全施工專項技術方案一、編制依據及原則1、編制說明xx城際軌道交通GZH-7標區間暗挖隧2、道上方有較多既有建筑物,為保證在隧道施工過程中對既有建筑物實施有效保護措施,特制定本施工方案。2、編制依據1)客運專線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042008);2)客運專線鐵路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8-2002);4)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5)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GB500862001);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7)鐵路混凝土施工技術指南(TZ2102005);8)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2003);9)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3、007);10)xx城際軌道GZH7標施工設計圖;11)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03);12)地鐵設計規范(GB50157-2003);13)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04-2008).3、編制原則1)全面響應合同文件的原則認真閱讀領會合同文件、施工設計技術規定、設計圖紙、地質勘查報告,明確工程范圍、技術特點、節點工期、安全、質量等要求,全面響應合同文件。2)確保工程安全的原則充分認識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及周邊環境的特點,結合暗挖工程的施工特點,使用可靠成熟的方法,做好信息化施工,確保工程安全.3)確保工期實現的原則優化施工組織,選用優良的施工設備,合理配置資源,采取操作性強的技術措4、施,確保節點工期的實現,努力保證總工期。4)確保優質工程的原則確立對質量終身負責的觀念,完善質保體系,嚴格過程控制,精益求精,確保優質工程.5)勇于技術創新的原則在做好各項技術工作的基礎上,及時總結提高,加大科研投入,研究、推廣新技術,勇于創新。6)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施工中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貫徹文明施工,爭創文明工地;千方百計減少擾民;盡力創造良好的施工、生活環境,保證職工安全健康。7)施工過程中確保沿線構筑物的安全.二、工程概述1、工程概況本段區間隧道起始于東莞市常平鎮霞坑村常平大道,自常平站向東延伸,下穿廣深、京九等既有鐵路線,后繼續下穿廠房、居民建筑及道路,終止于創福五金塑料制品廠北側5、。隧道起迄點里程為GDK44+809GDK51+339,右線全長2419。82m,GDK50+200處設短鏈4110。18m;左線全長2441.163m,GDZK50+200處設短鏈4088.8366m.該范圍內設置GDZK45+176施工豎井GDK45+805施工豎井。本區間線路為單線單洞隧道,軌面以上凈空均采用6.75m,凈空橫斷面面積為42.5.線路平面曲線半徑800m,區間左右線間距為15.320.24m。隧道最大線路縱坡為30。0,最小縱坡為2。0,豎曲線半徑10000m,隧道埋深7。651。1m。設計時速160km/h。本段隧道采用淺埋暗挖法及噴錨構筑法施工。2、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6、2.1地形地貌地形起伏較大,地面高程在5。044.45m之間。有寒溪河沖積平原,剝蝕丘陵及丘間谷底;在京廣鐵路線以西主要以丘間沖積平原地貌為主,京廣鐵路線以東主要為丘陵地貌為主.2.2工程地質隧道主要穿越粉質粘性土、全風化、強風化、微風化混合片麻巖、花崗巖、泥質粉砂巖、炭質頁巖、局部穿越砂層及斷裂帶.