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層剪力墻結構住宅項目鋼筋工程施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673064
2023-06-14
15頁
2.25MB
1、鋼筋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xx省xx市茍各莊荊美家園,1#、2#樓:地下1層,地上17層,剪力墻結構。主體高度50.50m,建筑面積23840.78。本工程鋼筋有HPB300、HRB335、HRB400,鋼筋接頭采用機械連接和綁扎連接兩種連接方式。基礎梁板鋼筋、框架柱主筋均采用機械連接(直螺紋或冷擠壓連接,連接等級為級),砼墻暗柱及直徑22的鋼筋采用機械連接,其余采用搭接接頭,相鄰鋼筋接頭之間距離應滿足有關規范要求。二、鋼筋的進場驗收和檢驗1、鋼筋驗收鋼筋進場應有出廠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鋼筋表面或每捆鋼筋必須有標識,標識上必須寫明此部分鋼筋所用工程部位、對應配筋單號及其上的鋼筋號。進場鋼2、筋由項目組織驗收,驗收時要嚴格按相關規范、配筋單及方案執行,不合格的鋼筋堅決組織退場,并作好相關物資管理記錄和重新進場計劃。2、鋼筋外觀檢驗對進場的鋼筋,在保證設計規格及力學性能的情況下,鋼筋表面必須清潔無損傷,不得有顆粒或片狀鐵銹、裂紋、結疤、折疊、油漬和污漆等,鋼筋端頭須保證平直無彎曲。 3、鋼筋表面的凸塊不允許超過螺紋高度。三、鋼筋加工1、備料鋼筋在加工前應潔凈、無損傷,油漬、漆污和鐵銹等在使用前處理干凈。 2、鋼筋的調直本工程級和級鋼筋采用鋼筋調直機進行調直;級鋼筋,供貨廠家在運輸過程中能保證鋼筋不彎曲、不變形,如果出現彎曲、變形情況,可采用錘直或扳直的方法進行調直。3、鋼筋的除銹鋼筋3、加工前,先對由于潮濕或雨水引起的鋼筋銹蝕進行除銹。所有鋼筋采用鋼絲刷進行手工除銹。4、鋼筋的加工制作(1)鋼筋配筋單根據工程的施工圖紙及規范要求,請配筋員對工程各部位進行詳細的鋼筋配置,配置過程中,若發現梁、柱、板交叉處鋼筋過密,一定要先放樣,提前采取措施,便于現場加工制作。(2)鋼筋的切斷采用鋼筋切斷機及砂輪切割機對鋼筋進行切斷。切斷時要保證刀片與沖擊刀片刀口的距離,直徑20mm的鋼筋宜重疊12mm,直徑20mm的鋼筋宜留3mm左右,以保證鋼筋的下料長度。(3)鋼筋的成型采用鋼筋成型機對鋼筋進行成型。將切割好的鋼筋按照配筋單分段、分層、分部位、分規格進行彎曲成型。級鋼筋采用人工操作搖手扳子進4、行鋼筋成型,級鋼筋末端做成180彎鉤,其圓弧彎曲直徑不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且不應小于受力鋼筋的直徑,平直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頂板支座負彎矩鋼筋末端做成90彎鉤,平直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級鋼筋采用鋼筋彎曲成型機進行彎曲成型,當鋼筋末端做成135彎折時,其圓弧彎曲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平直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鋼筋作不大于90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5倍。箍筋的末端彎鉤為135,箍筋的彎曲直徑應大于受力鋼筋的直徑,且不小于箍筋直徑的2.5倍,抗震結構箍筋平直長度為10d且不小于75mm.