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車站主體結構鋼筋工程施工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70694
2023-06-09
19頁
803.38KB
1、*站主體結構鋼筋工程施工方案1、編制范圍及依據(jù)1.1編制范圍本方案適用于站主體結構鋼筋加工及安裝施工。1。2編制依據(jù)(1)xx市軌道交通*號線*站主體結構設計圖紙;(2)xx市軌道交通*號線02標施工組織設計;(3)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guī)范(GB/T 50326-2006);(4)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2003年版GB502991999);(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15);(6)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程(JGJ 182012);(7)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guī)程 JGJ1072010;(8)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guī)程(JGJ332012);(9)建筑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統(tǒng)一標準(2、GB50300-2001) ;(10)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 1499.1-2008);(11)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 1499。2-2007)。2、工程概況車站為地下兩層島式站臺車站.車站有效站臺中心線的里程為YDK26+578。572,車站起點里程為YDK26+489。922,車站終點里程為YDK26+653.922,車站總長度為164。000m,標準段寬19。7m,標準段深約18。24m。主體結構及內(nèi)部構件的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地下結構主要構件的安全等級為一級,在按荷載效應基本組合進行承載力計算時,其結構構件重要性系數(shù)取1。1,其他構件取13、.0。在人防荷載或地震荷載組合下,相應的結構構件重要性系數(shù)取1.0。本車站主體結構鋼筋用量多、種類多,施工工藝質(zhì)量要求嚴格。鋼筋級別采用HPB300級、HRB400E級,其中框架柱和斜撐構件(含梯段)、框架梁主筋應采用具有抗震性能的鋼筋。3、施工安排根據(jù)總體施工進度計劃安排,站主體結構分6個施工段進行施工。圖3-1 *站施工分段圖3.1人員組織根據(jù)施工計劃安排及工程量情況,人員組織安排如下:(1)管理層:現(xiàn)場負責人1人,技術主管1人,質(zhì)檢及技術人員4人,現(xiàn)場管理3人,安全員2人;(2)勞務隊伍:現(xiàn)場負責1人,技術2人,現(xiàn)場調(diào)度2人,鋼筋工20人,架子工20人,電焊工6人,普工20人。3。2鋼筋4、計劃鋼筋材料計劃表詳見下表31。3-1、鋼筋材料計劃表時間材料名稱 數(shù)量2016年7月8月9月10月鋼筋t4009009007823.3機械設備根據(jù)工程施工計劃,機械設備配置計劃見下表32。表32、機械設備配置表序號機械、設備規(guī)格型號數(shù)量計劃進場時間1汽車吊QY25t2臺2016712滾軋直螺紋機床HGS40D2臺2016-7-13鋼筋切割機GQ402臺2016714鋼筋彎曲機GW402臺20167-15鋼筋調(diào)直機GTQ3-1232臺2016-716電焊機BX13306臺2016717力矩扳手8把20167-18鋼尺10m(30m)8把2016-7-19龍門吊MH(8+8)T/221臺20165、-6254、施工方案4。1施工準備(1)熟悉圖紙,認真學習相關規(guī)范,做好技術交底,根據(jù)設計圖紙要求的規(guī)格尺寸,選擇適當?shù)倪M料長度,并按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進行鋼筋下料,以免浪費;(2)根據(jù)平面控制網(wǎng),在防水保護層上面放出軸線和基礎梁、墻、柱位置線;底板(中板)上層鋼筋綁扎完成后,測量人員組織測放墻、柱插筋位置線(每跨至少兩點用紅油漆標注)。