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支剪力墻結構商住樓工程轉換層施工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78189
2023-06-15
19頁
75.61KB
1、xxxx商住樓工程轉換層施工方案一、轉換層工程概況:本工程1、2單元為框支剪力墻結構,其中底層為商鋪,二層以上為住宅,在二層標高處設有一轉換層,實現功能轉換;3單元為剪力墻結構,其中底層為架空層,二層以上為住宅;4單元為框支剪力墻結構,其中底層及二層為架空層和消防通道,并在三層標高處設有一轉換層,實現功能轉換;5單元底層四層為商鋪,四層標高處設有一轉換層,實現功能轉換。本工程轉換層主要現澆構件的截面尺寸剪力墻: 300mm厚;框架柱:截面形式為矩形柱,矩形柱截面尺寸有700700mm、600600mm、500500mm等; 框架梁: 200300-700、300600-700、350900、42、00800900、450900-1000、5008001500、 600800-2000等.現澆板厚度:180mm、120mm、100mm等。二、工程特點:(一)、轉換層是整個結構的關鍵部位,1、2單元轉換層位于二層標高處;4單元轉換層位于三層標高處;5單元轉換層位于四層標高處。轉換層梁自重大,砼一次澆灌量大,模板及支撐負荷相當大,下層結構不能支撐上層結構施工所傳下來的荷載,荷載傳遞困難,給施工帶來很大困難。如何保證下層結構不受上層荷載的影響,保證支撐的穩定性是本方案的重中之重.(二)、轉換層梁斷面大,砼養護困難,為保證轉換層結構質量,如何對新澆灌梁砼養護是本方案的關鍵。(三)、轉換層梁鋼筋密3、集,鋼筋安裝和砼澆筑都困難,如何保證鋼筋、砼的質量是本方案的又一個重點。三、施工縫的留設轉換層梁鋼筋密集,梁鋼筋安裝和混凝土澆筑都困難,為保證轉換層柱、大梁以及梁柱接頭砼的質量,方便施工,柱和梁板分兩次澆筑,在轉換梁下口50處留設水平施工縫,整個大梁和板一次性澆灌,不留設垂直施工縫。水平施工縫留設位置見附圖。四、轉換層模板及支撐體系設計: (一)、柱子模板的計算 1、轉換層柱子模板計算條件本工程轉換層最大柱子斷面尺寸為700700、柱子高度為8.05m,位于四單元消防通道處一二層。此柱子作為轉換層柱模板的計算實例,柱子模板選用定型鋼模,單鋼管柱箍,柱箍間距200300;混凝土坍落度為180mm4、(商品混凝土), V=2mH,T=20。2、轉換層柱子模板受力計算新澆砼的側壓力及柱子的線荷載。情況一,以澆筑速度確定新澆砼的側壓力:P1= 4+1500(T+30)klk2Vl3P1=4+1500(20+30)1。21.1521/3P1=56。16KNm2情況二,柱子高度為8。05m,每3m高設一門子板,采取分節澆筑混凝土,第一節澆筑混凝土高度為3m。P2= 25H=253=75KNm2取P值較小者,P1=56.16KNm2作為計算值,并考慮振動荷載2KN/m2,則:P=58。16KNm2 3、柱箍間距驗算柱模板采用鋼模,采用鋼管柱箍,按二跨連續梁的撓度系數K=0。521; 3號鋼的彈性模量5、E=2。1105Nmm2;300寬的鋼模其慣性矩I=263500mm4;以柱邊長作為計算邊,300寬作為計算單位.將面荷載轉化為線荷載為: q=58.160。3=17。45KNmSmax=(EI/4Kq)1/3=(2。1105263500)/(40。52117。45)1/3Smax=1150mm選用柱箍間距(最大壓力處柱箍間距為200)S=200 Smax=1150 mm 滿足要求4、柱箍截面計算柱箍采用單根鋼管柱箍,其單根鋼管截面抵抗矩W=5078 mm3;抗彎設計強度f=205Nmm2;柱箍受到的側壓力P=58。16 KNm2;柱箍間距S=200;將面荷載轉化為線荷載為q=58.160。26、0=11.63KNm;按不設拉桿計算(按簡支梁計算):最大彎矩為Mmax=(2)qcl/8=(2700/850)11。630.70。 85/8=1。02 KN。