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園建筑垃圾換填軟土路段施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71037
2023-06-09
16頁
174.67KB
1、XXXX段軟土路基施工方案XXX有限公司XXXX區項目經理部編 制: 復 核: 審 核:XXXX段軟土路基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XX位于XX新區國際文化教育園內,西起XXXX道,東至富XX,是XXX文化XX交通主要干道。道路總長度為XX米,規劃紅線寬度60米。二、現場情況依照設計圖紙,該路段XXXX路基原設計為路床下挖80cm后,若遇到砂層,無法保證路床頂面壓實度、彎沉值時,機動車道路床頂面下30cm范圍內砂層加入重量4%的水泥穩定。現場開挖至設計反挖標高后(路床底部),揭露地層均為粉質粘土,基底軟弱、土層強度低、塑性指數大、滲透系數小、土層含水量23%30% W0+11,經現場取樣試驗,土體最2、佳含水量為14.6%,最大干密度為1.83,塑性指數不符合設計規定范圍1015之內及含水量超出設計圖中濕軟地基處理W0+11,現場土體無法壓實,無法按設計進行摻灰需另行處理,并且土體中樹根及腐蝕物含量較多。經調查,該地段原來為灃河分洪渠老河床,現為村民種植樹及蔬菜大棚地段.開挖至設計標高后采用25T壓路機進行靜壓,出現大面積彈簧、反皮狀,局部沉陷現象。地基的下沉問題突出,過大的沉降量影響穩定和平順,無法滿足設計要求。因現狀土質參數、含水量、塑性指數均不符合設計要求,為確保道路工程質量,濕軟路基填筑必須將施工后沉降量和沉降速率控制在允許范圍內,現狀土不符合路床回填材料要求,需外運處理并外購土方進3、行回填。根據業主、設計院、勘測單位、監理單位對現場進行調查、核實,制定采用級配建筑垃圾換填施工方案。現場已經對XX段右幅機動車道反挖至設計標高以下60cm部分進行建筑垃圾進行換填處理。在施工過程中,根據現場實際施工情況,目前所采用級配建筑垃圾換填經碾壓后達不到相應的壓實標準。由于XX是西XX園區,為了既能保證工程質量及施工進度要求,又經濟實惠。經業主及監理同意,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已對具代表性地段進行開挖探坑,并邀請專家進行現場勘察、論證,根據現場情況最終制定了濕軟路基處理方案。三、現場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路基換填施工前,為保證換填材料源質量,當料場確定后,試驗室應及時進行相關試驗,工程部確認填4、料種類、粒徑、級配是否符合要求.反挖至處理標高后,進行平整和測量,恢復中邊樁,檢查平面位置及處理寬度,放出標高控制點,修筑路拱,并用壓路機碾壓一遍,使路面光潔,無浮土,橫向排水坡符合要求。2、施工便道為滿足設備進場,材料運輸等方面的需要,除利用既有道路外,還在線路內沿綠化帶修建12m寬較高質量的便道,便道頂設路拱并按排專人加強維護養護,確保雨季便道暢通,現場施工便道已經貫通。3、現場臨時排水由于換填材料是一種滲水性材料,在施工中,須確保反挖至設計標高后路拱,防止路基層面積水。施工前,根據工程實際,濕軟地基處理段落兩側設置施工現場臨時排水設施,以保證路基土石方及附屬結構物能正常作業,消除路基內與5、水有關的隱患,保證路基工程質量。當現場開挖后必要時現場采用蓬布或塑料布防雨,按排專人雨后及時組織人員排水,確保路基面不得積水浸泡。四、濕軟路基施工方案根據2014年11月10日召開專家論證會,對XXX區XX路(XXX市政工程XX段濕軟路基施工方案進行專家論證。專家提出全幅處理,確保處理的整體性,并提出如保確保設計圖中車行道路基壓實標準表要求。填挖類型壓實標準路床頂面以下深度( cm)壓實度(%)填方路基重型0-8095801509315092零填或挖方路基03095308093根據業主、設計院及監理意見及建議,針對專家意見及建議編制以下處理方案:一、為減少后期縱向沉降裂縫,決定對該段濕軟路基進6、行全幅挖除換填,換填深度為路床以下0.7m,先進行200m試驗段施工,待試驗參數確定后再進行其他段落施工。