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電力通道新建工程有限空間專項施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69761
2023-06-07
16頁
117.12KB
1、xx大道10KV電力通道新建工程有限空間專項方案編 制 人: 職 務(稱)審 核 人: 職 務(稱)審 批 人: 職 務(稱)總 監: 職 務(稱)編制單位:編制日期:有限空間專項安全施工方案審批表工 程 名 稱xx大道10KV電力通道新建工程建 設 單 位施 工 單 位編 制 人建 設 單 位審 批 意 見監 理 單 位審 批 意 見施 工 單 位審 批 意 見目 錄一、編制依據4二、工程概況4三、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保證體系5四、通訊聯絡網5五、有限空間作業6六危險、有害因素識別6七安全技術要求7八、安全管理措施8一、編制依據1.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環境法1.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消2、防法1。3國務院建設工程安全生管理條例1.4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程1.5成都市建設工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管理規定二、工程概況2.1項目概況2.1。1總體簡介序號工程名稱xx大道10KV電力通道新建工程1建設單位2設計單位3監理單位4施工單位5施工工期30天6工程地點7建設類別電力通道新建8質量目標合格9建設內容新建電纜溝1186米、新建排管450米,電纜桁架19。3米2。1.2項目簡介工程編號為HXDL。(1)項目名稱:xx大道10KV電力通道新建工程。(2)建設地點:新都區xx大道.(3)建設規模:新建1。21。0米電纜溝1186米,新建20012孔纖維混凝土排管383米,新建200163、孔纖維混凝土排管67米,新建20012孔電纜橋架19米,淺溝與排管連接井17座,電纜溝T型接口3座,承重型直線檢查井4座,承重型轉角檢查井3座,破除瀝青路面1038平方米,恢復瀝青路面1038平方米,破除路緣石70米,恢復路緣石70米。本項目施工圖紙范圍內的工程施工。2.2工期及質量情況2。2。1計劃開工工期:2016年4月29日計劃竣工日期:2016年6月25日總 工 期:30日歷天。2.2.2質量標準:合格.2.3、施工現場狀況調查通過對本工程進行現場勘查,起點為xx大道北側的高東路,終點位于xx大道與普和路交叉處;應當地供電部門要求,在變電站出口處電纜排管按16孔進行設計,穿越公路、管線4、交叉、廠區進出路口采用200*12孔排管,跨越河流采用20012孔電纜桁架,人行道及綠化帶采用1。2米1米電纜溝。由于該工程是后期增加工程,施工時容易破壞原有管網(水、電、氣管及軍纜設施),施工時需對地下管網做充分了解,為保證施工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本工程嚴格執行“以人為本、健康至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根據本工程的特點,我們制定如下目標:實現“五無(即無死亡、無重傷、無倒塌、無中毒、無火災);減少一般事故,輕傷率控制在3以下.按照甲方的部署,特編制此專項施工方案,并制定各項安全措施、應急預案及應急救援組織、配備防暑降溫器材及藥品,并接受現場監理的監督和檢查.三、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保證體系5、根據工程特點和工期、質量要求等綜合因素,有效地組織施工,保證工程施工期間的順利進行,成立本工程項目施工期間的組織機構及安全領導小組。3。1組織機構見下頁(組織機構領導小組人員名單)3.2領導小組人員名單組 長:吳迪副組長:王平成員:鐘先壽、張志平、張孝水、古聲貴、黃華基搶險人員: 10人 四、通訊聯絡網 急救中心: 120 火警電話: 119項目經理:王平 副經理:張志平安全負責人:吳迪質量負責人:郭楊技術負責人:萬興銀測量負責人:黃剛現場工長:鐘先壽后勤負責人:游學本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保證組織機構體系副指揮: 張志平總指揮: 王平安全經理:吳迪 事 故 善 后 搶 險 搶 修 消 防 保 衛 6、醫 療 保 障 后 勤 保 障 五、有限空間作業指僅有1個2個人孔即進出口受到限制的密閉、狹窄、通風不良的分隔間,或深度大于1.2 m封閉或敞口的通風不良空間,本工程主要涉及電纜溝、檢查井等。 許可性有限空間指存在任何可能造成職業危害、人員傷亡的有限空間場所。此種情況具有如下特點:空間內的氣體,具有危害性.空間內存在可能導致進入者身體受限的設備、設施;其它公認的嚴重的安全或健康風險,本工程主要涉及天然氣管道、及電纜被破壞造成的情況.六危險、有害因素識別6.1針對本工程有限空間特點,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6.2有限空間危險、有害因素包括: 6.2。1檢查井內作業,導致作業空間通風不暢,照明不良7、,通訊不暢;6。2.2活動空間較小,工作場地狹窄,易導致工作人員出入困難,相互聯系不便,不利于工作監護和實施施救;6。2。3濕度和熱度較高,作業人員能量消耗大,易于疲勞;6。2。