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住宅、整體地下室測量工程專項施工方案(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78100
2023-06-15
18頁
410.36KB
1、xxxxxx項目測量專項施工方案編制人: 校對人: 審核人: 審批人: 日 期: 目 錄一、編織依據1二、工程概況1三、施工測量準備11、測量人員及其職責劃分12、測量儀器配備23、現場準備2四、各階段主要施工測量方法41、建筑物的平面定位及控制網測設42、工程施工測量53、高程控制網布設64、基礎施工測量75、結構施工測量76、二次結構施工測量97、室內外裝飾與安裝測量98、竣工測量與變形觀測109、驗線工作10五、測量工作基本要求10六、預防測量放線工作的質量和安全事故11七、沉降觀測111、沉降觀測要求112、沉降基準點布設123、沉降觀測點布設144、觀測技術要求155、觀測中應遵守的2、事項156、沉降資料提交16八、安全文明施工16測量工程專項施工方案一、編織依據1、xxxxxx施工圖紙2、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3、xxxxxx施工組織設計4、甲方提供的測繪院測繪成果二、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xx省xx市xx鎮寶島東路和學府路交叉口,北鄰寶島中路、南鄰興學路、西鄰規劃用地,東鄰學府路.本工程共擬建4棟高層住宅、6棟低層住宅帶1層整體地下室及1棟12層配套建筑,總用地面積24379.00m2,總建筑面積為87722.44m2,地下室面積為15798.05、地上建筑面積為71924。39.高層區1-3#樓為34層建筑高度99。9m、5#樓為31層建筑高度91.2 3、m,低層住宅6-11#樓為3層建筑高度11.15 m,商業及物業12樓為2層建筑高度9.9 m,配電室13樓為1層建筑高度4。5 m,整體地下室1層。高層建筑采用人工挖孔樁基礎,其他為天然基礎。序號項 目內 容1建筑面積87722。44m2建筑層數地 上71924.39m地下15798。05m3建筑高度0絕對標高1#=14.6m,2=13。4m,3#=15.4m,5#=16。0m6=15.0m,7#=15.2m,8#=15。4m,9#=15。6m10#=15.8m,11#=16.0m,12=15.9m,13=14。4m建筑總高99。9m基底標高(黃海)7.5m10.54建筑平面橫軸編號AL縱軸4、編號121三、施工測量準備1、測量人員及其職責劃分人員職務職 責 劃 分黃鴻杰施工員領導、指導本樓的施工測量放線、驗線工作周偉昆質檢員協助項目工程師對測量放線工作進行日常性監督管理鄭朗朗測量組組長測設平面、高程控制網,復測施工層要害部位,負責儀器的使用管理。填寫測量資料尹望測量員軸線、及細部控制線的測設測量放線工作是集體性技術工作,工作中各成員要團結協作,緊密配合施工,認真負責地完成工作,確保下道工序的順利開展。2、測量儀器配備名 稱型號數量所處狀態水準儀DS32合格經緯儀TDJ2E1合格激光鉛垂儀DZJ31合格全站儀Ts091合格鋼尺50M2合格盒尺5M若干合格墨盒若干線繩若干線錘2對講機45、合格3、現場準備本工程現場平整完畢,具備三通一平條件,基層須處理干凈。高程控制點由測繪院提供樁點和數據,引測現場設置。本工程測繪院給5個坐標點和5個高程點,分別如下表:點號緯坐標x經坐標y高程(m)備注A12737277.159516424。61411。66A22737235.545516518.30213.97A32737203.235516520.45014。90A42737078.361516454.83015.82A52737108。067516395。