底板(中板)混凝土澆筑完成,支設側(cè)墻及柱模板前,在板上放出該層平面控制線,待豎向鋼筋綁扎完成后,在每層豎向鋼筋上部標出標高控制點。4。2鋼筋加工及安裝方法4。2.1設計鋼筋種類(1)鋼筋 HPB300級,強度設計值;(2)鋼筋HRB400E級,強度設計值;(3)預6、埋件的鋼板采用Q235-B鋼;(4)焊條:E43型焊條用于HPB300級鋼筋的電弧焊焊接,E50型焊條用于HRB400E級鋼筋的幫條焊和搭接焊,E5503型焊條用于HRB400E級鋼筋與預埋件穿孔塞焊。4。2.2鋼筋型號(1)底板鋼筋:28、25、22、18,拉筋10;(2)側(cè)墻鋼筋:25、22、20、18、16,拉筋10;(3)框架柱鋼筋:32、28、25、22,箍筋14、12,拉筋10;(4)梁鋼筋:32、28、25、22、20,箍筋14、12;(5)中板鋼筋:22、18、14,拉筋8;(6)頂板鋼筋:25、22、18、16,拉筋10;進場鋼筋具有出廠質(zhì)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按爐罐(批號)7、及直徑按規(guī)范要求分批進行檢驗。檢驗內(nèi)容包括外觀檢查及力學性能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鋼筋在加工過程中發(fā)生脆斷、彎曲處裂縫、焊接性能不良或有力學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xiàn)象時,該批鋼筋進行化學成分檢驗或其它專項檢驗。進場鋼筋平直、無損傷,并且其表面沒有裂縫、油污、結疤、折疊、顆粒狀或鱗片狀老化銹;進場鋼筋分類、分批堆放,并掛牌標識,嚴禁混亂堆放。4。2。3鋼筋的搬運和存放鋼筋裝運過程中必須專人負責指揮,輕起輕放,不得隨意拋擲,以避免鋼筋變形、鎘傷,損害鋼筋外觀質(zhì)量及力學性能.進場待使用的鋼筋應分類堆放,并懸掛好標識,標明其規(guī)格、尺寸、數(shù)量、進場時間、使用部位、檢驗狀態(tài)、負責人等。鋼筋堆放場地應平整、干燥、8、通風,并設置排水設施,起地設置高度至少20cm的堆放平臺,避免鋼筋銹蝕。鋼筋堆放場地應設置防雨、防曬措施,避免鋼筋因雨淋、日曬反復作用造成污染或銹蝕。4。2.4鋼筋的加工(1)鋼筋在鋼筋加工場內(nèi)集中加工。在加工前,應根據(jù)施工各段結構實際情況提出加工方案,加工材料表.(2)鋼筋表面潔凈,粘著的油污、泥土、浮銹等必須清除干凈。(3)鋼筋用機械調(diào)直,經(jīng)調(diào)直后的鋼筋不得有局部彎曲、死彎、小波浪形等。(4)鋼筋切斷時,根據(jù)鋼筋下料表中編號、直徑、數(shù)量、尺寸進行搭配,先斷長料,后斷短料,盡量減少鋼筋接頭,節(jié)約鋼材。(5)鋼筋的彎曲、成型:鋼筋彎曲采用彎筋機彎曲,鋼筋彎鉤形式有三種,分別為半圓鉤、直彎鉤和斜9、彎鉤.(6)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當設計要求鋼筋末端需作135彎鉤時,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nèi)直徑不應下于鋼筋直徑的4倍.鋼筋作不大于90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nèi)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5倍。(7)鋼筋機械連接采用滾扎直螺紋套筒,直螺紋連接接頭等級為二級,當鋼筋接頭不能滿足錯開要求時,應采用一級機械連接接頭。直螺紋接頭的現(xiàn)場加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鋼筋端部應切平或鐓平后加再工螺紋;鐓粗頭不得有與鋼筋軸線相垂直的橫向裂紋;鋼筋絲頭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公差應為02.0p(p為螺距);鋼筋絲頭宜滿足6f 級精度要求,應用專用直螺紋量規(guī)檢驗,通規(guī)能順利旋入并達到要求的擰入長度,止規(guī)旋入不得超10、過3P,抽檢數(shù)量10,檢驗合格率不應小于95;套筒連接的鋼筋絲頭在套筒中央位置互相頂緊,外露螺紋不宜超過2P。(8)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見下表41。