濕軟地基處理分三層:第一層:寬60m,厚30cm,采用大塊粗骨料建筑垃圾,粒徑1520cm約占80%,最大粒徑不得超過20cm。 第二層:寬60m,厚20cm加工后級配建筑垃圾混合料(最大粒徑不超過10cm,4.75mm 以下細料含量小于50,含泥量小于5%)、礫石(粒徑不超過100mm,礫石強度不低于四級),兩種材料體積比為1:1;第三層:考慮綠化種植,綠化帶部分不用用灰土處理,處理寬度為3.5(非機動車道)+0.5(機動車道外側加寬)+11。5(機動車道)+16(中間綠化帶)+11.57、(機動車道)+0。5(機動車道外側加寬)+ 3。5(非機動車道)=47m,厚20cm灰土封頂,采用12%灰土處理; 二、機動車道及非機動車路床80cm部分采用12%灰土分層夯實.三、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均進行處理,剩余寬度不足以進行管道開挖施工,為確保管道施工時不破壞濕軟地基處理整體性,管道位置需外移,同時對熱力、通信、給水管道也有影響,中間綠化帶及行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綠化帶采用防水土工布U型鋪設,剩余綠化部分采用素土回填至結構層底。四、瀝青路面結構層連續施工,并調整結構層厚度,二灰碎石由原來的18cm+18cm改為20cm+20cm,灰土由原來的15cm+15cm改20cm。五、處理深度范8、圍內反挖遇砂層時,采用4%的水泥穩定,厚度為30cm,不需反挖到處理深度設計標高;當反挖到設計標高后遇砂層時,同樣采用4的水泥穩定,厚度為30cm。五、施工質量控制1、施工工藝建筑垃圾換填采用全斷面處理,左右幅分開水平分層填筑的方法施工。挖掘機或裝載機裝車、自卸車運輸、推土機攤鋪整平、拖式振動壓路機振動壓實。建筑垃圾換填按“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水平分層填筑,嚴禁傾填法施工。換填施工工藝流程見下圖511。換填施工工藝流程框圖5-1-1建筑垃圾換填施工工藝流程施工階段施工準備階段整修驗收階段填筑區段平整區段碾壓區段檢測區段基底整形分分層填筑施施工準備基基底處理攤攤鋪整平振振動碾壓檢檢驗簽證路路9、基整修(1)填料的選擇填料選擇:底層采用大塊粗骨料建筑垃圾,粒徑1520cm約占80%,最大粒徑不得超過20cm,中間層采用加工后級配建筑垃圾混合料(最大粒徑不超過10cm,4.75mm 以下細料含量小于50,含泥量小于5%)、礫石(粒徑不超過100mm,礫石強度不低于四級),兩種材料體積比為1:1;兩種材料拌和做填料,其含量主要為磚塊及水泥混凝土塊、礫石為主.嚴禁用含有草根、樹葉、樹枝、塑料、煤塊、爐渣材料,且含泥量及泥塊含量超標、針片狀顆粒含量符合規范要求,無木屑、生活垃圾等建筑垃圾材料進行填筑。現狀土不符合路床回填材料要求,需外運處理并外購符合填料要求土方進行摻灰拌和后回填。當料場或換填10、材料性質變化時,應及時做試驗,并適當調整鋪料厚度,碾壓遍數。(2)劃分區段在驗收合格的地基上劃分作業區段,根據現場施工情況進行劃分,各區段依次循環作業,試驗段只分一個區。A. 路基整形填筑前首先用機械對反挖出來的路基進行平整和測量,恢復中邊樁,放出標高控制點,修筑路拱,并用壓路機碾壓一遍,使路面光潔,無浮土,橫向排水坡符合要求,確保設計有效寬度。路基填筑至標高后,進行平整B. 分層填筑第一層填筑前,測量班放出線路中、邊樁,測出反挖后地面高程,報監理驗收合格后進行第一層材料的填筑.整形、壓實好后,按工藝試驗確定的層厚計算出堆卸石料的數量并標點,安排好材料運輸路線,專人指揮,按道路橫斷面分左右幅進11、行施工,縱向水平分層填筑。填筑應先低后高,先兩側后中央。根據不同層次材料粒徑要求,第一層先鋪大料徑材料進行擠壓,第二層填料級配應良好,粗細顆粒應分布均勻,避免出現粗粒集中堆積,對于填料中大于20cm的石塊應進行解小。灰土層施工采用外購符合填料要求土方,摻灰拌和后回填.