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裝置工程設備單體試運轉施工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69933
2023-06-07
19頁
163.47KB
1、ACFC報監理公司審核鄭娟嚴成勇版本狀態修訂 - 評語編制人審核人批準人批準日期xx化學有限公司乙烯衍生物工程12萬噸/年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裝置機電安裝工程文件類型文件分類技密級別所屬專業技術性文件施工方案N機械文件名稱:設備單體試運轉施工方案發布單位中國核工業二三建設有限公司昊達項目部編制部門內部標識碼適用范圍HD-WP-003中核二三公司xx項目部版權說明:此文件內容屬中國核工業二三建設有限公司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引用、復制、借閱、發表。文件會簽、審查頁簽字項處理項職務/崗位簽 名日 期文件格式審查文件工程師康敏2014.01.22質保符合性審核質保工程師劉寒冰2014.01.24文件會簽修 2、改 頁 版本狀態修改章節APRE報監理公司審核。目 錄1.目的52.適用范圍53.參考文件54.工程概況55.先決性條件55.1技術條件55.2主要施工工機具55.3現場條件56.設備試運轉主要技術要求67.主要施工工序68.詳細描述78.1泵類單體試運轉78.2空調試運轉148.3風機試運轉149.施工進度安排1610.施工主要工機具1611.施工人力安排1612.安全、文明施工注意事項1713.附錄171. 目的本方案描述了xx化學有限公司乙烯衍生物工程12萬噸/年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裝置工程中設備單體試運轉要求,指導施工班組規范化施工,保證施工活動的質量和安全,確保施工活動的順利進行。2. 3、適用范圍本方案適用于xx化學有限公司乙烯衍生物工程12萬噸/年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裝置工程中的設備單體試運轉活動。3. 參考文件石油化工機器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 SH3538-2005 石油化工建設工程項目施工過程技術文件規定 SH/T3543-2007石油化工建設工程項目交工技術文件規定 SH/T3503-2007制冷設備、空氣分離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74-98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 GB50231-2009石油化工泵組施工及驗收規范 SH/T3541-2007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43-20024. 工程概況xx化學有限公司乙烯衍生物4、工程12萬噸/年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裝置工程中泵、風機、空調等單體試運轉內容。5. 先決性條件5.1 技術條件安裝用圖紙、設備技術資料齊全;試車前必須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技術、質保、安全交底,要求作業人員對工程狀況、施工程序、技術要求都有全面的了解,熟悉試車內容和操作方法,特殊工種人員必須經培訓合格,具備有效上崗資格證。5.2 主要施工工機具施工中使用的測量、檢測儀器(振動儀、測速儀、測溫儀)等工機具應具備有效的合格證書,且在標定有效期內。5.3 現場條件1) 主機及附屬設備、管道等安裝工作應全部完畢,施工記錄及資料應齊全;2) 與試運轉有關的工藝管道及設備吹掃、清洗、氣密完成;3) 保溫、保冷及防5、腐等工作基本結束(有礙試運轉檢查的部位除外);4) 與試運轉有關的土建、水、氣、汽等公用工程及電氣、儀表控制系統施工結束;5) 參加試運轉的人員,應熟知試運轉工藝,掌握操作規程;6) 設備試車應有制造廠家,業主及專業人士參加,大型設備應有試車方案。6. 