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住小區基坑支護及土石方工程專項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676541
2023-06-14
10頁
53.68KB
1、xxxxxx商住小區基坑支護及土石方工程土 石 方 專 項 施 工 方 案xxxxxx目 錄一、工程概況1二、編制依據1三、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水文地質條件23.1場地工程地質條件23.2場地水文地質條件5四、施工順序及施工部署64.1、施工順序64。2、施工部署64。3、注意事項8一、工程概況xxxx項目.區位環境優越,交通條件良好。擬建工程是集商業、住宅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筑,主要由高層住宅、裙樓、地下室三部分組成,平面呈“L”型,建設用地總面積為18677m2,擬建建筑物性質詳見下表,該工程由xxxxx。主樓區基礎底面平均壓力(標準組合)約800kpa(僅為主樓附近區域,未完全計入整2、體影響),裙樓及地下室基礎底面平均壓力(標準組合)約200kpa,地下室埋深8.8m(1959.85m),00標高為1968。65m。擬建建筑物性質一覽表 建筑物名 稱結 構類 型層數及高度基礎形式地下室或其它設備基礎埋深允許沉降量及相對傾斜塔 樓剪力墻29樁基/閥板基礎地下兩層,8。8m按規范裙 樓剪力墻3層,13。2m樁基/閥板基礎地下兩層,8.8m按規范地下室剪力墻地下兩層樁基/閥板基礎地下兩層,8.8m按規范根據建筑基坑支護設計規范(JGJ12099)相關條文規定,結合本項目擬建筑物基礎埋深,基坑開挖深度8.0m9.4m,基坑周邊為市政道路及在建4層及5層建筑物,基坑周邊環境較復雜,本3、基坑支護等級為一級。本工程0。0=1968.65m。本基坑周長為684.3m,基坑開挖面積約為16386。4,基坑開挖土方約13萬方。二、編制依據1)“xxxx”招標文件及xxxx基坑支護設計報告;2)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2)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4)其他有關的規范及規程;三、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水文地質條件3。1場地工程地質條件擬建場地位于洱海斷裂和程海斷裂帶之間,程海斷裂帶是由一系列北東走向的左旋走滑正斷層組成;洱海斷裂段呈北西走向,該斷裂的新活動十分強烈,它造成了蒼山、洱海強烈對照的地貌景觀,還控制了晚更新世以來洪積扇的發育,呈現出明顯的4、垂直斷錯運動。擬建場地現狀為農田、旱地等,地貌形態單一,地形平坦,地勢開闊,其中北側因場地回填,地勢略高。地面標高一般在1965.481968.85m之間,平均為1966.55m,場地地層情況如下所示:(1)第四系全新統耕、填土層(Q4ml)1雜填土:灰、灰黑、褐灰、褐黃色,以建渣為主,主要為碎石、碎磚塊、卵石、礫石及粉質粘土等,含少量生活垃圾,成份雜亂, 主要由機械拋填形成,回填時間不滿一年,結構松散,固結差,該層主要分布于場區北側,層厚0.50m2。50m。2耕土:褐黃、褐灰色,濕,主要為粘土或粉質粘土,軟可塑狀態,中壓縮性。該層局部夾510的礫石、巖屑,含植物根莖。該層在場地內均有分布。5、層厚0。50m0.70m。(2)第四系全新統沖湖積層(Q4al+l)該沖湖積層呈砂土、粉土與粘性土不均勻相間分布。