采用穩定土拌和機進行拌和,混合料拌和均勻后色澤一致,沒有灰條、灰團等現象。灰土施工作到當天鋪筑,當天成活.C. 檢查鋪填厚度原地面處理完成后恢復線路中、邊樁(每20m一個)。邊樁用高1m的木樁,其上按分層厚度畫格,或者沿縱向每20m設一斷面,每斷面布設2個測點,用水準儀測出各點高程,用以控制層厚和寬度。D. 攤鋪平整第一層材料攤鋪12、,鑒于材料的特性,卸下的建筑垃圾填料采用大型推土機初平,人工跟班配合。第二層攤鋪時,由于填料材質不均勻,在推土機平整完后,壓路機先靜壓一遍,人工用小斗車裝料對坑洼地段進行填補。填補前用羊鎬將底面已壓實部分的表層刨松,粗細顆粒應分布均勻,避免出現粗粒集中堆積,松鋪厚度嚴格按方案所制定厚度進行回填,然后再繼續碾壓。當大塊含量較多時,其間隙以細粒混合料人工鋪撒填充.在路床底,人工掛線進行調整,以確保平整度符合要求。E. 灑水和晾曬填料的含水率控制在不超過最佳含水量2%,當填料中含水率太低時在表層采用灑水車噴水并攪拌均勻,以提高含水率;當填料中含水率超過規定時,采取晾曬以降低含水率,并可適當減小鋪填厚13、度,再行碾壓.F. 振動碾壓進行碾壓前對填筑層的分層厚度和平整程度進行檢查,確認層厚和平整程度符合要求再進行碾壓。先采用羊角碾壓,然后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振動碾壓,采用振動壓路機碾壓時,第一遍應不振動靜壓,然后先慢后快, 壓路機司機根據密實度標準、填土層厚進行碾壓.最大速度不宜超過 3km/h,由弱振至強振。碾壓時先外側后中央,壓實路線對于輪碾應縱向互相平行,反復碾壓。行與行之間應重疊4050cm;前后相鄰區段應重疊 100150cm,應達到無漏壓、無死角,確保碾壓均勻。以通過12t以上振動壓路機進行壓實試驗,當壓實層頂面穩定,不再下沉(無輪跡)時,可判為密實狀態.G. 質量檢測主要包括:a。填14、料、填筑層厚度;b。路基填筑斷面尺寸;c.填筑層在縱向和橫向的均勻度和平整度;d。壓實度,主要用預埋鋼球,進行沉降量觀測,且人工挖撬配合檢查,直至檢測沉降量符合規范要求為止。濕軟地基處理后上封層進行壓實度及彎沉試,符合要求后進行路床施工。每層填料壓實后,及時進行中線、標高、寬度、壓實厚度的檢測。在填料質量、填筑厚度、填層面縱橫方向平整均勻度等符合規定標準的基礎上,進行壓實度的測定簽認.經壓實度試驗合格并監理認可后,可轉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進行補壓后再做檢查試驗,一直達到合格為止.2、建筑垃圾施工工藝試驗A. 填料的鋪筑將粉碎合格的建筑垃圾,運至試驗場地,按計算的布料間距標點堆卸,大型壓路機進行15、擠壓,用大功率推土機平整,局部不平地段以人工用細顆粒料找平,第一層先鋪大料徑材料進行擠壓,第二層填料級配應良好,粗細顆粒應分布均勻,避免出現粗粒集中堆積,對于填料中大于20cm的石塊應進行解小,水平分層填鋪,先低后高,先兩側后中央。B. 填料的壓實和檢測用選定的重型或超重型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機械走行速度控制在2.53km/h,直到壓至無明顯輪跡時為止。由弱振至強振。碾壓時先外側后中央,壓實路線對于輪碾應縱向互相平行,反復碾壓。C. 第一層填料的鋪筑用大粒徑建筑垃圾,用人工配合挖機整平,整平后用壓路機靜壓后,再進行振動碾壓,直至大粒徑建筑垃圾不下沉為止。D. 第二層填料的鋪筑將虛鋪厚度232516、cm,碾壓和檢測方法同原則同填土試驗.當壓至無明顯輪跡時,視為合格.E. 第三層填料的鋪筑將虛鋪厚度2025cm,碾壓和檢測方法原則同填土試驗,需檢查灰劑量及壓實度,直至檢測合格為止.F. 試驗資料的分析和整理試驗段施工結束后,對試驗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選出用于大面積填筑碾壓施工的技術參數。3、換填質量控制程序圖53-1。換填質量控制程序圖5-3-1六、加強過程監控(1)確保所有進場材料的性能及技術指標符合標準,杜絕不符合質量標準的材料入場,從源頭把好質量關。(2)做好施工機械的選型配套,使其性能滿足施工要求.