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科研辦公用房裝修改造工程加固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77779
2023-06-15
12頁
158.15KB
1、加固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總則:從結構抗震機理出發,抗震加固可以分為減小地震作用加固法、增大結構抗震能力加固法和多道防線抗震加固法。減小地震作用主要是通過增大結構周期或加大結構阻尼來實現,一般應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抗震加固,增大結構抗震能力的加固方法,如增大墻體抗震性能的外包鋼筋混凝土面層、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加固法;增大結構整體性的壓力灌漿加固法、增設圈梁(構造柱)加固法、拉結鋼筋加固法;通過增設抗震墻來降低抗震能力薄弱構件所承受地震作用的增設墻體法等,這些方法施工相對簡單,大量應用于多層的磚混結構當中,尤其是民用建筑中。多道抗震防線加固是建筑物采用多重抗側力體系,第一道防線的的抗側力構件在強烈的地2、震作用下遭到破壞后,后備的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線的抗側力構件立即接替,抵擋后續的地震沖擊,可保證建筑物安最低限度的全,免于倒塌.從結構抗震加固方法上來講,抗震加固施工方法主要有外加固法,內加固法,夾板墻加固法。外加固法一般結合磚混結構的層數及抗震鑒定的結果,需要在建筑外側增加不同數量的構造柱,圈梁,以及保證構造柱、圈梁和抗震墻體協同工作的拉桿。這種方法一般不占用室內建筑面積,用于住宅樓,對住戶影響較小,但對建筑立面造型影響較大;內加固法基本原理同外加固法,也需要增設構造柱,圈梁及拉桿,必要時,如原有墻體抗震不足,需加設抗震墻體或提高原墻體抗震能力,內加固法不會改變建筑立面造型,一般適用于公共建筑3、,特別是臨街建筑;夾板墻加固法為在加固原有墻體抗震的基礎上提高抗震性能,目前最常用的是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加固法,即在要加固墻體的單面或雙面加設鋼筋網,用錨筋、插入短筋、拉結筋等方法把鋼筋網四周與樓板或大梁、柱或墻體連接。1.1工程概況1.1工程概況: xx省環境監測科研辦公用房裝修改造工程,1.2工程項目特征:xx省環境監測科研辦公用房裝修改造工程位于xx市長江西路10號,總建筑面積5220m2,本工程建筑結構使用年限為50年,本項目的墻體加固工程、門前停車場工程、室內裝飾工程、室外裝飾工程、通風及防排煙等。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建筑屋面防水為二級,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1.3建設地點:xx市1.4、4工期要求:160個日歷天1.5質量要求:達到合格標準1.6加固范圍:設計文件及清單中所載明內容1.7加固技術工藝要求:嚴格按照國家現行施工規范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和技術要求進行,確保工程質量達到國家驗收規范合格標準.1。2工程目標1。1我公司作為加固專業公司,多年來在建筑市場積累了許多豐富的施工經驗,針對本工程的設計和規范要求,對工程的墻體加固、樓板加固、梁加固、基礎加固和碳纖維加固,具有較強的施工實力。對本工程而言我公司愿以最好的質量,最快的速度及創安全文明示范工地的服務宗旨來完成本工程的加固施工任務。1。2質量目標:達到合格標準,爭創優良工程。1.3安全生產:施工中杜絕重大傷亡事故;1。5、4文明施工:爭創安全文明示范工地。1.3編制目的本加固施工方案設計是針對xx省環境監測科研辦公用房裝修改造工程在施工組織、施工管理、勞動力組織、材料設備供應、施工工藝、施工進度、工程質量、安全文明措施等多方面作出詳細周全的規劃設計,使本公司在施工過程中,各個環節始終處于受控狀態,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地完成本次裝飾工程,使業主稱心滿意。