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東省城市設計典型案例(3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71180
2023-06-09
37頁
19.69MB
1、2022 年山東省城市設計典型案例2022 年,全省各級城市設計主管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住房城鄉建設工作、對山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部署,積極開展城市設計,形成一批優秀成果,對各地完善城市空間形態、塑造城市特色風貌、指導建筑創作、營造宜居宜業宜人活動空間等發揮了積極作用。經各地推薦和專家評審,現遴選部分城市設計典型案例,供學習借鑒。一、青島西海岸新區總體城市設計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圍繞創新力對自然、人文、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解析和資源挖掘,提出生態力、吸引力、聚合力、科創力、親和力五力匯聚齊發的創新發展思路,篩選15 個關鍵節點進行設計示意,創造活力城市空間,2、將西海岸新區建設為能聚人、能匯智、能創造、有活力、有人氣、有熱度的創新示范新區。在技術思路、方法和實施路徑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建立了區級、功能區、相關部門的三級管控傳導方式,為新區下層級規劃編制和建設發展提供了依據和指導。二、濟寧市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通過規劃評估梳理現狀問題,充分利用大數據、公眾參與等方法對濟寧城市風貌進行科學研判,勾勒出“文化脈、藍綠網、發展軸”的城市特色空間骨架,并對城市空間格局、建筑風貌、建筑色彩、夜景照明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建立“嚴格、中等、一般”三級管控體系,引導調控城市空間格局優化、協調風貌特色塑造,促進中心城區能級提升和都市區融合發展。三、聊城市主城區總體城市3、設計以“兩河明珠、幸福聊城”為愿景目標,以“水脈文韻、古今共融”為風貌定位,塑造河湖市城一體、古今文脈交融的城市特色風貌。依托大數據、GIS 技術平臺、POI 設施可達性及空間句法等進行分析評估,對現狀城市熱點分布進行判斷,對城市風、熱環境進行模擬,整合生態環境與城市信息數據,為總體設計提供科學的數字化支撐,確立以生態為基底、文化為基因的多層次城市格局,構建與自然共生的文化之城。通過導則指引、優化管理、行動落實三類途徑完善城市設計編制和實施體系,引導近期重點項目實施。四、淄博市主城區總體城市設計從宏觀層面對主城區空間特色進行評估,提出“河入城、城遇山、綠色活力新淄博”的城市總體空間形象定位,構4、建一廊三心十字發展帶的城市總體景觀風貌框架,確定城市風貌特色,提出四大提升策略:聯水筑心的空間提升策略、新風齊韻的風貌提升策略、擁河環山的生態提升策略和點亮淄博的活力提升策略。五、煙臺市建筑風貌特色和管控規劃在城市總體尺度,對建筑風貌構成及規劃管控理念、內容、方法和成果形式進行創新性探索研究。通過梳理建筑風貌要素類型及空間分布,分析現狀風貌主要問題。按照總體協調、分區突出傾向、局部彰顯特色的原則,劃分建筑風貌區,建立分區、分類、分級的建筑風貌規劃和管控體系。各風貌區管控要求以分區風貌圖則的方式落實,管控內容主要包括屋頂形式、屋面色彩、立面色彩、形式風格等,特色區段建筑風貌管控內容還對屋面材質、5、立面材質、形式細部等作進一步引導。六、菏澤市定陶區城市風貌及城市設計從城市風貌認知、風貌定位、風貌營造、風貌示范和風貌實施五部分內容,回答了定陶風貌是什么樣、定陶風貌如何表現、定陶風貌如何導控等問題,形成“認知+解讀、目標+策略、框架+內容、導控+行動”的城市風貌及重點區域城市設計的總體思路,統籌城市建筑布局、協調城市景觀風貌,體現水城相依、文化彰顯的定陶地域特征和歷史特色。七、濰坊市樂道院歷史文化片區城市設計通過對全球 312 個國際和平城市的譜系研究,凝練出“國際人道主義網絡的新支點、國際和平城市營建的新標桿、文化引領城市更新的新典范”的設計定位。