4-1、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項 目允許偏差(mm)調(diào)直后局部彎曲d/4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全長尺寸10彎起成型鋼筋彎起點位置10彎起高度0,10彎起角度2鋼筋寬度10箍筋寬和高+5,-104.2.5鋼筋的錨固與連接(1)受力鋼筋的連接采用焊接或機械連接。當鋼筋直徑d25mm時,宜采用機械連接。當采用焊接時,可采用閃光對焊或電弧搭接焊.應優(yōu)先采用雙面焊,無法采用雙面焊時,方可采用單面焊,搭接長度雙面焊5d,單面焊10d,搭接焊接頭的焊縫厚度s不應小于主筋直11、徑的0。3倍,焊縫寬度b不應小于主筋直徑的0。8倍。采用機械連接時,連接件必須是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合格的產(chǎn)品,符合有關質(zhì)量標準,并經(jīng)現(xiàn)場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2)柱子(不含暗柱)的主筋連接采用鋼筋連接器,主筋每邊多于4根時應分在三個截面上連接.(3)接頭位置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宜避開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qū)。梁柱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需要加密箍筋,其間距不應大于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五倍(5d),且不大于100毫米。頂板(頂梁),中板(中梁)主筋需要設置接頭時,下部鋼筋應在距支座1/3跨度范圍內(nèi)接頭,上部鋼筋應在跨中1/3跨度范圍內(nèi)接頭,底板(底梁)主筋設置接頭時,下部鋼筋應在跨中1/3跨度范圍12、內(nèi)接頭,上部鋼筋應在距支座1/3跨度范圍內(nèi)接頭。(4)4、受力鋼筋接頭的位置應相互錯開,同一連接區(qū)段內(nèi)的鋼筋接頭不得超過50。當鋼筋接頭不能滿足錯開要求時,應采用一級機械連接接頭。車站主體結構縱向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如下表:42、縱向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LaE 混凝土強度等級鋼筋種類與直徑C35C40C50HPB300普通鋼筋29d26d24dHRB400普通鋼筋d2534d30d28dd2538d33d31d分布鋼筋及直徑小于25mm的受力鋼筋可采用綁扎搭接連接,搭接長度Ld按下表確定:4-3、縱向鋼筋搭接長度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2550100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修正系數(shù) Ld (*13、LaE)1.21。41。6注:1、當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其Ld的值按較小的直徑計算; 2、在任何情況下Ld不得小于300mm.4。2。6節(jié)點處鋼筋的處理要求(1)車站主體結構與風道、通道的連接車站主體結構施工時在內(nèi)襯風道、通道周邊預埋風道、通道的頂、底板及側(cè)墻的鋼筋接駁器,采用一級機械連接接頭。圍護墻鑿除后筑范圍內(nèi)與兩端(車站主體與風道)鋼筋接駁器相連的鋼筋可用兩根鋼筋與兩端分別相接,再將兩鋼筋焊接起來.兩端鋼筋接駁器預埋時應考慮錯開一定距離(鋼筋直徑)。具體參見下圖:(2)墻、板轉(zhuǎn)角處構造:彎入側(cè)墻長度為側(cè)墻凈高的底板、頂板外側(cè)鋼筋三分之一,側(cè)墻外側(cè)鋼筋錨入底板、頂板外側(cè)長度詳見底板、頂板14、配筋圖,并在墻、板轉(zhuǎn)角內(nèi)側(cè)加腋角筋分別錨入板和墻。底板、中板、頂板與側(cè)墻轉(zhuǎn)角處配筋構造圖如下:底梁、中梁、頂梁加腋處配筋構造圖如下:4.2。7鋼筋的安裝(1)鋼筋安裝準備工作熟悉施工圖紙,弄清各個編號鋼筋形狀、標高、細部尺寸、安裝部位,鋼筋的相互關系,確定各類鋼筋合理正確的綁扎順序。核對配料單及料牌,依據(jù)施工圖紙,結合規(guī)范要求,核對配料單是否正確,校核已加工好的鋼筋的品種、規(guī)格、形狀、尺寸及數(shù)量是否符合配料單的規(guī)定,有無錯配、漏配。施工場地條件調(diào)查、工具、材料準備。(2)底板根據(jù)設計圖紙要求,鋼筋綁扎方向,橫向(東西)在內(nèi)側(cè),縱向(南北)在外側(cè)。