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進口段明挖隧道土方回填施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71007
2023-06-09
16頁
332.59KB
1、*鐵路進口段土方回填編制:審核:批準: * *目錄1 編制說明11.1 編制依據11.2 編制范圍11.3 編制原則12 工程概況22.1 明挖區間工程概況22.2 區間工程地質42.3 區間水文地質53 施工組織安排63.1 施工組織機構63.2 各職能部門職責63.3 主要管理人員及管理部門職責74 機械設備及回填料的選擇74.1 機械設備情況74.2 回填料的選擇84.2.1回填料的確定84.2.2標準擊實試驗84.3 施工人員準備情況8 4.3.1 勞動力組織方式84.3.2 作業人員配置85施工部署96土方回填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96.1.施工工藝及流程96.2.施工方法及工藝97 施2、工技術質量保障措施107.1 技術質量控制措施108 工期保證措施118.1 組織保證118.2 資源保證128.3 管理保證129 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210 文明施工保障措施121 編制說明1.1 編制依據編制主要依據:1、根據鐵四院提供的20*年*月*段施工圖設計圖,*隧道第一、六冊進口段DK00.000DK926圍護結構設計圖、主體結構設計圖、城市明挖隧道防水設計圖等。2、國家、鐵道部頒布的現行相關設計規范、施工技術規范、各種試驗(檢驗)、檢測標準(規程);3、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4、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J50300-2013)5、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6、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99-1999)7、我單位現有人員的施工管理水平、技術水平、科研水平、機械設備配套能力。1.2 編制范圍進口段明挖隧道及1#工作井DK000DK926明挖區間主體結構頂板土方回填施工。1.3 編制原則施工方案應完全滿足業主要求和符合施工現場實際施工需要以及施工技術規范。確保工程安全、優質、按時完成。遵守設計服從甲方、遵守設計,嚴格執行甲方提供的工程圖紙及文件,并且滿足國家現行施工規范要求。確保工期嚴格按所規定的施工工期,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和要求,在保證質量、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優化施工組織,各4、工序緊密銜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工作,以保證施工連續均衡有序地進行,確保施工工期并力爭提前完成。質量第一確立質量目標、制定創優規劃、嚴格按照質量體系運作,以工作質量確保每道工序和每項工程的工程質量。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確立安全工作目標、完善規章制度、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強化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狠抓現場各項規章制度、措施的落實,確保安全生產目標的實現。科學管理從實際出發,系統的、合理的安排施工的程序和順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點、全面展開;正確選用施工方法,科學組織,均衡生產。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力求技術先進、科學合理和經濟適用;在確保工程質量標準的前提下,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機具、新材料5、和新方法。作好人力、物力、機械綜合調配,組織均衡生產,降低工程成本。文明施工堅持自始至終對施工現場的全過程進行嚴密監控,以科學的方法實行動態管理,并按動、靜結合的方法精心布置和規劃施工現場,保護周圍環境。