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橋涵工程混凝土圓管涵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77763
2023-06-15
10頁
144.09KB
1、混凝土圓管涵施工方案一、 編制依據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2、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3、本合同段施工設計圖紙及其他有關設計文件二、工程概況本段施工樁號為k7+000k8+100段,本段共有混凝土圓管涵2道,其中102。5m/1道,56m/1道,交角為90度,主要工程數量;C20砼565.2m3,C20片石砼116。1m3,換填砂礫石1387m3.三、施工準備a、施工前熟悉施工圖紙,組織技術交底會議。b、各種材料、配合比的檢測、試驗工作已完成。c、各類臨時設施,機械設備、施工人員已全部就位d、施工前使用全站儀對涵洞平面位置、高程進行放樣,確定開挖深2、度、寬度等數據。四、施工工藝(一)、基坑開挖及換填砂礫石施工1、基坑放樣 根據設計圖紙和圓管涵的中心及縱、橫軸線,用全站儀、鋼尺進行基坑放樣,基坑開挖前,應在縱橫軸線上、基坑邊樁外設控制樁,每側兩個,供施工中隨時校核放樣。2、基坑開挖基坑開挖前測量地面高程,控制開挖深度,開挖尺寸比圓管涵基礎寬出3050cm,基坑開挖采用人工配合機械進行,開挖至設計標高2030cm時,改用人工清理至設計標高,整平后檢查基坑平面尺寸、位置、標高是否符合圖紙設計,報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施工。3、換填砂礫石施工基坑經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進行換填砂礫石施工,原材料必須符合規范及設計要求,換填采用人工配合3、機械進行,機械進行大面整平,人工嚴格按照控制樁標高進行找平,采用22T壓路機進行壓實,壓實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圓管涵示意圖4、澆筑混凝土管座混凝土所用砂石料、水泥等原材料已入場并按規定頻率做原材料檢驗并合格,混凝土由芝溪河攪拌站集中拌和,并嚴格按照試驗室設計并經監理工程師認可的施工配合比半只混凝土,混凝土拌和均勻,按施工圖和技術規范要求澆筑管座基礎,基礎分兩次澆筑,先澆筑管底以下部分,注意預留管壁厚度和安放管節座漿厚度,待安放管節后再澆筑管底以上部分,澆筑管底混凝土時嚴格按照設計及規范要求設置伸縮縫。 圓管涵施工工藝圖5、管節安裝及澆筑剩余基礎混凝土 安裝前在澆搗完成的砼管基上放好軸線位置,并4、用墨線彈好,安裝管節采用人工配合吊機安裝,安裝時從下游開始,使接頭面向上游,每節涵管緊貼于基座上,保證新舊砼的結合,使管節受力均勻;所用管節均按正確的軸線鋪設,鋪設時保持管內清潔無贓物,無多余的砂漿及雜物,安裝完成后澆筑剩余的混凝土。安裝時注意下列事項;a、 安裝應注意按涵頂填土高度取用相應的管節;b、 各管節應順流水坡度安裝平順,管節必須墊穩、坐實,管內無遺留泥土等雜物;c、 管節伸縮縫與基礎設置的伸縮縫的端面嚴格一致,確保無犬牙交錯現象,非伸縮沉降縫的管節安裝盡量頂緊;d、 圓管涵在運輸、裝卸及安裝過程中嚴防碰撞,避免管節損壞或產生裂紋.e、 管節間歇縫用浸過瀝青的麻絮填塞,外面用涂滿熱瀝5、青的油毛氈裹兩道,或用M7。5號砂漿抹帶,形成密封圈。6、沉降縫施工方法管基部分;縫寬3cm,采用瀝青木板預留或泡沫預留,管身部分沉降縫寬11.5cm,縫外側以熱瀝青浸制的麻絮填塞,深度約5cm,然后以直徑2cm的麻繩纏繞管壁一周,外包四層寬20cm的瀝青浸制麻布,用粗鉛絲綁扎結實,作為防水層,內側用水泥砂漿與管節抹平。沉降縫端面確保整齊、方正,基礎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錯,確保貫通,嵌塞物緊密填實。7、澆筑端墻、墻冒混凝土經測量放樣后,根據設計圖紙尺寸用鋼模板組裝成型,經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一次澆筑 完成。8、涵洞進出水口本段涵洞進出水口、跌水井等均采用C20片石砼澆筑,涵洞出入口的溝床整理順直、6、與上下排水系統(路基邊溝)連接圓順、穩固,保證流水通暢,避免損害路堤,砼澆筑嚴格按照設計配合比拌和,標號不小于設計值.9、涵背填土經檢驗圓管涵、進出水口和接縫符合設計要求且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后,及時進行涵背回填,填土嚴格按照設計及規范要求施工,切實注意填土質量,填料采用砂礫或監理認可的填料分層填筑,壓實度滿足路基填土要求,在涵身2倍直徑范圍內不得采用重型壓路設備實施壓實,采用氣夯或蛙式夯夯實,涵管以上80cm范圍內不得采用壓路機直接碾壓。10、管座及涵管安裝檢查項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值檢查方法和頻率1管座或墊層砼強度在合格標準內2管座或墊層寬度、厚度設計值尺量,抽查3個斷7、面3相鄰管節底面錯臺(mm)管徑1m3尺量,抽查35個接頭管徑1m511、施工注意事項a、模板基礎砼模板采用表面平整光潔的鋼模板,模板必須保證其表面平整、順直,順直板縫間不漏漿等要求.、模板安裝前,在模板表面涂層脫模劑,不得使用易粘在混凝土上或使混凝土變色的油料.、支立模板時為了防止模板位移變形,支立基礎側模時在模板外設立支撐固定,臺身的側模設立對拉桿固定,澆筑在混凝土中的拉桿,按拉桿拔出的要求設計,拉桿外套塑料管,模板拆除后拔出。