40915.17技術資料準備:(1)資料準備:城市規劃部門測繪成果及樁點通知單;工程勘察報告;施工設計圖紙及現場總平面圖:施工方案;施6、工現場地上、地下障礙物資料;(2)現場審核:總圖及施工平面圖審核;建設用地紅線樁點及坐標與角度、距離是否對應。建筑物定位依據及定位條件是否明確、合理;首層0.000和改造后的自然地坪是否一致;臨設、設備的設置是否會影響到后續工程的施工;(3)建筑施工圖審核建筑物各軸線的間距、夾角及幾何關系;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及節點大樣圖的軸線尺寸;各層標高(相對標高)與總平面圖中有關部分是否對應;(4)結構施工圖校核校對軸線尺寸、層高、結構尺寸(如墻厚、柱斷面、梁斷面及跨度數量等);以軸線圖為準,對比基礎、非標準層及標準層之間的軸線關系;對照建筑圖,校對兩者相關部位的軸線、尺寸、標高是否一致;(5)設備施工圖7、校核對建筑結構施工圖,校對有關設備的軸線、尺寸及標高是否對應;校對設備基礎、預留孔洞、預埋件位置、尺寸、標高是否與土建圖一致;四、各階段主要施工測量方法1、建筑物的平面定位及控制網測設本工程的工程定位已由甲方聯系測繪院完成,測繪院已提供樓角點樁位,我項目部主要根據測繪院提供樓角點樁位,設置工程施工時所需的平面控制點。工程的平面控制采用平面控制網法。(1)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平面控制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布設平面控制網根據建筑設計總平面圖和施工總平面布置圖。控制點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控制點樁位用混凝土保護,需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用紅油漆作好標記。(2)平面控8、制網軸線布置如下:基礎結構控制線:南北軸三個點d-1、d-15、d26,東西軸三個點du、dj、d-a。地上主體結構內控點布設分別為:(見圖)(3)軸線控制網的精度等級及測量方法根據工程測量規范要求控制網的技術指標須符合下表的規定。等級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二級121/150002、工程施工測量(1)工程測量控制方法本工程在0.00以下采用外控法,以軸線控制樁為基準,根據建筑物的定位圖和土方開挖平面圖,準確將軸線引測至基坑外.并在場地上做好控制點。控制點的做法為用2m長鋼管打入地下,地面上留200mm(比道路低50mm),上焊鐵板并在鐵板上劃十字線。并在控制點外砌磚墻,中間澆搗素混凝土至9、控制點面并在磚墻上加蓋,防止垃圾等雜物進入。在0。00以上采用內控法,在首層設置內控點。樓層放線時用鉛垂儀豎向投測主控制線。(2)內控基準點布設基準點選在首層距軸線內偏1米的交叉位置,布設時為避開混凝土墻柱,C軸控制線內偏1米。預留相應孔洞150150mm,控制點設置成與軸線平行或垂直的閉合矩形及其延長線,以便于校核.基準點的埋設采用10cm10cm鋼板,鋼針刻劃十字線,鋼板通過錨爪與頂板鋼板焊牢。基準點周圍嚴禁堆放雜物,向上每層在相應位置留洞,以便于基準點的豎向投測.(3) 內控基點豎向投測方法a、在每個施工段的各個預留孔洞處均使用鉛垂儀進行施測。定位出一條控制線上X或Y方向上的兩個基礎準點10、,以這兩個基準點可以比較精確的定出此控制線。依次投測其它控制線,直到所需控制線投測完畢。b、對所投測的控制線進行角度、距離閉合測量,滿足精度要求后即作為該樓層的平面控制網,并以此作為本樓層放線的依據.c、根據以上投測的控制線,測定其它各軸線.d、每一區域所有軸線,細部線測放完畢后,需進行自檢,自檢人員須另定其它測量人員.