應用歷史資源包絡解析、人群活動 LBS 數6、據分析、生態大數據統計、Mass motion 人流模擬等數字化城市設計技術,并通過多規協同規劃、分期實施計劃、收支成本估算,全面提高成果的科學性和可實施性。八、濟南唐冶北城市設計以“綠色、生態、智慧”為發展理念,以“低碳發展、高端融合、創新服務”為目標打造城市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結合國際貿易中心產業需求,構建“一心、兩軸、五組團”功能布局。實行“快鏈慢享、綠色生態、品質魅力、創新高效”的提升策略,打造城市之門地標名片形象,突出國際服務窗口定位,整體實現濟南貿易中心戰略目標。九、濟南歷城區洪樓 TOD 規劃研究及重點地段城市設計作為濟南市 TOD 綜合開發試點、美麗幸福河湖示范工程,在現狀評7、估的基礎上,按照“三個融合、五個引領”理念,著力打造綠色生態長廊、濱水休閑連廊、城市科創走廊,構建“環山大產業創新圈”,打造濟南中央創新區、城市科創會客廳。三個融合:校地融合,利用山大校園帶動城市創新發展;城網融合,借助城軌系統引流互聯創新生活;產城融合,營造產業硅巷置入未來都市社區。五個引領:洪樓教堂引領重點風貌、TOD站點引領片區開發、藍綠生態引領開放體系、運營核算引領項目實施、設計導則引領空間管控。十、聊城高鐵新區片區城市設計結合聊城市高鐵新區發展定位及自身發展機遇,以高鐵樞紐為引擎,全面提升產業活力,塑造聊城西部全新的門戶片區。以橫向城市綜合服務軸、縱向城市公共服務軸為空間骨架,形成“8、雙軸、雙客廳、多組團”的空間結構。各組團在用地布局、產業策劃、開發模式等層級實現高度協同、多元復合,塑造具有 24 小時活力的未來高鐵新區。同時,承接老城肌理,契合生態本底,構建傳承歷史文脈、引領可持續發展的城水生態空間格局。十一、濰坊市中央休閑區核心片區更新及城市設計以“綠色生態、多元活力、文化慢游、智慧共享、品質生活”五大理念為宗旨,重構濰坊休閑體系新格局,形成“一核、五心、一軸、一環、三帶、多節點”的城市休閑空間體系結構。提出引領水綠交織的生態休閑之城、開創數據支撐的智慧休閑之城、展現特色魅力的文化休閑之城的總體定位,打造環渤海品質休閑城市。十二、濟南臨港開發區風貌規劃和城市設計以“山水9、臨港、生態智谷”為總體定位,對接四港三區,依托現有產業集群,構建科創孵化、商務商業、樂活宜居三大體系。總體城市結構為“兩軸雙環,四核多區”。兩軸:虞山路發展軸、稼軒路活力軸;雙環:西部創智生活環、東部環山生活環;四核:臨港門戶區、未來社區示范區、臨港會客廳、臨港后花園;多區:智谷夢工場、創智未來社區、環山社區等。建筑風貌定位為“古今交融、藍綠交織、中西合璧、面向未來”,劃定七大分區。塑造重點與一般風貌控制區,構建特色風貌軸帶與邊界,制定建筑高度與天際線、第五立面、主要街道界面控制要求等。十三、淄博 CAZ 重點地段城市設計通過對國內城市建設經驗總結,結合淄博的城市發展態勢,提出“擁河發展、張周10、一體”的發展新態勢,融合公園城市、兒童友好城市、擁河發展等城市發展理念,與城市高架快速路建設、公園城市建設、會展中心以及孝婦河沿岸建設進行充分銜接,指導新區開發建設,將新區打造成為多元復合的市民活力核心、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傳承本土文化的核心載體。十四、青島里院歷史文化街區城市設計里院歷史文化街區是青島市里院建筑最為集中的區域,共有風貌建筑 106 棟。針對片區整體結構、城市公共界面、未來保護及開發潛能進行梳理,在近期和中遠期的空間結構優化及城市公共空間的釋放和空間提升,以及地下地上發展方面等方面提出策略建議,同時指導樣板段公共城市環境的建設。包含片區空間城市設計、燈光照明策略、城市公共環境景觀規劃、導視標識系統規劃、樣板段城市環境方案與詳細設計等內容。十五、惠民縣古城片區城市設計以“古城區匯聚新生活”為總綱,以提升文化韻味、增強城市活力、提高宜居品質為出發點,提出“兵圣故里、活力古城、魅力家園”的目標愿景,構建“雙環串明珠、十字立古城、兩核映今古”總體格局,摹畫“一環兩垣九海子,三軸六坊十四景,四門方城映古今”的古城文化魅力空間,提出“水城相映、多彩流韻、古樸秀麗”的古城特色風貌指引。基于“最好保護、微小更新、更高價值”理念,建構“馬上動、輕投入、慢慢做、好好干”的漸進式微更新實施路徑,促進閑置空間再利用和存量空間再提升。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67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