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區項目試樁旋挖鉆樁基施工方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69336
2023-06-06
21頁
115.04KB
1、xxxx試樁基礎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工程名稱:xxxx試樁基礎工程目 錄一、工程概況3二、施工準備9三、施工工藝9四、鉆進時出現問題的控制措施17五、施工注意事項19六、安全措施20七、文明施工21八、資料整理21一、 工程概況1、試樁概況xxxx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xx“xx住宅小區項目位于xx市雄寶路東側,青龍河西側,規劃8號線北面。這次試樁共有16棵,其中涉及幢號為1、2、3#、4#、5、6#、7#、8幢,具體為:幢號試樁編號樁徑D()樁長L(m)1#11#試樁8002612試樁80026221試樁8002622#試樁8002633-1#試樁800263-2試樁800264#4-1#2、試樁8002642試樁80026551試樁8002652#試樁800266#61#試樁8002662#試樁8002677-1試樁800267-2試樁800268#8-1#試樁8002682#試樁800262、試樁涉及到的地質情況自上而下分別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填土層(Q4ml)素填土:褐紅色、褐灰色,干濕,為新近堆填土(23年),欠固結,主要由黏性土、卵石、圓礫、砂土等構成,結構松散,密實度差異較大。在本次提交勘察范圍內有37個鉆孔揭露,厚度變化較大。平均厚度2.74m,最厚ZK15號孔為6.70m,最薄ZK32、ZK126號孔為0.70m,底板埋深1780.111775。55 m。3、剪切波速Vs=175.8176。5m/s。根據土層物質組成及其結構特征,建議承載力特征值fak=70kPa。耕土:褐灰色、褐紅色,干濕,含大量植物根莖,欠固結,平均厚度0。74m,主要由粉質黏土構成,結構松散稍密,密實度較差,該層在整個場地均有分布。頂板埋深1780。451777.23 m,底板埋深1779。751776.63m,厚度0。501。 2m。剪切波速Vs=165.1176.5m/s.由于該土層零星分布于場地地表,含大量植物根須,結構松散,且薄厚不均,未能取樣及原位測試,根據土層物質組成及其結構特征,建議承載力特征值fak=70KPa。2、第四系沖洪積層(Q4a1+p1)本次勘察的大4、部分鉆孔均揭穿第四系沖洪積層,該層在場地內大面積分布,總厚度變化不大,主要由圓礫、砂土組成,局部含粉質粘土,物質組成差異較大,各組成空間分布規律性差,物理力學性質差異較大。根據各土層物理力學性質的差異及其空間分布,將該層分為以下工程地質巖土層及相應的亞層.粉砂:褐紅色、褐灰色,稍濕飽和,松散。在本次提交勘察范圍內有108個鉆孔揭露,厚度變化較大。頂板埋深1779.971777。99 m,底板埋深1778。871768。95m,一般厚0.609。60m,最厚ZK54號孔揭露9。60m,最薄ZK91號孔揭露厚度0。6m。現場對該土層取10件擾動樣,根據土工顆粒分析成果統計表(附表6):20.5mm5、粒徑占1%17,0。50。25mm粒徑占2%25,0.250。075粒徑占42%81,0.0750.05mm粒徑占211,0.050。01mm粒徑占29,0.010。005mm粒徑占37,小于0.005mm粒徑占0%7,平均粒徑d50=0。1390。200,不均勻系數Cv=2。3021.3。