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車庫和住宅樓工程基礎井點降水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77727
2023-06-15
15頁
51.13KB
1、基礎井點降水施工方案1工程概括1.1工程概括1.2地質情況2施工方案2.1施工方案編制注意事項2.2地下水控制方案選擇2.3基坑涌水量計算2.4真空(輕型)井點降水施工技術措施2.5集水明排法施工技術措施3針對黃浦江引水渠保護措施3.1降水與排水渠概況分析3.2降水功能分析3.3井點降水范圍驗證3.4對黃浦江引水渠保護措施4井降水對于引水渠的應急措施5安全措施6文明施工措施.附圖1 井點降水平面布置圖.附圖2 壓密注漿平面布置圖.附圖3土釘墻平面布置圖基礎井點降水施工方案1工程概況1.1工程概況 本工程占地面積為121851M,分別由一個地下車庫和12#房、13#、14#、15#、16#、172、#、18#、19#、20#房9幢單體建筑組成.本工程地下水位根據地質勘察報告查得為自然地面下800mm左右.每幢樓每個地下室分區基坑挖土深度參差不齊(1.44.3).1. 2地質情況地層分布情況:第 1層素填土,土質不均勻,呈粉質粘土狀,該層土上部約 0.600m為碎石、碎磚等.第 2層浜填土,土質不均,加有少量腐填土質.第 1層褐黃色粉質粘土,含氧化鐵斑點,土質均勻,土質自上而下變軟.第 1層灰色淤泥質粉質粘土,土質不均勻,含云母消,層中加薄層粉沙,本工程基坑開挖屬于第1層土.1.3在本工程的北側有一條黃浦江引水管渠,距離本工程三區、四區地下車庫北邊橫軸線50.2米.黃浦江引水管渠為四孔鋼筋3、砼箱涵,寬度17米,高度4.5米.引水渠箱涵外緣兩側各10米內的區域為引水管渠保護范圍;引水管渠控制范圍為保護范圍兩側各40米內的區域.(引水管渠與四區地下車庫剖面示意圖詳見井點降水平面布置圖中的剖面圖)2.施工方案2. 1施工方案編制注意事項:井點降水首先考慮對黃浦江引水管渠的安全性是否有影響,在本方案編制過程中應特別注重井點降水對黃浦江引水管渠影響的計算. 基坑工程中應降低地下水亦稱地下水控制,即在基坑工程施工過程中,地下水要滿足支護結構和挖土施工的要求,并且不因地下水位的變化,對基坑周圍的環境和設施帶來危害. 2.2、地下水控制方法選擇:根據地質勘察報告,本工程場地淺水層地下水屬潛水類型4、,主要由于大氣降水和場地西側邱涇港補給,潛水為隨季節變化較大。水位一般在自然地面以下0.71.30M之間.由于本工程基坑開挖深度為1.44.3M,場地地下水位埋深較淺,故選用集水井明溝排水與真空泵井點降水相結合(根據表一).確保基坑土體穩定,土體干燥.地下水控制方法適用條件 (表一)方法名稱土類滲透系數降水深度水文地質特征集水明溝填土、粉土、粘性土、砂土720.0小于5上層水或水量不大的潛水降水真空井點0.120.0單級小于6多級小于20噴射井點0.120.0小于20管 井粉土、砂土、碎石土、可熔巖、破碎帶1.0200.0大于5含水豐富的潛水、承壓水、裂縫水 截 水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5、熔巖土不限不限 回 灌填土、粉土、砂土、碎石土0.1200.0不限2.3基坑涌水量計算 根據地質勘察報告,地下水主要由于大氣降水和場地西側邱涇港補給而產生,故涌水量需考慮河沿水補給及基坑遠離地面水源兩種情況. (2H-S)S Q=1.366K Lg(2br。) 情況一:三區、四區、與引水渠井點降水計算 (2H-S)S Q=1.366K Lg(1Rr)情況二:近河沿式中:Q基坑涌水量K土壤滲透系數H潛水含水層厚度S基坑水位深度R降水影響半徑(R=2S KH)r。