(4)投測面內軸線允許偏差如下表所示: 允許偏差(mm)L30 米5mm30L60米10mm3、高程控制網布設依據測繪院提供的水準點,引測到現場東側的圍墻上,設B1、B2二個高程控制點.在控制點周圍嚴禁堆放材料、機具等,保證控制點通視。本工程在0。000以下施工時。以上述二個高11、程控制點為基礎,將標高引測至基坑內。本工程在0.000以上施工時,將水準點再引測首層柱面,布置水準點的周圍嚴禁堆放雜物,向上每層在相應位置留洞,以便于基準點的豎向投測。(1) 高程控制網起始依據高程控制網依據業主提供場區內高程控制基點測設。(2) 高程控制網的精度等級及測量方法。根據工程施工測量規范標高控制網擬采用三等水準測量方法測定。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等級每千米高差誤差路線長度水準儀型號水準標尺觀測次數附合閉合差(mm)三等6 mm50 kmAL25A雙面往返各一次12L注:L為往返測段附合水準路線長度(km)測量儀器選用DS3型水準儀,往返觀測。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符12、合下表規定。等級水準儀型號視線長度前后視距較差前后視距累積差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基輔分劃讀數差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三級DS375 m2 m5 m0.3 m2。0 mm3。0(3)標高豎向傳遞標高豎向傳遞采用50米鋼尺,加尺長、溫度、拉力三項改正,每層均需交圈閉合檢查,誤差不得超過5mm.4、基礎施工測量(1)軸線投測a、先用經緯儀根據平面控制網放出建筑物軸線,并在邊坡頂(道路邊沿)上做好軸線控制點。控制點用紅三角油漆標志。b、墊層施工完成后,根據施工控制網精確測定建筑物位置,并進行控制網加密,各軸線交點以紅三角作標記,要求軸線間距、線垂直角附合規范要求.c、根據已測設的主軸線控制樁分別測設出基槽13、上口及基槽下口位置樁,沿上口樁撒出開挖邊界線,基槽上口樁位允許誤差為+50mm,-20mm,基槽下口樁位允許誤差為10mm。d、基槽開挖時,測量放線工作重點在于防止邊坡偏陡,超挖錯挖及護坡的監測工作.e、在挖土接近槽底標高時,把標高引至距槽底米處用于控制槽底標高,土方施工清底在預留的20cm30cm層面,每隔3米設水平樁控制基底標高。f、基礎施工測量前,根據場地平面控制網校測軸線控制樁無誤后并編號,用木樁或鋼筋頭并拉線定出軸線,然后用鋼卷尺根據軸線定出樁位,在樁孔中心位置用鋼筋頭插出815mm深小孔,然后倒入白灰做標記,并標識樁位。g、墊層施工完畢后,用經緯儀以正倒鏡挑直線法向墊層上投測各控制14、線,投測允許誤差3mm,在墊層上閉合校測無誤后,再用大尺分出各軸線,細部線.h、基礎鋼筋綁扎完成后,將各控制線投測下去,由鋼筋工配合,標出墻柱位置線,與墊層上所放墻柱線聯合校正插筋位置,并點焊牢固,上綁三道固定筋以防鋼筋移位.i、為檢測模板位置與控制板墻垂直度,板墻兩側彈出控制線,精度同軸線精度。(2)高程傳遞:用附合測法將0。000線抄至槽邊一垂直立桿上,用50米鋼尺沿立桿量至施工層,劃出整米數,操作時鋼尺要進行三差改正,將水準儀安置在施工層,誤差控制在3mm以內,各層施工時,后視兩點以作校核。5、結構施工測量(1)對水準點的檢測及要求對場內設的水準點,每間隔一定的時間須聯測一次,以作相互檢15、校。儀器采用DS3精密水準儀,精度按三等水準技術指標執行。(2) 結構施工中樓層標高控制方法及測設要求在首層平面易于向上傳遞標高的位置布設基本傳遞高程點,用S3水準儀往返測,測設合格后,用紅色油漆標記“”,并在旁邊注建筑標高,以紅“”上頂線為標高基準,每一施工段平面內紅“”不得少于二個,每一樓層紅“”設在同一水平高度,其誤差控制在5mm以內則認為合格,在施測各層標高時,后視其中的兩個紅“上頂線以作校核。