原位測試標準貫入試驗13次,根據標準貫入試驗成果統計表(見附表2),有效錘擊數N63。5=3。910。3擊,平均值為6.7擊,統計修正后有效錘擊數標準值為5.8擊.本層顆粒組成差異較大,局部表現為細沙或中砂.剪切波速Vs=157.4164。2m/s。建議承載力特征值fak=130kPa。圓礫:褐灰色、深灰色6、,灰黑色,飽和,松散稍密,礫石成份主要以石英砂巖為主,亞圓形。一般礫徑3。05mm,最大礫徑4。011cm,含量5065%,主要由粉細砂充填。場地內大面積分布,僅少部分鉆孔未揭露有該地層,一般厚度0.506。90m,最厚ZK98號孔揭露6.90m,最薄ZK40號孔揭露0。50m。頂板埋深1779。361774。36m,底板埋深1776。441770.92m。本層現場取樣13組,經室內顆粒分析實驗:20020mm粒徑占438%,202mm粒徑占2959%,20。5mm粒徑占415,0.50。25mm粒徑占2%19,0.250.075mm粒徑占1331,平均粒徑d50=0.39710,不均勻系數C7、v=15173.1;原位測試重型動力觸探試驗15孔14。5m,有效錘擊數N63.5=7。312.1擊,平均值為10.2擊,統計修正后有效錘擊數標準值為9.6擊。剪切波速Vs=225。7263.8m/s。建議承載力特征值fak=230kPa.1粉質粘土:灰黑色、暗灰色、褐灰色,飽和,可塑軟塑,局部夾有機質土薄層。在本次提交勘察范圍內有40個鉆孔揭露,呈透鏡體狀,厚度變化較大,一般厚度0。503.10m,最厚ZK25號孔揭露3.10m,最薄ZK84號孔揭露0。50m。頂板埋深1779.251772.21 m,底板埋深1777.951769.47 m。本土層內取原狀土樣8組,根據室內土工試驗成果統計8、表(見附表5),孔隙比e=0.4331.391,平均值0。713,天然含水率W=14。449。5%,平均值25。4,天然狀態濕密度Po=1.602.10g/cm3,平均值1。98g/cm3,液性指數IL=0。000。64,平均值0.21,壓縮系數12=0。1100。830MPa-1,平均值0。31MPa1,壓縮模量Es12=2。9014。50MPa,平均值7。80MPa,屬中高壓縮性土。原位測試標準貫入試驗11次根據標準貫入試驗成果統計表(見附表2),有效錘擊數N63。5=3.36。9擊,平均值為5.2擊.剪切波速Vs=220.8229.5m/s.建議承載力特征值fak=120kPa。粉砂:黑9、灰色、深灰色、褐灰色,飽和,松散稍密,局部夾薄層粉土、礫砂等,場地內有127個鉆孔揭露有該層,厚度0.507。60m,變化較大,最厚ZK76號孔揭露7。60m,最薄ZK42號孔揭露0.50m。頂板埋深1775.39 m1769。47 m,底板埋深1774.651766.81 m,本砂層現場取樣15組,根據土工顆粒分析成果統計表(附表6):20.5mm粒徑占1%12%,0。50。25mm粒徑占234%,0.250。075粒徑占2278%,0。0750.05mm粒徑占4%22%,0。050。01mm粒徑占1%14%,0.010。005mm粒徑占13%,小于0。005mm粒徑占3%9%,平均粒徑d510、0=0.0863.000mm,不均勻系數Cv=2。8236。5。原位測試標準貫入試驗23次,有效錘擊數N63。5=4。317.3擊,平均值為11。6擊,統計修正后有效錘擊數標準值為10.3擊。剪切波速Vs=159。6168。9m/s.建議承載力特征值fak=140kPa。1粉質粘土:深灰色、褐灰色、灰黑色,飽和,可塑軟塑,局部夾粉有機質土薄層。在本次提交勘察范圍內有35個鉆孔揭露,呈透鏡體狀,厚度變化較大,一般厚度0。503。10m,最厚ZK61號孔揭露3.10m,最薄ZK131號孔揭露0。50m。頂板埋深1774。351769.66m,底板埋深1771。