混凝土結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CECS2590)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評分標準(JGJ5999)建筑設計抗震規范(GB50011-2001)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6、GJ33-2001)現有建筑抗震鑒定與加固規范(DGJ08-812000)碳纖維片材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CECS 1462003)1。4編制依據1.1根據業主及甲方對原結構的加固要求:1.2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是根據國家、xx省有關建筑工程的政策、技術質量和安全的法規、規程、標準和規定以及現場實地情況編制的。本工程施工將主要使用的規范、規程:1。5摘要闡述磚混結構房屋加固的一般原則。介紹了地基基礎、墻體、柱梁、樓(屋面)板等常用的加固方法,并提出了加固的質量控制措施。根據可靠性鑒定結果,只要合理選擇加固方法,規范施工管理,就能達到加固的目的,關鍵詞:磚混結構;加固方法;質量控制、1;磚混結構房屋由于設計或施工不當、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房屋使用功能改變、遭受災害、耐久性差等原因,需進行結構加固。加固體系有兩種:靜力加固和抗震加固。前者加固重點是結構的安全性和房屋的正常使用性;后者加固重點是房屋的抗震能力及整體性。加固包括裂損結構的補強、既有建筑功能改造加固、單體構件截面承載力加固及結構整體可靠性加固等。加固的一般原則1、加固程序:委托結構鑒定;根據鑒定結果,選擇加固方案;進行加固設計;組織施工及驗收。加固目的:靜力加固的目的是提高結構承載能力和改善房屋使用功能;抗震加固的目的是提高結構的延性和增強房屋的整體性。b、83041;2、加固方法:主要根據可靠性鑒定結果、可靠性差異程度和原因,結合該結構特點及施工條件,按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原則選擇.3、加固設計:力求概念清楚正確,技術先進可靠,工藝簡便可行.包括加固簡圖、加固前后結構內力分析及承載力計算、截面設計、構造措施、建議采用的施工方法及工藝要點等。一、地基加固施工(1)、地基基礎常用加固方法加大基礎底面積法、基礎補強注漿法、錨桿靜壓樁法、樹根樁法等。加大基礎底面積法適用于當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載力或基礎底面積尺寸不滿足設計要求的加固,可采用混凝土套或鋼筋混凝土套加大基礎底面積;基礎補強注漿法適用于基礎因受不均勻沉降、凍脹或9、其它原因引起的基礎裂損時的加固;錨伍或經過專門培訓的隊伍進行,且不應破壞原有結構,應按加固設計圖紙及現行規范標準驗收。加固材料:鋼材一般選用HPB235或HRB335等低強鋼材?;炷翉姸鹊燃壊粦陀谠瓨嫾膹姸鹊燃?且不應低于C20,并宜采用收縮性小、微膨脹、粘結性強、早期強度高的混凝土。砌體加固所用塊材及砂漿強度應高于原結構所用材料的強度等級,且燒結黏土磚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U10,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5,墻面加固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10。(2)、采用加大基礎底面積法。當基礎偏心受壓時,可采用不對稱加寬;當基礎軸心受壓時,可采用對稱加寬。在灌注混凝土前,應將原基礎鑿毛10、,刷洗干凈,刷一層水泥漿或涂混凝土界面劑,增加新老混凝土基礎的粘結力;加寬部分的主筋應與原基礎內的主筋焊接;條形基礎應分批分段間隔施工,每單元長1.52m。加固結構的耐久性:既有結構及構件加固的設計標準,與新建工程有一定的區別。其設計使用年限應與整個被加固結構要求的使用年限相協調.人工填土等地基土加固及糾傾加固;樹根樁法也稱壓漿灌注樁,適用于淤泥、淤泥質土、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加固及糾傾加固。