嚴格施工管理,開展文明施工活動,做到文明施工,爭創標準化施工現場。2 工程概況2.1 明挖區間工程概況*,位于*大道,前部為隧道進口,后接1#工作井,線路左側臨前山水道,多為工業廠房。隧道起迄里程:DK000DK926,全長0.449km,雙洞單線,明挖法施工。具體圍護結構參數表見表2.1-1。表2.1-1 DK000-DK126圍護結構主要參數表序號斷面型式里程范圍長度(m)基坑寬度(m)基6、坑深度(m)圍護結構支護體系支撐體系1U型槽段2U型槽段3U形槽段4U形槽段5矩形槽段61#工作井1、明挖段旋噴樁里程為DK*DK23*,長275m,寬度從小里程往大里程漸漸變大,最窄16.835m,最寬22.363m;基坑開挖深度最淺6.204m,最深13.435m;圍護結構采用800鉆孔樁及1000鉆孔樁+ 800600旋噴樁止水帷幕支護體系;內支撐采用609 t=16鋼管撐,標準斷面如圖2.1-1及2.1-2所示。圖2.1-1 DK2926DK222形槽段主體結構標準斷面圖圖2.1-2 DK266DK22矩形段主體結構標準斷面圖2、1#井里程為DK922-DK926, 盾構井基坑長度3.7、405m,寬度9.767m,基坑平面呈長方形,開挖深度997m,1#井小里程為一段明挖基坑,大里程為盾構區間。盾構井采用鉆孔灌注樁作為支護結構,圍護樁為直徑12001400的鉆孔灌注樁+800600旋噴樁做止水帷幕,第二、四道支撐采用609,t=16鋼支撐,第一、三道采用混凝土支撐。雙洞單線盾構工作井標準斷面圖2.1-3。 圖2.1-3 雙洞單線盾構工作井標準斷面圖根據本段的周邊環境、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及基坑埋深,明挖基坑*安全等級為一級。2.2 區間工程地質根據勘察揭露的地層結構、巖性特征、埋藏條件、物理力學性質,以及原位測試成果、室內土工試驗成果,結合區域地質資料,現將各巖土層分布及特征分8、述如下:、人工填土層(Q4ml)人工填土(雜填土、素填土)雜色,潮濕,松散稍密,成分復雜,表層多有20-40cm道路砼,主要成分為黏性土、花崗巖碎塊石、局部含建筑垃圾等。揭示層厚1.26.1m,平均層厚3.52m。推薦地基基本承載力0=40kPa。、第四系全新統海陸相交互沉積層(Q4mc)2-3 粉質黏土,褐黃色、棕紅色等,可塑,局部夾薄層砂類土。全線大多數地段均有分布,揭示層厚1.023.3m,平均層厚4.28m;埋深2.9521.0m,平均埋深8.03m。推薦地基基本承載力0=120kPa。4-1 粗砂(Sco),褐黃色,灰色等,松散,飽和,局部夾黏性土及少許砂類。分布不連續,揭示層厚1.9、05.0m,平均層厚2.75m;埋深2.07.8m,平均埋深4.18m。推薦地基基本承載力0=110kPa。、基巖花崗巖(52-3),全風化(W4),灰白色、褐黃色等,巖芯已風化成砂土狀,礦物成分主要為石英、長石和云母。巖面起伏較大,分布不連續,揭示層厚0.347.0m,平均層厚14.39m;埋深2.034.0m,平均埋深17.86m。推薦地基基本承載力0=200kPa。花崗巖(52-3),弱風化(W2),青灰色、灰白色等,弱風化,中粗顆粒結構,塊狀構造,節理裂隙較發育,巖質堅硬,層面埋深起伏較大,分布不連續,揭示層厚0.522.3m,平均層厚6.18m;埋深3.054.0m,平均埋深22.010、5m。推薦地基基本承載力0=1000kPa。在工作井范圍內,根據收集資料和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層結構、巖性特征、埋藏條件、物理力學性質,以及原位測試成果、室內土工試驗成果,結合區域地質資料,勘探深度范圍內共揭示4個地層,人工填土層約為2m、粗砂層厚約7.15m、可塑粘土層厚約11.6m、全風化花崗巖層厚約20.7m。2.3 區間水文地質、地表水隧道沿線臨海,地表水極其豐富,多為海水。地下水擬建隧道范圍內,根據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可分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深部基巖裂隙水。第四紀孔隙水主要賦存于場區淺部人工填土及其下部砂類地層中,水量豐富,富水性好。砂土及花崗巖全風化層透水性強。砂土層中地下水大部分具11、有承壓性。 基巖裂隙水位于下伏燕山期侵入巖花崗巖(52-3)地層中,基巖裂隙水主要靠上層的孔隙水沿基巖裂隙下滲補給,水量貧乏。、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第四系孔隙潛水人工填土層透水性差異較大。