831767.06 m。本土層內取原狀11、土樣13組,根據室內土工試驗成果統計表(見附表5),孔隙比e=0。4951.304,平均值0.883,天然含水率W=17。948。6%,平均值32.3%,天然狀態濕密度Po=1.662。09g/cm3,平均值1。87g/cm3,液性指數IL=0。211.33,平均值0。6,壓縮系數12=0.260。75MPa1,平均值0。468MPa-1,壓縮模量Es12=2.96.5MPa,平均值4。45MPa,屬中高壓縮性土。原位測試標準貫入試驗8次,根據標準貫入試驗成果統計表(見附表2),有效錘擊數N63。5=3.49.4擊,平均值為5。7擊。剪切波速Vs=219.8229.5m/s。建議承載力特征值f12、ak=130kPa。2淤泥質粉質粘土:深灰色、褐灰色、灰黑色,飽和,軟塑,局部夾粉有機質土薄層。勘察范圍內有ZK53、ZK81、ZK82鉆孔有揭露,呈透鏡體狀產出,本土層內取原狀土樣3組,根據室內土工試驗成果統計表(見附表5),孔隙比e=0.8581.29,平均值1。14,天然含水率W=33.547.8%,平均值42。1%,液性指數IL=0。361.33,平均值0。82,壓縮系數12=0。460。68MPa-1,平均值0.56MPa1,壓縮模量Es12=3。44.1MPa,平均值3。87MPa,屬中高壓縮性土。圓礫:灰褐色、深灰色,灰黑色,飽和,松散稍密,礫石成份主要以石英砂巖為主,亞圓形。一13、般礫徑0.20.5cm,最大礫徑4。010cm,含量5065%,主要由粉細砂充填。場地內大面積分布,僅少部分鉆孔未揭露有該地層,一般厚度0.8011。30m,最厚ZK36號孔揭露11。3m,最薄ZK30號孔揭露0。80m。頂板埋深1778。741766.81m,底板埋深1770.961763.53m。本層現場取樣14組,經室內顆粒分析實驗:20020mm粒徑占728%,202mm粒徑占3160,20.5mm粒徑占4%12%,0。50.25mm粒徑占416%,0。250.075mm粒徑占1527%,平均粒徑d50=0。6258。889,不均勻系數Cv=44。2139.6;原位測試重型動力觸探試驗14、16孔14.6m,有效錘擊數N63.5=8。211。5擊,平均值為9。3擊,統計修正后有效錘擊數標準值為8.9擊.剪切波速Vs=258。9266.3m/s。建議承載力特征值fak=250kPa.3、白堊系上統江底河組(K2j)全風化泥巖:紫紅、褐紅色、棕褐色,巖芯風化呈粉質粘土狀,偶見土夾碎石狀、碎塊狀,巖塊用手可捏碎,表面多具紫紅色泥質。巖石堅硬程度為極軟巖,巖體呈散體結構。本層下伏于沖洪積層之下,場地內有101個鉆孔揭露有該層,厚度變化較大。厚度0。704.20m,最厚ZK90號孔揭露4。20m,最薄ZK52號孔揭露0。70m。頂板埋深1770。661763.53 m,底板埋深1767。115、21761.63 m.本次勘察取原狀土樣13組,根據室內土工試驗成果統計表(見附表5),孔隙比e=0.5120.950,平均值0。726,天然含水率W=15.132。8,平均值23.5,天然狀態濕密度Po=1。842。04g/cm3,平均值1。96g/cm3,液性指數IL=0.0048,平均值0.15,壓縮系數12=0.1100.370Mpa1,平均值0。256Mpa1,壓縮模量Es12=4。8014。4Mpa,平均值7。72Mpa,屬中壓縮性土。原位測試標準貫入試驗14次,有效錘擊數N63.5=7。313。1,平均值為10.1擊,統計修正后有效錘擊數標準值為9.4擊。剪切波速Vs=211。316、227。3m/s。建議承載力特征值fak=220kPa強風化泥巖:紫紅色、棕褐色,巖石破碎,巖芯呈碎石土狀、碎塊狀。風化裂隙發育,多具鈣質、鐵錳質膜充填.