(4)鋼筋加工允許偏差項 目允許偏差(mm)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全長的凈尺寸10彎起鋼5、筋的彎折位置20箍筋內凈尺寸5四、鋼筋連接1、鋼筋綁扎接頭要求(1)綁扎接頭中鋼筋橫向凈距大于或等于鋼筋直徑且不小于25mm。(2)從任意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允許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2、鋼筋直螺紋連接要求(1)接頭設置要求鋼筋接頭采用直螺紋連接時,其設置在同一構件內同一截面受力鋼筋的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在任一接頭中心至長度為鋼筋直徑的36倍的區段范圍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允許百分率應符合以下規定:1)在受拉區不超過50%;2)接頭不宜設置在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6、,對等強度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不超過50%;3)不同直徑鋼筋連接時,一次連接鋼筋直徑規格不宜超過2級。(2)鋼筋直螺紋連接工藝要點1)工藝流程檢查設備鋼筋下料鋼筋滾軋接頭試件試驗鋼筋連接質量檢查2)施工要點A、鋼筋螺紋加工:加工螺紋鋼筋的絲頭牙形、螺距等必須與連接套的牙形、螺距一致、且經配套的量規檢驗合格;加工鋼筋螺紋時,應采用水溶性切削潤滑液;操作工人應逐個檢查鋼筋絲頭的外觀質量,經自檢合格的鋼筋絲頭,應對每種規格加工批量隨機抽檢10%,且不少于10個,如有一個絲頭不合格,即應對該加工批全數檢查,不合格絲頭應重新加工,經再次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已檢驗合格的絲頭,應加以保護戴上保護帽,并按規格分7、類堆放整齊待用。B、加工質量檢驗:螺紋絲頭牙形檢驗:牙形飽滿,無斷牙、禿牙缺陷,且與牙形規的牙形吻合,牙齒表面光潔的為合格品;螺紋絲頭,用專用卡規及環規檢驗。連接套用專用塞規檢驗。 C、鋼筋連接:連接鋼筋時,鋼筋規格和連接套的規格應一致,鋼筋上螺紋的形式、螺距、螺紋外徑,應與連接套一致。并確保鋼筋和連接套的絲扣干凈、完好無損。鋼筋連接方法,大部分鋼筋采用標準型連接,在施工縫、后澆帶處鋼筋可采用正反絲扣型連接,直徑不同的鋼筋可采用變徑型連接。連接鋼筋時應對正軸線將鋼筋擰入連接套。接頭拼接完成后,應使兩個絲頭在套筒中央位置互相頂緊,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的完整絲扣外露。五、鋼筋綁扎1、基礎鋼筋綁扎8、(1)作業條件1)基礎墊層、防水層、保護層等均已完成,并符合設計要求。2)綁扎鋼筋地點已清理干凈。(2)工藝流程放線并預檢彈底板鋼筋位置線鋼筋半成品運輸到位按線布放鋼筋綁扎柱、墻插筋綁扎鋼筋預檢(3)綁扎要點1)鋼筋綁扎將基礎清掃干凈,彈放鋼筋位置線,按鋼筋位置線布放基礎鋼筋。綁扎鋼筋。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先每點綁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綁扎牢,但必須保證鋼筋不位移。相鄰綁扎點的鋼絲扣成八字形,以免網片不歪斜變形。獨立柱基礎底面短向的鋼筋應放在長向鋼筋的上面。現澆柱與基礎連用的插筋,其箍筋應比柱的箍筋小一個鋼筋直徑,以便連接。箍筋的位置一定要綁扎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軸線偏移。條形基礎的寬度B16009、mm時,橫向受力鋼筋的長度可減至0.9B,交錯布置。