施工工藝流程:放線電梯、積水井基坑鋼筋綁鋪鋪設縱15、向下筋鋪設橫向下筋架立馬凳筋鋪設橫向上筋鋪設縱向上筋加強帶封堵與固定墻、柱插筋設置鋼邊止水帶沉降觀測點埋設及安裝預埋件。按施工圖中的梁、基坑、墻、柱位置在基層上放出平面定位線,施工班組需根據(jù)主線及鋼筋間距彈出細部控制線.綁扎基坑(井坑、梁坑、集水坑)的鋼筋,且對在角部的放射筋位置需準確。鋪設板筋時,需區(qū)分加強板帶處鋼筋的大小及間距和位置,確保綁扎準確。馬凳筋采用22鋼筋焊接而成,高度應滿足圖紙上板的斷面尺寸需按要求進行布設,不得直接落于墊層上,需放置在板下筋的上層鋼筋上,梅花形布設,間距1 m.鋼筋保護層墊塊采用預制砂漿墊塊。墻柱插筋見下圖.墻柱插筋:墻柱插筋接頭應相互錯開,錯開長度為鋼筋直徑16、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墻柱插筋露出施工縫混凝土面長度不小于500mm。(3)側(cè)墻施工工藝流程:立24根根豎筋與搭接筋連接牢固畫水平鋼筋間距綁定位橫筋綁扎豎鋼筋、構造鋼筋綁扎水平鋼筋止水鋼板安裝。先立24根豎筋,與下層伸出的搭接筋連接牢固,畫好水平筋的分檔標志,在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定位,并在橫筋上畫好分檔標志,接著綁扎其它豎筋,最后綁扎其它橫筋,橫筋放在外側(cè),豎筋放在內(nèi)側(cè)。豎筋與伸出的搭接筋搭接處采用滾扎直螺紋連接。剪力墻鋼筋應逐點綁,雙排鋼筋之間綁拉筋和支撐筋,縱向受力主筋外皮綁扎墊塊。放置止水鋼板,設置塑料保護層卡具.側(cè)墻內(nèi)綁扎暗梁鋼筋時,暗梁鋼筋放置在墻體縱向鋼筋里側(cè)。合模前17、,在模板上口以下50mm處綁扎梯形定位鋼筋;合模后,對伸出的豎向鋼筋應進行修整,在鋼筋搭接處綁一道橫筋定位。澆筑混凝土時專人看管,澆筑完后再次根據(jù)情況進行調(diào)整,以確保鋼筋位置的準確。(4)梁工藝流程: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穿次梁底層縱筋并與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梁上層縱向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在梁側(cè)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diào)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頂板18、梁及中板梁上部通長鋼筋應貫穿中間節(jié)點,采用機械連接,鋼筋接頭位置應在跨中Ln/3范圍內(nèi);下部通長鋼筋機械連接接頭應在節(jié)點邊緣伸向跨中的Ln/4范圍內(nèi)。底板梁下部通長鋼筋應貫穿中間節(jié)點,采用機械連接,鋼筋接頭位置應在跨中Ln/3范圍內(nèi);上部通長鋼筋機械連接接頭應在節(jié)點邊緣伸向跨中的Ln/4范圍內(nèi)。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平直部分長度取10d和75mm中的最大值。梁端第一個箍筋設置在距離柱節(jié)點邊緣50mm處,遇梁端與柱交接處箍筋加密處,其加密區(qū)長度1。5倍板厚。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墊砂漿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梁上部縱向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鋼筋內(nèi)邊緣之間的最小距離)19、不小于30m和1。5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下部縱向鋼筋水平方向的凈距離不25mm和d,雙排受力筋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不小于25mm和d。(5)中板(頂板)工藝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部鋼筋鋪設預埋管件綁上部負彎矩鋼筋綁扎分布筋。清理模板上的刨花,鋸末,電線管頭等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畫好主筋,分布筋間距.按畫好的間距,先擺受力筋,后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等及時配合安裝.鋼筋的搭接長度、錨固長度詳見上表42、4-3。