0.000以上以及0.000以下各層的標高傳遞均利用首層紅“上頂線為標高基準,用檢定合格的鋼尺向上引測,并在投測層標記紅“”,檢核合格后,方可在該層施測.(3) 軸線投測施工層放線時,使用激光鉛16、垂儀將基準點從預留洞位置傳遞至施工層、預留洞尺寸1515cm)用經緯儀測直角法測設出閉合軸線,與下一層已施工部位和外控嚴格校核后,再放出細部軸線及細部控制線,考慮下一層校測的方便,把軸線引測至垂直于控制線方向的外柱面上。預留洞做法:混凝土施工時,在每層頂板的同一位置預留好150*150的洞口,測量放線時由下層引致上一層。洞口四周各附加一根長300mm的8鋼筋,在二次結構施工完成后,采用混凝土進行封堵。(4) 標高傳遞如下圖所示:利用水準儀、塔尺和一把50m 鋼尺,依次將二個標高基準點由線錘預留洞口傳遞至待測樓層,并用公式 其中:H1首層基準點標高值;H2-待測樓層基準點標高值;a1S1水準儀在17、鋼尺讀數;a2S2水準儀在塔尺讀數;b1S1水準儀在鋼尺讀數;b2-S2水準儀在塔尺讀數.施工層抄平時,先校測自標高起始線傳遞上來的標高點校差小于3mm時,以其平均點引測水平線,并作出該施工層建筑500mm線的水準點,紅三角標明,作為二次結構抄測的依據.本工程的500mm線均為建筑500mm線。(5)結構階段重點控制點:頂板模板支好后,必須進行二次放線;外墻大角控制:彈外墻大角10cm控制線;梁、柱、剪力墻定位放線控制:通過基準點及外柱控制線進行控制。均彈10cm控制線;梁、板高度控制:通過拉通線尺量、水準儀監測標高互相校核控制;柱垂直度:主要是型鋼柱安裝時垂直度的偏差。在吊裝過程使用吊線錘和18、經緯儀控制縱橫向垂直度,兩種方法結合控制。6、二次結構施工測量(1)根據結構施工時的控制線軸線放出二次結構的墻邊線,門窗洞口線,并彈出墻邊的控制線作為裝飾時抹灰的控制線。(2)按施工圖繪制皮數桿,作為控制墻體砌筑標高的依據,皮數桿上應有500mm線位置,以及窗臺、過梁、圈梁的豎向位置。(3)設置皮數桿的位置應選在施工段兩端,最大間距不超過15米,施工時皮數桿應固定在構造柱鋼筋或框架柱邊,皮數桿上的500mm線應與鋼筋上抄的500mm線對齊。(4)校測結構時作的500mm線水準點,在框架柱墻體上抄測出交圈的500mm線,作為地面面層、設備、門窗安裝的標高依據,同一條水平線的標高允許誤差3mm。719、室內外裝飾與安裝測量(1)地面面層施工測量a、校核水準點后,在四周墻面與柱身上抄測出交圈的500mm線,作為地面面層施工的依據.b、基層打點沖筋后,用相應精度檢查控制基層標高。檢測點間距:大廳小于5m,房間內小于2m.(2) 外墻面裝飾的施工測量a、建筑物四角吊出鉛垂鋼絲并固定牢固,用以控制墻面豎直度,平整度及裝飾出墻位置。b、外墻裝飾均由業主分包施工,需要我方配合時,全力配合。(3) 電梯安裝的測量a、每層彈出500mm線,門套兩邊彈兩條豎直線,保證電梯門坎與門前地面的高度一致。b、用垂準線法測出電梯井井道兩個方向的豎向偏差,并繪出剖面圖。c、根據檢查結果提供最佳電梯井凈空尺寸斷面圖。8、20、竣工測量與變形觀測此項工作按設計要求進行,由甲方另行委托。在實際測量中堅持三固定原則.9、驗線工作(1)主樓定位后,由質檢員驗線合格后,上報公司及監理驗線,合格后填寫工程定位測量記錄。(2)基礎摞底及各樓層測量放線自檢合格后報質檢員、工程師、監理驗線并填寫預檢和樓層測量記錄。(3)必須獨立驗線,包括人員、儀器、測法及觀測路線。(4)驗線內容a、定位依據樁及定位條件b、主樓平面控制網c、施工層高程控制網d、施工層控制線的豎向投測及閉合校核。e、軸線墻柱位置線,洞口尺寸。五、測量工作基本要求1、 技術要求a、本項目兩側場地狹窄且本項目質量管理目標為確保合格,測量放線作為引導工程順利進行的先導性工作21、應嚴格要求。b、明確為工程服務,對按圖施工和工程進度負責的工作目的。c、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根據場區平面控制網測設平面控制網。