獨立基礎的邊長B3000mm時,受力鋼筋的長度可減至0.9B交錯布置。2)柱鋼筋插筋根據放好的柱子將柱子插筋綁扎就位,并和底板鋼筋點焊固定,接頭相互錯開,按設計和規范執行,柱子綁扎三道箍筋。基礎澆筑完畢后,把基礎上預留柱插筋扶正理順,保證插筋位置準確。2、框架柱鋼筋綁扎(1)作業條件1)軸線、柱邊線已彈好并經過預檢驗收。2)混凝土施工縫已鑿去表面浮漿并清理干凈。(2)工藝流程鋼筋修整、清理套柱箍筋連接豎向受力筋標識箍筋間距綁扎箍筋設置鋼筋定距框、限位箍筋及保護層墊塊驗收1)清理下面預留柱筋上的混凝土渣,根據柱邊線校正柱立筋位置(最底層柱插筋應10、根據柱邊線固定立筋位置,支模時再次校正與固定)。2)根據柱箍筋的形式與數量往立筋上套箍筋,并注意箍筋開口處沿柱四角通轉布置。3)連接豎向鋼筋,同一平面內豎向鋼筋接頭按50%錯開不小于35d(d為柱主筋)。對豎向鋼筋的連接接頭進行外觀檢查或按要求取樣試驗,合格后用腳手架臨時固定立直,開始綁扎箍筋。4)柱全部采用封閉箍筋。綁扎箍筋時,在柱對角鋼筋上用粉筆自混凝土面50mm起,按要求劃好箍筋間距,然后將已套好箍筋由上向下綁扎。5)柱子主筋與箍筋綁扎時,轉角處采用兜扣綁扎,中間采用八字扣綁扎,并且綁扣的多余綁絲必須朝向構件內部。6)梁鋼筋與柱鋼筋沖突時,梁筋從柱筋內部通過,梁筋讓柱筋。7)檢查柱子歪、11、扭位現象,調整合格后在柱上口設置柱定距框(固定鋼筋的位置,可周轉使用),并且在柱上口設置12道柱限位箍筋,定距框與限位箍筋與柱主筋綁扎牢固。8)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拉筋應鉤住箍筋。(3)柱筋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用塑料卡卡在外豎筋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柱筋按要求設置后,在其底板上口增設一道限位箍,保證柱鋼筋的定位。柱筋上口設置一鋼筋定位卡,保證柱筋位置準確。柱鋼筋定位卡(見圖),剪力墻內暗柱做法與此相同。(4)預埋盒的埋設各種機電預埋管和線盒在埋設時為了防止位置偏移,在預埋管和線盒用4根附加鋼筋12、箍起來,再與主筋綁扎牢固。限位筋緊貼線盒,與主筋用粗鐵絲綁扎,不允許點焊主筋。3、梁鋼筋綁扎(1)工藝流程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 穿次梁底層縱筋并與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層縱向架立筋綁扎主梁箍筋穿次梁上層鋼筋綁扎次梁鋼筋設置鋼筋保護層墊塊驗收交接 (2)綁扎要點1)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2)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管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3)梁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13、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4)綁梁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5)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全部綁扎,箍筋彎鉤為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6)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端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7)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或塑料卡),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要求。