綁扎采用八字扣,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兩層鋼筋墊好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雙向板中的短向鋼筋需放在長向鋼筋的下面,鋼筋保護層采用砂漿墊塊。當板上孔洞尺寸20、小于300mm時.洞邊不再另加鋼筋,板筋由洞邊繞過,不得截斷;當洞口尺寸大于300mm時,應設洞邊加強筋,按平面圖示出的要求施工,當平面圖未交待時,一律按如下要求:洞口每側(cè)配置附加鋼筋,其面積不得小于被洞口截斷之受力鋼筋面積的一半,且不小于220,且上下排均需放置,且至少有一個方向兩端伸入支座(伸入支座內(nèi)長度35d),鋼筋長度滿足構造要求如圖所示:(6)框柱工藝流程:套柱箍筋機械連接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柱筋綁扎前對控制線檢查柱筋位置情況,如果鋼筋位置有所錯動,應進行校正,并應清除柱筋表面附著物。套柱箍筋: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鋼筋。機械連接豎向受力筋:柱主筋采用機21、械連接,接頭位置應嚴格按照設計規(guī)范要求留置.畫箍筋間距線: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扎,采用纏扣綁扎;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zhuǎn)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zhuǎn)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并綁扎牢固;柱箍筋端頭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取10d和75mm中的最大值(d為箍筋直徑)。連墻壁柱的綁扎應先綁扎柱筋,后綁扎墻筋。柱筋綁扎完應進行質(zhì)量檢查,確保鋼筋的垂直,軸線位置準確.(7)樓梯工藝流程:核對樓梯角度、踏步畫位置線綁主筋綁分布筋綁踏步筋。在樓梯段底模上畫好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線.根據(jù)圖紙主筋和分布筋的方向,先綁扎主筋后22、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綁扎,遇樓梯梁時,先綁梁后綁板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nèi),錨固長度見詳見上表42、43.(8)鋼筋綁扎位置允許偏差值見下表。44、鋼筋綁扎位置允許偏差值項 目允許偏差(mm)箍筋間距10主筋間距列間距10層間距5鋼筋彎起點位移10受力鋼筋保護層5預埋件中心線位移10水平及高程54。2.8鋼筋的保護層結構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1)頂板、底板、頂梁、底梁迎土側(cè)45mm,頂板、底板、頂梁、底梁背土側(cè)35mm;(2)中板、中板梁、內(nèi)墻面30mm,柱30mm;(3)側(cè)墻迎土側(cè)45mm,側(cè)墻背土側(cè)35mm;(4)混凝土結構中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小于鋼筋的公稱直徑;(5)箍筋23、和拉筋應箍在主筋上。4.2.9鋼筋工程的技術措施(1)車站結構的頂、中、底板應設置馬蹬筋,以保證雙層鋼筋位置準確,馬蹬筋的選用詳見相關設計圖。(2)所有板面(及排水溝等)均需參照建筑設計圖所示的坡度、排水方向、位置施工。(3)各層現(xiàn)澆板的結構標高和建筑面標高的數(shù)值,根據(jù)所處位置的不同有所不同,施工時需仔細核對建筑施工圖后方可施工。(4)當頂、中板跨度大于6米,要求設預拱度,其起拱按L/1000。(5)樓板開孔處理措施:當板上圓形孔洞直徑d及矩形孔洞寬度b(b為垂直于板跨度方向的孔洞寬度)不大300mm時,板筋繞過孔洞不截斷,也不需特殊處理;當300mmd(或b)1000mm且孔邊未設孔邊梁時,24、需加強措施處理;當 d(或b)1000mm時,在孔邊設加強梁。(6)對于單向板的面主筋,在其梁支座處需稍作彎折并緊貼梁面鋼筋的下部穿過。(7)除設計圖中要求的除外,框架梁的縱向鋼筋不應與箍筋、拉筋、及預埋件等焊接。(8)在主梁與次梁、次梁與次梁相交處及梁柱節(jié)點處均應進行箍筋加密配置:主梁內(nèi)在次梁作用處,箍筋應貫通布置。凡未在梁配筋圖中注明附加鋼筋者,均在2h1+3b范圍內(nèi)設附加鋼筋,箍筋肢數(shù),直徑同梁箍筋,間距50mm。