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樞紐邊坡支護腳手架搭設施工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74725
2023-06-14
16頁
223.52KB
1、1 編制依據-22 工程概述-22.1 工程情況-22.2 地形地質條件-32.3 主要工程量-43 構造要求-64 使用材料-75 腳手架設計計算-76 搭設技術要求-107 搭設工藝流程-118腳手架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28.1 排架驗收、使用及管理-128.2 人員素質要求-128.3 勞動用品(三寶)要求-139架子搭設安全技術交底-149.1 架子搭設安全技術交底-149.2 架子拆除安全技術交底-151 編制依據1、*基礎開挖圖(1/1212/12)(圖紙編號:H75J-5D5-5-112);2、*開挖邊坡支護圖(1/66/6)(圖紙編號:H75J-5D5-6-16);3、建筑施工2、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 JGJ 130-2001;4、建筑施工腳手架實用手冊 中國建筑出版社。2 工程概述2.1 工程情況*布置在大壩左岸岸坡,為開敞式溢洪道,主要由進水渠段、閘室控制段、泄槽段、挑流鼻坎段和下游預挖沖刷坑組成。1、進水渠段進水渠由回槽子溝上游側山體開挖而成;靠岸坡側采用直線型布置,右側與電站進水口共用進水渠。進水渠底高程1371.00m,在控制段上游50m范圍澆筑一層厚30cm的混凝土襯砌,進水渠岸坡開口線高程約1563.00m,在1412.00m高程以下岸坡采用厚40cm的貼坡混凝土襯護。2、閘室控制段閘室控制段共設5個溢流表孔,每孔凈寬13.0m,分6個結構段,溢流3、前緣凈寬81.0m。溢流堰面曲線采用開敞式溢流孔的WES曲線,溢流堰面曲線原點上游接三圓弧曲線及直立坡,溢流表面1.5m采用C25混凝土,堰體部分采用C20混凝土。中、邊墩厚4.0m,采用預應力混凝土閘墩結構,閘墩采用C25混凝土,左右邊墩均采用衡重式擋墻。3、泄槽段泄槽采用緩坡下接拋物線的連接形式,緩坡段坡度為1:20,泄槽橫斷面為矩形,兩側邊墻為衡重式擋墻,最大墻高15.4m,采用C30混凝土。泄槽底板厚0.8m,采用抗沖耐磨C9050高標號混凝土,底板設3道縱縫,每15m設一道橫縫。底板基礎布置3條縱向排水溝槽和20條橫向排水槽,縱、橫向排水溝槽下部均布置有排水孔。地下滲水由布置在泄槽底4、板的排水網絡,統一引至3條縱向排水溝槽,并由挑流鼻坎底部埋設的鑄鐵管排入下游。泄槽底板和基巖之間布置錨桿連接,使底板與一定深度范圍的巖體形成整體。 4、挑流鼻坎段挑流鼻坎采用差動式鼻坎。高坎頂高程1326.50m,反弧半徑為40.0m,挑角為33;低坎頂高程1319.97m,反弧半徑40m,挑角為12,鼻坎總寬81m,鼻坎后設49.3m長混凝土襯砌,厚3m。挑流鼻坎沿順水流方向設3道結構縫。5、下游預挖沖刷坑預挖沖刷坑底高程為1280.00m,沖坑長約130.0m,沿左右側兩邊擴散角為6。沖坑底寬81.0108.3m,沖坑上游側坡比為1:0.75,下游側坡比為1:2。2.2地形地質條件溢洪道位5、于大壩左岸,溢洪道進口利用天然的回槽子溝口,軸線方向為S75E,穿過回石山梁。沿線地形起伏,山頂高程1530m,上下游地表坡度4555,巖性為砂質絹云板巖及變質石英砂巖,巖層走向與溢洪道進口段邊坡近正交,與軸線方向斜交,交角60左右,巖層主要傾向山內,傾角由地表至深部漸變陡,主要斷層有F109、F122F127、F135、F151、F156等,其中F109、F122、F125斷層通過進口邊坡,F124、F125、F140、F127、F156、F151斷層通過泄槽段上游側邊坡,F126斷層通過沖刷坑基礎。因溢洪道位于回石山梁呈帶狀山脊位置,地形四面臨空,山脊巖體風化卸荷深度大,巖體較破碎破碎。16、進水渠段進水渠渠底基礎位于弱風化上段巖體上,巖體較破碎,邊坡最大坡高近200m,開挖邊坡走向N6575W,坡比1:0.751:1。開挖邊坡巖體主要為弱風化變質石英砂巖及砂質絹云板巖組成,巖層走向與邊坡斜交,夾角5060,巖層傾角近直立,1440m高程以上傾倒變形帶內巖層向河側彎曲,傾角3550。