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層住宅小區基礎筏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70174
2023-06-08
14頁
61.54KB
1、目 錄1、工程概況22、編制依據23、施工部署24、工程施工工藝35、鋼筋、模板工程檢查驗收-3 6、筏板砼施工37、砼攪拌48、砼澆筑 49、泵送砼的要求510、施工縫的處理611、砼溫度控制6 12、砼的保溫養護-10 13、質量保證措施11 14、安全保證措施121、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xx縣臨河路與xx路丁字路口東北角,本工程建筑層數為:地下一層、地上二十七層。基礎為筏板基礎,筏板厚度為1200,局部厚度為250,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抗滲等級為P6,地下室墻板梁同基礎板。0。000以上16層墻柱砼等級為C40、梁板為C30;7-10層墻柱砼等級為C35、梁板為C30;1114層墻、柱、2、梁、板砼等級均為C30;15-27層除15層梁板砼砼等級為C30外、其余均為C25.2、編制依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12),普通混凝土設計規程(JGJ 55-95)。根據xx縣xx住宅小區2樓工程施工圖.根據xx縣xx住宅小區2樓施工組織設計。高層建筑筏形基礎設計與施工規程。本公司有關施工、施工質量、安全生產、技術管理等文件。3、施工部署(1)施工人員:保證混凝土連續澆筑,不留施工縫,砼施工分成兩班,每班15人,管理技術人員每班配2人。要求各專業有關人員跟班作業,負責檢查,同時設砼工長1名做好各方協調工作.(2)施工機械:商品混凝土罐車數臺、80型混凝土泵一臺、3、TC5610塔吊一臺等其他相關機械。4、工程施工工藝(1)施工流程為:鋼筋、模板工程檢查驗收合格-施工原材料準備-測溫孔布置、混凝土泵送-澆筑砼表面處理-保溫養護、測溫拆模撤保溫回填土.(2)防水混凝土抗滲,應采用標準條件下養護混凝土抗滲試件的試驗結果評定,試件應在澆筑地點制作。連續澆筑混凝土每500m應留置一組抗滲試件(一組為6個抗滲試件),且每項工程不得少于兩組??節B試件,留置組數應視結構的規模和要求而定??節B性能試驗應符合現行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GBJ82)的有關規定.用于檢查混凝土強度的試件,應在混凝土澆筑地點隨機抽取。混凝土標養抗壓試塊每200 m留置一組;養護條件4、203C,養護齡期不少于28天,同條件試塊的組數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確定。(3) 為了解決混凝土在澆筑35天內產生水化熱升溫速度較快,彈性模量較低,基本處于塑性及彈塑性狀態,約束力很低.但是在降溫階段彈性模量迅速增加,約束拉應力也迅速增加,在某時刻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就會產生溫度裂縫.隨著內部混凝土降溫,溫度裂縫可能發展為貫穿裂縫,不僅影響結構的強度還影響其耐久性。所以我們采用冷卻管降溫,在筏板的中層設一道縱向間距4米,管徑為40的循環冷卻管,利用水循環來降低混凝土產生水化熱的溫度.(4)測溫孔采用20的薄壁鋼管制作,預埋入混凝土內,每300m設置一處測溫點,每處三個測溫孔,放置成三角型。4。15、鋼筋、模板工程檢查驗收合格基礎筏板混凝土的澆筑,要求在鋼筋、模板工程驗收合格,后由工程監理簽署混凝土澆筑令后實施.4。2、筏板砼施工筏板砼按施工圖紙結施04說明2條中屬于大體積砼,要求在混凝土防裂方面重點采取防裂措施。結合筏板施工的設計要求,混凝土筏板厚度為1.2m,在大體積砼施工中,水化熱產生大量熱量引起砼內部的溫度與表面溫度的溫差而產生溫度應力。大體積砼質量控制涉及到結構設計、構造、材料組成及其物理性能、施工工藝等各個方面。對于本工程我們將采取以下措施來控制質量。(1)嚴格控制砼原材料的質量和技術標準,特別是采用泵送工藝,應采取“精料方針,由于強度等級和砼收縮及水化熱。根據砼澆筑方量,為6、避免澆筑時出現施工縫及冷縫,現場砼配送及時,采用砼輸送泵輸送。(2)在滿足混凝土泵送要求的情況下,盡量減少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攪拌用水,以減少混凝土泌水量和水泥水化熱的集中釋放,并可提高混凝土強度.