設備試運轉主要技術要求1) 設備試運轉時,各主要部位溫度和各系統壓力等參數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2) 振動值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若無規定,離心式設備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轉速Vr r/min軸承處的雙向振幅(不大于)mm3750.18375Vr6000.15600Vr7500.12750Vr10000.11000Vr15000.081500V6、r30000.063000Vr60000.046000Vr120000.03Vr120000.02注:振動值應在軸承體上(軸向、垂直、水平三個方向)進行測量3) 齒輪副、鏈條與鏈輪嚙合應平穩,無異常噪聲、聲響和磨損;4) 傳動皮帶不應打滑,平皮帶跑偏量不應超過規定;5) 軸承溫度應符合機器的技術文件或設計文件的規定;若無規定,滾動軸承的溫升應不超過40,其最高溫度應不超過80;滑動軸承的溫升應不超過35,其最高溫度應不超過70;6) 潤滑、密封、液壓、氣動、冷卻等各輔助系統的工作應正常,無滲漏現象;7) 檢查驅動電機的電壓、電流計溫升等不應超過規定值;8) 各儀表應工作正常;9) 機器各緊固部7、位無松動現象。7. 主要施工工序先決條件檢查電機試運轉聯軸器對中單體試運轉設備安裝后保護8. 詳細描述8.1 泵類單體試運轉8.1.1 先決條件檢查1) 設備本體已安裝完成;2) 電氣端接工作必須完成,具備啟動泵的條件;3) 現場通風、照明、臨時消防需要投用,試車區域清理完畢;4) 電機軸承箱中要按要求加注好潤滑油;5) 電機防反轉裝置必須拆除;6) 電機風冷卻裝置具備使用條件;7) 試車前相關電加熱保護裝置拆除;8 )轉動部位加注潤滑劑的規格和數量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有預潤滑要求的部位應按規定進行預潤滑。設備管口應進行封堵,防進異物,試車前應取掉。8.1.2 電機試運轉1) 脫開聯軸器8、,使其與泵體分離開來,并檢查電機軸承箱內潤滑油油位;2) 電動機點動前需要拆除防反轉裝置或者確認電機相序正確。電機嚴禁在未拆除防反轉裝置反轉,這樣會損壞電機機械部件;3) 點動前應經機械工程師、管道工程師、電氣工程師、儀表工程師及廠家相關人員(如果在場的話)確認無影響試車的因數以后,由指揮發布試車命令;4) 瞬間電動電機,檢查電機旋轉方向,方向應正確;1) 氣動電機,連續運轉2h,檢查軸承溫升,溫度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規定和設計文件的要求。8.1.3 聯軸器對中連上聯軸器,做好對中,按泵安裝使用說明書做好聯軸器對中檢查, 并做好聯軸器對中記錄。8.1.4 泵試運轉8.1.4.1 離心泵試運轉1)9、 離心泵試運轉前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a) 驅動機的轉向應與泵的轉向相符;b) 應查明管道泵和共軸泵的轉向;c) 應檢查屏蔽泵轉向;d) 各連接部位應無松動;e) 轉動部位加注潤滑劑 的規格和數量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有預潤滑要求的部位應按規定進行預潤滑;f) 各指示儀表、安全保護裝置及電控裝置均應靈敏,準確、可靠;g) 盤車應靈活,無異常現象。2) 高溫泵在高溫條件下試運轉前,應符合下列要求:a) 試運轉前應進行泵體預熱,溫度應均勻上升,每小時溫升不應大于50;泵體表面與有工作介質的進口的工藝管道的溫差不應大于40;b) 預熱時應每隔10分鐘盤車半圈,溫度超過150,應每隔5分鐘盤車半圈;c10、) 泵體機座滑動端螺栓處和導向鍵處的膨脹間隙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d) 應接通軸承部位和填函的冷卻液;e) 應開啟入口閥門和放空閥門,并排出泵內氣體,預熱到規定溫度后,在關閉放空閥門。3) 低溫泵在低溫介質下試運轉前,應符合下列要求:a) 預冷前打開旁通管道;b) 按工藝要求對管道和蝸室內進行除濕處理;c) 預冷時,應全部打開放空閥門,宜先用低溫氣體進行冷卻,然后再用低溫液體冷卻,緩慢均勻的冷卻到運轉溫度直到放空閥門流出液體,在將放空閥門關閉;d) 泵采用機械密封時,應放出密封腔內空氣。