1400m高程以上分布有較厚的覆蓋層和強風化巖,以下為弱風化巖。1430m高程以上為傾倒變形巖體,主要有F122、F109、F125等斷層通過,多為順層斷層。巖體破碎較破碎,受傾倒影響,拉張的緩傾角節理發育,間距1020cm,順層的層內錯動帶發育,間距12m。邊坡主要發育兩組節理, 卸荷節理N60807、E,NW7585; 緩傾角張剪節理N20W,SW30,連通率67.5%;以及F109、F125產狀N10WN10E,NESE5585。2、閘室控制段溢流堰部位強風化下限埋深935m,弱風化上段下限埋深4775m,以下為弱風化下段巖體。溢流堰堰基高程1365.7m,座落于弱風化下段巖體內,巖體傾倒、卸荷不發育,地基穩定條件較好,巖體質量屬III2B類巖體。經過基礎的斷層有F125、F109,斷層寬度0.51.5m,均為順層斷層。溢流堰部位左側邊坡高約65m,右側為引水進口邊坡。左側邊坡強風化巖體薄,主要為弱風化上段巖石,斷層不發育,巖體內層內錯動帶較發育,夾層及巖層走向與邊坡夾角較大,交角約608、左右,對邊坡開挖影響小。3、泄槽段泄槽段基礎多為弱風化下部巖石,能滿足基礎承載要求,但結構面與軸線斜交,順層斷層及層內錯動帶的抗沖刷性能差,泄水沖刷對基礎穩定不利,需進行防沖處理。泄槽段左側邊坡最大坡高200m,右側相對較低。開挖邊坡產狀為N85EN70W SESW4553,主要有F124、F125、F140、F127、F156、F151斷層通過,斷層、層內錯動帶及巖層與邊坡走向夾角5075,泄槽段邊坡巖體以強弱風化為主,巖層為中薄層,巖體產狀陡傾,巖體為中薄層碎裂結構,局部呈散體結構,巖體較破碎完整性差。邊坡主要發育兩組節理, 節理N60E,SE7080; 中緩傾角張剪節理N1020W,SW9、1030,連通率為44.3%68.7%;以及斷層F135、F151,產狀N520W,NE55 85。4、出口消能段挑流鼻坎部位地表多基巖出露,局部為覆蓋層,厚度12m,以下為強風化巖體,厚515m;弱風化上段巖體厚度4055m。挑流鼻坎基礎高程1314.76m,基礎位于弱風化上部弱風化下部巖體,RQD=4557,巖體完整性差,無大的斷層破碎帶通過,巖體層內錯動帶較發育。地基穩定條件較好,巖體質量屬IV1B類巖體,地基承載力為12MPa。溢洪道沖刷區位于瀾滄江河床,河床寬65120m,河水位1304.9m,水深514m。河床覆蓋層為沖洪積漂卵石,卵石粒徑210cm,含量約60%;右岸覆蓋層由沖積10、漂卵石組成,厚度310m。漂卵石的巨粒組(粒徑60mm)含量在7080%左右,粒徑以200400mm為主,最大粒徑4m。河床覆蓋層以下為弱風化下段巖體,基巖面高程12751280m。左右岸岸邊裸露的巖體層內錯動帶較發育,巖體較破碎。2.3 主要工程量本標段溢洪道土建工程主要工程量詳見表8.1-1、8.1-2。表8.1-1 溢洪道主要工程部位及工程量表工程項目單位進水渠控制段泄槽及鼻坎段出水渠及預挖沖坑合計土方開挖m373434石方開挖m3基礎保護層石方明挖m3403029356965石方槽挖m3240979736662926349131錨桿根3034272718006381527582排水孔511、0mmm12018139171511055萬能透水網管,200mmm14331433橫向排水管,200mm30mmm53345334鑄鐵管,200mmm192192混凝土m3386528887預應力錨固塊混凝土m3838838工作橋、交通橋預制混凝土m313971397鋼筋制安t1435479469886011180銅片止水m148783689855混凝土分縫瀝青乳膠,厚2mmm235264621844025254預應力錨索kN石渣回填m31559315593貼坡混凝土表8.1-2 溢洪道支護工程主要工程量表序 號工程項目單位工程量備 注1錨桿根364212錨筋束根17563預應力錨索 根 312、0504噴混凝土m3217125鋼筋掛網t8236排水孔m7進水渠、預挖沖坑貼坡混凝土C25F100W8m3105998馬道混凝土C20F100W8m391669框格梁混凝土 C30F100W8m3166110截水溝跌水臺階混凝土 C20F100W8m312011被動防護網m2100012截水溝M7.5漿砌石m378113M10砂漿抹面m2473 3 構造要求1、施工中不允許超過設計荷載。