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站公路上游段工程防洪度汛施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676367
2023-06-14
16頁
117.57KB
1、xxxxx水電站3公路上游段工程施工(合同編號:BHT/0102)xx年防洪度汛方案xx年防洪度汛方案批準:審核:編寫:目 錄1 總則11。1 編制目的11.2 編制依據11。3 適用范圍11.4 基本原則12 危險性分析23 組織機構及職責23.1 防洪度汛組織體系23。2 指揮機構及職責24 防汛值班45 預防與預警55。1 汛前自查、預防及監控55。2 預警行動66。防汛重點項目及度汛措施66。1 防汛重點項目66。2防洪度汛措施77.防洪度汛保障措施87.1 通訊保障87。2技術保障97.3 物資保障97。4 其他保障107。5 經費保障118 防洪度汛應急指揮118。1 防洪度汛應急2、調度118.2 搶險措施128。3 應急轉移139 后期處置1310 培訓與演練1310.1 培訓1310.2 演練1311 獎懲1311。1 獎勵1311.2 責任追究14xx年防洪度汛方案1 總則1。1 編制目的為進一步做好xx工程建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確保在發生汛情險情時,能及時、有序、科學地采取相應有效措施,迅速排除汛情、險情造成的危險,減少損失,同時根據業主及監理的有關要求,結合xx實際情況及xx年度汛報告,特制定本方案。1.2 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水利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規定、水利工3、程建設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和xxxxx水電站xx年度汛報告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方案。1。3 適用范圍本實施方案適用于防汛以及發生諸如滑坡、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時,所引發的人身傷亡事故、材料設備損失等情況的應急處理工作.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1。4 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安全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正常情況下的建設工程項目風險評估、應急物資儲備、應急隊伍建設以及完善應急預案演練等工作。 集中領導、統一指揮、明確職責。事故現場4、設立集中統一的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指揮機構,實現集中領導、統一指揮。 信息準確、渠道暢通,反映靈敏、運轉高效。有關部門在接到事故信息后第一時間內啟動應急方案.任何單位、人員必須無條件支持、配合事故救援工作,為搶險提供一切便利條件。 規范有序,保障到位.依據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依法規范應急管理和響應機制,做到應急救援組織機構、人員、物資器材、措施等落實到位.2 危險性分析在雨季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洪水、泥石流、高邊坡坍塌、排架垮塌、觸電等安全事故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從而引發的人身傷亡事故、材料設備損失等情況。3 組織機構及職責3.1 防洪度汛組織體系3。1。1 成立防洪度汛工5、作領導小組:組 長:副組長:成 員:領導小組成員名單、辦公電話、手機號見表1。3.1.2 防洪度汛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組織制定項目部防洪度汛應急方案,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修改方案; 檢查督促所屬各部門做好防洪度汛的預防工作和應急救援方案的各項準備工作. 發生安全生產突發事故時,適時發布啟動或解除應急救援方案的命令; 必要時,從全項目部范圍內調用人、財、物等資源向事故單位提供支援,或者向上級單位、友鄰單位、社會資源發出救援請求。3。2 指揮機構及職責3。2。