二、梁板加固施工(1)混凝土梁常用加固方法混凝土梁正截面粘鋼加固、正截面加筋法加固、簡支梁正截面碳纖維片材加11、固。這3種方法適用于提高正截面承載力;預應力螺桿加固梁斜截面:這種方法適用于提高斜截面承載力;外包鋼加固簡支梁、預應力拉桿加固混凝土梁:這兩種方法適用于同時提高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載力。(2)混凝土樓(屋面)板常用加固方法在樓板受拉區粘鋼加固、貼碳纖維片材加固,這兩種方法適用于提高正截面受彎承載力;樓板新開洞加固:可采用粘鋼加固、貼碳纖維片材加固、增設型鋼梁加固,改變傳力途徑,提高承載力.當洞口邊有集中荷載,以及洞寬或直徑1000mm時,洞口邊應設邊梁.樓(屋面)板裂縫修補:裂縫有已穩定、未穩定兩種穩定狀況,應根據裂縫成因、裂縫寬度、裂縫深度、穩定狀況、鋼筋是否12、銹蝕、修補目的等,選用不同的加固方法。裂縫加固方法有:表面處理法、灌漿法、填充法、表面涂滲透性防水劑.裂縫修補的目的增強防水性能、增強承載力、增強耐久性?;炷翗?屋面)板對于細微裂縫常采用表面處理法,有騎縫、全部涂覆修補兩種。前者適用于稀而少的裂縫,后者適用于細而密的裂縫。材料應優先選用粘著力強、不易老化的材料,對于活動性裂縫應采用延伸率較大的材料.涂覆前,先用鋼絲刷將混凝土表面刷毛,清除雜物,用水沖洗干凈,干燥后再用環氧膠泥、乳膠水泥等嵌補表面缺陷,最后均勻涂覆,且不得有氣泡。三、墻體加固施工1、墻體常用加固方法砂漿面層法、鋼筋網砂漿面層法、鋼筋混凝土板13、墻法。砂漿面層法適用于較小幅度提高承載力的靜力加固和抗震加固;鋼筋網砂漿面層法適用于較大幅度提高承載力的靜力加固和抗震加固;鋼筋混凝土板墻法,形成 砌體混凝土!組合墻,適用于大幅度提高承載力的靜力加固和抗震加固。后兩種加固方法還能較大幅度提高墻體的變形性能.1。1 高強鋼絲網片抹壓水泥砂漿法在墻體兩側裂縫出現處,垂直裂縫方向或構件開裂表面鋪設高強鋼絲網片、抹壓3040mm厚的水泥砂漿的一種裂縫修補技術.其多適用于開裂不嚴重的門洞上方及窗洞四角等部位,墻面裂縫寬度通常不超過0。2mm,可以雙面施工.施工技術上,要求鏟除墻面原有抹灰層,剔鑿灰縫砌筑砂漿10mm,清除浮灰,灑水濕潤兩邊,抹壓水泥砂漿14、至規定厚度.其墻體裂縫修補示意圖及實地墻體加固情況如圖1所示.圖1(a) 樓門洞上方墻體加固圖1(b) 高強鋼絲網片抹壓水泥砂漿加固窗洞四角裂縫1.2 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加固法常采用鋼筋網砂漿面層法,砂漿強度等級M10,宜采用水泥砂漿,厚度3540mm,鋼筋網采用細密點焊鋼筋網或鋼板網。鏟除原墻面抹灰層,將灰縫剔深510mm,用鋼絲刷凈殘灰,吹凈浮灰,灑水濕潤,噴素水泥漿一道。對于非黏土磚墻尚應涂刷膠質界面劑一道.墻體存在裂縫時,應先對裂縫進行壓力灌漿處理.鋼筋網與墻體采用雙面加固時(見圖1),用S形6mm鋼筋機械鉆孔穿墻對拉,灌M10水泥砂漿錨固,間距900mm左右,呈梅花15、形布置;采用單面加固時(見圖2),用L形6鋼筋鑿洞(60mm%60mm120mm)填M10水泥砂漿錨固,間距900mm左右,并呈梅花形布置。對于空斗墻宜采用雙面配筋加固,錨固筋應設在眠磚與斗磚交接灰縫中.鋼筋網與墻面的固定應平整牢固,與墻面的凈距離宜5mm,網外表保護層厚度應10mm.豎向鋼筋應連續穿過樓板,為避免鉆孔太密,造成樓板過大損傷,在樓板處采用集中配筋穿過方式,鋼筋規格為12600,上下搭接各600mm,端部焊6mm橫筋兩道,以便與鋼筋網綁扎.鋼筋網四周應與樓板或大梁、柱或墻體連接,可采用錨筋、插入短筋、拉結筋等連接方法.穿過墻體16、或樓板的鋼筋插入孔洞后,應采用水泥砂漿(空洞較小時)或細石混凝土填實(空洞較大時)。鋼筋網砂漿面層應深入地下,埋深500mm,地下部分厚度擴大為150200mm。當鋼筋網的橫向鋼筋遇有門窗洞口時,單面加固宜將鋼筋彎入窗洞側邊錨固;雙面加固宜將兩側橫向鋼筋在洞口閉合。門窗洞口處,若門窗樘離墻面縫隙過小,U形筋無法穿過封頭,可在門窗樘上鉆孔,抹面可到門窗樘面。洞口四角(四周)各加28mm或鋼板網加強。砂漿面層優先采用噴射法施工,采用中砂或粗砂,配合比準確,拌合均勻。噴射時,噴頭與受噴面垂直,砂漿面無干斑或滑,溫對原有受力鋼筋的影響,應采用卸荷焊接措施,逐根分區分段分層進行。新澆混17、凝土應具有收縮性小,黏結性好的特點,盡量采用噴射施工.