d、必須嚴格審核測量起始依據的正確性,堅持測量作業與計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e、定位放線工作必須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上報主管部門驗線的工作制度。f、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2、 精度要求:a、校核定位條件:校核紅線樁允許誤差角度為60”、邊長1/2500點位相對誤差5cm,水準點不少于兩個。用附和法校核,允許閉和差為10mm n(n為測站數)。b、基礎放線尺寸允許誤差:20mm。c、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20mm.d、樓層放線的22、允許誤差:外廓主軸線長度20mm,細部軸線2mm,承重墻、柱邊線3mm 。非承重墻邊線3mm,門窗洞口線3mm.e、層間測量差不應超過3mm,建筑總高測量偏差不超過3H/10000(H為建筑總高度),且不超過:20mm。六、預防測量放線工作的質量和安全事故1、 質量事故的預防:a、圖紙的全面閱讀與審核;b、學習有關規范;c、對儀器工具進行檢驗;d、制定作業方案,并使測量的每個人心中有數,通力合作;e、認真仔細態度;2、 安全事故的預防:a、防止高處落物傷人或擊壞儀器;b、離開儀器時,必須有人看護;c、注意儀器搬動和運輸過程中的安全;d、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對有關工種交叉作業時,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23、,事先聯系安排。七、沉降觀測1、沉降觀測要求1)、本工程在房屋四角及建筑物外圍每隔不大于20米,設置一個沉降觀測點。2)、采用精密水平儀和鋼尺,對第一觀測對象固定測量工具和人員,觀察前應嚴格校驗儀器。3)、測量精度采用II級水準測量,水準測量采用閉合法。4)、觀察時,應隨記氣象資料,觀察次數和時間為:每施工完一層觀測一次,裝飾工程一個月觀測一次,竣工后,第一年不少于3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1次,直到下沉穩定為止。對于突然發生嚴重裂縫或大量沉降等特殊情況,應增加觀察次數。5)、觀察點應避開其它物體,以免影響觀測.6)、通過對建筑物的沉降進行一個時期跟蹤觀測,獲得建筑物準確可靠的沉降數據,24、了解建筑物的實際沉降情況,為建筑安全提供數據保證。2、沉降基準點的布設1)、沉降基準點是沉降觀降的依據,經現場勘察后,本標段共設3個基準點,基準點應布置牢固,布設在不宜碰撞或擾動的位置。沉降基準點與觀測點距離不宜太遠,以保證足夠的觀測精度。沉降基準點應埋設在建筑物的壓力傳播范圍以外,距離新建建筑物基坑邊線不小于基坑深度的2倍距離,同時為了防止沉降基準點受到凍脹的影響,沉降基準點的埋設深度不小于0.5米,以保證沉降基準點的穩定,基準點平面布置詳見下圖:2)、沉降觀測基準點布設應符合水準路線,其主要技術要求和測法應符合下表:等 級相鄰基準點高差中誤差(mm)每站高差中誤差(mm)往返較差、附合或環25、線閉合差(mm)檢測已測高差較差(mm)觀測方法及要求二 等1.00.300.60。8閉合觀測注:n為測站數3、沉降觀測點布設1)、根據設計要求和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07,要求沉降觀測點布設應滿足下列要求:2)、沉降觀測點的布設應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變形特征,并顧及地質情況及建筑結構特點,觀測點按設計布置。