1 防洪度汛辦公室防洪度汛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防洪度汛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辦公室設在生產指揮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焦萬利成 員:李國光 黃有祥6、 蔡華衛 王 杰 王立文 殷志勇領導小組成員名單、辦公電話、手機號見表1。防洪度汛領導小組通訊錄表1機構姓 名職 務 辦公室電話聯系電話領導小組焦 翔組長李新起副組長08342673447徐 瓚副組長08342673448副組長成員辦公室主任成員防洪度汛辦公室主要職責: 檢查項目部防洪度汛方案的編制、審查和備案工作,監督建立和完善防洪度汛應急體系,建立防洪度汛檔案; 根據施工生產實際情況的變化和安全風險評價結果及時進行調整、修改,保證方案的適用性; 檢查職能部門和救援專業隊伍的應急準備工作,分析預測事故風險,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統一規劃項目部應急救援力量和資源,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協調職能部7、門和應急專業隊伍工作,組織進行應急培訓和演練,保持和提高應急能力. 事故發生后,按照防洪度汛方案,統一組織、協調,指揮職能部門、專業施救隊伍和事故發生單位實施救援;同時對方案實施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和問題,或出現的突發意外事件快速做出處置決定; 向上級匯報和向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和外部組織發出救援請求; 負責事故上報工作,組織事故調查分析,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經驗教訓。3.2.3 防洪度汛應急救援隊伍的組成及職責 應急救援隊伍的組成:隊 長:副隊長成 員:開挖一隊、開挖二隊和開挖三隊全體人員 應急救援隊伍的職責:負責救援隊伍人員、設備及各項救援工作的落實,確保責任到人,措施落實;負責8、開展應急方案的演練工作,確保一旦出現汛情、險情,按照防洪度汛方案,組織人員到位、物資到位、設備到位,搶險及時、有序。4 防汛值班防汛值班安排表表2序號姓名手機號碼日 期備注1星期一白班2夜班3星期二白班4夜班5星期三白班6夜班7星期四白班8夜班9星期五白班10夜班11星期六白班12夜班13星期日白班14夜班5 預防與預警5。1 汛前自查、預防及監控5.1.1 臨建設施全面檢查臨建設施的安全狀況,如有裂縫、傾斜、變形等現象,及時加固、翻修,達不到要求的必須拆除重建;遇有大風、暴雨天氣必須安排專人進行不間斷巡查;隨時觀察風雨對臨建設施的影響、受損情況,如有危險立即將臨建內及受影響部位人員轉移到安全9、地方。對3#公路進口施工場地排水設施進行檢查,并全面清理和疏通,修補出現裂縫或塌陷的截、排水溝(渠)及涵洞(管),確保排水暢通;對場內影響排水與交通的雜物、材料、模板等進行整理、清理和歸類定點存放,大宗材料堆放遠離排水設施;汛期加強對各種設備、照明、變配電系統、車間屋頂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5.1。2 3公路進口土石方明挖及邊坡處理工程全面檢查施工區內排水溝、渠排水情況,對影響排水的溝渠進行全面清理,確保排水暢通。防汛期間全面檢查邊坡表面變化,一旦險情到來,立即停止施工,撤離施工人員.險情過后對坡面進行全面檢查,無安全隱患后,方可施工。防汛來臨前對施工區域內的危巖及時進行排查,一旦發現存在危10、巖立即進行加固或清理,消除安全隱患。在六級以上大風及雷暴雨天氣,禁止高排架施工作業,危險時應對高排架危及范圍內設置警示隔離帶,并設專人監護。汛期過后,對排架進行全面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施工。及時清理安全通道,確保通道暢通。5.1.3 隧洞工程防汛期間,全面檢查洞內、洞外的排水,重點監控汛期時洞內滲水變化情況,及時加強支護及增加抽排水設備,確保洞內作業安全。5.1。4 荒田臨時炸藥庫防汛期間,保持臨時炸藥庫排水溝暢通,檢查通訊、道路情況,檢查炸藥庫內避雷針、監控系統、供電照明系統是否工作正常,保證一旦發生汛情、險情,能確保與防洪度汛領導小組取得聯系,及時撤離人員、火工材料及其他設施。5。1。511、 施工用電防汛期間,全面檢查施工現場的各類臨時用電設施、配電線路架設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確保各類配電設施的防雨設施防護完好.