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區(qū)商住樓測量工程施工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69913
2023-06-07
16頁
516.04KB
1、目 錄1、編制依據- 1 -2、工程概況- 1 -3、測量準備 1 4、施工測量放線的基本準則- 2 -5、場區(qū)平面控制網的測設- 3 -6、高程控制網的建立- 4 7、施工測量方法- 5 -8、施工測量技術資料- 15 -9、附圖 16 1、編制依據11工程測量規(guī)程(GB500262007)。12xxxx商住樓工程施工圖紙。13儀器的使用說明及適用精度范圍。14xxxx商住樓工程施工組織設計。15甲方提供的測繪測量成果。2、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xx市xx區(qū)xx鎮(zhèn)九龍湖國際社區(qū)內。0。00絕對標高為31。50m,建筑面積為38891.9,建筑總高度為34.4m,框架結構,地下一層地上五層。3、測2、量準備31施工測量準備工作是保證施工測量全過程順利進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包括圖紙的審核,測量定位依據點的交接與校核,測量儀器的檢定與校核,測量方案的編制與數據準備,施工場地測量等。32檢查各專業(yè)圖的平面位置標高是否有矛盾,預留洞口是否有沖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向有關人員反映,及時解決。33 校核測繪院提供的測量成果,并做好樁點保護。34根據施工現(xiàn)場場地條件、施工圖紙及工程內部結構特征編制工程測量方案,確定軸線控制網形式.35對所有進場的儀器設備及人員進行初步調配,并對所有進場的儀器設備重新進行檢定。器具列表如下:編號設備名稱精度指標數量檢定有效日期用 途1Topcon102N全站儀2mm+2ppm13、臺09年8月前期工程控制定位2DJD2激光經緯儀21臺09年8月施工放樣3S3水準儀2mm1臺09年8月標高控制450m鋼卷尺1級1把09年8月施工放樣5對講機-3部通訊聯(lián)絡36成立測量管理小組,對施測人員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測量放線技術交底.管理小組成立如下:序 號姓 名職 務持證狀況1范雪松技術負責見上報的上崗資格證件2沈裕輝質檢員3陸 華測量員4陸晨晨測量員37根據圖紙條件及工程內部結構特征確定軸線控制網形式。4、施工測量放線的基本準則41認真學習與執(zhí)行國家法令、政策和規(guī)范,明確為工程服務,對按圖施工與工程進度、質量負責的工作目的。42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即先測設精度較高的場地整4、體控制網,再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線。43嚴格審核測量起始依據的正確性(設計圖紙、文件,測量起始點位、數據等),堅持測量作業(yè)與計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44測法要科學、簡潔,精度要合理相稱的工作原則;儀器選擇要適當,使用要精心;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45定位、放線工作必須執(zhí)行經自檢、互檢合格后,由有關主管部門驗線的工作制度;此外,還應執(zhí)行安全、保密等有關規(guī)定,用好、管好設計圖紙與有關資料;實測時要當場做好原始記錄,測后要及時保護好樁位.46緊密配合施工,發(fā)揚團結協(xié)作,不畏艱難,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47虛心學習,及時總結經驗,努力開創(chuàng)5、新局面的工作精神,以適應建筑業(yè)不斷發(fā)展的需要.48鋼尺量距進行“三差”改正;經緯儀測角進行“正倒鏡法;水準儀測高程采用附合或閉合法,采用串測或變動儀器高。5、場區(qū)平面控制網的測設51場區(qū)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及要求:511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512軸線控制網的布設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xiàn)場施工平面布置圖等進行。