按土質類別劃分為6個亞層,分別為1粉土層、2粉質粘土層、3粘土層、4淤泥層、5砂層、6圓礫層;根據物質成分及力學性質進一步細分為次亞層。 1粉土層:該層根據物質組成和力學性質分為1-1淤泥質粉土層和1-2粉土層。11淤泥質粉土:灰黑色灰褐色,極濕,松散稍密,以稍密為主,不能搓條,有機質含量為5。26.9,無光澤,干強度低,韌性低,搖震反應中迅速,土質不均勻,局部含有粉砂和粉質粘土,該層在場地內均有分布,層狀產出,局部呈透鏡體狀,層厚1。10m10。90m。12粉土:灰黑色灰褐色,濕6、飽和,稍密中密,以稍密為主,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條,無光澤,干強度低,韌性低,搖震反應中迅速,有機質含量為1。34.5%,土質不均勻,局部含粉砂團塊,局部與粉質粘土互層.場地內均有分布,整體層狀產出,層厚0。60m12.30m.2粉質粘土層:根據物質組成和力學性質分為21淤泥質粉質粘土層、2-2軟塑粉質粘土層、2-3可塑粉質粘土層、2-4硬塑粉質粘土層。2-1淤泥質粉質粘土:灰褐色灰黑色,流塑軟塑,無光澤,干強度和韌性低,含植物腐殖質,浸水后水面出現氣泡,干燥后體積收縮,有機質含量為6。36.7,場地內呈透鏡體分布,層厚0。80m2。10m。22軟塑粉質粘土:灰褐色、灰黑色、褐黃 ,軟塑,稍有光7、澤反應,干強度和韌性中等,可搓成長條,搖震反應中等,有機質含量為3.46。3%,土質不均勻,局部含團塊狀稍密中密粉土和粉砂,場地內呈透鏡體分布。2-3可塑粉質粘土:灰褐色、灰黑色、褐黃,可塑,稍有光澤反應,干強度和韌性中等,可搓成長條,無搖震反應,有機質含量為1。34.8,土質不均勻,局部含薄層粉土和粉砂, 場地內均有分布,層狀產出,層厚0.90m9.80m。2-4硬塑粉質粘土:灰褐色、灰黑色、褐黃,硬塑,稍有光澤反應,干強度較高,韌性中等,可搓成長條,有機質含量為0。92.1%,土質不均勻, 局部含團塊狀中密粉土和粉砂,含少量的圓礫,白色條紋,場地內均有分布,層狀產出,層頂高程1902。338、1911.53m。3粘土層:根據物質組成和力學性質分為3-1軟塑粘土、32可塑粘土、3-3硬塑粘土。31軟塑粘土:褐黃、褐黃夾灰色、灰黑色,軟塑,切面光滑,干強度高,韌性高,能搓成2mm的土條,無搖震反應,有機質含量為3.76。4%,土質不均勻。該層局部夾510%的礫石、螺絲殼、貝殼等,場地內均有分布。32可塑粘土:褐黃、褐黃夾灰色、灰黑色,可塑,切面光滑,干強度高,韌性高,能搓成2mm的土條,無搖震反應,有機質含量為2.35。5,土質不均勻, 中壓縮性。該層局部夾510%的礫石、螺絲殼、貝殼等,局部含團塊狀中密粉土和粉砂,含少量的圓礫,白色條紋,場地內均有分布,層狀產出,層厚0.50m12.9、10m。33硬塑粘土:褐黃、褐黃夾灰色、灰黑色,硬塑,切面光滑,干強度高,韌性高,無搖震反應,局部含有機質成分,土質不均勻,局部含團塊狀中密粉土和粉砂,含少量的圓礫,場地內均有分布,層狀產出,層厚3.20m9。30m。4淤泥層:灰黑色,流塑,無光澤,干強度和韌性低,有腥臭味,含可見碳木質顆粒和腐殖質,有機質含量為7.38。7%,浸水后有植物殘渣浮于水中,失水后干縮現象明顯,呈透鏡體分布,層厚0.80m1。60m。5砂層:該層根據粒徑組成分為5-1粉砂、5-2中砂、53礫砂.5-1粉砂:灰色、灰褐色、褐黃,稍濕-飽和,稍密中密,以稍密為主,局部松散,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分選性好,局部見少量的云母10、,局部含有灰褐色稍密粉土團塊、灰黑色未腐爛的木質物,局部地段夾少量有機質, 場地內均有分布,層狀產出。