8)當主梁的底面與次梁的底面持平時,次梁底部鋼筋應在主梁底筋之上放置,梁中較大直徑鋼筋靠截面外側放置。14、當梁底面與板底面持平時,板下部鋼筋應在梁底筋之上設置。9)當梁腹板高度450時,梁側面設置縱向構造鋼筋,圖中未注明時采用三級12,且鋼筋間距200(從現澆板底算起),其拉筋直徑同箍筋直徑,間距為箍筋的2倍。10)受力鋼筋的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板下部鋼筋在支座處,上部鋼筋在跨中13范圍,梁接頭位置參見06G901-1.4、墻體及暗柱鋼筋綁扎(1)墻體鋼筋的綁扎順序為:套暗柱箍筋暗柱主筋搭接綁暗柱箍筋墻體豎向鋼筋墻體水平鋼筋過梁鋼筋洞口附加筋S鉤拉筋洞口加強筋(2)測量員已彈好墻柱、門窗洞口、后澆帶的外皮尺寸、位置尺寸、軸線控制線,經預檢合格并辦完預檢手續。(3)根部的混凝土浮漿層及松散混凝土已由15、混凝土工剔除且清掃干凈。(4)殘留在墻柱鋼筋上的混凝土殘渣已由鋼筋工清理干凈。(5)根據已彈好的墻柱外邊線,檢查墻、柱、梁鋼筋的保護層是否符合要求。如經檢查墻柱豎筋有位移者,需按寬高比1:6比例調整就位。(6)檢查墻柱豎筋的甩槎長度,必須保證墻柱的甩槎長度滿足搭接長度和搭接接頭錯開500mm要求。以上5項工作必須全部通過質檢員檢查合格后方可開始綁扎墻柱鋼筋。(7)綁扎墻體鋼筋,先在暗柱主筋上畫好橫筋分檔標志線,然后在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定位,在橫筋上畫好分檔標志線后,先綁豎向筋后綁水平鋼筋。搭接接頭必須有三道與其垂直的筋,且須綁扎牢固。(8)綁扎過梁,先在門窗洞口的兩側暗柱上畫好梁的上皮和下皮標高16、線,根據洞口寬度將所需要的箍筋數量套入過梁上部鋼筋,將過梁上部筋綁牢在暗柱主筋上,再將過梁的下部鋼筋插入箍筋內綁在暗柱上,然后在過梁橫筋上畫分檔線,根據分檔線綁好過梁箍筋,過梁箍筋的高度應為過梁高度減去50mm的保護層,第一個箍筋距暗柱邊50mm。(9)為確保混凝土構件的幾何尺寸和混凝土保護層的準確,本工程在墻柱的上、中、下部位及梁側采用鋼筋頂棍與墻柱的上口采用鋼筋定距框固定。鋼筋頂棍的長度比所頂斷面小2mm,切斷鋼筋應用無齒鋸下料,端部必須垂直,無飛邊,端頭涂刷防銹漆。鋼筋頂棍安裝時用20#扎絲綁扎固定。(10)為保證墻體鋼筋定位準確,制作梯子筋,規格比墻體主筋大一規格,間距1200mm。(17、11)內外墻鋼筋的聯結:內外墻交接節點處,相鄰兩塊外墻的預留鋼筋與內墻的鋼筋箍要對齊,保證該節點暗柱立筋能順利插入,暗柱的立筋須待外墻板就位和內墻鋼筋網片安裝好后插放,要求插到底,保證與下層伸出的暗柱立筋有足夠的搭接長度。帶邊肋的錨固筋一定要綁在墻筋的中間,并須有足夠的錨固長度。在流水段施工縫處的鋼筋連結,先將橫墻預留插筋彎折于模板內,待拆模后應立該調直,使與下一流水段相鄰的縱墻鋼筋網片連結。(12)墻鋼筋逐點綁扎,兩側和上下應對稱進行,鋼筋的搭接長度及位置應符合鋼筋連接要求。第一個水平筋接頭距暗柱邊大于等于150mm。(13)地下室擋土墻鋼筋均為雙向雙排,除注時外擋土墻豎筋在外,水平筋在內,18、雙排鋼筋之間用6400拉結鋼筋連接,梅花狀布置,拉筋與外皮鋼筋鉤牢。內墻剪力墻水平筋在外,豎向筋在內。內墻拉筋用6400,在鋼筋外側墊塑料墊塊,以控制保護層厚度。梅花布置,拉筋與外皮鋼筋拉牢。