2、采用敞開式扣件鋼管腳手架,腳手架搭設選用483.5mm規格的無縫鋼管,采用直角扣件、旋轉扣件、對接扣件連接。操作層均滿鋪腳手板,臨空面設1.2m高安全攔桿和0.18m高的擋腳板。3、溢洪道泄槽段1495高13、程以上弱風化上段,極強強傾倒(A類)和若傾倒(B1類)巖體開挖邊坡10m為一梯段,共兩個梯段。其中梯段坡比1:1。該范圍無錨索施工范圍,內外立桿均順坡搭設,縱距1.8m,橫距1.5m,大橫桿步距1.60m,內立桿距坡面0.35m順坡搭設。每一主節點(即立桿、大橫桿交匯處)處設置水平橫桿,橫向水平桿間隔3.6m(兩跨)1.6m(1步)須頂緊坡面。排架靠山體側布設鋼管樁48,L=1.5m,插入坡面內1.2m,外露0.3m,鋼管樁縱橫間距為4.8m(3步)5.4m(3跨),鋼管樁與排架用扣件連接。每臺階(高10m、坡面斜線長14.14m)共搭設8層。掃地桿設置在距外架底部0.2m處。4、其余邊坡為有14、錨筋束邊坡(坡比1:0.51:1.2),開挖邊坡有10m、15m、20m三種坡面,根據設計要求有錨筋樁施工位置,搭設3.0m操作平臺,內外立桿垂直架立,立桿橫距1.4m,縱距1.5m,腳手架步距1.5m。靠山體側布設鋼管樁48,L=1.5m,鋼管樁縱橫間距為4.5m(3步)4.5m(3跨),鋼管樁與排架用扣件連接。每臺階最高20m、坡面斜線長28.28m,最高搭設17層。掃地桿設置在距外架底部0.2m處。5、邊坡鋼管腳手架設人行爬梯。爬梯按每梯段分別搭設,附著在外腳手架上。(按照工程交通梯標準化規定(試行)Q/HNGGQ-SC 01-2009搭設)6、為了增強腳手架的縱向穩定性和整體性,在腳手15、架縱向傳力結構的外側立面設置剪刀撐,并由底至頂連續設置。每臺階腳手架在其兩端設置“之”字形橫向支撐。7、每級馬道在其外沿設鋼管攔桿,高1.5m,攔桿立桿(間距2m)伸入巖層0.5m,攔桿上掛安全網,防止鋼管、扣件等雜物落入下級邊坡。4 使用材料1、鋼管采用力學性能適中的Q235A(3號)鋼,其力學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炭素結構鋼(GB700-89)中Q235A鋼的規定。每批鋼材進場時,應有材質檢驗合格證。2、鋼管選用外徑48mm,壁厚3.5mm的焊接鋼管。立桿、大橫桿和斜桿的最大長度為6.5m,小橫桿最大長度2.2m。3、根據可鑄鐵分類及技術條件(GB978-67)的規定,扣件采用機械性能不低16、于KTH330-08的可鍛鑄鐵制造。鑄件不得有裂紋、氣孔,不宜有縮松、砂眼、澆冒口殘余披縫,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凈。4、扣件與鋼管的貼合面必須嚴格整形,應保證與鋼管扣緊時接觸良好,當扣件夾緊鋼管時,開口處的最小距離應不小于5mm。扣件活動部位應能靈活轉動,旋轉扣件的兩旋轉面間隙應小于1mm。扣件表面應進行防銹處理。7、腳手板采用杉木制作,厚度不小于50mm,寬度大于等于200mm,長度為4-6m,其材質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木結構設計規定(GBJ588)中對II級木材的規定,不得有開裂、腐朽。腳手板的兩端采用直徑為4mm的鍍鋅鋼絲各設兩道箍。8、鋼管及扣件報廢標準:鋼管彎曲、壓扁、有裂紋或嚴重銹蝕17、;扣件有脆裂、變形、滑扣應報廢和禁止使用。5 腳手架設計計算1、基本條件:地面粗造為C類,基本風壓o=0.35 kN/ m2。2、在基本風壓等于或小于0.35 kN/ m2的地區,對于僅有欄桿和擋腳板的敞開式腳手架,當每個連墻點覆蓋的面積不大于30m2,其相應桿件不再進行設計計算。但連墻件、立桿地基承載力等仍應根據實際荷載進行設計計算。(附常用敞開式單雙排腳手架的設計尺寸)常用敞開式單雙排腳手架的設計尺寸(m)連墻件設置立桿橫距b步距h下列荷載時的立桿縱距a(m)腳手架允許搭設高度H2+20.35(kN/m2)3+20.35(kN/m2)二步三跨三步三跨1.201.201.352.01.82418、1.802.01.8241.401.201.351.81.5241.801.81.524注:(1)、表中所示2+20.35(kN/m2),包括下列荷載:2(kN/m2)是一層作業層施工荷載;20.35(kN/m2)包括一層作業層腳手板,另一層根據腳手板鋪設要求確定。