局部溶孔發育,孔徑一般110mm,少量鈣質、鈣質結晶充填。巖石堅硬程度為極軟巖,巖體呈碎裂結構,巖體完整程度為破碎,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級。該層在整個場地內均有分布。頂板埋深1767。451761.63 m,底板埋深1765.121752.03 m,厚度0。609.60m。根據動力觸探試驗成果統計表(見附表3),有效錘擊數N63.5=8.211.5擊,平均值為9。3擊,統計修正后有效錘擊數標準值為8。9擊。剪切波速Vs=264。8276。3m/s17、。建議承載力特征值fak=280kPa。中等風化泥巖:紫紅色,泥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節理裂隙發育,多具鈣質充填充填,局部鐵錳質充填充填,差異風化顯著。巖芯以碎塊狀、短柱狀為主,局部呈柱狀.鉆探巖芯一般柱長820cm,最長3590cm,局部溶孔發育,孔徑一般225mm,少量鈣質充填,溶隙率約5%10%,連通性較差,呈蜂窩狀分布。巖石堅硬程度為軟巖,巖體結構為中厚層狀結構,巖體完整程度為破碎,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級。該層在整個場地內均有分布,未揭穿。頂板埋深1765。121752。03 m,底板埋深1761。771739。11m,厚度1。4523。85m。對該巖層取53組巖樣進行測試,根據巖石物理力18、學性質試驗成果統計表(見附表5):天然密度=2。402.64g/cm3,平均值2。53g/cm3;飽和單軸抗壓強度4。6318。29MPa,平均值11.46MPa,標準值frk=10.6MPa;剪切波速Vs=624.9648.9m/s。建議巖石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1000kPa。綜合上述各土層表明:場地受沉積環境的影響,基巖頂面以上地層層位較不穩定,厚薄不均.基巖頂面以上以素填土、耕土、粉砂及圓礫為主,粉質粘土呈薄夾層或透鏡體分布,以上各工程地質單元層空間展布、詳細描述詳見“勘探點平面布置圖”、“工程地質剖面圖”、“鉆孔柱狀圖”。二、施工準備施工前對設計圖紙進行會審、測量放樣、施工場地平整。19、組織機械設備、材料的進場。組織施工人員對施工現場進行調查和研究,收集與施工相關資料,采用合理的施工組織方法,使樁基試樁施工能順利地進行。機械設備投入旋挖鉆機1臺(SANY 250型),泥漿泵2臺, 20T汽車吊1臺,230挖土機1臺,交流電焊機2臺等設備,50KW交流發電機一臺。三、施工工藝3。1、工藝流程測量放線及定樁位開挖地表面土埋設護筒檢查樁中心軸線鉆機就位及鉆進配置泥漿成孔檢查清孔 吊放鋼筋籠安裝混凝土導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樁成品檢測、驗收3.2、測量放線及定位樁依據設計圖紙,復核樁位軸線控制網和高程基準點。確定樁位中心,以中心為圓心以大于樁身半徑在四周設立十字護樁,做好標記并固定好.經駐20、地監理工程師核查、批準后開鉆。3。3、泥漿制備因鉆機施工中泥漿可以防止孔壁坍塌、抑制地下水等作用,為此泥漿是保證孔壁穩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地基巖土中夾有粉砂土層、卵石層,地面水位較高的特點,調制泥漿的各項性能指標尤為重要.根據旋挖鉆鉆速快的特點泥漿原材料采用優質膨潤土造漿.制備泥漿采用優質粘土、膨潤土及外加劑。其配比為水:膨潤土:粘土:NaOH=1000:100:60:1。5.泥漿可循環使用,必要時作凈化處理。3.4、泥漿系統的布置施工現場設3個泥漿池,容積不小于8 m3確保制備泥漿滿足鉆孔需要。