m Mmax=1.02 KN.m柱箍需要截面抵抗矩W=Mmax/f=1.02106/205=4975。61mm3W=5078 mm3采用單鋼管柱箍,柱箍間200 mm, 滿足要求.5、轉換層柱子鋼模的驗算本工程柱模選用鋼模,其抗彎設計強度f=160Nmm2,3號鋼的彈性模量E=2.1105Nmm2;300寬的鋼模其慣性矩I=263500mm4、凈截面抵抗矩W=5860mm3。(1)、內力計算:為計算簡化起見,按簡支梁計算M=1/8qL27、 =1/811.631030。22 =56。15N。m(2)、截面驗算:模板需要的截面抵抗矩W= M/f=56.15103/205=283.66 mm3鋼模凈截面抵抗矩W=5860mm3 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5ql4/(384EI)=511.632004/(3842.1105263500)=0。01mm=200/400=0.5mm 滿足要求。6、轉換層柱子模板設計:(1)、斷面尺寸為500500、600600、700700,高度為8.05m以下的柱子模板設計為選用定型鋼模,鋼管柱箍,不設拉桿。(2)、柱子斷面尺寸為500500的柱,采用483.5單鋼管柱箍,柱箍間距500;(3)、柱8、子斷面尺寸為600600的柱,采用483.5單鋼管柱箍,柱箍間距400;(4)、柱子斷面尺寸為700700的柱,采用483.5單鋼管柱箍,柱箍間距分別為柱下面2m,柱箍間距200; 2m以上柱箍間距300。(5)、其他矩形柱參照以上斷面和高度執行.具體見附圖(二)、轉換層大梁模板的計算 1、轉換層大梁底模設計 本工程轉換層梁截面最大為6002000、最長為8。1m,本方案以此梁為計算依據。梁模板采用定型鋼模,梁底模頂撐采用二根鋼管立柱支撐,間距為400,梁寬大于或等于400時,梁底應加支頂,間距同支撐立柱.(1)、底模承受荷載計算;(A)鋼模自重:0。5KN/m2(B)新澆砼自重:25KN/m9、3(C)鋼筋自重:1。5KN/ m3(根據框架梁配筋計算得出)(D)施工時振動荷載標準值:2.0 KN/m2統一荷載單位:新澆砼2000mm高自重:250002=50000Nm2鋼筋自重:15002=3000Nm2將面荷載轉換為線荷載,以梁寬300作為計算單位: q= (500+50000+3000+2000)0.30=55500Nm(2)、內力計算:為計算簡化起見,按三等跨連續梁進行內力計算,按最不利荷載布置,可查表得彎矩系數Km=0。121;剪力系數Kv=0.620;撓度系數Kf=0。967。Mmax=Kmql2 =0.121555000。42 Mmax =1074.48Nm(3)強度驗算10、:梁底模需要截面抵抗矩:W=Mmax/f=1074.48/205=5241。37 mm3W=5241.37mm3梁底模其凈截面抵抗矩W=5860mm3 ,滿足要求.(4)剪應力驗算:最大剪力V= Kvql=0。620555000.4=13764N剪應力max=3V/(2bh)=313764/(23002)max =34。41N/mm2fv=125 N/mm2 滿足要求。(5)撓度驗算:3號鋼的彈性模量E=2。1105Nmm2;300寬的鋼模其慣性矩I=263500mm4。按強度驗算荷載組合,進行撓度驗算時,不考慮振動荷載,所以q= (500+50000+3000)0.30=16050Nm= K11、fql4/(100EI)=0。96716.054004/(1002.1105263500)=0.07mm=0.07mm=400/400=1mm 滿足要求.2、轉換層大梁底模頂撐設計框架梁底模頂撐采用二根鋼管立柱支撐,間距為400 ;梁底加支頂,間距同支撐立柱。在支撐中間設置二道縱橫水平連接桿,lo=l/3=3150/3=1067查表得:483。5鋼管i=15.78mm;A=489mm2;故= lo/i=1067/15.78=67.60;取=0。594(1)強度驗算:N=(500+50000+3000+2000) 0。60。4=13320N,采用二根鋼管立柱支撐,梁底加支頂,間距同支撐立柱。