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km道路工程水泥穩定碎石試驗段施工組織設計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677124
2023-06-14
11頁
49.54KB
1、水泥穩定碎石試驗段施工組織設計方案1、試驗段概況及鋪筑目的: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試驗段,全長440米,該層路面結構厚度為20cm,一次完成鋪筑.通過試驗段檢驗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實用性,檢驗攤鋪及壓路設備所具備的實際效果,檢驗和確認基層施工中各道工序的質量控制指標,并提出保證質量的有效措施及質量檢驗的試驗方法。最終獲得大面積基層施工時各項技術參數,需確定的技術參數主要有:(1)用于施工的材料配合比;(2)材料的松鋪系數;(3)水泥的允許延遲時間(4)標準的施工方法:混合料的數量控制方法;混合料的鋪筑方法和使用工具;拌合機是否適用,及正確的拌和方法;混合料最佳含水量的控制方法;壓實機械的選擇和組合,2、壓實的順序、速度和遍數;現場壓實的檢查和組合。整平和整型的合適機具和方法2、試驗段施工準備21、材料準備211、水泥水泥應采用初凝時間4h以上和終凝時間較長(宜大于6h)的普通硅酸鹽水泥,但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強水泥以及已受潮變質的水泥。宜采用標號32。5的水泥.本試驗段采用西京水泥廠生產的復合硅酸鹽32.5級水泥。212、碎石(1)最大粒徑不應超過31。5mm,顆粒組成見表。水泥穩定碎石集料的顆粒組成范圍篩孔尺寸(mm)通過下列篩孔(mm)質量百分比()31.5199。54。752.360。60。075基 層10068-863858223216-288-150-3(2)水泥穩定碎石的壓碎值應3、不大于35%。(3)水穩碎石不得含有有機雜質,集料中的超尺寸顆粒應予篩除。(4)7天無測限抗壓強度不得小于3.0Mpa。213、水應潔凈,不含有害物質.22、施工機械設備配置準備(1)拌和設備:穩定土粒料拌和機1臺;(2)攤鋪設備:攤鋪機一臺;(3)碾壓設備:20T壓路機1臺;(4)裝載機:裝載機3臺;(5)灑水車:1臺。23、勞動力組織準備本次試驗段施工班組為基層施工班組,其主要人員配置情況如下:(1)拌和站操作手:2人(2)壓路機司機:1人(3)平地機操作手:1人(4)汽車司機:6(5)裝載機司機:3人(6)測量工:4人(7)試驗員:5人(8)領工員:1人(9)安全員:1人(10)找平整型4、輔助工:16人(11)清掃工:2人 試驗段施工主要管理人員見:監表3-3.24、施工技術準備241按技術規范的要求,對下承層進行逐項檢查。對檢查結果不符合要求的路段,在監理工程師認可后,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達到規范要求。基層施工前,應保證底基層路拱沒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及軟弱地點。底基層的平整度、壓實度、彎沉值等技術參數符合設計及技術規范要求.242施工放樣在底基層上恢復中線,每隔10米設一樁,并在兩側路肩邊緣外插桿掛線。中心線兩側按設計標樁處高程算出基層設計高度,在標樁上劃出基層設計高和松鋪厚度(松鋪厚度=壓實厚度松鋪系數),這樣做是為了使基層的高度、厚度和平整度達到質量標準。2.4.3、混5、合料組成設計2.4。4.1混合料的組成設計應符合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2000)的有關規定。2。4.3.2試驗(1)用于基層的原材料應進行標準試驗,試驗項目詳見下表。水泥穩定土基層原材料的試驗項目試驗項目材料名稱頻 度含水量土、砂礫、碎石等集料每天使用前測2個樣品顆粒分析砂礫、碎石等集料每種土使用前測2個樣品,使用過程中每2000m3測2個樣品液限、塑性土、級配礫石或級配碎石中0.5mm以下的細料每種土使用前測2個樣品,使用過程中每2000m3測2個樣品相對密度、吸水率砂礫、碎石等使用前測2個樣品,砂礫使用過程中每2000m3測2個樣品,碎石種變化重做2個樣品壓碎值砂礫、碎石等6、同上有機質和硫酸鹽含量土對土有懷疑時做此試驗水泥標號和終凝時間水泥做材料組成設計時測一個樣品,料源或標號變化時重做重型擊實碎石每種碎石使用前進行(2)混合料按設計摻配后,應進行重型擊實試驗及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2。4.3。3水泥穩定混合料的設計應考慮氣候、水文條件等因素,按公路工程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試驗規程(TJT05794)規定進行試驗,通過試驗選取最適宜于穩定的材料,確定最佳的水泥劑料和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穩定碎石的顆粒組成時,還應確定摻加料的比例。工地實際采用的水泥劑料同室內試驗確定的劑量相比,應多0。5%,并應取得監理工程師同意,為了減少混合料的收縮性,應控制水泥劑量不超過6.2.17、。4。水泥穩定碎石的7天抗壓強度應符合圖紙要求。(設計要求2。8Mpa)。