(14)剪力墻水平鋼筋構造: (15)墻上有洞時,在洞口豎筋上劃好標高線,洞口按設計要求加附加鋼筋,洞口上下梁兩端錨入墻內長度符合5.3條鋼筋錨固要求。5、板鋼筋綁扎(1)作業條件1)模板已經過預檢驗收合格;2)軸線控制線已彈好并經過檢查驗收;3)預留鋼筋已清理干凈并校正完畢,特別注意墻變截面的鋼筋校正;4)混凝土施工縫已鑿去表面浮漿并清理干凈。(2)工藝流程清理模板在模板上畫鋼筋分檔線綁扎板下受力筋設置19、馬凳筋 綁負彎距鋼筋設置鋼筋保護層墊塊局部調整驗收交接(3)綁扎要點1)模板支設并交接完畢,清理模板上的雜物,用鐵紅在模板上彈出主筋分隔線及分布筋間距。2)按彈好的間距擺放受力主筋,然后邊擺放分布筋邊綁扎,一般用順扣方式綁扎。鋼筋相交點全部綁扎。“幾”字形馬凳3)板筋為雙層雙向鋼筋時(或在支座負筋處)為確保上部鋼筋(或支座負筋)的位置,在兩層鋼筋間加設“幾”字形馬鐙,間距為1200mm,馬鐙用14mm鋼筋加工。4)下部縱向受力鋼筋錨固應伸至墻或梁的中心線,且不小于10d(d為受力鋼筋直徑),上部縱向鋼筋在支座處的錨固長度不小于La。板鋼筋上層彎鉤朝下,下層彎鉤朝上。6、樓梯鋼筋綁扎(1)工藝流20、程清理模板畫分檔線連接樓梯主受力鋼筋與主結構體上錨固點連接主受力鋼筋綁扎其他鋼筋設置保護層墊塊檢查驗收(2)綁扎要點1)模板支設并交接完畢,清理模板上的雜物,在模板上彈出主筋分隔線及分布筋間距。2)按彈好的間距擺放受力主筋,然后套箍筋綁扎梁鋼筋。再邊擺放分布筋邊綁扎樓梯板主筋,鋼筋相交點用順扣方式全部綁扎。樓梯板鋼筋錨固到樓梯梁中。3)布置并綁扎上層負彎距鋼筋。4)放置鋼筋保護層墊塊,并用綁扎絲將墊塊與主筋綁牢以免墊塊在澆筑混凝土時下滑。7.二次結構鋼筋:1)對于墻壓筋的留置采用植筋膠植筋的方法,每50CM設一道通長直徑6.5圧筋。2)加氣混凝土墻頂采用的加固措施鋼筋用植筋膠植筋。六、鋼筋位置21、控制措施鋼筋位置控制準確可以使鋼筋不銹蝕、能正常發揮設計受力要求,保證結構構件的承載力和耐久性,保證混凝土內堅外美的重要條件。本工程鋼筋位置控制措施如下:1、明確各部位、各類型構件的鋼筋保護層厚度是確保鋼筋保護層是否準確的最基本要求。本工程結構各部分鋼筋保護層厚度詳細見結構設計圖紙。2、鋼筋到位措施要保證鋼筋位置準確,一是保證鋼筋原始位置的正確,二是綁扎過程中鋼筋必須到位。(1)保證鋼筋原始位置正確的措施:1)鋼筋綁扎前的準備工作從放線開始檢查,對梁、柱、板交叉部位放樣,對于交叉部位先保證柱主筋位置,然后再安排梁筋位置,相應的箍筋做一定的調整,才能保證鋼筋原始位置的準確。2)在每層樓板混凝土澆22、筑完的工作在每層樓板混凝土澆筑完后,彈出墻、柱軸線、外邊線、模板線,根據彈線位置檢查鋼筋的位置,對所有不到位的鋼筋按1:6調整到正確位置,才允許下一步的鋼筋綁扎。(2)鋼筋綁扎過程中鋼筋到位措施1)柱鋼筋:A、箍筋挑選:必須經過預檢,選擇加工合格的箍筋進行綁扎,不合格的箍筋不能用于本工程中;B、合理劃分箍筋分檔間距:在柱的對角鋼筋上用粉筆畫箍筋分檔間距線(包括大、小箍筋),起步筋距混凝土面50mm,綁扎到位;另外,在主筋機械連接接頭位置處,如箍筋分檔正好趕上此位置,應采用局部加密的方法進行調整,保證機械接頭位置處鋼筋保護層及箍筋與主筋綁扎到位;限位箍筋上口設柱定距框C、綁扎前用線墜校正柱主筋垂23、直度,并在上口設置一道柱筋定距框及限位箍筋(如下圖),保證柱主筋間距均勻,無歪曲、扭轉現象;D、采用合適綁扎方式:柱四角主筋與箍筋采用“兜扣”綁扎,中間部位主筋與箍筋采用“八字扣”綁扎,綁扎絲頭擰緊后朝向混凝土內部。2)梁鋼筋A、箍筋挑選:必須經過預檢,選擇加工合格的箍筋進行綁扎,不合格的箍筋不能用于本工程中;B、合理劃分箍筋分檔間距:梁箍筋起步筋距柱混凝土面50mm;注意梁加密區的箍筋間距、主次梁相交處沿主梁方向有3道箍筋加密,且第一道距次梁混凝土面為50mm;在梁的上鐵角筋上用粉筆畫箍筋分檔間距線(包括大、小箍筋),大小箍筋可以分開用綁扎絲進行綁扎,保證綁扎到位;在主筋機械連接接頭位置處,24、如箍筋分檔正好趕上套筒位置,應采用局部加密的方法進行調整,保證機械接頭位置處鋼筋保護層及箍筋與主筋綁扎到位;C、采用合適的綁扎方式:梁四角主筋與箍筋采用“兜扣”綁扎,中間部位主筋與箍筋采用“八字扣”綁扎,所有綁扎絲頭擰緊后朝向混凝土內部。