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醫醫院遷址新建項目后澆帶施工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75065
2023-06-14
13頁
92.42KB
1、xx市中醫醫院遷址新建項目后澆帶施工方案編制:審核:審批:目 錄一、工程概況1二、編制依據1三、后澆帶支撐與拆除23.1設計說明23.2回頂前施工要點23.3回頂支撐的搭設與拆除3四、后澆帶模板、鋼筋施工要求54.1后澆帶的處理54.2后澆帶鋼筋綁扎54。3后澆帶模板施工54。4模板拆除注意事項6五、后澆帶混凝土的施工說明75。1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準備75。2后澆帶澆筑要求75。3后澆帶混凝土的養護8六、成品保護和安全措施8后澆帶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1.1、本工程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建筑耐火等級為地上一級,基地基礎設計等級為丙級。建筑物抗震等級主樓為二級抗震,裙樓為三級抗震;本工程位于xx新區2、北區,總建筑面積115600。主要建筑物:一期門診綜合樓:地下一層,地上十六層,建筑高度67m,框架結構及框剪結構.二期住院樓:地下一層,地上十二層,高48m,框剪結構。行政后勤管理樓及中藥制劑樓:下一層,地上四層,高度15.94m和19.3m,框架結構。學術報告廳:地上一層,高度8。8m框架結構。高壓氧艙:地上一層,框架結構。二、編制依據2。1、本工程施工圖紙、圖紙會審記錄、工程聯系單、施工合同;2。2、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和模板支撐專項施工方案;2。3、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2。4、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2。5、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3、);2。6、國家其他有關現行規范.三、后澆帶支撐與拆除3。1設計說明針對后澆帶的特點,模板滿堂支撐架體若在后澆帶處分開支設,由于后澆帶留置時間較長,在拆除滿堂腳手架時對后澆帶處支撐影響較大,工人的操作難以保證后澆帶處支撐系統獨立完好,根據 GB50204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相關規定,由于施工方式的不同,后澆帶模板的拆除及支頂方法也各有不同,但都應能保證結構的安全和質量,故后澆帶跨模板支撐體系為同一體系.拆除此部分滿堂支撐腳手架時,后澆帶處支撐必須隨時拆除隨時回頂。回頂后的支撐體系在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后強度達到100后方可拆除。3。2回頂前施工要點(1)主體結構施工時后澆帶的墻、4、梁、板模板與結構層的模板同時施工,以確保后澆帶部分的墻、梁、板的幾何尺寸、標高與結構工程一致。 (2)為保證結構受力要求,梁板和后澆帶模板支撐體系為同一體系(3)后澆帶兩側混凝土澆筑后,后澆帶處需采取防護措施進行保護,而且不得隨意挪動.一是防止后澆帶部位的鋼筋變形或受到破壞;二是避免后澆帶部位墜物傷人等事件發生。(4)為確保結構支撐體系的安全,后澆帶模板采用獨立的支撐體系,與平臺模板連接處斷開,不影響平臺模板的拆除。支撐采用鋼管支撐間距1000mm、標準層采用碗扣式快拆體系設計間距模數為1000mm,因后澆帶設計寬度800mm,所用竹膠合板寬為1220mm,這樣兩側各有210mm寬度,可確保后5、澆帶兩側模板支撐拆除后有210mm寬鋼筋砼受后澆帶支撐體系支撐。(5)梁、板、墻結構砼達到強度后應及時拆除模板,后澆帶部位所在跨混凝土必須達到同條件試塊強度100后方可進行模板拆除,后澆帶梁板所在跨的模板拆除順序是:梁底模板拆除梁底回頂頂板模板拆除-頂板模板回頂.3。