每根12、鋼管立柱承受荷載為13320/3=4440N=N/A= 4440/489= 9。07 Nmm2=320 Nmm2強度滿足要求。(2)穩定性驗算:=N/(Ao)= 4440/(0。594489)=15。29Nmm2320 Nmm2 穩定性滿足要求.3、轉換層大梁底模頂撐墊板設計轉換層大梁底模頂撐墊板采取在鋼管立柱支撐下面鋪通長模板50250。每根鋼管立柱承受荷載為13320/3=4440N,墊板面積A1=0.400.25=0。1m2=N/A= 4440/0.1= 44。4KNm2地下室頂板設計荷載為3。0KNm2 因此,地下室頂板設計荷載不能滿足支撐轉換層大梁要求。地下室頂板采取間距為9009013、0鋼管頂撐(見“地下室施工方案”模板支撐部分)。轉換層大梁施工不考慮地下室頂板混凝土結構對轉換層大梁分擔荷載,地下室頂板僅承擔自身荷載,轉換層大梁荷載由原模板支撐系統承擔。N1=44.4KNm20.90。9=35.96 KN35。96103/489=73.55Nmm2=320 Nmm2滿足要求。因此,要求在轉換層大梁混凝土澆筑前,轉換層大梁下面的地下室頂板模板支撐系統不能松動.4、轉換層大梁側模板計算梁側模板采用定型鋼模,采用鋼管作背枋,豎背枋間距為400;橫背枋間距為500,沿梁高每隔500間距設12對拉絲桿,沿梁縱向間距均為400。(1)、新澆砼的側壓力的線荷載計算:混凝土坍落度為180m14、m(商品混凝土), V=2mH,T=20。情況一,以澆筑速度確定新澆砼的側壓力:P1= 4+1500(T+30)klk2Vl3P1=4+1500(20+30)11213P1=41。80KNm2情況二,梁高度為2m,一次澆筑混凝土高度2m。P2= 25H=252=50KNm2取P值較小者,P1=41。80KNm2作為計算值,并考慮振動荷載2KN/m2,則:新澆砼的側壓力的線荷載q=43.802=87。60 KNm(2)、內力計算:為計算簡化起見,按三等跨連續梁進行內力計算,按最不利荷載布置,可查表得彎矩系數Km=0。121;剪力系數Kv=0。620;撓度系數Kf=0。967。Mmax=Kmql215、 =0.121876000.42 Mmax =1695.94Nm(3、強度驗算:梁側模需要截面抵抗矩:W=Mmax/f=1695940/205=8273mm3梁側模凈截面抵抗矩W=5860mm32000/300=39066。67 mm3(2000高梁側模), 滿足要求。(4)、剪應力驗算:最大剪力V= Kvql=0。620876000。4=21724。8 N剪應力max=3V/(2bh)=320732。8/(220002)max =8.15N/mm2fv=125 N/mm2 滿足要求。(5)、撓度驗算:3號鋼的彈性模量E=2.1105Nmm2;2000寬的鋼模其慣性矩I=1756665.71m16、m4。= Kfql4/(100EI)=0.96787.604004/(1002.11051756665。71)=0.07mm=0.07mm=400/400=1mm 滿足要求.(6)、鋼管背枋強度驗算:前面的計算可以知道鋼管背枋強度滿足要求。(7)、對拉絲桿強度驗算:梁側模板采用定型鋼模,采用鋼管作背枋,豎背枋間距為400;橫背枋間距為500,沿梁高每隔500間距設12對拉絲桿,沿梁縱向間距為400。由前面計算可知:P1=43.80KNm2;下排每根對拉絲桿受力面積A=0.40。5=0.20m2;12對拉絲桿凈截面積為A=76mm2;=170N/ mm2= P1A/ A=43.800。2010317、/76=115 N/ mm2=170N/ mm212對拉絲桿滿足要求。5、轉換層大梁模板設計:(1)、梁底模采用定型鋼模,底模頂撐采用二根鋼管立柱支撐,間距為400,梁寬大于或等于400時,梁底應加支頂,間距同支撐立柱;(2)、梁側模板采用定型鋼模,采用鋼管作背枋,豎背枋采用單根鋼管,間距(梁長方向)為400;橫背枋采用雙根鋼管,間距(梁高方向)根據拉桿間距而定,間距應小于500;(3)、拉桿豎向間距(梁高方向)為: 700梁高時,不加設對拉絲桿,但應在梁高中部加一道頂撐;1000梁高700時,加設12對拉絲桿一道;1500梁高1000時,加設12對拉絲桿二道;梁高1500時,沿豎向間距(梁高18、方向)每隔500加設12對拉絲桿一道.