、模板安裝完成后必須報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b、混凝土澆筑及養護、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罐車運輸至施工現場,必須對施工現場的砼進行嚴格檢查,如坍落度8、和易性。為了防止混凝土自高處向模內傾瀉時發生離析,在澆筑基礎時,吊車傾斜高度不超過2m,通過串筒下落,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順序和水平方向分層澆筑,上層混凝土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移動不超過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5倍,與側模應保持5到10cm的距離。、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收漿后盡快灑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天。五、安全保障體系及措施(一)、安全保障體系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教育,嚴格管理,使整個施工過程處于受控狀態,設立以項目經理為主的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安全管理,做到安全施工,堅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二)、安全保障措施1、施工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防護9、用品。不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品的人員不得上崗。2、施工車輛會車時注意輕車讓重車.通過窄道、路口及轉彎時,注意行人及車輛。重車前后兩車間距必須大于5m,下坡時兩車間距不小于10m,嚴禁車上帶人。施工便道要有專人負責維修保養。3、施工機械在作業時要有專人指揮。駕駛人員只接受指揮人員發出的規定信號。機械在邊坡作業時,與邊緣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使輪胎(履帶)壓在堅實的地面上.4、挖掘機作業挖掘機發動機啟動后,鏟斗內、臂桿、履帶和機棚上嚴禁站人;工作前履帶應制動,車身方向要與挖掘工作面延伸方向一致,操作時進鏟不能過深,提斗不得過猛;并嚴禁鏟斗從運料車的駕駛室頂上越過。向運料車輛卸土時,應降低鏟斗高度,防止偏10、載或砸壞車廂。鏟斗運轉范圍內,嚴禁站人。5、推土機作業推土機上下坡時,其坡度不得大于30度;在橫坡上作業時其橫坡度不得大于10度。下坡時,宜采用后退下行,嚴禁空擋滑行,必要時可放下刀片作輔助制動。推土機在拆卸推土刀片時,必須考慮下次安裝的方便.6、裝載機作業裝載機起步前應將鏟斗提升到離地面0.5m左右。作業時應使用低速檔。用高速檔行駛時,不得進行升降和翻轉鏟斗。嚴禁鏟斗載人。不得在傾斜度超過規定的場地上作業,運送距離不宜過大。鏟斗滿載運送時,鏟斗應保持在低位。向運輸車輛上卸土時應緩慢,鏟斗應處在合適的高度,前翻和回位不得碰撞車廂。應經常注意機件運轉聲響,發現異常立即停止運轉排除故障.當發動機不11、能運轉需要牽引時,應使各轉向油缸能自由動作。7、自卸汽車作業自卸汽車發動機啟動后應檢查起翻裝置,確保良好;嚴禁在駕駛室外進行操作,翻斗內嚴禁載人;當裝載高度超過車廂攔板時,應平穩行駛,不得猛力加速,也不得緊急制動;卸料起斗時,應檢查上方有無電線,防止刮斷。在陡坡、高坡等處卸料時,地面必須平整堅實,并設反坡,與邊緣要保持安全距離;在危險地段卸料要有專人指揮。8、 壓路機作業壓路機必須在前后、左右無障礙物和人員時才能啟動。變換壓路機前進后退方向應等滾輪停止后進行;嚴禁利用換向離合器作制動用。壓路機靠近路堤邊緣作業時,應根據路堤高度留有必要的安全距離;碾壓傍山公路時必須由里側向外側碾壓;上坡時變速應12、在制動后進行,在下坡時嚴禁脫檔滑行。振動壓路機起振和停振必須在壓路機行走時進行;在堅硬路面上行走時嚴禁振動;換向離合器、起振離合器和制動離合器的調整,必須在主離合器脫開后進行,不得在急轉彎時用快速檔;嚴禁在尚未啟振情況下調節振動頻率。9、嚴禁酒后駕駛。施工人員酒后嚴禁進入作業現場.10、設專職安全員,非施工人員嚴禁進入工地。六、質量保證體系及質量保證措施1、施工前,組織技術人員認真會審設計文件和圖紙,根據工程要求和特點,編寫具體的施工方案,以保證該工程的質量達到要求.2、開工前做好各部位,工序的技術交底工作,對特殊和重點部位真正做到心中有數,確保施工操作的準確性和規范性,施工隊長向各工種工人進13、行分類技術交底,使各工種工人明確職責和技術要求,把好質量關。3、做好施工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工作,配齊滿足工程施工需要的人力資源及機械設備,組織測量人員進行測量放樣。4、對已批復的施工方案、方法、工藝技術參數和指標進行嚴密的監視和控制,并加強監督的力度和控制的手段,使工程的每個部分、工序均達到合格標準。5、嚴把過程檢驗和試驗關。6、保證施工中的資料完整齊全。七、文明施工和環境保護1、現場施工劃分施工責任區,分片承包,責任到人。2、材料嚴格按計劃分批進場,分類、分型、分規格劃區掛牌堆放整齊.3、施工過程中加強門前三包和入口處清掃,盡力創造清潔衛生的作業環境.4、現場施工通道保持暢通潔凈,不隨意堆放物品及施工垃圾,對施工便道做好維護工作,并定時灑水,避免揚塵污染。5、挖出的土體堆放在指定位置,夜間及時清除至棄土場或屯土場(可利用的堆放至屯土場,不可利用的棄于棄土場內).6、機械維修時,廢棄的燃油、機油、液壓油等集中存放,統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