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村改造項目外部電力工程應急救援施工組織設計方案(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678393
2023-06-16
20頁
94.99KB
1、xx舊村改造項目外部電力工程有限空間作業應急救援預案編 制: 審 核: 審 批: xx年4月1日目 錄一、 編制依據11.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安全生產法。11.2國務院建設工程安全管理條例。11。3建設部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和調查程序規定11。4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11。5電力工程監理、施工單位綜合評定辦法11.6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程.11。7北京市建設工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管理規定。11.8施工組織設計.11.9 其它有關規定1二、工程概況22。1總體簡介22。2工程概況6三、組織機構73.1項目部領導小組73。2項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7四、管理職責及要求84.1主要負責人職責84。22、作業審批84.3危害告知84.4現場監督管理94。5外包管理94.6臨時作業104。7培訓104。8應急救援104.9事故報告10五、有限空間作業人員規定11六、有限空間作業施工技術措施126。1、檢測126.2、危害評估136.3、通風136。4、防護設備136.5、呼吸防護用品146。6應急救援裝備14七、有限空間作業-作業程序157。1、堅持先持續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原則15八、突發事件的預防和處理措施178。1中毒窒息事故應急救援措施178。2突發事件處理程序17九。通 訊 聯 絡 表19十、搶險物資、設備表20一、 編制依據1.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安全生產法。1。2國務院建設工3、程安全管理條例。1。3建設部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和調查程序規定1。4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1.5電力工程監理、施工單位綜合評定辦法1。6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程1.7北京市建設工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管理規定1.8施工組織設計1。9其它有關規定二、 工程概況2.1總體簡介序號工程名稱xx舊村改造項目電力管線工程 1建設單位2設計單位3監理單位4施工單位5施工工期140天6工程地點xx區西北五環外東北旺鄉7建設類別電力管線8質量目標合格9建設內容豎井及隧道施工、CPVC管道及玻璃鋼管道安裝、井室澆筑、土方開挖及回填2.2工程概況xx舊村改造項目電力工程,共涉及六個分部工程。其中包括:2.21、土井村一4、街(友誼渠東路-友誼渠路)電力管線工程本工程設計起點為友誼渠東路與土井村一街路口西側電力直線井,向東沿土井村一街,過土井村中路,至土井村一街與友誼渠路路口已設計電力三通井為設計終點。電力管線位于xx南街北紅線南1m. 工作量:本工程電力井采用現澆結構,新建電力埋管敷設8150+2100CPVC管. 全長336m,其中8150+2100CPVC管336m。 全線共設10座人孔井,其中:直線井9座,三通井1座。2.2.2、xx南街(友誼渠路xx東路)電力管線工程本工程設計起點為友誼渠路與xx南街路口西側已設計電力三通二層井,向東沿xx南街,過xx中路,至xx東路與xx南街路口西側為設計終點。電力管5、線位于xx南街北紅線南1m。 工作量:本工程電力井采用現澆結構,新建電力埋管敷設8150+2100玻璃鋼埋管、8150+2100 CPVC管、6150+2100玻璃鋼管。 全長523m,其中8150+2100玻璃鋼管95。1m;8150+2100CPVC管387。9m;6150+2100玻璃鋼管40m。 全線共設13座人孔井,其中:直線井8座,直線二層井1座,三通井2座,四通井1座,四通二層井1座。2.2。3、xx中路(xx南街xx北街)電力管線工程本工程設計起點為xx南街與xx南街交口北側電力三通井,向北沿xx中路,至xx北街與xx中路路口電力直線井為設計終點。電力管線位于xx中路西紅線東16、m。 工作量:本工程電力井采用現澆結構,新建電力埋管敷設8150+2100CPVC管和6150+2100玻璃鋼管. 全長293m,其中8150+2100CPVC管278m;6150+2100玻璃鋼管15m. 全線共設8座人孔井,其中:直線井7座,四通二層井1座。2.2。4、友誼渠東街(土井村路-土井村二街)電力管線工程本工程設計起點為友誼渠東路與土井村路相交路口北24m處,沿友誼渠東路向北,終點為友誼渠東路與土井村二街相交路口處電力轉彎井.電力管線位于友誼渠東路道路東紅線以西1m。 工作量:本工程電力井采用現澆結構,新建電力埋管敷設8150+2100CPVC管和8150+2100玻璃鋼管。 全7、長201m,其中8150+2100CPVC管158m;8150+2100玻璃鋼管43m。 全線共設7座人孔井,其中:直線井5座,三通井1座,轉角井1座.2.2.5、土井村二街(友誼渠東路友誼渠路)電力管線工程本工程設計起點為友誼渠東路與土井村二街相交路口處電力轉角井,沿土井村二街向東,終點為土井村二街與友誼渠路相交路口處電力三通井。電力管線位于土井村二街道路北紅線以南1m. 工作量:本工程電力井采用現澆結構,新建電力埋管敷設8150+2100CPVC管、8150+2100玻璃鋼管及6150+2100玻璃鋼管. 全長484。9m,其中8150+2100玻璃鋼管125。3m,8150+2100CP8、VC管319。6m,6150+2100玻璃鋼管40m. 全線共設10座人孔井,其中:直線井7座,三通井1座,四通井2座。2.2.6、友誼渠路(土井村二街-鄧莊南路)電力管線工程本工程位于友誼渠路上,設計起點位于友誼渠路與土井村二街相交路口處南側,由南向北途徑經xx南街、土井二街、xx北街及鄧莊南路,終點位于友誼渠路與鄧莊南路路口西北角和現狀電力隧道相接。