4) 泵試運轉時應符合下列要求:a) 各固定連接部位不應有松動;b) 轉子運動部位運轉應正常,不得有異11、常聲響和摩擦現象;c) 附屬系統的運轉應正常;管道連接應牢固無滲漏;d) 滑動軸承的溫度不應大于70度,滾動軸承的溫度不應大于80度,特殊軸承的溫度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e) 各潤滑點的潤滑油溫度,密封液和冷卻水溫度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潤滑油不得有滲漏和霧狀噴油現象;f) 泵的安全保護和電控裝置及各部分儀表均應靈敏、正確、可靠;g) 機械密封應該不出現滲漏。填料密封的泄露不應大于設計規定值,且溫升應正常。雜質泵及輸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介質的泵,密封的泄露不應大于設計的規定值。h) 工作介質比重小于1的離心泵,用水進行試運轉時,應控制電動機的電流不得超過額定值,且水流量不應小于12、額定值的20;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顆粒等介質進行運轉的泵,其試運轉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i) 低溫泵不應在節流情況下運轉;j) 需要測量軸承體處振動值的泵,應在運轉無氣蝕的條件下測量,振動速度有效值的測量;k) 泵的額定工況點連續試運轉時間不應小于2小時。5) 泵停止試運轉后應滿足下列要求:a) 離心泵在停止試運轉前,應將出口閥門逐漸關閉,然后停止試運轉,待泵冷卻后在依次關閉附屬系統的閥門;b) 高溫泵停車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停車后應沒隔2030分盤車半圈,直到泵體溫度降至50度為止;c) 低溫泵停車時,當無特殊要求時,泵內應經常充滿液體,吸入閥和排出閥應保持長開狀態;采用雙13、端面機械密封的低溫泵,液面控制器和泵密封腔內的密封液應保持的灌泵壓力;d) 輸送易結晶,凝固沉淀等介質的泵,停泵后,應防止堵塞,并及時用清水或其他介質沖洗泵和管道;e) 應放凈泵內積存的液體,防止銹蝕和凍裂。8.1.4.2 立式軸流泵和導葉式混流泵泵試運轉1) 立式軸流泵和導葉式混流泵泵試運轉前應符合下列要求:a) 進水口葉輪的淹沒深度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b) 驅動機的轉向應與泵的轉向相符;c) 電器和儀表應靈敏、正確、可靠;d) 真空破壞閥、油壓設備、真空泵、電磁閥等輔助設備和各管路連接后,按系統進行單獨試驗應合格,連接處不得有泄露;e) 葉片的安裝角度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2) 14、啟動前應符合下列要求:a) 應打開出口管路閥門;b) 應向填函上的接管引注清水,潤滑橡膠軸承,直至泵正常出水為止;c) 全調節的泵宜減小葉片角度,待出水正常后方可調至允許范圍;d) 帶有真空泵的機組應先啟動真空泵,排除泵類氣體。3) 泵試運轉時應符合下列要求:a) 各連接部位應牢固、無松動,并無泄漏量;b) 電器、儀表工作正常;油路、氣路、水路各系統管道不得有滲漏;壓力、液位應正常;c) 軸流泵滾動軸承的溫升不應大于35,其溫度不應大于75;混流泵滾動軸承的溫升不應大于60,其溫度不應大于90;采用橡膠或塑料水導軸承時,其注水壓力、注水量和使用溫度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d) 齒輪箱內油的15、溫升應正常;油池的油位應保持在規定的刻度范圍內,并不得有漏油現象;e) 填函處的溫升應正常;泄漏量應符合隨機文件的規定;f) 泵在無氣蝕工況下運轉時,在規定點測得的均方根振動速度有效值,不應大于4.5mm/s;g) 整體出廠安裝的泵在規定的揚程和流量下連續試運轉時間不應小于2h;解體出廠組裝的泵連續試運轉時間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h) 停止試運轉時,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關閉有關閥門。流道內的防水倒流裝置工作應正常、可靠;i) 泵的進水位降低到最低水位以下時,泵應停止運轉。8.1.4.3 機動往復泵試運轉1) 機動往復泵試運轉前應符合下列要求:a) 地腳螺栓、動力端、十字頭連桿螺栓、軸承蓋16、等各連接部位連接應緊固,不得松動;b) 驅動機的轉向應與泵的要求相符;c) 儀表應靈敏,電器設備和超壓保護裝置等均應調整正確;d) 潤滑、冷卻沖洗等系統的管道連接應正確,并應沖洗潔凈保持暢通;e) 加注潤滑劑的規格和數量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f) 盤動曲軸應無卡阻現象;g) 安全閥的開啟壓力應調整至額定壓力的1.051.25倍,其排放壓力不應大于開啟壓力的1.1倍。