D、梁柱節點處彎矩、剪力、軸向力均比較大,此處縱橫梁筋、主筋、箍筋交叉一起使得核心區內鋼筋密集,而節點內的柱箍筋綁扎不到位更是鋼筋綁扎工程的通病。本工程在梁柱核心區內柱箍筋綁扎到位措施是:先行放樣:在梁高范圍內計算出柱箍筋加密個數,根據主次梁縱筋排列間距調整箍筋間距并滿足核心區箍筋加密要求;合理安排鋼筋綁扎順序:穿主梁下鐵縱筋穿次梁下鐵縱筋核心區柱箍筋綁扎穿主25、梁上鐵及套箍穿次梁上鐵及套箍主次梁綁扎驗收、合梁側模;當梁柱核心區內鋼筋特別密集時,將柱箍筋改為兩個U形箍套疊后焊接封閉。E、梁多排受力鋼筋之間采用短鋼筋隔開,短鋼筋直徑應不小于25mm且不小于梁鋼筋直徑;F、當主次梁等高時,次梁上下鐵均在主梁上下鐵之上。3)板鋼筋A、堅持先畫(彈)線再綁扎,板起步筋距梁、墻混凝土邊50mm;B上下層鋼筋之間采用通長“工字型”馬凳控制,忌用“幾”字型馬凳;馬凳必馬凳使用前先預檢,不合格的不能用于工程中;馬凳必須與鋼筋之間用綁扎絲綁扎牢固;C板鋼筋相交點均采用綁扎絲成“八字扣”綁扎,以防澆筑混凝土時鋼筋移位。D支座負筋端頭綁扎時拉通線進行綁扎,確保鋼筋端部伸出一26、致。七、鋼筋成品保護1、綁扎時鋼筋保護綁扎柱筋時應事先在側面搭臨時架子,上鋪腳手板。鋼筋綁扎人員不準蹬踩鋼筋。底板、樓板上層鋼筋綁扎時,施工人員站在鋼跳板上進行綁扎,防止踩壓鋼筋。2、水電盒安裝時鋼筋保護嚴禁隨意割斷、點焊及移動鋼筋。當預埋套管及洞口模必須切斷鋼筋時,對于直徑300mm的洞口按圖紙設計要求設置加強鋼筋,對于線盒應上下左右設置加強鋼筋將線盒夾緊固定。3、樓板混凝土澆筑時鋼筋保護澆筑樓板混凝土時,混凝土輸送泵管要用鐵馬鐙架高200300mm,防止由于過重的泵管壓塌板上部筋。去往操作面的主要通道也需設鐵馬鐙上鋪鋼跳板,邊澆邊撤。樓板混凝土澆筑前,要求在柱豎向甩茬鋼筋上用特制的鋼筋套管27、或包裹不少于500mm高的塑料布,防止沾染泥漿。4、墻體、樓板混凝土澆筑時要求設置專門看筋人員,對于鋼筋偏位應及時較正、甩茬鋼筋沾染泥漿應及時用濕抹布清理干凈。5、模板板面刷脫模劑時嚴禁污染鋼筋。八、質量保證措施 1、鋼筋的品種和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每次綁扎鋼筋時,由責任工程師對照施工圖確認。2、鋼筋表面應保持清潔。如有油污則必須用棉紗蘸稀料擦拭干凈。3、鋼筋機械連接接頭性能、接頭位置必須符合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96)。4、彎鉤的朝向要正確。箍筋的間距數量應符合設計及03G101要求,抗震箍筋彎鉤角度為135,彎鉤平直長度為10d且不小于75mm。5、為了防止柱鋼筋位移,在振搗混凝土時嚴禁碰動鋼筋,澆筑混凝土前檢查鋼筋位置是否正確,設置定位筋以保證鋼筋的穩定性、垂直度。混凝土澆筑時設專人看護鋼筋,一旦發現偏位及時糾正。6鋼筋保護層墊塊間距根據鋼筋的直徑、長度、隨時做調整,確保保護層厚度滿足設計要求。7鋼筋工程安裝允許偏差見下表:項 次項 目允許偏差(mm)1綁扎骨架寬、高5長102受力主筋間 距10排 距5彎起點位置153箍 筋間 距104保護層厚度基 礎5柱、梁3板、墻35等強直螺紋接頭外露絲扣(整扣)1個6梁板受力鋼筋搭接錨固長度入支座、節點搭接10、5入支座、節點錨固5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1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