電力隧道位于友誼渠路西紅線東側1.5m處。 工作量:本工程采用明開電力隧道及暗挖電力隧道結構形式,新建2.02.1m明開電纜隧道,2。02。3m暗挖隧道及2.62.9m電力暗挖隧道。 全長555。5m,其中2。02。1m明開電纜隧道全長474米9、;2.02。3m電力暗挖隧道全長71.3米;2.62。9m電力暗挖隧道全長10。2米。 全線共設6座人孔井,其中:直線二層井1座,三通井3座,三通二層井1座,5。2m暗挖豎井1座,進、出風口各1座,接地裝置1組。2.2.6.1明開電力隧道部分橫斷面設計:電力隧道為2。02.1m,凈寬2。0m,凈高2。1m. 結構厚度:覆土小于4m為250mm,覆土大于4m為300mm。 縱斷面設計:隧道坡度最小不小于0。5%,最大坡度不宜大于35%。電力隧道埋深在3。111m之間。2.2.6.2暗挖電力隧道部分、2。02。3m單孔隧道橫斷面設計、隧道斷面為2.02。3m單孔,直邊墻、圓拱、厚平底板,凈寬2。010、m,起拱線高1.85m,矢高0.45m,凈高2.3m.、隧道做法:噴射混凝土+網構鋼架+鋼筋網支護+防水膜+現澆鋼筋砼(二襯),初襯厚度為0.25m,二襯厚度為0。25m。、2。62.9m單孔隧道橫斷面設計、隧道斷面為2。62。9m單孔,直邊墻、圓拱、厚平底板,凈寬2。6m,起拱線高2.25m,矢高0。65m,凈高2。9m.、隧道做法:噴射混凝土+網構鋼架+鋼筋網支護+防水膜+現澆鋼筋砼(二襯),初襯厚度為0。25m,二襯厚度為0。25m。2。2。7、工期及質量情況、根據招標文件、現場實際情況和建設單位要求,本工程項目定于2011年7月15日開工,2011年12月2日完工,全部工期共140日歷11、天。、質量標準:合格。三、 組織機構3.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總 指 揮:*公司總工:*組 長:*副組長:*成 員:*3。2項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 長:*副組長:*成 員:*四、 管理職責及要求4.1主要負責人職責 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應加強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職責:建立、健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作業者、監護者職責; 組織制定專項作業方案、安全作業操作規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安全技術措施等有限空間作業管理制度; 保證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風、檢測、防護、照明等安全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 督促、檢查本單位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生產工作,落實12、有限空間作業的各項安全要求; 提供應急救援保障,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4。2作業審批凡進入有限空間進行施工、檢修、清理作業的,施工單位應實施作業審批,填寫“審批表”。未經作業負責人審批,任何人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4。3危害告知施工單位應在有限空間進入點附近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標識,并告知作業者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經許可人員進入作業現場. 4.4現場監督管理有限空間作業現場應明確作業負責人、監護人員和作業人員,不得在沒有監護人的情況下作業。 作業負責人職責:應了解整個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防護設施、作業人員符合要求后,授13、權批準作業;及時掌握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條件變化,當有限空間作業條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時,終止作業。 作業者職責:應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培訓;遵守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人防護用品;應與監護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 監護者職責:應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培訓;全過程掌握作業者作業期間情況,保證在有限空間外持續監護,能夠與作業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在緊急情況時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告,必要時立即呼叫應急救援服務,并在有限空間外實施緊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經允許的人員進入。 4。5外包管理委托其它承包單位進行有限空間作業時,應嚴格14、承包管理,規范承包行為,不得將工程發包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并與承包單位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約定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存在多個承包單位時,施工單位應對承包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統一協調、管理。 承包單位應嚴格遵守安全協議,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嚴禁違章指揮、違章作業。 4。6臨時作業在有限空間實施臨時作業時,應嚴格遵照本規范要求。如缺乏必備的檢測、防護條件,不得自行組織施工作業,應與有關部門聯系求助配合或采用委托形式進行。