5-2中砂:灰色灰褐色,稍濕飽和,稍密中密,以中密為主,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局部見少量的云母,顆粒形狀以棱角狀為主,分選性好,級配一般,局部含有少量的圓礫,局部地段夾少量有機質,層狀產出。53礫砂:灰色灰褐色,稍濕飽和,稍密中密,以中密為主,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顆粒形狀以棱角狀為主,級配一般,分選性好,局部含有約5%10%圓礫,粒徑一般為220mm,最大達30mm,局部地段漸變為角礫,外形呈次棱角狀及亞圓形,圓礫成分主要為砂質泥巖,中風化,粉土及粘性土充填,局部地段夾少量有機質,主要以透鏡體產11、出,層厚1。00m2。80m。6圓礫層:灰褐、灰黃、褐紅等,稍密中密,以稍密為主,濕飽和,含量52。563。0,級配較好,粒徑一般為220mm,局部地段達100mm以上,偶夾碎石,局部相變為卵石,外形呈亞圓形,母巖成分為中風化砂質泥巖。充填可塑粘性土、粉土,局部夾有機質,主要以透鏡體產出,層厚1。10m4。80m,。(3)第四系全新統殘坡積層(Q4el+dl)該層地貌單元上屬山前坡腳殘積層,該層共有二個亞層組成,分別為1粉質粘土層和2粘土層。1粉質粘土層:根據物質組成和力學性質分為11可塑粉質粘土和1-2硬塑粉質粘土。1-1可塑粉質粘土:灰褐色褐紅色,可塑,中壓縮性,稍有光澤反應,干強度和韌性12、中等,可搓成長條,無搖震反應,土質較均勻, 層間夾碎石、角礫、巖屑等。碎石粒徑一般為2.05。0cm,含量在1015%之間,含量及分布不均,母巖成分為強風化中風化粉砂質泥巖、粉砂巖,角礫手可折斷,遇水飽和易崩解,層狀產出,層厚4。00m16。80m。12硬塑粉質粘土:灰褐色褐紅色,硬塑,局部達堅硬,稍有光澤反應,干強度和韌性中等,可搓成長條,無搖震反應,土質較均勻,中低壓縮性,層間夾碎石、角礫、巖屑等,碎石粒徑一般為2.06.0cm,含量在1020之間,偶夾塊石,一般為200500mm,含量及分布不均,母巖成分為強風化中風化粉砂質泥巖、粉砂巖,角礫手可折斷,遇水飽和易崩解,鉆孔未揭穿此層,層狀13、產出。2粘土層:根據物質組成和力學性質又可分為2-1可塑粘土層和2-2硬塑粘土層。21可塑粘土:褐黃褐紅色,可塑,切面光滑,干強度高,韌性高,能搓成2mm的土條,無搖震反應,土質較均勻,中壓縮性,層間夾碎石、角礫、巖屑等,碎石粒徑一般為2。06.0cm,含量在1015之間,含量及分布不均,母巖成分為強風化粉砂質泥巖、粉砂巖,角礫手可折斷,遇水飽和易崩解,鉆孔未揭穿此層,層狀產出。22硬塑粘土:灰褐色褐紅色,硬塑,局部達堅硬,切面光滑,干強度高,韌性高,能搓成2mm的土條,無搖震反應,土質較均勻,中低壓縮性,層間夾碎石、角礫、巖屑等,碎石粒徑一般為2。08。0cm,含量在1020%之間,局部地段14、達120mm以上,偶夾塊石,一般為200600mm,含量及分布不均,母巖成分為強風化中風化粉砂質泥巖、粉砂巖,角礫手可折斷,遇水飽和易崩解,鉆孔未揭穿此層,層狀產出。3.2場地水文地質條件(1)地表水大理市地處金沙江、紅河和瀾滄江三大水系分水嶺地段,區域內地表水系發育。擬建場地西側為洱海,直線距離約2.2km,東側為波羅江,距離約2km.洱海歷史上最高水位1976。098m(海防高程),最低水位1973.28m。1969年起,隨著西洱河水電的開發,規劃最低水位1969m,實際降至1970。66m??辈炱陂g(2011年9月11月)水位約為1971m。場地內西側分布一條污水溝、一口灌溉水井。該污水15、溝長約180m,溝寬2。03。5m,深0.81.5m,水深0.30。6m,流速為0.60.8m/s,流量0。20。5L/S.