本隧道區間在GDK45+945GDK46+065處存在上銅湖大斷裂影響的次生擠壓破碎帶,破碎帶成北東走向,主要巖性為震旦系形成的混合片麻巖,巖體破碎,破碎帶的影響寬度在70112米。隧道在GDK50+800GDK50+880(GDZK50+810GDZK50+880)處有一北東走向的構造斷裂,斷裂7、影響帶寬約100米,該斷裂屬于逆斷層(F)斷層產狀15065-70,斷層兩側為震旦系的混合片麻巖和三疊系炭質頁巖、粉砂巖。2。3水文地質沿線地下水主要為地層中的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地下水埋深023.5m,其補給方式主要由大氣降水補給,排泄以大氣蒸發為主。DK45+000DK50+700段地下水具有酸性腐蝕性,化學環境作用等級為V-C。其余段地下水無腐蝕性.施工時進行地下水腐蝕性驗證。3、暗挖隧道施工方法介紹1)GDZK44+809GDZK45+200區間長391m(GDK44+809GDK45+175區間長366m),隧道下穿常平大道,路面交通繁忙,管線密集,隧道拱頂位于W4全風化混合片麻巖,8、埋深1618m,級圍巖,采用洞內上半斷面深孔注漿加固,設計采用CD工法開挖,GDK45+050GDK45+065范圍建筑物需進行拆除,車站進入正洞前15m范圍內打設超前大管棚。2)GDZK45+200GDZK45+405區間長205m(GDK45+175GDK45+375區間長200m),隧道下穿25層民居,隧道拱頂位于W4全風化混合片麻巖,拱頂覆土1523m,、級圍巖,采用洞內上半斷面深孔注漿加固,采用CD工法開挖,大管棚超前支護(拱頂位于W2范圍內不打設,該范圍長50m),洞外建筑物采用補償注漿。3)GDZK45+405GDZK45+664.3 區間長259。3m(GDK45+375GDK9、45+623。2區間長248.2m),隧道下穿小山包,拱頂位于W4全風化混合片麻巖,埋深2030m,級圍巖,采用洞內上半斷面深孔注漿加固,臺階法加臨時仰拱開挖。4)GDZK 45+664.3GDZK 45+887 區間長222。7m(GDK45+623。2GDK45+863。2區間長240m),隧道下穿民房,公園路,拱頂位于W2弱風化混合片麻巖,埋深2533m,級圍巖,設置徑向錨管注漿,洞外建筑物采用補償注漿,采用臺階法加臨時仰拱開挖。5)GDZK 45+887GDZK 45+937 區間長50m(GDK45+863.2GDK45+943。3區間長80。1m),隧道拱頂位于W3強風化混合片麻巖10、,埋深3031。2m,級圍巖深埋,采用臺階法加臨時仰拱開挖。6)GDZK 45+937GDZK 46+072.14 區間長135.14m(GDK45+943.3GDK46+033。3區間長90m),隧道下穿鐵路公園湖,洞身位于斷層角礫巖,埋深3229m,級圍巖,采用洞內全斷面深孔注漿加固,超前地質預報,CD工法開挖。7)GDZK 46+072。14GDZK 46+096.64 區間長24。5m(GDK46+033。3GDK46+053.3區間長20m),隧道下穿W2弱風化混合片麻巖,埋深28m左右,級圍巖深埋,采用臺階法加臨時仰拱開挖。8)GDZK 46+096。64GDZK 50+265 區11、間長79。524m(GDK46+053.3GDK50+223。48區間長60m),隧道穿越鐵路公園,拱頂位于W2弱風化混合片麻巖,埋深30m左右,級圍巖深埋,采用臺階法加臨時仰拱開挖.9)GDZK50+265GDZK50+520 區間長255m(GDK50+223。48GDK50+557區間長333.52m),隧道拱頂位于W2弱風化混合片麻巖,埋深2834m,級圍巖,隧道在該區間先后穿越廣深鐵路一、二、四線,京九疏解線,廣深三線。采用臺階法開挖,設置徑向錨管注漿.10)GDZK 50+520GDZK 50+610 區間長90m(GDK50+557GDK50+614區間長57m),隧道拱頂位于W12、2弱風化混合片麻巖,埋深3133m,級圍巖深埋,采用臺階法加臨時仰拱開挖。