泥漿中廢棄部分要及時排放,沉淀物要及時清理。泥漿性能指標相對密度粘度(Pa.s)含砂率(%)膠體率(21、)失水率(ml/30min)泥皮厚度(mm/30min)酸堿度(pH)1。10-1.1520-354952038-10施工過程中隨時檢測清孔后灌注砼時泥漿的各項性能指標,確保泥漿對孔壁的撐護作用,避免發生施工事故。3.5、機械就位、護筒埋設施工場地平整夯實,保證旋挖鉆機底座場地應平整,避免在鉆進過程中鉆機產生沉陷。護筒埋設:護筒由厚度6mm鋼板制成,護筒直徑比樁基孔徑大200mm,使用1000的護筒,護筒長度2。5m。護筒埋設至少高出地面30cm。以防止雜物、泥水流入孔內.埋設鋼護筒時應通過十字護樁放樣,把鉆機鉆孔的位置標于孔底。再把鋼護筒吊進孔內,找出鋼護筒的圓心位置,用十字線在鋼護筒頂部或22、底部,然后移動鋼護筒,使鋼護筒中心與鉆機鉆孔中心位置重合。同時用水平尺、垂球檢查,使鋼護筒豎直.檢查合格后即在鋼護筒周圍和底腳對稱、均勻回填最佳含水率的黏土,要分層夯實,達到最佳密實度,以保證其垂直度及防止泥漿流失及位移、掉落。如護筒底土層不是黏土,應挖深或換土,在孔底回填夯實30cm-50cm厚的黏土后,再安放護筒,以免護筒底口處滲漏塌方.夯實時要防止鋼護筒偏斜,護筒上口應綁扎方木對稱吊緊,防止下竄.旋挖鉆機在埋設護筒時,護筒埋設利用旋挖機的鉆斗擠壓作用做相應的調整。3。6、鉆孔施工旋挖鉆機采用筒式鉆斗。鉆機就位后,調整鉆桿垂直度,注入調制好的泥漿,然后進行鉆孔.當鉆頭下降到預定深度后,旋轉23、鉆斗并施加壓力,將土擠入鉆斗內,儀表自動顯示筒滿時,鉆斗底部關閉,提升鉆斗將土卸于堆放地點。鉆機施工過程中保證泥漿面始終不得低于護筒底部,保證孔壁穩定性。通過鉆斗的旋轉、削土、提升、卸土和泥漿撐護孔壁,反復循環直至成孔.3。7、孔渣、廢棄泥漿處理旋挖鉆在開鉆前應在施工場外選擇鉆渣、廢棄泥漿堆積場地,旋挖鉆在鉆進過程中帶出的孔渣用挖土機裝車,自卸汽車運往堆積場地。運抵堆積場地后用裝載機推平。廢棄的泥漿在處理時確保不影響環境及居民生活。3。8、成孔檢查成孔達到設計高程后,對孔深、孔徑、孔壁、垂直度、沉淀厚度等進行檢查,不合格時采取措施處理.用測繩測量孔深并做記錄,鉆孔完成后應采用探孔器檢測孔徑,合24、格后方可清孔.檢測標準:孔深、孔徑不小于設計規定,鉆孔傾斜度誤差不小于1%,沉淀厚度符合設計要求,樁位誤差不大于50mm。3。9、鋼筋籠加工及下放鋼筋籠均在經過地基處理的鋼筋場內采用支架成型法集中制作,用汽車吊轉吊至孔位處,利用25T汽車吊下放鋼筋籠。(1)鋼筋籠的制作應嚴格按照圖紙設計制作,允許偏差為:主筋間距10mm ,箍筋間距20mm,骨架外徑10mm,骨架傾斜度0.5% , 骨架保護層厚度20mm ,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頂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2)鋼筋籠按13.5m一節進行制作,分段制作的鋼筋籠,其主筋接頭按單面焊接連接,必要時使用雙面焊接.焊接應遵守混凝25、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及相關規范。(3)搬運和吊裝鋼筋籠時安放時要對準孔位,避免碰撞孔壁,護壁環要均勻設置,就位后應立即固定。(4)樁基鋼筋籠制作,主筋焊接連接,同一截面內縱筋接頭面積不得超過50,相鄰接頭錯開35d。(5)鋼筋籠安裝入孔后,應保持垂直狀態。避免碰撞孔壁,緩慢下放,若中途遇阻不得強行下放(可適當轉向再下放)。如果仍無效果,則應起籠掃孔后重新下放。(6)鋼筋保護層厚度為50mm.鋼筋籠焊接完后,要在箍筋外加鋼筋籠定位鋼筋,等距離焊接在鋼筋籠主筋上,其沿樁長每2。0m設一道,每道沿圓周對稱地設置。