對拉絲桿橫向間距(梁長方向)均為400.(12對拉絲桿可用截面大于76mm2的拉片代替)。(三)、轉換層現澆板支撐系統的計算:現澆板采用10厚膠合板,50100木枋按間距200250支墊。采用鋼管支架,設置三道水平連接桿,并適當布置剪刀撐,板厚大于或等于200的板其立柱縱橫間距不大于900,板厚小于200的板其立柱縱橫間距不大于1000.如現場需要現澆板支模可以按早拆體系支模(參考附圖)。以上條件可以看出板模板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此處不驗算。下面對現澆板鋼管支架進行驗算:1、鋼管支架荷載計算:(1)、膠合板及木枋自重:250Nm2(2)、鋼管支架自重:219、50Nm2(3)、新澆砼自重:25000Nm3現澆板砼按180mm厚自重:250000.18=4500Nm2(4)鋼筋自重:1100Nm3按180mm厚板鋼筋自重: 11000。18=198Nm2(5)施工活荷載:2500N/ m2鋼管支架荷載:250+250+4500+198+2500= 7698 Nm2每根鋼管立柱承受荷載N= 117698= 7698N在支撐中間設置三道縱橫水平連接桿,lo=l/4=(5150180)/4= 1242。5查表得:鋼管i=15。78mm;A=489mm2;故= lo/i=1242.5/15。78=78.74;取=0。4832、強度驗算:=N/A=7698/420、89=15.74Nmm2320 Nmm2強度滿足要求。3、穩定性驗算:=N/(Ao)=7698/(0.483489)=32。59 Nmm2320 Nmm2穩定性滿足要求。(四)、墻模板系統的計算:本工程轉換層一層墻體最大斷面尺寸為300,墻高度最高5。15m。以此墻體為計算實例。采用組合鋼模板,模板豎楞采用483.5mm 單鋼管,間距300;橫楞采用483。5mm 的雙鋼管,間距350450(墻模下面2m,間距為350;2m以上間距為450);模板支撐采用483.5mm 鋼管支架;為保證模板的側向剛度,在模板中間加設12 對拉絲桿,間距為600350-450(墻模下面2m,12 對拉絲桿間距為21、600350;2m以上間距為600450).1、墻模板新澆砼的側壓力及線荷載計算混凝土坍落度為180mm(商品混凝土); V=2。5mH;T=20. 情況一,以澆筑速度確定新澆砼的側壓力:P1= 4+1500(T+30)klk2Vl3=4+1500(20+30)1.21。152。51/3=60.18KNm2情況二,墻體高度為5.15m,以澆筑混凝土高度確定新澆砼的側壓力:P2= 25H=255。15=128。75KNm2取P值較小者,P1=60.18KNm2作為計算值,并考慮振動荷載2KN/m2,則:P=62。18KNm2 2、鋼模的驗算(僅對墻模下面2m進行驗算)本工程選用的鋼模,其抗彎設計22、強度f=160Nmm2,3號鋼的彈性模量E=2.1105Nmm2;300寬的鋼模其慣性矩I=263500mm4、凈截面抵抗矩W=5860mm3.(1)、內力計算:為計算簡化起見,按簡支梁計算M=1/8qL2 其中q=62。180。3=18.65 KNmM =1/818。651030.32 =209.81N。m(2)、截面驗算:模板需要的截面抵抗矩W= M/f=209.81103/205=1023。48 mm3鋼模凈截面抵抗矩W=5860mm(300寬的鋼模). 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5ql4/(384EI)=518.654004/(3842.1105263500)=0。11mm=35023、/400=0。875mm 滿足要求。 3、豎楞驗算(僅對墻模下面2m進行驗算)豎楞采用483。5mm 單鋼管,間距300。