檢查工作面供電系統,存在電纜(線)裸露或密集交叉、配電盤未防雨等安全隱患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以防止雨天發生漏電、斷電.并準備部分電線(纜),及時更換或修補系統裸露電線(纜)及因洪水損壞的電線(纜);5.2 預警行動 加強監控,對可能引發安全事故的險情、信息,進行認真分析,做好應急準備和預防工作,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并向上級應急領導機構報告。 事故應急相關機構接到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信息后,按照相關應急預案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做好應急準備和預防工作,并通知有關部門、單位采取相應12、行動,預防事故發生,并報上級應急機構備案。6。防汛重點項目及度汛措施6.1 防汛重點項目根據我項目部目前施工項目,防汛重點項目為: 3#公路進口臨時場地排水防汛項目; 3#公路進口土石方明挖及邊坡處理工程防汛項目; 隧洞施工排水防汛項目。6。2防洪度汛措施6.2.1 3#公路進口臨時場地3#公路進口臨時場地位于3#公路進口靠江側,其基礎為棄渣和開挖基巖面,在汛期不易發生垮塌、滑坡或泥石流等險情,汛期前對該部位場地內排水溝進行清理,確保排水暢通。6.2。2 3公路進口土石方明挖及邊坡處理工程排水3公路進口土石方明挖及邊坡處理工程要做好截水、排水及防護工作.截排水及坡面加固措施按設計圖紙汛前實施完13、畢,同時雨季加強巡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局部塌陷、裂縫等惡化邊坡的穩定條件。防止雨季因水的滲入導致邊坡失穩。檢查已施工邊坡的排水系統,對不暢通的進行疏導,對已破壞的進行修復,確保排水通暢。對開挖開口線以外范圍的亂石進行清理或加固,確保汛期邊坡安全。同時如有必要增加邊坡安全防護網。6。2。3隧洞施工排水防汛隧洞施工主要為3#公路上游段、左岸施工排風洞、左岸尾水洞檢修閘門室交通洞等,防汛期間,全面檢查洞內外排水溝、集水池等排水暢通情況,重點監控汛期時洞內滲水,及時加強支護及增加抽排水設備,確保洞內作業安全。6.2。6汛期山洪、泥石流防范 重視和加強施工期的安全監測工作,施工作業期間不14、間斷地進行監測,并保證監測人員與施工人員的暢通聯系,一旦出現危險情況,施工人員應迅速撤離至安全地帶。 嚴格執行雨季施工的各種安全措施,作好的安全防范。 加強雨季施工安全防范預警機制,配合業主和監理作好安全防范工作,及時與業主和監理進行聯絡,互通信息,建立一套完整安全預防系統,明確分工,保持通訊聯絡。6.2。7汛期施工道路的防范 汛前對各區域施工道路邊溝、橋涵、和邊坡進行全面檢查。對排水溝、涵洞進行清理、疏通,局部損壞排水溝汛前必須修復完畢. 對施工區公路、隧洞邊坡上的危巖及堆渣進行清理,消除飛石隱患。截水溝清理暢通,確保場內道路汛期通行安全。加強兩岸邊坡的監測和預報工作。 場內道路和輔助道路沿15、線加強巡視,預防山坡飛石,監測邊坡穩定。危險地段設立警示牌等標志,必要時采取交通管制措施.6。2.8施工輔助廠區度汛措施 在防洪度汛期間,尤其搶險期間,要有專人負責對電源、水源等重要部位實施防范性監護。 對輔助廠區供電、供水及供風設施,汛期每月至少進行一次巡視維護,確保防汛及搶險動力供應正常。 輔助廠區建筑物的排水設施保持暢通,檢查建筑物周邊邊坡穩定情況,視必要采取加固和支護,防止山體滑坡。 施工區機械設備停要放遠離邊坡坡腳。 做好施工區域內降雨匯集形成的山洪的防范措施,截排施工區外地表水和工作面集水,并避免其施工排水進入施工區域內。 廠區周邊的排水系統進行檢查,清理溝內淤堵雜物,修復損壞排水16、溝渠.6.2。9生活區安全防護措施 對生活區供電、供水設施,汛期每月至少進行一次的巡視維護,確保防汛及搶險動力供應正常. 生活營地房前屋后均設置排水溝,排水溝設專人維護疏通。汛期來臨前,對生活營地及施工場地附近的沖溝、土質邊坡及時進行修整處理,保證汛期雨水的順利排走,避免危及施工設施及人員安全。 各建筑物設置有效的避雷系統,作好防雷、防風的防護措施。7.防洪度汛保障措施7。1 通訊保障 對于各部位各種通訊線路、埋地電纜及通訊接收塔及時檢修,確保汛期來臨之前各接收訊號通暢。 檢查現場通訊裝置配置及線路布置情況,不足部門立即進行采購,以滿足度汛要求。7。1。1水情、險情信息的傳送方式及通訊保障措施17、 傳送方式在發生水情、險情的情況下,通過報話機、移動電話和固定電話的方式進行信息的傳送. 通訊保障措施 確保防汛指揮辦公室信息接收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在水情、險情發生時能夠及時進行搶險調動。 確保通訊設備的正常運作,通訊電纜及信號塔維修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各接收訊號通暢.7.1。