基坑等效半徑;基坑為矩形的等效半徑按r。=0.29(a+b)a、b分別為基坑的長、短邊地質勘察報告:層序 土層名稱 1 褐黃色粉質粘土 6、2 灰黃色粉質粘土 灰色淤泥質粉質粘土 1 灰色淤泥質粘土 根據地質勘察報告,本工程基坑開挖層為2灰黃色粉質粘土,故考慮土層滲透系數K=0.120.0md(k為7) H潛水含水層厚度(7m) S基坑水位深度(3.3m) R降水影響半徑(R=2S KH )R=46.2m r。基坑等效半徑;基坑為矩形的等效半徑按r。=0.29(a+b)(假設a為70m,遠河沿b為20m,則遠河沿r。為34.8m,近河沿r。為26.1m)施工現場離邱涇港距離b為50m,b=500.5R=26.1,故不需要考慮河沿影響.則井點降水則對于遠離沿河基坑Q=839m3/d2.4、真空(輕型)井點降水施工技術措施: 技術參數7、:基坑實際開挖深度-1.44.3m,基坑降水深度-4.9m.基坑開挖面積約(12#931、13#1309、14#1321、15#1292、16#1311、17#1017、18#1292、19#931、20#931、21#1109、22#874、23#874)地下車庫基坑實際開挖面積約18857平方米.2.4.1機具設備 真空井點系統由點管(管下端有濾管)、連接管、集水總管和抽水設備等組成.(1) 井點管井點管采用48鋼管,長度根據現場降水深度而定,管下端配有濾管和管尖.濾管直徑與井點管直徑相同,管壁外應設兩層濾網,內層濾網宜采用3080的尼龍網,外層濾網宜采用310的尼龍網;管壁與濾網間應采用8、金屬絲繞成螺旋形隔開,濾網外層應再繞一層粗金屬絲. 濾管下端裝一個錐形鑄鐵頭.井點管上端涌彎管與總管想連.(2) 連接管采用透明塑料管.集水總管采用75鋼管分節連接,每節長4m,每隔0.81.6m設一個連接井點管的接頭.(3) 抽水設備 本工程井點降水抽水設備采用真空泵真空井點抽水,真空井點由真空泵、離心式水泵、水氣分流器等組成.2.4.2井點布置(井點降水布置圖見附圖)井點布置應根據基坑平面形狀與大小、地質和水文情況、工程性質、降水深度等而定.由于本工程基坑開挖面積較大,土質較差,滲透系數較大,故采用環狀井點,挖土運輸設備進出道處不封閉.井點管距坑壁不應小于1.00.5m,距離太小易漏氣.井9、點間距一般為0.81.6m.集水總管標高宜盡量接近地下水位線并沿抽水水流方向由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軸心于總管齊平.井點管的入土深度應根據水深度及儲水層位置決定,但必須將濾水管埋入含水層內,并且比基坑坑底深0.91.2m.(井點降水剖面)2.4.3降水井(井點或井管)數量計算 n=1.1Qq式種Q基坑總涌水量,q=設計單位出水量;真空井點出水量可按3660m3/天則對于基坑井點n=27眼真空泵布置臺數12#23#樓,每幢布置3套井點共27套.2#地下車庫布置31套輕型井點管的埋置深度地下車庫H=H+h+IL+(0.8濾管)H:開挖深度-3.3m;h:井管外漏部分0.5mI:力學坡度1/10、10;L:基坑半徑=3.3+0.5+1+0.8=6.6m其中2#地下車庫四區=4.3+0.5+1+1+0.8=7.6m12#23#房H=H+h+IL+(0.8濾管)H:開挖深度-2.9m;h:井管外漏部分0.5m;I:力學坡度1/10;L:基坑半徑1. 9+0.5+1+1+0.8=6.2m 2.4.4施工工藝 本工程采用水沖法沖孔,沿基坑四周用高壓水槍沖孔.高壓水必須保持250500Kpa的水壓力,供水管直徑不得小于100,如達不到可采用循壞水在施工中加以解決.施工工藝如下: 放線挖溝槽排設總管沖孔沉管填砂連接總管安裝抽水機組試抽正常抽水.2.4.5井點管埋設 井點管的埋設采用射水法,井孔直徑11、不宜大于300,孔深宜比濾管管底深0.51.0m.