25、下承層準備(1)由四人組成一小組,對下承層進行清掃,掃除灰塵雜物并清除路基外,使其形成一個干凈的作業面.(2)灑水車將要鋪筑地段提前噴灑潮濕,但不能積水。局部死角使用噴壺進行噴灑,做到布料前噴灑及時,不少灑、漏灑。(3)底基層上的低洼和坑洞應仔細填補及壓實,達到平整.底基層上的搓板和車轍應刮除;松散處應耙松灑水,并重新碾壓.(4)逐一斷面檢查土基或底基層標高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平整度、壓實度及路拱是否符合規定,且應沒有任何構散的材料和軟弱地點。3、施工方案31、具體的試驗方案使用1.1和1。2為水泥穩定碎石試驗段構鋪8、系數,通過試驗段檢測高程數據,計算實際的松鋪系數。分段施工,使用不同的碾壓遍數,確定最優碾壓方案。具體計劃如下:311、第一段:K0+000K0+200,長200米。該段碾壓遍數:4。按照不同的松鋪系數,分兩段施工:(1)K0+000K0+100,長100米,平均寬6。3米,擬用松鋪系數1.1。(2)K0+100K0+200,長100米,平均寬6。3米,擬用松鋪系數1。2。根據擬定的松鋪系數計算松鋪高度,在平地機攤鋪、人工掛線檢查合格后,使用水準儀測量松鋪高程,等碾壓后再用水平儀測量壓實高程,據此檢驗松鋪系數.本段振動碾壓4遍,即靜壓1遍,振動碾壓4遍,然后靜壓2遍。然后檢查高程、壓實度、平整9、度等指標.檢查過程進行下一段鋪筑碾壓施工。312、第二段:K0+200K0+440,長240米.該段碾壓遍數:5。根據第一段計算確定的松鋪系數,計算松鋪高度,在平地機、攤鋪機攤鋪,人工掛線檢查合格后,使用水準儀測量松鋪高程,等碾壓后再用水平儀測量壓實高程,據此檢驗松鋪系數。本段振動碾壓5遍,即靜壓1遍,振動碾壓5遍,然后靜壓2遍.然后檢查高程、壓實度、平整度等指標。檢查過程進行下一段鋪筑碾壓施工。最后通過比較計算確定合適的松鋪系數和最優碾壓遍數,驗證施工配合比的各項指標。3。2、拌合3。2。1、采用連續式的穩定土廠拌設備拌和,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調試完所用的設備。使混合料的顆粒組成和含水量均10、達到規定的要求.拌料時,使混合料的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0.51。0%。根據天氣的因素,早、中、晚的最佳含水量應該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作增減,拌合過程中實驗人員隨時對含水量進行檢測.3.2.2、開始拌和的前幾盤應作篩分試驗,如有問題及時調整,全天拌和料應在按攤鋪面積和規范要求的檢測頻率進行抽檢。(1)集料必須滿足級配要求;(2)料倉和主機下應有剔除超粒徑石料的篩子。(3)拌和現場須有一名試驗人員監測拌和時的水泥劑量,含水量和各種骨料的配比,發現異常及時調整或停止生產,水泥劑量和含量應按要求的頻率檢查并做好記錄。(4)各料斗配備1名工作人員,時刻監視下料情況,并人工幫助料斗下料,不準出現卡堵現象,11、否則應及時停止生產。3。5。運輸和攤鋪(1)混合料采用自御車運輸,需覆蓋蓬布。(2)運輸車輛編上號碼,以便觀察和控制含水量及從出料到攤鋪的運輸時間。(3)運輸車輛的裝載高度應均勻以防止離析,注意御料速度,控制每車料的數量基本相等,并嚴格掌握御料距離,避免不足或過多。(4)混合料從加水拌和到碾壓終了的延遲時間不超過3小時。(5)采用攤鋪機走鋼絲法施工.鋼絲掛設由一名技術人員和三名工人專項負責。掛至左右邊樁外各30處,設專人負責指揮倒車,避免運輸車碰撞攤鋪機影響平整度.(6)攤鋪機左右兩側螺旋送料不到位,導致粗集料較多,為克服離析現象,設10人組成的工班分別在左右兩側進行補料,并在攤鋪機后用9.512、mm的方孔篩將細料篩至粗料上進行填充,做到粗細集料混合均勻、壓實寬度及平整度滿足規范要求。3。4.整型和碾壓3。4.1基層采用攤鋪機整型。3。4。2整型后,當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時,立即采用20噸重型壓路機在結構層全寬內進行碾壓。由底處向高處進行碾壓。碾壓時,輪跡應重疊1/3以上輪寬,后輪必須超過兩段的接縫處。后輪壓完路面全寬時,即為一遍。碾壓過程中,壓路機相鄰每輪停機處呈階梯狀排列。3。4.3.先靜壓一遍,再弱振壓兩遍,然后再強振壓。壓路機的碾壓速度,頭兩遍采用1。5km/h1。7 km/h,以后用2.0 km/h2。5 km/h。路面的兩側應多壓23遍。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的13、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或急剎車,以保證穩定碎石基層表面不受破壞。3.4。4.經過拌和、整型的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宜在水泥初凝前并在試驗確定的延遲時間內完成碾壓(粒料延遲時間資料附后:試驗報告),并達到要求的密實度,同時沒有明顯的輪跡。3.4。5。碾壓過程中,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表面應始終保持濕潤,如水分蒸發過快,應及時補撒少量的水。3.4。6.碾壓完畢后,試驗員進行現場壓實度的檢測。