513控制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514控制樁位用混凝土保護,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52平面控制網的布設控制網測設:我測量人員接到業(yè)主提供的坐標成果后,使用 2級TOPCON電子全站儀對控制點進行校測,并將校測結6、果上報業(yè)主或監(jiān)理單位(待業(yè)主提供坐標成果后,提交復測結果,及調整建議),然后根據四角控制樁測設建筑物軸線控制網,軸線控制網布設見附圖.53平面軸線控制網的精度技術指標必須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等 級測角中誤差(m)邊長相對中誤差(k)二 級121/150006、高程控制網的建立61高程控制網的布設611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qū)內應建立高程控制網。612高程控制網的精度采用國家三等水準精度.613高程控制網的建立是根據業(yè)主提供的水準基點(至少應提供二個),采用DS3水準儀對所提供的水準基點按三等水準精度進行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或附合水準路線,聯(lián)測場區(qū)平面控制點,經平差計算后7、的結果作為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網。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本工程業(yè)主暫時未提供高程資料,待業(yè)主提供后,我方將根據資料提供詳細的復測資料.614在施工場區(qū)內計劃設置4個水準高程控制點,水準點的布置間距應小于100m,距離建筑物應大于25米,控制點的高程為方便施工統(tǒng)一測定為0。00=31.500m,距離回填土邊線應不小于15米.62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觀測技術要求621高程控制網的等級為三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等級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路線長 度(km)儀器型號水準尺與已知點聯(lián)測次數附合或閉合環(huán)線次數平地閉合差(mm)三等6mm 50DS3雙面往返各一 次往返各一次12注:L為往返測段8、附合水準路線長度(km)622水準觀測主要技術指標見下表:等級水準儀器型號視線長度(m)前后視較差(m)前后視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基本分劃、輔助分劃或黑面、紅面讀數較差(mm)基本分劃、輔助分劃或黑面、紅面所測高差較差(mm)三等DS375360.32.03。0注:三等水準采用變動儀器高度觀測單面水準尺時,所測兩次高差較差,應與黑面、紅面所測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7、施工測量方法71土方及支護階段測量711平面控制(1)、自然地面開挖線放樣根據挖土施工方案,確定并核實開槽的上口邊線,以供現(xiàn)場施測。施測前使用經緯儀最后拉小線將各控制點相連并撒出白灰線作為標志。開挖線的轉角、陰、陽角9、點釘出木樁并用小鐵釘作標記,以便開挖線被破壞后能及時恢復.(2)、基坑底面開挖線放樣土方開挖至基坑底面時,首先投測控制軸線,并撒出白灰線作為標志,然后根據開挖底口線與控制軸線的尺寸關系放樣出開挖底口線,同樣撒出白灰線作為標志。同樣的方法,以控制軸線為依據,放樣出集水坑、電梯井坑、塔吊基坑等開挖線,也一樣撒出白灰線作為標志。為了避免開挖錯誤,測量人員要在基坑開挖現(xiàn)場實時指導挖土司機作業(yè)。(3)、基槽驗線當土方開挖完成后,根據各軸線控制樁投測外輪廓控制軸線到基坑底,并釘出木樁,在木樁頂面軸線方向上釘小鐵釘,然后栓小白線檢查基坑底口和集水坑、電梯井坑等位置是否正確。同時測量人員要積極配合監(jiān)理單位、設10、計單位驗槽。712標高控制(1)、高程控制點的聯(lián)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lián)測高程控制網點.經聯(lián)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2)、基坑標高基準點的引測基于本工程,在土方開挖初期標高引測采用水準尺測設法;土方開挖繼續(xù)進行的過程中,在無法采用水準尺測設法測設標高的時候,采用鋼尺與水準尺聯(lián)合測量法進行,如下圖所示。其中鋼尺下段懸掛10kg重錘,以保證鋼尺的垂直度,為減少擺動,將重錘放入水桶中,現(xiàn)場作業(yè)時,每次用鋼尺與水準尺聯(lián)合測量法傳遞標高時,改變鋼尺懸掛位置,進行測量重復測量,以便校核。