11)GDZK 50+610GDZK 50+805區間長195m(GDK50+614GDK50+795區間長181m),隧道下穿小山包,拱頂位于W3、W4全強風化混合片麻巖,埋深3146m,級圍巖淺埋,采用臺階法加臨時仰拱開挖.12)GDZK 50+805GDZK 50+905區間長100m(GDK50+795GDK50+875區間長80m),隧道下穿小山包,此區間為大嶺角斷裂破碎帶,拱頂位于W3強風化炭質頁巖,級圍巖,采用臺階法加臨時仰拱開挖,洞內全斷面深孔注漿加固,超前地質預報。13)GDZK 50+905GDZK 13、51+005區間長100m(GDK50+875GDK50+974區間長99m),隧道下穿小山包及京九疏解線,拱頂位于W3強風化砂巖,埋深2529m,級圍巖淺埋,采用臺階法加臨時仰拱開挖。14)GDZK 51+005GDZK 51+204區間長199m(GDK50+974GDK51+165區間長191m),隧道下穿民房及京九鐵路聯絡線,隧道拱頂位于W4全風化砂巖,拱頂覆土1528m,級圍巖,洞內上半斷面深孔注漿加固,設置超前大管棚,采用臺階法加臨時仰拱開挖。15)GDZK 51+204GDZK 51+339 區間長135m(GDK51+165GDK51+339區間長174m),隧道下穿部分民房及14、廠房,隧道拱頂位于W4W3全風化砂巖,拱頂覆土812m,級圍巖,洞內上半斷面深孔注漿加固,設置超前大管棚,采用臺階法加臨時仰拱開挖。三、下穿既有建筑情況1)區間隧道在右線:GDK45+175GDK45+375,GDK45+640GDK45+720段下穿霞村25層居民樓,拱頂覆土較淺,且主要位于W4混合片麻巖層。房屋結構主要為磚混、混凝土結構。詳見附圖一.2)區間隧道在左線: GDZD45+200GDZK45+405,GDZK45+650GDZK45+765段下穿霞村25層居民房,拱頂位于W4混合片巖層.詳見附圖二.四、下穿既有建筑處理辦法及措施1、區間隧道下穿既有建筑注意事項1)施工前應對該段15、隧道所下穿建筑進行詳細全面的調查,應對市政管線、既有建筑與隧道相互關系調查清楚.2)施工時應按照“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弱爆破、早支護、快封閉、勤量測、速反饋”的原則進行.施工過程中對隧道開挖支護和房屋結構加強監控量測,根據監測反饋信息,隨時在建筑物基礎底部設置跟蹤注漿,必要時增加臨時支撐或調整開挖支護施工順序,或提前施作二次襯砌。2、區間隧道下穿既有建筑處理措施1)區間隧道下穿建筑物需成立專業的施工監測隊伍,加強監測頻率及監測精度,確保施工期間既有建筑物的安全.2)區間隧道右線:GDK45+175GDK45+375、左線:GDZK45+200GDZK45+405段下穿霞坑25層居民房,拱頂16、覆土較淺,且主要位于W4混合片麻巖層,采取措施:洞內上半斷面深孔注漿加固,采用CD工法開挖,大管棚超前支護,洞外建筑物根據監控量測反饋信息采用補償注漿,必要時增加臨時支撐或調整開挖支護施工順序,或提前施作二次襯砌。3)區間隧道右線:GDK45+640GDK45+720、左線:GDZK45+650GDZK45+765段下穿霞坑25層居民房,拱頂位于W4混合片麻巖層,所用措施為:采用臺階法加臨時仰拱開挖,洞外建筑物根據監控量測反饋信息采用補償注漿,必要時增加臨時支撐或調整開挖支護施工順序,或提前施作二次襯砌。4)爆破施工中,下穿建筑物段需按照“多打孔,少裝藥的原則,爆破以淺孔松動爆破為主,炸藥主要17、使用乳化炸藥,采用非耦合裝藥方式,采用非電毫秒雷管起爆網絡進行起爆.爆破孔口應填塞炮泥及上覆遮蓋,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爆破時需嚴格控制爆破震動、開挖進尺及加強附近既有建筑監測,監測警戒值應按相應的規范和規程允許值確定,其中爆破震動允許值磚砌平房:0.81.0cm/s,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結構2。5cm/s。同時,需加強加密周邊建筑物的監測頻率,出現異常情況需立即疏散建筑物內人員,采取臨時安置措施,確保施工期間人員的安全,并及時對建筑物基礎進行補償注漿等措施。