2) 泵啟動時應符合下列要求:a) 輸送高溫液體的泵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預熱;b) 吸、排管路閥門應全開;c) 高壓泵應先啟動潤滑油泵和高壓注油器電機,正常后方可啟動主機。3) 泵試運轉時應符合下列要求;a) 空負荷試運轉17、時間不應小于0.5h;b) 泵的負荷試運轉應在空負荷試運轉合格后,按額定壓差值的25、75、100逐級升壓,在每一級排出壓力下運轉時間不應小于15min。最后,應在額定壓差值和最大泵速的情況下運轉2h。前一壓力級運轉未合格,不得進行后一壓力級的運轉;c) 溢流閥、補油閥、放氣閥等工作應靈敏、可靠;d) 安全閥應在逐漸關閉排出管路閥門、提高排出壓力情況下,試驗閥的起跳壓力,其試驗不應少于3次,動作應正確、無誤;e) 吸液和排液壓力應正常;泵的出口壓力應無異常脈動;f) 運轉中應無異常聲響和振動;g) 泵的潤滑油壓及油位應在規定范圍內。機動往復泵油池的油溫不應大于75;h) 工作介質為水或乳化液時18、,填函的泄漏量不應大于泵額定流量的0.01;當泵的額定流量小于10m3/h,其填函的泄漏量不應大于1L/h;i) 停車應將泵的負荷卸載后進行。8.1.4.4 蒸汽往復泵試運行1) 泵試運轉前除應符合下列要求:a) 配汽機構應保持原出廠的裝配狀態和相對位置;b) 泵采用平板式配汽閥時,閥板與閥座的接觸應嚴密,其接觸面積應大于全接觸面 積的70;采用活塞式配汽式配氣閥時,活塞與配汽缸的徑向間隙應在0.080.10mm范圍內;c) 泵的呼吸閥和排液閥應作煤油檢漏試驗,在3min內應無滲漏。2) 泵試運轉除應符合下列要求:a) 泵在額定排出壓力時,其進汽壓力不應超過規定值。進汽、排汽壓力差應保持在規定19、的范圍內;b) 對雙缸蒸汽往復泵,其兩缸行程差不應超過額定行程的5;c) 液壓端液壓缸密封處的泄漏量不應大于20滴/min。8.1.4.5 計量泵試運轉1) 計量泵試運轉前應符合下列要求:a) 驅動機的轉向應與泵的轉向相符;b) 各連接螺栓不得有松動現象;c) 在調節機座內、安裝補油閥組、泵缸腔內或液壓隔膜腔內加注潤滑油,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液壓隔膜式計量泵的液壓腔內不得存有氣體;d) 移動柱塞式計量泵的柱塞往復次數 ,不得有卡住現象,隔膜式計量泵的隔膜應密封良好;e) 柱塞式計量泵的行程調節機構動作應靈敏、可靠、卸載裝置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調壓試驗;f) 行程計數器和轉數發送器20、等自動控制元件的動作應調整正確;調量表刻度、調節手輪刻度與柱塞行程長度應作對零或100%的調整和測量;泵行程長度零度零點誤差,弓型凸輪結構不應大于最大行程的0.2%;N軸結構不應大于最大行程的0.6%。2) 泵試運轉時應符合下列要求:a) 在進口和出口管路閥門全開并輸送液體的情況下,運轉時間不應少于0.5h;運轉中,任意改變行程長度,其運轉應平穩;b) 應按額定壓差值的25、50、75、100逐級升壓,在每一級排出壓力下,運轉時間不應少于15min。最后,應在額定排出壓力下連續運轉1h。前一壓力級運轉未合格,不得進行后一壓力級的運轉;c) 運轉中應無異常聲響;d) 傳動與調節機構工作應平穩;e21、) 潤滑油溫度不應高于60;軸承溫度不應高于70;f) 在額定排出壓力和輸送常溫清水(隔膜泵為油)的條件下,柱塞填函密封的泄漏量不應大于下表的規定;柱塞填函密封的泄漏量泵的公稱流量(L/h)泄漏量1額定流量的0.11,且101mL/h10額定流量的0.01g) 隔膜式計量泵油腔安全閥的動作應靈敏可靠,其開啟壓力應符合下表的規定;排放壓力應為開啟壓力的1.051.15倍,回座壓力應大于開啟壓力的0.9倍,自動補油閥應在大于或等于80真空度下動作,其動作應靈敏可靠。安全閥開啟壓力泵最高排出壓力P(MPa)0.21.01.34.05.08.01020安全閥開啟壓力P2(MPa)P+0.31.3P1.22、2P1.1P8.1.4.6 螺桿泵試運轉1) 螺桿泵試運轉前應符合下列要求:a) 單獨檢查驅動機的轉向應與泵的轉向相符;b) 各緊固連接部位不應松動;c) 加注潤滑劑的規格和數量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d) 泵的液體流道應清洗潔凈;e) 輸送液體溫度高于60時,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預熱;f) 啟動前,應向泵內灌注輸送液體,并應在進口閥門和出口全開的情況下啟動。