(2)、作業層橫向水平桿間距,應按不大于a/2設置。3、連墻件計算(1)風壓標準值k作用于腳手架上的水平風荷載標準值 k=0.7zso 式中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J9)規定采用,按C類取值,當H=24m,z=1.25 s腳手架風荷載體型系數; s=1.3=1.30.083=0.1079 k=0.7119、.250.10790.35 = 0.033 kN/ m2(2)連墻件抗風穩定性驗算由風荷載產生的連墻件的軸向力設計值 Nw =1.4kAw 式中Aw每個連墻件的覆蓋面積內腳手架外側面的迎風面積 Aw=4.54.5=20.25m2 Nw =1.40.03320.25= 0.936kN 連墻件的軸向力設計值 N= Nw+N0 式中N0連墻件約束腳手架平面外變形所產生的軸向力(kN),單排取3,雙排架取5。 N=0.936+5=5.936kN 本工程連墻件為48,L=1.5m的鋼管樁,查表得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Rc=8kN NRc結論:扣件抗滑承載力滿足要求。4、立桿地基承載力計算(1)立桿基礎底面20、的平均壓力應滿足下式的要求:fg式中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N/A; N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軸向力設計值; A基礎底面面積; Fg地基承載力設計值。(2)計算立桿段的軸向力設計值N:N=1.2(NG1K + NG2K)+0.851.4NQK 式中NG1K腳手架結構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 NG2K構配件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 NQK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內、外立桿可按一縱(跨)內施工荷載總和的1/2取值。腳手架結構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NG1K由建筑施工腳手架實用手冊附錄A表A-1查得一個柱距范圍內每米高腳手架結構產生的軸心標準值gk=0.134 kN/ m,則28.28m長21、的腳手架結構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NG1K=Hgk=28.280.134=3.79 kN構配件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NG2K計算:木腳手板自重標準值=0.35 kN/ m2欄桿與擋腳板自重標準值=0.14 kN/ m則NG2K=1.41.50.35+1.50.14=0.945kN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NQK計算:人員自重=8005人=4 kN;潛孔鉆機2臺=6 kN、注漿機1臺=2 kN、砂漿攪拌機1臺=2kN;材料自重包括錨桿、水泥砂漿、噴混凝土等5 kN;風荷載=0.0421.51.5=0.0945 kN;NQK=19.10 kN N=1.2(NG1K + NG2K)+0.85122、.4NQK =1.2(3.79+0.95)+0.851.419.10 = 27.42kN5、地基承載力設計值計算Fg=kcfgk式中kc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巖石取1.0; fgk地基承載力標準值,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7)附錄五的規定采用,素土承載力基本值為120 kN/ m2。Fg=1.0120=120 kN/ m26、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計算=N/A =27.42(1.41.5)=13.06 kN/ m2結論:13.06 kN/ m2120 kN/ m2,滿足fg要求。