勘察期間測得水位為1965。011967.83m。該河溝常年有流水,主要由附近地表水體(洱海)、生活污水及大氣降水補給,由北向南流經場地西側,主要向機場路公路涵洞處排泄,現狀排泄較通暢。位于場地北側的水井深1。81。9m,井水深0。40。5m,水井為磚混砌體結構,井口外徑70cm,內徑4760cm.該灌溉井常年有水,主要由大氣降水及地下水補給,用于農業灌溉.(2)地下水根據區域資料結合本次鉆探揭露,擬建場地內的地下水主要為上層滯水、微承壓水、承壓水。上層滯水,該層地下水主16、要分布于雜填土、耕土、粘性土中,勘察期間測得上層滯水埋深約0。201.3m,無統一的自由水面.該層地下水由大氣降水及區域地下水補給,與臨近的河溝、水井存在一定的水力聯系,總體而言水量相對較小,雖易于排除,但對本工程基坑穩定性以及基礎施工仍能造成一定影響.微承壓水,該層地下水主要賦存于中下部的砂層中,水位呈年周期性變化,主要通過側向徑流補給.本次勘察在該層布置水位觀測孔,勘察期間測得該層地下水初見水位在地表以下1。4510.30m,其相應標高為1960.801966.10m,靜止水位在地表以下0。306。20m,其相應標高為1963。501967.25m,承壓水頭為1.156。45m。承壓水,該17、層地下水主要賦存于下部的粉砂、中砂、礫砂層中,受垂直向越流和潛水及區域地下水補給,水量大,水位變化主要受季節性降水控制。該層地下水埋藏較深,勘察期間測得該層地下水初見水位在地表以下9.9016.1m,其相應標高為1955.061956。35m,靜止水位在地表以下3。56。6m,相應標高為1962.751966.60m,水頭為7.6910.25m。該層地下水埋深位于基坑底部以下3.54.8m,基坑開挖不會揭露該層地下水,但基礎施工可能揭露該層地下水,因而該層地下水對基礎施工影響較大.四、施工順序及施工部署4。1、施工順序本土方開挖主要內容是:土方挖運、破除障礙、挖馬道、挖死角、人工修邊檢底、挖基18、礎土石方(電梯井按照圖示尺寸開挖,不允許超挖)、地槽,直至驗收符合澆搗砼墊層條件。施工順序為:測量放線-第一層土方開挖噴錨支護-第一層中心部位土方開挖下層土方開挖至基底以上0。2cm-基底撿平人工清土。4。2、施工部署1)測量準備充分做好施工測量前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的主要內容如下:1、對檢校好的測量器具進行檢查,看是否齊全及損壞。2、核紅線樁與基準點。為保證整個場地定位及標高的準確,對建設單位提供的水準進行校核。3、定測量放線方案。根據設計要求與施工方案,制定切實可行的測量放線方案,保證測量放線工作順利進行。2)定位放線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紅線圖對邊線進行定位放線,施測中嚴格控制精度,定位放線19、的基本步驟如下:1、根據設計定位條件測設“控制網”。作為開挖的依據.2、測定邊線控制樁.3、撒灰線。根據測定的邊線撒灰線,自檢合格后提請有關部門和建設單位驗線。3)各施工層標高控制標高控制根據設計要求分層開挖,確定分層開挖厚度后分層測量標高。4)測量放線注意事項基坑開挖范圍內所有軸線樁、水準點都要引出施工機械活動區以外,并設置涂刷紅白漆的鋼筋支架加以保護.5)土石方分層開挖根據本工程深坑開挖深度,確定開挖方式采用分層機械開挖,人工修邊撿底,分層開挖深度為2.0m左右(一次開挖不得超過3.0m),遇較厚填土層時,分層開挖深度為1.0m.6)施工技術要點1、基坑邊5m范圍內每層開挖深度不超過2.020、米,若基坑挖好后不能及時進行下一道工序,可在基底標高以上預留150-200mm一層土不挖,待下一工序開始前再挖.