(9)梁板鋼筋搭接:頂板(頂板梁),中板(中板梁)上層鋼筋不得在支座1/3跨度內(nèi),下層鋼筋不得在跨中1/3跨度內(nèi)。底板(底板梁)上層鋼筋不得在跨中1/3跨度內(nèi),下層鋼筋不得在支25、座1/3跨度內(nèi)。(10)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錯開距離不小于500mm和35d中的較大者,且在同一截面內(nèi)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大于50%.柱子(不含暗柱)的主筋連接采用鋼筋連接器,主筋每邊多于4根時應分在三個截面上連接。當鋼筋接頭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采用一級機械連接接頭。(11)受力鋼筋的接頭采用焊接,除應滿足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GB50204-2002)(2011版),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范(JGJ182012)外,還應滿足結構接地網(wǎng)的有關要求和注意各層梁、板的受力方向,正確判定各截面的受拉面,以選定鋼筋施工連接的最佳位置。(12)當板面與梁面平齊、板筋與梁縱筋相交時,按以下方26、法處理:在頂板和中板頂面,板筋放在梁縱筋上面;在頂板和中板底面,板筋放在最下面一排梁縱筋上面。在底板頂面,板筋放在最上面一排梁縱筋下面;在底板底面,板筋放在最下面一排梁縱筋下面。(13)鋼筋設置在同一截面內(nèi)的焊接接頭應相互錯開。在任一焊接接頭中心至長度為鋼筋直徑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區(qū)段內(nèi),同一鋼筋不得有兩個接頭,在該區(qū)段內(nèi)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為受拉區(qū)不宜超過50%,當鋼筋接頭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采用一級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距鋼筋彎折處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且不宜位于構件的最大彎矩處。(14)鋼筋綁扎前應設置具有一定強度的墊塊,確保鋼筋有足夠的保護27、層.車站結構的頂、中、底板應設置馬蹬筋,防止鋼筋撓度過大。5、鋼筋質(zhì)量控制5。1進場鋼筋質(zhì)量標準及驗收5。1.1原材要求(1)進場鋼筋質(zhì)量應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應有出廠質(zhì)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鋼筋表面和每盤(捆)鋼筋均應有相應的標志(2)進場時應按爐罐批號及直徑分批檢驗,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復試和見證取樣,經(jīng)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3)鋼筋表面應潔凈、無損傷,不得有銹蝕和油污,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的鋼筋不得使用.(4)焊條須滿足設計要求并附有產(chǎn)品合格證。(5)滾軋直螺紋鋼筋套筒按鋼筋機械連接用套筒(JG/T 1632013)要求,采用可焊性材料,在工廠與型鋼(與鋼筋等強)預焊,直螺紋鋼筋連接接頭的等級28、為二級,當鋼筋接頭不能滿足錯開要求時,應采用一級機械連接接頭,除合格證、材質(zhì)單以外,必須有供貨單位的質(zhì)量保證書和鋼筋連接的型式檢驗報告.5。1.2原材復試要求熱軋鋼筋進場按批進行檢查和驗收,每披由同爐號、同牌號、同規(guī)格、同冶煉方法的鋼筋小于等于60t作為一批。見證取樣數(shù)必須大于總試驗數(shù)的30.5。2鋼筋加工質(zhì)量要求5。2。1鋼筋加工允許偏差51、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項目允許偏差(mm)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全長的凈尺寸10彎起鋼筋的彎折位置20箍筋內(nèi)凈尺寸55。