計算時對鋼尺進行尺長及溫度改正:鋼尺實際長度鋼尺名義長度尺長改正數(現(xiàn)場溫度鋼尺檢測時溫度):11、代表鋼尺膨脹系數,取0。000012m/C ;鋼尺檢定時溫度為20C以現(xiàn)場高程控制點為依據,采用S3水準儀以中絲讀數法往基坑測設附合水準路線,將高程引測到基坑施工面上。標高基準點用紅油漆標注在基坑側面上,并標明數據。(3)、基底土方開挖標高控制在土方開挖即將挖到基坑開挖底標高時,測量人員要對開挖深度進行實時測量,即以引測到基坑的標高基準點為依據,用S3水準儀抄測出挖土標高,每隔2米距離撒一白灰點,指導清土人員按標高清土。(4)、清土完成后利用水平儀嚴格檢查基底土層標高。72結構施工階段測量721 0。000以下施工測量(1)、軸線控制樁的校測在建筑物基礎施工過程中,對軸線控制樁每月復測一次,以12、防樁位位移,而影響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測的精度要求.校測儀器采用測量精度2級的激光經緯儀.(2)、平面放樣測量平面放樣測量儀器為:DJD2-1DJ激光經緯儀。將經緯儀架設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施工段上投測的縱、橫線各不得少于二條,以此作角度、距離的校核。(3)、基坑軸線投測在墊層上進行基礎定位放線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線(軸線控制樁)為準,校測軸線控制樁無誤后,再用經緯儀以正倒鏡挑直法投測各主控線,投測允許誤差2mm。用外控樁投測到墊層保護層上線作為關鍵的落底線,嚴格查驗內部結構各部位軸線尺寸、角度,即基底平面13、摞底線。一經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墊層上建筑物輪廓軸線投測閉合,經校測合格后,用墨線詳細彈出各細部軸線,暗柱、暗梁、洞口必須在相應邊角,用紅油漆以三角形式標注清楚,細部放樣示例圖:在各樓層的軸線投測過程中,上下層的軸線豎向垂直偏移不得超過3mm;地下各樓層平面線,嚴格檢查內部結構各部位軸線邊線、門窗洞口線尺寸、高度;每一層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測量放線完后,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及時填寫樓層放線記錄表并報監(jiān)理驗線,以便能及時進行下道工序。軸線允許偏差如下:主軸線間距允許偏差(mm)L 30 m530mL 60m1060mL90m15L 90m20(4)、結構施工14、中的標高控制基坑內標高基準點的檢查校核:利用前面提到的水準尺與鋼尺聯(lián)合測量的方法與場區(qū)高程控制網聯(lián)測,經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標高點的測設:施工標高點的測設是以引測到基坑的標高基準點為依據,采用水準儀以中絲讀數法進行.測量的過程中采用附合水準路線進行測量,以消除或減小儀器及其他誤差對施工的影響。施工標高點測設在柱立筋上,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抄測的精度應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如下表所示:高度H允許偏差(mm)每層3 mmH 30 m5 mm30mH 60m10 mm60mH90m15 mm90mH120m20 mm722 0.00以上施工測量(1)、平面控制測量儀器設備:采用經緯儀(豎向15、掃描精度20角秒,豎向激光束射出距離:白天500米 、夜間3000米)、激光經緯儀與鋼尺相配合的方法進行;平面控制測量(軸線投測)的方法:采用內控法,即利用激光經緯儀將首層的軸線控制點投測到相應的樓層上,然后利用激光經緯儀及鋼尺相配合的方法對相應的軸線進行投測。(2)、內控點布設平面內控點的布設,要根據試工組織設計中施工流水段圖的劃分進行,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設3個點,并相互之間銜接,組成閉合圖形,作為該流水段的測量控制點。內控點的布置詳見附圖二。埋件的埋設:內控點所在負一層平面相應位置上需預先埋設鐵件并與樓板鋼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層施工澆筑混凝土頂板時,在垂直對應控制點位置上預留出200mm*216、00mm的孔洞,以便軸線向上投測.預埋件作法:預埋鐵件由1001008mm厚鋼板制作而成,在鋼板下面焊接F12鋼筋,且與底板焊接澆筑。預埋件示意圖:控制點的測設:待預埋件埋設完畢后,將內控點所在縱橫軸線分別投測到預埋鐵件上,并用全站儀進行測角、測邊校核,精度合格后作為平面控制依據。內控網的精度不低于軸線控制網的精度。