3)、沉降觀測點的標志,根據本工程特點采用墻式標志形式,標志的埋設位置應避開雨水管、窗臺線、散熱器、曖水管、電氣開關等有礙設標志與觀測的障礙物,并應立尺需要離開墻面和地面一定距離。標志的立尺部位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顯突出點,并涂上防腐劑。4)、沉降觀測點制作:采用20鋼筋制作,形狀為L26、形,在鋼筋端部焊制30的圓球作為立尺點,如圖所示,然后打磨光滑。5)、沉降觀測點埋設;當建筑物施工完一層,拆除墻柱模板后在建筑物周邊墻面上彈好+50線,根據平面位置在墻柱上鉆孔,用建筑植筋膠鑲固,立尺點位置控制在+50線左右,然后刷黑漆二道,圓球涂刷紅漆標記。錨入墻柱內長度200,外露出墻面100,待裝修完成后外露20。4、觀測技術要求1)、觀測儀器選用水準儀NAL224測微器精密自動安平光學水準儀及與其配套銦瓦條碼尺。該儀器具有以下特點:精度高。該儀器每公里往返測高差中誤差為0。3mm;2)、沉降觀測按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規定的二等水準測量要求,采用單路線往返觀測。觀測過程中做到:主要觀27、測人員固定、儀器及附屬設備固定、安置的鏡位固定、觀測方法及程序固定。3)、沉降觀測按國家二等水準精度進行,主要技術要求如下表:等 級儀器型號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前后視距累積差視線高度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二等DSZ-2+SF-150m1.0m3.0m0.5m44)、觀測順序:順建筑物一圈閉合觀測。5、觀測中應遵守的事項1)、觀測前30分鐘,晴天應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下,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2)、在連續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的三腳架時,應使其中兩腳與水準路線的方向平行。3)、除路線轉彎處外,每一測站上儀器與前后視標尺的三個位置應接近一條直線。4)、觀測周期:沉降觀測點埋設完畢并穩定后,連續往返28、觀測1次,作為沉降觀測點的初始值;5)、荷載變化期間的觀測周期要求:主體施工期間每一層觀測一次;出現不均勻沉降時,根據情況增加觀測次數;6)、結構封頂后每月觀測一次;均勻沉降且連續三個月內月平均沉降量不超過1mm時,每三個月觀測一次;連續兩次每三個月平均沉降量不超過2mm時,每六個月觀測一次;外界發生劇烈變化時應及時觀測;交工前觀測一次。6、沉降資料的提交1)、沉降觀測點埋設完畢并穩定后,連續觀測兩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沉降觀測點的初始值;并做好沉降觀測記錄;基準點與沉降觀測點布置圖。2)、正常觀測過程中,每觀測一次,提供沉降觀測記錄、時間荷載-沉降量曲線圖。3)、沉降觀測工作完成(作業終止)后,提供匯總分析報告。技術報告包括:作業說明;基準點與沉降觀測點位布置圖;沉降觀測記錄。八、安全文明施工1、嚴格遵守施工現場安全管理規定;2、進入施工現場必須佩帶好安全用具,安全帽戴好并系好帽帶;不得穿拖鞋、短褲及寬松衣物進入施工現場;3、作業人員處在建筑物邊沿等可能墜落的區域應佩帶好安全帶,并掛在牢固位置,未到達安全位置不得松開安全帶;4、在場內、場外道路進行作業時,要注意來往車輛,防止發生交通事故;5、在建筑物外側區域作業時,要注意作業區域上方是否交叉作業,防止上方墜物傷人;6、觀測作業時拆除的防護網及護攔應及時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