4存在毒、塵、煙等具有一定危險性的介質,易引發窒息、中毒、火災和爆炸事故;6.2.5存在缺氧、易燃氣體、有毒氣體、物體打擊、等危險有害因素。七安全技術要求7。1作業安全與衛生7.1。1有限空間的作業場所空氣中的含氧量應為19。5%23,若空氣中含氧量低于19.5,應有報警信號.7.1。2有限空間空氣中可燃氣體濃度應低于可燃燒極限或爆炸極限下限的10%。7.1。3嚴禁進入缺氧的有限空間作業,必須進行作業時,應采取機械通風8、。7。2通風換氣7。2。1作業時,操作人員所需的適宜新風量應為30 m3/h50m3/h。 進入自然通風換氣效果不良的有限空間,應采用機械通風,通風換氣次數不能少于3次/h5次/h。通風換氣應滿足稀釋有毒有害物質的需要。7.2.2 利用所有人孔、手孔、風門、煙門進行自燃通風的同時,采取送風機向溝內進行強制通風。7.2.3機械通風可設置崗位局部排風,輔以全面排風。當操作崗位不固定時,則可采用移動式局部排風或全面排風.7.2.4有限空間的吸風口應設置在下部.當存在與空氣密度相同或小于空氣密度的污染物時,還應在頂部增設吸風口。7。2.5除嚴重窒息急救時等特殊情況,嚴禁使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7.2.69、本工程電纜井內操作時,將蓋板揭開,完工后再蓋上,避免安全事故發生。7.3電氣設備與照明安全7。3。1在有限空間場所內不允許使用明火照明、嚴禁吸煙。7.3.2固定照明燈具安裝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時,宜使用安全電壓。在潮濕地面等場所使用的移動式照明燈具,其安裝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時,額定電壓不應超過36V。7.3.3進入地溝內狹窄的工作場所,手持行燈額定電壓不應超過12V。7。3.4手提行燈應有絕緣手柄和金屬護罩,燈泡的金屬部分不準外露。7。3.5行燈使用的降壓變壓器,應采用隔離變壓器。行燈的變壓器不準放在鍋爐、加熱器、水箱等金屬容器內和特別潮濕的地方;絕緣電阻應不小于2M,并定期檢測。710、.3。6手持電動工具應進行定期檢查,并有記錄,絕緣電阻應符合GB 3787中的有關規定。7.4機械設備安全7。4.1機械設備的運動、活動部件都應采用封閉式屏蔽,各種傳動裝置應設置防護裝置。7.4。2機械設備上的局部照明均應使用安全電壓.7.4.3機械設備上的金屬構件均應有牢固可靠的PE線。7.5區域警戒與消防7.5.1有限空間的坑、井、溝或人孔、通道出入門口應設置防護欄、蓋和警告標志,夜間應設警示紅燈。7.5.2為防止無關人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場所,提醒作業人員引起重視,在有限空間外敞面醒目處,設置警戒區、警戒線、警戒標志。未經許可,不得入內。7.5.3存在易燃性因素的場所警戒區內應設置滅火器材11、,并保持有效狀態;專職安全員應在警戒區定時巡回檢查、監護,并有檢查記錄。嚴禁火種或可燃物落入有限空間。7.5。4動力機械設備、工具要放在有限空間的外面,并保持安全的距離以確保氣體或煙霧排放時遠離潛在的火源。7.5.5焊接與切割作業時,焊接設備、焊機、切割機具、鋼瓶、電纜及其他器具的放置,電弧的輻射及飛濺傷害隔離保護應符合有關規定.7。6應急藥品、物品及器材7.6。1滅火器、氣體檢測儀及防毒面罩等應急器材應放置在作業現場。7。6.2應急器材應保證應急救援要求.7.6。3急救藥品(人丹、藿香正氣水、速效救心丸等)應完好、有效。7。6.4應急箱應指定專人管理和操作.7。6.5盡量避開高溫酷暑期間進入12、有限空間內進行管道拆除、安裝施工,應選擇早、晚氣溫相對較低時進行施工。防止施工人員中暑或引起不良反應.八、安全管理措施8。1作業前準備8。1.1對有限空間作業應做到“先檢測、后監護、再進入的原則。并且每次進入有限空間施工前必須先檢測。8.1。2對隨時可能產生有害氣體或進行內防腐處理的有限空間作業時,每隔30分鐘必須進行分析,如有一項不合格以及出現其他情況異常,應立即停止作業并撤離作業人員;現場經處理并經檢測符合要求后,重新進行審批,方可繼續作業。8.1.3實施檢測時,檢測人員應處于安全環境,未經檢測或檢測不合格的,嚴禁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進行施工作業。8。1.4檢測指標應當包括氧濃度、易燃易爆13、物質濃度值、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值等。檢測工作應符合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8.1.5有限空間作業危害因素檢測由項目部專人檢測,檢測時應認真填寫特殊部位氣體檢測記錄(表AQC6-5),相關人員簽字;臨時作業或施工單位缺乏必備檢測條件時,也可聘請專業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填寫特殊部位氣體檢測記錄,并由檢測單位負責人審核并簽字。8。1.6檢測人員必須佩戴氧氣面罩進入有限空間內檢測,先檢測確認有限空間內有害物質濃度,未經許可的人員不得進入有限空間。8。1。7辦理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審批表,施工作業中涉及到其他危險作業時應辦理相關審批手續.8.1。8作業前15-30分鐘,應再次對14、有限空間有害物質濃度采樣,分析合格后方可進入有限空間。8.1.9每次進入有限空間的人數為2-4人,并佩戴對講機,以便隨時和外界發生聯系。施工人員在有限空間內施工時,每30分鐘輪換一次,最長不能超過45分鐘,防止時間過長發生危險。