6 搭設技術要求1、立桿接頭除在頂層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頭均采取對接扣件,對接符合以下要求:23、立桿上的對接扣件交錯布置,兩相鄰立桿接頭不設在同步同跨內,兩相鄰立桿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步距的1/3,同一步內不允許有二個接頭。立桿頂端高出馬道1.5m。3、腳手架底部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墊鐵塊表面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應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4、大橫桿設于小橫桿之下,在立桿內側,采用直角扣件與立桿扣緊,大橫桿長度不宜小于3跨,并不小于6m。5、大橫桿對接扣件連接、對接符合以下要求:對接接頭交錯布置,不設在同步、同跨內,相鄰接頭水平距離不小于500mm。并避免設在縱向水平24、跨的跨中。6、腳手架在搭設一步高后進行立桿和大橫桿的校正調直,立桿用線錘校正其垂直度,大橫桿拉線調直并校正水平。7、小橫桿兩端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桿上。8、每一主節點(即立桿、大橫桿交匯處)處必須設置一小橫桿,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緊在大橫桿上,該桿軸線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150mm,靠邊坡一側的外伸長度不大于150mm,外架立面外伸長度以100mm為宜。操作層上非主節點處的橫向水平桿宜根據支承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大于立桿間距的1/2,施工層小橫桿間距為1m。9、作業層腳手板鋪滿、鋪穩,離開坡面300mm,設置在三根橫向水平桿上。當腳手板長度小于2m時,可采用兩根小橫桿,并將腳手板25、兩端與其可靠固定,以防傾翻。腳手板對接平鋪時,接頭處必須設兩根橫向水平桿。10、腳手架的外立面設剪刀撐,由底至頂連續設置。剪刀撐的接頭除頂層可以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頭均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剪刀撐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小橫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距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150mm。11、用于大橫桿對接的扣件開口,應朝架子內側,螺栓向上,避免開口朝上,以防雨水進人,導致扣件銹蝕、銹腐后強度減弱,直角扣件不得朝上。12、外架施工層應滿鋪腳手板,腳手架外側設防護欄桿一道和擋腳板一道,欄桿上皮高1.2m,擋腳板高不應小于180mm。13、剪刀撐是在腳手架外側交叉成十字形的雙桿互相交叉。并與地面成26、4560。夾角作用是把腳手架連成整體,增加腳手架的整體穩定。14、各管件相交伸出的端頭部分均大于10cm,以防止桿件滑脫,扣件螺絲擰緊適宜,一般扭力控制在4050N.m左右。7 搭設工藝流程7.1在牢固的地基彈線、立桿定位擺放縱向掃地桿逐根豎立立桿并與掃地桿扣牢裝掃地小橫桿,并與立桿和縱向掃地桿扣緊裝第一步大橫桿并與各立桿扣緊安第一步小橫桿安第二步大橫桿安第二步小橫桿加設臨時斜撐桿,上端與第二步大橫桿扣緊(裝設與柱連接桿后拆除)安第三、四步大橫桿和小橫桿安裝二層與柱拉桿接立桿加設剪力撐鋪設腳手板,綁扎防護及檔腳板。7.2架體與邊坡鋼管樁的連結采用頂撐、扣件、鋼管等組成的受力部件,其中扣件承受拉27、力,壓力由頂撐、扣件、鋼管等傳遞。7.3 安全網1、掛設要求:安全網掛設嚴密,用塑料蔑綁扎牢固,不漏眼綁扎,兩網連接處綁在同一桿件上。安全網掛設在欄桿內側。 