(1)、內力計算:為計算簡化起見,按簡支梁計算M=1/8qL2 其中q=62。180.3=18。654 KNmM =1/818。6541030.352 =285。64N.m(2)、截面驗算:鋼管需要的截面抵抗矩W= M/f=285.64103/205=1393.36 mm3單鋼管凈截面抵抗矩W=5078(483.5mm單鋼管). 滿足要求.4、橫楞驗算(僅對墻模下面2m進行驗算)橫楞采用483。5mm 的雙鋼管,間距350。(1)、內力計算:為計算簡化起見,按簡支梁計算M=24、1/8qL2 其中q=62。180。35=21.76KNmM =1/821。761030.62 =979.2N.m(2)、截面驗算:鋼管需要的截面抵抗矩W= M/f=979.2103/205=4776。59 mm3雙鋼管凈截面抵抗矩W=10156 mm3(483.5mm雙鋼管)。 滿足要求.5、對拉螺栓驗算查表得:M12的螺栓凈截面A=76mm2,12對拉片或對拉絲桿,間距為600350.N= 62.180.60。35=13。06KN=N/A=13。06103/76=171.81N/mm2170 N/mm2 滿足要求。6、墻模板、夾具設計1、轉換層層高3 m,斷面尺寸為200或300的墻體,采25、用組合鋼模板,模板豎楞采用483。5mm 單鋼管,間距300;橫楞采用483。5mm 的雙鋼管,間距350-450(墻模下面2m,間距為350;2m以上間距為450);模板支撐采用483。5mm 鋼管支架;為保證模板的側向剛度,在模板中間加設12 對拉絲桿,間距為600350-450(墻模下面2m,12 對拉絲桿間距為600350;2m以上間距為600450)。2、其他墻體層高3 m,斷面尺寸為200或300的墻,采用組合鋼模板,模板豎楞采用483。5mm 單鋼管,間距300;橫楞采用483.5mm 的雙鋼管,間距450;模板支撐采用483.5mm 鋼管支架;為保證模板的側向剛度,在模板中間加26、設12 對拉絲桿,間距為600450。具體詳見支模示意圖。五、保證模板施工質量的技術措施(1)、 模板接縫處要平直、不漏漿,其接縫的最大寬度不得大于2mm,對板底模縫用不干膠帶封密實,使用前要刷隔離劑.(2)、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見下表)項 目允 許 偏 差軸線位置5底模上口標高5截面尺寸+4、5垂直度6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表面平整(2m)5(3)、各部位支模前,由專業工長在認真研究設計圖紙的基礎上,向專業班組進行技術交底。模板支好后,專業工長要對照設計圖紙對各部位進行仔細核對,確認無誤后方可澆砼.(4)、為了保證構件幾何尺寸,支模時模板定位要準確,支模架要穩定可靠,以免澆砼時模板變形,影響27、工程質量。(5)、模板支撐必須準確掌握構件的幾何尺寸,保證軸線位置的準確.(6)、柱子模板在澆筑砼前,需用鉛錘吊正,并用千斤頂和花籃螺栓校正。樓板支撐架縱橫兩個方向設兩道剪刀撐,以防止架子向同一方向傾斜。(7)、模板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能可靠承受新澆砼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澆筑前應檢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撐扣件是否擰緊。(8)、各種模板拆除后應堆碼整齊,防止變形,并派專人清理表面。模板與砼接觸面應刷隔離劑,以利重復利用.但禁止采用油質隔離劑,嚴禁隔離劑污染鋼筋及砼接槎處。(9)、柱子高度超過3m,又不便于使用串筒下料時,模板上應留設高度大于300mm的下料窗口。(10)、加強技術管28、理,認真熟悉圖紙和規范,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及規范的要求施工,關鍵重要部位分別作詳細的書面技術交底.