(3)基礎筏板可采用平面推移澆筑分為三層循環澆筑不能間斷,底層澆筑后在砼初凝前必須進行二層砼的澆筑,施工程序:底層砼澆筑_砼初凝前二層砼澆筑_砼初凝前三層砼澆筑。要充分掌握砼澆筑過程進度快慢而定,適量延長上層筏板混凝土的開始澆筑的時間,這樣做可以有利于筏板混凝土水化熱的提前釋放,也利于筏板混凝土隨時間的延長,而發生部分塌陷后,在筏板混凝土澆筑時的二次振搗而密實。上部筏板混凝土澆筑的時間,應控制在已澆筏板7、混凝土接近終凝固時為宜。4。2.1混凝土試塊的留置除應符合正常規定外,尚應增設與結構同條件養護的試件 4。2。2、砼澆筑(1) 混凝土的澆筑方向及泵管的鋪設:整個基礎筏板的混凝土澆筑區域按施工要求劃分,沿軸線向軸擴散延伸,混凝土的澆筑方向均采取自東向西退行澆筑。2)砼澆筑方式及操作要點:采用先澆筑筏板下層,自東向西澆筑,待混凝土接近終凝時,再自東向西整體平推澆筑筏板二層砼,再自東向西整體平推澆筑筏板三層砼。澆筑時上層筏板砼和下層混凝土的澆筑時間間隔不得超過5小時,保證上下砼塑性閉合。砼振搗采用掛牌制,專人分區分片負責,振搗時在下料點及坡腳各設三臺振動器,砼振搗時間保持1030秒,確保砼密實性。8、砼的振搗采用插入式振動器垂直振搗,插點距離300400,插點距模板200,振搗采用快插慢拔原則,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一層砼5cm消除兩層間的接縫。以表面泛漿無明顯下沉和氣泡為準。泵送砼排除沁水和浮漿后仍有較后的水泥漿,按標高用刮桿趕平,用木搓拍密實。澆砼時,設專人看模,經常觀察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情況,當發生要變形移位時應立即停止澆筑,并在已澆筑的砼初凝前修整完好。4.2。3、泵送砼的要求1)泵啟動后,先泵送適量水以潤濕砼泵的料斗、泵管,泵送砼前,先泵送砼內除粗骨料外的其它成分相同的同配比的水泥沙漿.2)開始泵送時,砼泵處于慢速均勻并隨時可反泵的狀態。泵送速度先慢后快,逐步加速9、,同時觀察砼泵的壓力和各系統的工作情況,待各系統運轉順利后,方可正常速度進行泵送。3)砼的供應必須保證泵能連續工作,在泵送過程中受料斗內具有足夠的砼,以防止吸入空氣產生阻塞。4。2。4、施工縫的處理本工程各層施工區域的混凝土澆筑施工,在各自施工區域內原則不考慮施工縫的設置,但考慮到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如天氣、臨時停電等)的影響.如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筑砼時,已澆筑的砼的抗壓強度必須達到1.2MPa以上。在施工施工縫時,應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的石子以及軟弱的砼層,同時還應加以鑿毛,用水沖洗干凈并充分濕潤。一般不宜少于24h,殘留在砼表面上的積水應予以清除,并在施工縫處鋪一層30-10、50 厚的水泥沙漿,其配合比與砼內的沙漿成分相同。4。2.5、砼溫度控制1)混凝土升溫控溫計算本工程設計筏板厚度1.2米,為C40P6抗滲混凝土.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2)要求,應進行抗裂計算??沽延嬎愕囊罁且幏兑蟮幕炷羶韧鉁夭畈淮笥?5,因此應計算其中心溫度。根據經驗公式,混凝土絕熱溫升T=63.2其中,W為每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C40泵送砼取390kg/m3c為混凝土的比熱,取0.97kJ/kgKQ為每kg水泥的水化熱,普通硅酸鹽42。5級水泥取461kJ/kg為混凝土的密度,取2400kg/m3FA為每方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摻量,取水泥用量的12。11、8,50 kg/m3混凝土內部實際最高溫度計算Tmax=Tj+ TTj為混凝土的澆筑溫度,考慮到xx縣6月上旬歷年平均氣溫及泵送混凝土的實際情況,按23計算。不同的澆筑塊厚度、不同齡期時的降溫系數,取0.47則Tmax=23+63.20.4752.70混凝土的表面溫度計算Tb()= Tq+h(Hh)T()Tb()為齡期表面溫度Tq為齡期時,大氣的平均溫度,取25H為混凝土的計算厚度(m),H=h +2h=1。15+0.442= 2.03 mh為混凝土的虛厚度,h=K/=0。6662.33/3.5=0.44 mh為混凝土的實際厚度(m)1。15 m為混凝土的導熱系數,取2.33W/mKK為計算折12、減系數,可取0。