再者,去除原墻面抹灰層,采用專用灌漿設備或工藝,將水泥乳膠砂漿或高強無收縮灌漿料等漿液在一定壓力下注入砌體裂縫內;漿液固化后裂縫兩側重新粘結在一起,在墻體表面綁扎直徑6、間距300mm300mm的鋼筋網雙面固定,間距600mm內外墻穿墻于原墻體鏈接牢靠并固定,以提高墻體抗剪承載力和延性為目的.此法主要針對磚砌墻體,砂漿強度等級為M210的水泥砂漿.施工時不用支模板,砂漿盡量使用噴射或手工抹灰,但不能一次成型,必須隔日再抹,壓實,確保粘接牢靠.圖2(a) xx市環保局科研辦公用房墻面鋼筋配置圖City圖2(18、b) 鋼筋水泥砂漿面層加固示意需要指出的是,鋼筋水泥砂漿面層加固墻體的強度,主要是通過砂漿與舊墻體間的粘結形成的,并不是靠鋼筋拉接而成。如果舊墻面清除不干凈,就會影響兩者之間的粘結效果。施工技術上特別強調,施工前必須鏟除原有墻面再灌漿,待漿液凝固后才可綁扎鋼筋網.抹灰層的砂漿強度等級宜采用M10,注意分層抹灰、養護。其墻面裂縫加固方法如圖2所示。1.3 鋼筋混凝土面層加固法此加固方法與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加固法在加固思路上是一致的。待加固磚墻表面除去粉刷層后,單面或兩面鋪設鋼筋網,間距宜為300300mm,豎向鋼筋可采用6mm,橫向鋼筋可采用6mm,然后噴射混凝土。此法主要針對年久磚墻、原砂漿強19、度等級不低于M2.5的墻體。施工時需要支模板,所需配筋量較多.鋼筋網應與原結構有可靠連接,豎向鋼筋應與樓板和屋面板連接,沿豎向貫通所有加固樓層.實地常見做法是以高于加固鋼筋兩個級別以上的(1418)、間距為1000mm的鋼筋加強樓板處的連接,底層鋼筋網需錨固在基礎上(參見圖3a).水平鋼筋亦應與原墻體有可靠連接,墻體兩側的鋼筋網節點需間隔交錯設置拉結筋。這種方法較前一方法可增強墻體的抗壓、抗剪承載力,大幅度提高其剛度和抗震性能。但應注意,混凝土與磚砌體彈性模量相差較大,為保證鋼筋混凝土面層有效加固強度,一般混凝土強度等級采用C20即可,混凝土面層厚度宜為40mm,如圖3b所示圖3(a) 鋼筋混20、凝土面層加固時樓板與基礎作法Huanbaoju 圖3(b) 鋼筋混凝土面層加固示意1。4 新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和圈梁加固法 當砌體結構房屋的整體性不滿足要求時,可采用外加鋼筋混凝土構造柱連同圈梁加固。外加構造柱加固墻體后,抗剪強度提高不大,但其與圈梁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墻體的延性和變形能力,對防止結構發生突然倒塌有顯著的效果,是提高砌體結構抗震能力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外加構造柱設置的位置,應在房屋四角、縱橫墻交接處、樓梯間四角及不規則平面轉角處等應力集中的部位;外加構造柱應沿房屋全高設置,由底層設起,不得錯位,與圈梁或鋼拉桿連成封閉系統。外加構造柱、圈梁可通過設置拉結鋼筋、銷鍵、脹管螺栓或壓漿錨21、桿與原墻體連接,新增圈梁和構造柱應與原構造柱、圈梁體系統形成整體。此法的施工難點主要集中在新增構造柱、圈梁與原有墻體的可靠連接、連接構件如何穿過原有樓板及新增構造柱基礎施工等技術環節.原墻體的連接2 結論及建議(1)震后砌體結構房屋抗震加固之前,應全面收集原房屋的設計、施工、驗收資料,進行房屋質量檢測和抗震鑒定,明確房屋損壞情況;在充分考慮原結構受損現狀和災區恢復重建過程中所具備客觀條件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選擇經濟、合理、可行、不損壞原有結構并且施工方便的加固方法.(2)墻體抗震承載力不滿足要求時,一般優先采用面層或鋼筋網面層加固。面層加固對原墻體的剛度增加較小,一般不易造成平面剛度突變,效果較好.混凝土板墻加固法由于鋼筋混凝土和磚墻的彈性模量相差較大使延性指標相差較大,應盡量避免采用.(3)5抗震加固規程65規定,加固后自承重墻的抗震能力不宜過高,以避免地震承重墻先于非承重墻倒塌。(4)考慮到近幾十年來我國境內7級以上強震大多發生在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的欠發達地區,在總結現有抗震加固技術的基礎上,仍需探求更加經濟有效、符合災區實際情況的震后砌體結構加固方法,力爭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