2緊急情況下搶險指揮的通信方式在緊急情況下,搶險指揮通過報話機、移動電話、固定電話及衛星電話的方式進行通信聯絡。7.2技術保障為確保汛期應急搶險在技術保障方面萬無一失,針對有可能發生的各種險情,由技術保障組根據相關技術規范、技術標準和要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搶險應急方案,為可能發生的汛期險情,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持.18、7.3 物資保障為確保汛期的正常施工,我部在做好安全度汛的同時,在施工的組織和準備工作上也做了充分的考慮,工程所需火工材料、各種建材、油料及易損機械零部件等都將有一定規模的儲備量.7。3。1度汛保障物資種類、數量和調用程序要求 防洪度汛保障物資種類、數量見下表3:防汛設備及物資準備計劃表表3序號項目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水泵3臺5汛期臨時抽水2反鏟神鋼200臺1施工設備中臨時調運3反鏟神鋼25臺1施工設備中臨時調運4裝載機ZL50輛1施工設備中臨時調運5汽車吊8t臺1材料運送6載重汽車15t臺1材料運送7汽車20t臺1施工設備中臨時調運8編織袋個10009鐵鍬把10010雨布m2200011繩索m19、20012雨衣件10013雨鞋雙10014手電筒個10015救生衣件20 度汛保障物資調用程序要求調用程序由防汛指揮機構中的某位成員在得到組長的調用指令后,通知防汛設備及物資倉庫,隨時做好調用準備。7。3.2搶險物資的存放地點、交通運送及聯系方式等搶險物資存放在3路臨時場地物資倉庫內,在發生水情、險情后通過載重汽車或自卸汽車拉運,由8t吊車24小時待命吊裝,聯系方式見防汛組織機構人員通訊信息。裝編織袋用的砂子從新建村砂石骨料加工系統的砂倉拉運,在發生水情、險情后通過20t自卸汽車進行拉運。聯系方式見防洪度汛組織機構人員通訊信息.7.4 其他保障7。4.1 供電保障施工現場用電設備應定期進行檢查20、,防雷保護、接地保護、變壓器等每季度測定一次絕緣強度,移動式電動機,潮濕環境下電氣設備使用前應檢查絕緣電阻,對不合格的線路設備要及時維修或更換。電氣設備和配電盤柜露天擺放,尤其是作業架上的用電設備,必須加裝防雨設施。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在汛期每班均有當班人員進行一次外表檢查.在汛期由于雨水較多,空氣濕度較大,啟動220v以上的開關一定帶絕緣手套穿電工絕緣靴站在絕緣板上并有一定安全距離,以防電弧或空氣電離觸電傷人。7.4.2交通保障汛前和汛期對場內公路的路邊溝、橋涵和邊坡進行全面檢查,對排水溝、涵洞進行清理、疏通,局部損壞的排水溝汛前必須修復,確保公路順暢。汛期必要時,在應急道路位置設置專職交通21、管制人員,確保防汛物資按時到位。7。5 經費保障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確保應急處理過程中的資金和物資供給,保障應急狀態時應急經費及時到位。8 防洪度汛應急指揮8。1 防洪度汛應急調度8。1。1 防洪度汛應急處理辦公室 應急處理辦公室做好日常值班,24小時接聽所有來電,保證應急救援時的通訊聯絡暢通,確保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的各種信息能夠及時準確的傳遞到各有關人員,并做好記錄。 當接到事故電話時,在第一時間將事故簡明經過通知有關領導和相關部門. 建立與地方政府應急救援中心、地方醫療機構、公安消防、武警部隊、安監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及聯動機制,發揮其在處置突發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接到事故電話后,立即撥打西昌市22、急救電話:08348128120或寧南縣人民醫院急救電話:08344574120,并與六城壩施工營地醫務室取得聯系,隨時聯系救護車動向,并組織所有能動用車輛運送傷員。8.1。2技術保障組在發生險情或事故時,由技術保障組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和相關技術規范、技術標準和要求,在第一時間內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搶險方案,為及時、安全、科學有序的汛期搶險提供可靠有力的技術支持。8。1.3應急搶險突擊隊確保應急突擊隊成員熟知各種危險品及機械設備的性質及應急處理方法;熟練掌握各種應急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保持與各小組成員之間的通訊聯絡暢通,一旦事故報告后,能立即通知應急小組前往處理。