填土為碎石或花崗巖碎塊地段,透水性較強;填土以黏性土為主的地段,透水性較弱。第四系孔隙潛水主要受大氣降水豎向入滲補給,同時與地表水體互為補給。地下水受潮汐影響較大,勘測期穩定水位埋深1.52.5m。承壓含水層,主要分布在砂類土中,上部隔水頂板多為黏性土,受氣候、潮汐影響不明顯,主要接受潛水入滲補給,同時接受上部地表水補給,側向逕流緩慢。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巖層風化帶及節理裂隙中,接受上部孔隙水的補給,12、水量貧乏,水動力條件微弱。3 施工組織安排3.1 施工組織機構項目經理部按照精干高效、便于管理的原則組建,配置項目經理1人,項目副經理*人,技術負責人1人,項目經理部設“五部二室”,共七個職能部門,即施工技術部、安質部、保障部、計劃部、財務部、綜合辦公室,中心試驗室。*及*頂板土方回填工程由*來具體組織實施完成,其組織機構見圖3-1。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程師項目經理部項目經理工程技術部測量組試驗室施工組技術組監測組物資設備部安全質量部計劃財務部綜合辦公室施工隊圖3-1 組織機構圖3.2 各職能部門職責施工技術部負責施工全過程的技術方案制定、技術指導、質量監督檢查、質量管理,負責施工測量、監控量測13、和工程試驗工作。安質部負責安全檢查、管理、安全技術方案及安全操作規程制訂、安全交底、貫徹質量標準。物資設備部負責物質采購、供應、管理和機械設備的管理、維修、保養工作,保證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轉。計財部負責施工圖預算、內部承包核算、上級報表、資金管理、成本控制工作。綜合辦公室負責內部行政管理、外部協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3.3 主要管理人員及管理部門職責項目經理職責:全面履行承包合同,按項目對本工程施工期間的人、財、物進行全面的獨立的組織管理。優質、安全、高效的完成合同規定的任務。項目副經理職責:對現場施工各種資源進行合理調配組織,按總體施工布置,組織完成各項施工任務,并負責主抓安全工作。在項目經理14、因事短時離開工地時,受項目經理委托代行經理職責。總工程師職責:在本工程施工中全面負責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的主持編制和施工技術的組織管理,按ISO9002標準建立質量體系并主持運行,對本工程施工中遇到的技術問題負責處理。施工技術部長職責:在總工程師領導下,負責本工程項目的施工技術工作,審查設計文件,執行施工技術規范,進行技術交底,并組織實施。物資設備部長職責:主持本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物資設備采購、供應和調配工作,保證施工過程中物質設備資源的需要。計財部部長職責:負責計劃,合同、計量管理工作;本項目施工過程中的施工計劃編制、工程計量及合同的歸口管理。對本工程項目施工中的資金計劃、合理使用管理,使資金在15、項目內的周轉使用為施工順利進行和完成提供保證。辦公室主任職責:處理行政日常事務管理工作和人員管理工作,協助處理好內外工作關系。4 機械設備及回填料的選擇由于本區間回填方量較大,需合理安排施工機械及回填料的選擇,達到快速完成施工內容的目的。4.1 機械設備情況表4.1-1土方回填主要機械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單位數量型號1推土機臺1SD1602振動壓路機臺116T3靜壓壓路機臺18T4自卸車輛3后八輪5手推車個5/6鐵鍬把10/7柴油打夯機臺2TYCH-8082m鋼尺、20號鉛絲、膠皮管、環刀等若干試驗室使用/4.2 回填料的選擇4.2.1回填料的確定基坑回填料施工前必須清除淤泥、粉砂、雜土、有機質16、含量大于5的腐植土、過濕土和大于75mm的石塊。按施工圖紙要求結構頂板上1m范圍內采用透水性差的粘土分層壓實回填施工,作為一道隔水層,粘土要求塑性指數lp17,粘土材料施工含水量與最優含水量之差控制在-4%2%之間。土方回填料優先選擇基坑挖出的原土,利用現有開挖工作面的土直接回填。當開挖土源不夠時,再由原項目土方存放點運回回填。4.2.2標準擊實試驗土方回填料確定后,項目部質檢員、實驗員邀請監理工程師共同在回填料場進行取樣,抽取的圖樣應具有代表性,各個土層和性狀都應包括。