666為模板及保溫層的傳熱系數,用一層塑料簿膜和一層草袋覆蓋,經計算,取3。5W/m2KT()為齡期時,混凝土的內部最高溫度與外界氣溫之差()Tb()= Tq+h(H-h)T()=25+0。44(2。030。44)(52.70-25)43.81Tmax- Tb()=52.7043.81=8。8925符合規范要求。故采用一層塑料簿膜,一層草袋對混凝土進行覆蓋保溫,以降低內外溫差,滿足混凝土表面防裂要求。2)溫度監控:裂縫的主要原因是收縮,所以分層散熱澆灌,其后保濕養護很重要。砼從攪拌機出料后,經攪拌與運輸、卸料、泵送、澆筑振搗、等工序,為溫度降低而采取如下措施:為了及時了解砼內外13、溫差,基礎底需布置測溫點,預埋20的薄壁鋼管,測溫點布置300m設一處測溫點,每處測溫點設三個測溫孔,成三角型布置,具體位置見混凝土澆筑分區圖。每組測溫點的埋深分別為0。4、0.8、1。0米,用溫度計進行監測。測溫制度,待砼終凝后每兩小時一次,8天后每4小時一次,15天后每8小時一次。同時應測大氣溫度,測溫點應編號。測溫信息的處理,當發現溫差T25作為報警溫度,T25時即刻增加覆蓋厚度,T25時可拆除覆蓋加速降溫。注意降溫速度不大于2每天。4.2.6、砼的保溫養護應在澆筑完畢后的12h以內對砼加以覆蓋并保濕養護,保證內外溫差不超過25。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5、質量保證措施1)嚴把材質關,做好14、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出廠合格證的檢查和驗收制度,要選用準用證產品,特別是直接影響使用功能的要進行特殊控制.2)把好特殊工序和關鍵工序關,對砼、防水、水、電等關鍵工序執行定人、定位、定量,管理人員旁站監督。3)嚴把計量、檢測關,實現計量器具配備率100%,計量工作檢測率95,建立現場計量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和計量器具的維護保養規定。保證計量準確、人員盡職。4)加強技術管理工作,貫徹各級技術崗位責任制,認真進行圖紙會審,把有可能造成質量通病的部位在施工前解決好,嚴格按圖紙施工,制訂的施工方案和質量保證計劃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5)貫徹以自檢為基礎的自檢、互檢、專職檢查的“三檢”制度,并認真填寫“三檢制15、”檢查記錄,對不符合要求的施工內容不予驗收。未經監理公司等有關人員簽字認可,不準進行下道工序驗收。6)嚴格控制施工作業程序,做到土建、水、電同步施工,協調配合,堅決禁止例外轉序,堅持樣板引路,做好各工序的優化組合,建立嚴格成品保護制度,對已完分項、分部采取包、欄、護、蓋、封等措施,將保護責任落實到崗、到人,做到大面有人控,細部有人管。6、安全保證措施1)砼澆筑前,應對振動器進行試轉,振動棒操作人員應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振動器不能掛在鋼筋上,濕手不能接觸電源開關.2)砼運輸,澆筑部位應有安全防護欄桿,操作平臺。3)用電應按三級配電,二級保護進行設置。4)施工用電的設備、電纜線、導線、漏電保護器16、等應有產品質量合格證,且狀態良好.5)電動工具應符合有關規定,電源線、插頭、插座應完好,電源線不得注意接長和調換,工具的外絕緣完好無損,維護和保管由專人負責.6)現場施工負責人應為機械作業提供道路、水電、機棚或停機場地等必備的條件,并消除對機械作業有防礙或不安全的因素。夜間作業應設置充足的照明。7)機械進入作業地點后,施工技術人員應向操作人員進行施工任務和安全技術措施交底。操作人員應熟悉作業環境和施工條件,聽從指揮,遵守現場安全規則。8)操作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集中精力正確操作,注意機械情況,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或將機械交給其他無證人員操作。嚴禁無關人員進入作業區或操作室。9)實行多班作業的機械,應進行交接班制度,認真填寫交接班記錄;接班人員經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工作.10) 基坑臨邊處設置1.2m高鋼管欄桿,坑邊四周1。5m范圍內不得堆放土方或其它材料并不得設置機械道路。11)基坑施工中設置有效排水措施,人員上下設置專用通道,垂直作業上、下應設置隔離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