2) 螺桿泵試運轉時應符合下列要求:a) 泵在規定轉速下,應逐次升壓到規定壓力進行試運轉;規定壓力點的試運轉時間不應少于30min;b) 運轉中應無異常聲響和振動,各結合面應無泄漏;c) 軸承溫升不應高于35或不應比有油溫高20;23、d) 填料密封或機械密封的泄漏量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e) 安全閥工作應靈敏、可靠;f) 停泵后應清洗泵和管道,防止堵塞。8.2 空調試運轉空調單體試運轉應符合下列規定:1) 空調機組中的風機、葉輪旋轉方向正確、運轉平穩、無異常振動與聲響,其電機運行功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在額定轉速下連續運轉2h后,滑動軸承外殼最高溫度不得超過70。滾動軸承不得超過80;2) 空調機組運行時檢測其氣密性,在被監測部位涂抹肥皂水觀察有無氣泡,如有空氣泄漏,需對泄漏部位進行整改處理;3) 空調機組運行時產生的噪聲不宜超過產品性能說明書的規定值;4) 單元式空調機組的試運行正常運轉不應少于8h。8.3 風24、機試運轉8.3.1 試運轉條件在確保通風機所有安裝事項都已完畢,經過檢查驗收,具備試運轉條件后方可進行風機試運轉工作。風機進行單機試運轉時,所要具備的條件如下:1) 電機的轉向與風機的轉向應符合設計要求;2) 各供油系統、密封系統、液壓系統、冷卻系統等應運行正常,無滲透;3) 各連接部件不得松動,需潤滑的構件加好足夠潤滑油;4) 各轉動部件,應轉動靈活、無卡阻現象;5) 檢查進口葉輪控制系統的功能和控制并確保正常;6) 檢查進氣系統、消音器、伸縮節和空氣過濾器的清潔度和安裝正確。特別應注意檢查葉輪前面的部位、進氣口和進氣管;7) 電機在點動前,聯軸器應脫開;8) 確定風管上的檢查孔、清掃孔已關25、好,過濾裝置已安裝;9) 電氣儀表技術人員必須檢查確保通風機的電氣、儀表控制系統和電源端接正確、可靠,所有電儀設備都已安裝完工。8.3.2 啟動條件通風機啟動時,應符合以下要求:1) 將風機的聯軸器脫開,先進行電機試運轉。點動電機確定轉向與設計相符后,啟動電機連續運轉2小時以上,記錄電機軸承及機體的溫度,以后每30分鐘記錄一次,軸承溫升、電機溫度應符合技術要求;2) 電機試運轉合格后應及時將聯軸器復位,按設備安裝技術要求對聯軸器對中情況進行復測;3) 盤車檢查,轉動應靈活,無異常振動;4) 先開啟冷卻系統、潤滑系統(若有)待運行正常后,關閉入口閥,全開出口閥后方可啟動通風機(對于羅茨風機和其它26、特殊風機,按相關技術文件執行)。風機啟動后逐漸開啟入口閥直至達到設計要求的工況;5) 首次啟動時,達到全速后立即按事故按鈕停車,觀察軸承和轉動部分,確認無摩擦和異常后,再次啟動繼續運轉,并在額定負荷下連續運轉2h。8.3.3 單機試運轉風機試運轉的目的是檢查開/停順序和電纜端接是否正確,風機各部件運行是否正常。試運轉時,確定恒溫器、恒壓器和各種安全監測裝置已做過試驗,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 啟動風機,連續運行2小時后,即電機達到熱平衡后,用手感覺電機和風機軸承溫度和電機殼體溫度,若軸承上裝有儀表,應用熱電偶測量(電機和風機軸承溫度和電機殼體溫度不應高到手不能停留在其上面)。運轉中軸承的工作溫度27、應穩定,一般滑動軸承最高度不得超過65,滾動軸承最高溫度不得超過80。測量電機電流,運轉電流不應超過電動機的額定電流;(具體的技術參數有廠家文件的參照廠家文件沒有廠家文件的參照國標執行)2) 軸承的振動值應符合技術文件的規定; 3) 電動機溫升不得超過銘牌或技術文件的規定,如無規定,應根據絕緣等級的不同進行確定;4) 風機出口壓力和電源電流應符合設計要求;5) 轉子及各運動部件不得有異常聲響和摩擦現象;6) 軸流風機在運行時,嚴禁風機停留于喘振工況內;7) 風機試運轉過程中應及時做好試運轉記錄。8.3.4 試運轉后處理1) 通風機試運轉結束后,檢查固定螺栓是否松動,潤滑油路是否泄漏;2) 電機28、接線應與電源斷開,并妥善處理;3) 清理現場并恢復對風機的保護9. 施工進度安排序號作業名稱中交目標計劃開始時間預計完成時間1設備試運轉2014-6-302013-12-252014-6-3010. 