5)隧道下穿民房采用半斷面注漿加固止水措施,隧道穿越破碎帶時,采用全斷面注漿加固止水措施,保證隧道開挖的安18、全。區間隧道在GDK45+185GDK45+365下穿霞村25層居民房,拱部120范圍采用108長管棚進行超前預支護。區間在拱部120或180范圍內設置42超前注漿小導管對地層進行注漿補強,漿液選用水泥漿液.3、地表沉降設計控制標準該區間隧道地表建筑物密集,與隧道施工又相互影響的房屋對地表下沉控制要求高,一般地段地表沉降控制標準為:地表最大下沉值30mm,隆起量為10mm,在靠近房屋基礎管線段地表沉降控制標準按有關規范和主管部門的要求確定。五、下穿既有建筑物安全施工專項技術措施1、超前地質預報本段隧道地質較為復雜,給施工安全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施工中應嚴格按照要求做好超前地質預報,通過超前地質19、預報,預測可能引發隧道地質災害的不良地質位置、規模和性質,并根據地質預報成果,提出相應的技術措施與可行性建議,降低地質災害發生幾率,確保隧道施工人員和設備安全,進而降低工程成本.1) 小組人員及職責鑒于超前地質預報的重要性,為此我項目部專門成立了超前地質預報小組,負責整個暗挖區間隧道的超前地質預報工作,將超前地質預報作為施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總工程師任組長:全面負責綜合測試與超前地質預報工作;工程技術部部長和各隊技術主管任副組長:組織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物探及試驗等專業組成人員進行超前地質預報日常工作;水文、工程地質員:負責水文地質測繪、測試及隧道涌水量的預測與環境水文地質評價;隧道工程的地質20、超前預報和測繪、監測以及測試、試驗資料的分析、研究,提出施工措施建議;物探員:負責物探測試工作;試驗員:負責巖、土、水樣的測試、試驗工作;2)地質預報項目采用開挖掌子面地質素描、超前鉆孔并輔以TGP12超前地質預報系統、紅外線探水儀等物探手段進行綜合預測。3) 超前地質探測與預報方法(1)超前鉆孔探測“物探先行,鉆探驗證”,超前鉆探是一種傳統而可靠的工程地質探測方法,具有探測準確,直觀的優點。針對本隧道圍巖特點,采用超前鉆探方法進行探測,以超前水平巖芯鉆探為主,輔以淺孔鉆探。超前鉆探方法是在鉆進過程中,從鉆進的時間、速度、壓力、沖洗液的顏色、成分以及卡鉆、跳鉆等和巖性、構造性質及地下水等情況掌21、握地質條件。綜合不同位置鉆孔的鉆進時間變化曲線,大致確定斷層的規模和產狀.(2)地質雷達預報應用電磁波反射原理進行探測.通過測定與巖溶含水性有關的介電常數的變化來探測充水的地質體,如含水的斷層、巖性界面等。地質雷達是采用甚高頻超高頻電磁波檢測地下介質的地質特征,不同巖性分布和對不可見目標和地下界面進行掃描,以確定其內部結構形態或位置的電磁波技術。其探測原理是高頻電磁波在介質中傳播時,其路徑、電磁場強度和波形將隨所通過介質的電性差異及集合形態而變化。從各個不同深度返回的反射波與直達波被接受天線所接收,經過接收機放大、濾波等處理并經過采樣機數字化后輸入微機進行處理,取反射波往返路程時間之半再乘以相22、應介質的電磁波傳播速度便得出目標距離,再通過綜合分析判斷目標性質。據此,應用地質雷達可探測隧道開挖工作面前方的地質和水文地質狀況。2、超前小導管1)設計要求小導管采用42熱扎無縫鋼花管,壁厚3.25mm,一端封閉并制成尖狀(長10cm),以便順利插入已鉆好的導管孔內,當圍巖松軟時,也可以直接打入, 小導管尾端安裝6加勁箍,便于綁扎連接注漿管。導管上開直徑為10mm的注漿孔,間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0.5m范圍留不鉆孔的止漿段。外插角度為18,見圖51、圖52。圖5-1 超前小導管大樣圖圖5-2 超前小導管縱向布置圖注漿材料選用單液注漿材料: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單液漿,漿液的水灰比為1:123、。