2.2鋼筋加工驗收(1)所有加工鋼筋,包括端頭彎曲部分的弧度、長度、平直部分長度、角度均需滿足設計及相關規(guī)范及規(guī)程的要求。(2)對于滾軋直螺29、紋鋼筋的驗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接頭形式檢驗:施工過程中應用鋼筋滾軋直螺紋連接,廠方負責提供有效的型式檢驗報告。連接鋼筋時,應檢查連接套的出廠合格證,鋼筋絲頭加工檢驗記錄。鋼筋連接工程開始前和施工過程中,應對每批進場鋼筋和接頭進行工藝檢驗:A、每種規(guī)格鋼筋的接頭試件不得小于三根;B、對接頭試件的鋼筋母材進行抗拉強度試驗;C、3根接頭試件的抗拉強度均應滿足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guī)程(JGJ 1072010)中級強度的規(guī)定,試件抗拉強度尚應大于等于1。10倍鋼筋母材的實際抗拉強度。隨機抽取同規(guī)格接頭數(shù)的10%進行外觀檢查,鋼筋與連接套規(guī)格一致,接頭外露絲扣長度不大于完整一周.接頭的現(xiàn)場檢驗按驗收批進行,同30、一施工條件下的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級同規(guī)格接頭,以500個為一個驗收批進行檢驗與驗收。對接頭的每一驗收批,應在工程結構中隨機截取3個試件做單向拉伸試驗,按設計要求的接頭性能等級進行檢驗與評定.當3根試件都合格后。該驗收批合格,如有1根試件的強度不符合要求,應再取6根試件進行復驗,復驗中如有1根試件驗收結果不符合要求,則該驗收批評定為不合格。在現(xiàn)場連續(xù)驗收批10個驗收批,全部單向拉伸試件一次抽樣均合格時,驗收批接頭數(shù)量可擴大一倍。5。3鋼筋綁扎質(zhì)量要求5-2、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綁扎鋼筋網(wǎng)長、寬10鋼尺檢查網(wǎng)眼尺寸20鋼尺量連續(xù)三檔,取最大值綁扎鋼筋骨架長1031、鋼尺檢查寬、高5鋼尺檢查受力鋼筋間距10鋼尺量兩端、中間各一點,取最大值排距5保護層厚度基礎10鋼尺檢查柱、梁5鋼尺檢查板、墻、殼3鋼尺檢查綁扎箍筋、橫向鋼筋間距20鋼尺量連續(xù)三檔,取最大值鋼筋彎起點位置20鋼尺檢查預埋件中心線位置5鋼尺檢查水平高差+3,0鋼尺和塞尺檢查6、成品保護措施(1)鋼筋現(xiàn)場加工完畢后,應架立用2塊1010mm方木墊好,不同級別的鋼筋分別碼放,作好防雨措施.(2)鋼筋絲頭檢查合格后,應盡快套上塑料保護帽,并應按規(guī)格分類堆放整齊,絲頭在運輸過程中,應妥善保護,避免雨淋、沾污、遭受機械損傷。雨期或長期堆放情況下,應對絲頭進行覆蓋防銹。(3)柱子鋼筋綁扎之后,不準踩踏。(432、)樓板的彎起鋼筋,負彎矩鋼筋綁扎后,不準直接踩在上面行走或鋪腳手板以便行走,在澆筑混凝土前保持原有形狀,澆筑中派鋼筋工專門負責修理。(5)綁扎鋼筋時禁止碰撞預埋件及洞口模板。(6)鋼模板內(nèi)涂刷隔離劑時,不得污染鋼筋。(7)安裝電線管,防水套管時,不得任意切斷和移動鋼筋.7、安全保證措施(1)鋼筋加工場地應平整,操作臺要穩(wěn)固,照明燈具須加網(wǎng)罩.(2)用機械調(diào)直、切斷、彎曲鋼筋時,必須遵守所用機械的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3)對焊機應指定專人負責,非操作人員禁止操作.(4)焊接人員在操作時,應站在所焊接頭的兩側(cè),以防焊花傷人。(5)焊接現(xiàn)場應注意防火,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并應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633、)配合焊接工作時應戴有色眼鏡和防護手套,焊接時不得用手直接接觸鋼筋.(7)吊運鋼筋必須綁扎牢固,并設穩(wěn)繩,鋼筋不得與其它物品混吊。吊運中嚴禁在施工人員上方回轉(zhuǎn)和通過,以防止鋼筋彎鉤鉤人,鉤物或掉落而發(fā)生事故.吊運鋼筋網(wǎng)或鋼筋構件前,應檢查焊接或綁扎的各個連接點,如有漏檢或漏焊,須處理后方能吊運。(8)吊運鋼筋,應防止碰撞電線,二者之間應保護安全距離。施工過程中,嚴禁鋼筋與電線或焊線碰撞,以防觸電。(9)施工現(xiàn)場的交通要道,不得堆放鋼筋。需在腳手架或平臺上存放鋼筋時,不得超載,并須經(jīng)有關施工人員同意。(10)綁扎鋼筋和安裝骨架,遇有模板、拉桿及預埋件等妨礙時,不得擅自拆除、割斷,以防發(fā)生事故,必須拆除時,應取得施工負責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