(7)注漿管安裝(詳3。13)3。10、導管安裝(根據實際情26、況確定)3。11、清孔清孔是孔樁施工,保證成樁質量的重要一環,通過清孔確保樁孔的質量指標、孔底沉渣厚度、循環泥漿中含鉆渣量等符合樁孔質量要求,采用正循環排渣法清孔.樁孔終孔后,采用泥漿泵泵入性能指標符合要求的泥漿,直到清除孔底沉渣且使泥漿含砂量小于4為止.若是下鋼筋籠后出現孔底沉淀厚度超標,則安裝好導管后施行二次清孔作業,以使砼灌注前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要求,保證砼成柱質量。二次清孔后,孔底沉渣不得大于50。3.12、灌注砼(1)做好清孔工作,在測得沉渣厚度滿足要求后半小時內必須澆筑混凝土,并一次性灌注完畢。(2)有足夠的混凝土儲備量,初灌量應使導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上,首批混凝土灌注27、方量的確數量應能滿足導管初次埋置深度的需要,首批混凝土的數量為: Vd2h1/4+D2Hc/4式中:V-首批混凝土所需數量,m3;h1樁孔混凝土面高度達到Hc時,導管內混凝土柱平衡導管外水(或泥漿)壓所需要的高度,即h1Hww/rc; Hc灌注首批砼時所需樁孔內混凝土面至孔底的高度,Hc=h2+h3,m;。其中h2為導管初次埋置深度,h21。0m;h3為導管底端至鉆孔底間隙,約0.4m,則Hc=1。4m。Hw-樁孔內混凝土面以上水或泥漿深度,m;d導管內徑(取0.28m);D樁孔直徑;rc混凝土拌和物的容重(取24KN/m3);w泥漿的容重(取11KN/m3)。次此樁基試樁樁徑800mm,經計28、算,V1。58m3,故首批混凝土灌注漏斗容量取2.0m3.當下伏基巖遭遇溶洞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首批混凝土灌注量。(3)水下砼必須具備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塌落度宜為180220mm,每車混凝土檢查。(4)導管埋深宜為26m,嚴禁導管提出混凝土面,設專人測量導管埋深及管內外混凝土高差,填寫水下混凝土灌注記錄.(5)水下砼澆筑應連續施工,混凝土總澆注時間不宜超過初盤砼的初凝時間,對澆注過程中一切故障均應記錄備案。(6)混凝土澆筑時每澆筑9m3測一次充盈系數,每段混凝土充盈系數不得小于1.0,并控制在1。3內。(7)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樁頂不得偏低,按設計要求樁頂處標高不得低于29、設計標高。3.13、鉆孔灌注樁后注漿(1)主要機具:本工程選用BW150型壓漿泵、經過計量校準的量程10MPa壓力表、水泥漿攪拌機、0。5m3貯漿筒(上覆濾網).(2)主要材料: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根據現場試驗調配(參考水灰比為0.7);壓漿管選用直徑2.5cm焊管。(3)壓漿管制作經過詳細的材質檢查、驗收合格的2.5cm焊管,在工地集中加工成壓漿管。壓漿孔用6mm鉆頭加工,孔洞軸向間距25mm,沿管周螺旋形錯開。鉆孔完畢后將孔內鐵屑清理干凈,孔口用橡皮包裹2層,最底部的一根壓漿管下端口用4mm厚、直徑4050mm的圓形鋼板焊接封閉。(4)壓漿管安裝壓漿管隨鋼筋籠一起下放,與30、鋼筋籠的主筋點焊并綁扎緊密.每根樁的樁底設2根壓漿管.壓漿管之間采用絲扣連接,避免焊接。因試樁鋼筋籠為通長鋼筋籠,壓漿管底部平鋼筋籠,上部比鋼筋籠長20cm為宜.(5)壓漿管試水每節壓漿管隨鋼筋籠下放時應做試水試驗,若發現水柱下降或水柱消失,則應檢查壓漿管是否有砂眼、絲扣連接是否密封。