通過試驗段做好工藝參數記錄。(3)嚴格執行監理程序。每道工序完成后,先經自檢合格,再17、報監理檢驗認可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質量檢驗流程見圖1-62。(4)做到質量信息化管理,用科學的方法控制好工程質量。(5)堅持“三檢制度,對各道工序進行書面技術交底和操作要求交底,質檢人員要嚴格按照技術交底檢查驗收.確保工程質量達到或超過技術交底要求。(6)做到按規范、按程序、按工藝流程進行操作.確保工序質量和實物工程質量的不斷提高.(7)對發現的質量問題,按照“查不出原因不放過,拿不出處理辦法不放過,處理不徹底不放過”的原則進行整改.(8)主動接受業主和監理工程師對工程質量的監督和檢查。七、路基工程質量保證措施(1)路基施工前,要做好臨時排水系統,嚴禁出現積水現象,防止施工過程中地表水對路基18、反挖后浸泡.(2)路基填筑前,先進行試驗路段施工,選定最佳參數。路基填料必須經土工試驗合格后使用。(3)換填嚴格按縱向全寬水平分層填筑、壓實,按“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工藝施工,確保施工質量。(4)填筑時,要控制好合理的分層厚度,粗細顆粒要分布均勻,避免出現粗粒集中堆積,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分層碾壓。(5)分層填筑各土層間要平整,符合平縱坡要求,不得出現積水。分層填筑、壓實,不得出現帖皮現象。(6)分段填筑時,先填地段在接頭處預留緩于1:1的坡度,并且在各填筑層面上預留不小于2m寬的平臺,便于接頭段銜接。(7)質量檢驗流程圖.不合格加強機械維修與保養機圖6-1-1 合理安排工序,加強QC小組活19、動 質量專職機構圖不合格加強機械維修與保養機不合格加強機械維修與保養機返工下一道工序加強機械維修與保養機監理工程師驗收簽認加強機械維修與保養填報質量通知單專職質檢人員復檢填報自檢表格班組質檢員自檢每道工序完成以后圖7-1-1 質量檢驗流程圖八、文明施工措施 1、開工前,對全體參戰職工進行文明施工教育,增強全員文明施工意識,創建文明工地,爭創文明標段.2、在施工現場設置醒目標志、標語,掛牌施工,在特大橋工地和其他醒目位置用不銹鋼和鋁合金材料做成正規的標牌,注明合同段名稱,施工單位經理、技術負責人、監理負責人、工期、監督電話等.并出簡報、黑板報,采取多種形式做好宣傳工作.3、統一布置、有條不紊、統20、一指揮,做到道路暢通,環境整潔,文明衛生.對于工程機械停工后分類劃區擺放,并對狀況進行掛牌標識;對于工程中的材料,做到堆放整齊,有防污措施,掛牌標明產地、規格、檢驗狀態等;對于局項目部駐地及工程隊駐地的生活區適當美化、綠化。對于預制的構件,用紅色油漆注名構件長度、使用部位、生產日期等。4、堅持掛牌上崗制度,駐地管理、施工人員一律配戴上崗證,標明職務、姓名、本人彩色像片,接受監督檢查.5、集中辦公,所有參戰人員應講文明、講衛生、講禮貌.6、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和業主做好治安聯防工作,妥善處理好各種關系。減少矛盾,開展路、地共建活動,做到“兩個文明一起抓,兩手都要硬。7、對夜間施工作業地點做好照明工作21、。8、要多與地方有關部門及沿線群眾聯系,聽取意見,及時改進措施;同時多參加地方的有關希望工程、扶貧等社會活動,多為精神文明建設做貢獻.九、環境保護措施1、嚴格執行國家環保法和工程所在地政府對環保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合同中的環保條款,開工前對全體職工進行培訓教育,認真學習法律法規,增強全體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提高認識,真正形成全員全過程環保局面。還要同地方環保部門簽訂環保協議并認真執行.2、搞好環保調查,包括河流水系、山林植被等,了解當地環保內容與要求,嚴格執行建設管理單位與當地環保部門簽訂的有關協議,建立環保檢查制度,把環保措施層層落實,做到責任到人,獎罰分明。