內控點如下圖: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機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徑的同心圓及正交坐標線組成。接收靶示意圖(3)、內控點(軸線控制點)豎向投測將激光經緯儀架設在首層樓面基準點,調平后,接通電源射出激光束。通過調焦,使激光束打在作業(yè)層激光靶上的激光點最小,最17、清晰.通過順時針轉動望遠鏡360度,檢查激光束的誤差軌跡。如軌跡在允許限差內,則軌跡圓心為所投軸線點.通過移動激光靶,使激光靶的圓心與軌跡圓心同心,后固定激光靶。在進行控制點傳遞時,用對講機通信聯(lián)絡。本施工段所有軸線控制點投測到樓層完成后,用激光經緯儀及鋼尺對控制軸線進行角度距離校核,結果達到規(guī)范或設計要求后,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層放線時,應先在結構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細部放線。室內應把建筑物輪廓軸線和電梯井軸線的投測作為關鍵部位。為了有效控制各層軸線誤差在允許范圍內,并達到在裝修階段仍能以結構控制線為依據測定,要求在施工層的放線中彈放下列控制線,所有主控軸線、細部軸線,墻體邊線、門窗洞18、口邊線。內控點豎向投測示意圖為了保證軸線豎向傳遞的準確性,在每6層重新布設內控點(軸線控制點),具體位置與首層相同.如下圖所示: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項 目允許誤差(mm)每 層3高度(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20(4)、作業(yè)層軸線、細部線放樣軸線控制點投測到施工層后,將經緯儀分別置于各點上,檢查相鄰點間夾角是否為設計角度,然后用檢定過的50m鋼尺校測每相鄰兩點間水平距離(鋼尺要進行三差改正),檢查控制點是否投測正確??刂泣c投測正確后依據控制點與軸線的尺寸關系放樣出軸線.軸線測放完畢并自檢合格后,以軸線為依據,依圖紙設計尺寸放樣出柱邊線、洞口邊線等細部線.(19、5)、高程的傳遞首先從場區(qū)水準控制點將高程引測到首層便于向上豎直量尺位置(如電梯井周圍墻立面),校核合格后作為起始標高線,并彈出墨線,用紅油漆標明高程數據,每施工段不得少于3個點,以便于相互之間進行校核.標高的豎向傳遞,用鋼尺從首層起始標高線豎直向上進行量取或用懸掉鋼尺與水準尺相配合的方法進行,直至達到需要投測標高的樓層,并作好明顯標記。注意: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改正.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較差小于3mm時,取其平均高程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抄測完成后,換人進行復查.標高豎向傳遞的允許誤差如下表:項 目允許誤差(mm)20、每 層3高度(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120m207.3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 (1)、建筑物大角鉛直度的控制首層結構施工完成后,分別在距主軸線外1m外樓板側面,各彈出一條豎直線,并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作為上層支模板的控制線。上層樓板支模時,以此1m線校準模板邊緣位置,以保證上下層樓板懸挑尺寸符合設計要求;每格34層用經緯儀檢查各樓角的垂直度。(2)、柱施工精度測量控制方法為了保證剪力墻、隔墻和柱子的位置正確以及后續(xù)裝飾施工的及時插入,放線時首先根據軸線放測出墻、柱位置,彈出墻柱邊線,然后放測出墻柱30cm的控制線,并和軸線一樣標記紅三角,每個房間內每條21、軸線紅三角的個數不少于兩個。同時用懸掉線墜的方法檢查模板、鋼筋等垂直度,在該層墻、柱施工完后要及時將控制線投測到墻、柱面上,以便用于檢查鋼筋和墻體偏差情況,以及滿足裝飾施工測量的需要。(3)、電梯井施工測量控制方法在結構施工中,在電梯井底以控制軸線為準彈測出井筒30cm控制線和電梯井中心線,并用紅三角標識。在后續(xù)的施工中,每層都要根據控制軸線放出電梯井中心線,并投測到側面上用紅三角標識。8、施工測量技術資料(1)、xx市城市規(guī)劃管理局紅線樁坐標及水準點測量成果。(2)、交接樁記錄表.(3)、工程定位圖(建筑總平圖、建筑場地原始地形圖)。(4)、設計變更文件及圖紙.(5)、現(xiàn)場平面控制網與水準點成果表及驗收單。(6)、主要軸線、高程預檢單.(7)、必要的測量原始記錄。(8)、測量設備的檢驗合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