2、腳手架與下一臺階之間按驗收標準設置封閉立網,防止雜物下跌。8 腳手架安全文明施工措施8.1 排架驗收、使用及管理1、把好驗收關。搭設過程中的架子,每搭設一個施工層高度必須由技術負責人組織技術、安全與搭設班組、工長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上人使用。架子未經檢查、驗收,除架子工外,嚴禁其他人員攀登。驗收合格的架子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需局部拆改時,要經設計負責人同意,由架子工操作。2、工程的施工負責人,必須按架子方案的要求,擬定書面操作要求28、,向班組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班組必須嚴格按操作要求和安全技術交底施工。3、基礎、卸荷措施和架子分段完成后,應分層由制定架子方案及安全、技術、施工、使用等有關人員,按項目進行驗收,并填寫驗收單,合格后方可繼續搭設使用。4、使用按3kN/m2考慮,因此架子上不準堆放成批材料,零星材料可適當堆放。5、架子搭好后要派專人管理,未經安全環保部同意,不得改動,不得任意解掉架子與柱連接的拉桿和扣件。6、架子上不準有任何活動材料,如扣件、活動鋼管、鋼筋,一旦發現應及時清除。雨后要檢查架子的下沉情況,發現地基沉降或立桿懸空要馬上用木板將立桿楔緊。在六級以上大風、大霧和大雨天氣下不得進行腳手架作業,雨后上架前要防滑29、措施。8.2 人員素質要求1、高處作業人員必須年滿18歲,兩眼視力均不低于1.0,無色盲,無聽覺障礙,無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眩暈和突發性昏厥等疾病,無妨害登高架設作業的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2、責任心強,工作認真負責,熟悉本作業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嚴禁酒后作業和作業中玩笑戲鬧。3、明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和采取安全防護措施。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在無可靠防護2m以上處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使用工具要放在工具套內。4、操作工必須經過培訓教育,考試、體檢合格,持證上崗,任何人不得安排未經培訓的無證人員上崗作業。5、作業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穩,高處作業地面環境要整潔,不能雜亂無章,亂擺亂放,所用工具要30、全部清點回收,防止遺留在作業現場掉落傷人。8.3 勞保用品(三寶)要求8.3.1 安全帽1)安全帽必須使用建設部認證的廠家供貨,無合格證的安全帽禁止使用。2)安全帽必須具有抗沖擊、抗側壓力、絕緣、耐穿刺等性能,使用中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使用期為2.5年。8.3.2 安全帶1)采購安全帶必須要有勞動保護研究所認可合格的產品。2)安全帶使用2年后,根據使用情況,必須通過抽驗合格方可使用。3)安全帶應高掛低用(架子工除外),注意防止擺動碰撞,不準將繩打結使用,也不準將鉤直接掛在安全繩上使用,應掛在連接環上用,要選擇在牢固構件上懸掛。4)安全帶上的各種部件不得任意拆掉,更新繩時要注意加繩套。8.3.331、 安全網1)安全網的技術要求必須符合CB572585規定,方準進場使用。工程使用的安全網必須由國家認證的生產廠家供貨。其規格為綠色密目安全網1.5m6m。2)安全網在存放使用中,不得受有機化學物質污染或與其他可能引起磨損的物品相混,當發現污染應進行沖洗,洗后自然干燥,使用中要防止電焊火花掉在網上。3)安全網拆除后要洗凈捆好,放在通風、遮光、隔熱的地方,禁止使用鉤子搬運。9 架子搭設安全技術交底9.1架子搭設安全技術交底1、凡是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病、暈高或視力不夠等不適合做高處作業的人員,均不得從事架子作業。