3、在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時,22、就應考慮環保問題.對棄土場、用地界、河道、排水、施工垃圾堆放、揚塵等都應有具體可行的措施。對易污染環境的施工項目應避開雨季.從施工安排上全力做到,不多用一寸土地,不多破壞一小塊植被,不隨意污染河流,不亂排亂放垃圾,確保施工場地整潔文明,做好綠化工作。4、生活、生產廢水應經收集合理排放。砼灌注樁泥漿必須做妥善處理,嚴禁向河流或農田直接排放。對生產生活用燃料應妥善管理,嚴禁外泄亂排亂放。5、使用鄉村道路,要與鄉村組取得聯系,達成協議。施工時要確保道路完好,車輛暢通無阻,道路路面及作業場地經常灑水,以免污染莊稼。對損壞的道路要及時修復。6、嚴格按指定位置棄土。棄土前,先施工擋護工程和排水設施,確保水23、土不流失。同時,對棄土場及時平整、復耕或植樹,不破壞生態環境。7、合理使用土地.對臨時用地應盡量少用或不用耕地,用完之后應按規定恢復,或按有關規定處理。對正式工程用地,應在用地范圍之內進行,不得多占。8、在設計排水設施未修建好之前,要在路基坡腳外設臨時排水設施,并確保原有水利水系、水網設施排灌暢通。不向農田河道棄土,不將污水、油污排放河道污染水源。9、結合雨季施工措施,對路基施工要搞好雨季防洪工作,防止山體滑坡,防止路基邊坡沖刷。10、對鉆孔樁泥漿處理應按規定進行,不得隨意亂排,污染河流水系。11、對橋涵附屬工程應適時安排,以利完善現場設計水系,減少污染與損失。12、工程完工后及整個工程驗交之24、前要認真清場,防止堵塞河道水系,對建筑垃圾不能亂堆亂放。13、嚴禁施工人員亂砍、亂伐、亂鋪、亂獵,按規定保護好工地范圍內的動植物.14、要經常征求當地政府及群眾對施工范圍內環保工作的意見,及時提出改進措施。十、文物保護措施1、加強文物保護教育工作。2、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文物保護法。3、在施工中發現文物或有考古、地質研究價值的物品時,應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有效保護措施,然后盡快通知甲方及有關單位。4、施工前做好調查,主動積極采取保護、防護措施。十一、安全保證措施1、在各施工現場設置好各類安全標志,與交通要道相連接的施工地點施工時,派專職安全員進行指揮,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安全防護用25、品,夜間施工,有足夠的照明設施,并在起重設備頂部設置信號燈,所用變壓器、配電箱須設門加鎖,做好警示標志。2、設專人負責起重指揮和安全檢查,加強通訊聯絡。起重作業嚴格執行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和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中的有關規定。3、為保證地面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高空作業平臺處、跨既有線道路處設置安全網。高空作業平臺上的腳手板必須滿鋪,且平順、牢固、無探頭板,四周設置防護欄、安全網等防護裝置。高空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定期檢查身體。4、各類機械設備應集中停放、定期保養,對使用鋼絲繩的機械,必須定期保養,發現問題及時更換.起吊、拖拉重物時應有專人指揮,現場人員應遠離鋼絲繩.5、實施安全風險抵押制度。對參加施工的人員按工資的一定比例扣留安全風險抵押金,未發生安全責任施工者,除全額返還抵押金外,還應按安全獎懲制度的有關規定給予獎勵,未達標者,不再返回,并按規定給予罰款直至下崗處理。6、定期舉辦安全會議,適時分析安全形勢,指定有關管理人員參加,并做好記錄,各作業班組對班前班后的安全作業情況進行檢查和總結,及時處理安全作業中所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