在井管與孔壁間及時潔凈中出砂填灌密實均勻.投入濾料數量應大于計算值的85%,在地面以下1米范圍內用粘土封孔.2.4.6井點使用 井點使用前應進行試抽水,確認無漏水、漏氣等異常現象后,應保證連續不斷抽水.應備用雙電源,以防斷電.一般抽水35天后水位降落漏斗漸趨穩定.出水規律一般是“先大后小、先渾后清”.2.4.7一般要求(1) 降水設備的管道、部件和附件等,在組裝前必須經過檢查和清洗.濾管在運輸、裝卸和堆放時應防止損壞濾網.(2) 井孔應垂直,孔徑上下一致.井點管應居于井孔中心,濾管不得緊靠井孔壁或插入淤泥中.(3) 井孔采用濕法施工,沖孔所需的12、水水流壓力為250500Kpa(查表,根據地質勘察報告,現場為軟質粉土)在填灌砂濾料前,應將孔內泥漿稀釋,待含泥量小于5%時才可灌砂濾料.砂濾料填灌高度應符合各種井點的要求.(4) 井點管安裝完畢應進行試抽,全面檢查管路接頭、出水狀況和機械運轉情況.一般開始出水渾濁,經一定時間后出水應逐漸變清,對長期出水渾濁的井點應予以停閉或更換.(5) 如發現漏氣和“死井”應及時處理.(6) 抽出地下水要盡量排離基坑以外10米,否則重復循環影響降水效果.(7) 降水施工完畢,根據結構施工情況和土方回填進度,陸續關閉和逐根拔出井點管.土中所留孔洞應立即用砂土填實.2.4.8施工步驟及質量要求(1) 施工時先放13、出開挖線,沿開挖線開挖深度1米,寬1米的溝槽,以便沖孔時大量水源的排泄.沖孔時首先控制孔的直徑,一般孔徑不小于300,深度應比濾管底深0.5米以上,間距定位在1.8米以內.溝槽開挖好后,連通沖槍沖孔,沖孔槍頭由兩人同時操作.當沖孔深度達到濾管下0.5米處時應停留片刻,保證孔內泥漿能隨水溢出,并迅速往孔內灌粗砂60kg隨后放入井管,定位后再灌粗砂至地平下0.51米,以上空隙用粘土填實,以防止漏氣現象產生,以后隨開挖進程逐步向下封閉孔口.填砂時管口應有泥漿水冒出,或向管內灌水時能很快下滲為合格.(2) 全部井管安置完畢后,應馬上連接總管,開動機組試抽,并全面檢查管路接頭質量、井點出水狀況和抽水機械14、轉動情況,確保施工質量.井點管連接采用PVC管或橡膠鋼絲軟管,連接時先在管口涂上防水材料,防水材料一般采用潤滑黃油.總管兩端用軟木塞或防水蓋板封閉.2.4.9技術措施(1) 根據理論計算,本工程采用的輕型真空井點機組有效工作范圍為一個大氣壓,從理論上講能降水9米左右.降水單組工作半徑在10米左右,并呈曲線狀(2) 降水周期 為了確保降水效果,使挖土施工順利進行,降水周期從基坑開挖前710天,基坑中間降水管在土方開挖前拆除.(3) 人員配置沖孔時一般每組由一名電工,兩名管工和三名普工組成,開機后有24人實行醫24小時看護.2. 5集水明排法施工技術措施: 本工程式基礎工程式施工工期較長,考慮地下15、水位較高雨期施工,基坑會遇到地下水問題及雨水涌入,如涌入基坑的地下水、雨水不能及時排除,不但對土方開挖困難,邊坡易于失穩、塌方,而且會使地基被水浸泡,擾動地基土,造成竣工后的建筑物產生不均勻沉降.為此,在基坑開挖時要及時排除涌入的地下水、雨水,采用集水明排與井點降水相結合.2.5. 1明溝、集水井排水基坑四周設置排水明溝,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米設置集水井,使基坑滲出的地下水或雨水通過排水明溝匯集于集水井內,然后涌水泵將其排除基坑.排水明溝布置在建筑物基礎邊0.4米以內,溝邊緣離開邊坡腳應不小于0.2米.排水明溝的底面應比挖土面低0.30.4米.集水井底面應比溝底面低0.5米以上,并隨基坑的16、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通暢.(排水溝剖面如下圖)集水明排法采用水泵從集水井中排水,本工采用潛水泵(JQB569)。