土樣抽取后送項目部實驗室做標準擊實試驗,確定最優含水率下的最大干密度。通過實驗作出土方回填料的最優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根據規17、范回填土壓實度的要求,確定出施工中控制額最小干密度=最大干密度*最低壓實度(95%),再查含水量與干密度曲線圖確定合格的干密度下的含水率范圍。4.3 施工人員準備情況4.3.1 勞動力組織方式勞動力組織方式:采用架子隊組織模式。4.3.2 作業人員配置施工人員結合確定的施工方案、機械、人員組成、工期要求進行合理配置。作業人員配備人數,隨時施工進度情況,人員作動態調整。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及施工要求,*及*主體結構土方回填分兩期施工,場地一主體施工完成后先回填,待場地二主體結構全部施工完成后回填剩余區域,施工任務的人員由下列工種組成:表4.3-1 人員配備表序號工種人數備注1普工402電工83機械工18、484放線工125試驗工617合計1045施工部署頂板上方的8cm厚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強度達到75%后即可為頂板上方土方回填提供作業空間,頂板上及弧形拱頂砌磚、混凝土保護層周圍第一層回填厚度為50cm,采用自卸回填,人工夯實。本工程明挖區間長度較長,采用回填式回填。考慮填料為明挖基坑土石方,施工時邊開挖邊回填,開挖回填流水布設。6土方回填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6.1.施工工藝及流程頂板驗收回填料進場回填料檢驗分層鋪設機械壓實檢驗密實度找平驗收測量放線圖6.1-1土方回填施工工藝流程圖6.2.施工方法及工藝1、回填中對防水的保護在頂板回填過程中,應該對頂板的防水進行嚴格的保護,千萬不能對頂板防水造成破19、壞。2、檢驗土質檢驗回填土料的種類、粒徑,有無雜物,是否符合規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圍內;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施工單位每1x104 m3或土性明顯變化時抽樣檢驗1次。3、填土應分層鋪攤基坑回填施工要分層、水平壓實,當基坑回填高程不一致時,要從低處逐層壓實。對于基坑分段回填的接茬處,已填土坡要挖臺階,且臺階寬度不得小于2m,臺階高度不得大于0.5m。每層鋪土的厚度根據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根據土質試驗結果本工程每層回填土厚度為不大于300mm,碾壓不大于500mm。表6.2-1 填土每層的鋪土厚度和20、壓實遍數表序號壓實工具每層鋪土厚度(mm)每層壓實編數(遍)1推土機200300682振動壓路機2003506103靜態壓路機200300344蛙式(柴油機)打夯機20025034為保證結構安全,結構頂板3.5m范圍以內不采用振動壓路機壓實,采用小型靜態壓路機平碾壓實,在邊角、拐角處采用人工使用小型機具夯填;回填至3.5m以上采用靜壓、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要求回填土每層壓實度95%,碾壓過程中應控制行駛速度,一般不應超過2km/h。碾壓時,輪(夯)跡應相互搭接,防止漏壓或漏夯。長寬比較大時,填土應分段進行。每層接縫處應作成斜坡形,碾跡重疊。重疊0.5l.0m左右,上下層錯縫距離不應小于1m。在21、機械施工碾壓不到的填土部位,應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機分層夯打密實,采用人工夯實施工時,夯與夯之間的重疊不得小于1/3夯底寬度。回填土方每層壓實后,應按規范規定進行環刀取樣,測出干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要求后,再進行上一層的鋪土。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應進行拉線找平,凡超過標準高程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于標準高程的地方,應補土找平壓實。4、試驗檢測在基坑回填碾壓過程中要及時進行取樣檢查回填土密實度。機械碾壓時,每層土按基坑長度50m或基坑面積為1000時取一組;人工夯實時,每層填土按基坑長度25m或基坑面積為500時取一組;每組取樣點不得少于6個,其中部和兩邊各取兩個點。