4。7培訓 對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員、作業者和監護者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有限空間存在的危險特性和安全作業的要求;進入有限空間的程序15、;檢測儀器、個人防護用品等設備的正確使用;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與應急救援預案等。培訓應有記錄。培訓結束后,應記載培訓的內容、日期等有關情況。施工單位沒有條件開展培訓的,應委托具有資質的培訓機構開展培訓工作。 4.8應急救援制定應急救援預案,明確救援人員及職責,落實救援設備器材,掌握事故處置程序,提高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預案進行演練,并不斷進行修改完善.有限空間發生事故時,監護者應及時報警,救援人員應做好自身防護,配備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嚴禁盲目施救,導致事故擴大。 4。9事故報告有限空間發生事故后,應及時上報監理單位和建設單位,并按照有關規定向所在區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相關監管部門16、報告。五、 有限空間作業人員規定 5.1、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人員 嚴格 按照“安全審批表”上簽署的任務、地點、時間作業. 作業前應檢查作業場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按規定穿戴勞動防護服裝、防護器具和使用工具. 熟悉應急預案,掌握報警聯絡方式. 5。2、作業監護人必須有較強的責任心,熟悉作業區域的環境、工藝情況,能及時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 監護人應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落實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時,有權提出暫不進行作業.監護人應和作業人員擬定聯絡信號。在出入口處保持與作業人員的聯系,發現異常,應及時制止作業,并立即采取救護措施.監護人應熟悉應急預案,掌握和熟練使用配備的應急救護設備、17、設施、報警裝置等,并堅守崗位。監護人應攜帶“安全審批表并負責保管、記錄有關問題。 5.3、禁止以下作業:沒辦理“有限空間作業”手續的作業。與“有限空間作業手續內容不符的作業。無監護人員的作業。超時作業。不明情況的盲目救護。 5.4、應急物資:呼吸器具、梯子、繩纜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設備。六、 有限空間作業施工技術措施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有限,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 有限空間作業是指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實施的作業活動。 有限空間分為三類: (一)密閉設備:如船艙、貯罐、車載槽罐、反應塔(釜)、冷藏箱、壓力容18、器、管道、煙道、鍋爐等; (二)地下有限空間: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倉庫、地下工程、暗溝、隧道、涵洞、地坑、廢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氣池、化糞池、下水道等; (三)地上有限空間:如儲藏室、酒糟池、發酵池、垃圾站、溫室、冷庫、糧倉、料倉等。本工程有限空間施工項目主要屬地下有限空間的隧道施工及埋管井室施工,施工內容包括:隧道初襯、二襯、防水、模板支護及拆除、支架安裝等。6.1、檢測 嚴格執行“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檢測指標包括氧濃度值、易燃易爆物質(可燃性氣體、爆炸性粉塵)濃度值、有毒氣體濃度值等。最低限度應檢測下列三項:氧濃度(應在19.5-23。5%范圍內),易燃/可燃氣體濃度(應 最19、低爆炸極限的10),一氧化碳濃度(應25ppm)。未經檢測合格,嚴禁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 在作業環境條件可能發生變化時,應對作業場所中危害因素進行持續或定時檢測。實施檢測時,檢測人員應處于安全環境,檢測時要做好檢測記錄,包括檢測時間、地點、氣體種類和檢測濃度等。6。2、危害評估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施工單位應根據檢測結果對作業環境危害狀況進行評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確保整個作業期間處于安全受控狀態。危害評估應依據GB8958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Z2。1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等標準進行。 6.3、通風新建隧道施工作業過程中,可采取空壓機、送風管對隧道內進20、行強制性持續通風措施,降低危險,保持空氣流通。 本工程2。62。9m隧道與已建現況隧道相接,在進入已建隧道前必須堅持先強制持續性送風、再進行氣體檢測、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再進入作業。每天不少于兩次進行氣體檢測,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6。4、防護設備施工單位必須為作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通風設備、檢測設備、照明設備、通訊設備、應急救援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當有限空間存在可燃性氣體和爆炸性粉塵時,檢測、照明、通訊設備應符合防爆要求,作業人員應使用防爆工具、配備可燃氣體報警儀等. 防護裝備以及應急救援設備設施應妥善保管,并按規定定期進行檢驗、維護,以保證設施的正常運行. 