每次換班后簽字確認。同時地面外安排專人進行監護,并每隔5分鐘向溝道內操作人員喊話,隨時掌握操作人員狀況,并將操作人員反饋的信息進行記錄,發生問題及時處理.8.1。10應選用合格、有效的氣體檢測設備.8。1.11對由于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風換氣措施或受作業環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風換氣的場所,作業人員必須配備并使用空氣呼吸器或軟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嚴禁使用過濾式面具.8.115、.12檢測人員應裝備準確可靠的分析儀器,按照規定的檢測程序,針對作業危害因素制定檢測方案和檢測應急措施。8。2安全責任8。2。1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并落實:a)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責任;b)分管安全負責人負直接領導責任;c)現場負責人負直接責任;d)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負監督檢查的責任;e)操作人員負有服從指揮,遵章守紀的責任,明知違法有拒絕的責任;f)作業監護人員做好現場監護的責任。8。2.2對有限空間作業應指定相應的管理部門,并配備相適應的人員。8.3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8。3.1應建立如下有限空間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a)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b)從事有限空間作業人員培訓16、教育,并有培訓記錄;c)作業人員健康檢查制度;d)有限空間安全設施監管制度;e)檢測制度.8。3。2應按作業工種建立安全操作規程。8.4作業人員及安全教育培訓8.4。1有限空間作業人員應具備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身體無妨礙從事相應工種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符合相應工種作業需要的資質。8.4。2有限空間作業前應對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培訓內容包括:a)有限空間存在的危險特性和安全作業的要求及作業內容、職業危害等;b)進入有限空間的程序;c)檢測儀器、個人防護用品等設備的正確使用;d)對緊急情況下的避險常識、中毒窒息和其他傷害的應急救援措施教育;e)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與應17、急救援預案等。培訓應有記錄,參加培訓的人員應簽字確認。8.4。3有限空間作業工程施工前,公司安全生產部門及項目部安全負責人應對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教育內容包括作業空間的結構和相關介質、有限空間內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質,作業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況以及處理、救護方法等.8.4。4有限空間施工前應制定有限空間作業專項應急救援預案,提高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應急救援演練。8.5現場監督管理8.5.1作業現場應明確監護人員和作業人員。監護人員不得進入有限空間.8。5.2安全管理人員職責:a)參與審查有限空間的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規程;b)審核有限空間作業審批表;c)監督有限空間18、作業安全技術及應急救援措施的實施.8。5。3氣體檢測人員職責:a)熟悉檢測儀器設備和檢測方法;b)按照作業人員操作規程中的有關規定進入有限空間檢測;c)能科學分析有毒有害介質的產生原因;d)對所檢測的數據負責。8。5。4施工負責人職責:a)應認真負責,熟悉作業區域的環境、工藝情況,有及時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能力;b)確認作業者、監護者的安全培訓及上崗資格,負責復核清點出入作業場所的人數;c)定時與安全監護人保持聯絡,監督氣體定時檢測;d)在作業期間不得自行離開負責崗位。及時掌握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條件變化,當有限空間作業條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時,立即終止作業。8。5。5監護人員職責:a)具有熟悉安全19、防護和應急救援,警覺并判斷作業者異常行為的能力,接受職業安全衛生培訓;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培訓;b)堅守崗位,在作業者作業期間,監護人員不能離崗,適時與作業者進行有效的安全、報警、撤離等信息交流,在緊急情況時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報;c)定時向有限空間內操作人員喊話,并將操作人員反饋的信息進行記錄;d)發生以下情況時,應即令作業者撤離有限空間,情況緊急應呼叫應急救援并報告施工負責人:1)發現作業者出現異常行為;2)有限空間外出現威脅作業者安全和健康的險情;3)監護者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職責時,也應通知作業者撤離。