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標準壓實度為98,檢測頻率為每車道50m一個點。3.4.7.施工中,拌和場與攤鋪現場保持密切的聯系.任何一方出現問題,應及時通知對方,互相協調,把損失減少到最小,使混合料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進行鋪筑.14、3.5.橫向接縫的處理用攤鋪機攤鋪混合料時,不宜中斷.如中斷三小時后重新施工,需做橫向接縫處理:工人將末端含水量合適的混合料弄整齊,緊靠混合料放兩根方木,方木的高度與混合料的壓實厚度相同;整平緊靠方木的混合料;方木的另一側用碎石回填3米長,其高度高出方木幾厘米;將混合料碾壓密實;再重新開始攤鋪混合料之前,將碎石和方木除去,并將下承層頂面清掃干凈。3。6.養生施工后第二日開始每隔68小時灑水一次,使用土工布膜覆蓋其上.灑水養生要不少于7天,且必須經常保持結構層表面濕潤.作封層前必須進行灑水養生.養生期內(7天)除灑水及封層施工車外,應徹底中斷交通,必須有切實禁止車輛通行的強制措施(如設路障、專人15、看管等)。即使超過養生期未作封層前也必須斷交。3.7.施工工藝詳見“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廠拌法施工工藝框圖” 4、質量控制及處理措施4.1、施工技術的質量控制(1)工程技術部向項目隊下發圖紙和施工方案,項目隊長在熟悉圖紙、施工方案或作業指導書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勞動力,并向操作人員作好相應的技術交底工作,落實質量保證計劃、質量目標計劃,特別是對一些施工難點、特殊點,更應落實至班組每一個人,而且應讓他們了解本次交底的施工流程、施工進度、圖紙要求、質量控制標準,以便操作人員心里有數,從而保證操作中按要求施工,杜絕質量問題的出現。(2)在本工程施工過程中將采用二級交底模式進行技術交底。第一級為16、項目總工程師,根據經審批后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對本工程的施工流程、進度安排、質量要求以及主要施工工藝等向項目全體施工管理人員,特別是項目隊長、質檢人員進行交底。第二級為項目隊長向班組進行分項專業工種的技術交底。4.2、施工操作中的質量控制措施(1)對每個進入本項目施工的人員,均要求達到一定的技術等級,具有相應的操作技能,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加強對每個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教育,提高他們的質量意識,自覺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在質量控制上加強其自覺性。(2)施工管理人員,特別是質檢人員,隨時對操作人員所施工的內容、過程進行檢查,在現場為他們解決施工難點,進行質量標準的測試,隨時指出達17、不到質量要求及標準的部位,要求操作者整改。(3)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堅持“自檢、互檢、專業檢”三檢制度,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做到工前有交底,過程有檢查,工后有驗收的“一條龍”操作管理方式,以確保工程質量。4。3、施工材料的質量控制措施為確保工程質量,施工現場所需的材料均由材料部門統一采購,并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控制。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采購物資必須在合格的材料供應商范圍內采購,如所需材料在合格的材料供應商范圍內不能滿足,就要進行對其他廠家的評審,合格后再進行采購.物質采購遵循在諸多廠家中優中選優,執行首選名牌產品的采購原則。5、保證安全的主要技術措施(1)嚴禁機電設備帶病運轉或超負荷作業。夜間作業時,有18、足夠的照明設施,工作視線不清時不得作業。(2)裝載機、起重機、攪拌機等在操作時其下方均不能站人或有其它作業人員.(3)做好防火工作,搭設的工棚與料庫之間的距離,符合有關規定要求。在工棚及倉庫附近要設消防器材,并定期檢查.(4)加強對易燃、易爆及危險品的管理。工程大量使用柴油、重油、瀝青等易燃品,其采購、運輸、貯存及使用各環節均嚴格按照有關安全操作規程執行,儲料現場配備充足的消防滅火器材.(5)加強司機安全教育,禁止無證及酒后開車,在公路上行駛時遵守交通規則。6、環境保護、文明施工措施(1)在施工中,按規定控制施工污染,減少粉塵及噪音污染,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2)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施工中的燃料、油、瀝青、化學物質、污水、廢料和垃圾以及土方等有害物質對大氣的污染.(3)廢料處理,不得影響排灌系統及農田水利設施。應按圖紙規定或監理工程師的指示在適當地點設置棄土場,有條件時,力求少占土地,并結合改地造田。(4)為減少施工作業產生的灰塵,應隨時進行灑水或其他抑塵措施,使不出現明顯的揚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