六、轉換層鋼筋工程(一)、轉換層鋼筋工程概況該工程轉換層梁配置有一、二、三級鋼筋,梁每側配置有腰筋,梁中配置大量箍筋、拉筋及構造鋼筋。轉換梁內鋼筋含量特別大,鋼筋直徑大且密集。轉換層結構相當重要,關系到上部結構的質量安全,對質量要求相當高。如何合理安排鋼筋綁扎、就位順序是關系到整個轉換梁鋼筋質量的重要環節。根據設計要求,轉換層框支梁鋼筋大于25 采用機械連接,本工程采用錐螺紋連接。(二)、鋼筋的接頭要求鋼筋的接頭位置要求梁主筋盡可能通長配置,同一截面的接頭不應超過鋼筋截面的25%,梁上部筋接頭位置設29、在跨中1/3范圍內,下部筋接頭設在距支座1/3范圍內,鋼筋加工前,由專業人員對鋼筋進行配料,指導鋼筋的下料或接長。鋼筋接頭要求:1、1214 水平鋼筋采取綁扎搭接;2、水平鋼筋16 25 采用閃光對焊、電弧焊或錐螺紋連接;3、大于25 采用錐螺紋連接;4、豎向鋼筋16 以上采取電渣壓力焊;5、其它的豎向鋼筋采取綁扎搭接。(三)、鋼筋的綁扎鋼筋的連接頭經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鋼筋綁扎。鋼筋工長應事先合理作好鋼筋的安放順序,并作好好交底工作,以提高綁扎工效,保證綁扎質量,一般為先長向,后短向,先底筋,后面筋的操作順序。轉換梁鋼筋綁扎時采用鋼管腳手架作支撐,分層擺放完后,穿箍筋、就位、綁扎成型。鋼筋綁扎30、操作臺如下:搭設支撐架,鋪梁底筋,鋼筋錐螺紋連接,鋪梁面筋,套箍筋,綁扎就位,穿腰筋,穿拉筋,穿梁中構造筋。梁底筋的分層采用25的鋼筋做墊鐵,間距2000,層層設置,鋼筋保護層墊塊采用C50、2550200的細石砼墊塊(制作墊塊時可加鉛絲)或采用花崗石墊塊,間距1000,禁止使用鋼筋條作墊塊。由于轉換梁鋼筋與柱子接頭處鋼筋密集,為保證砼的質量,綁扎節點處鋼筋時,要有意識地留出振動棒插入的空間。七、轉換層混凝土工程(一)、砼原材料及配合比按設計要求,本工程轉換層柱砼強度等級為C50,梁板砼強度等級為C40,砼全部采用泵送商品砼。由于梁柱節點鋼筋密集,為保證砼的均勻密實,粗骨料采用1030 mm的31、碎石,細骨料為中粗砂,并嚴格控制粗細骨料的含泥量、針片狀骨料在規范允許范圍內。水泥選用同一大廠的水泥,水泥標號為42.5R普通硅酸鹽水泥,要求砼的初凝時間控制在6小時以上,坍落度控制在180200mm之間。配合比應經試配后確定.為保證砼的密實性,控制砼裂縫,暫時在每方砼中摻加0.9kg高聚物微纖維。轉換層砼是否摻加微纖維,最終由設計確定。(二)、施工縫留設轉換梁不留設施工縫,一次澆灌完成。柱子在梁下口50處留設水平施工縫。(三)、砼的澆筑由于轉換層墻最高為5.15m,柱最高為8。05m,因此采取柱和梁板分開澆筑。轉換梁砼澆灌應連續進行,分層澆灌,每層砼的澆灌控制厚度控制在600范圍內,每層間隔32、時間應控制在2小時內。柱子砼澆灌時,澆灌速度控制在2m/小時,為保證支撐架的穩定,由兩臺泵沿支撐架對稱澆灌.砼自由下落的高度應滿足規范要求。砼機械:現場設置兩臺砼輸送泵,4臺砼振動器,配8根直徑32、50的振動棒,分兩組兩個點同時澆灌.砼的養護:由于砼強度等級高,收水快,因此,已澆灌砼梁板經三道收面后,立即覆蓋二層塑料薄膜。柱子由于覆蓋困難,采取帶膜養護。砼收面:砼澆灌完畢后經4-5h左右,初步按標高用長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鐵滾筒輾壓數遍,再用木砂板打磨壓實,最后一道收面在砼終凝時進行,以閉合砼收水裂縫,及時排除泌水。(四)、砼澆灌質量的監控轉換梁澆灌前,應取得監理、設計、質監站、建設單位的同意,嚴格檢查模板支撐體系是否嚴格按方案實施完畢并滿足要求,砼備料是否完備,砼施工設備是否完好,現場勞動力是否落實到位。澆灌過程中,應派專職質檢員、模板工、鋼筋工,密切關注大梁支撐體系的異常情況,做好應急工作。澆灌前,作好班前安全技術技術交底,施工管理人員專人值班,且每2小時對砼進行一次坍落度測試,按規范進行取樣。且應取同條件試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