最后一層應在基底標高以上預留30cm左右用人工清理,其厚度應根據施工機械的性能決定,嚴禁擾動基底土。2、機械開挖時,應控制好虛土厚度,基坑開挖邊坡開挖符合設計要求及有關規定。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經常檢查坑壁的穩定情況。開挖過程中,要注意經常檢查,若遇到淤泥、流沙等軟弱層時,必須及時請設計、監理及有關人員到現場解決,以滿足地基承載力要求。3、基坑每挖下2米左右應修邊一次。修邊削平坑壁時應順坑壁拉線邊檢查寬度并校正偏差?;娱L度、寬度不得小于設計要求,允許偏差應控制在0至+20mm范圍內21、(不得欠挖)。除基底寬度外,即坑底部應根據土質和施工需要適當增加工作面、排水設施和支擋結構的寬度.4、基坑土方開挖應連續進行,盡快完成。遇到障礙物時,應先探明障礙物的類型和范圍,采用人工或機械破除。遇到地下文物等應立即停止挖掘,上報有關部門處理。5、開挖至坑底設計標高時,應進行一次找平,使基底凹凸不得超過1。5cm至+1.5cm,并按整平標志掌握下挖深度,避免超挖。6、挖好的基坑,基底不得積水、虛土和泥漿,底面地基土必須保持原狀結構,嚴禁被施工擾動。對于個別超挖處,應取得設計同意,采用與基土相同的土料或碎石類土填補,并夯實至要求的密實度,必要時可以采用低標號的混凝土進行填補.7、根據本工程基礎22、類型及平面布置特點,基礎、地槽采用人工開挖,人工修邊檢底,直至驗收符合澆搗混凝土條件。作業時,加強軸線、標高的傳遞、控制,不允許超挖。8、在施工過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內,避免邊坡塌方或基底土遭到破壞.9、場內土方開挖完成,要逐層挖除馬道土方,并逐層完成護壁工作.10、基坑開挖至基底設計標高后,應會同設計、質檢和建設單位檢查基底土質、軸線及標高,并作出隱蔽記錄。7)大雨時土方工程施工措施1、對于由基坑四周流下的地面水必須進行有效阻隔,由臨時引水道引排到指定的安全排水處,所有排水設施必須暢通.2、土方開挖時,應盡量減少開挖斷面泥土暴露于空間,如無法避免,臨時斜坡必須以板墻保護,并密封所有23、邊線。當斜坡暴露較長時間時,必須加上適當的表面保護層。3、在斜坡或附近開挖,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且要十分小心.每次開挖盡量采用較短的切面,并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避免水流入及積存在壕內。4、所有土方必須有斜坡,確保雨水順利通過避免積水。4.3、注意事項1)為保證施工的安全,沿坑邊設置1。5m防護鋼管欄桿一周(并刷紅白相間警戒色),在機械出入口留置4m缺口。防護欄掛設密目式安全防護網,并沿四周設置警示標牌。2)為防止車輛等出入污染環境(如機場路等),在施工現場出土馬道處設置50水管、高壓水槍等,用于沖洗出入車輛等;并修建2m1m1m的沉淀池和300mm400mm的排水溝用于沉淀及排放沖洗車輛的污水。3)施工現場出入口道路鋪墊麻袋,用于吸收沖洗車輛時輪胎上的明水,以免濕潤車輛運行的城市道路,裝滿棄土的車輛用帆布完全覆蓋,以免灑落在公路上,污染環境。4)盡量避免夜間施工,如有需要,按要求做好防塵降噪等擾民措施。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錯挖或超挖。施工場地應根據需要安裝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設置明顯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