6.5、呼吸防護用品呼吸防21、護用品的選擇應符合GB/T18664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要求。缺氧條件下,應符合GB8958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要求。6。6應急救援裝備配備全面罩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長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應急通訊報警器材,現場快速檢測設備,大功率強制通風設備,應急照明設備,安全繩,救生索,安全梯等。附表七、 有限空間作業-作業程序7。1、堅持先持續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原則7.1。1、凡要進入現況隧道、小室作業場所作業,必須先采取強制通風措施,根據實際情況使用符合標準要求的探測儀器,事先測定其氧氣、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粉塵的濃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前后呼應進入作業地。在未準確測定氧氣濃度、22、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粉塵的濃度卻符合安全要求前,嚴禁進入該作業場所。7。1.2、確保有限空間危險作業現場的空氣質量。氧氣含量應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氣體、可燃氣體、粉塵容許濃度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要求。7。1.3、在有限空間危險作業進行過程中,應加強通風換氣,在氧氣濃度、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粉塵的濃度可能發生變化的危險作業中應保持必要的連續檢測。 7。1。4、作業時所用的一切電氣設備,必須符合有關用電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照明應使用安全礦燈或36伏以下的安全燈,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必須按規定配備漏電保護器。7。1。5、發現可能存在有害氣體、可燃氣體時,檢測人員應同23、時使用有害氣體檢測儀表、可燃氣體測試儀等設備進行檢測. 7.1。6、檢測人員應佩戴隔離式呼吸器,嚴禁使用氧氣呼吸器;7.1。7、有可燃氣體或可燃性粉塵存在的作業現場,所有的檢測儀器,電動工具,照明燈具等,必須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要求的防爆型產品.7。1.8、對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風換氣措施或受作業環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風換氣的場所,作業人員必須配備并使用空氣呼吸器或軟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前和離開時應準確清點人數。7。1.10、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作業人員與監護人員應事先規定明確的聯絡信號,定時與監護人員聯系,保證所24、有施工人員的安全。、 如果作業場所的缺氧危險可能影響附近作業場所人員的安全時,應及時通知這些作業場所的有關人員.7.1。12、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并應在醒目處設置警示標志。7。1。13、在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必須配備搶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繩纜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設備,以便在非常情況下搶救作業人員。7。1.14、在有限空間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氣進行焊接作業時,必須在作業過程中通風換氣,確??諝夥习踩?。7。1.15、當作業人員進入已安裝井蓋的隧道小室內作業時,要對打開的井蓋處設專人看守,并做嚴禁關閉的警示標牌。7。1。16、在新舊隧道貫通后作業時,應防止缺氧空氣流入至25、作業場所,應采取大功率強制送風設備,持續送風,阻止缺氧空氣進入作業區內。八、 突發事件的預防和處理措施8。1中毒窒息事故應急救援措施8。1。1發生中毒窒息事故時,應及時匯報并撥打120、999急救電話進行呼救,同時應加強送風和氣體檢測,首先排除險情,搶救人員必須佩戴防毒面具,禁止盲目施救,防止搶救人員二次中毒。8.1。2如果中毒者時間短,可進行人工呼吸,并及時送往醫院,可望獲救。8。1.3 有限空間發生事故時,應及時報警,救援人員應做好自身防護,配備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嚴禁盲目施救,導致事故擴大.8。2突發事件處理程序有限空間突發事件處理報告程序流程突發事件發現人項目部突發事件值班室項目26、部主要負責人 生產安全管理部門、監理及建設單位8。2.2突發事件處理應急救援程序項目部突發事件處理機構控制事態保護現場現場分析疏導人員項目部主要負責人人員救助及起因調查及時處理并報上級詳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通 訊 聯 絡 表項目經理: 王錫華安全經理: 周文如項目總工: 閆 軍 生產經理: 劉海豐 技 術: 苗永記質 量: 丁瑞松 安 全: 張 海 測 量: 相國林 材 料: 周貴正 后 勤: 佟 帥 最近的醫院:xx區上地醫院(xx區上地產業基地樹村西街甲6號。)急救電話:62973150、120;999搶險物資、設備表 序號材料設備名稱單位數 量1全面罩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個102長管面具個103氣體檢測儀臺34大功率強制通風設備臺45應急照明燈個166安全繩根107救生索根108安全梯臺39金杯車輛210對講機臺1011急救包個2012繩纜米10013