與遇到填料類22、別和特征明顯變化或質量可疑處要增加取樣點位。7 施工技術質量保障措施7.1 技術質量控制措施1、基底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2、回填的土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3、回填土必須按規定分層夯壓密實。取樣測定壓實后的干土質量密度,其合格率不應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質量密度的最低值與設計值的差,不應大于0.08g/cm3,且不應集中。環刀取樣的方法及數量應符合規定。4、填方施工結束后,應檢查標高、邊坡坡度、壓實程度等,檢驗標準應符合表7-1規定:表7.1-1 土方回填檢驗標準表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頂面標高-50用水準儀或拉線尺量檢查2表面平整度20用2米靠尺23、和鍥形塞尺尺量檢查3分層厚度50水準儀4分層厚度及含水量設計要求按規定方法5回填土料設計要求取樣檢查或直觀鑒別5、在回填中,注意在使用鐵鍬、平碾等時,不得破壞防水保護層。6、回填土下沉:因虛鋪土超過規定厚度或夯實不夠遍數,甚至漏夯,基底有機物或樹根、落土等雜物清理不徹底等原因,會造成回填土下沉。為此,應在施工中認真執行規范的有關規定,并要嚴格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表7.1-2 土方回填允許偏差表8 工期保證措施為配合總包單位施工和總體工期要求,我司擬采取以下措施保證工期。8.1 組織保證(1)我單位將選派年富力強、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施工、技術管理人員組成項目部領導班子。(2)在全公司范圍內24、根據以往的業績,擇優選派技術熟練、技藝水平高、能吃苦耐勞、善打硬仗、具有高度敬業精神的生產工人參與本工程的施工。(3)項目部根據工程進度、質量等情況與公司保持熱線聯系,公司將盡全力予以組織保證,要人給人,要物給物。8.2 資源保證(1)確保農忙季節和節日期間的勞動力。(2)提前作好機具供應、后勤保障工作,確保順利施工。該工程由于機械化程度高,設備是否能夠得到保證,是否能在較短時間內進場到位,是該工程是否能夠順利完成的關鍵,因此擬在施工前期專門成立材設組,專門負責設備進場的組織工作。必須確保設備按需要進場。(3)確保工程施工必需的資金,做到工程款專款專用,決不挪作它用。8.3 管理保證(1)層層25、落實各級崗位責任制,明確其進度責任,各負其責。(2)制定斗硬的經濟責任制,獎罰分明,責、權、利掛鉤。(3)對施工進度計劃進行動態管理,根據設計圖紙、進度要求,對資源進行合理調配,優化施工方案,對施工進度計劃進行多次優化調整,確保目標工期的實現。9 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施工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不準穿拖鞋,高跟鞋或赤腳。2、土方回填時,基坑頂部做好防護;基坑四周的防護欄,在回填土未完前,不得拆除。因回填土施工局部拆除的基坑防護欄,在當天完工前仍須恢復。3、要求上部作業人員文明施工,不得隨意亂扔施工材料及建筑垃圾。4、回填時不得上下交叉作業;上方卸土,下方嚴禁站人;卸土時必須派專人指揮。若必須上下交26、叉作業時,如上部搭架、拆架,須在土方回填作業面上方搭設防護層,滿鋪木跳板,木跳板要綁扎牢固,且在木跳板層下掛雙層水平兜網。5、在基坑邊附近作業人員,不得離基坑過近,防止意外傷人。6、每臺打夯機須由2人協同操作,一人持打夯機,一人拉電纜線。嚴禁電纜纏繞。扭結和被平碾機跨越。操作人員必須戴好絕緣手套,穿好絕緣鞋,并嚴禁用夯頭打擊電纜。7、場照明燈具的架設高度要符合有關安全規程的要求,不低于2.5m。夜間施工必須有足夠的照明設施。10 文明施工保障措施1、由于本工程施工場地狹小,施工現場內車輛較多,回填土工作必須與其它工作統一協調安排,所有土方運輸車輛進入現場,應設專人指揮車輛,并嚴格按照指定的堆土位置堆放土方。2、隨時派專人清掃馬路,適量撒水壓塵,達到環衛要求。3、現場內運土過程中造成的遺撒,應及時清掃清理。4、施工班組長必須對班組作業區的現場文明負責,落實到人。5、各項施工任務,做到工完場清。6、所有土方運輸車輛進入現場后禁止鳴笛,以減少噪音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