2、腳手架支搭以前,必須制定施工方案和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對于高大異形的架子并應報請上級32、部門批準,向所有參加作業人員進行書面交底。 3、操作小組接受任務后,必須根據任務特點和交底要求進行認真討論,確定支搭方法,明確分工。在開始操作前,組長和安全員應對施工環境及所需防護用具做一次檢查,消除隱患后方可開始操作。 4、架子工在高處(距地高度2m以上)作業時,必須佩帶安全帶。所用的桿子應栓2m長的桿子繩。安全帶必須與已綁好的立、橫桿掛牢,不得掛在鉛絲扣或其他不牢固的地方,不得“走過檔”(即在一根順水桿上不扶任何支點行走),也不得跳躍架子。在架子上操作應精力集中,禁止打鬧和玩笑,休息時應下架子。嚴禁酒后作業。 5、遇有惡劣氣候(如風力五級以上,高溫、雨天氣等)影響安全施工時應停止高處作業。33、 6、大橫桿應綁在立桿里邊,綁第一步大橫桿時,必須檢查立桿是否立正,綁至四步時必須綁臨時小橫桿和臨時十字蓋。綁大橫桿時,必須2-3人配合操作,由中間一人結桿、放平,按順序綁扎。 7、遞桿、拉桿時,上下左右操作人員應密切配合,協調一致。拉桿人員應注意不碰撞上方人員和已綁好的桿子,下方遞桿人員應在上方人員接住桿子后方可松手,并躲離其垂直操作距離3m以外。使用人力吊料,大繩必須堅固,嚴禁在垂直下方3m以內拉大繩吊料。使用機械吊運,應設天地輪,天地輪必須加固,應遵守機械吊裝安全操作規程,吊運杉板、鋼管等物應綁扎牢固,接料平臺外側不準站人,接料人員應等起重機械停車后再接料、解綁繩。8、未搭完的一切腳手架34、,非架子工一律不準上架。架子搭完后由施工人會同架子組長以及使用工種、技術、安全等有關人員共同進行驗收,認為合格,辦理交接驗收手續后方可使用。使用中的架子必須保持完整,禁止隨意拆、改腳手架或挪用腳手板;必須拆改時,應經施工負責人批準,由架子工負責操作。9、所有的架子,經過大風、大雨后,要進行檢查,如發現傾斜下沉及松扣、崩扣要及時修理。9.2架子拆除安全技術交底1、外架拆除前,工長要向拆架施工人員進行書面安全交底工作。交底有接受人簽字。 2、拆除前,班組要學習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班組必須對拆架人員進行安全交底,交底要有記錄,交底內容要有針對性,拆架子的注意事項必須講清楚。 3、拆架前在地上用繩子或鐵35、絲先拉好圍欄,沒有監護人,沒有安全員工長在場,外架不準拆除。 4、架子拆除程序應由上而下,按層按步拆除。先清理架上雜物,如腳手板上的混凝土、砂漿塊、U型卡、活動桿子及材料。按拆架原則先拆后搭的桿子。剪刀撐、拉桿不準一次性全部拆除,要求桿拆到哪一層,剪刀撐、拉桿拆到哪一層。 5、拆除工藝流程:拆護欄拆腳手板拆小橫桿拆大橫桿拆剪刀撐拆立桿拉桿傳遞至地面清除扣件按規格堆碼。 6、拆桿和放桿時必須由2-3人協同操作,拆大橫桿時,應由站在中間的人將桿順下傳遞,下方人員接到桿拿穩拿牢后,上方人員才準松手,嚴禁往下亂扔腳手料具。 7、拆架人員必須系安全帶,拆除過程中,應指派一個責任心強、技術水平高的工人擔任36、指揮,負責拆除工作的全部安全作業。 8、拆架時有管線阻礙不得任意割移,同時要注意扣件崩扣,避免踩在滑動的桿件上操作。 9、拆架時螺絲扣必須從鋼管上拆除,不準螺絲扣在被拆下的鋼管上。 10、拆架人員應配備工具套,手上拿鋼管時,不準同時拿板手,工具用后必須放在工具套內。 11、拆架休息時不準坐在架子上或不安全的地方,嚴禁在拆架時嘻戲打鬧。 12、拆架人員要穿戴好個人勞保用品,不準穿膠底易滑鞋上架作業,衣服要輕便。 13、拆除中途不得換人,如更換人員必須重新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14、拆下來的腳手桿要隨拆、隨清、隨運,分類、分堆、分規格碼放整齊,要有防水措施,以防雨后生銹。扣件要分型號裝箱保管。 15、拆下來的鋼管要定期重新外刷一道防銹漆,刷一道調合漆。彎管要調直,扣件要上油潤滑。 16、嚴禁架子工在夜間進行架子搭拆工作。未盡事宜工長在安全技術交底中做詳細的交底,施工中存在問題的地方應及時與技術部門聯系,以便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