(6)壓水試驗壓水試驗通常在灌注樁成樁后24h內進行。正式壓漿前必須要做壓水試驗,以檢查管路暢通狀況,同時清除注漿管周圍混凝土中沉渣和泥漿。如果在樁端出現擴孔、塌孔或充盈系數較大的現象時,需特別注意提前進行壓水試驗,在砼澆筑完的5h內進行,以確保能沖開較厚的砼覆蓋層。試驗時應該由專人記錄沖破壓力值及管的疏通情況。31、(7)壓漿方法一般在成樁3天后開始壓漿。壓漿采用低速慢壓的方法,;同一承臺樁的壓漿順序:先四周樁后中心樁。壓漿完畢后立即給壓漿管擰上堵頭,以免因回漿而降低壓漿效果.(8)壓漿參數后注漿技術終止壓漿的總的控制原則是以壓漿量為主,壓力控制為輔.壓漿參數根據地勘報告,本工程樁端為中風化泥巖,考慮采取兩種壓漿量以及兩種壓漿壓力,以壓漿量為主要控制指標;第一種采取少量壓漿量低壓力(2。0-3。0MPa),第二種采取多量壓漿量高壓力(5.06。0MPa),二種方式都以壓漿量為參考指標。 終壓條件:總壓漿量達到要求或穩壓壓力大于3。0MPa(6。0MPa)持續1min。(9)施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9。1)為32、防止水泥漿從空孔部分的壓漿管接頭處壓出,空孔部分的壓漿管接頭應采用生料帶進行密封,并且空孔部分的鋼管均應采用整根長鋼管連接。(9。2)壓漿應低檔慢壓,先稀后濃。低檔慢壓既能有效防止壓力突然增大無法壓漿的情況,也能防止漿液順著樁身上竄或從其他的地方冒出,使樁端或樁周土體被水泥漿液逐步填充,隨著壓漿量的增加,壓力自然形成逐漸增加的狀況。(9。3)同一根樁的壓漿管,如其中一根確實無法壓漿或壓漿量不夠,另一根壓漿管壓漿時應補足相應的壓漿量。鄰近樁的相鄰壓漿管也應補足相應的壓漿量。(9.4)如壓漿量未達到設計要求,就出現漿液冒出地面時,應暫停壓漿,并將壓漿管內的水泥漿用緩凝型的水泥漿置換出,停止1h左右33、再進行復壓,如此往復,直至達到設計壓漿量。(9.5)當場地附近出現滲漿現象或壓漿量滿足要求、但壓力較小時,不能盲目地認為壓漿量達到要求就終止壓漿。此時應采用間隔復壓、摻早強劑、封閉滲漿通道等方法,保證有效壓漿量。樁基檢測檢測工作主要由業主指定的檢測單位承擔,作業隊伍承擔配合工作。均采用堆載法進行檢測。四、鉆進時的控制措施A、施工中重點及難點控制1、樁尖沉淀厚度控制:為確保樁底沉淀厚度不超標,除要求泥漿性能好之外,施工過程還需控制不同地層的鉆進速度,特別是進入粉砂層時,每次旋挖不能太多,以防止砂子從鉆頭頂口冒出進入泥漿;遇到特殊情況如砼不能及時灌注而導致沉淀超標,可以用吊車吊起鋼筋籠,然后用旋挖34、鉆將沉淀取出,再進行灌注。2 、特殊地層的成孔措施:對容易縮徑的地層,鉆進時需放慢速度,每次進尺保證在3040cm左右,反復掃孔,直至達標。B、 施工過程常見質量通病及防治1、塌孔 在鉆進過程中塌孔:如果是輕微塌孔,不影響正常鉆進可以不處理;如果塌孔嚴重不能再繼續鉆進,則需要回填土待自然沉實時機成熟后再鉆進。 在灌注過程中塌孔:在保證孔內水頭的同時,應采用吸泥機吸出踏入孔中的泥土,如不再繼續塌孔,可恢復灌注,如仍塌孔不停止,則需要拔出導管鋼筋籠,回填土待自然沉實時機成熟后再鉆進。 當旋挖鉆在易塌孔地區作業時,首先要保證配制的泥漿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再次在鉆進過程中,盡量做到慢進尺,盡量避免鉆進35、過程中鉆頭對孔壁的碰撞,破環護壁泥皮,同時應減少鉆頭內鉆渣掉入孔內破壞泥漿的配比。2、導管進水 由于首盤混凝土封底失敗或者灌注過程中導管接頭不密封導致導管進水,或者灌注過程中將導管拔脫進水。當封底失敗時,應及時將導管、鋼筋籠拔出,用旋挖鉆將孔底混凝土掏出,重新安裝鋼筋籠、導管,清孔合格后重新灌注。