8.1。4安全防護救護組在發生事23、故時及時組織人員進行安全救護,在事故現場搜索受傷人員,發現受傷人員及時送往寧南縣人民醫院或涼山州醫院進行急救。8。1。5協調聯絡組協調聯絡組應保證應急救援時的通訊聯絡暢通,確保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的各種信息能夠及時準確的傳遞到各有關人員,撥打報警電話、急救電話,接應消防和救護車輛。8.1。6疏散引導組根據疏散路線組織人員疏散,確保人員全部及時撤離至安全地帶8。1。7現場治安組根據需要立即在突發事件處置現場周圍設立警戒區和警戒哨,做好現場控制,疏散救助群眾,安撫群眾,防止聚眾鬧事,維護公共秩序等工作.8.1。8善后處理組接待事故人員家屬,安撫傷員,處理事故善后事宜,保險理賠。8.2 搶險措施8。2。24、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防汛領導組織機構及防汛突擊隊為確保安全度汛,專門成立由項目部領導牽頭的防洪度汛領導小組及組織機構。防洪度汛組織機構由防洪度汛領導小組和防洪度汛突擊隊組成。防洪度汛領導小組成員由項目部領導及各職能部門主要成員和各施工隊主要組成,防洪度汛突擊隊成員由項目部各職能部門主要成員和各施工隊主要成員組成。在管理上,防洪度汛突擊隊對防洪度汛領導小組負責,防洪度汛領導小組對業主防洪度汛指揮部負責。8。2。2認真組織,確保各在建工程達到防洪度汛要求按照xx年施工情況和防洪度汛有關要求,組織人員、設備、材料迅速到位,加強現場的組織協調管理,確保今年防洪度汛任務的順利完成.8。2。3及時溝通25、聯系掌握信息加強與業主、監理的聯系,及時掌握汛期水情預報并通知到相關單位。及時掌握壩區雨情預報,汛期暴雨、大風對工地各部位安全施工影響較大時停止施工。8。3 應急轉移一旦出現險情,迅速組織人員、設備有序的撤到安全地帶,具體撤退路線如下: 3公路上游段、3公路進口上方及3#公路進口臨時場地施工的人員沿5#公路撤退到5#公路隧洞內; 左岸施工排風洞、左岸尾水洞檢修閘門室交通洞和3#公路隧洞出口段施工人員撤退到5#公路隧洞內。9 后期處置 根據有關規定組織事故善后處理工作,盡快恢復正常施工秩序。 事故應急結束后由事故應急救援辦公室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 事故善后處置工作結束后,參與應急處置的各26、級應急機構應分析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建議,完成應急救援總結報告。事故應急救援辦公室組織對應急救援總結報告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改進意見.10 培訓與演練10.1 培訓 有計劃地對應急處置和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救援的專業技能和水平,加強自救、互救和逃生的知識和技能培訓。 培訓對象包括有關領導和有關應急人員等,培訓工作應做到合理規范,保證培訓工作質量和實際效果10.2 演練通過演練,發現應急工作和機制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預案,提高對出現工程險情的應急處置能力。演練結束后,組織單位總結經驗,完善和改進事故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11 獎懲11.1 獎勵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現之一的單位和個人,應依據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出色完成應急處置任務,成績顯著的. 應急救援有功,使人員和財產免受損失或者減少損失的. 對應急救援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 有其他特殊貢獻的.11.2 責任追究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依法依規,視情節輕重和危害后果,追究相應責任: 不按規定制訂事故應急預案,拒絕履行應急準備義務的. 不按規定報告、通報事故災害真實情況的. 拒不執行事故應急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者在應急響應時臨陣脫逃的。 盜竊、挪用、貪污應急工作資金或者物資的. 阻礙應急工作人員依法執行任務的。 有其他危害應急工作行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