8.5.6作業人員的職責:a)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培訓;遵守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20、規程;b)正確使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體防護用具;c)應與監護人進行有效的安全、報警、撤離等雙向信息交流;d)作業人員意識到身體出現危險異常癥狀時,應及時向監護者報告或自行撤離有限空間。8.6有限空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突發事件在施工過程中容易突然發生,具有不可預見性,但根據以往施工經驗,只要準備到位,預防到位,其是可預防的。本預案著重制定以下幾種突出事件的處置措施:中毒窒息、爆炸、處電傷害事故等。8。6.1天然氣中毒窒息事故應急救援措施a)發生中毒窒息事故時,應及時匯報并撥打120急救電話進行呼救,同時應加強送風和氣體檢測,首先排除險情,搶救人員必須佩戴防毒面具,禁止盲目施救,防止搶救人員二21、次中毒。 b)如果中毒者時間短,可進行人工呼吸,并及時送往醫院,可望獲救.一旦發現施工人員中毒、中暑,或施工過程當中發生安全事故,立即就近將傷者送往附近的醫院進行救治。c)有限空間發生事故時,應及時報警,救援人員應做好自身防護,配備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嚴禁盲目施救,導致事故擴大。同時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向所在區縣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報告。8。6。2防爆應急救援措施 a)使用、儲存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的場所、部位要設專人管理,按照有關規定做好入場檢驗、儲存保管,發放登記和使用的安全交底。b)嚴格按照安全操作規程使用燃氣。c)經常檢查燃氣管道是否泄漏,一旦發現泄漏要立即停22、止使用。漏氣濃度達到9%時,可能發生爆燃時,要立即采取通風措施,同時禁止使用各種電器設備,并及時搶修。8。6.3觸電傷害事故應急措施a)發生人員觸電傷亡事故應立即切斷進處電源,如觸電距電源開關太遠,要用絕緣物拉開觸電者或挑開電線。b)搶救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必須穿戴絕緣保護用品,在檢測設備和傷亡人員不帶電的情況下,實施搶救工作。c)對觸電者進行搶救,實例表明使用人工呼吸效果最好.8。6.3針對突發事故采取的措施:a)接到發生事故報告后,有關領導及主管部門應立即趕赴現場了解情況,并及時將事故情況報上級單位領導及主管部門。b)成立事故調查處理工作領導小組,調查事故原因及保護現場.c) 召開事故分析會,23、在分析事故原因和責任的基礎上,找出應當吸取的教訓,采限有針對性的措施,并寫出事故報告,上報上級單位。d)建立工程現場交通保衛工作領導小組和交通疏導隊.8。6.4應急預案演習a)確定應急預案內容讓所有職工知道。b)對應急預案要定期檢查,不斷完善。c)所有現場施工人員都應參加應急演習,以熟悉應急狀態行動方案。8。7突發事件處理程序8.7。1有限空間突發事件處理報告程序流程突發事件發現人項目部突發事件值班室項目部主要負責人 生產安全管理部門、監理及建設單位8。7.2有限空間突發事件處理應急救援程序項目部突發事件處理機構控制事態保護現場現場分析疏導人員項目部主要負責人人員救助及起因調查及時處理并報上級24、搶險物資、設備表序號材料設備名稱單位數 量1全面罩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個22長管面具個103氣體檢測儀臺24大功率強制通風設備臺45應急照明燈個306安全繩根107救生索根108安全梯臺49金杯車輛110對講機臺1011急救包個2012繩纜米100附件:建設工程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審批表編 號01作業單位機械開挖組總包單位四川省蜀宇建筑工程公司設施名稱挖掘機主要危害因素作業內容填報人作業人員監護人進入前監測數據檢測項目氧含量易燃易爆物質濃度有毒有害氣體(粉塵)濃度檢測人檢測結果檢測時間開工時間年 月 日 時 分序號主要安全措施確認安全措施符合要求(簽名)作業人員監護人1作業人員作業前安全教育2連續監測的儀器和人員3監測儀器的準確可靠性4呼吸器、梯子、繩纜等搶救器具5通風排氣情況6氧濃度、有毒有害氣體檢測結果7照明設施8個人防護用品及防毒用具9通風設備10其他補充措施項目負責人意見:簽名: 年 月 日 時 分工作結束確認人(作業負責人簽名):確認工作結束時間年 月 日 時 分注:該審批表示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依據,不得涂改且要求安全管理部門存檔,時間至少一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