注漿壓力為0.10.3Mpa。2)施工工藝見圖53.(1)小導管安設采用鉆孔打入法,安設步驟如下:用煤電鉆鉆孔,鉆孔直徑大于導管直徑1820mm,并用吹管清孔。用人工錘機或輔助工具將小導管頂入孔中, 管端外露20cm,以安裝注漿管路,然后檢查導管內有無充填物,如有充填物,用吹管吹出或掏勾勾出。封堵導管周圍及孔口,必要時設置止漿塞,止漿塞能夠承受規定的最大注漿壓力。(2)注漿漿液配制,攪拌應注意以下幾點:水泥漿攪拌在拌合機內進行,根據拌合機容量大小,嚴格按配合比投料.攪拌水泥漿的投料順序為:先放水,待水量加夠后,將水泥投入并攪拌3min。制備水泥漿時,嚴防水泥包裝紙及其它雜物混入,注漿時應設置24、濾網過濾漿液,未經濾網的漿液不得進入泵內.3)注漿施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注漿壓力位0。10.3MPa,注漿口最高壓力控制在0.5MPa以內,以防壓裂工作面.進漿速度不宜過快,一般控制在每根導管漿液總進量在30L/min以內。導管注漿采用定量注漿,在導管注漿前,根據圍巖情況、設計注漿壓力、導管長度等確定單孔小導管注漿量。如壓力逐漸上升,流量逐漸減少,雖然未注入設計漿液量,但孔口壓力已達到0.5MPa 時也應結束注漿。注漿結束后應及時清洗泵,閥門和管路,保證機具完好,管路暢通.圖53 超前小導管施工工藝流程圖4)超前小導管的施工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按表51進行控制。表5-1 序號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25、1方向角2儀器測量2孔口距50mm尺量3孔深+50mm 0mm尺量3、超前大管棚DK51+339DK51+130。4隧道下穿民房及廣深鐵路期間,地質條件較差,采用108長管棚進行超前支護,用每節長4m或6m的熱軋無縫鋼花管(108mm,壁厚6mm),布置于隧道拱部120范圍內,環向間距0.33m,全環共38根。管棚外插角為1。洞身段采用拱部加高加大的管棚工作室,直接進行長管棚的施工,拱部加高加大采用漸變形式直至滿足管棚施工要求。見圖54。圖54 長管棚橫斷面布置圖1)根據管棚施工的機械設備情況,在開挖至管棚施工段時,預留下臺階不開挖,作為管棚施工操作平臺。2)開挖拱部管棚工作室并用格柵鋼架做好26、支護,施工導向墻,并預埋導向鋼管。護拱施工:采用C20混凝土護拱作為管棚的導向墻、止漿墻,導向墻內設3榀格柵鋼架.護拱在隧道的外輪廓線以外,管棚的導向管焊接固定在護拱拱架上。導向鋼管為127mm,壁厚5mm的鋼管制作,每根長2m。3)管棚制作:管棚采用108鋼管制作,管壁打孔, 布孔采用梅花型,孔徑為10mm,孔間距為15cm,鋼管尾留200cm不鉆孔的止漿段,鋼管加工成4m和6m長的兩種規格。4)作業平臺:采用方木按“井”字形搭設,順序由下向上、由兩邊向中間,根據孔位依次搭好。方木間以扒釘連接牢固,防止在鉆孔時鉆機擺動、傾斜、不均勻下沉而影響鉆孔質量。見圖55。圖5-5 管棚工作室縱斷面圖527、)管棚頂進:采用液壓式管棚機頂進。鉆機要求平穩靈活,能在360度范圍內施工.為減少因鉆具移位引起的偏差,鉆機立軸方向應準確控制,鉆進過程中經常采用測斜儀量測鉆桿鉆進的偏斜度,發現偏斜超過設計要求時及時糾正.6)注漿:采用全孔壓入式向大管棚內壓注水泥漿,選用KBY50/70型注漿泵注漿。注漿前先進行現場注漿試驗,確定注漿參數及外加劑摻入量后再用于實際施工.注漿按先下后上,先稀后濃的原則注漿.注漿量由壓力控制,達到結束標注后,停止注漿。注漿完成后及時清除管內漿液,并用M7.5水泥沙漿緊密充填,增強管棚的剛度和強度。4、洞內全斷面和半斷面深孔注漿深孔注漿加固范圍為隧道開挖輪廓線外2m,注漿延隧道掘進28、方向20m一循環段。一個注漿段完成后留3m不開挖作為下一循環的止漿巖盤.鉆孔前先根據注漿孔起終點坐標計算出其鉆進豎直角和水平角,施工時根據計算結果和實際注漿效果隨時調整。注漿孔布置由開挖面向開挖方向呈輻射狀,鉆孔均勻布置成圓圈形,保證注漿充分不留死角,漿液擴散半徑為1.5m,開孔直徑89,拱部注漿每循環超前與注漿共設置30個注漿孔,全斷面注漿每循環超前預注漿共設置96個注漿孔.