3回頂支撐的搭設與拆除(1)拆除后澆帶部分滿堂支撐腳手架時,梁板不得同時拆除,并隨時拆除隨時回頂;或者,先拆除后澆帶附近模板及支撐,并隨即回頂,然后再拆除其他滿堂支撐。(2)后澆帶二次回頂支撐拆除前,后澆帶混凝土以同條件的試塊強度必須達到100%.(3)頂板后澆帶兩側二次回頂支撐架體系(4)頂板后澆帶兩側二次回頂支撐架體剖面圖.16、000300800300100050*100的墊木48.3*3.6鋼管立桿1000后澆帶掃地桿頂托60*80木枋250橫桿步距1.8m膠合板后澆帶四、后澆帶模板、鋼筋施工要求4.1后澆帶的處理(1)后澆帶兩側梁屬于懸臂結構,應在梁底中間部位采取加密支撐鋼管。后澆帶的留槎在梁的部位使用雙層5mm孔眼鉛絲網,背面用16鋼筋固定牢靠;在板的部位使用竹夾板根據鋼筋的間距鋸口支設,以確保鋼筋保護層的準確。(2)后澆帶兩側梁屬于懸臂結構,后澆帶處模板待后澆帶處砼澆完畢后,砼強度達到拆模強度后方可拆除此部位模板,在后澆帶澆筑之前,后澆帶兩側的大梁與平臺部位支撐不得拆除,并用鋼管搭設成小方架支撐梁底,小方撐共7、設三道,分別為上下兩道別距立桿端部300mm,中部設一道。4.2后澆帶鋼筋綁扎鋼筋綁扎時后澆帶兩側的砼墊塊及馬凳應增加用量,確保鋼筋網片高度和保護層。后澆帶范圍內的馬凳和墊塊邊也應加密放置.對于設計要求的在后澆帶處的加密鋼筋,必須在第一次施工后澆帶一側鋼筋時綁扎完成.4.3后澆帶模板施工1。模板安裝順序:測量放線搭設排架安裝木楞調整頂板模板的板底標高鋪設九夾板模板加固檢查模板平整度并調平驗收合格交下道工序組裝前按設計要求彈好線,確定正確位置,確定架體標高。根據模板的支撐需要搭設支撐架。2。安裝時橫豎方木背楞間距尺寸要均勻,選用方木背楞、排木間距控制在150左右。施工時嚴格按照尺寸間距進行施工,8、方木背楞安裝要橫平豎直,并且搭接要錯開,不準集中在同一個截面上搭接,模板在安裝過程中要及時檢查垂直度和模板的平整度,以便及時調整,保證模殼的截面尺寸符合設計要求。在現場鋸裁料時,必須在模板外面操作,避免鋸末掉落在模殼內污染現場,影響施工質量。3。平臺模板鋪設時,應通長拉線鋪設,在柱角的割口必須方正,接縫嚴密。并檢查平臺開間尺寸是否符合圖紙要求,板與板拼縫偏大的應粘貼單面膠帶。4.4模板拆除注意事項1、樓板模板就位拼裝時,宜以每個節間從四周先角模板與梁模板連接,然后向中央鋪設.2、模板的拆除,除了側模應保證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壞時方可拆除外,底模應按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9、2011)的有關規定執行.3、模板拆除的順序和方法應按照配板設計的規定進行,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非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則。拆模時嚴禁用大錘和撬棒硬砸硬撬。4、拆模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安全處,以免發生安全事故.待該片段模板全部拆除后,方準將模板等運出、堆放.5、拆下的模板等嚴禁拋擲,要有人接應傳遞,按指定地點堆放.6、任何達不到規范要求的模板、扣件、鋼管等均不得使用。五、后澆帶混凝土的施工說明 5.1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準備(1)鋼筋除繡:由于部分鋼筋已經出現銹蝕,對于銹蝕的鋼筋在支模前必須進行除繡處理,除繡時使用鋼絲刷、砂紙將鐵銹打磨掉。同時對鋼筋進行調整,重新補齊保護層墊塊,保證鋼筋間10、距及位置正確。(2)將模板內浮漿、鐵銹清理干凈,特別是施工縫處要認真清理防止出現夾渣現象。在施工縫一側塞好海綿條防止漏漿。對于原有后澆帶模板支撐要視情況進行加固處理,確保接槎的平整度.(3)澆灌后澆帶混凝土前,應將其表面浮漿和雜物清理干凈并鑿毛,彈線后用切割機沿線將施工縫切進1cm深,剃鑿平整提前24小時將原結構混凝土面澆水濕潤,再鋪3050mm厚的與所澆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并及時澆灌混凝土。