施工主要工機具序號設備名稱單位數量備 注1水平儀臺32測溫儀臺33測速儀臺34震動儀臺35電流表臺56電壓表臺511. 施工人力安排序號工種數量單位備注1安裝工程師、技術員1人2質檢專業人員1人3其他管理人員13人4鉗工4人5測量人員2人6安全員1人7普工及其他工種 2人12. 安全、文明施工注意事項1) 施工人員必須自覺遵守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2) 施工人員入場前必須接受上崗培訓,合格后29、方可入場作業,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3) 設備吊裝前必須核實吊車起吊能力和設備重量,不得超負荷起吊;4) 所有施工人員進入現場必須佩帶個人安全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工作服等);5) 在超過地面2米的高空作業時必須佩帶檢查合格的安全帶,安全帶必須高掛低用,并采取防墜落措施,嚴禁高處拋物;6) 施工區域必須有警戒線,非施工人員嚴禁入內;7) 吊裝作業必須由起重工指揮和執行,施工人員必須服從指揮人員的統一指揮,杜絕違章違規作業;8) 設備吊裝作業應平穩、緩慢,不能與建筑物相碰撞;9) 室外風力超過5級,大雨或濃霧天氣不得進行吊裝作業;10) 傳動設備試車時,應加警戒線,非專業人員不得入內。11)安30、裝結束后要及時清理現場,保持現場整潔有序。13. 附錄附錄1:質量風險分析表附錄2:安全風險分析表附錄1:質量風險分析表序號活動名稱風險風險因素風險預防措施風險應急措施備注1聯軸器對中設備損傷1. 施工人員操作不當,野蠻施工;2. 施工人員不了解施工方案。1. 對施工人員進行相關技能培訓,使其具備施工的能力;2. 施工前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配合相關人員進行處理,確定整改方案后再進行施工泵對中不符合要求1. 施工人員操作不當;2. 施工人員不了解相關技術要求;3. 施工方案不能指導現場施工。1. 對施工人員進行相關技能培訓,使其具備施工的能力;2. 施工前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3.31、 施工方案的編制必須根據相關技術要求,能指導現場施工,并經審批生效。找出問題根源,確定整改方案后再進行施工2設備試運轉泵不工作1. 泵不出水;2. 泵或入口管路未充滿水;3. 吸上高度過大;4. 吸入壓力與汽化壓力之差過小;5. 入口管路有氣囊;6. 吸入口浸入泵送液面太淺;1. 試運轉前進行管線檢查,點動操作后進行試運轉泵不出水;檢查管線,排除故障轉動方向錯誤1. 電機轉動方向錯誤;1. 點動檢查,合格后再進行正式試運轉;停車2設備試運轉振動超標1.聯軸器對中不滿足要求2.潤滑不足1.提前檢查聯軸器對中2.提前檢查設備潤滑狀態停車檢查,排除故障設備損傷1. 設備對中不符合要求2. 設備中有異32、物,運轉時造成設備損傷1. 對施工人員進行施工前技術交底,使其具備施工能力,施工操作嚴格按照施工方案相關要求進行,調整結果滿足技術要求;2. 設備試運轉前,進行手動盤車,盤車應靈活,無卡滯、雜音。停止施工,找出問題根源,確定處理方法后再進行施工附錄2:安全風險分析表序號活動名稱風險因素風險預防措施風險應急處理措施備注1設備試運轉高處墜落、氣流及液流傷害、觸電、機械傷害孔洞臨邊設備安全防護欄,鋪設跳板,避免高處墜落;試運轉時應設置警戒區域,非工作人員不得入內;使用帶電設備時應提前檢查電源線是否完好,規范用電;正確使用工機具,防止人員傷害1、及時報告事故狀況,分析事故原因,制定解決辦法,對人員進行33、施工安全再教育。2聯軸器對中擠傷、機械傷害、高處墜落事先明確交叉作業各方的施工范圍及正確使用工機具,防止人員傷害;正確佩帶勞動保護用品;正確使用工機具,防止人員傷害;孔洞臨邊設備安全防護欄,鋪設跳板,避免高處墜落1、及時報告事故狀況,分析事故原因,制定解決辦法,對人員進行施工安全再教育。5成品保護高處墜落、火災、物體打擊正確佩帶勞動保護用品;高處作業人員嚴格遵守作業操作規程,正確佩帶使用安全帶;成品保護的材料應具備防火功能,如防火布等;正確使用工機具,防止人員傷害;正確佩帶勞動保護用品。1、及時報告風險狀況并切斷電源,找專人進行修理有故障的機械設備。2、人員受傷及時進行搶救治療。3、對人員進行安全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