3針對黃浦江引水渠保護措施31降水與引水渠概況分析:根據實際測量,黃浦江引水渠保護圍墻離地下車庫三、四區北軸線距離為30.20m,而引水渠邊緣到外側10m內屬于保護范圍,控制范圍為保護范圍向外40米,三區、四區地下車庫已經有8.3米在黃浦江引水渠控制范圍內,顯然在地下車庫三區、四區北軸線布置井點降水不可行。為了確保不影響引水渠工程,故地下三、四區北側不設置井點管。地下車庫三、四區北側不設井點管后,黃浦江引水渠邊緣至地下車庫三、四區南側井點降水管距離為61.7m.下車庫三、四區采用單17、排井點管降水。3.2降水功能分析:由于地下車庫四區寬度為17m,三區地下車庫寬度為33m,而單排6m長井點管降水等效半徑為34.8m,故單排井點管能滿足要求。3.3井點降水范圍驗證:黃浦江引水渠邊緣離地下車庫三、四區南側點管距離降水影響半徑=61.7-46.2=15.5m,井點降水影響范圍有24.5米在黃浦江引水渠控制范圍之內。3. 4對黃浦江引水渠保護措施一:根據井點降水曲線分析及黃浦江引水渠埋置深度分析以及一期工程21#、22#、23#房已采取保護措施和21#、22#、23#房樁基工程采用了鉆孔灌注樁也起到了一定的止水作用,滲透系數相對減少. 對黃浦江引水保護措施二:為了進一步減少對黃浦江18、引水渠工程的影響,在三區、四區地下車庫北邊外側2米處設置雙排壓密注漿止水,注漿管管徑48,管長三區6米,四區7米注漿孔開4米長,注漿管管距800(詳見壓密注漿平面圖). 對黃浦江引水渠保護措施三:在三區、四區地下車庫北側采用土釘墻維護方案(土釘墻維護方案另行編制).4. 5監控措施:在井點降水施工期間對黃浦江引水渠采取監控措施.監測標高設置在引水渠保護墻全長230米,按每10米設置一個監控點,共計23個監控點,采用紅色油漆作好標高控制標記,每天監測兩次,上下午各一次,并及時核對數據,并做好記錄,每次檢測完畢,上報監理及業主.如發現超出引水渠沉陷量5報警范圍,立即停止抽水.4井點降水對于引水渠的19、應急措施 井點降水前,在21、22、23#樓北側打灌水孔,深度為5米,如發現超出引水渠沉降量5報警范圍,立即進行回灌措施. 在井點降水前,配備水泵及水管,一旦發現報警值,及時投入補救.5. 安全措施1、開工前組織全體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學習有關安全規章制度和降水施工的安全操作規程.2、遵守施工現場六大安全紀律,未經三級安全教育的新工人不能上崗.3、機組電源應設安全裝置,電源線應設立標志,嚴禁外人隨意開、停機組,確保順利完成.4、電機設備必須有專人負責,總、分配電箱均需有漏電保護裝置,電箱做到防雨防水,門瑣齊全.5、配電箱應使用標準配電箱,每個配電箱必須有漏電保護裝置及接入插座,門鎖齊全.在箱、柜接線中,端子回螺栓上接一根導線,最多不能超過兩根;當接兩根導線時中間要有平墊片分割導線.插座上必須使用插入插頭,不能將導線直接插入,配電箱應有接地. 6、電機、壓機泵及各種設備、線路、配電箱必須按要求配置,非電工禁止隨意動用.6.文明施工措施1認真慣徹執行文明施工管理細則,提高企業施工管理水平及施工人員素質,統一規劃、科學布置,創造一個文明整潔的工地。2、現場垃圾統一管理、統一清除,嚴禁亂仍亂倒.3、搞好個人及生活環境衛生,做好飲食衛生工作,防止流行病毒的傳播,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努力為職工創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4、定期對施工現場進行檢查,及時整改,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