(4)砼選用商品砼,在砼澆筑前用水進行潤濕,保證新老砼結合良好,澆筑時一定要注意施工縫處的振搗必須密實,但也不可過振,影響該處的砼強度,振搗時宜向施工縫處逐漸推進,距老砼邊80100mm。在用大杠刮平時讓11、施工縫處新澆砼面高于已澆砼2mm,以便在搓毛后能保證兩側砼面沒有高差,搓毛時施工縫處應加強,保證兩者結合良好。5。2后澆帶澆筑要求(1)本工程后澆帶部位鋼筋在后澆帶部位不斷,后澆帶B在單層封頂并48天后才可澆筑(設計要求)。后澆帶采用比相應結構部位高一等級的微膨脹無收縮混凝土澆筑。(2)對于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之間的后澆帶(后澆帶A),應待高層主樓施工完成且沉降基本穩定后澆筑混凝土。5。3后澆帶混凝土的養護(1)后澆帶的覆蓋保護:在澆筑后澆帶兩側平臺后,在后澆帶邊澆高30的砼帶用于攔住養護水。后澆帶上方先覆蓋一層塑料薄膜或彩條布,再覆蓋一層竹夾板,以保持后澆帶內無雜物。(2)對摻有緩凝型外加劑或12、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其連續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 在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2前,不得拆除梁側模在混凝土上面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存放重物、及其他易造成的沖擊荷載等。六、成品保護和安全措施1. 由于后澆帶擱置時間較長,為了控制其銹蝕程度,影響其受力性能,采用在鋼筋上刷水泥漿進行保護。2. 在底板、樓板后澆帶兩側澆筑100寬20高的水泥砂漿擋水臺,上蓋膠合板。3. 后澆帶支撐體系施工時,必須嚴格按照方案和交底搭設,搭設完畢后必須經項目部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無項目部拆除令,任何人員不得拆除結構模板支撐體系和后澆帶支撐體系。4. 嚴禁隨意拆除或損壞防護欄桿、拉桿、安全網、跳板13、腳手板、支撐等防護設施。5. 清理后澆帶雜物時,下面樓層必須有人看護.6. 夜間施工時,應有足夠的照明,嚴禁私自拉電線。7. 裝拆模板必須有穩固的登高工具。8. 在模板的緊固件、連接件、支撐件未安裝完畢前,不得站立在模板上操作。9. 在拆模時,在腳手架和操作臺上堆放模板、鋼管等物件時,應按規定要求放平穩,防止脫落,并不得超載.10. 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搭設排架屬高空作業,施工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帶,并做到高掛低用并系牢固。11. 不適宜高空作業的人員,不得進行高空作業.12. 應按規范、規定和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對鋼管、扣件、腳手板等進行檢查,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對檢驗合格的構配件14、應按品種、規格分類堆放整齊.13. 工作前應先檢查使用工具是否牢固,板手等工具必須用繩鏈系掛在身上,釘子必須放在工具袋內,以免掉落傷人,工作時思想要集中,防止釘子扎腳和空中滑落.14. 兩立桿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15. 相鄰的兩根縱向水平牽桿不得設在同一跨或同一步內,不同步或同跨的兩鄰縱向水平桿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距離不應小于500MM.16. 剪刀撐的設置與地面的夾角應在4560之間,斜桿的延長應采用搭接,其搭接長度不小于1M。17. 各桿件端頭伸出扣件蓋板邊緣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18. 搭設過程中及時對步距、縱距、橫距及立桿的垂直度進行校正,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