導管接頭不密封需要換合格導管灌注,換導管和導管拔脫都需要在繼續灌注之前,用撈漿桶或者泥漿泵等將二次安裝的導管內的泥漿清除干凈,注意精確計算好導管埋深,確保再灌注的順利. 灌注前應檢查好導管的密封性,安裝導管時要檢查密封圈是否墊好,確保導管密封性良好。嚴格計算好首盤封底的混凝土方量,確保有足夠的混凝土封36、底,灌注過程中準確測量導管埋深,避免導管拔脫。3、浮籠 在灌注過程中發現鋼筋籠上浮時,應立即減緩灌注速度,在保證導管有足夠埋深的情況下,快速提升導管,待鋼筋籠回到設計標高位置,再拆除導管。如導管埋深不夠不能拆除導管時,則將導管快速提升(注意不要將導管拔脫),然后再緩慢放下導管,如此反復多次,直至鋼筋籠回到設計標高位置。為防止鋼筋籠上浮,在鋼筋籠安裝好后將其固定在鋼護筒上;其次在灌注過程中應準確測量好混凝土頂面高程,當混凝土快進入鋼筋籠時,應減緩灌注速度,并嚴格控制導管埋深。4、卡管 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混凝土在導管中下不去,首先應借用吊車的吊繩抖動導管,或者安裝附著式振搗器使導管中混凝土下落.37、以上方法均不起作用時,則應該將導管拔出,清理導管內堵塞的混凝土后重新安裝導管,清理干凈導管內的泥漿后重新灌注。 灌注過程中要求嚴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來避免卡管。五、施工注意事項 (1)由于鉆機設備較重,施工場地必須平整、寬敞,并有一定硬度,避免鉆機發生沉陷。 (2)鉆機施工中檢查鉆斗,發現側齒磨懷,鉆斗封閉不嚴時必須及時整修. (3)泥漿初次注入時,垂直向樁孔中間進行入漿,避免泥漿沿著護筒壁沖刷其底部,致使護筒底部土質松散。 (4)因粘土層中鉆進過深易造成頸縮現象,在鉆機施工時應嚴格一次鉆進深度。 (5)鋼筋籠或探孔器向孔內放置時,應由吊車吊起,將其垂直、穩定放入孔內,避免碰壞孔壁,38、使孔壁坍塌,在砼澆筑時出現廢樁事故。 (6)根據不同地質情況,必須檢測清孔后灌注砼時泥漿性能指標,確保泥漿對孔壁的撐護作用。 (7)其他施工工藝事項,應嚴格按照橋涵施工技術規范和標準進行施工。六、安全措施(1)樁孔及泥漿池臨邊防護樁孔及泥漿池邊臨時可用木板封蓋或搭設1.2m高的防護欄桿,并涂上醒目的警戒標志;(2)進入現場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3)現場用電安全施工現場的一切電源、電路的安裝和拆除必須由持證電工操作,電器必須嚴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電保護器.各孔用電必須分閘,嚴禁一閘多用。孔上電纜必須架空2.0m以上,嚴禁拖地和埋壓土中,孔內電纜、電線必須有防磨損、防潮、防斷等保護措施。并應遵守施39、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05)的規定。(4)現場電源應采取保護措施,以免造成現場施工不便,并且現場電源應有應急措施。(5)機械安全防護各種機械要定機定人維修保養,保證機械運行正常.施工現場各種機械要掛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牌.(6)起重機械在吊運時要做好指揮及防護工作。(7)安全檢查和處理班組每天進行班前活動,落實安全技術交底。并作好當天工作環境的檢查,做到當時檢查當日記錄。七、文明施工(1)建筑和生活垃圾集中堆放、集中搬運、建立無煙現場.(2)施工現場內各單位各種材料、設備等擺放整齊。(3)嚴禁將廢棄泥漿亂排.八、資料整理根據監理及業主要求,如實填寫施工資料表格,上交表格必須整潔規范,滿足存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