注漿材料為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漿液濃度應根據隧道圍巖條件加以調整:初擬為C:S=1:(0.61.0)(體積比),水泥漿水灰比0.8:11:1,水玻璃模數為2。62。8,水玻璃濃度為3040%。注漿壓力:0。32。0Mpa29、,注漿時根據注漿效果進行適當調整。注漿結束標準:單孔注漿壓力達到設計終壓并繼續注漿10min以上,可以結束本孔注漿。注漿效果檢查:一個注漿段的注漿孔全部注完后,鉆23個孔對注漿效果進行檢查,并取巖芯觀察漿液填充情況,同時檢查孔內涌水量不應大于0。2L/min,且某一處的漏水量不大于10L/min;或者進行壓水試驗,在1。0Mpa壓力下檢查孔進水量應小于10L/min.注漿后土體滲透系數應小于10(-5)cm/s,無側限抗壓強度應大于0。8Mpa,否則進行加密注漿。六、應急預案1、應急領導機構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應急領導小組,項目總工為副組長,其他部門成員配合,接受統一指揮。組長:胡云峰30、副組長:黃朝進 張曉東 孟 濤組員:劉士波、李子華、賴順江、常群、張立利、胡學志、劉棟、梁攀、李晨。項目部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發生重大事故時迅速啟動應急預案,以領導小組為基礎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設在項目部會議室).領導小組組長不在時,由副組長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應急救援機構包括:綜合協調組、安全保衛組、應急救援組、后勤保障組、現場醫務組、事故調查組、專家技術組、善后處理組。2、應急處理措施GDK44+809GDK51+339區間隧道上方既有建筑物密集,根據隧道線路周邊的建筑物分布情況以及對周邊建筑物實際情況調查結果,首先將隧道施工中受到影響的建筑物進行提前加固,在隧道施工中加強隧道31、及地表的施工監測,根據監測的結果合理的采用如下的應急措施,以此保證隧道周圍建筑物的安全.1)地面沉降應急措施(1)應急措施在隧道正常掘進狀態,且既有建筑隆起小于10(+5)期間內不用進行加固,主要通過結合沉降監測數據,嚴格控制隧道掘進參數對既有建筑進行保護.當既有建筑的沉降達到報警值時(取允許值的80%)迅速圍避并預警的建筑物,在建筑四周布孔,進行跟蹤注漿以控制沉降。對既有建筑加固深度一般應進入5-22m,對樁基注漿深度應該深入樁底以下,要根據注漿的效果進行調整。對變形超過警戒值的建筑物加密監測頻率,根據監測結果和建筑物變形情況決定是否進行頂撐加固,如果變形過大首先疏散既有建筑內的住戶,確保人32、身安全。對于變形的建筑物,采用頂撐加固根據現場條件和建筑物變形的情況,在一樓地面上鋪設鋼板,選擇用門型支架或鋼(木)支撐在選定的柱子周邊對梁進行頂撐加固,分散地基承載,減輕不均勻沉降,控制建筑物變形。施工時,先對沉降過大的柱子周邊進行頂撐,在豎向支撐底部設千斤頂加力或用木楔楔緊,具體根據現場實際確定。2)應急物資見表6-1。表61 注漿應急材料及設備表材料及設備數量備注材料及設備數量袋裝水泥5t堆放在場地內注漿管路400m水玻璃10桶堆放在場地內雙液注漿機2臺注漿泵4臺1臺備用壓力表4個漿液攪拌桶4個沖擊鉆1臺地質鉆機2臺1臺備用球閥20個袖閥管注漿頭20個備用編織袋500個聚氨酯5t備用3、應急預案注意事項1)現場施工管理人員應時刻關注施工監測情況,監測人員及時將監測結果上報應急救援小組相關領導。2)出現沉降較大情況時,項目部應立即組織應急小組成員到位.3)建筑物應急保護時必須首先考慮既有建筑內居民的安全.4)應急處理過程應中加密監測頻率。5)建筑物應急保護時要考慮對臨近建筑物的影響,盡最大可能避免建筑物倒塌事故,以減少損失。6)應急方案實施,要統一指揮,有序進行.附圖一附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